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1

《福清文史资料》第九辑

 
福清机灵弟 发表于 2019-2-17 14: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85297 23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1.png


福清文史资料 ( 内部刊行) 新第九辑

政协福清县委员会文史组编

一九九〇年九月

目 录

民族英雄林则徐…………………………………………………………陈华光 (1)
林则徐闽都琐闻…………………………………………………………林厚耀 (5)
鸦片战爭前英船“阿美士德号”来福清活动情况……………………俞建龙 (9)
林则徐在福州大事记……………………………………………………肖忠生(13)
鸦片战爭后西方教会入侵福清的活动…………………………………陈华光(25)
九牧林在福清后裔考 …………………………………………林厚耀 董性俊(32)

同仇敌忾战友情深

福清华侨支援印尼独立斗争事迹片断…………………………………邹访今(35)
新加坡东张镇同乡会见闻………………………………………………倪政美(38)
印尼勿里洞华工百年史话………………………………………………邹访今(41)
关于闽中游击区、罗汉里及魏耿 ……………………………余贤龙 曹于恩(50)
解放战爭时期福清游击队发展壮大及其历史作用……………………林金春(53)

满腔热血求眞理投入熔炉炼丹心

——记叙我县爱国知识青年于建国前夕参加“福建人民革命大学”的情景 …………………………………………………………………李厚琛 翁发熹(58)
献身教育的老前辈杨健鸣先生 ………………………………林尉民 李圣穆(65)
福清教育工会简介 ……………………………………………林长贤 方建华(68)
福清旧学…………………………………………………………………林长贤(70)

“海滨邹鲁”之佐证

福清历史上的科名和人才………………………………………………俞达珠(74)
福清制盐工业的今昔……………………………………………………黄敦辉(78)
民国时期福清县的合作社………………………………………………徐超墀(83)
福清县疆域考……………………………………………………………余长通(90)
沧桑巨变话融城…………………………………………………………林一霹 (97)
福清畲族…………………………………………………………………余长通(100)
福清部分姓氏渊源(续二)……………………………………………曹于恩(104)
《民国时期福清历任知事、县长名单》中,遗漏吳仁光县长………何崇奇(113)


再苦,也别忘坚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23)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民族英雄林则徐

陈华光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爆发的鸦片战爭,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领导这场反侵略斗爭的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出生于侯官(福州市),祖籍福清,林则徐为他父亲林宾日写的《先考行状》一文说,祖居“福清县之杞店乡,国初再徙省治(福州)”。杞店卽海口镇的岑兜村,至今还保存有林则徐的祖墓。林则徐从小就非常勤奋好学,他四岁随父亲入塾读书,七岁学作文,十二岁应郡试第一,次年科试中秀才,二十岁考上举人,因家境困难,不得不外出谋生,曾经在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工作四年,获得很多工作经验。二十七岁考中进士,三年后授为翰林院编修,开始了仕途生涯。出任江西、云南分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等职,为官奉公守法,深受嘉庆帝重视。1822年,任浙江盐运使,次年升任江苏省按察使,上任四个月就处理积案十分之九,严惩一批“包揽妓船,开设烟馆,要结胥役,把持地方”的恶霸,沉重打击了地方豪強势力。他担任江宁、湖北、河南等省布政使期间,整顿吏治、兴修水利,救灾办赈,发展生产,成绩突出,受到道光帝的称赞,说他“品学具优,办事可靠”。1832年,提升江苏省巡抚,以后两度任两江总督,为政清廉,政绩斐然。深受人民爱戴。

1832年升任湖广总督,这时英国侵略者疯狂向中国贩卖鸦片,美国也从事这种勾当。鸦片的大量输入,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以及人民羣众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入外国,清政府的收入减少四分之一,财政枯竭 ;银贵钱贱,银价一涨再涨,本来一千文铜钱可兑換一两白银,到鸦片战爭前夕要用一千六百文相兑換,使劳动人民遭受惨重损失。吸食鸦片的人大量增多,精神颓废,体力枯竭,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许多官兵吸食鸦片,萎靡不振,失去了战斗能力 ;贵族、官僚、地主吸食鸦片,政治更加腐败,对人民的搜括更加残酷,更严重的是,他们接受中外鸦片贩子的贿赂,包庇和纵容鸦片走私,使鸦片贩卖更加猖獗,流毒传播更加迅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但是中国人民是不能忍受外国強盜的欺凌的,广大人民強烈要求禁烟。清政府中一些爱国官员也提出禁烟主张,但是遭到守旧派官僚们的反对和阻挠,引起了一场禁烟与反禁烟的论战,在这场论战中,林则徐是禁烟派的主将。

1838年8月,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一道奏章,疾呼烟毒泛滥的严重性,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兵”竭、“饷”荒的警告,使道光帝震惊,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利益,道光帝采纳了林则徐的禁烟主张,幷授他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广州是外国侵略者贩卖鸦片的活动中心,人民羣众反对鸦片的斗爭也最強烈。1839年2月,为维护民族利益,广州万余羣众包围外国人商馆,用石头瓦片袭击侵略者。人民羣众強烈的反抗精神给林则徐以巨大的鼓舞。2月下旬,当他到达广东泰和县时,卽下令广东布、按两使密拿烟毒犯六十余人,使烟贩们闻风丧胆,英商烟犯巨首查顿畏罪潜逃回国。3月10日,林则徐抵达广州,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了解情况,部署力量。3月18日开始行动。当天,他发出两种谕贴,历数行商和外国烟贩的罪恶,限令三日内应将鸦片“尽数缴官”,签名具结,保证“永不夹带鸦片,否则货尽没官,人卽正法,情甘服罪。”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指使烟贩拒绝交出鸦片。林则徐针锋相对,庄严宣布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幷严厉惩处了一批不法的官吏和烟贩。林则徐的禁烟决心和严正立场,使外国烟贩恐惧万分。但是他们在义律的怂恿下,仍然百般狡赖,企图抗缴。

三天过去了,未见外国烟贩交烟和呈写保证书的表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法令尊严,3月24日,林则徐断然下令逮捕了英国大烟贩颠地。英国商务监督义律感到局势不妙,慌忙从澳门赶到广州,通知英国商船开往香港,还调用军舰保护,妄图以武力压服林则徐。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无耻挑衅,林则徐义愤塡膺,他怒斥义律的不法行为,下令停止中英贸易,果断派兵封锁外国商馆,撤出在商馆里工作的中国职工,切断了商馆和海上的联系,幷再次宣布缴烟令。林则徐的坚决态度和果断行动,使外国烟犯无法再施展反抗的伎俩,义律也不得不答应呈缴鸦片,英国烟贩终于被迫交出二万多箱鸦片,美商也交出一千五百多箱。这场收缴鸦片的斗爭胜利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了。林则徐奉命将收缴的鸦片就地予以销毁。

销毁全部鸦片是一个艰巨而又壮严的事情,林则徐亲自主持销烟工作,设计了挖池灌水焚烧的方案,亲自到虎门现场查看焚烧池的施工情况。

6月3日销烟开始之前,林则徐先派兵严密控制虎门海滩,在销烟池的四周市满岗哨,然后让羣众和准许观看的外国人进场。他自己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的陪同下,亲临现场监督销烟。全部销烟工作整整进行了二十三天。在销烟的日子里,粵海关监督经常到现场策应,巡抚以下官员都分班到场检查,将军以下武官轮流领兵在现场巡逻,维持秩序。

6月3日下午二时,虎门海滩三声炮响,壮严的销烟开始了,一队队的农民踏着水车把沟水引入销烟池,一袋袋经过砣称过的盐巴、—袋袋鸦片倒入池中,经过半天的浸化后,再倒入石灰,然后反复搅拌,剎时,浓烟滾滾,升腾冲天,鸦片被化成泥浆,最后打开闸门,把鸦片泥浆冲入珠江。成千上万观看的羣众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们欢腾喝采,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爭的伟大胜利。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強意志。

但是,英国侵略者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公然决定用武力对中国进行侵略。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的十六艘军舰(帆船)、四艘武装运兵船,载着五千多名侵略军,进犯广东海面,鸦片战爭爆发了。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预料英国侵略者不会善罢甘休,率领广东水陆军队加紧战备,严阵以待。林则徐对帝国主义的野心深有估计,富有对敌斗爭经验,对敌情能时时保持警觉。当他奉命到广州主持禁烟之初,就重视了和研究敌方的情况,他说 :“现値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虛实,始有以定控制之方。”他派人翻译外国书报、搜集西方各国的情况,留心研究敌情。组织人员翻译欧式大炮瞄准发射的技术资料,购买不少外国大炮,绘制各种外国战船图式,捐资仿造外国战船,改进军队的武器,提高作战能力。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对付外国的侵略,这就是后来魏源槪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在当时的确是惊人的灼见。林则徐高瞻远瞩,不愧是近代“放眼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对英国侵略者的进犯,进行了坚决的抗击,采取“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作战方针。他移驻虎门,坐镇指挥,校阅水师,严饬各炮台及水陆军队设防,防止敌人偷袭。他相信“民心可用,”动员人民幷组织起来,准备作战,如有敌人上岸,“人人可持刀痛杀。”由于林则徐积极战备,广泛发动羣众,采取正确的作战方针,多次击退了英军的进攻。英国侵略者在广东沿海的侵略无法得逞,便移兵北上。可是,腐败的清政府在福建以北沿海没做战备,防务十分空虛,英军乘虛占领定海县,七月十四日英军到了天津大沽口,道光帝惊慌万状,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侵略者会谈,七月二十三日发市上谕斥责林则徐“受人欺朦,措置失当,”向英军表示“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九月初三日,下令把林则徐、邓廷桢等人革职查办。这时林则徐虽然受到不公正的处罚,但他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又冒死向道光帝上《密陈办理禁烟不能歇手片》,再次陈述鸦片的危害性和禁烟的必要性,驳斥一些大臣所谓战爭起于禁烟的谰言,重申自己严禁鸦片的主张,还请求到浙江前线去抗击英国侵略军。林则徐的奏折,句句剖明他忠诚报国的赤子深情。可是,道光帝对禁烟已经动搖,为了讨好英国侵略者,他对林则徐的这一奏折,竟然硃批为 :“无理,可恶!”“一派胡言”等等。后来又下令,将林则徐“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1842年8月11日,林则徐带病从西安启程赴戍伊犁,这时,腐败的清政府已被英军战败,耆英、伊里布等人正在南京江面英国军舰上,向侵略者求和,签订卖国条约。林则徐无比愤恨,国耻和家难交织在一起,使他彻夜难眠。尽管他身陷困境又病魔缠身,但他一心萦念的仍然是国家民族的安危,他概然写了《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抒发自己爱国忧民的情怀。他一方面,以坦荡的襟怀安慰家人“莫心哀,”

另一方面,昂首高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这首诗,倾吐了他赤胆忠心的高尙品德和誓死为国的英雄气概,他为了抗击外国侵略者,为了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把个人的生死祸福全部置之度外!这首诗,谴责了那些封疆大臣,贪生怕死,趋福避祸,苟且偷安,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可耻罪恶。林则徐实在是一位不朽的爱国者。

1850年12月,林则徐在中国面临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急关头逝世了!他不愧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领导的震惊中外的禁烟运动和反对英国侵略的业绩,永远値得我国各族人民敬仰和怀念!他坚决抗击外国侵略、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不顾个人安危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率先倡导对外开放、学习西方,推动国家富強的思想,都是后代学习的榜样。“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今天,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业中,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仍将起着历史的鼓舞作用。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4:54:35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林则徐闽都琐闻

林厚耀

林则徐,字元抚,福州人,祖籍福清,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反侵略的民族英雄。他禁除鸦片、兴修水利、治疆防俄之赫赫功绩,举世尽知。然而,他在家乡饶有趣味,给人以启迪的琐闻,却知者不多。今记叙数则,以飨读者。

童年趣事

林则徐自幼天资聪慧,才思敏捷,邻里都称赞他是“神童”。其望子成器的父亲林宾日寄厚望于儿子身上,教之以德,授之以才。则徐也不负父望,乐于向学,苦读不懈。他四岁那年,就在父亲执教的罗氏私塾里,坐在父亲的膝上,逐句逐章地读书识字。七岁时,学吟诗作文。父子俩不分寒暑昼夜,研读诗书,有时甚至通霄达旦。正如后来林则徐回忆的那样 :“每际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风怒吼,一灯在壁,长幼以序列坐,诵读于斯。”

父亲呕心沥血和谆谆善诱的教诲,加之自己的苦读,林则徐很快地就以“童年擅文”而闻名乡里。有一次乡邻一名士想试试他的才智,念了一句 :“鸭母无鞋空洗脚。”幼年的林则徐应声答对“鸡公有髻不梳头。”人们拍手叫绝。还有一次,老师带学生到鼓山游玩,在登临峯顶时,极目四望,一时兴起,便出“山”、“海”二字,让学生各作一对七言联句。当其他学生还在瞑思苦想中,则徐却率先吟诵道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峯。”师生莫不啧啧称赞。

林则徐赴试时,他父亲怕他年幼远行疲劳,便要他骑在自己肩上。进场时,主考官以其年幼,卽景出了一联索对,作为入场考试条件。联日 :“以父作马”,这使其父十分尴尬。可骑在父亲肩上的林则徐却不以为然,黑眼珠一转,不紧不慢地应道 :“望子成龙”。旣对得恰到好处,又为自己及父亲解围。他十三岁参加府试得第一名,十四岁考取秀才,二十岁中举人,名扬闽都。

林则徐不但勤于学业,而且重视自己品德的修养。他幼年性急,办事粗心,常为一两句不合自己心意的言语而发怒。其父为了帮他克服这个毛病,就把子女叫在一起,给他们讲了某急性判官办错案而寃枉好人的故事。则徐听了,感触很深,反思自躬,以后便在自己书斋里挂起亲书的“制怒”横區,时时提醒自己。

效法前贤

林则徐自幼就受其父林宾日要他做一个正直人的教侮,同时也受了和父亲交往密切的林希伍等一批仁人志士“: 为国分忧”思想的勳陶。在他十岁时,父亲带他去观赏福州传统的花灯赛会。那时,林希伍等文人巧妙地借用花灯的形象,喊出了“五道冠不正,政司抢金钱,两皆黑暗,唯有祝光明”
的民间呼声,抨击当时闽省一批贪官汚吏贪赃枉法,造成长泰十八命沉寃的丑行。目睹此景,林则徐旣钦佩又振奋。可是,不久林希伍等人却遭清王朝奸官们的迫害,无端地被发配到新疆,这激起林则徐童心的义愤。当他与父亲一起在祭洒岭为林希伍送行时,他发誓说 :“林伯伯,我长大了,要是能当官就要当好官,决不当奸官。”

林则徐少年时代进入了由一批爱国者创办和主讲的誉满全闽的鳌峯书院。院长郑光策向他灌输李贽、李纲、顾炎武等人的爱国思想。他成了郑光策的得意门生。那时,他又结交了一些同窗好友梁章鉅、杨庆琛、廖鸿荃等人,在屏山麓切磋经世致用之学,探索国家兴亡之道。他们徒步远行到怀安桐口乡拜谒李纲的坟墓,一起到福州越王山下瞻仰李纲的祠堂,回忆他的悲壮故事,赋诗抒发爱国热情,谈论满清政府腐败和外国势力的侵入以及鸦片流毒的危害。后来,他趁疏竣福州西湖之便,将不堪重修的屏山李纲祠堂移建在西湖荷亭,幷在祠堂旁架屋三椽、植桂两株,取李纲晚年住处名称,取名桂斋。还亲自撰写楹联 :“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关山。”他曾对人说 :“吾能附祠于李忠公祠侧,此愿足矣,”对民族英雄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历史上无数爱国者精神的陶冶,孕育出一个振邦救国,中外震惊的林则徐。

他惩治恶吏,救民倒悬,驱除英夷,禁除烟毒。他在福州目褚了亲朋好友被鸦片害得家破人亡,又耳闻广东已成为英国走私鸦片的大本营。他拍案而起 :“烟毒不除,中国必亡”。他向道光皇帝奏疏疾呼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卽使晚年被充军伊犁,临行时还口占一诗给家里人,其中有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沿着“丝绸之路”愈行愈远,陡觉忧心如焚。他给友人一诗说 :“关山万里残霄梦,犹听江中战鼓声。”自己身处逆境,仍念念不忘国家时局。林则徐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改诗择婿

林则徐旣是治国的良臣,又是治家之楷模。他曾题写“师友肯临客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的条幅,以勉励后辈。故林门后裔遵承祖训,代代奋发自立,人人刻苦成才。忠烈风范长存,人才辈出。如今,海外有三百余人分布于世界各地从事于无愧列祖列宗之伟业。

林则徐的次女普晴,品貌秀丽,聪慧过人,不喜女红,酷爱研读诗书。

林公爱如掌上明珠,教其习字,让他撰写文章,代拟奏折,幷为之精心批改。

日积月累,普晴学业长进,成为一个闻名于世的才女。

普晴年方及笄,各方显贵子弟登门订求婚者纷至沓来,林则徐未敢轻易应允。他对择婿无门第之偏见,唯以品学为重。其时,福州沈家子弟沈葆桢,虽出身寒门,但品貌端正,谈吐文雅,才思横溢,刻苦自励,写得一手好字,颇有成就,经常走动于林家。则徐知其年轻有为,必成大器,便不遗余力地给予栽培。一个中秋佳节,葆桢约学友聚会咏月。沈赋一首 :“……,一钩己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流露出恃才自傲情绪。林则徐旣赞赏又忧心,卽提笔将“何必”改为“何况”。沈神领意会,满脸羞惭。此后,他谦虛谨愼,奋发上进。则徐见他知过则改,备加器重,有意择他为婿,但仍用心细察。一年除夕,他叫沈代抄奏折。沈字字珠玑,不敢半点马虎。林公虽满心愉悅,却故意多次要他重抄。时値天寒地冻,沈手脚麻木,仍不厌其烦,面无怨色,一笔一勾,坚持不懈抄写好奏折。林则徐夫妇见其意志弥坚,倍感欣慰,请他共进年饭,当面将淑女普晴许匹予他,以结秦晉之好。

后来沈考中进士,官历九江知府、江西巡抚、福建船政大臣、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等职,成为清代后期显赫的政治家。

巧计解困

林则徐少年时,家境清贫,住“破屋三椽”,吃粗茶淡饭,经常过着半饥半饿的生活。逢年过节,才难得地吃上一餐素炒豆腐。然而,对难友和乡邻他们却乐于相助。林则徐孩提时,就目睹父母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米,施济给家贫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却忍饥挨饿。其父还经常告诫子女们要“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有一次,一个土豪想用重金贿赂林宾日,为其保送文童,被拒绝了。

父母的言行举止,默化了林则徐幼小的心灵。因此,林则徐后来在官场上,能恪守自己“人生无求品自高”的诺言,洁心自好,不与贪官污吏为伍,关心民瞑,体察民情,曾有“林青天”之美称。

有一年,林则徐到福州北峯猫头山下赤升村去拜访一位少年时代与他交谊深厚的聂信言。他见聂满愁云,就关切地问 :“贤弟,何事如此愁眉不展?”
聂信言告诉说,这里是穷山村,今年又逢干旱,颗粒无收,但城里的聂景泰大人逼着纳租稅,怎不愁苦?林则徐沉思片刻,胸有成竹地说,“贤弟不必苦恼,过三天是愚兄生日,到时将为你解围。林则徐回府后,把过生日的消息张扬出去。到了那天,满城文武官员、贵族绅士、文人墨客全带着丰厚的礼品到林府祝寿。聂景泰也来了。林则徐交代侍门官只接待客人,不收礼物。

门口吹鼓手从清晨到傍晚没演奏过一次。客人到齐后,还不见林则徐叫开席。

达官贵人个个肚子饿得咕咕叫。这时,突然门口金鼓齐鸣,门官报道:“聂大人到”。林则徐一听,命开三重门,整衣出迎。客人们感到惊讶,也随后跟出,只见小轿里走出聂信言。林则徐牵着他的手,热情地邀到宴席上,拱手道:“诸位大人,小弟聂信言因事来迟,望多包涵。他在赤升村务农,往后还请多多关照”。过了几天,聂信言叫人挑了几担谷子去交租,聂景泰不敢为难,答应租稅全免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4:56:50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鸦片战争前英

船“阿美士德”号来福清活动情况

福清一中 俞建龙

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英国大资产阶级为了开拓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疯狂对外侵略,建立殖民统治,幷把矛头指向处于衰落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他们一方面大量向中国偷运鸦片,掠夺中国的白银 ;另方面不断派出兵船对中国东南沿海进行侵扰,企图用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1832年,英国间谍船“阿美士德”号侵扰福清的事件就是一例,因此値得一书。

英船“阿美士德”号,系英国贸易武装间谍船。船呈白色,船式与呂宋甲板船相似,船头有一木镌作和尙形,船上炮械整齐。全船有船主胡夏美(通汉语)、船长礼士、翻译郭士立 ( 化名甲利 Charles)、水手、役使之人等七十佘人。船载重七八千石(约合五百吨),船上装有西洋布、羽纱、大呢、棉花、时辰表、千里镜等,还有在马六甲翻印的书籍,和“七星”(鸦片中的一种)鸦片等。

该船于道光十二年二月(1832年2月)从榜葛刺(孟加拉)出发,过马六甲,经我国澳门、广州、澄海、东山。因在海上遇到大风,船上杠索损坏,不能驾驶,经饬速修整,于4月2日到达厦门。欲求就地销售货物,但遭拒绝和驱逐。4月5日,到达当时福清县境的南日岛,又进入万安、海坛、镇东城。

之后,经过连江壶江岛,4月22日到达福州。以后又到宁波、上海、山东等处游弋。本欲往日本贸易,因航路不熟,船只抗风能力弱,5月14日被迫返航。下面着重谈谈该船在福清的活动情况。

1832年4月15日,英船“阿美士德”号到达南日岛时,该地停泊着好些条当地沙船。胡夏美等人访问了其中的几条,因当时南日岛正遭受饥荒,人们无钱买布。同时,在此弹丸之地、荒凉之处,也做不张其他大宗买卖。所以,当地人劝他们到上海去,在那里可以为货物找到现成的市场。

4月16日,英船进入位于福建海岸和大海坛岛之间的海坛海峡。海坛海峡上岛屿与岩礁错综罗列,船只几乎触礁。经过很多困难和危险才幸免于难。停泊万安时,一艘渔船向其靠拢。开始时渔船上的人不敢冒险上船,经过说服,要渔民把鱼卖给他们,才大胆上船。渔民参观了一会儿,对船上的设备啧啧称赞,对客舱里整齐的布置深为羨慕。参观后,渔民为他们的货物寻找顾客,幷赶回家报道所目击的新鲜事物。

在英船经过海坛岛附近洋面时,有两艘小渔船在旁边航行。当时,海坛镇总兵万超率兵船前往驱赶。小渔船上杨妹妹、杨和茂、杨一五、杨一梅、杨一兰、杨猴猴六人被捕责罚。据称,当他们看见大船时,船上的人向他们招手,用米数升向他们換鱼,幷送给他们几本书。计有《日课初学》三本、《张远两友相论》一本、《人事略说》一本。万超被邀到船上,船上按官阶给他鸣炮三响的敬礼,幷给予一切款待,但在会见时发生了严重冲突,万超一上船,就向胡夏美盘问了许多问题,“你从那儿来的?你是哪一国人?你在此地干什么?你要马上离开!”等等。接着又严峻地转向郭士立说 :“你是中国人。”郭士立加以否认。万超命令他脫去帽子,以便看他有无辨子,他照办了。当胡夏美说这是英国船,万超不相信,就说 :“我在澳门住过,我知道夷人的习惯,你的船是从澳门来的。”胡夏美回答说 :“你这样责备我说谎是令人奇怪的,不管你在澳门所知道和所听到的一切如何,我自己确是英国人,这只船确是英国船。”后来,胡夏美又拿了一支铅笔在一张纸条上写着“我的国家是大英国”递给万超,万超一接到手就大加讥笑,幷嚷着说 :“胡扯!什么大英国!你应该说小英国!你撒谎。”这句话引起了激烈爭吵。后来,万超发现自己言语有失,就说 :“请原谅我,我不是有意冒犯。你知道有大西洋国和小西洋国(指葡萄牙和果阿),因此我想有大英国,也有小英国。”会见之后,万超命令兵船靠拢英船航行,以便监督。

4月17日,英船停泊在镇东城附近。镇东城位于福清县方民、新安二里之间,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督造,“垣高二为三尺,厚一丈,周八百八十余丈,为门四,警铺四十有三,女墙一千三百四十九,敌楼三十有一。”但此时大部已成废墟。当时,胡夏美筹人登上一座山,俯瞰附近地区的景物,看到几家铺子,在城门前,立着一座烟墩,约七十英尺高,用大块的花岗石精巧地筑成,是明代之物。

在镇东城时,中国水师船在一个副将的率领下尾随而至。这个副将和船上的水兵都是吸鸦片的烟鬼,他接受了胡夏美赠送的图画。当几个商人想到船上购货时,遭到官船的驱赶,连忙奔逃而去。一只渔船想靠近英船,也被官船捕获,船上人受到重罚。夜间,中国水师船不断向英船施放大炮幷发射·10· ·11·
火箭,英船也发炮回击,但都只是虛张声势而已。

此后,英船又在海坛海峡的各岛屿逗留,散发他们所携带的书籍,用来同当地人交換鱼货等,直到19日才向福州驶去。至此,英船“阿美士德”号在福清沿海活动达十四天之久。

从英船“阿美士德”号在福清的活动情况看,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清政府各地方官吏对其严加驱逐,是出于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

英船“阿美士德”号是以贸易为掩护的间谍船。他们所到之处,一般都是进行易货贸易,換取他们所需要的物品。但伴随着贸易活动的是间谍行为。

在海坛海峡时,船长礼士就靠观察绘制了航海图表,这明显是盜窃我国国防机密的间谍行为。同时,他们还暗中夹带鸦片,通过同我国沿海的不法商人进行茶烟互易等方式,推销鸦片,毒害我国人民。因此,我国各地水师对英船加以驱逐,幷严密监视,使其阴谋企图未能得逞,这就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其次,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以下几点 :

一、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已不适应历史发展的要求。

历史上,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相互往来十分频繁。到了十五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在西方殖民者加強了对世界各地的殖民掠夺的同时,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清政府仍然实行闭关自守政策,限定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规定外国商人必须通过特许的中国商人组成的“洋行”进行贸易。因此就出现了英船在广州以外各地到处受到中国兵船驱逐的现象,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但也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已不适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从英船无视中国兵船驱逐的一方面来看,预示着清朝“天朝大国”的地位已处于外来威胁之下。鸦片战爭后,由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我国的大门终被西方列強的大炮轰开了。

二、清政府各级官吏对世界的茫然无知。

清朝统治者紧闭着中国的大门,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思想,主要被禁锢在旧典籍的狭窄范围內,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毫无所知,所以才会出现象万超那样不知何为“大英国”的笑话。这种对世界无知的状况一直延续到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之后才开始逐渐转变。

三、清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完备。

英船“阿美士德”号在以正常的贸易活动为借口的同时,又进行间谍活动和贩卖鸦片。针对英船的这些复杂行为,清政府的各级官吏不能加以区别·12·
对待,进行有理有节的斗爭,只是一味地加以驱逐,不断派兵船鸣炮示警,但英船仍以贸易为借口照样在中国沿海游弋。这一方面说明了英船无视中国政策,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清政府这种对外政策的过于单纯和不完备。同时,清政府各地方官吏又告诫沿海民众不得与英船接触。当时,福州府闽县就贴出告示,“示仰沿海渔民知悉,毋许私勿出洋,与该夷船交接,稍买售货物,决不姑宽”。对同英船进行接触和交換货物者,加以惩办。总之,在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由于清政府未能制定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灵活措施,处理涉外事务,尤其是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后果,这在鸦片战爭前后就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4:58:17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林则徐在福州大事记

肖忠生

为了纪念鸦片战爭150周年,笔者通过调查和看有关历史文献、书籍等,编写了《林则徐在福州大事记》,以供研究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参考资料。

△清高宗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年一岁

七月二十六日(8月30日)子夜,林则徐生于福州左营司巷林氏北院后祖室,其父为他起名“则徐”字“元抚”,后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

“则徐以乙已生”(《云左山房文钞》卷二,第二冊,第十八页)。

“侯官林文忠公生于乾隆乙巳七月二十六日。造乙巳、甲申、癸酉、壬子”(郭柏苍 :《竹间十日话》卷六,第十八页),林则徐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祀店乡,清初再徙侯官(林则徐 :《云左山房文钞》卷二)。

父亲林宾日,原名天翰,字孟养 , 号畅谷,一生以教读讲学为业,著有《小鸣集》诗八卷,古文、时文等各二卷。

母亲陈氏,闽县岁贡生陈时庵的第五女,名帙,又名文华。这年二十七岁。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陈氏还需要借制作手工艺品来換取一些收入补助家用。

“先妣工针黹,又善剪彩为草木之花,大者成树,其小至一茎一叶,皆濯濯有生意,岁可易钱十缗,遂资其値,以佐家计”(《云左山房文钞》第二冊,卷二,第十五页)。

△乾隆五十三年戍申1788年四岁

是年,父亲林宾日参加乡试,因“病目不能终”落选 :就馆于罗氏,携林则徐入塾读书。“自之无以至章句,皆口授之”。林则徐从此以后到二十岁中举以前,主要就在父亲的教读和熏陶下,完成了青年时代的学业阶段(《云左山房文钞》卷二,《先考行状》,第十八页,第十九页)。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七岁

是年,林则徐开始学作文章。当时有人认为太早,父亲林宾日则认为 :“此儿性灵,时有发现处,不引之则其机反窒,此教术之因材西施者耳。”(《云左山房文钞》第二冊,卷二,第十八页)。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年十岁

是年,林宾日被邀聘到福州北郊西园村当吳超宗、吳超举两兄弟的私墊教师。为了读书方便,林则徐也随父同往(《纪念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文章选集》第十七页 )。

△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年十一岁

六月,福建通省仓库钱粮亏空案及督抚等各级官吏大贪污案被揭发。十月,总督伍拉纳、巡抚浦霖被处斩,全省司道府县官获罪者甚多(《东华续录》乾隆120)。是年,林则徐到升山村聂氏祠堂读书,还到升山放牛(《纪念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文章选集》第十九页)。


△清仁宗嘉庆元年丙辰1796年十二岁

正月,乾隆帝自称太上皇,子颙琐卽位称帝,改年号为嘉庆。是年,林则徐试中俏生(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

△嘉庆二年丁巳1797年十三岁

是年,林则徐应府试获第一。父亲林宾日成贡生(《云左山房文钞》卷二,《先考行状》第十八页)。

△嘉庆三年戊午1798年十四岁

是年,林则徐中秀才(《云左山房文钞》卷二),旋入鳌峯书院读书。林则徐最早的文章,便是县试之作《仁宗以为宝》,此文借晉献公父子关系事实,反复阐述了君臣、父子的封建伦常关系,但也透露了一点“自古原无独私之国”的想法。同学梁章鉅后来把它收入《制义丛话》卷十七中,大为推崇(来新夏 :《林则徐年谱》第十四页)。

是年,林则徐与本城朱紫坊名儒、前河南永城知县郑大谟的长女郑淑卿订婚(杨国桢 :《林则徐传》第四七〇页)。

△嘉庆八年癸亥1803年十九岁

林则徐仍在鳌峯书院攻读。几年中,他博览各种古籍,究心经史之学,写有读书札记《云左山房杂录》。约在本年或更早一些时候,兼署闽县房公书廩之席(杨国桢 :《林则徐传》第四七一页)。

△嘉庆九年甲子1804年二十岁

三月,父亲林宾日馆于文笔书院。

“吾父呼苍兄弟环立曰 :嘉庆甲子三月,旸谷师馆于文笔书院 ( 郭柏苍 :《葭村草堂集》卷中,见《郭氏丛刻》)。

秋,林则徐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云左山房文钞》卷二,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林则徐中举后,就和郑淑卿结婚,时郑氏年十六岁。

“犹记秋风一第,露夕双清。阮修醵娶妇之钱,李易读登科之记。”(林则徐 :《郑岳母齐太恭人七秩寿序》,见《云左山房文钞》卷三,第三十七页)。“宴鹿鸣日,郑夫人来归”(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

林则徐中举后,他的才能已受到乡前辈的重视和推崇。乡前辈林芳春曾不止一次地加以赞扬说 :

“陈恭甫、梁紫林乃福州之宝贝,继此其无抚乎?”

“甲子榜一个林则徐竟是福州一活宝。”

“林元抚诸般都会,眞是活宝,定为出色翰林”。

“同乡若陈恭甫、梁芷邻、林石麟俱可望。”(林芳春 :《介石堂文钞》卷六《语录下》)。

十二月,林则徐由闽赴京会试,在浦城度岁(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

△嘉庆十年乙丑1805年二十一岁

三月,林则徐在北京第一次参加会试,落选,客居于曾任福建学政的恩普家(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
六月,林则徐离开北京,由路河南返。十一月(12月)抵家(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以谋食故驰四方”(《林希五诗文集后序》)。相传曾在福州北库巷“补梅书屋”教读。书屋中有联语 :“屋小朋侪容膝久,家贫著作等身多。”可以想见林则徐青年时期的生活情状与旨趣。

△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年二十二岁

七月,林则徐撰《林希五文集后序》序中除对林希五的正直品格表示仰慕,对林希五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外,还发抒了自己的愤槪心情。林则徐写这一篇富有感情的后序,正表明他受林希五思想、品格、行为的影响较深。

这种影响对林则徐日后成为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一员,但又能与一般封建官僚有所不同,是有一定作用的(来新夏 :《林则徐年谱》,第二十三页,第二十四页)。
秋,林则徐为解决家庭生计,就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之聘担任书记(文书)(《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这是青年时代的林则徐第一次来到厦门。当时,有几点値得注意 :其一,厦门当时作为內外贸易港口,幷已实行管理对外贸易的洋行制度 ;第二,厦门的社会风尙败坏,娼妓,赌博、盜窃、词讼之风甚盛 ;第三,厦门的鸦片走私和烟毒泛滥情况非常严重。这一切,林则徐在厦门均亲见亲闻,很可能引起他的注意而加以观察研究。它对林则徐日后处理涉外事务,地方上的施政和对鸦片的严禁态度,无疑地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十月,张师诚由江西巡抚调任福建巡抚。十二月,抵闽到任(张师诚 :《一西自记年谱》)。

△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年二十三岁

春,林则徐入闽抚张师诚幕,司笔札。林则徐在张幕四年,得到张的赏识和帮助,幷陆续获知了不少历史掌故和有关兵、刑、礼、乐等方面的知识。

金安清的《林文忠公传》中说 :“张兰渚中丞抚闽,招入幕府。张为乾隆枢直旧臣,精吏治。公相从四、五年,尽识先朝掌故及兵、刑诸大政,益以经世自励”(《续碑传集》卷二四)。林则徐成为张师诚的幕宾,是他一生中的重要经历,它为日后林则徐成为统治集团中的一名出色的成员准备了条件。


△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年二十四岁

林则徐在张师诚幕。

十月底,林则徐离闽北上,赴北京第二次参加会试。十二月底抵京,寄寓陈隽卿家(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

△嘉庆十四年乙巳1809年二十五岁

四月十三日,林则徐因会试落选,离京南返。六月,抵闽,仍入张师诚幕(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

秋,林则徐随张师诚移驻厦门(注 :林则徐第二次赴厦门)。当时厦门地区鸦片的毒害已从官绅、士子蔓延到了平民百姓,这又给林则徐留下深刻的印象。林则徐到厦门,是他结束早年读书生活之后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开端(杨国桢 :《林则徐与厦门》)。

十一月,张师诚推荐林宾日赴将乐,主正学书院讲席,先后达十年之久。

弟林霈霖随父就读。

“乙丑以后,不孝则徐以家食难给,不得已假馆于外。府君亦赴将乐主正学书院讲席者十年,……维时不孝霈霖随侍左右”。(《云左山房文钞》卷二,(《先考行状》,第十九页,第二十页)。

△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年二十六岁

正月,林则徐仍在张师诚幕。当时曾与友人清理李纲墓址(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搞》)。

十月,福建巡抚张师入觐,林则徐同行,准备第三攻参加会试 ( 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

十二月二十七日,林则徐抵京(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搞》)。

△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年二十七岁

二月,林则徐第三次参加会试,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成进士,改庶吉士,习清书,旋请假归省(《清史列传》卷三八,《林则徐传》)。
林则徐馆选后曾致函张师诚,叙述中进士入庶常馆习清书等情况 (《林则徐书礼》)。

△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年二十八岁

正月至十月,林则徐在福州家居。

十月二十五日,甲子,阴。未刻至洪山桥登舟北上,……(《林则徐集 ?日记》,第一页)。

△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年二十九岁

五月初六日,林则徐抵达北京,寄寓莆阳会馆(《林则徐集 .? 日记》,第七页至第十六页)。

五月初九日,林则徐至庶常馆。此后,林则徐卽致力于研习清文,曾翻译司马光《谏院题名记》和韩愈《师说》等课业(《林则徐集 ? 日记》,第十六页、第二十一页、第二十六页)。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年三十六岁

七月,嘉庆帝死。八月,第二子旻宁继位,改明年为道光元年。

△清宣宗道光元年辛巳1821年三十七岁

七月二十四日,林则徐得知父亲在原籍患病的信息,当日就以本人有病为理由辞官,奉母登程回籍(《云左山房文钞》卷二,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

八月十五日,林则徐次女普晴生于旅途舟次。后嫁沈葆桢为妻 (《沈敬裕公年谱》同治十二年条《涛园集》)。

八月底,林则徐回到福州,父病已愈(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注 :林则徐在外省供职第一次回籍)。

林则徐在籍家居时,曾撰《重修积翠寺记》。积翠寺为福州乌石山名胜,重修峻事,林为此记,写景色风光(《云左山房文钞》卷一 )。

是年,林则徐撰《张兰渚中丞六十寿序》,表述了与张师诚的亲近关系和对张师诚的知已之感。

△道光二年壬午1822年三十八岁

正月至三月间,林则徐在籍家居,曾致函友人郭介平,表述他不得不再度出仕的苦衷说 :

“弟里居碌碌,……惟家食大难为计,恐早晚仍不免奔波,前路茫如,更觉不能舍决。”(《林则徐书札》)。

约在此时,林则徐写有《题闻蓝樵超尊甫柏悅图遗照》及《陶舫诗二十韵为冯笏车并考廉缙赋》等诗(《云左山房诗钞》卷二,第一页,第五页)。
林则徐在籍家居,时与师友陈寿棋、赵在田、萨玉衡、冯笏车并、杨庆琛等诗酒聚会。杨庆琛曾写诗纪其事(来新夏 :《林则徐年谱》增订本,第六十七页)。

三月初二日(3月23日),林则徐由福州启程北上,赴京补官。临行前,曾为陈寿褀写《题陈恭甫前辈遂初楼》诗四首。陈寿祺为答此诗,幷送林北上,也写《赠行诗》三首。林则徐对陈寿褀的《赠行诗》又写了《答陈恭甫前辈寿祺》五言长诗三首。

林则徐还为陈寿祺写了《钱舜举伏生授经图为陈寿图太史题》诗,推崇陈的学术造诣(《云左山房诗钞》卷二)。

四月 初 九 日, 林 则 徐 抵 北 京( 来 新 夏 :《 林 则 徐 年 诸 》 第 六 十 页 至六十一页)。

根据壬午日记记载,文忠公于是年三月初二携眷自福州城外洪山桥登舟,同月二十九日抵杭州,因为郑夫人呕血,须留杭治疾,故于闰三月初七日独自买舟前进,而于四月初九抵京。

△道光四年甲申1824年四十岁

闰七月十七日,林则徐母陈氏在籍逝世,年六十五岁。

八月初二日,林则徐离江苏按察使任,准备履勘水利工地时,获知母卒的讣讯,卽照例丁忧奔丧。

八月初九日,林则徐次子聪彝生于旅途。

八月十九日,林则徐抵里守制(注 :林则徐,在外省供职第二次回籍)。

撰《先妣事略》(《云左山房文钞》卷二,第二十五页,幷代撰《公祭陈太母林太恭人文》(《云左山房文钞》卷三,第四十三页)。

林则徐办理丧事后,得疟疾,在福州守制养病。

△道光五年乙酉1825年四十一岁

正月,林则徐在籍守制养病。

正月,林则徐撰《闽县义塾记》发挥其推广义塾,实行封建教育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见解。

二月,两江总督因去冬“高堰十三堡决口,洪湖水尽涸,无以济运,急修石山蓄水”,特推荐林则徐督修堤工,清廷遂命林则徐赴南河督工。

二十四日(4月12日),林则徐由福州启程,在洪山桥登舟 (《林则徐集日记》,第一九九页),四月初一日(5月18日),林则徐以素服到高堰工地督工(来新夏 :《林则徐年谱》,第七九页)。

林则徐在《先考行状》文中自述说 :“……是秋,……不孝则徐在工痞作,不克任务,呈大府转奏,寻蒙恩允回籍调理。”文忠因积劳得到疟疾,工峻后才回闽调理《闽侯县志》卷六九,列传五下,第十页)。

八月,林则徐回籍调理(注 :林则徐在省外供职第三次回籍)。

林霈霖中举。

是年,林则徐撰《陈修园医书启》。

△道光六年丙戍1826年四十二岁

正月,林则徐在籍守制养病。

四月十九日,清廷命林则徐以三品卿衔署理两淮盐政,整顿两淮的“盐纲渔散”。五月初十日,林则徐奉到命令,卽以持服未满,患病体弱的理由,辞未赴任(《林则徐集 ? 公犊三》)。

四月间,林则徐写《和陶云汀抚部海运初发赴吳淞口致告海神原韵》诗,赞杨陶澍在漕运问题上的这一改革(《云左山房诗钞》卷二,第十四页)。

十一月,林则徐服阙。

十二月二十一日,林则徐三子拱枢生(来新夏 :《林则徐年谱》,第八十一页)。
是月,林则徐居家时,曾参与岳家郑氏修复祭田之事。事竣,林为撰《南湖郑氏祭田记》,叙述郑氏十世孙炳文恢复祭田的经过。反复论述祭田对维护族权的重要,设立祭田的结果可以保证宗祠祀典的不衰,从而“使昭穆少长有序,远迩亲疏有辨,冠婚丧葬有助,鳏寡孤独有养。”(《云左山房文钞》
卷一,第十三页)。

是年,林宾日立《析产阉书》,其中记称乾隆二十三年,林则徐的曾祖母郑氏将祖产勻分给五子,第五子万选,卽林则徐的祖父分得“稻谷三十挑,住屋数间,另有书田十担”,但林万选还需要教读补贴生活,中间因连年家庭变故,借了高利贷,家道日益中落,到林宾日时已是“家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的经济状况了(《析产阉书》,现藏福州市文管会,引自来新夏 :《林则徐年谱》第八十二页)。

△道光七年丁亥1827年四十三岁

二月十九日(3月16日),林则徐离闽北上,四月二十五日(5月20日)抵北京。

五月初一日,清廷任命林则徐为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事。初七日,林则徐离京,闰五月初三日,到任。不久,又擢江宁布政使,林则徐派人迎父到新任所(来新夏 :《林则徐年谱》第八十四页)。

林则徐在署陕藩任时,曾写有《过紫柏山留侯庙》、《定军山谒武侯墓》、《武侯庙观琴》、《女郎庙》和《秋怀》等诗(均载《云左山房诗钞》卷三),对古代的杰出政治家张良、诸葛亮和文天祥等人表达了仰慕的心情,而对诸葛亮尤倍加赞。

八月二十八日,林宾日由福州挈带眷属启程,子霈霖随行。九月二十七日,林宾日行至衢州府城,卒,年七十九岁。

十月十九日,林则徐闻父卒讣讯,星夜从陕南奔丧。十二月初八日,抵衢州,扶枢返回福州(来新夏 :《林则徐年谱》第八十五页)。
( 注 :林则徐在省外供职第四次回籍)。

△道光八年戊子1828年四十四岁

正月,林则徐抵家,在籍所制。

秋,张祥河来闽典试,把沿途写诗作集为《使闽纪程诗草》,请林则徐写序,林为写《使闽纪程诗草序》,推崇张祥河的诗才,分类概括了诗草的主要內容(《云左山房文钞》卷三)。

十月,林则徐为王孝廉所撰《周易象理指》写序,主张折中汉宋,不遗一家(《云左山房文鈔》卷二)。
十一月,林则徐为改善福州水利情况,与官绅协力重浚福州西湖,幷代闽浙总督孙尔准、福建巡抚韩克钧撰《清厘福州小西湖界址告示》和《重浚福州小西湖禁把持侵扣告示》(《林则徐集 ? 公犊附录》)。告示中指出湖身由于历年圈塡而缩小,准备重行划定湖界,利用冬冷水涸兴工开浚,幷按土方发给工价,每方二百四十文钱,严禁吏胥头克扣。估计土工有九万二千二百十六方(林聪彝 :《文忠公牟谱草稿》)。

“道光八年,金匮孙尔靖公修筑兴化木兰坡,绅耆协力,百世利之,又浚西北湖。侯官林文忠公亲其役,大吏与退宦成之也”(郭柏苍 :《福州历代浚湖事略跋,光绪甲申》,见《郭氏丛刻葭柎草堂集》卷中)。

△道光九年己丑1829年四十五年

正月,林则徐在籍守制。

二月,重浚小西湖工程,“自上年十一月兴工起到本年二月底止,先将北湖头至四炮台下土堤曁梅柳桥之方塘、三角塘工段,挑除七尺至二尺不等,计出土一万五千余方,砌石岸七百八十余丈”(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

五月,重浚小西湖工程,“又于西湖闸口及开化寺左近挑挖,幷湖岸四周砌滩,出土二千五百六十五方”。因农忙和大雨暂时停工 ( 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

同月,林则徐兴修“褒忠词”,祀范承谟等。八月,竣工(林聪葬 :《文忠公年谱草稿》)。

八月初六日,重浚小西湖工程,除开化寺、褒忠祠两处尙未砌石外,其湖边四围石堤全部砌筑完竣,长一千二百三十六丈五尺(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

重浚小西湖工竣后,林则徐又代孙尔准、韩克钧撰《湖堤砌石种树禁止掘毁告示》,要求公众禁止攀折刨掘树株及拆动堤岸、官道石块(《林则徐集 ? 公犊》附录)。

十月十八日,林则徐积极协助程含章兴工重修宋李纲丞相祠,由原址越王山麓移建至荷亭(林聪彝 :《文忠公年谱草稿》),程撰文立碑记,林则徐题上楹联一对,表达他对李纲的敬仰(注 :该碑重刻后已立西湖桂斋)。

是年,林则徐撰《孙平叔宮保六十寿序》(闽浙总督孙尔准)(《云左山房文钞》卷三)、《王实田封翁寿序》(闽县令王仲山之父,陕西蒲城人)、《曾母陈太宜人九十寿序》(林则徐姨母)、《诰封中宪大夫浙江道御史松轩陈先生墓志铭》(福州人陈梁,林则徐的父辈,眞率会成员)均见《云左山房文钞》
卷二)等文。

八至九年间,林则徐在籍家居时,可能写了《题吳荷屋方伯(荣光)归省集》、《甘三滋苍澍藏其业师陈秋坪老人(登龙)诗冊属题》、《题许瓯番处士友画冊为香土上舍芬》、《王仲山大令(益谦)以纸索书旋赠佳茗且月娄以叠韵四绝依韵答之》、《仲山复叠前韵再和四首》、《题韩芸舫抚部(克均 )龙湫宴坐图》、《寿陈恭甫前辈》、《题文信国手札后》、《虞寄庵怀古》、《题梁芷林方伯(章鉅)藤花书屋图》、《题秋园涉趣图为赵淞聆孝廉》及《题陈芝楣都转銮沧浪话别图》等诗(均载《云左山房诗钞》卷三)。

△道光十年庚寅1830年四十六岁

正月,林则徐父丧服阙(《闽侯县志》,卷六九,列传五下,第十页)。

二月二十六日,林则徐为名医陈念祖(修园)所著《金匮要略浅注》一书写叙言。

四月七日,林则徐北上赴京 ( 来新夏 :《林则徐年谱》第九十页)。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年五十八岁

三月,林则徐途经洛阳时,写信给同乡友人苏廷玉,他在信中指出了加強福建海防的看法,幷且深深系念政局的变化(林则徐 :《致苏廷玉》,道光二十二年三月于洛阳)。

七月初六日,林则徐自西安出发赴戍伊犁,从此开始,每日备纪行程,至十一月初十日在戍所派职事止,写成《荷戈纪程》一卷。他在登程时写了《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一方面以“浩荡襟怀”安慰家人“莫心哀”,同时更重要的是,他高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把生死祸福一槪弃之度外(《云左山房诗钞》卷六)。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年六十一岁

六月(2月),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英国领事进驻了乌石山积翠寺(《筹办夷务始未》,(道光朝),卷七十四,中华书局版,第六冊,第二九二六页,此事引起“民间警扰”(梁章鉅 :《归田琐记》第二卷,第二十二页)。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年六十二岁

三月初二,、初三日、初六日,英人在福州连续肇事,遭到当地居民的反击(《筹办夷劣始末》(道光朝)卷十五,第三十一至三十三页)。
冬,林则徐听了北京友人王庆云向他叙述英人进居城內,以及福州人民开展反入城斗爭的情况后,就致函郑梦白(祖琛),表述他对东南地区侵略势力伸张的愤慨心情说 :“海滨瘠壤,民间也不聊生,况有物鼾睡于旁,人心何能安定?……五、六年来,东南之事,正如—部十七史,弟方思咎不遑,又曷敢过问?要之始末皆在识者胸臆间,不知来者犹可追否耳?”(林则徐 :《致郑祖琛》,道光二十六年十一月于西安)。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年六十三岁

正月,林则徐在西安养病期间,为诸子写立分书,把田宅分给了三个儿子,只留文藻山住屋一所及相连西边一所,作为归乡栖息之所 ( 林则徐 :《分产书》,道光二十七年于西安)。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年六十五岁

五月二十六日,林则徐在昆明有《致刘闻石书》,信中对英人入居福州之事颇为怀忧。他说 :“福州旣有他族偪处,弟若与之同壤,尤恐招惹事端。”
(林则徐 :《致刘建韶书》道光二十九年五月十六日于昆明 ;(杨国桢 :《林则徐书简》第二七一页)。这种忧虑不仅是对英人,更重要的是忧虑自己回籍后不能见容于当地疆吏,后来,闽督刘韵珂等谋加中伤,正说明林则徐的忧虑是有识之见。

△道光三十年庚戍1850年六十六岁

正月,道光帝死,第四子奕詝继立,改明年为咸丰元年,是为清文宗。

二月初五日,林则徐在归途南昌百花洲时,致书姚春木,对英人強占乌石山以及地方官员抑民顺夷的态度表示极大的愤槪,他说 :“弟敝乡臥榻之侧,有人鼾睡,能否常住,尙未可知。”(林则徐 :《致姚椿书》,道光三十年二月五日)。

三月初三日(4月14日),林则徐回到福州城內(《林则徐集 ? 奏稿十四》(下)第一一七九页),住文藻山的旧居,这是林则徐第五次回籍。

夏,林则徐与同乡郭柏苍及蜀人李惺同游福州北郊升山寺,幷在山壁题“道光庚戍夏,邑人林则徐、郭柏苍同蜀李惺游升山寺。”

五月(6月),英国驻福州领事馆翻译官、代理领事金执尔违反中英南京条约的规定,擅自代一名英籍传教士和一名英籍医生,向南门乌石山神光寺僧人租屋二间居住,侯官县令兴廉竟加默许,在租期半年的契纸上盖章(《福州文史资料》,第一辑,第一五〇页)。林则徐率领福州人民驱逐英国侵略者。
他联合一批绅士,书写公启质问侯官县令兴廉,又带头联名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畲,要求效法广州,坚加驱除。各书院肄业生童和阖省士民,也分别在城內遍贴告白、公白数十纸,坚决反对英人租住神光寺(杨国桢 :《林则徐传》第四五一页)。此事,《福建通志》记载 :“英夷……住神光,积翠二寺,则徐率绅士倡议驱之”(《福建通志》,列传,卷三十八,第二十四页)。林则徐还热情鼓励诗人林昌彝编录《平夷十六策》,举出许多对付英国侵略者的办法(蒋世俤 :《林则徐》第一三八页)。在林则徐等义正词严的抗爭下,英人被迫退出神光寺,这件事金安清有如下记述 :

“洋人据省城乌石山,闽督刘,百计迁就之,诸绅大哗,公家居,持论侃侃,洋人畏公,逡巡避去(金安清 :《林文忠公传》,见《鸦片战爭》第六冊,第三二六页)。

秋,林则徐为防止英国侵略者从海上进行干扰破坏,(利用炮舰进行威胁,亲自“数乘扁舟至虎门,闽安诸海口阅视形势”《福建通忘》,列传,卷三十八,第二十四页)。写了一首五虎门观福海诗 :“天险设虎门,大炮森相向,海口虽通商,当关资上将,唇亡恐齿寒,闽安孰保障!”(林昌彝 :《射鹰楼诗话》,卷三,第一页)幷组织人力物力对闽江口的一些炮台进行重修,又增设新炮台(《闽侯乡土志》,第三冊,第二八四页)。

林则徐居乡时写有《蔡香祖大令(廷兰)寄示海南杂著读竟率题》和《陈朴园大令(乔枞)属题其尊人恭甫前辈鳌峯载笔图》等诗 (《云左山房诗钞》卷八,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幷整理了《诗钞》,还写了《清署随笔跋》和《重修福清文庙碑记》等文(来新夏 :《林则徐年谱》,第四三八页)。

林则徐居乡期间,指出了沙俄威胁的严重性。李元度在《林文忠公事略》中着意地写道 :“时方以西洋为忧,后进咸就公请方略。公曰 :此易与耳!

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林文忠杂著》,第一冊,李元度 :《林文忠事略》,第七页)。这一卓见反映了林则徐防海防塞幷举两着重防塞的反侵略思想已基本上形成了。

林则徐居乡时,还立“亲社”,课读戚党子弟(沈瑜庆 :《刘少如太守表兄六十寿诗二首》自注,见《涛园集》第六二页)。

九月十三日,通政使罗惇衍上疏,请求起用林则徐去广西镇压天地会起义(《罗文恪公选集》卷上 )。清廷为挽救危局,决定起用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西(《东华续录》咸丰五)。

十月初一日,林则徐收到清廷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的谕旨,次日卽由福州抱病启程(《林则徐集 ? 奏稿十四》(下)第一一八一页)。

十月十九日,林则徐在赴广西途中,卒于潮州普宁县(《林则徐集 ? 奏稿十四》(下)第一一八七页),归葬于福州马鞍山(《闽侯县志》, 卷十六,第五页)。当地人士在澳门桥下为他建了专祠 (《闽侯县志》卷十八,第五页)。

十一月十二日,清廷悼恤林则徐 :“晉赠太子太傅衔,照总督例赐恤,历任內一切处分悉予开复”《见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內的碑刻),旋赐祭葬,幷谥“文忠”(《东华续录》咸丰六)。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5:06:40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入侵福清的活动

陈华光

1940年鸦片战爭后,中国被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十九世纪下半叶,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国家教会加紧派遣传教士对中国入侵和征服活动。地处福建沿海的福清,成为西方教会活动的重要地区,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罗马天主教(旧教)和基督教(新教)的各教派都在福清建立教会机构,各派教堂遍布穷山僻壤,对福清社会的变化以及人民思想的冲击都是十分重大的。

一、福清是西方教会入侵的重要地区

西教正式传入福建始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是时叶向高告老返乡游寓福州,罗马天主教耶穌会士艾儒略应叶相国之邀,自杭州南下福州传教,一时文人学士奉教者达数十人,叶向高长孙叶益藩尤为热心,他捐资在福州城内宮巷建教堂一座,又在福清水陆街建天主堂,这是西教在福清传播的起点,满清入关后战乱频繁福清的天主教没有什么发展,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朝庭下了令禁,以后历雍、乾、嘉三朝继续严禁,福清的天主教一度消声匿迹。

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以及后来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自由传教,于是被禁绝了一百四十多年的西方教会又重新恢复。福州是五口通商口岸,是列強首批猎取的地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7月),福州开埠后,西方传教士便纷纷踊来,先前被没官的教堂、房屋、田产、茔坟等都全部归还。福清的天主教也重新活动。1883年,福建设福州、厦门两个代牧区,福清属福州代牧区管辖,先后派安斯定、盂志德、赖蒙笃、欧行道、薛仁侃、车远道、季维诺等外籍传教士来传教,在县城设立总铎区,下设城关、龙田、高山、海口、渔溪、江阴六铎区,名个堂口都派外籍教士管理,幷有修女及传道师助理教务,福清天主教迅速发展,成为福州代牧区的示范。与天主教在福清恢复的同时,基督教接踵而来。该教依恃不平等条约的特权,竭力把福州做为入侵发展的桥头堡,然后向中国內地滲透发展,事实上福州成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发源地、福清基督教的六个教派便是从福州派生而来的。以下简述其中主要三个教派的情况 :基督教卫理公会 :1863年,福州南台小岭美籍教士麦利和派林振珍来福清后埔街租民房布道,收教徒六人,以后教务逐渐发展,龙田、渔溪等地设立布道区。当时全国有十个年议会,福建占三个,卽福州、兴化(莆田)、延平(南平)年议会。福州年议会下设八个教区,福清、龙田、渔溪、平潭占四个,号称“福平四大教区”,教区下设牧区,至1949年,全县有三十九个牧区,六十五个教堂,教徒达14700多人。

基督教圣公会 :中华基督教圣公会原名安立间会,属英国教派。1850年传入福州,在福州乌石山庙宇设布道所,引起福州人民的抵制。1863年传入福清江镜前宅村,设一祈祷所。由于美以卫理公会己在龙田设立牧区,两个教派在布道中引起竞爭。后来英美教会在福州达成协议,福清划归卫理公会的传教区,因此圣公会的活动曾经中断。不久江镜玉仑亭下村圣公会施姓教徒因购买《圣经》事件,被福清县令当为通夷汉奸嫌疑犯逮捕,经福州英国圣公会吏总胡约翰向清政府交涉释放。之后,施某竭力要求胡约翰准许在福清设堂传道。经英美教会双方商定 :圣公会把古田县作为允许卫理公会的传道区,以換取圣公会在福清传教的许可。此后圣公会便在福清江镜前宅、岸兜、港头、杭下、高山、长安等地设布道所。1882年在县城设“道源堂”,至民国初年,全县有教堂二十七个、布道所三个,四个牧师,十三个女传道,教徒达4060多人。

基督教聚会处 :该教派发源于福州,初名“基督徒会堂”,以示聚会地点,非是组织名称。1932年,霞浦人林维之夫妇在渔溪行医传教,1935年设立渔溪聚会处,1936年传入福清县城。此后在龙田、洋头、下和洋、西坪、玉瑤、岸兜、梨港等地设立七个聚会处,至解放前夕全县有十个聚会处,信徒有1250多人。
除上述基督教三个教派外,还有其耶稣会、安息日会和耶稣圣神会。这些教派传入福清的时间较迟,但发展也很快,教堂遍及十个乡镇,教徒也有5000多人。

总的来说,鸦片战爭后,西方国家教会的各个教派都在福清建立教会组织,教堂遍布城乡各地,教会势力几乎渗透到各个角落。福清成为西方教会入侵的重要地区和征服的场所。

二、教会在福清的文化侵略活动

西方教会各教派在福清的文化侵略活动,主要的有如下几方面。

首先是宗教活动,传播天主教、基督教的教义。教会的各宗派在福清建立传教立足点后,便派来大批外籍男女传教士,广泛开展传教布道活动。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教士,除了星期天邀集教徒在礼拜堂做礼拜外,其余时间都下到各乡村,俟家俟戶进行传教。传教的方式是 :散发传单、圣经故事的图片,演奏音乐,讲解教义,引人听道入教。不少教士还随带药箱免费给病人治病。卫理公会福清“福华堂”还按教徒的年龄性别,成立各种组织,至“青年团契会”,把青年信徒组织起来,每星期晚聚会一次。组织妇女服务会,每月聚会一次。星期天上午搞“儿童或成人主日学,星期六晚上举行“妇女查经会”,星期四还组织妇女做“拜四”。在教会办的学校和医院里,学生和医生护士都要做礼拜。此外,福州大教区,甚至上海大教区,还经常派主教来教堂巡迥传道。基督聚会处的传教士还经常带着西乐演奏队上街演奏,在街头现身说教进行布道。基督教各教派就这样通过各种名目繁多的组织、形式各异的宣传方式,传播基督教义、传播西方文明,特别是传播美国的政治文明。这些中外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工具。

其次是文化、卫生活动 :西方国家各教派为了配合传教和文化侵略,在福清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学校,其中以天主教、卫理公会和圣公会较为突出。

卫理公会办的学校有 :

融美中学。光绪十八年(1892年)根据1891年卫理公会福州年议会的决定,在福清县城创办“福清培元书院”,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龙田“美会堂”內设立龙田分院,后改名为“龙田培元书院”( 又称“培元斋”),创办人是美籍方鲍参牧师,首位校长力亨利,1903年美籍教士柯志任校长,1911年改名“融美中学堂”。马尔庚继任校长。1924年改名为“福清私立融美初级中学”,附设小学部。1941年附属小学与私立毓德小学合幷,成立“毓德融美联合小学”,该校是福清第一所近代西式学校,1949年政府接管,改名为“福清县第二初级中学”,人民政府任命林贞瑞为校长。

毓贞女子中学。1891年卫理公会在龙田创办“福清毓贞女子小学”。

1917年 该校高级部迁县城后埔街,1923年定名为“福清私立毓贞女子中学”,美籍师姑班芝馨任校长。1942年抗日战爭时,与明义中学”合幷,称“明义毓贞联合初级中学”。解放初改为“福清第一初级中学”。

福清明义中学。1918年卫理公会在县城创办,美籍教士马尔庚兼任校长,1942年与毓贞女中合幷,称“明义毓贞联合初级中学”。1952年改为“福清初级师范”,后合幷入福清第一中学。

龙田毓德小学。光绪十五年(1889年)美籍女传教士程呂底亚在龙田创办“龙田妇女学”,专收教徒女子入学,学习罗马字母(拉丁文)拼音字,以传播基督教教义。1891年程呂底亚在龙田八仓井附近征地建校舍,改名为“毓贞女塾”,办八年制女学,教材以《圣经》为主,以及宗教诗篇。后改名为“毓贞中学附设小学部”。1908年程呂底亚调任福州华南女子学院院长。1920年毓贞女中迁往县城,龙田留小学部,改名“毓贞女子小学”。解放后称“龙田中心小学”。

毅英小学。1919年,卫理公会在县城后埔街办的小学,原为毓贞女中附设小学,后独立为“福清私立毅英小学”。1952年幷入县实验小学。卫理公会还在高山创办陶三小学。

圣公会办的学校有 :港头“馨英女子学校”和县城桃园里的“国光两等小学”,此外还有圣经学校等。

天主教办的学校有 :1917年外籍神甫安斯定在福清瑞亭教堂旁边办的“圣心小学”,1948年年立案时改称“柄文小学”。1948年江阴神甫办的江阴小学。1896年,基督教福州牧区派西籍多明我会士万文都拉来龙田接受教务,于1900年创办龙田“仁慈堂”,可容纳百余人,收养贫穷女婴,名义上宣传女婴学拉丁文(西班牙语),授以技艺,但是有名无实,女婴生活极为悽惨,死亡无数,有一年收养二十人,死去十八人,有“万人坑”之称。女婴成长后出卖,每人卖银元四十五元,出嫁卖百元。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时,竟有一半是残废。

此外,卫理公会福州教区于二十年代初在福清创办贫儿院,收容贫苦儿童。1926年北伐军入闽时,福清知识青年发起收回贫儿院的斗爭,后经省府调处,由地方收回贫儿院,创办福清公立初级中学。

其次是创办教会医院。福州基督卫理公会为了配合基督教的传播,扩大教会势力,先后在福清创办了三所教会医院,这三所医院是 :

惠乐生医院。1900年美传教士在龙田创办“龙田妇幼医院”,美籍解师姑(医生)任院长,配有二名女医生,专门为教会学校和教徒服务,也兼给羣众看病,但不给男人治病。1912年办护士学校,培养护士人员。1921年医院和护士学校迁往县城,1924年建成新医院命名“惠乐生医院”。1947年护士学校扩大为助产士学校,每年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生员。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改为“闽侯专区医院”,后改为“福清县医院”。

龙田和新田医院。1921年龙田妇幼医院迁往县城后,留下三名护士维持医院,1940年薛永香先生鉴于龙高地区人口众多,穷苦病人到县城就医十分困难,亲自带四名代表向惠乐生医院请求派人再办龙田本院,获得准许。

他组织龙田卫理公会董事会,多方筹措资金,增设病床五十张,添置医疗设备,幷改名为“和新田医院”。1952年人民政府接办,称“龙田医院”。

路加医院。这是基督教聚处1934年在福清县城产塘街办的教会医院。该院请外地的传教士在医院行医兼传教。至解放前停办。

基督教除创办学校、医院外,还创办书报社。1913年,卫理公会为推销宗教书籍,开拓宗教宣传,扩大宗教影哬,在县城“福华堂”创办了“进羣社”的书报社,印刷发行多种宗教书籍和宣传品。这个“进羣社”还兼理教会的社交事务等等。

总观外国教会创办的各种文化卫生事业,其目的在于促进基督教的传播,同化中国固有的道德,实现“中华归主”的目标,同时达到配合其宗属国彻底打开中国大门,向中国攫取更大的利益,因此宗教的传播是对中国文化侵略和征服。这是封建落后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必然结果,是无法回避的历史悲剧。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西方国家在进行丈化侵略的同时,其所创办的种种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在客观上推动了当地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而那些传教士在传播西方先进文化科学知识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反侵略的民族意识觉醒

西方国家教会在福清进行的文化侵略活动,对于长期生活在封闭的封建社会的福清人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撞击。在撞击之余,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在鸦片战爭时,福清人民对于祖籍在福清的林则徐禁烟抗英斗爭的事迹极为敬佩,幷引以自豪,而鸦片战爭的失败以及列強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感到莫大的屈辱,他们一方面愤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另方面更仇恨列強的侵略暴行,这种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意识,福清人民是极为強烈的,因此,当洋教传来福清之初,就遭到激烈的抵制。1863年江镜前宅施某买《圣经》之事,就被当地羣众当为通夷的汉奸的罪行而告发,幷要求清政府予以严惩。在人民的心目中,传教士是跟随炮舰而来的侵略者,洋教传入、散发《圣经》都是侵略者的邪恶行径,他们自发地抵制洋教,就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意识的自然反馈。随着西方国家宗教的竞相入侵,随着传教士以及少数无赖教徒依恃教会势力,欺凌压迫事件的增加,“摈洋”、“反教”的教案也就不可避免地爆发。1891年,美籍女传道师程呂底亚在龙田強占施氏祖遗空地建筑学校,施氏族人羣起反抗,包围传教师住所,要求归还地产,程呂底亚向清政府反告被“暴徒”袭击,结果施氏族人施天发被鎯铛投狱,不久屈死狱中。

施氏族人继续抗爭,但清政府官员畏惧洋人淫威,迄意包庇,寃案无法申雪,这就更加激发人民对外国传教士的仇恨。在高山、海口、渔溪等地区都发生教会欺压羣众的事件,反教会的教案屡屡发生。特别是教会包揽诉讼,鱼肉平民的恶行,羣众最为痛恨。1910年,龙田某妇女(幷非教徒),其疯癫丈夫下落不明,竟向教会诬告被张氏族人抓走,美籍传教士方鲍参立卽坐着大轿,带领二十余名教徒前去“办案”,在查明无有其事的眞相后,方教士还硬要张氏族长办酒席三桌酬谢他们,张氏族人坚决拒绝,尽管方教士百般威赫,他们也不屈服。方教士达不到目的只好悻悻离去。当时清政府畏惧外国侵略者,告诫百姓不要“启衅”闹事,然而人民不理睬这一套,他们不堪被欺凌、被压迫,奋然而起,顽强反抗。这种为维护自身利益的自发斗争,是侵略者的暴行激发起来的,是合理的,是正义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福清人民对西方国家宗教侵略的抗争,是民族忧患意识和自卫意识的反映,在抗争的过程中也寻求民族灾难的根源,而对新教会所创办的文化,卫生医疗事业,完全是崭新的信息,如学堂里讲的是数理化,还有光化电等新学问。这些新文化,显然是孔孟儒学无法比疑的。因此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倡议创办西式学堂,振兴民族文化,抵制教会的文化侵略。另外,福清华侨众多,他们在海外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认可西方的文化优于中国的古老文化,也热心鼓励创办新教育。1904年,第一所高等小学创办于县城,1911年,渔溪镇第一所华侨小学创立,随各乡镇陆续创办高等小学,至1935年,全县有高级小学43所,初级小学53所,短期小学60所,有小学生1817人。中学方面,1925年创办县立初级中学一所,1943年创办文光高级中学。华侨办的初中有两所 :1940年创办融侨中学、1946年创办虞阳中学。

至解放前夕,全县有高中1所,初中4所,学生1479人。

可以看到。福清人民创办新式学堂的积极性和热情。这种创办学校、培养人才的努力,是抵制外国教会侵略的民族自卫意识反映,也是振兴民族文化最根本的建设。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5:13:20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九牧林在福清后裔考

林厚耀 董性俊

在国人满怀崇敬心情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威震中外的虎门销烟一百五十周年之际,我们对林公则徐在谈自己家世时提及的九牧林及其在福清的后裔进行了初步考证,从而对以下三个问题有了比较具体清晰的认识。

一、莆田是九牧林的发端地

清道光七年,林则徐在为亡父撰写的《显考旸谷府君行状》中有关家世做了这样的叙述 :“府君讳宾日,字孟养,号旸谷。系出九牧林氏,先世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乡,国初再徙省治”。

所谓“九牧林”,据《闽林大宗世谱》的《林氏族谱序》及福清县新楼村的“九牧林氏世系”族谱的溯源部分载,林氏出自子姓黃帝之后,历唐、虞、夏、商。商少师比干,因忠谏无道纣王,被害。其妻囚于长林石室,生了名泉。至武王克商,旌忠封墓访寻其子泉,赐姓曰林,更名曰坚。至西晉后裔,林礼徏籍于下邳(今江苏徐州一带),遂为徐之冠族。传至子颖,居徐州下邳郡为晉黃门侍郎。中州板荡,随晉中宗过三江入闽,为闽南始祖。
同时迁闽的还有黃、陈、郑、詹、丘、何、胡等七族 _ 颖公裔孙于隋初迁往莆田北螺村,传至唐林披时,迁居莆田澄渚村。林披字茂则,目所一览,必记于心,年十五写六经,年二十以经业擢第,授临汀州郡,历惠州刺史。后赐紫金鱼袋解印,又为睦州刺史。娶妻妾三人,生九子 :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蔇、兄弟九人连科登第,唐贞元年间同时为九州 ( 端州、江陵州、横州、韶州、通州、邵州、循州、雷州、福唐州)刺史,一时传有“无林不开榜的佳话。时刺史称州牧,故谓“九牧林氏”。

上述可见,林氏受姓于周,鼻祖为比干,林坚为第一世祖 ;入闽自晉,入莆自隋。“九牧林”先祖来自中原,第一世祖系唐之林披。今世远支分,子孙后裔布满海內,而莆田则是九牧林发端地。

二、岑兜村系林则徐祖籍地

林则徐称自己的福清祖先是从莆田迁居木巳 店乡(今岑兜村)的。其父林宾日在清道光六年为则徐兄弟析产立下的阉书,对其祖先也有具体的叙述。
阉书说 :“余世居玉融(卽福清别称),始祖高德公宋进士。传十世至榕山公,余支祖也。公生二子,长存素公,余之五代祖,墓在玉融。存素公生高祖学韬公迁省垣,生曾祖启宋公,墓俱在北关外飞来峯下……”。宾日与则徐的家世叙述,与岑兜原族谱记载吻合。在岑兜重建林氏宗祠的碑文开头就这样写道 :吾族九牧林氏,先祖于晉代自中原入闽,一世祖高德公宋进士,自莆田徙居木巳 店岑兜。至明,始建林氏宗祠,因祠堂面对状似笔架的山峯,故称“文峯村”,以示世代文人辈出。当时宗祠大厅有“九牧家声远,文峯世泽长”的楹联。其“文峯世系”行序分别是 :“学启肇孔孟,仁义礼智,厚泽必昌 ;教孜颂功德,元亨利贞,大道之祥”。林则徐祖辈均按此行序起名字。如其五世祖名学韬,高祖启宋,祖父孔辉,其父孟养,林则徐一字为元抚。

原林氏宗祠里有林文忠公中举和中进士的横匾,祠大厅正中有清道光皇帝御笔“福寿”荣匾,意愿卿福寿日增,永为国家宣力,以示嘉奖,此匾系道光十九年,林公任两广总督时立。厅中还立有汝舟 ( 则徐长子)、炳章(则徐曾孙)等中进士木匾。至今,岑兜村尙存林公的祖居(宋厝)、祖坟(六代祖存素公等四穴)、八角井及始祖高德公神位木牌。

文忠公及其后裔对岑兜村宗亲感情甚笃,来往密切。林则徐于道光三十年在《重修福清县文庙碑记》中谈及写作缘起时,曾说 :“某先世为融人,后始占籍侯官。桑梓之邦尤殷敬止,……”(见王景贤《伊园文钞》卷二),在此,他称福清为“桑梓之邦”,思乡认祖之情跃然纸上。他在汝舟中举时,曾先后到岑斗祭祖。林公受御赐“福寿”荣匾时,曾写信给家居岑兜的庆堂五叔祖,交代立匾事宜。还亲书“青盖南泊,黃旗东指,悬法无闻,藏书弗纪,大人造物,龙德休否?”这幅横式中堂长约二米,宽米许,幷署有“林则徐”字样和二颗盖有“林则徐”及其字“少穆”印记。目前,这幅中堂完好保存在庆堂的直系五代孙林礼铿家中。日寇入侵,到岑兜村搜抄,礼铿父为转移这幅中堂险些遭害。在林公“夹袋录”(卽日记本)中,多处记载岑兜乡亲的人事。庆堂公考举时,食宿都在福州文藻山则徐家中。

三、华侨巨子林绍良家乡牛宅村与林则徐同是九牧林的宗亲 爱国侨领林绍良先生也是九牧林后裔,与林则徐是宗亲。

福清的林姓宗支虽多,然而由莆田迁入的“九牧林”却只有海口、上逕、城头,西门小南洋、大南洋等地的林氏宗亲。这支林氏特点是,其族谱或宗祠题有“九牧家声远,xx 世泽长”字句。“xx”则依据本族派系特征而定,如岑兜宗祠就按“文峯世系”题为“文峯世泽长”。在这些福清“九牧林”中,除岑兜村外,牛宅和新楼村与林公来往尤为密切。

据新楼村“九牧林氏”世系族谱载,该村始祖为九牧第一支苇公之裔梓公,公生二子容缵、容经,经公传永伸。现将族谱简列如下 :林披—林苇―林恕(为韶州平乐主簿、葬莆田澄渚)—林遹(次子,为福清县尉,居西门外西溪,墓在大南洋),再传十一世代,至梓公,为新楼始祖。

牛宅林氏始祖来自新楼。新楼族谱又载 :“永伸公入赘牛宅郑氏,遂发族牛宅,建东西支祠,自立谱。又由牛宅迁平潭之白沙旺宾是也。”牛宅重建宗祠碑记载 :“吾族九牧林氏,始祖永伸公自新楼迁入,公生二子,长居敬公,次居安公。明神宗万历26年,建东宗祠,祀居敬公。同年建西宗祠,祀居安公。……”其族谱中宗祠联写有“祖泽光分商祚远,九牧传来,喜冠裳济济 ;方祠遙向海门开,六鳌会处,看俎豆彬彬。”在重修谱牒序中,载有“伸公世居新安里之牛宅,传至朝经公,由牛宅迁至玉沙,创业垂统,历今数百年矣。”其宗祠里原有“九牧家声远,端州(卽林披之长子苇,曾任端州刺史”,故称)世泽长”楹联。其行第为“世一大开瑞日庆云光万载,绍圣希贤迪知敏行端可智(致);思明志广腾龙起凤煥千祥,显忠作孝正修笃学信能诚(成)”。与新楼村一样。过去口头传说牛宅祖宗由平潭迁入新楼,再由新楼迁入,这与史实不符。其宗族源流应是 :莆田(九牧林第一支苇)—福清小南洋(通)—新楼(梓)牛宅 ( 永伸)—平潭。

林则徐与新楼、牛宅村的关系非同一般,在两村祠堂里都曾有林公中举和中进士时立的匾额。如新楼村祠堂至今尙存林则徐在巡抚两广,钦点翰林庶吉士任上立的清嘉庆十六年会试进士、殿试二甲四名进士的匾额。林则徐赶考时,特地回融祭祖,同时祭祀了岑兜、新楼、牛宅三个祠堂。在他得中后,再次回融祭祖,幷答谢三村祖庙。自此,三村来往甚密,每逢大事,彼此庆贺。林先生不但热心支持本村重修林氏东、西祠,还乐于帮助新楼、岑兜建祠,幷为岑兜林则徐纪念祠立匾,以示对九牧林宗亲深情厚谊及对先贤之敬仰。

( 完稿于1989年12月)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5:14:41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同仇敌忾战友情深
——福清华侨支援印尼独立斗争事迹片断

邹访今

福清华侨旅居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历史悠久。他们在印尼,长期同当地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在荷兰统治印尼和日本侵略印尼此一漫长岁月里,他们同当地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印尼民族爭取独立的斗爭中,他们同当地人民患难相扶助、休戚相与共,同仇敌忾,幷肩战斗,在华印两大民族关系史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友好颂歌!

印尼这个曾经饱受荷兰殖民统治者三百多年压迫和剥削的千岛之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5年8月17日,由苏加诺和哈达两人在雅加达羣众大会上宣布独立。印尼的独立,是划时代的大事,是历史发展必然的结果。然而,历史的发展,却走了一段坎坷曲折的路程。印尼的独立,遭到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横蛮无理的阻挠和破坏。英国的武装干涉和荷兰势力的卷土重来,都给印尼的独立运动带来极大的干扰,也给华侨带来深重的苦难。

1945年11月,新生的印尼共和国迫于形势,不得不从雅加达迁都到中爪哇日惹古城。在此后一段的四、五年中,印尼国土上无形中被分割为“印尼共和国统治区”和“殖民者占领区”,两区对峙,壁垒森严,形成了两个不同世界。

卷土重来的荷兰势力,为了扑灭印尼独立斗爭火焰,从而把新生的印尼共和国扼杀在搖篮里,它们不仅对“印尼共和国统治区”进行严密封锁,而且调动大批人马,先后于1947年7月1日和1948年12月19日两次向爪哇印尼共和国统治区采取所谓“警卫行动”,大规模地武装进攻,残杀人民。印尼人民奋起反抗,各地烽火连天,陷于一片战乱。

“印尼是华侨的第二故乡”。为了保卫印尼独立果实,打退殖民者的猖狂进攻,福清华侨和其他进步华侨一起,一如旣往,大力开展各种活动,反对殖民势力,支持印尼独立斗爭。在这场血与火的斗爭中,涌现出许多动人的光辉事迹。

在雅加达,福清华侨林敦瑤等人会同其他进步华侨黃周规、王纪元、张又君诸人共同创办的《生活报》,从诞生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同情和支持印尼独立运动。该报在1945年12月1日的社论中尖锐地指出 :“殖民地的解放,是历史的必然。只有站在同情印尼独立的民主立场,才能迅速找出解决的途径。”在荷兰两次发动的所谓“警卫行动”时,《生活报》又不断发表新闻和言论,強烈谴责荷兰的侵略行径。福清华侨秦能华(笔名众禾)等诸人亦多次在《中学生》月刊 ( 社长为福清华侨杨维灿)发表杂文和政论,抨击荷兰殖民势力,给它们以沉重打击。

当时,雅加达巷战频繁,印尼人民武装力量和英荷军队不断发生冲突。

雅加达福清华侨和其他许多进步华侨,都冒着极大危险,用各种方式掩护印尼人民武装力量的进攻和撤退。

在印尼第二大城市的泗水埠,福清华侨同情和支持印尼独立斗爭的事迹,尤为可歌可过。1945年9月,印尼人民武装力量为了反对英军登陆,展开了极其激烈的,在历史上著称的“泗水保卫战”。福清华侨高志荣、曹德崇、张中光、何希銮、何崇坤等人参与发起组织了华侨“战时服务队”和“红十字会”,发动全市华侨青年为前线作战的印尼人民武装力量送茶送饭、救死扶伤,甚至浴血疆场为保卫印尼共和国而献身。“泗水保卫战”坚持了六个星期之久。在这场战斗中,五千多名华侨壮烈牺牲,其中不少是福清华侨。

10月25日,英军在泗水登陆后,到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泗水华侨又参与发动全市华侨罢工、罢市、罢课、示威游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英军的运动。此运动席卷东爪一带城市,震撼着印尼全国。与此同时,泗水华侨领导人还假福清华侨俞昌檀新落成大厅召开会议,会后联名通电新加坡陈嘉庚先生,请他以华侨领袖名义,要求联合国制止英军暴行,另一方面又派出代表——福清华侨曹德崇向英军司令官递交抗议书,谴责英军残杀无辜的罪恶行径。这一连串行动,无论在精神上或在物质上都给侵略者以严重打击,给印尼共和国以极大的支持。

1945年年底,荷兰殖民者在西爪哇的文登和东爪哇的卡当连续制造了惨杀华侨的事件。它为了破坏华、印两大民族在长期反帝反殖斗爭中鲜血凝成的友谊,竟然冒天下大不韪,把此惨案发生的原因,转嫁于“印尼共和国”。

继之,又以保卫华侨生命财产安全为借口,企图胁迫华侨青年组织“保安队”

去充当它们镇压印尼民族运动的炮灰。曹德崇等进步华侨,凜然挺身而出,坚决反对,终于使其阴谋在泗水遭到彻底破产而不能得逞。荷兰殖民者恼羞成怒,怀恨在心,于1940年10月竟然出动军警,把曹德崇、周招坤、江祖清……等26位华侨青年逮捕入狱一年多。

在印尼民族独立斗爭时期,福清华侨不仅以鲜血和生命来反对殖民侵略者、保卫印尼共和国,而且以各种物资大力支援印尼人民武装力量。在东爪哇和中爪哇一带“印尼共和国统治区”內的福清华侨,鉴于“印尼共和国统治区”被荷方封锁,物资缺乏,因此,除了积极响应印尼共和国的号召,努力创办起糖厂、椰油花生油厂、肥皂厂、薯粉厂、米粉厂、丁香烟厂、茶厂、咖啡厂等各种中小型厂场外,还不惜冒蓍极大风险,突破荷兰殖民军封锁线,用布帆船偷运椰干、白糖和橡胶等土特产漂洋过海到新加坡出售,換取枪支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载回来,支援印尼人民武装力量,弥补他们军需之不足。另一方面,又出钱出力,给他们经济上的帮助。当时,在古突土经营杂货店的福清华侨林绍良,就曾经为现任总统、当时是上校的苏哈托将军所领导的军队提供了不少粮食和日用品,留下一段为中外人士所传颂不绝的佳话。

在印尼独立斗爭时期,其他各地福清华侨都有类似上述表现。

此种为保卫印尼共和国而献身的精神,获得印尼举国上下的一致赞扬。

1947年11月,印尼安打拉通讯社分社社长塔哈鲁汀 ? 阿赫默德说 :“过去和现在,在印尼的华侨都坚决地支持印尼共和国政府,准备牺牲一切以对付侵略者,甚至因而牺牲自己生命亦在所不惜”。1957年10月20日,苏加诺在接见印尼国籍协商会的代表时也表示 :华裔公民“在保卫印尼独立的武装斗爭时期……曾经提供过巨大帮助。”( 摘引自李学民、黃昆章者 :《印尼华侨史》第443—444页)这些都是对为印尼独立作过贡献的华侨华人的赞扬,也是对为印尼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福清华侨的历史回响!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5:16:27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新加坡东张镇同乡会见闻

倪政美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中旬的一个傍晚。我们乘坐的一辆小车驶抵罗郎答佐三号门前停了下来,我随着庄会长等出了车门,举头一望,就看见大门横额上用正楷书制的,约60厘米见方的从右至左“东张镇同乡会”六个大字。啊!

多么亲切!一进门就会见了好几位相别近半个世纪的老同事和乡亲们,久别重逢于异国他乡,彼此心情不言而喻。握手言欢之佘,难免勾起往事的回忆。

这幢会所是同乡集资购置的,是钢骨水泥结构的洋式双层楼房,內外装饰洋化,厅房布置雅致大方。会议厅正面墙上悬挂着新加坡总统及夫人肖像。两边壁上挂着几面玻璃镜框,內中镶着会章会规以及其他图文。大厅放着一张张圆型大会议桌,桌上摆着文具、茶具,显而易见这里卽将举行一次会议。

內容仍然是关怀祖国,关心家乡,如何动员各方面力量筹积资金,支援家乡建设,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会上发言热烈,爱国之情深于言表。海外侨胞们无时无刻不记挂乡土,对于家乡公益事业,依然是满腔热情的,只要经济条件允许,随时可以慨然解囊相援的。

东张镇同乡会筹委会组 . 成于1963年7月3日。会员由十几人逐渐增多。

由于组织健全,会干事业心強,肯为同乡服务,各尽所能,通力合作。从筹备到正式成立,经历了二十六个长秋。为侨居国的——新加坡做了不少好事,也给同侨办了许多福利事业。该会有宣言,有会章,会规,会徽——燕子,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创会宗旨在可联络感情,举办公益,解除寃结,谋求福利。筹委会于1963年组成,一九六五年夏季进行正式民主选举会干。任期一至二年。第一届职员于一九六五年五月四日就职 :正会长陈木水,副会长庄春妹 ;正总务谢贤美,副总务王修增,正财政陈恰妹 ;副财政陈于田,正副中文秘书倪朝鉴,赖德明 ;正副英文秘书徐金钿,倪亚春 ;正副交际王和钧、黃以经。候补委员严绍香,伊水金,倪天水,王长春。还设有监事会机构幷公推干事11人。该同乡会会干已改选26届。历屆人选有所变动,而现任正会长庄春妹先生则蝉联19任。现任副会长黃以经先生大公无私,素孚众望,除第二届被选为正会长外,也蝉联14任副会长。同乡会几年来的各项工作分述于后 ;他诚实,水平相当。

一、设立中、小学奖学金和大学助学金。

根据星州日报1974年7月11日刊载 :庄春妹先生于一九七三年接任正会长后,便倡设奖学金,其宗旨乃鼓励会员子女勤奋向学,成才立业,凡系该会会员子女不论在华校或英校中,小学就读,而成绩名列前三名,操行乙等以上者均可申请。自1967年至1989年23年共发出奖学金达新加坡币四万一千四百元,受奖学生550名。经济来源是每届一年一度的会庆前由会员自动捐献。该会由1973年起又增设大学助学金。为学习成绩突出,家庭经济条件差,乏力续学深造者而设的。由乡贤何良琛,姚春桂两先生各捐三万元,共六万元新加坡币。历十七年间,享受助学金的大学生达59名,金额五万多元。目前改为细水长流办法,卽存款银行,每年取利息分发。

二、排忧解难供老背所终

会干们随时随地把同乡家家戶戶尤其是家道贫寒人家的难处都挂在自己心坎上,发现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立卽主动帮助解决。特别对无依无靠的孤独老人的生活与疾病冋题则更加无微不至的关怀。提供免费住宿,就医送药,直至治理丧事和送终以及安置骨灰,每年献花,扫墓等,都列入协助的范围之內。如同乡郑 XX 因年老多病,经济困难,有家归不得。后来得到同乡们的资助,终于回到久别的故乡与其家人团聚。他逢人便说 :感谢同乡会支持。才能叶落归根。会员蔡来进是个孤老,1978年秋,身患重病,无人照料,家贫也无力就医。乃由同乡会负责送进陈写生医院治疗。十月三十一日与世长辞后,由会干料理火葬及一切丧事。类似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

三、解除寃结、言归于好

有一次同乡会有一位会员与侨联体育的一位会员。因故发生爭吵,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双方几成武斗。幸好庄会长出为调解,化干戈为玉帛,言归于好。类似这样纠纷何止这起。

热衷桑梓建设,关怀故乡亲人

东张旅星侨胞中,虽乏巨贾富翁,而对桑梓建设,举办公益事业,从来没有落人之后。早在解放前的1947年间,就有黃君诗雅,王君其义等出为集资在旧东张白豸寺山为东张小学建设名曰“星洲楼”的八间教室。该教室在解放后的1952年落成。1958年建水库时,那八间教室才拆下,原材料移在东张斗华,东张中心校重建八间教室。

数年来,国內体制由公社改为乡镇。东张镇改为东张乡。海外侨胞闻讯后,深表不安。东张镇同乡会乃备文向祖国有关方面呼请复称为镇。尊重华侨意见,激励侨胞爱国爱乡热情。终于批准东张乡恢复为东张镇。

旅星侨胞们以私人名义为故乡献资举办公益事业,项目繁多,不胜枚举。

仅就几项明显的也不尽其详。一九八一年间,东张侨联建会所(侨联大厦),是旅星侨胞起着带头推动作用,集资建成的 ;创办东张华侨闽剧团,其主要资金来源也是来自星侨,且庄会长及其付会长至今仍然关心与支持着这个剧团。1986年,以侯家斌先生等捐资在东张街兴建了一幢星侨楼,作为文化中心应用。1989年冬,东张镇老体协也收到庄春妹先生等20位捐赠一笔福利基金。王其义先生不仅率先为东张居委老人会捐开办费,还献资“施投”,对贫苦死者无力备棺收殓的,赠送棺木。七年前,庄春妹先生独资建设东张中心教学楼一幢。去年,王其义,王和水两位先生捐资合建了东张中心礼堂,又合建东张中学教学大楼。据云,王其义、庄春妹两位侨胞还拟为东张中学增建办公楼和教学楼,工程正在计划之中,不久卽可动工。

附 :新加坡东张镇同乡会成立宣言于居及现任职员姓名一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5:17:28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印尼勿里洞华侨百年史略

邹访今

勿里洞,位于苏门答腊的南部,北临新加坡,是孤悬于爪哇海上的著名小岛。岛上华人24,325名(据1958年初统计)。论籍贯,大多数是客家人,福清华人也不少。论职业,除极少数经商外,绝大多数是农民和锡矿工人。

在五十年代,我曾经来到这岛上担任中华劳工总会秘书兼文化部主任职务,同华工一起生活和战斗过五年时光,深深认识到勿里洞的扑实和可爱,而又饱含着苦难和屈辱。那里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华工的辛酸汗水,凝结着华工的斑斑血泪,铭刻着华工的战斗足迹和中印(尼)人民的深厚友谊!

金银宝岛

勿里洞全岛面积,不包括周围星罗棋市的小岛,共有4,595平方公里。

此岛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有三个市镇,卽岸党、玛纥和新路 ;西区为丹榕板澜,简称丹榕,是勿里洞的首府。全岛渔产丰富,亦盛产橡胶,尤其是锡的产量更为可观,在印尼邦加、勿里洞、新吸三个产锡区中,勿里洞列为第二(邦加第一,新吸第三)。大量的锡的生产,为印尼爭取了大笔外汇收入,勿里洞确实是金银宝岛呵!

华人初来

华人到勿里洞这个宝岛来,始于元朝。根据明朝费信所著《星槎胜览》一书记载,远在公元1293年,元朝将领高兴和史弼率领一支中国舰队,在前往爪哇途中被飓风到到高阑岛来。许多船隻被风浪打沉,因为高阑岛有足夠造船的材科,便在这个岛上造了—百艘新船。据史家考证,这个高阑岛就是今日之勿里洞岛。

《星槎胜览》一书,还介绍了当日勿里洞岛的一些情况 :居民留有辨子,穿长裙短褐,多数以狩猎为生。岛上产米不多,而盛产豹皮、熊皮、鹿皮和玳瑁等。他们以这些物品同中国军队交換大米、陶器等货物。中国军队在离开此岛时留下一百名病号。他们就是勿里洞华人的先辈。

历史发展到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于1413年访问了勿里洞。勿里洞古港口昔浴,传说就是当年郑和登岸的地点。他在岛上会见了1293年留下来的华人士兵的后裔,幷发现其中一部分已经归化为当地民族。此后,虽然陆陆续续有华人坐竹筏、坐“大眼鸡”船漂泊到勿里洞来谋生,但为数不多。荷兰殖民主义势力侵入勿里洞后,情况才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变化。

荷人入侵与华人激增

荷兰这个兴起于十七世纪的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工业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很早就打通了东方航线,成为喧吓一时的“海上马车夫。”它于1602年侵入爪哇。从1668年开始,其触角曾经几次企图伸入勿里洞,但遭到当地人民的反抗而不得逞。直至1814年拿破仑战爭结束,根据伦敦协定,英荷两国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重新作了划分后,1821年勿里洞才第一次升起红白等三色荷兰旗。荷兰用火和剑敲开了勿里洞大门后,对岛上的矿藏发生极大兴趣。从1822年到1850年间,多次派员到勿里洞勘探资源。1852年批准荷兰亨利亲王等开发勿里洞锡矿。1860年批准成立勿里洞有限公司,扩大资本,后改为勿里洞公私合营锡矿有限公司。荷兰殖民者经营勿里洞,由于当地无法解决劳动力问题,最初是从闽粵沿海掳掠华人和从海峡殖民地输入“猪仔”华工,1890年前后进一步在香港设立“招工局”,也直接从中国收买华人廉价劳动力。因此,自1852年荷人经营勿里洞后,华人到勿里洞的人数便急剧增加。

猪仔南渡的苦难历程

我在勿里洞期间,曾经倾听过老华工诉说他们的坎坷身世和南来的苦难历程,—字一泪,令人不忍卒听。

据说,当年荷兰殖民主义者招募华工,是僱用其亲信华人返回原乡进行。

这些华人被称为“猪仔头”或“客头”。他们为了诱骗人们落其圈套,经常用小额金钱和花言巧语,向生活贫困的乡亲戚友宣传出洋的好处,什么“勿里洞是金银岛”呀,什么“一餐无鱼就杀猪”呀,什么“三年五载就可衣锦还乡啦”等等。老实的青年受骗上当,便被带到厦门、汕头、香港等地通商口岸的“招工局”,被迫在白纸黑字上画押签字或打上手印,签定了“猪仔”契约(期限一般是一年,也有两年的),获得了五元或十元的安家费,成为契约华工,俗称“卖猪仔”。被收买的“猪仔”,大多数是在旧中国三座大山压迫下无以为生,从破产的农村逃出来的贫僱农,其中也有不少是被逼当兵而后开小差逃出来的士兵,有十指尖尖的穷秀才等各阶层人士。他们卖身后,被迫挂着号码牌子拍照,早期的还有剃光头,遭受各种各样的人身侮辱。

华工南渡乘坐的船,早期是“大眼鸡”船,在惊涛海浪中颠盪,生活困苦,时有死亡事故发生。后期的契约华工,南渡乘坐的不是“大眼鸡”船了,而是火轮,但是船上人多拥挤,有病无医,且时遭虐待,因而,病死、跳海自杀的悲惨事件也不断发生。

契约华工被载到勿里洞岛,在丹榕板澜上岸后,“迎接”他们的是枪杆和刺刀。几十名警察,牵着粗大的绳子,围成一个大圈子,勒令“猪仔”钻入围內,由警察押往特为“猪仔”华工而设的“猪仔”临时宿舍——“新客寮”。在这里,他们对华工及其行李衣服,进行卫生检查,行李衣服还要加以蒸煑和熏硫磺,百般凌辱华工。

奴隶般的劳动

“猪仔”华工在“新客寮”住了三、五天后,卽被发配到各劳动场所。

主要是锡湖(或称矿湖和土巴力),矿窑以及后来增加的挖锡船(或称铁船)。

劳动強度很大,加上劳动条件恶劣,经常发生伤亡事故。

锡湖采锡,早期全靠人力,没有任何机器设备,华工从天亮做到天黑,冒风顶雨,挥动锄头,把山岗削成平地,把平地掘成深湖。湖的深度,有的三、五十公尺,有的达百公尺。每人每天至少要挑三立方公尺的锡砂泥,每担重成百公斤。从湖底深处踏着用大树搭架起的“跳板”把杂有锡砂的泥土挑到湖面,用清水洗涤,烘乾成锡砂。华工身肩沉重的锡砂泥,踏着难走的“跳板”,就好象走钢丝那样危险。稍不小心或体力不支,就在“跳板”中途连人带担掉湖底,轻者断手断脚,惹得一生残废,重者粉身碎骨,一命鸣呼。

1886年以后,殖民主义者虽然买进一些抽水机(俗称“臥龙”),代替过去“牛土巴力”时代的全用人力来锄泥挖锡,亦常发生因喷射水力冲击而引起的锡湖塌方事件。二十年代,岸党的一座锡湖就因此故塌方而活埋了二十多名华工。

矿窑采锡,同样沉重,华工称之为“阳间人做阴间活”。矿窑劳动的华工全部是“翻阉猪”。所谓“翻阉猪”就是“猪仔”期满后回国,经不住旧中国的压迫和剥削,第二、三次再卖身做“猪仔”的工人。据说他们比新“猪仔”工人富于经验,所以分配他们到矿窑劳动。矿窑采锡一般为三班制。矿窑分七层,习称“七个坪径”。每个“坪径”高四十公尺,七个“坪径”就深达二百八十公尺。矿窑里尽是支柱,两旁镶上预防倒塌的木板。由于矿窑里经常出现“热怪”,热气灼人,华工劳动一阵就要在水里浸一阵,弄得全身疲惫不堪,幷且由于没有劳动安全设备,经常发生事故。或者是在第一“坪径”劳动的工人连人带车坠落第七坪径,粉身碎骨 ;或者是用洋锄向矿壁采锡时,突然壁上石块击下,折手断足 ;或者是用火药爆炸石块时迥避不及,被后面飞来的石块打死 ;或者是一羣华工劳动时,突然泥土倒塌,封住出入口,活活地窒死在里面。三十年代前后,新路和丹榕两地的矿窑都发生过倒塌、窒死几十名华工的惨剧。

挖锡船采锡极为艰辛。荷兰殖民主义者从华工身上榨取了巨大利润,从1919年开始,陆陆续续买进了十多艘挖锡船。这些挖锡船的前后左右,安装有四条铁索,牵动船身左右移动、前进和后退,在水深三、四十公尺的湖中或海边进行挖锡。挖锡船上安装有挖锡砂的泥斗、清砂机器、烤砂炉等。

早期的挖锡船是烧柴,后来进步到烧油以至用电力。每艘挖锡船、配备六、七十人,分为驾驶员、电工焊工、机器工、清砂工及其他普通工人。船上劳动实行轮班制,每天劳动八小时。但是,由于没有保险设备,经常发生伤亡事故。有的滑落漏砂器,被碾得粉碎 ;有的衣服被转动的泥斗牵着前进,带到轮轴上面,被压得断手断脚 ;有的掉进清水沟,被滔滔流水冲到湖底淹死。

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在“猪仔制度”束縛下,勿里洞华工从事奴隶般的劳动,令人怵目惊心,他们受到残酷剥削的程度,同样也是震惊世界的。

在荷兰殖民主义残酷剥削下,华工过的是最低层的非人生活。在契约期內,每月出满勤,工资五盾至七盾半不等 ;契约期满后,增加一些,亦很菲薄。如果缺勤一天,则扣五天工资。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很恶劣。住的是几十人挤在一起的简陋茅房,地板是黃泥土,下雨天,漏雨成渠,满屋泥泞不堪。

睡的是竹片铺成的床,凹凸不平,无法使人安睡。吃的是糙米饭、臭鱼干、黃豆和蔬菜。大好日(卽节日)才能尝到一点肉味,此卽所谓“一餐无鱼(指臭鱼干)便杀猪”也。华工把如此低劣的生活侍遇,总结成两句话 :“做的牛马工,吃的猪狗饭”,卫生条件也不好,许多华工经常受到山蚊叮,吃到沾有苍蝇屎的食物而染上疾病甚至死亡。丹榕有座“医院,共五间屋,每间长六丈,宽一丈五尺,屋设六十张病床,大约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中国病人患脚气病,其余为肺炎、神经失常、猩红热等等”。(注一) “猪仔”华工生活条件低劣,还要受到工头或叫“土巴力头”的额外剥削。

这些“土巴力头”骑在华工头上称王称霸,独断专横,作威作福。他们自行决定包办“猪仔”华工伙食费,算多算少,不得过问,由工人工资上扣除。如果华工缺勤一天,他们也按照荷兰锡矿公司关于“缺勤一天扣五天工资”的规定,加扣五天伙食费。他们还扣押华工工资,本来要每月发的,他们硬拖到半年或一年才发一次,美其名曰 :“发大粮”。他们把扣押下的华工工资,以高利贷形式,借给需要用钱的华工,一盾还两盾,驴打滾,利加利。他们还开娼寮,开赌馆、卖鸦片,毒害工人,牟取暴利。倘有华工洁身自爱,不上其当,则会受到严厉的打击报复。华工把这教训总结出一句话 :“不嫖不贿,饭碗跳舞”。

沉重的层层剥削,象无数吸血虫爬满了华工身体,吸尽了华工的骨髓和血液。许多华工满望“猪仔”期满脫身归国同家人团聚的希望成为泡影。大都过着终身不娶的孤鳏生活。二十世纪初叶,勿里洞荷兰锡矿公司“大发慈悲”,从星罗、爪哇等外地,掳掠、拐骗来一批妇女,这批妇女,有妙龄女郎,有半老徐娘,也有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有手残脚跛的,有美的有丑的……。她们在勿里洞丹榕登岸后,一个—个的装入麻袋,封好袋口,低价发卖给需要成亲的华工。华工付款后,不能打开袋口看不能拣,只能瞎摸瞎拣、拣到美的、年青的算是幸运,拣到丑的、老的、手残脚跛的,也算终身良伴。这样的择偶办法,眞是开创了婚姻史上“新纪元”,华工大都过着孤寂生活。年青时流血流汗,一到年老力衰,荷兰锡矿公司则发来一纸“阿呼基”(AFKIR)“不合格”辞退通知书,把这些老华工送进“老人屋”,每月发一点生活费,几公斤大米、几包烟丝,几合火柴,几斤糖和一些茶叶咖啡算是给他们养老送终,华工晚景十分悽凉!

荷兰殖民主义残酷的剥削制度,象个黑手魔爪,从华工身上掠夺到巨大财富,前荷兰女王柔丽安娜皇冠上嵌的巨大宝珠是从勿里洞华工手上掠夺去的(是华工釆锡时釆到的)。勿里洞锡矿公司从1860年到1862年的三十二年经营中获利5,400万盾,后来随着经营的日益扩大,获利更多。这巨大利润,是华印(尼)工人血汗的结晶,当然也凝结着华工的血汗。

荷兰殖民主义者对勿里洞华工的残酷剥削,是用枪杆、用暴政来实现的。

为了镇压“猪仔”,他们养有矿警,设有监狱,制定各种各样的刑法和清规戒律。“猪仔”华工契约期限来满,没有一点自由,探亲访友,都得事先请准,还得准时回来,否则便遭鞭打脚踢、香火烙身,投进监狱,承受各种刑罚。对“猪仔”工作,稍不顺心,则随意呵叱,拳足交加,施予毒打,或用绳索綑绑起来吊打、拷打甚至枪杀。1951年,笔者因从事爱国活动和华工运动被捕入狱,在狱中墙壁上还读到刻在那里的昔年流传在华工间的一首满含悲愤而又十分沉痛的客家山歌 :南洋州府唔(不)好居,一有“沙拉”(印尼语“差错”)做估里(囚犯是“苦力”一词的转意),日里三餐食唔饱,夜里无帐又无被。

许多华工经受不了荷兰殖民主义者那样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于是,跳海、跳井、上吊自杀者有之,逃亡者有之。自杀和逃走不成,被发现后又遭毒打一顿。

为了麻痹“猪仔”华工的思想和意志,荷兰殖民主义者还煞费苦心地在“猪仔”宿舍(俗称“隆帮”)和各劳动场所,设有“大伯公”、菩萨等神位,強令华工烧香拜佛,相信一切皆是“命运注定”、“天意安排”,乖乖受其奴役和驱使。否则便被认为“危险份子”而受到“严加管制”和种种“百口莫辩”的刑法处罚!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勿里洞华工眞是流尽了血和泪呵!

日寇铁蹄下的呻吟

1941年12月8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太平洋侵略战爭,翌年2月16日攻陷新加坡,4月10日侵占勿里洞岛。

日军侵占勿里洞后,卽实行残酷的法西斯统治。它接管了勿里洞锡矿公司,幷将之更名为“三菱公司”;在全岛建立保甲制度,监视居民行动 ;设立统制局,尽量搜括物资。同时还在“大东亚共荣圈”、“勤劳奉公”的幌子下,強迫劳役、強征兵役,把勿里洞中印居民特别是勿里洞华工推入饥饿、疾病和死亡的悲惨绝境。

日军为了掠夺勿里洞锡矿这一重要军事资源,用枪杆和刺刀強迫华工负担沉重的劳动,加強剥削。当时华工每天劳动时间表面上定为八小时,实际上是长达十多小时。待遇为日薪日币六钅万 ,配给米粮两安士(相当于四两),取消荷兰锡矿公司时代的一切津贴。加上物质缺乏,物价腾贵,华工犹如身处地狱,生活异常困苦。他们没有好衣穿,只好穿“加笼服”(用麻袋做的衣服),缺乏米粮吃,只市吃審薯和其他杂粮。以致弄得疾病缠身,面黃肌痩,“一张皮缠把骨”。

1943年,日军为了掠夺苏岛巨港油矿这一重要军事资源,逮捕五、六百华工运往巨港釆油。原定期限半年,谁知半年期满,一个都没有回来。勿里洞海滨流淌着孤儿寡妇的服泪。后来回来的人,寥寥无几,而且都是蓬头垢面,瘦骨稜稜,绉纹打摺,被折磨得不是人了。那些没有回来的,全都成为饥饿疾病交迫而死的游魂和日军枪尖刀口下牺牲的寃鬼。

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战场上和太平洋上节节失利,它图谋最后掙扎,在那年春天,竟武力驱使勿里洞华、印工人四千多名,在丹榕“乌鲁东邦”的荒山野岭开辟空军基地。华、印工人在日军威迫下,冒风顶雨,无日无夜地劳动。由于劳动強度大和日军的残酷虐待,结果劳动七个月,竟被摧残折磨致死五百多人,其中华工占三百多人。

反抗、斗争

有压迫剥削,就有反抗和斗爭。此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百年来,勿里洞华工为反对压迫和剥削,掀起过无数次的反抗斗爭。

1860年,勿里洞华工为反对荷兰锡矿公司削减四分之一的粮食供应量发生骚乱,揭开了斗爭的序幕。1881—1882年,为反对削低生活待遇,再次掀起抗议斗爭。进入二十世纪,华工为爭取合理待遇的斗爭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到罢工和示威游行。

1914年丹榕陈新高巴力三百多人,由于荷兰官员不兑现契约中关于雨天可以休息的承诺等,強令华工雨天出工,华工与之爭论 执中打断了荷兰官员的手。荷兰立卽出动军警,逮捕十二位华工进行审讯。三百乡华工一起拥进审讯厅,众口一辞,声言此事是大夥儿干的。荷方无奈,只好将此三百多名华工全部遣回中国。

(注二)

1921年7月,丹榕煤炭矿场主下令,吃饭要有吃饭牌,有做工才发给吃饭牌。华工带着吃饭牌劳动,饭牌有的被汗水浸透弄坏,有的在劳动中丢失。

全场一千多工人中,有一百多人劳动后挨饿无饭吃,迫而罢工游行求食。荷方派出军警弹压,华工奋起抵抗。结果在荷军开枪射击下,四人死亡、六人受重伤,二十多人失踪。斗爭被镇压下去了。(注三) 1927年,丹榕魏程康公司华工,在李达东组织领导下,为爭取合理待遇掀起了罢工。荷方派出武裝军警,逮捕了领导者三人,斗爭又告失败。同年,新路三合矿窑,因无劳动安全设备,致使一位华工因公毙命。事故发生后,荷兰锡矿公司佯为不知,全窑华工团结一致,要求荷方给死难者安葬和抚恤,荷方又置若罔闻。因此激起了全体华工的愤怒迫而罢工,抬尸游行,声讨荷方罪行。结果两名华工被枪杀,数名知识分子被驱逐出境,斗爭又失败。

华工历次斗爭的失败,有其历史原因。然而,石在,火种是不灭的。斗爭的火焰始终在华工心里燃烧。就是在日本法西斯白色恐怖统治的时期,勿里洞华工也从没有停息过斗爭。他们或捣毁生产工具,或消极怠工,或逃往深山密林中刀耕火种,狩猪为生,对日本侵略军采取不合作态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势大变。在汹涌激荡的民主潮流推动下,勿里洞华工组织了工会,从过去散漫无组织的状态走向有领导有组织的团结局面,对卷土重来的荷兰殖民主义势力,开展了数次大规模的罢工斗爭 :

第一次罢工斗爭,发生在1946年4月29日。此时印尼人民爭取民族独立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勿里洞全岛华工为支援印尼独立斗爭,纷纷放下劳动工具,走出工场,肩挑行李,浩浩荡荡奔向荷兰锡矿公司办事处,愤怒地高喊“送我们回中国去!”荷兰殖民主义出动大批军警,血腥镇压华工,逮捕工会人员和数名工人,幷把丹榕四十六名华工驱逐出境。华工斗爭陷于失败。

第二次罢工斗爭,从1949年5月3日开始。罢工原因是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罢工人数共七千名。印尼工人也参加了罢工行列。此次罢工,获得了印尼全国各地工团精神和物质的声援和社会舆论的支持,印尼共和国的电台,也连续广播谴责荷方声援华工。此次罢工足足坚持了一百零五天之久,后来虽被镇压下去,但严重打击了荷兰殖民主义的经济。荷兰政府在事后也无可奈何地承认了这个事实。

第三次罢工斗爭是在1950年3月。其时,印尼政府虽然从荷兰手中接管了政权,但是,勿里洞锡矿公司还是由荷人经营。罢工的导火线是玛纥一位华工被无理开除,为反对荷兰锡矿公司此无理措施,工会发动了局部性罢工。经过三天斗爭,迫使锡矿公司收回成命,幷补偿华工三天的损失,取得了胜利。

第四次罢工斗爭,开始于1950年5月3日。此次罢工是中华劳工总会联合印尼工会共同发动,是全岛性的。参加罢工人数达七千多名。罢工原因是由于物价高涨,工人工资菲薄,工作繁重,要求改善待遇。但荷兰锡矿公司对工人要求,置之不理。于是玛纥三千华印工友先行罢工24小时,抗议荷兰锡矿公司拖延答复。荷兰锡矿仍然不予理睬。于是全岛华印工人便于5月28日同时罢工,除医院外,全岛各矿湖、挖锡船、矿窑、各机械场、电火、电话(工人照常上班,但只对政府机关、工会的电话才接线),全都陷于瘫瘓状态。

荷人住宅佣人,一概停止工作。K.P.M. 轮船公司工人、码头工人、飞机场工人罢工三天声援,荷兰锡矿公司终于不得不答应工人全部要求,华、印工人幷肩反对荷兰殖民经济的斗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自此以后,华、印工人便携手合作,以各种各样方式反对荷兰殖民经济而不断斗爭。

支持印尼正义事业

1957年底,印尼人民掀起了解放西伊里安的斗爭浪潮。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印尼政府先后接管了在印尼的荷兰轮船公司、农圆、银行、洋行等企业。

勿里洞锡矿公司也于1958年3月1日由印尼政府接管。勿里洞华工对于印尼政府的正义行动,表现了积极态度。在接管前夕,中华劳工总会就发出通告,号召全岛华工严防不法分子破坏生产工具,协助印尼政府做好接管工作。

此后,勿里洞华工对印尼国营锡矿公司一直釆取合作支持态度。印尼接管荷兰锡矿公司后,西方国家玩弄鬼花招,伦敦白锡委员会降低了锡价,杯葛印尼锡的输出。以致造成勿里洞四艘挖锡船和七座锡湖停止挖锡生产,印尼国营锡矿公司陷于困境,1959年1月不得不裁减过剩工人365名,其中印尼工人112人,华工253人。劳资双方代表以谅解态度谈判协商,结果此200多名华工,由印尼政府负责遣送回中国,幷发给适当的补偿安置费。

劳动创造了勿里洞的文明

劳动创造了勿里洞的文明。勿里洞华工受压迫剥削和反压迫剥削斗爭的过程,就是勿里洞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荒凉走向繁荣的过程。
1850年以前,勿里洞还是荒无的岛屿。到处是荒山、毒蛇和猛兽。“猪仔”华工南来后,同当地人民一起披荆斩棘,胼手胝足地劳动,才逐步改变了昔日荒凉面貌。

百年来,勿里洞华工和当地人民一起,建筑了四座现代化深水码头,修筑纵横全岛的公路和长达50公里的铁路,开阔了机场,形成四通八达的海陆空交通网,给岛际和岛上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便利。他们垦农田、修水利、种植作物,发展了农业生产,他们建市镇,促进了贸易往来,他们修建林立的工厂,和发电厂,给全岛带来光明和生产动力。他们还兴建和扩建了医院、数十所华印学校,高耸蓝天的教堂,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玛纥和岸党两个市镇,先后遭火劫,化为废圩,后来重建,也与华工劳动分不开。华工繁荣勿里洞的业绩,书不胜书,史实昭彰,千秋彪炳!

( 注一)陈翰笙主编 :《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4辑,25页。中华书局1981年3月第1版。

( 注二、三)温广益、蔡仁龙、刘爱华、骆明卿编著 :《印度尼西亚华侨史》第277—278页海洋出版社,1985年版 ;吳凤斌 :《契约华工史》第201—202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第一版。

笔者附识 :笔者在六十年代前后,曾以“洞友”和“常习之”等笔名在印尼发表过多篇勿里洞华工史料。本文是以旧作一些章节內容为基础予以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增添了一些原始资料,参考了近年出版的一些专著,因此,本文资料来源注释,只限于引自他人专著,凡笔者旧作中的资料,就不予以注释了。

编者按

《福清文史资料》第八期,我们发表了《萨镇冰在福清》一文,由于笔者对当时情况不了解,误将原为闽中游击队负责人后叛变投敌的叛徒魏耿写成“匪徒”,“匪首”,语义混淆,提法不当,容易引起误解,我们在校审时未曾发现也有责任,发觉之后,该文立即进行订正改写。並已在第八期中补入一篇新文章,作为更正,今后以更正后的修订本为准。

第九期上,我们特意请余贤龙、曹于恩两同志合写的《闽中游击区、罗汉里及魏耿》一文,用以订正上期提法不当,语意混淆的差错,以遗补工作之不足。有关魏耿资料概以九期这篇文章为准,请各位读者注意。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5:23:13
再苦,也别忘坚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4 10:19 , Processed in 0.083531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