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3

《福清文史资料》第三辑

 
八月丶未央 发表于 2019-2-15 17: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05890 16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1.png


福清文史资料 ( 内部刊行) 新第三辑

  政协福清县委员会文史组编

  一九八四年九月

目 录

福清史前文化——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朱育平

十九路军事变及其在福清的活动……………………王允铨 庄启麟 陈华光

雅加达融侨创办的《南洋画报》………………………………………邹访今

侨办西园小学校史………………………………………………………吴昌遂

爱国华侨俞宏瑞二三事…………………………………………………俞肇琦

五龙侨话点滴…………………………………………陈经荫口述李承谋笔记

福清著名中医俞介庵先生传略……………………………………俞慎初供稿

闽剧表演艺术家余红惠…………………………………………………纪国灿

福清的词明戏……………………………………………………………周宏发

龙田医院 1900—1984 大事记 …………………………………………施联义

福清县天主教开教资料………………………………福清天主教爱国会供稿

龙高半岛上的几宗教案…………………………………………………张端哲

福清盐案三则………………………俞奋初 陈以敏 林定遂 俞国基 施传茂

旧社会里的轿馆…………………………………………………………郑仲俊

龙高民变的前前后后……………………………………………………陈宜坚

岁逢甲子话塔灯 ………………………………敖翔 林其伟 陈宜坚 刘纪烽

豆区园介绍 ………………………………………………………敖翔 陈金柱

福庐灵岩的兴废………………………………………张端机 施传茂 施存明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6)
八月丶未央 | 来自福建
福清史前文化——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

• 朱育平 •

目 录

〈一〉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发现及文化层

〈二〉遗址的生活迹象及出土遗物

〈三〉古东张人的生活面貌

〈四〉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古越族的关系

前言

福清东临大海,南接莆田,西北靠闽候,古为闽越地。境內除东南沿海一带地势较低外,西北一带则多高山和丘陵 ;金翅、玉屏、鹫峯、笏山为该县主山,河流以龙江、逕江为最大,流域广。气候属于冬温夏凉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幷且带有海洋性特征。考古发现,福清地区在新石器时代的气候比现在稍为温暖,估计和现在的闽南、广东以及滇南的气候差不多。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于人类的生息。一九五七年发现的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本文拟以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来阐述福清史前文化。因为该文化是史籍所没有记载的、考古上至今唯一发现的福清史前文化。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挂一漏万,谨请指正。

一、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及文化层

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福清西部东张镇南约一华里的白豸寺 ( 现为水库淹没区 )。距福清县城约十公里,是在一座孤立的山丘上,东西成长形,总面积七千平方米,高出附近地面三至五米,海拔三十八至四十米,西面紧靠一宽约五十米的东张镇,溪流环绕遗址东流入海。远处有高山环抱,构成一纵横约十华里的小盆地,四周土地肥沃,地势良好,环境优美,是古代入们最好的生活场所。现在此地仍是村落密集,经济繁荣之区,为福清重要市镇之一。一九五七年一月,福建省文管会在福清东张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该遗址,並于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再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复査,经两次的调查结果,认为东张新石器时代遗址包含物很丰富,是当时福建所发现的遗址中保存较好的一个。

一九五八年人民政府要在东张兴建一个大型水库,遗址处于水库的淹沒区。为便于水库的建设和系统地了解东张遗址的文化特征,福建省文管会根据中央提出的“两利”方针,于五八年三月底派员配合福清东张水库指挥部组成“东张水库考古发掘组”对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进行全面发掘。遗址因被东张小学开辟为操场,形成高低两个平台。为便于对遗址的了解,根据地势及破坏情况分为甲、乙两区进行发掘。甲区的上、中两层都经扰乱 ;乙区保存较好。它们特征是 :

东张遗址上层的文化堆积为淡黃色堆积,厚十五至三十厘米,包含物有石石奔、石镞、陶纺轮和夹沙陶、泥质陶、印纹硬陶、彩陶、釉陶以及青铜器。

这一层文化是在中层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一文化系统而时代较晚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之一,主要的特征是几何印纹硬陶与釉陶共存幷出现青铜器。

上层陶片按乙区统计先例,夹砂粗陶占总陶片的百分之五十一点六,其纹饰有素面、绳纹,附加堆纹,编织纹、方格纹等。泥质软陶以素面、绳纹、编织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等占百分之二十六点五八。几何印纹硬陶占百分之十八点五五,比中层文化有所增加,其纹饰有席纹、蓝纹、方格纹、菱格纹、绳纹、波浪纹、曲折纹、弦纹、条纹、雷纹、叶脉纹以及素面黑衣等。釉陶占百分之零点六四,其中发现一件釉陶豆与安徽屯溪西周前期出土的釉陶豆相同,因此其时代应相当于西周前期阶段。(公元前八八〇年一一前七七一年 )

东张遗址中层的文化堆积,包括了三种不同土色。中层出土遗物十分丰富,生产工具有石斧一件,石石奔十三件、石凿一件、石矛四件,砺石九件以及残石器等,仍以小型石石奔为主。陶器方面,除了夹砂陶和泥质陶外,印纹硬陶占有一定比例,还有彩陶和带黑衣陶片发现。陶器制法以手轮兼用。常见器物有瓷、罐、盒、壶、杯、碗等,而且也是以圜底或圜凹底以及矮圈足为其特点。根据乙区统计比例,中层出土夹砂粗陶占百分之五十二点二四,泥质软陶占百分之二十九点八六,其纹饰素面、绳纹、编织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等。印纹硬陶占百分之十六,纹饰素面黑衣、绳纹、蓝纹、弦纹、以及方格纹、席纹、菱格纹、波浪纹、条纹、雷纹、叶脉纹、曲折纹、附加堆纹等,其中波浪纹、条纹、雷纹、曲折纹是新出现的纹饰,为闽侯昙石山上层所未见。彩陶系泥质陶胎,表面加黑色彩绘有灰青色和橙黃色两种 ;前者火候高、质硬,表面磨光后加上黑彩,用直线组成几何图案多施于尊、簋、盒、钵等器物口沿內外 ;后著火候较低、质松,多在方格印纹上加上几何纹,彩绘多施于罐、甕、盒等器物的口沿上。彩陶片共一百四十二片,占总陶片的百分之一点八,从中层出土遗物看,无论是石器和陶器,在器形上、花纹上,特别是彩绘的技术上与昙石山上层和闽侯榕岸庄边山上层是比较接近的,其共同文化特点是彩陶与几何印纹硬陶共存。因此,应属于昙石山上层类型的文化遗址之一。当然东张遗址中层还存在某些的差异性,此如几何印纹硬陶比重不象昙石山上层和榕岸上层那样大,纹饰种类比昙石山上层多,新出现的波浪纹、雷纹,曲折纹以及陶容器普遍出现那种带把双耳罐、壶等遗物,都是昙石山上层所未见的。但从文化基本面貌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看,大体相当。其时代,根据同一文化类型的榕岸庄边山遗址上层,被一座战国墓葬打破的地层关系,以及东张遗址上层出现印纹硬陶釉陶与青铜器共存的特点,其中一件釉陶豆与安徽屯溪出土的西周前期釉陶豆相同等现象,再加上本身文化特点,可以推定,东张遗址中层的年代大约相当于商代晚期(公元前一二〇〇年——前二二一年)。

东张遗址下层的文化堆积为红灰色堆积,是一种原始文化堆积,与中层相比,无论是生产力水平,或者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各个方面都较落后,出有陶器、石器和大陶沙陶片,特征是泥质陶或泥质磨光陶,与昙石山的中层接近,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 公元前二〇〇〇年)。

发掘工作自一九五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起至六月十五日,基本结束,计开五 X 五探方六十个,发掘总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揭露出当时人们的住宅、废弃的地窑、烧土、兽骨木炭等主要遗迹,同时获得当时人们使用的石器一千二百五十一件,陶器三百六十件,以及陶片三十万余片。

二、东张遗址的生活迹象和出土遗物

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掘,揭露出不少当时人们的生活迹象,这为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的了解提供了极其主要的线索,主要的有如下几种现象 :

1、房子 :东张人们的住房有二种 :一种是椭圆形的房子,这种房子是从地面挖入生土,房子的底部此上部宽,这次发掘出来属这类的,残存房子地面一处,长三点六米,凹入地面生土零点四五米,房子地面有一层灰硬土面,这是经过长期践踏所形成的缘故,在房子中偏西壁地方用石块筑成一圆形炉灶,旁边涂上泥土,高出地面二十厘米,灶底比房面深,灶內尙保存有木炭,灶內四周泥土被烧成红色坚硬的土块。在房子地面的东北角,出现五个並排小洞,这些小洞孔径三——四厘米,深八——十厘米,洞孔排列整齐,每个洞的相距五――六厘米,看起来不像是房子的柱洞,可能是房子里面安装的另一种附属物所挖的洞孔。在房子地面发现有石箭头、陶纺轮和陶片。这座房子位于甲区的下层,建筑比较原始,它是早期东张人们住房的一种建筑形式。另一种是建筑在地面上,墙壁是用石块砌成,地面经火焙烧过成为坚硬地面。这种房子规模也不大,其形状为长方形,发掘出残存石筑墙基一处,围墙內的烧土房面积十——二十厘米,靠近墙边用石块筑一炉灶,在灶旁有一个长六十、宽四十、深二十(厘米)的小圆坑,灶的周围出现有竹、木炭、兽骨和经熏黑的沙陶片,同时还出现有当时的人们使用的石石奔、石刀、石戈、石环及大量的陶纺轮和彩陶片。这类房子出现在乙区的第二层,从建造形式看,它显然比第一种房子进步,是东张人们后期住房的一种建筑形式。

2、灰坑 :这是当时人们挖作为储存东西用的,也可能是当时的灶位,计发掘出二十四个,口部大都被破坏,烧坑內包含有石器、陶片、土块、木炭灰和乱石块等,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大小不等,其中圆形坑十二个,口径七十——二百一十厘米,深十五——七十厘米。椭圆形坑十一个,口径长一百一十——二百五十厘米、宽八十——一百五十厘米,深十五一八十厘米,这类灰坑底部比口部大,坑壁成弧形,长方形坑只有一个,坑口长二百二十厘米,宽七十厘米,底部分三级,坑內有陶罐一件,甕三件和陶器残片等遗物。这些灰坑大都是在甲区下层,从堆积情况看是同一时期的建筑遗存。

3、碎石路面 :在乙区下层,自遗址西北向东南有一条宽四——五米的碎石堆积,这些石块大都是经打击过的花岗岩,亦有取自河中的砾石,这是当时人们从居住地方铺向溪边的一条碎石路。

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遗物丰富,而且较典型地代表了这一文化遗存。主要遗物有 :

一、石器 :石器是东张人们主要的生产工具,石器质料采用页岩、沙岩、玄武岩、煇缘岩、流纹岩、粘板岩等十数种,以页岩居多。石器以磨制为主,其制作过程是将石料打成初坯,再加磨修成钻孔,有整体精磨和刃部磨光两种制法,制作粗细视器物大小和用途决定。还有一种是利用天然石料磨出刃部形成,这类的数量不多。东张遗址石器就其器形看,有石奔、斧、箭头、刀凿、枪、戈、辗磨石、网石、纺轮、敲箍器、砺石和装饰品等,其中以石石奔占最多,石箭头次之、石斧居等三位,其余器物出土不多。

1、石石奔 :是当时人们作为农耕或刨削的一种工具,其制作将石料打击成长方形或四方形,在一面针磨刃部,一般刃部的顶部宽和现在的刨刀一样,制作有粗细两种,一般大型梯型的石奔制作较粗糙,仅在刃部磨光,器身其他部分尙保留打琢痕迹,细小的石石奔,磨制极精细,还有一种是一面突起一橫脊的“有段石石奔”,这种石石奔段部制作是便于装柄使用。

2、石斧 :是一种砍伐或农耕的工具,器形一般比较粗大,制作精细,刃部是两面磨成的,还有一种是穿孔石斧,这种石斧器身扁薄,通体精磨,孔钻靠顶部的中间,钻孔石斧出土不多,但形式精美。用来砍伐或掘土。

3、石箭头 :占石器中第二位,大都是用页岩磨成的,制作很精细,都是通体精磨,出土的石箭头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复杂,有两面磨成双棱,有三棱的、也有扁薄无棱。双棱石箭头其形状变化多样,有阔腰短锋,有狭腰长锋,有的有铤部、有的无铤部的。三棱箭头长短不等 ;有断面成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两种,扁薄无棱石箭头数量不多,一种是柳叶形的,另一种是平面近三角形,双翼磨成倒钩,很像铜镞,这可能是受铜器的影响。

4、石刀 :出土的石刀无一定型式,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椭圆形,都是因打击下来的石片磨出刃部而成。是用来收割谷物的。

石凿 :形如小型石石奔,器身细长,断面作长方形,也有三角形。制作一般比较粗糙。农耕的一种工具。

6、石枪 :制作精细,有双棱和无棱两种,有的在腰间钻一圆孔,有的双翼磨成倒钩,背有柄部可以綁扎木棍。用来渔猎的。

7、石戈 :磨制精细,在戈的柄部正中钻一圆孔。

8、网石 :利用河床的砾石,两侧打琢一凹槽,便于结绳沉网之用。

9、石纺轮 :只发现一件,断面梯形,直径二十六厘米,中间穿一小圆孔。

10、磨谷器 :磨制作马鞍形,用球圆形的辗槌放置其上,可磨去谷物的壳皮。

11、敲砸器 :其形式不一,有球圆形的,也有不规则的,是用天然石块,琢有手提凹穴,便于提取敲击用。

12、装饰品 :东张遗址出土石制装饰品,形式多样,有石环、石璜、石玦及其他佩饰等。以石环为多,全用有颜色石料磨成,有青、黑、绿、白等色。小巧玲珑,磨制极为精美,特别是在饰物中钻有小孔,其孔径最小只有二毫米,制作技术相当高。

东张遗址出土石器的主要特点是 :器形一般比较细小,形式复杂,上层出土石器最多,制作较粗糙,下层出土石器器形较大,制作比较精细。

二、陶器 :陶器是当时人们使用的一种主要生活用具或作生产工具。可作容器、食器、炊器、吸水器。东张遗址出土陶器制作都是采用手制和模制,亦有极少量是轮制的,陶器表面打印或刻划着不同的纹饰,其花纹种类甚多,有绳纹、席子纹、方格纹、波浪纹、蓝纹、雷纹等不下数十种。还有一种是表面加以黑色彩绘和上釉的陶器,火候掌握的很好,特别是制作一种质地坚硬的陶器,它的质量已接近瓷器,这表明当时的陶器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
制作陶器以日常生活用具为多,出土陶器大体上可分为五种 :

1、夹沙陶器 :陶土中渗入大量沙粒或石英碎,陶器胎骨灰黑色或橙红色,大部分是采用模制口部轮修,陶器表面抹一层橙色泥浆,火候不高、质松、容易脫落,表面印有绳纹、曲折纹或附加堆纹。这种陶器残片占出土陶器中第一位,大都是当时使用的炊器,亦有一小部分是盛器,其器形有三足鼎环底、环底钵、环底罐、圈足壶、圈足盘、环底钵、小底碗等,以鼎占最多。

2、细泥质陶器 :陶土经过淘洗,质地细密,火候不高、质松、吸水性強,表面颜色有灰、橙两种,表面装饰有印纹、划纹、附加堆纹和镂孔,橙色陶表面有的施一层黑色陶衣,表里颜色甚一致,器壁厚薄均勻,多采用模制,这种陶器大都是小口大甕,撇口卷层盆,小口环底罐和圈足豆,足壁镂有大小不等的小圆孔。

3、印纹硬陶器 :陶土未经淘洗,有的还掺入小量砂粒,火候极高,质地坚硬,如瓷器胎骨,掺入细沙的质软松,表面为橙色或灰色,多釆用手制,器壁厚薄不均,內留着手指的压纹,表面有印纹、划纹和堆纹等,其纹饰有席纹、格纹、波浪纹等,有盆、罐、尊、甕、杯等,获得完整的带?的陶罐,都属环底器。

4、上釉陶器 :陶质坚硬、火候极高,表面抹一层青绿色釉,接近福建六朝青陶器,釉里印有席纹、六格纹和曲折纹,其器形有弇口罐,浅腹短足豆等类,以豆类占最多。

5、彩绘瓷器 :有灰、橙两种,灰色口陶质较坚硬,橙色质松,內外加以黑色彩绘,色彩明显,其纹饰是线条组成图案,线条简朴,彩绘精美,大都是属子簋、尊及罐等类器物。

东张遗址的陶器制作除上述的陶容器以外,还用来制作生产工具,发掘所得的有下面几种 :

1、陶纺轮 :出土数量很多,大都是用夹沙陶土制成,也有少量用粗泥陶土制作,其形状多样,从断面看有长方形、六边形,椭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在纺轮的表面或底部划有各种不同图案,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四点三厘米,最小的直径三厘米

2、陶拍 :是制作陶器的一种工具,用来打印陶器表面花纹,其形状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两面都印有花纹,纹饰有人字纹、条纹及叶脉纹等。

3、网坠 : 用陶土揑成,只出土两件,大小一致,两端刻两相对凹槽。

4、绳坠 :是编绳的一种工具、断面梯形,表面因使用遗留不少的凹槽。

5、柱式陶器 :出土数量相当多,用途未明,也有梯形的,都是实心,表面用蚬壳背印成点状纹饰。


东张遗址出土陶自上至下,皆以沙陶为主,大型的鼎类及甗类器物都出在上层,下层甚少见 ;印纹硬陶上层出土比下层多,上层的印陶纹饰较复杂,有雷纹、方格纹、席纹等 ;下层出土硬陶纹饰则以簋纹、绳纹、波浪纹为多,少见有雷格纹、席纹、印纹陶、细泥质灰陶及穿孔陶豆大都是出在下层。釉陶都出在第一层,彩陶是第二层所特有,下层绝无彩陶出现。

铜器 :仅出土一件,已残缺,全部变成铜锈,不明其器形,出于第一层,这说明晚期的东张人们已开始使用铜器。

  三、古东张人的生活面貌

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表明这里居民和我国南部其他同时代居民一样,同是选择近溪的小丘、生活方便的地方作为居住的地点 ;从文化层堆积的情况看,这里已是一个规模不小的村落,而且居住的时间相当长久。他们是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用一种印有花纹陶器作为日常的生
活用具。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能夠建造房屋,最早的住房是将房子挖入地面,它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规模不大,房子里设有炉灶,这个时候的特点是使用一细泥陶器,石器的器形较大,除了建造房子以外,还在房子的附近挖了不少的地窖来储东西。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在房子的建造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他们开始将房子建筑在地上,用石块和泥土建筑为房子围墙,房子的地面是用拌有草泥经火烧过,房子里面仍旧设有石筑炉灶灶房,按圆坑看,房子规模比较大些。这个时候人们使用的石器种类比较多,制作精细,並用一种有彩绘的陶器。后来住在这里的人们便进步到使用一种上釉的陶器,印纹陶器纹饰也比较复杂,同时铜器出现,但铜器的使用还不是普遍,仍是以石器为主体。从这些现象说明东张人们是比较长久的居住在这里。

东张遗址的农业迹象相当明显,从人们已有定居的村落和出土大量的石石奔 而这种工具可能是农业上的生产工具,它说明了这时的农业已经很发达,特别是磨谷器的出现,是一个更好的证明。除了农业以外,渔猎方面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

随着农业的发展,纺织和制陶等手工业也不断的发展起来,东张新石器时代的纺织业相当繁盛 ;他们的纺织工具是用陶制的,陶器生产业不断提高,由手制逐渐进步到慢轮修整,以后又在陶器表面加彩,最后又发展到了上釉陶器。

东张遗址的发掘,使我们清楚了解,这里的居民,他们在劳动过程中,逐渐改变他们的落后状态,使自己不断发展和提高。

东张遗址的出土物与福建其他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一样,同是以印纹硬陶为主要特征(比较完整的表现印纹陶这一文化系统的发展过程。)不同的是东张遗址出有大量的沙陶泥质陶,特别是彩陶出现是整个遗址的主要特点,它与福建闽江流域的昙石山遗址出土彩陶基本相同,但这里出土彩陶数量多,且纹饰复杂、质硬,是仰韶文化彩陶传至南方的一种变体,说明东张遗址印纹陶这一文化系统与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的互相关系。石器仍是以石石奔 和石箭头为主要特征,其制作一般比较精致,器形较细小,且种类多样。从东张遗址出土遗物看,它的上限最迟不早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这时的古东张人己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人们从狩猎,采集进入到锄农业和畜牧业,再就是磨制石器广泛使用和陶器的发明。根据民族志的材料,在锄农业阶段,农业、釆拾主要由妇女来担任,男子则多从事于渔猎。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也不能例外,故而当时妇女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形成了以母权制为特点的氏族公社。到了晚期,母权制逐渐让位于父权制。下限最早不迟于西周前期。这时的古东张人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属《禹贡》九州中的扬州,周为七闽地方。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进入了青铜时代。

四、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古越族的关系

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代表福建汉人南来以前本地民族的一种文化。因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至汉代,在我国东南沿海是由一种具有共同文化特点的人居住,这一种人,据汉文史籍的记载,就是越族。

古代越族是属于海洋蒙古利亚种的一个支派,在新石器时代,蒙古利亚种卽黃种,先后由亚洲北方南下,最早一支到达中国南方,后渡海继续南进,经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而散布于南洋羣岛一带,这支民族因为多住居海滨之地,故名为“海洋蒙古利亚种”。这支民族由亚洲北方南下之后,卽占据我国东南区的闽、粵、赣等省。自汉武帝以后,卽逐渐与汉族融合,特别是东晉、五代及北宋末年,中原汉族大批南迁,逐渐和汉族融合。据《福建通志》记载 :福建当时为越族住居地,因此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代表越族文化。

据《汉书》严助传,淮南王安上武帝论罢闽越军事书中,其文载 :“越(指闽越)方外之地,断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数寸,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业,弗能尽者……且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又无车骑弓弩之用,然而不可入者,以地保险 :而中国之人不能其水土也”。这一记载与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所发现的古东张人习俗是相同,因为古东张人也是生活在靠溪边的山坡地 ;从发掘出来的贝壳、房子、墩形遗址等来看都证明了“处溪谷之间”的记载是正确的。在出土遗物中除石石奔 外,以石箭镞为最多。石箭镞的主要用途是刺鱼工具,这也证实了生活在这地区的古东张人是以渔业为主,而辅以狞猎与农业经济。

那么古东张人为什么要生活在溪边呢?在离水较近的地方居住,主要是便于采取水族生物,同时也便于猎获饮水的野兽,以及采集果实与进行原始的耕种,而居住在较高的台地或山坡是为了保护本族的安全以防御野兽的侵害。也正符合于人类生存与自然斗爭的规律,也说明了古代人类是不能离水而生的事实。东张的古越族到战国时才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而开化。在汉代时尙被称为蛮夷。他们的语言及风俗习惯到汉代时还与中原人不同。从汉代以后,由于汉族的大量南移,越族便与汉族逐渐融合,至唐代以后几乎完全融合在汉族里面。

作为福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唯一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东张遗址,可以说是福清史前文化的代表,是目前研究福清史前历史的唯一的、可靠的依据。古越族是福清最早的本地民族,眞正的祖先应该是他们,这是可以肯定的,而现在的汉族只是在汉朝以后逐渐南迁来的中原人。

东张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是当时福建比较大规模的一次 ( 除省文管会外,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及历史系同学五十九人也参与一段时期的挖掘),文化层的堆积厚度是福建遗址中较难见的一个,且出土甚丰富,通过这个遗址的发掘,使我们对闽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给福建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丰富了福建原始社会史的研究。

本文参考资料 :
《考古学报》八〇年第三期
《考古论文选》厦大编
《新石器时代遗址汇编》省文管汇编
《文物考古三十年》
《福建文博》
《福建通志》
《福清县志》
《汉书》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5 17:20:22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八月丶未央 | 来自福建
十九路军事变及其在福清的活动

王允铨 庄启麟 陈华光

五十年前,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人,在福建发动事变,建立了为时仅五十五天的政权——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以下筒称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政权?它是什么样的政权?为何迅速败亡了?

本文略作评述,並兼谈十九路军在福清活动的一些情况。

(一)

1931年秋,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脫经济危机,趁蒋介石政府集中兵力进攻中央苏区的机会,制造了“九· 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几十万东北军被迫撤至关內,致使东北三省迅速沦亡。1932年初,日军又在上海发动“一 ·  二八”事变,妄图在短时间內灭亡中国。驻守在闸北的十九路军官兵,在抗日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等的率领下,抱着“尺土寸草绝不放弃”的决心,奋起抵抗,打死打伤日本侵略军一万多人,使全国人民大为振奋。但是蒋介石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动方针,对于十九路军的抗日行动极为恼怒,竟然断绝了一切军需接济,逼得十九军粮尽弹绝,撤出战区。国民党政府旋又強把十九路军调到福建“围剿”闽西苏区。幷同日本签订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1933年5月,又同日本签订“塘沽协定”,华北的门戶被打开了。

1933年10月,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调集一百万人的兵力加紧对中央根据地和闽浙赣等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下令十九路军从南线进击闽西北苏区。十九路军由于在闽西北地区多次被红军打败,许多官兵感到“剿共”是没有出路的,逐步产生了厌恶內战的情绪,对于蒋介石降日卖国、顽固“剿共”的行径愤慨万端。这时一些要求抗日救亡的派别和爱国人士辏集福州,同十九路军将领会合,在共产党团结抗日政策的影响下,酝酿倒蒋起事。蒋介石对福建的政局动向也有所察觉,急请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来闽调解。由于蒋介石坚持对日妥协、顽固“剿共”的反动方针,林森的和解宣告失败。林氏便以到福清游福庐寺、瑞岩寺为辞,来福清逛了一趟,然后从海口镇乘海轮悄然溜回上海。于是一场抗日反蒋的政治事变便在福建爆发了。

( 二)

林森调解破裂,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陈铭枢等人,激于抗日救国的义愤,便决然派出代表同红军谈判,商订抗日反蒋协定,又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等人,以及黃琪翔等第三党人物策动事变。1933年11月20日,“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在福州开幕,参加大会的有各省代表、华侨代表百余人,大会发表了《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人民权利宣言》。当晚,大会主席团选举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陈铭枢、陈友仁等十一人为委员,李济深为主席。22日,宣布“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正式成立,升起上红下兰中嵌黃色五角星的新国旗。接着全省各县陆续宣布成立“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元旦,福清县也成立人民革命政府。这一天,福清各界代表和羣众数千人,在校场埔(今福清一中大操场)召开庆祝福清县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大会。机关、学校、商店都悬挂新国旗。驻军团长钟经瑞主持大会並发表讲话(由陈绍璟当翻译)。县长吳仁光宣读《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人民权利宣言》。这个《人权宣言》断然宣布国民党政府是代表买办、军阀、豪绅、地主之反革命政权,号召全国反帝、反南京卖国政府的革命势力团结起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福清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后,蔡廷锴亲临福清视察,在明伦堂(旧址今建为供销社干训班)会见福清各界人士(约三四百人),蔡在会见时发表讲话(由张端樵当翻译),重申《人权宣言》的宗旨,大声疾呼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才有出路。”蔡氏的发言给与会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根据“临时代表大会”的决议,共和国中央政府下设立三会两部一院一局 :军委会主席李济深,经委会代主席余心清,文委会主席陈铭枢。外交部长陈友仁,财政部长蒋光鼐,最高法院院长徐谦,政治保卫局局长李章达。

地方政权方面,将福建划为四个省 :闽海省省长何公敢,延建省省长萨镇冰,兴泉省省长戴戟,龙汀省省长许有超。另把福州、厦门划为特别市。省以下设县治,县以下设区。福清属于闽海省,任命吳仁光(福州人)为县长,吳思唐为教育局局长,公安局局长由驻军团长钟经瑞兼任。全县划为七个区,委派由“福建省自治干部训练班”毕业的学员充任区长。东张区区长洪剑钊,渔溪区区长张修凎,海口区区长陈以敏,龙田区区长施振端,高山区区长林维纶,江阴区区长林学纯,城关区区长吳启炘(此人是唯一非“省自训班”学员)。

为了加強社会治安和保证兵源之征集,十九路军在驻闽之初,卽创办“福建省保卫团训练所”,专门培训地方武装骨干,主持壮丁的训练工作。首任省训练所所长为邱国清。各县设立“保卫团指挥部”,甴省派一名指导员,领导地方壮丁训练。福清“指挥部”指导员为邱纬良。各县均选派人员到“省保卫团训练所”受训,每期训练时间为半年,学员的生活费用和衣着皆由“训练所”供应,毕业后分配回各县协助区长组织壮丁训练。福清先后派去两期学员,第一期毕业的有 :陈鸣达、陈绍璟、施贻文、余乃坤、詹明经等 ;第二期毕业的有张雄斌等。

1933年秋,全县各区公所均奉命召集地方人士会议,讨论组织壮丁训练工作。海口区区长陈以敏召集各乡人士开会时,指导员邱纬良到会指导(由俞肇兴先生当翻译),他強调组织地方武装,训练壮丁是为了保家卫国等等。十九路军治闽伊始,卽接办“干部培训班”,培养地方干部,又以“抗日救亡,保家卫国”为号召,举办“保卫训练所”,培训地方武装骨干,组织训练壮丁,实则均是倒蒋起事之预谋措施。

与此同时,省人民革命政府还十分重视对地方经济资源的控制,特别是对地方财粮的调查和征集工作,完全按战备体制进行管理。闽海省省长何公敢还特派其学生俞肇兴先生回福清,调查全县财粮征集的实況。其着意也在于倒蒋起事保证军需战备供应之需要。

显然,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这个抗日反蒋政权,能夠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大义凜然地举起团结抗日的旗帜,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动方针,无疑是一个値得称赞的爱国行动。

( 三)

福建人民革命政府除宣布《人权宣言》外,还发表《成立宣言》、《对外宣言》、《最低纲领》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主张。

政治方面 :提出“共和国的权力属于全体国民”、“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号召“打倒卖国残民的南京政府”,“打倒军阀”,“铲除封建残余”,“取消党治,还政于民”,“实行普选”,“保障人权”。在国际上,爭取国家民族的平等。主要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废除不平等条约”,“关稅自主”,实现“眞正独立自由之国家”。

鉴于国民党的反动腐败,在人民革命政府成立之时,国民党人宣布一律脫党,由陈铭枢、黃琪翔、章伯钩等人发起组织“生产人民党”,陈铭枢任总书记。黃琪翔的第三党遂声明解散。当时福(清)平(潭)两县率先加入“生产人民党”的有 :俞肇兴、高诚学、林荫、魏则庄等人,由总书记陈铭枢主持入党宣誓仪式。随后陈铭枢派俞肇兴、江启泰(“生产人民党”领导人之一,上海“世界知识社”的编辑)来福清领导该党的组织发展工作,又吸收了陈鸣达、陈希成、陈以敏等人加入该党。“生产人民党”散发小冊子,开展宣传活动。但纲领不明,革命方向不清,党员的成份比较复杂。它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各个派别和政治团体的松散的联合,组织上松弛涣散,思想上、政治上也极不一致。事实上在“福建事变”的过程中,这个党所起的领导作用甚微。因此失败后各自追溯原宗,国民党员仍然是国民党员,而那些当官的照样地当官。如福清县长由章锡珍接任,原福清人民革命政府县长吳仁光却搖身一变到南京国民政府当法院的法官,至于区长级的干部,全县七个区长也只撤換三个。可见“生产人民党”政治素质低下之一斑。

福建人民革命政府按照《人权宣言》宗旨,允许羣众组织工会、农会、学生会和各种文化团体,给人民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当时福清的爱国人士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抗日反蒋的爱国宣传活动,一时打破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沉喑气氛。人民革命政府还依照同红军签订的团结抗日的“停战协定”精神,释放了一批政治犯,我县早期的中共地下党领导人余长钺等同志,也在福州监狱获释。为了保障人权,维持社会治安,十九路军在福清各区都遣派一连驻军(唯高山派驻一个营,以打击海匪的为患)。对于欺凌百姓的土豪劣绅也予严惩,如作坊乡的劣绅陈xx,为北区的恶霸,十九路军团长钟经瑞接到乡民的控告后,卽派武警前去抓捕,陈xx 逃脫,抓其爪牙伪保长陈某收监惩处。对于地痞流氓,更是雷厉风行予以镇压。城关后埔街有一流氓团伙“北一帮”组织,长期局设烟馆、妓院和赌场等,残害百姓,无恶不作。驻军钟团长派团部军法官何起凤带兵围捕,首恶陈兰路等三人被处决,从犯亦重判下狱,少数漏网的逃亡海外。顿时流氓地痞销声匿迹,全县人民无不拍手称快

经济方面 :人民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实行“关稅自主”,接管福州、厦门海关,加強外贸统制。抵制日货,禁止重要物资输往台湾。在农村,准备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其方案是以乡为单位,按耕地总亩数和人口总数,不分男女,计口授田。“计口授田”法颁布之后,我县知识青年曾热情地到农村开展宣传。海口区俞肇兴、陈以敏等人,组织宣传队到农民中进行“计口授田”法的讲解。俞肇兴先生还主动将祖遗书田三百亩贱价卖给佃戶,这在当时算是难能可贵的。但是,人民革命政府的土地改革政策,没有一条明确的路线,也没有发动农民进行铲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斗爭,仅仅企图用有限的改良办法,来缓和农村的阶级矛盾,因此旣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也不可能实现。

军事方面 :以推翻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为目标,进行战备体制部署。

撤销蒋介石的绥靖公署,成立人民革命军一方面军总司令部,由蔡廷锴兼任总司令,管辖十九路军的五个军及其独立师、独立团、独立旅、空军大队等 ;此外还有原福建地方收编的卢兴邦的第十五军,余华林的地方军、翁照垣的部队和漳厦警备部队。总兵力约有六万多人。

1933年12月,人民革命政府下令出师讨蒋,分兵两路,准备一部挺进闽北入江西,一部向闽东推进浙江。但是蒋介石对于“福建事变”早有预防,当福建人民革命军准备出师之时,他就下令通缉李济深、陈铭枢、陈友仁,革除蔡廷锴,蒋光鼐的本职。蒋介石亲任“讨逆”军总司令,带兵二十万人,分三路进攻福建人民革命军,並派空军轰炸福州、漳州等地,派海军进袭福州、厦门。又拉扰两广的陈济棠、李宗仁等从广东进攻福建,还勾结日、美、英的海军封锁福建沿海。这样十九路军被四面包围。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黃琪翔等眼看大势已去,乘飞机逃往泉州转赴香港。蔡廷锴只好带领十九路军沿福厦公路撤退。到达泉州时,蒋军已在厦门登陆,厦门市长投降。

1934年1月15日晚,蒋军占领福州,蒋介石派陈仪为福建省省主席。至此,为时仅五十五天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就被国內外反动派绞杀了。蔡廷锴无可奈何,把部队交毛维寿、张炎率领,只身前往闽西。不久毛张向蒋介石投降。这一支在闸北抗击日寇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军队,全部被改编为第七路军,十九路军的番号被取消了。

( 四)

福建抗日倒蒋政权的出现,在中国现代史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的迅速失败的经验教训也是値得吸取的。究其失败原因有如下几点 :

第一、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反蒋抗日的进步性应当予以肯定。但其政权性质是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阶级、农村富农的利益。其施政的发展前途是企图发展资本主义,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中国,这是注定不能实现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政权的实质是第三种政权,领导集团是由各种政治势力併凑起来的,政治上同床异梦,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革命纲领,他们一方面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另一方面也不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路线,仍然对共产党抱疑惧态度,甚至也抛弃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政策。这种企图走中间路线、建立第三种政权的道路,是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对国內外反动派的力量估计不足,他们以为举起抗日反蒋旗轵,南京国民党政权就会陷于孤立,各种抗日反蒋的力量就会团结在他们周围。同时又错误地估计帝国主义不会出兵干涉。于是当国內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围攻福建人民革命政府时,就使自已陷于困境。另方面,对于自己內部的力量估计过高,实际上像卢兴邦、余华林等地方军原是土匪军收编过来的,这些地方军阀军队在政治上是不可靠的,蒋军一发动进攻,他们就率先反水投敌,结果只有十九路军孤军作战,自然是必败无疑。加上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缺乏羣众基础,誓师讨蒋又没发动羣众,在整个军事行动中未能得到人民羣众的支持,最后连退却的余地都没有,只能落个全军覆沒的惨境。

第三、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建立之时,中国共产党正是处于“左”倾路线领导的时期,当时的领导者拒绝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提出的出兵支援,协同十九路军抗击蒋介石进攻的主张,致使红军不能给予合作和支持,结果让蒋介石军队能夠全力围攻十九路军。王明“左”倾关门主义路线使十九路军这支爱国军队受到摧残是十分可悲的,而这条“左”的路线又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十九路军和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光辉事迹是不可磨灭的,它的历史教训也是应当记取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5 17:25:00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八月丶未央 | 来自福建
雅加达融侨创办的《南洋画报》

邹访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九四七年,印尼华侨文化界崛起一支异军 :《南洋画报》。它是印尼华侨社会中独一无二的画报。八开四十多面 , 套色封面,每月出版一期,发行全印尼,影响很大。画报创始人和主持人为福清新厝公社东刘大队人杨永奎。经费由雅加达融侨筹募支撑。

《画报》从创刊到结束,走过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当时当地的风风雨雨,都给画报带来严竣的考验。创刊之初,人员、印刷、社址各方面都碰到不少困难。它起初由雅加达振源印务公司承印,以后由于业务的发展,才买进一部平板印刷机,自行印刷。社址设在雅加达沙哇勿舌(SawahBerar) 大街杨永奎的住家。这是杨永奎从阿拉伯人那里租赁来的一座小洋房,一屋几用,旣作住家,又作办公所,后来又充作印刷所。狭小的房间,塞满了印报用的机器、纸张,水洩不通。人员寥寥无几,从编辑到发行,几乎都是杨永奎一手包揽。眞是一手擎旗,一手敲鼓,刻苦经营。

但是,《画报》办得很出色。它內容丰富,有浓郁的南洋色彩。它所刊出的图片,都是反映当地的历史和现状的。其中有反映当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体活动的图片,有介绍印尼民间风情和名胜风光的图片,亦有各地华侨活动的画面。这些图片的来源,有的靠印尼安打拉通讯社供稿,有的来自各地华侨团体和华侨业余爱好者的支持,有的是向雅加达爱国侨报《生活报》和《新报》或印尼左派报刊借用的。当地有重大的国际性会议和重大事件,《画报》也派出人员去采访摄影。《画报》所刊出的图片,都用中国、印尼两国文字说明。

《画报》除刊出图片外,每期还安排一定篇幅,刊登美术作品和中文写的短篇小说、剧本、诗歌、散文特写等文艺作品。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我国左联诗人杨骚和华侨作家黑婴(张又君)在雅加达《生活报》担任总编辑职务期间,都曾经在《画报》发表过诗歌、散文和小说。华侨历史学家慕內(温清贤),亦常在《画报》上发表有关华侨历史文物研究的论著 ;为苏加诺所赏识的著名华侨画家李曼峯(现在新加坡),也常为《画报》绘画封面或提供一些美术作品。在荒芜的印尼华侨文苑上,《画报》披荆斩棘,开辟了一块百花盛开的园地。

作为一种具有南洋特色的《南洋画报》,对历年的印尼国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和一九五五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及周总理对印尼的国事访问,宋庆龄副委员长对印尼的访问,苏加诺总统的访华等所有一切中印两国的友好往来,都出版过专号。一九六〇年初由于印尼排华所造成的千百万贫难侨流离失所,无依无靠的苦况和祖国政府派轮接侨的动人画面,《画报》也都出版专号,集中反映。

一九六〇年秋,印尼颁布紧急法令,吊销全印尼华文报刊出版准字,《南洋画报》遂被迫停刊。过了不久,阿拉伯人又来逼迁,社里全部东西,包括印刷机等一切设备都被无理強行搬到屋外。在印尼政府排华政策的迫害下,画报虽然不能继续办下去,但十多年来,它为宣扬爱国主义,为反对殖民主义,为促进中印两国人民友谊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却永远也磨灭不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5 17:26:33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八月丶未央 | 来自福建
侨办西园小学校史

吴昌遂

三十年代中期,福清城关镇西园村俞肇复、俞昌奎、俞继民鉴于家乡社会风气不良,儿童失学严重,环境卫生恶劣,打算兴学,扫除文盲,借教育力量来改变家乡面貌,就于一九三五年头筹组校董会,公推俞肇复、俞昌奎、林舫孙、江骥等为校董,以俞肇复为董事长。学校定名为西园小学。开办费暂由俞家三位创始人负担。指定俞继民负责筹组学校。同年二月,先行招收幼儿二十九名,开办幼儿班,聘请纪端娟为教员。课程以识字为主,带有私塾性质。当时暂借俞昌奎六扇新厝(现西园村29号)大厅为教室,利用茶亭祠戏台板架起为课桌,购置小竹凳为课椅,备好简单教具后就开课。过了两三个月又聘请师范生陈师弼为校长,协助建校工作。西园小学从此诞生了。

接着,经校董会讨论,拟修破损的一拂祠为校舍。一面报请杨珏县长转报省教育厅批准 ; 一面与一拂先贤郑家后裔代表取得协议,决定在保存一拂先贤遗迹的原则下把祠宇改建为校舍。神龛用薄板封钉,龛前建造讲台,天井两边修建四间教室。

之后,董事长俞肇复卽赶往印尼募资,爱国华侨俞昌坛慨允承担建校、办学的一切费用。喜讯传来,师生莫不欢欣鼓舞。正在决定扩大学校规模时,校长陈师弼猝然病逝,乃邀请林紫镛来校协助俞继民料理校务。

一九三六年二月,校董会推留日大学生俞鸿光充任校长。其时俞尙侨居印尼,校长职务由林紫镛代行。同时增聘吳秉棠、刘鸿明、俞瑞珠为教师。招收一至四年级学生共一百五十多人,其中減免费的学生占百分之六十,学校已初具规模。

俞肇复从印尼募捐回来后,卽大兴土木,把一拂祠正座改建为楼房。楼下大厅为礼堂,楼上作为教师宿舍,礼堂两边各有两间教室,连同原来教室,共可容纳八个班级,幷在学校四周筑起围墙,內留广阔空地。接着又把校舍右边空地辟为操场、篮球场、排球场和羽毛球场等,同时平整校舍右边空地备作校园。又添置大量校具、教具。在这一年里,肇复、继民还发动西园村羣众做好室內外卫生,整理村中公共沟渠、道路,幷迁走村中遍地的粪缸,有困难的给钱帮助。

一九三七年二月,聘请富有办学经验的师范生吳绍辉担任校长。招收一至五年级及幼稚班各一班,学生数达二百多人。一九三八年二月扩展成完小,小学六班,幼稚班一班,学生近三百人。吳校长一到校就重视加強教师队伍建设,力求提高教学质量。在原有教员中吳秉棠擅长体育,刘鸿明善教低年级也会音乐,此外又增聘了擅长语文兼通其他基本科的林子龙、多面手师范生吳启涌、擅长音乐的林庆陶等为小学部教员。还先后聘请著名的幼儿班教养员郑淑明、福州协和幼师学校刚毕业的高才生王少莲来校任教。这一时期教师阵容非常整齐,在吳校长领导与教师循循善诱下,经过二年努力,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第一届毕业了三十多人,其中方昌福考取明义中学第一名,林中秋考取福清县立中学第一名,俞玉珠考取毓贞中学第一名,其他也多名列前茅。初战报捷,西园学校就出了名。这时俞鸿光校董由印尼回乡,看到学校办得好,慨赠全套初等理化仪器。

一九三七年植树节,学校组织学生幷发动乡中青壮年进行大规模的植树活动。在河头巷口顺公路过西门桥直达茶亭祠门口的道路两旁及校前隔溪的长堤上,和学校周围遍植桉树,俞肇复和吳校长都亲自到场参加。又制订长期的护林规约,严格执行,使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且每逢植树节,都进行补株。只几年时间就使这一带绿树成荫,路人有口皆碑。

这一年,又把学校左边空旷地区辟为花园。在西北角的大榕树下面,建起瓦亭一座,在西南角用三角梅缠绕成花亭一座。亭內都设有石桌石椅,供人读书及休憩。园的西南角还开一水井,备作灌漑花木之用。园的东南边则挖一长方形小池塘,四周砌石,种养荷花。幷从福州聘来花司,培植花草树木。种植有莲、菊、梅、兰花、芍药、百合、蔷薇、香薷、夜来香、九里香、月季、玫瑰、芙蓉、紫薇、白玉兰、拧檬桉等花卉和风景树数十种,盆景数十盆。在围墙后面的校门内两边还对称地各培植一行夹竹桃。操场四周也栽上成列的桉树。几年后树木成林,百花斗艳,鸟语悅耳,蝶影乱目,置身其间,使人心旷神怡,精力倍增。更有趣的是 :春季里,报岁兰、春兰、蕙兰竞相吐蕊,花型特具风格,花色灿烂多采,幷各自放出不同的清香,使人陶醉 ;夏季里,荷花盛开,亭亭玉立,花朵鲜艳,随风搖曳,与池边竖立的石美人俯仰传情,神态迷人 ;秋季里,菊花不怕风姨逞威,昂首爭艳,且种类繁多,型色各异,千姿百态,逗人喜爱 ;冬季里,梅花冒着严寒,缀满枝头,轻风过处,清香扑鼻,沁人心脾。还有校门內两边的夹竹桃,花期最长,绿叶红花,妖娆多姿。来客睹此,自会赏心悅目。

一九三九年二月,改由陈维熏任校长。这时日寇飞机时常侵入城关骚扰、轰炸,上级通令城关中小学迁往农村安全地区。我校选定距城十余里的珠山寺为校舍,幼稚班及低年级暂行停办。教师大多数随往,学生只到半数。因此仅办中高年级复式各一班。在员多生少的情况下,教学质量更高。当时还就地栽种甘茹,收成全部用以补贴师生膳食。

一九四零年二月学校迁回,重新招收一至六年级学生。因幼儿生遇到敌机侵袭时不好处置,暂不开办。这时我应聘来任校长,与俞继民晤谈,了解学校详情。我估计有印尼可靠的经济力、俞肇复在乡中的威望和俞继民的办学干劲,实现创办人兴学意图是有可能的。根据学校与西园村的现实,结合抗日救国的神圣使命,决定开门办学,回复幼儿班幷增设夜校两班。展开如下工作 :

1、重新部署力量 :用人以能干肯干为原则。除原有教员俞继民、林紫镛(他俩为学校支柱)、陈应民(师范生、熟悉教导工作)、俞瑞珠(高中毕业生,担任过本校幼儿园、低年级教学几年)外,增聘林兆铭(师范生,善于理财)、陈超白(擅长文学)、林金橙(擅长数学)、杨志坚(对自然科有渊博知识)、唐泳湘(师范生,长于低年级教学)、江宝琛(上海体专毕业,兼长音乐)、魏周羣(绰号滑稽伯,主持成人夜校)。后来还邀请日本帝大学生施孝仁、日本长琦女子高等学校毕业生谢福珠为教员。这时期学校人才济济,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2、改变春季班为秋季班 :通过测验,按程度分班。

3、改革教学制度 :教学內容,包括品德、知识、文娛全面发展,贯穿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推行“各班幷重,各科幷重,互相配合,共同进步”十六字方针。教学方式方法,采取 :幼稚园设计教学法,內容包括规定的文化课、发展幼儿智力、贯穿节奏教学、注意文娛活动,也做些手工。低年级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教学,作业以当堂消化为主,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二年级可酌留一些家庭作业,不超过一小时。中年级辅导自学制,高年级自学辅导制,达到小学毕业生具有自学能力,以便儿童在小学毕业后,有的不能升上中学,也会自学成才。

4、与学生家庭联系 :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家庭访问,了解儿童的身体、智力、个性、习惯、特点等情况,作为教育儿童的依据,幷商讨学校与家庭配合教育儿童的问题。学期末分年段召开一次家长会,交流教育情况,结合宣传改良社会风气,抗日救国等事情。

5、中高年级厉行国语会话 :中高年级在校说普通话已推行两三年,但是这学期新生多,说普通话不习惯,幷且发音不夠准确,指定自幼生长在北京的杨志坚、唐泳湘负责指导统一、端正语音的工作。

6、杨志坚精通自然科,自制了风向针、睛雨表、显微镜等为教学用具。

他常和学生一起制造各种动植物的标本。也常进行化学试验教学,还辅导对自然科学有兴趣的学生自行试验。举办过学生制造氢气、氧气、火药等公开表演,获得羣众好评。

7、结合课內外(包栝夜校)进行抗日爱国教育,利用演讲会、壁报,组训歌咏队、小剧团,向羣众宣传抗日救国。幷发动羣众挖防空洞,向羣众宣传防空常识。在校內进行过多次防避空袭的演习。

8、由江宝琛先生组织西园儿童剧团,导演《夜之歌》一齣歌剧、《牛肉与馒头》一齣话剧,以及儿童大合唱和儿童双重唱,几次公开演出,都颇有影响,获得社会一致好评。

9、“滑稽伯”魏周羣在夜校上课,语言活泼风趣,教态亲切自然,大受学生欢迎。继民和肇复也在夜班里对学生作改良社会风气及美化环境的讲话,鼓励学生做革新乡村的鼓吹手、促进派。继民耐心与夜班学生商讨订立西园公约,用木牌书写公约条文挂遍村中各地。

10、又一次大植树 : 前几年所植树木已经成林。但是历年所栽的极大多数是生长快速的桉树,容易受到暴风雨的摧折。这年植树节,由全体教师、夜班学生和年纪较大的小学生栽植成长率较慢的凤凰木、木麻黃等树木。幷发动羣众在自己住宅周围植树,由学校无偿的供给树苗。同过去一样的重视护林育林工作,由全体师生分段分株保养,严禁羣众榣折攀登,所以栽下的树,几乎全数成活。同时在校前隔公路南边还设置石桌、石椅,供人歇息。

每周教师还率领学生扫除公路一次。乡中羣众也重视了室內外卫生。全村环境绿化、美化,成为城关唯一的优美风景区。远近居民及遊客都爱到这里蹓跶、玩赏,一对对青年男女更爱在这里流连谈心。

通过整顿、革新教学制度,在高水平而又辛勤工作的教师教导下,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当年毕业生投考城关各中学都取得全优成绩。福清县立中学所录取第一至第十一名新生,除第九名外,都是西园学生。一时轰动全县,名传海外。正当学校办理学生毕业事务时,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访问延安后返回南洋,路经福清,住在西园小学一星期。他观察了学校情况,对学校的诸多成就,甚为赞赏。他和他的随从秘书侯西反还给学校题词,幷送本人照片给学校留念。进步将领萨镇冰因公来融,也特地到校遊览,对学校创办的成绩和乡村绿化美化,大加赞扬。

一九四一年二月邀请历任省立永安工读学校校长、蛟洋特种区中心学校校长,具有卓越领导才能的吳绍鑑担任校长。不幸他接任只几天就被万恶的日机炸毙。再过两月,日寇侵占我县,进驻学校,教员分散內地,学校停办了。

同年八月间地方光复,俞肇复、俞继民立卽回校料理复校事务。部分原有教师亦陆续回校工作。俞继民为校长。幼稚园暂不办,只招收一至六年级学生,和开办民众夜校两班。教员缺额,先后聘请杨文和、何可淮、林超、林丙丁等充任。我也在这年11月间回校任教导。俞继民校长费尽心机和教师们共同经过一年的奋斗,教育质量提高到接近沦陷前的水平。

一九四二年间,俞肇复由于因公冲撞了县长陈毓辉,和他有宿怨的权势们乘机串通县长,共同罗织他的罪名,把它逮捕。学校经济的筹措人倒台,更加这时期侨汇困难,学校的前途岌岌可危。三青团头头们趁势爭取接办西园小学,借以扩充势力范围,与县国民党对抗,他们于一九四二年八月把校名改为中正乐园,不久又改名中正小学。

中正小学从开办起就不再开门办学了。它经四年之久,先后聘用过很有才能的林兆铭、陈和明、庄启麟、林贞瑞、陈端贤、林培生、俞肇淑、林维谋、俞肇浩、倪秉豫、林超等多人作学校的支柱,保持了学校较好的质量。但是经费由三青团自筹。部分靠三青团办的肉店供应,部分向学生征收学米充用。

但单靠这些,解决不了学校经费问题,不足之数,或奔走劝募,或由三青团理事长何援 ( 福清司法处主任)把罪犯所罚款米拨充。教职员因工资不能按月发放,各存三日京兆的打算。因此,校长、教员变动频繁,校务受到干扰,削弱了发展学校事业的推动力。三青团的头头们长年来也被学校经费拖累得头昏脑胀。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无条件投降后,我国和南洋开始通讯通航。西园小学校董们希望恢复原校名,再改为侨办,经征得侨居印尼的校董同意,向政府申请。到了一九四六年秋获得批准,幷批准俞继民为校长。他接受校长任务时,最感头痛的还是学校经费问题。因为正値国家通货膨胀,纸币价値不断下降,华侨因汇款到收款人接到时折损很大,所以不愿继续汇。这时俞肇复(复校后仍以他为董事长)又在台湾,远水难济近火。他没有被这困难吓倒,以他一向为西园小学事业而拼搏的坚強意志,硬着头皮到校接收。留用原有教员林超、俞瑞珠等几人,这时林紫镛也已返校,另增聘方昌福、林庆楠等入校。仍照中正小学原样开办一至六年级六班,不设幼稚园。一面函请在台俞肇复董事长设筹经费支持,一面尽量节约开支。俞董事长虽也曾筹寄一些款项回来,但是为数不多,供不应求。俞校长曾几度借米添补发薪(这时工资每人每月120斤白米)。惨淡经营,维持现状,总算把学校安定下来。

一九四七年头,复校后第二学期的开端,俞校长要振兴学校,进行调整人马,留強汰弱。除原有健将林紫镛、方昌福、林超外,增聘了我县著名教师吳国梁(通数学、美术、书法)、俞辅弼(擅长古今文与汉语、拼音、小楷),还有福州华南高中毕业生郑汝英、年青师范生俞肇汶为教员。我也在这时应邀第三次入校工作。教师队伍加強了,学校教育又开始跃进。

地方沦陷后五、六年间,没做好森林护养工作,树木被人糟蹋。植树节间,俞校长率领全体教师带同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补株大植树。此后每年植树节都进行植树,幷做好树木护养工作。在这几年间,校园也因乏人照管,呈现荒芜现象,再聘福州花司来校专责整顿栽培。经过两三年,校园和村貌又恢复一九四一年以前那样美好,树木更显得苍翠、挺拔。所有前来西园遊览的归国华侨,莫不啧啧称羨。他们赠送学校的印尼珍贵动植物标本甚多。

一九四七上半年连续几个月肇复董事长寄款更少,而学校开销又此前多得多。俞校长十分焦急,借贷不敷开支,只得动员他的母亲和爱人把历年所积蓄的金银首饰拿出来换米应急。同年五、六月间,突然俞肇复董事长由台回县定居,此后学校经费由他负责筹给。再过几个月俞肇玉、俞鸿光、俞鸿基兄弟联袂回县办丧事,他们来校看到复校后学校情况良好,表示满意。肇玉自告奋勇,承担学校经费,更使俞校长心花怒放。肇玉又决定把工资提高为每人每月白米三百斤(实行—年多后改为二百斤至三百五十斤不等),教师们大为兴奋。此外,还偿清旧债,大量购买儿童图书,添置小学用的数理化教具及别的校具。自改选他为董事长后,学校经费每月由俞肇玉承担四大两黃金。这时国家通货的情况更加恶劣,甚至一日三跌价,市场上交易、侨汇都改为以黃金为标准流通,国家纸币等于废纸。这次肇玉回来,对学校来说,如鱼得水,学校情况大大地活跃起来。

有了钱好办事。俞校长决心在一九四八年大干一场。同年2月特邀办学多年很有才干的郭友铨为教导,同时请擅长文艺的林敦秀为教员。同年八月又聘请善能理财管事的俞肇祺为总务。这年秋增设幼稚园一班,增聘原福州实验小学幼稚园优良教师林惠钦来校执教。复校后人才愈集愈多,各有一套教学经验,各能发挥所长,百花齐放,异采纷呈,教育质量蒸蒸日上,吸引着远近家长们携男带女爭先恐后地恳求入学。

—九五零年间,俞继民校长出国,改由林敦秀接掌。教员也有个别更动,引进了干练的吳学仪、教瑞麟为教员、教导。一九五二年冬,林敦秀校长因旧案被捕,先后由林紫镛、吳学仪、俞宏俊接掌。当时也有个别教员他就,故又聘请责任心強、素称干练的郭素珍女士和周述銮先生来校任教。一直保持了教师的高质量。

一九五四年间,俞昌坛董事回国定居。对学校各方面的进步非常满意,愿意独力承担学校经费,使学校经济更有保证。幷改选他为董事长。

一九五七年,俞昌坛董事长在福州家里病逝。学校经济来源断绝,侨办的西园小学结束了。此后,西园小学由公助民办过渡到完全公立。

追忆往事,复校后,在经济充裕与教师优良的条件下,长时间牢牢地保持了学校的好成绩。不特教学质量高,历届毕业生投考各中学都多数名列前茅,幷且文艺会演、运动会比赛、国语演讲比赛、科学表演竞赛等均成绩斐然。所获得的奖品如银杯、锦旗等,琳琅满目,至今仍都保存着。

附志 :一九五八年间,华侨俞燕仔、俞水兴姐弟在为其父俞昌炎举行六十祝寿时,节约了人民币六千元,赠送学校建成教室两间,以为纪念。该纪念室室内镌刻有序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5 17:30:56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八月丶未央 | 来自福建
爱国华侨俞宏瑞二三事

俞兆琦

我县十五落有一花园名积翠园。园內遍植奇花异草。高楼待月小渠绕翠,鱼池假山,相映成趣,与南邻的豆区园齐名。

积翠园主人俞宏瑞是我县知名的爱国华侨。他祖籍里美村。父世豪迁居东张镇,于1868年生宏瑞。不久其父病逝,母嫁占阳村何学草,时宏瑞方三岁,乃随母到草家生活。至十四岁时,由其继叔学云,带往爪哇岛谋生。

初菅小摊贩仅能糊口,后得亲友资助,改营小本生意从巨商林登科的振大桟批购市匹转售,渐致小康。再后又得林登科的赏识僱为店员,成为登科的有力助手。不久,登科忽罹急症死亡,后继无人。其妻遂招瑞入赘。瑞乃掌有巨额财产,一跃而为百万富翁。

宏瑞文化水平虽低,却有非凡的经商本领。接办振大栈后,除原泗水批发栈外,又在万隆三宝瓏等埠增设分栈,业务蒸蒸日上。他精明強干,事必躬亲,又善于用人,所选助手,皆得力可靠。

瑞态度谦虛,待人热情。乡亲有困难求助者,他都乐于接济,因此深得人心。他念念不忘家乡,乃于1913年,携带巨款回国购得荒废已久的积翠园,加以重修扩建,使成为我县最大的园林。並起盖亭、台、楼、阁,家庙洋楼于其间,经常开放,让人自由进內游息。

宏瑞对于家乡公益事业,非常热心。曾出资万余金修建文庙,保存古迹。

又独资创办里美小学及东张的豸山小学,襄助城关中小学修建校舍。此外还投资开发永太锌矿,虽未成功,然其振兴祖国工业之热情,可见一斑。

瑞回国不久忽得南洋电告,谓企业经营失利,促其迅卽前往处理。他返洄水后,整顿了人事,挽救了危局,又在国內开办金融业务,与另一爱国华侨戴祥滋合营瑞祥钱庄于福州。並在本县十五落开设捷远侨汇局,为瑞与家乡联系的常设机构。从此,凡要求宏瑞在本县兴办公益事业,或要与宏瑞联系业务者,多向捷远局接洽。

1939年,瑞得“头虎”疾,不幸逝世,终年71岁。所遗振大栈等企业,由其子伯营等继续经营。

五龙侨话点滴

五龙大队第一个去星加坡的是张长森。他是解放后五龙高级社第一任社长张红表的祖父。长森家口甚多,生活极其困难。他明知借高利贷是饮鸠止渴,但事到急处,也只好权且借一下,苟延残喘。后来越借越多,债台高筑。

为了逃避债务,才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冬天,偷偷乘搭蓬船,沿着海岸行驶,经三个月之久,才到达星洲。张某抵星后,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孑然一身,靠乞讨延生。他在这样的困境中度过一段时间,才谋得一个拉黃包车(人力车)的工作,一直掙扎着,到回国为止。

稍后有名诸娘俤的,绰号马加梨。他也为生活所迫,曾到台湾吃粮(当兵)。后来退役回乡,看到张番客(长森)从南洋带回大洋一百多元,认为过番倒是好出路,于是也于光绪末年,只身漂洋过海,到新加坡去谋生。现在他的后裔吓华俤还侨居新加坡,以理发为业。

我(陈经荫自称)是一九三〇年和郑吓吉,林吓命仔,林红红四人乘驾鳌轮到厦门,再由厦门搭双美轮船直放星洲。幸运得很,到达不久,就由亲友介绍到一个锯木厂当搬运工人。这个厂有工人几千人,资本家剥削很凶,而且特别轻视华工。我们为了有效地向厂方条陈意见,维护自己的利益,特组织一个羣众性华侨劳工团体,名叫“火炬联友会”,拥有会员五百多人。

大家推选梁吓干(海口后官村人,解放后曾任海口镇镇长)为会长。我是会员代表。这个联友会于—九三八年五月一日劳动节,为抗议厂方拒绝工人提出的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的合理要求,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厂方勾结英政府,出动军警,进行血腥的镇压。当日工人被捕数十人,另有数十人被认为是受人驱使,别有用心的,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立卽驱逐出境。当时海口地区被驱逐回国的计有五龙人陈宜辉、陈常沐、陈清秀 ;后官人梁吓干 ;塘头人俞昌来等。

厂方的血腥镇压,激起全体工人的无比愤怒。经过开会讨论,决定举行罢工,抗议厂方和英政府对工人的镇压,要求无条件释放被捕工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侨领陈嘉庚(筹赈会主席)、陈六使 ( 阵嘉庚的顾问总巡)也多方奔走,伏义执言,迫使殖民当局不得不释放所有被捕人员,厂方也被迫同意加薪十巴仙。斗爭终于取得胜利。

注 :十巴仙卽十分之一。

五龙村陈经荫(82岁)口述,李承谋笔记。

福清著名中医俞介庵先生传略

俞介庵先生名士耿,福建福清人。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二十九日。父早逝,赖母抚养。家贫无力就学,年十五,随乡先辈俞九绩先生学医,于《素问》、《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以及历代诸家典籍,莫不钻研,造诣较深。廿四岁(1901年)悬壶邑之高山镇,时値瘟疫流行,经先生疗治,多所全活,因而声誉鹊起。1917年(民国六年),以母年老多病,为奉养计,乃返城行医,任县神州医药支会评议员。每次病案讨论,辄能独抒己见。1932年(民国廿一年),任《现代医药》月刊董事长,1935年(民国廿四年),任福清县中医公会首届会长,1936年,任福清县国医支馆董事长等职。时国民党政府歧视中医,先生极为愤槪,曾通电呼吁,力爭中西医平等待遇。

先生行医五十余年,临床经验积累丰富,屡起沉疴,然澹泊明志,俭朴自持,虽年届耄耋,犹孜孜好学,手不释卷。平日治病,富责任感,病家信仰益笃。邻县如闽侯、长乐、平潭、永太、莆田、仙游等县羣众,闻先生名而登门求诊者,皆悉心治疗,多所取效。解放后,得到党的重视,中央卫生部聘为全国血吸虫防治委员会委员,並任福清县中医学会主任委员。先生著有《女科篡要》、《医案》及《治验录》等书。晚年体弱多病,客居榕垣疗养,不幸于1959年1月逝世,终年八十二岁。

——这篇资料系先生哲嗣我国名中医俞愼初教授提供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5 17:35:19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八月丶未央 | 来自福建
闽剧表演艺术家余红惠

纪国灿

今年是我省著名表演艺术家余红惠先生诞生七十一周年。

余红惠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一个年头,但是他的眼神、他的唱腔、他的道白、他的气质连同他的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还深深铭刻在广大观众的心中。

余红惠先生于一九一三年,出生在福建省古田县龟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

他七岁丧父、八岁丧母、九岁荒落福州,后被闽剧班“新乐天”班主陈肯肯收容,入班拜师学戏,从此便过着艺人的生涯。

学艺期间,他受尽了折磨和苦难,但並不消沉。他以顽強的意志和毅力同悲惨命运进行抗爭,终归成为胜利者。他专攻小生,由于天资聪慧,勤学好问,在艺术上进步很快。十六岁便出师,在福州登台献艺。首演《三笑奇缘》便一鸣惊人获得成功。他扮相好、嗓子好、书生气浓。传神地运用折扇技巧,把那卓尔不羣、风度潇洒的唐伯虎演得活灵活现,形神兼备。“余小生”就是这样一举征服了戏迷们,轰动了省城。《新乐天》也因有他做台柱而身价十倍,一下子从不为人们注目的三等班进升为红极一时的一等班。

《三笑奇缘》在福州连续演了三个多月还难以煞台。以后又到长乐、连江、罗源、建瓯等十几个县演出,扩大了影响,确立了他在闽剧界的地位。

—九三三年春天,年方弱冠的余红惠来到了福清。当时福清有四、五十万人口,戏剧艺术十分繁荣,仅剧种就有江湖、啰啰、词明、傀儡、手提木偶等。其中以闽剧班社最多、计有刘妹班、吓渠班、安邦班、忠候班、西门班、后埔街班、里美班等二十几个剧社,在各剧社之间竞爭激烈,但各有千秋,难分高下。自余红惠带着《三笑奇缘》、《紫金鞭》、《雌雄王鹳》

等看戏家来到吓渠班后,顿使这个一度苦于剧目陈旧、角色平庸,而频于倒台的戏班,大放异彩,一跃而名列二十几个班社之首,从此,余红惠便在福清广大人民之中扎下了深根

余红惠一生虽然短暂,但生活道路却是十分坎坷的。正当他的艺术日臻成熟,精力最为旺盛的黃金时代,“七 ? 七”事变爆发了,日寇的铁蹄蹂躏了大半个中华国土。农村破产,闽剧失去了演出阵地。为了宣传抗日救国,也为了糊口。余红惠不得不弃戏而改说评话,四处流浪,艰难度日。抗战胜利后,余又回到了福清,他不忍闽剧就此衰亡下去,又和那些穷得揭不开锅的哥儿们组成新的班社。日以继夜地拼命演出,把掙来的钱用来购置服装、道具,一心一意为复兴闽剧艺术而工作。然而他的戏剧事业和艺术才能眞正得到发展,那是解放以后的事。

一九五二年,余红惠加入了刚刚创建的福清县和平剧团(卽福清县闽剧团的前身)。当时,建团伊始,困难重重。为了打开局面,余抓住了剧本生产的关键。亲自整理、幷导演和主演了《白梨花》、《彩霞楼》、《陈若霖斩子》

等十几本传统剧目。使和平剧团旗开得胜,蜚声县內外,为振兴闽剧事业和创建福清闽剧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余红惠能成为梨园一杰,驰名于剧坛,完全是靠他顽強的毅力、勤修苦练的结果。他深知基本功是一个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塑造人物的不可缺少手段。他经常教诲学生们说 :“要做表演的艺术家,不要做卖艺的戏匠。”在舞台上“要演有思想有灵魂的活人,而不做有形无魂的道具。”他特别強调唱、做、念、打、舞等基本功都要为塑造人服物务,而且要运用得恰到好处。

为此,他总是反复琢磨、执着追求。直到他进入不惑之年,一身兼负剧团副团长、艺委会主任、闽候地区剧协主席和福建剧协理事等多种领导职务后,依然每天坚持苦练基本功。“戏不惊人死不休!”这是余红惠登上戏剧大门时就立定的志向。因此,无论从道白、唱腔、眼神、科步、扇工、捋须直至水袖无一不刻意求工。看过他的戏的人,只要稍为留神,都会发现,他对水袖的抖、折、搭、翻、抛、打垂、盖,和扇子的开、扬、转、摇、抖、窜、翻等一招一式都能在变化多姿中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至于眼神、步法、指法的运用,也都能处处到家,具有准谱,技不离戏。

他扮演的小生唐伯虎、潘必正、何文秀、杨国显、司马相如和老生邱王成、海文龙、陈若霖等角色,无一不是靠以上过硬的眞功夫,把人物演活了,並且演出了意境,演出了神韵。例如,他演小生潘必正出场至九龙口亮相,就是用干净漂亮的抖袖、起袖、双反袖、背手、立定、笃脚等一系列身段动作,给观众留下了风度儒雅的“第一印象”。特别値得一提的是他对眼神的运用是十分考究准确的。潘必正在起唱“月明”二字时,他眼神略收,並不抬头仰望,而是先扫视地面,然后微微抬头展目转问上前方,头略晃以示月在望中。表现人物首先看到的是地上的月光,而后环视院中的溶溶月色,再举首望见明月。这种表演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假中见眞,精彩至极。它把观众的想象立卽带进了剧中的意境,与角色一同感同身受。如此细腻、准确、深刻的表演,怎能不使观众为之动容、为之喝采!

余红惠的唱功吐学清晰、行腔圆润,刚柔相济、逢高无挡、宏亮如钟。

他为了闽剧唱腔的发展和提高,费尽了心血。巧妙地把京剧、昆曲、汉剧、越剧等剧种的许多曲牌拿来我用,熔进闽剧唱腔。唱起来悅耳动情,别有风味。解放初期,剧团演出根本没有扩音设备,可是,余红惠晚间在农村露天戏台演出时,坐在离戏台一华里左右的地方听戏,仍依稀可辨。羣众称赞他是“铜嗓金喉”。尤其难得的是他善于运用唱腔的声调高低来表现人物性格。

例如,表现角色突闻恶耗悲痛不已的感情时,他能垂头吟唱、如泣如诉,给人以逼眞传神、富有生活气息之感。此外,余在运用道白方面,也有特殊的功力和技巧。字字念来刚劲有力、声韵铿锵,情起字出,如发连珠炮弹。

在《邱王成斩子》一剧中,他扮演清官邱王成怒斥亲生儿子,一口气念完了五百多个字的激动人心的台词,大有一泻千里之槪!

由于余红惠艺术造诣深、戏路宽,旣工小生又擅长老生,偶尔也扮演丑角,可谓生丑全能,所以他主演的《五簪记》、《何文秀》、《浪子奇缘》、《彩霞楼》、《陈若霖斩子》、《炼印》、《牧羊子》等几十本拿手好戏都深受广大羣众的欢迎。当年余红惠的名字在福州语系的二十几个市、县中是家喻戶晓、老少皆知的。著名的闽剧表演艺术家郑亦奏、洪琛等前辈曾多次称赞他是闽剧界“难得的人才”才在海外华侨中他的精湛的艺术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许多华侨团体曾几番盛情邀请他出国献艺。回国省亲访友的侨胞也总以一睹余红惠的艺术风采为快。他们说 :“生意少做一点没有关系,余先生的戏可不能不看。”有的甚至说 :“回国少看余红惠的戏,那就等于白走了一趟。”

至今在福清闽剧团还流传着侨胞醉心余红惠艺术的一则有趣轶事。一九六一年,有一批从东南亚回国现光的福清华侨,看了余红惠主演的几台戏后,又别出心裁地点看一出余未曾演过的《秀才外传》,要求余演“秀才”,这种与戏剧生产规律大相违背的要求,使剧团领导难以答复。可是,艺高胆大的余红惠为了不辜负侨胞期望,欣然允诺。第二天晚上卽登台表演,一个奇迹出现了 :他忽促应急表演的“秀才”竟比人家演了好几十年的“秀才”还要娴熟,还要诙谐、风趣,生动、活泼。余红惠能在一天之內演好一个完全陌生的重头角色,而且把足有万言的道白,唱词一字不漏地记下来,这究竞有何奥秘?余的回答是 :“奥秘是没有的,不过,戏演多了。对同类角色总有一些特殊的灵感,演起来就象有神助一样,这也是熟能生巧吧 !”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玄虚,实际上他道出了艺术创造的规律,这就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有意识的苦心追求达到成熟的时刻,就能才思敏捷,出现飞跃。

余红惠也是一位勇于创新的戏曲改革家。他不仅大胆地改革了许多陈旧的唱腔,古老的程式,而且对传统剧目推陈出新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九五四年,他与老艺人赵时昌一起口述整理了《炼印》、《浪子卷席》、《牧羊子》、《取象胆》、《石秀上酒楼》、《双盘答》等古老传统剧目,並赋予新意。特别是《炼印》一剧,题材新颖、立意深刻、人物设置巧妙,富有喜剧情趣。在华东地区会演时被评为优秀剧目。后经省局组织人手帮助加工提高,终于一九五七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这是闽剧首次搬上银幕。

几十年来,余红惠把自己的心血倾注于闽剧艺术中,他对于各种艺术流派兼溶並蓄,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一一“红派”艺术。这个新出现的流派在闽剧界的影响日趋广大。在一九六〇年至一九六三年间,闽剧界还出现了一股“红派热”。各兄弟剧团或派人前来福清取经、探宝,或把余请去传授技艺。省、地文化主管部门也经常趁会演和巡回观摩演出之机举行讲座,聘请余红惠主讲。一九六一年,闽候地区各县戏剧团体一致推举他担任地区剧协主席,后来他又当选省剧协常务理事。

余红惠为人正派,在台上,他演的是清官和富有正义感的豪爽人物,在台下他也急公好义。他曾慷慨解囊,接济过许多困难艺人。为了资助浙江晨光越剧团解决返浙路费,为了救济南平市火灾灾民,他曾发动剧团义演,把所得之款全部捐送处在逆境中的同志。抗美援朝开始时,他又和许多艺人上街宣传义演,鼓动人民支援前线,受到了县委领导的表扬。在艺术上,为了培养新生力量,他言敎身传,毫无保留地把技艺传授给弟子们。

为了表彰余红惠对闽剧艺术的巨大贡献,一九六二年,福清县府举行了余红惠舞台生涯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县委领导亲临祝贺。全县各机关、各企事业单位都送来了贺联,省地文化局、剧协和许多兄弟剧团也都发来贺电,有的还派人前来参加纪念活动。

一九六三年四月,余红惠同志率福清闽剧二团赴永太县演出,不愼感染破伤风,住进永太医院,但因病情急剧恶化,抢救无效‘于一九六三年四月廿十一日不幸逝世,终年五十岁。在他住院期间,省、地文化局领导、永太县委和福清县府领导都曾前往探望。

正当初步形成的红派艺术有待进一步完善之时,余红惠先生却溘然长世。这是我省、我县戏剧事业的重大损失。当时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号召福清闽剧界,继承他的遗志,把闽剧艺术推向新的境界。

一九八四年七月廿九日稿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5 17:38:02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八月丶未央 | 来自福建
福清的词明戏

周宏发

一、衍变、发展

词明戏流行在福清,为时已久。犹如南曲的弋阳腔,其词句曲雅、曲牌精致,不下于昆曲。它是明朝时由浙江的高腔系统戏曲剧种传入,与以方言演唱的“白字”曲调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因当时高腔不用管弦伴奏,加上常在乡间广场上演出,特别強调词句要唱明,故人们称它为“词明戏”。江西省戏曲研究所所长流沙同志说,词明戏看来是弋阳腔的老底,北调象弋阳,白字象青阳腔横调,水调象广东正字戏,行当叫法基本上跟广东类似,可能是从广东过来的木偶班。

词典也说,福建的词明戏最早亦称正字戏。正字戏流行于广东省海丰陆丰一带,形成于明末,由四平腔、青阳腔发展而成。腔调以高腔、昆腔为主,唱念都是以中州韵为依据,“正字”戏是同唱念都用当地方言的“白字”戏相对而言。

词明戏的传统剧目丰富多彩,演出的有很多是从文人传奇改编过来的,如 :

《刘智远》又名《红袍记》。

《南词叙录》中宋元旧篇有《刘智远白兔记》。

《梁灏》又名《青袍记》。

《薛仁贵征东》又名《白袍记》。

明无名氏有《白袍记传奇》。

《白鹦鹉》又名《黃袍记》。明富春堂刊本有《苏英皇后鹦鹉记传奇》。

《刘锡》,《南词叙录》中,宋元旧篇有《刘锡沉香太子》。

《目连传》,明郑之珍有目连救母行孝戏文,与词明本关目大致相同。

《敬德钓鱼》、《敬德装疯》,系《金貂记》的出目。明富春堂本有《薛平辽金貂记》。

《珍珠记》又名《高文举》,《包公判》中的一出戏。

《雪拥蓝关》是明徐田臣《昇仙记》中的一折。

《金印记》,明苏复之有《金印记传奇》。弋阳腔在剧目上的特点,是它除了拥有自已的演出剧目之外,还善于吸取文人传奇来丰富自己。正如朱彝尊《靜志居诗话》所说 :《传奇家曲》弋阳子弟可以改调歌之,独浣纱不能。

又查明万历年间,福建书林(在建阳麻沙镇)刊行大批青阳腔、徽池戏曲选集。

已知的有 :

1、新刻《京板青阳时调词林》-枝、四卷(万历新岁刊本、书林叶志元梓)。

2、鼎雕《昆池新调乐府八能奏锦》六卷(万历新岁刊本,书林爱日堂蔡正河梓)。

3、鼎刻《时具滾调歌金玉谷调簧》六卷(万历庚戌本,书林刘玫泉刻)。

4、《乐府清音歌林拾翠》( 二集)(明季刊本奎璧斋等书林刊)。

5、新鋟《天下时尙南北新调天乐》上下卷(福建书林熊念寰绣梓)。

6、鼎锲《徽池雅调南北官腔乐府点板曲响大明春 >〉六卷(明刊本福建书林拱塘全魁绣)。

7、新选《南北乐府时调青昆》(书林梓钦绣梓)。

8、《乐府雅调昆曲》合选。

9、新刻《精选南北时尙昆弋雅调》(书林广平堂梓行)。

10、《歌林初集》十六种(奎璧斋原刊本)。

以上十种选集,共刊散曲散出达三百二十余种。这些刊本以存在词明当时与弋阳有关的青阳、徽池调等在福建是相当风行的。这些腔调在福建流播,必然会与本地民间曲调互相影响、结合,而发生某些变化。它可能一部分流传在闽中和闽东北地区,演变为词明戏。部分沿着闽西流向闽南。谓之“四平戏”。

词明戏于清初盛极一时,每班有六、七十人,扮演的多是连台“大戏”。

清中叶以后,“平讲班”兴起,徽班广为流传,词明戏受到冲击,戏班规模逐渐缩小,每班仅有三、四十人,称为“小戏”。到了清末民初,福清仅有一个词明班,因赴平潭演出,渡海翻船,艺人罹难,只有两个幸存,故未能复组成班。艺人改习提线木偶,沿用词明曲调演唱,剧本遗失甚多,剧种几至失传,戏曲地位,更趋衰落。于六十年前,词明的人戏受到京剧影响。目前,它还带有点滴京腔和闽剧的痕迹。

但因这个剧种后期不敌于闽剧,逐渐衰退,不少剧目已经失传。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福清县于一九五六年进行发掘抢救和继承传统戏曲遗产工作,邀请词明戏老艺人口述《十不亲》、《无常叹》、《金钱衣》、《皂罗袍》、《桂枝香》等曲牌。

一九五七年,参加省地方戏曲会演的词明剧目《浪子捲席》,得到各方赞扬。一九五八年组织老艺人成立“词明戏研究组”培养年轻演员。一九六〇年,曾发掘传统曲牌一百七十多首、幷演出了传统剧目《夜会》、《杀鬼魂》等、在福州参加过省会演。翌年,又整理上演了《碧峯岭》、《刘氏开暈》、《孩儿井》、《女驸马》、《杨家十小将》等剧目。文化革命前夕,由于大演现代戏,词明戏与其他剧种的古装戏,不得不停锣煞鼓,销声匿迹。

词明戏剧种脚色行当的体制分有正生、武生、白扇、帅主、么末、正旦、花旦、婆脚、红净、乌净、丑净、丑脚等十二个,明王骥德《曲律论部色》载 :今之南戏则有正生、贴生(或小生)正旦、贴旦、老旦、小旦、外、末、净、丑(卽中净)、小丑(卽小净)共十二人或十一人,与古小异,可能和后来所谓十二脚色有关。

从历史源流、传统剧目、音乐唱腔等方面看,词明戏与明代弋阳腔系统的四平戏近似。不少剧目与四平戏本子相同,早期的演唱形式,仍保持“锣鼓干唱,众人帮腔”,“其节以鼓、其调喧”的明显特点。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词明戏曾吸收了京剧、闽剧的表演艺术,丰富了自己。

二、音乐、曲调

( 一)词明戏的音乐曲调是“正字腔”与“白字腔”两大部分组成的。“白字”曲调的唱词、道白全用方言、“正字”曲调来自外地与当地的民谣、山歌、村坊小调加以溶汇发展的。曲调包括“水调”“阔调”和“北调”,其唱词和道白则用官音。

(1)水调 :多从倒板开始、词明味浓,用于生、旦更为适宜。其字音拖得较长,旋律连绵、速度缓慢,节奏自由。句的尾字常是下滑音进行,旣会表达人物悲痛的不幸遭遇和复杂的心理冲突,也能抒发欢乐的思想感情。主要曲牌有《驻云飞》、《风入松》、《驻马听》、《甘州歌》、《一封书》、《黃莺儿》、《四朝元》、《泣颜回》、《浪淘沙》、《皂罗袍》、《清江引》、《鳌头金柱》、《三学士》等。

(2)阔调 :辽阔粗犷、悠远奔放、激昂高亢、雄壮有力,用于大花和武生。道白与演唱交错、其大嗓子最能制造戏剧气氛和表现英雄形象。主要曲牌有《红衲袄》、《大限叹》、《叨叨令》、《山坡羊》、《寄生草》、《青衲袄》、《孝顺歌》、《端正好》、《雀踏枝》、《斗鹌鹁》等。

(3)北调 :生旦正面人物,怀亲、思乡、出游之时,适宜用之。曲调波浪式地缠绵进行有较大的音量变化,沉重含蓄、忧郁悲切。主要曲牌有《雁儿落》、《懶画眉》、《桂枝香》、《章台柳》、《耍孩儿》、《叹四季》、《锁南枝》、《节节高》等。

(4)白字 :生旦唱得柔和抒情、三花唱得轻快诙谐、风趣幽默、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其曲调,最能表现各个行当的喜怒哀乐。主要曲牌有《太平歌》、《秋儿歌》、《赏宮花》、《油葫芦》、《五更子》、《忆多娇》等。

凡诗词歌赋的唱词,多以散板进行,其句多是重复,幷带有拖腔。帮腔没有一定格式,一般用于一句或一段的末尾三字。或者于演员唱腔感到困难时,以掌鼓者为主的后台卽可帮腔。许多地方往往是唱、吟、白互相穿插。

弋阳系统有些声腔,其唱法上又一特色,是于曲中加滾,称“滾白”,或“滾唱”。刘廷玑说 :“弋阳多带白,作曲以口腔唱为佳。”这种滾唱的演化过程,根据傅芸子释滾调的研究 : 旧弋阳腔虽有滾唱特色,然词句恐无定格,又多鄙俚,难公诸于世。及至演变为青阳调时,经过文人的润饰,别成一种新体曲文,卽为“滾调”。它的构成法是在曲前、曲中、曲尾,另加五、七言诗句或惯用成语,夹在其中滾唱。把典雅、难懂的文词加以解析、引申、发挥 ;或表达紧张、悲愤、激昂的情绪。

滾白形式,我们在词明剧本中可以见到《九使传》中一支注明“滾白”的曲子,就有整齐的七言句 :

昔日螳螂去捕蝉、谁知黃雀在身旁 ;
黃雀却被金弹打、打弹之人被虎伤 ;
猛虎得食忙奔走,路逢古井坠其身 ;
算来一命还一命,寃报寃来理至明。

根据周贻白先生的考证,这种上仄下平的句式、是以青阳腔或徽池调(弋阳变调)开其先声的,这也是一条値得注意的线索。

滾调的进一步发展,就出现了滾水急歌的“畅滾”、卽王正祥《新定十二律京腔谱》凡例所说 :“一切悲哀之事,必须畅滾一二段,则情文接洽,排场愈觉可观。在唱词中,如泣如诉,悲愤委曲之情跃然纸上。似此倾滾直下一洩而尽的急歌快念,极象是发展后的“畅滾”。

( 二)词明戏打击乐表现力強,使用乐器有其独特的风格。“介头”多用于文场、武场和过场,有些用于唱腔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些则是专门与演员表演的动作配合。

词明戏乐队原只五人,专负打击乐之责。后增吹手一人,兼管笛子和唢吶。它多用在开堂、说引、尾声或较须适的曲调。

清鼓(指挥) 一人

大锣 一人

小锣 一人

大钹 一人

小钹 一人

以清鼓为主的鼓乐师,以鼓点控制前台唱腔、带动后台帮腔、配合演员动作表演。

在板眼上,可分散板、缓板、紧板、暂板四种 :

(1)散板 :多用在曲牌开头,最善于表现悲哀、激烈或昏倒的场面,节拍由演员自行掌握。但当唱定后,依据掌鼓者指挥,有规则地上板。

(2)缓板 :节奏迟慢、音量控制时強时弱,感情忧郁。

(3)紧板与暂板,都是一种快速的板眼,尤以暂板更为紧凑。后台以板和清鼓敲打拍子、控制节奏,表达哀诉怒骂紧张悲惨和惊喜交集的感情。

词明戏音乐、与其它戏剧一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只用板乐、不奏管弦,只有清鼓、铙锾而后才加上横笛和唢吶,虽音粗而发声难准,节拍过于自由,但仍不失其素眞典雅的特色。

( 三)大部分词明戏的曲牌,跟元代北曲,还有南曲,--对照,其句式与平仄音基本相符。例如 :

1、耍 孩 儿

元曲文句                   词明戏属北调文句

安贫知足神明佑,              无端竟遇横灾降,
好聚敛多招悔尤。              陷害生灵敢逞強。
王戎遗下旧牙筹,              今朝到此难铙恕,
夜连明计算无休。              将你押解天曹上。
不思日月搬鸟冤,              决受凌迟罪不赦,
只与儿孙作马牛。              焉何无辜生毒殃。
添消痩不调裯鼎,              定把你从严定罪,
恣逞戈矛。                       命丧阎王。

2、懒 画 眉

元曲文句                  词明戏属北调文句

空劳仙女下天台,              一家安康値钱多,
何意刘郎事不谐。              亲乐儿心喜若何。
二人因甚去还来?              谢天谢地谢弥陀。
早成就了合欢带,              福如东海双亲健,
管取相逢笑眼开。              寿比南山万仞高。

3、吴 小 四

元曲文句                 词明戏属润调文句

跨金鞍,佩玉环。              腹中馁,身上寒。
豪华第一班。                     面垢骨巉岩。
掷色斗牌赢不惯,                  耳鸣目花眼缭乱
       每日输钱常论万。            闻知道金缘桥上挂长幡。
           当家后一总还。            却原来傅长者账济贫穷汉。

4、水底鱼儿

南曲文句              词明戏属白字文句

早赴文盟,                     信步前行,
堂堂非白丁。                 观看好风景。
暗中央倩,                     高峯巉岩,
许咱包首名。                水秀与山明。

5、忆 多 娇

元曲文句                 词明戏属白字文句

草又青,花又明,               奴忙步,到堂上,
一年一度好处生。               低头屈膝拜姑嫜。
老眼看花空涕零,               是奴不孝罪山重,
转过前亭,转过前亭,       归宁父母,归宁父母,
早见风吹落英。                  一命定丧黃泉。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5 17:54:39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八月丶未央 | 来自福建
龙田医院1900—1984大事记

施联义

一九00年十月,基督教美尔美会美国女布道会来龙田镇捐资创立本院,名称为“龙田妇幼医院”,院址为今龙田镇草埔墩妇女学校舍(卽现龙田中心小学后右幢校舍),系二层洋式十六间的楼房。设有五间病房,一间产房,二间诊室,一间药房,一间太平房。共有五张病床 ;设备筒单。有院长一人(系美国人,称解师姑,女医生),医生二人(丁医生和洪医生皆是女的),工友二人。这个医院当时主要是为龙田镇的毓贞女校、融美男校和教会中人服务的。它虽也附带给羣众看病,但只看妇幼病,不看男人病。

—九〇五年为了将院舍让出开办妇女学,医院暂搬至邻居下南兄厝照常开业,同时筹备兴建新院舍于龙田镇上一村后厝处(卽现在龙田医院左幢110病房)。

一九〇七年新院舍落成,医院遂迁入新舍营业。本新舍建有二层楼房一座(面积五百四十平方米)计三十八间,门诊部平房一座计三间,隔离病房二座计七间,厨房膳厅各一间,太平间一间,粪池一口及一条周长七十二丈的围墙。

同年聘请了李煦春(女)来院为正院长、黃绮春(女)为付院长,皆兼任医生,旧的院长,医生则相继调离。

一九一二年一月,本院附设高级助产士,护士学校招生上学。

一九一五年九月,举行第一届护士科毕业典礼(毕业生五人)。

一九一七年九月,举行第二届护士科毕业典礼(毕业生五人)。

一九一九年九月,李煦春院长接受万国妇女医学会邀请,赴美国参加会议。

一九一九年,举行第三届护士科毕业典礼(毕业生三人)。

一九二〇年十一月,李煦春院长自美返国,並带回建院基金十二万元(光洋)用以筹备扩建新院。

一九二一年二月鉴于业务大为发达,而龙田地点偏南,不足以资发展,决定将医院迁移到福清县城内,暂在凤山巷明义中学校旧址设立临时妇幼医院,並用上述建院基金着手筹建新院于城內参府前,命名为“惠乐生医院(卽现在的福清医院)。龙田医院则仅留下三位护士(杨梅宋、郭淑贤和郭兰宋)维持。

一九三〇年,龙田镇民众推选薛永香等四人为代表向福清惠乐生医院请求派人再兴龙田本院,惠乐生医院当卽派翁瑞金医生(女)来龙田为院长兼医生,並随带护士二人,学生二人及一部分家具前来。同时本镇卫理公会还组织一个董事会,向本地民众、商号劝募资金,设置五十架病床,添置部分器械,恢复收容住院病号,並把本院改称为“和新田医院”。本年之经费尙与县院 ( 惠乐生医院 ) 统一开支,次年卽直接由省卫理公会总会拨款津贴,从此与县院(惠乐生医院)分开,独立核算。

一九三一年九月,又开始招收护士科学生上学(改称为“和新田医院助产士,护士第一届”)。

一九三五年四月,举行第一届护士科毕业典礼(毕业生三人)。

一九三八年五月,举行第二届护士科毕业典礼(毕业生四人)。

一九四一年八月日寇进犯龙田,医院关门停业,部分人员疏散。九月,日寇退却,本院卽复业。

一九四二年十月,举行第三届护士科毕业典礼(毕业生三人)。

一九四三年一月,翁瑞金院长逝世后,由省卫理总会福州协和医院派林爱月医生来接任院长兼医生之职。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本县第二次沦陷约十余日,医院又再停业疏散。至光复后才复业

一九四三年购置一架显微镜,建立起简单的检验室。

一九四五年五月,第四届护士班毕业(毕业生三人)。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林爱月医生赴美留学。医院由薛锡如负责。诊病由护士们兼。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第五届护士班毕业(毕业生二人)。

一九四九年三月,第六届护士班毕业(毕业生二人)。

一九四九年八月,本县解放了,医院也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及美帝国主义统治控制的锁链,而获得新生。

一九五〇年一月,省卫理总会派福州协和医院施传道医生来院供职。

一九五〇年三月,林爱月医生由美返院。

一九五〇年八月,第七届护士班毕业(毕业生三人)。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与人民政府合办,改称为“福清县龙田医院”。院长改由施传道医生代理负责,董事会亦加改选,董事长由龙田区区长商广元兼。

一九五二年七月,由人民政府接办,派张元民同志任院长。

一九五二年冬季,由国家拨款兴建单层平房一座于大门口右侧,计三间,用作药房,计费人民币二千多元。

一九五二年十月,又兴建膳厅一座,开水井一口,计费人民币二千多元。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开办福清县中医进修班分班一班,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培养中医二十四名。

一九五二年冬训练了第一批新法接生的接生员三十余名。

一九五三年二月,代闽侯专署医院训练助理护士十名。

一九五三年冬训练了第二此接生员计二十余名。

一九五三年接收右邻高楼施氏祠堂壹座,並加以修建,分隔成房间十八间和厨房一间,计费人民币三千多元。

一九五四年二月接受福清卫生学校医士班毕业生八名来院实习半年。

一九五四年八月由华侨献资人民币八万元,于本院后山购地修建医院门诊部。

一九五四年十月新院舍竣工,计有座北向南两层楼房一座(面积三百七十五平方米)计三十四间,以壹条天桥连接旧院舍,並建有传达室一座计三间(平房),防火池一口,体育场一处(有兰球场、排球场、跳高池、单杠架池等各一处)及围墙、大门等。

一九五四年十月将门诊部迁入新舍,楼下有门诊诊察室,外科室,检验室,药房和行政办公厅,楼上为产科、外科病房。

一九五五接受福清卫生学校医士班毕业生十二名来院实习。

一九五七年五月上级派外科医生徐善钟来院,建立外科手术室。

一九五七年九月华侨赠送一辆与高山医院合用的救护车。

一九五七年十月龙田区送来四名青年学习为保健员。

一九五八年十月招收初级卫生员学习班一班,有学生二十八人,上课至一九五九年三月毕业。

一九五九年四月由国家拨款购买了一架电冰箱计人民币一千九百余元。

一九六三年自筹经费建立外科手术室,用人民币一万五千元。

一九六七年为了医疔事业发展需要,自筹资金约五千元,购买一台发电机。

一九六七年随着本地区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的提高,原来旧病房不夠使用,决定把它拆掉,重建了一座石钢筋结构的三层楼房,作为內科病房。建筑面积三百二十二平方米,造价为人民币八万元。

一九六七年原华侨赠送的救护车用坏报废,乃自筹资金购买一辆“天津牌”救护车,供医疗上使用。

一九七四年建门诊楼一座,系石钢筋水泥结构的,有四十八间房间的三层半楼房。面积为一千六百五十三平方米。用作內科、外科、中医、五官、化验、心电图、理疔、妇产科、中西药房等门诊科室及行政办公室和一部分家属宿舍。总造价为十一万元人民币。

一九七九年自筹经费扩建了一座照光室兼宿舍的平房四间(现门诊大楼后面一幢),造价为五千元人民币。

一九八〇年由于本院人员增加,住宿紧张,拆了旧宿舍(原上一村祠堂),建新宿舍大楼一座,系石钢筋水泥结构,四层计三十九套一百一十六间,另洗澡房二间,面积为一千零七十平方米,总造价为人民币十七万元,(其中上级拨款二万元,自筹经费十五万元)。

一九八〇年江镜公社华侨何炎妹赠送“丰田牌救护车一辆”。

一九八〇年林华英护士学习回院成立了五官科 ( 一九八一年从贵州调回专科毕业生王钦彪医师,充实了该科技术力量,並购置一般器械)。

一九八〇年华侨谢振平赠送三山牌收录机一架。

一九八〇年上一村华侨何玉容,施荷生捐款人民币一万元,给医院建设用。

一九八一年为了医院发展和建设需要,向上—村大队购买土地五千七百九十四平方米(外产科向北一片土地),地价人民币二万八千元。

一九八二年自筹经费建车库並宿舍八间,面积为一百三十三平方米,总造价为一万一千元。

一九八二年建新厕所一座,面积为三百三十六平方米,总造价为五千四百元人民币。

一九八二年建洗衣班凉干处一处,面积为一百五十平方米,供梅雨季节凉干工作服、棉被用,造价为四千五百元。

一九八二年建水塔、水井,铺设水管,购水泵,计用人民币二万元。

一九八二年购六十匹马力三十千瓦发电机一台。可供全院照明及医疗用电,同时还供应一些外单位用电。

一九八三年将旧救护车卖给港头中心小学用。

一九八三年经省卫生厅批准,我院列为三分之一县重点建设单位,拨款六十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三十万元)准备筹建综合病房楼。

一九八三年建新围墙五千七百九十四平方米,系石砖水泥结构,用人民币三万五千元,(其中有一段倒后复修)。

一九八三年成立了理疔科,购买基本设备约花人民币三千元。

一九七〇年至一九八三年共为本区农村医疔站培训了赤脚医生一百二十名。

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四年接受莆田专区卫校、福清卫校实习生八十名来院实习。其中助产士、医士二十名,护士六十名。此外还为公社卫生院培养了进修生十五名。

附录一 :

解放前培养卫生人员一览表

QQ截图20190215175715.png

附录二 :

解放后培养卫生人员一览表
(1952——1959)

3.png

附录三 :

接办以来院领导人事变动情况 :

一九五一年至一九六六年由张元明任书记兼院长,后调福清县皮肤病医院工作。

一九五六年至六三年由赵培华(女)任付院长,六三年调渔溪医院工作。

一九六四年至一九七一年陈德校任书记,一九七一年调海口公社工作。

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一年由陈祖瑞任院长,七一年调县防疫站工作。

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七年由余学亮任革委会付主任,一九七九年退休。

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六年由林万青任书记兼院长,后退休。

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七年由曹其发任付书记,七七年调东张医院工作。

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七九年吳海泉任付院长,一九七九年调东张医院工作。

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〇年由何文风任书记,一九八〇年退休。

一九七八年三月何惠朝当选中共福清县第四届代表大会代表。

一九七八年施传道当选莆田地区侨联委员。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何惠朝当选中共福建省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

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二年严义顺任付书记兼院长,一九八二年调渔溪医院工作。

一九七九年何惠朝任付院长,一九八二年任院长。

一九八〇年施传道及施联义二人当选福清县学术评选委员会委员。

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三年黃昌绥任书记,一九八三年退休。

一九八一年施联义被邀请为福清县第五届政协委员。

一九八一年施联义又当选福清县科协委员。

一九八二年王其水任付院长(分管行政)。

一九八二年施联义任付院长(分管业务)。

一九六一年至今施传道连续任福清县三、四五屆政协委员。

一九八二年施传道当选福清县侨联常委。

一九八三年施传道当选为福州市侨联委员,同年出席省侨联代表大会。

一九八西年施传道当选为福州市侨联委员,同年又当选为福州市人代代表。

附录四 :

近年来科室领导及中级技术人员晋升情况

一九七九年经县委组织部批准魏碧霞为内儿科护士长,潘琬琛为外科护士长。

一九八〇年从泰宁县医院调回的潘珠智为门诊护士长。

一九八〇年十二月经考核批准晉升余乃棋医师为中医主治医师。

一九八一年经县委组织部批准敖诗恆为內科付主任。

一九八一年经县委组织部批准王银瑜为內科护士长,薛爱珠为产科付护士长。

一九八一年经考核批准晉升何惠朝、薛原锬、林智树、俞云彬、林万善、陈远德、林淑英、敖诗恆、何昌钟等九名为主治医师。

一九八一年六月经考核批准魏碧霞、潘琬琛、王银瑜、薛爱珠四名为护师。

附录五 :

接办以来人员和床位编制情况

一、接办时人员和床位编制情况 :

接管时本院共有工作人员二十三人。其中,院长一人,住院医师二人,化验技术员二人,护士长一人,事务员一人,助产士一人,护士六人,义务政治教员一人,护士学生三人,工友五人。编制病床五十床。

二、文革前后人员和床位编制情况 :

人员配备 :党支部书记兼院长二人,人事干部一人,财务人员五人(其中收费三人);医务主任一人,医师七人,中医师一人,医士八人,护士长二人,护士二十一人,助产士四人,药工人员四人。检验人员四人,司机一人,勤杂人员十人,共计七十一人。病床编制八十床。(文革期间人员基本没有变动)。

三、现在人员和编制情况 :

总人数一百七十二人,其中 :国家正职工一百五十四人,临时工十八人。

书记一人,院长一人,付院长二人,人事干部一人,干事一人,会计一人,干部二人,工勤人员十九人。主治医师八人(包括正院长一名付院长一名共十人),中西医师十四人,中西医士九人,麻醉师一人,药剂士三人,药剂员十四人,检验士四人,化验员三人,正付护士长三人(其中护师二人),付护士长一人(护师一人),护士四十八人,助产士四人,初级护士十二人,护士学徒三人,其他人员五人。一九八一年省卫生厅正式下达编制床位一百五十床。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5 18:01:51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八月丶未央 | 来自福建
福清县天主教开教资料
天主教福建教区,建立于一六九三年。但《中国天主教》刊登的教史摘要说,在公元一六九三年间,法帝派遣巴黎外方传教会士阎当来我福建担任主教。就任之后,卽以教皇之命向所属神甫、教友发出通告 :严禁“祀孔祭祖”的所谓异端礼仪。可见在阎以前传教事业就已在福建开展了。由于不尊重中国千百年的风俗习惯,这个通告当时就遇到強烈的抵制,不久幷反映到康熙帝前。

康熙帝对此极感不满,卽于1700年11月30日明令指出 :“祀孔祭祖,系中国习俗,不含宗教意义……是尊敬圣贤、纪念祖先的风俗习惯,不得禁止。”但罗玛教廷幷不罢休,坚持严禁,几经爭论,不得解决。结果引起康熙及其以后几代皇帝(雍正、乾隆、嘉庆)对教会的仇视,终以禁教手段来抵制罗玛教廷干预我国內政的行为,使那时传教事业受到严重挫折,甚至酿成流血教难。(参摘《中国天主教》9期)

一七四六年,西班牙籍的“多明我”会会士白主教伯多祿同四位神甫在福安农村为教友举行“坚振”圣事时,被清兵捕解福州省垣。福州巡抚周学健是个仇教者。他虽急奏朝庭,但旨意未下,白主教卽被斩于福州西门 ;四位神甫亦于次年庾死狱中。因之传教活动不得公开,未受难的教士,只得各自分散,寻找落足点,秘密开教。(见1944年福州公教印书馆出版的《眞福白主教和四位神甫九日经》小冊子的序言)

现在来谈福清天主教的开教梗槪。据说清朝晚期,我福清教务尙在萌芽时期,堂所未建,教士亦无,但在滨海文房地方,却已有世代相传坚持信教的。传说文房村陈氏远祖穷困时与江阴某结伴流落福安,扛篼(竹轿)谋生,因为人忠厚,乃与一个奉教的寡妇配婚。婚后生育三子,后因思念家乡,乃携妻儿回归文房定居,繁衍后代 ;江阴那个贫民也信了教,迁回原籍。他们都能以教义教诲自己后代,使后代子孙相传不绝。且能遵守圣教规诫,婚丧喜庆,不做异端。两家男女,互为嫁娶,不与外教人婚配。现在文房村奉教者还是占了大部分,且有修女修士。文房村的事例说明天主教早就传入福清。

又据口传 :从前有高山竹秀村归侨陈某,携带三代亲人三十八口乘轮返国。船至大洋,突遇台风袭击,浪涛汹涌,有被吞没之险。同舟乘客三千,生命垂危,呼号求救,哭声震天。陈某临危,仰天祈求上天保佑。不想瞬息之间,风平浪靜,三千乘客,转危为安。竹秀华侨平安到达家乡后,认为是天上眞神救难,刻刻不忘报恩。事有凑巧,后来他上福州采购木材建屋,在泛船埔地方,看见男男女女,成羣结队,进堂礼拜。他不由自主地也跟随进堂,学着教友动作,虔敬叩跪。礼拜已毕,教友离堂,他仍自朝拜不离。管堂见状 ;乃向前查询其故,才知他未进教,遂把教理向他介绍,幷接受他进教的要求。

他回福清时,又向主教要求派一位姑娘跟他回家,教诲他的儿孙。当卽得到主教同情,派了一位修女住在他家传教。从那以后,高山信教人数就与日俱增。因而兴建活动堂所就成势所必然。所以高山天主堂的兴建比龙田、城关都早。他的孙儿叫陈德铨,七个孙女中有四个做姑娘。教友都称她姐妹为三姑娘、四姑娘、五姑娘、六姑娘。这一家热心教会工作的姐妹,可惜都在十年前相继升天了。

光绪晚期,清政府腐败,列強不断入侵,自由传教载入条约,教务藉以广扬,信教之人也随之增加。此时我县各地兴建的堂所,犹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最后座落城关瑞亭的天主堂,亦于1897( 光绪23年)竣工。那时外籍教士,越来越多。我县各个堂口都配外籍神甫管理,幷有修女及教工(传道师)助理教务。当时福州总主教区亦告成立,控制各县座堂神甫的管理大权。我福清县各个堂口都有神甫管理,他们多数都是外籍的“多明我”会士。

城关天主堂最早是江弼臣神甫管理,继之是陈神甫,他们都是本国人。到了二十年代,才改由西班牙籍的安斯定神甫主持。解放前夕,海口堂是欧神甫管理,高山堂是赖神甫生持,龙田堂由孟神甫负责,渔溪堂派薜神父执掌,他们都是外籍的,只江阴堂是姓郑的国籍神甫管理。后来城关堂安斯定神甫调福州任“多明我会”会长,教区又派瞿神甫代理,瞿在任十四个月病故,上级又调季神甫接管堂务。后安神甫教长任期届满又回福清管理堂务,季神甫就被调往外地去。
解放战爭中,教友政治觉悟提高,反帝情绪高昂,纷纷要求多派国籍神甫管理教会,训诲教友。故解放初期,外籍神甫多数被遣出境,当时我福清外籍神甫只剩安、欧、薛三位。

1950年,安神甫病故,教区卽派长乐籍神甫陈学煊管理城关堂务。至52年反帝运动进入高潮,欧、薛两神甫最后亦被遣出境回国,所以陈学煊又兼管渔溪堂务。教区又派徐神甫负责龙田堂兼管江阴堂 ( 郑神甫回福安),派何神父管理高山堂。几位国籍神甫绝大多数都能团结在党的周围,带动广大教徒高举爱国爱教旗帜,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光明大道。只极个别的神甫披着宗教外衣,暗中追随郑长诚一伙进行非法活动。这些人在55年肃反中都被揪出,受到国法的制裁。

1956年,冯孝钦神甫受命接管城关堂。他就任后,就向全体教友开展爱国爱教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教友觉悟更高,望教者也天天增加。

在在十年浩劫中极左思潮给教会带来严重的灾难。分布各地的堂、所、房屋被占住、拆毁或改建 ;神职人员多被批斗 ;教会财物亦被分散。未被冲击的神职人员如鸟无巢,各自分散,寻找棲身之所。教会事业频临绝灭。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教会在文革中所受的创伤,得以逐步治疔。广大信徒又重享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每逢盛大节日,全体教友欢聚一堂诵经礼拜时,大家都以火热的心,为中华的振兴和党及国家领导人的健康而虔诚析祷。

关于归还教会的财产问题,在县委统战部及各公社党委的重視下,截至本年五月份止,全县已归还的教产计有 :圣堂四座四间、公所六座九间,房屋六座九十四间,总计十六座一百零七间,面积为3777.76平方米。收回比例约达百分之四十五(原来总面积为8021.71平方米)。相信我县天主教今后一定会办得更好!

( 福清天主教爱国会供稿)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6 14:15:24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5 14:24 , Processed in 0.071440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