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平潭海域检测到有毒牡蛎 毒性较高且烹煮不能消除

扁肉姐姐 发表于 2018-9-25 01: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773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福州新闻网6月18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王光慧)昨日,记者从平潭综合实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在平潭流水海域采集的牡蛎样品中检出麻痹性贝毒超标,该毒素具有较高危害性,且烹煮不能消除。记者从当地海洋渔业部门了解到,当地已关闭了检测出贝毒的养殖生产区,并将流入市场的牡蛎全部下架销毁。
据了解,平潭流水海域检出有毒链状裸甲藻细胞密度低于赤潮基准密度,未发生赤潮现象,在该片海域采集的鲍鱼样品未检出麻痹性贝毒,牡蛎样品中检出麻痹性贝毒超标。平潭流水海域是当地的重点养殖区,养殖面积达几千亩,主要养殖海蛎、花蛤、海带、紫菜、鲍鱼、贻贝等。
省海洋与渔业厅16日要求,平潭综合实验区农村发展局立即关闭检出贝毒的养殖生产区,暂停水产品采捕上市,开展麻痹性贝毒定期跟踪监测;同时要做好信息公开,及时向社会公众和渔区养殖户推送相关信息。
记者获悉,平潭目前已对贝类产品进行严格管控,关闭了检出贝毒的养殖生产区,暂停水产品采捕上市,开展麻痹性贝毒定期跟踪监测;同时将已流入市场的牡蛎全部下架并销毁,并通知各辖区农贸市场、超市暂停售卖贝类海产品,通知各餐饮单位暂停制售贝类海产品。此外,平潭将扩大各个海域海产品的跟踪监测范围,继续对链状裸甲藻和其他有毒赤潮生物开展加密监视监测,直至各海域水产品未检出麻痹性贝毒。
据了解,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约占藻毒素引起中毒事件的87%,中毒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断细胞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
(福州新闻网)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5-20 19:34 , Processed in 0.073392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