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宝妈交流] 孩子无理取闹时,他在“闹”什么?

麦兴路19号 发表于 2019-3-29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2065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我们每个人做一件事一定有一个出发点,也就是动机,这个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
比如我们要吃饭,是因为不吃会饿,这是生理需求。比如我们看育儿书,是因为想成为更好的父母,获得和孩子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样,孩子的行为背后也有他的需求。
如果孩子的某些行为我们不能接受,与其单纯地去控制孩子的行为,倒不如去看看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ZAAZIWF12Qql23wI.jpg



1
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邦妮的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每天早上起来就磨磨蹭蹭,穿衣服很慢,以至于妈妈上班要迟到。
妈妈想了各种办法,讲道理、催促孩子、制定时间表、通过游戏的方式等等,刚开始貌似有效,但很快就又回到老样子。有一天妈妈终于找了个时间,和孩子好好地谈了一次,通过倾听,终于明白了孩子为什么早上要磨蹭。
因为他们家有四个孩子,早上三个大的都坐校车去上小学了,只有这个小姑娘还在上幼儿园。
所以早上的这段时间是小女孩唯一单独和妈妈相处的时间,于是她就为自己争取这样的机会,尽量的磨蹭,因为只有这时才是没有哥哥姐姐打扰的。
原来这才是行为背后孩子真正的需求。
妈妈明白了孩子要的是和妈妈单独相处的时间,而妈妈要的是早上能按时去上班,于是她们就想了个办法,安排每天午休之后的一个时间去一对一的陪伴孩子,小女孩知道每天都有和妈妈单独在一起的时间了,于是早上也不再磨蹭了。
因此,当孩子出现了某些“问题”行为的时候,纠结行为往往不会有什么效果。
如果孩子想要妈妈单独陪伴的需求没有满足,她就会不断地争取,即便是你让她早上不磨蹭了,她可能晚上又不睡觉了呢。
所以,在我们不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时,我们去针对行为做很多事情,可能都不会奏效。
如果一个人感觉很渴,你跟他说,现在不是喝水的时间,这个时候不应该喝水,喝太多水不好,这个水不干净等等,你说再多他还是渴。
这个时候我们只要想办法怎么样能让他喝到干净水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有某个行为困扰到我们,真的要去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是什么。针对这个需求去做一些改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否则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GmTikkKiJTiQ8EEC.jpg





2
看清需求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达不成一致,是因为我们一上来想的都是解决办法。孩子要买玩具、孩子要玩手机,这些都是解决办法,而不是需求。
那么要如何将需求从解决办法中分离出来呢?
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样做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比如我说我想买一辆新车,买车不是需求,这只是一个解决办法。
那买车可以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呢?有可能是方便,不必天天挤公交;也可能是节省时间,可以代步;还可能是有面子,满足我的虚荣心等等。
这一些才是需求,只要能够满足需求的办法都可以考虑,也许不一定非得买新车才能解决。
因此,如果在遇到冲突的时候是从需求出发,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
比如一对夫妻要去渡蜜月旅行,丈夫想去新疆,妻子想去三亚。这个问题乍一看好像无法调和。于是通常我们会使用妥协的办法:这一次跟你去新疆,下一次跟我去三亚。
可是被牺牲掉的那个总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觉得不公平。也有可能会谈条件,妻子可能说:“我可以同意跟你去新疆,但是你得给我买个名牌包包。”好吧,这可真是现实版的“包”治百病啊。
这其实是一种“商务谈判”,每个人都在出各自的价码,希望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实际上就是在教会孩子谈条件。
如果你的条件不足以吸引孩子,那他自然也不会愿意按照你的方法去做。总有一天孩子的条件会越来越大,你终将无法承受。
但如果我们从需求出发,我们可以问问丈夫为什么想去新疆。丈夫回答,因为他希望找个有挑战的自然环境徒步探险。
知道了丈夫的需求,我们再问问妻子为什么想去三亚。妻子回答,因为想享受阳光、沙滩、海浪、海鲜。
这样,我们就把夫妻二人各自的需求从解决办法中分离了出来。
后来这对夫妻选择去了一个半开发的小岛,有着非常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未被破坏的环境,既可以让丈夫徒步探险,又满足了妻子对于海边风景的向往。
当我们遇到冲突的时候,不去把精力用于彼此之间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寻找一种方法,让我们每个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当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面对冲突的时候,双方是一种协作关系,而不是服从关系。我们呈现的仅仅是差异,而不是对错。


Y335eQjEFh5HdA6a.jpg





3
每个人的需求都值得尊重
有些时候,孩子想要做一件事,我们不同意,于是冲突就产生了。但如果我们能从需求入手,问题解决起来也要容易很多。
叶儿三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需要准备第二天的讲座,给叶儿讲完睡前故事后,我告诉他:“妈妈要备课,不能陪你们一起睡,你先睡觉,妈妈备完课就来。”
叶儿不干,哼唧,一定要陪。他说:“妈妈,你不在这里我好孤单的,房间这么黑,我会想你,想得都睡不着了。”
我倾听了他一会儿,待叶儿情绪平复一些后,我邀请他一起来想办法。
我的需求:准备明天的课程,同时早些休息,不熬夜,不影响明天的精神状态;
叶儿的需求:妈妈陪伴。
我先提议:叶儿自己睡,我去书房备课。(未满足他的需求)
叶儿提议:妈妈陪着,等他睡着了之后,我再去书房备课。(未满足我的需求,我不想熬夜了。)
我又提议:我在卧室的隔间里备课,叶儿不会干扰到我,同时能看到我在隔间里。
叶儿不置可否,同意试一试,于是我坐在隔间里备课。
但我很快就发现,叶儿总是从床上爬起来,走到隔间门口看我在干什么。送他回床之后,但很快又来了。反复几次之后,我开始有情绪了。
刚想发脾气,忽然想到,叶儿之所以会重复这个行为,一定是他的需求没有被很好的满足。
评估了一下刚才这个解决办法,其实是没有满足他的需求的,他需要的是妈妈近距离的陪伴。
于是重新开始一起想办法,我再次表达了我的需求之后,叶儿忽然眼睛一转,说:“妈妈,有啦!你可以坐在床边备课,开台灯,我躺在床上不说话,不会吵你。”听着觉得不错,于是同意了。
当晚我完成了备课,叶儿在我备课过程中睡着了。我备课结束后也睡了,没有熬夜。
第二天课程结束后,我对叶儿表达了肯定:“你昨晚自己睡觉,让我有时间能够准备今天的课程,也不用熬夜,我休息好了,觉得今天上课很有精神,也更有信心了。妈妈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所以我会很认真,希望可以做得更好。”
结果他后来就上瘾了,每天晚上都不要陪睡了,让我去备课,还说要赶快长大,学好本领,因为他也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TMXLfdWG0gWXjKY1.jpg

我们并不提倡父母为了孩子一味地牺牲自己的需求。
孩子有权要求自己的重要需求得到满足,但同时父母也是有需求的,也有权要求自己的重要需求得到满足。
当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想办法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
下一次你遇到这样的困扰的时候,也可以来和我一起想办法,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值得被尊重。
来源:快乐可可狮
xqj6Xi1iI2sPt020.jpg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5-18 08:51 , Processed in 0.071169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