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1

《福清文史资料》第九辑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沧桑巨变话融城

林一霹

福清县城,如今是一座繁荣、整洁的社会主义城镇,城內七街三十六巷面貌一新,城区建筑较解放初期扩大四倍左右。小桥街,街道整齐,商店林立,树木成荫,新建的东门大街,笔直宽敞,车辆如梭,街旁高楼毗连,城中心的鱼市街,人羣熙攘,商品繁多,许多大街小巷一改宋代的石子路,新埔水泥路面……整个城区旧貌变新颜。

玉融县城是座千年古城,去年政协等五个单位还联合召开建县1290年纪念会。古城饱经沧桑历史,才发展成现在繁荣的面貌。据历史记载,唐朝之前就有人居住,当时福清海湾深入内地,如今城区低地均为海水地带,只有一些水旁小丘才是人类居住之处,这里最早是亦渔亦农的小村庄。属长乐县万安乡政权所在地。公元六世纪,建县前夕,人口慢慢增多,成为集镇雏形,聚有一些作坊,店埔为立县建治创造了条件。县府建址在城中心小山丘上,因其大门正对晶莹似玉的石块的玉融山,所以县名别称玉融,融城建治的选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首先是位于龙江出海北岸,扼龙高半岛与陆地连接处,向北以石湖岭和闽江峡兜为捷径与福州府联系。其次有山环水绕护城卫镇的天然屏障 :北对玉屏山,十棑山 ;南峙五马山,双旌山 ;东横覆船山,东皋山,后山 ;西亘凤凰山。这些四周山岗均为历代修筑防卫城墙的好地方。

城南面临宽阔的龙江下游,是护城水域的天堑。县府所在地刚好座落在四周山岗的中心,东侧溪水是东门河的前身,从河前街—华侨影院—东门街均是溪床的宽度,至今这里仍有“河前”,“河后”的地名。西侧溪水在凤凰山麓,从柳池边,石狮巷,后巷,官塘墘,西塘至官驿巷是溪床的宽度。至今仍保留有“西塘”、“官塘”,等水域的地名。

随着历史,地理条件的发展,融城经过无数沧桑的历程,其地域逐渐地从北往南扩大,人口由少变多,街巷由小到大,建筑由简至繁,这是融城演化的总趋势。最早居民区是在县府之西,鱼市街之北的一片平地之上。目前,后埔街西侧还住有许多座宋代“小四?”的木屋。最早的街道可算是鱼市街,顾名思义为鱼虾之市。

古时,龙江下游宽阔,从县府前路到五马山麓糖厂一带,均是波涛汹湧的江面,海潮逆江而上,成百吨海船来往于今日县邮局,大百货商店一带水域 ;小桥街—深巷口—湖滨下—水陆街西段是古龙江的北界。据调查,清朝末年,小桥街建街时,在地下曾挖出许多海泥层,幷在其中发现有船锭,船锚等 ;1986年,县新邮电局建筑时,也从地下挖出海泥层,海沙层和一块三米长的破船板。不难看出,融城当初是座落在福清湾或龙江口的滨海地带,而鱼市街就是在这城南江滨地带形成的。最早的鱼市街是泥土路面,矮屋相连,十分狭小。以后经过历次火灾,不断改建,不断扩大。

元朝时期,人口增多,县行政级别曾一度晉升为州,融城为州治所在地,建筑而积明显扩大,街巷有所增多,随着城南江水南撤,东西侧溪水变小,城区明显自北向南发展扩大。明朝时期,集市活动频繁,生产力发展,人口增多,建筑扩大,七街三十六巷基本形成。以鱼市街为主干,接连延伸出河前街、横街、产塘街、水陆街和小桥街。这时江水继续南撤,龙江变窄,因此兴建了城东南的跨江大桥—龙江桥,幷在桥头建起全县第一高塔—瑞云塔。此时,各地富豪巨贾云集城里经商营业,同时大兴土木,建筑一系列大屋新屋,出现许多座“三落八?”,“五落八?”大屋,尤其在东巷,楼锦霞一下更为突出,巷名“十五落,”形象地表示了当时建筑规模的情况。融城已是千年县治所在地,溪水、江水已撤出城外,城内住宅区自然绿化条件很好,许多大街小巷均有许多果园生长,地名“杏园衕”就是因长有杏树园林而得名,而现今华侨中学校址则是一片繁茂的荔枝林生长处。民国年间,融城商业活动增強,幷设置学校,医院等。鱼市街成为主要商业区,城西北除清末设立的明德书院外,后来还创办了玉融中心小学和福清县中学。

1949年8月16日,解放战爭的炮火,把融城从统治阶段夺回到人民的手中。50年代县城开始供电,全城第一次大放光明,城西南地区逐渐出现工业区,创建有油厂、糖厂、农械厂、纺织厂、酒厂等,从而改变城镇的职能,从消费性城镇变为生产性的城镇。城西北地区成为文教卫生区,创立一中、侨中、二中、师范、卫校和福清医院等。商业区以鱼市街为中心已扩大到小桥街,后埔街和东门地区。逐后其中心又向东街转迁。在东门街相继出现一批楼房和营业单位。1958年计划在龙江下游的龙江桥、瑞云塔、烈士陵园风景区等建人民公园,因工程浩大,财力不足,未建完成。七〇年代在西门建成县自来水厂,全城人民都能饮用卫生的自来水。

解放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活动的加強,城区面积不断扩大。

八〇年代,城区越出旧城区向城郊东北、西、南三向扩大。十年光阴城区扩大2~3倍。

八十年代后期,在县府重视下,城区七街三十六巷面貌煥然一新,多条街道成为商业区,小桥街、东门街接近现代街道形态。许多街巷已把宋代石子路換成水泥路。

九十年代,福清县将升级为市级城市,融城将是市政府所在地,城內各职能地区都将加強发展,还将做好绿化、美化、环境保护的工作。城区各条道路将进行整建、扩展和延伸,环城公路规格标准化,将东门河,南门天宝波渠道及后墓溪等环城河道进行疏浚、整治、保证清水长流,增加城区水体面积。重建城东南“旌马环桥”风景区为福清人民的天然公园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加強西部地区交道,从后墓溪到后埔街,经五德堂、三门楼、十五落、楼锦霞开辟一条新大街。融城至宏路7公里的公路将成为福清市的最大街市,两旁将整齐地矗立造型多样,色彩协调的高层建筑,成为比较繁荣的经济区,同时三资企业也多设厂这里,同时又是比较集中的生产区,所以7公里的元洪路必将宏新纷至,使人眼花瞭乱,目不瞰接。玉融古城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新面目,屹立在福建沿海中部福厦公路之旁,为我国,我省的历史增添光辉的一页。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5:45:35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福清畲族

余长通

畲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被谪广东连州时,曾作“畲田行”一诗,诗曰 :“何处好畲田,围之漫山腹,下种暖灰中,乘阳圻茅蘖。”在他另一首脍炙人口的“竹枝词”中,也有“银钊金钗去负水,长刀短笠在烧畲”的词句。可见早在一千多年的唐朝,广东一带就有了“畲田”和“烧畲”的农事记载。

福清是个多民族的县份,有1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要算畲族了,全县共有5456人。主要是钟、篮两姓,分布在县境西北隅山区的东山村,宏路镇属的棋盘村,东南沿海的钟厝村和江阴半岛上。

畲族的历史和传说

唐宋以后,汉人巳把生活于穷山僻壤,专事刀耕火种的一部份山地居民称为“畲民”、“畲猺”或“畲蛮”。《福建通志》:“畲……闽中山溪高深之处间亦有之”;《龙岩县志》:“畲客……散处各山”。他们自称“山哈”,意为山里人或居住在山里的客人。这里都反映了历史上畲族人民“崖处巢居,耕山而食,去瘠就腴,率数岁而徙”的艰苦山居生活。据史志记载,唐宋年间,畲民就已经开始在闽、粵、贛一带生息繁衍。畲民中普遍传说 :他们祖先的发源地是广东潮州的凤凰山,在尧帝之前是高辛帝,高辛帝在位期间,外患不断侵疆,为反击犬戍侵略,张榜征聘勇士,招贤安邦,声言不论庶民、白身,只要凯旋而归,卽当裂土封侯,幷招为三公主驸马。时有一勇士“槃瓠”揭榜应征,平息了外患,大胜而归。但高辛帝嫌槃瓠貌丑,有辱皇室,顿生悔婚之意,可三公主矢志相从,高辛帝只好应允。槃瓠与三公主婚后生有三男一女,长子生下后,家人用金盘托给高辛帝看,帝赐姓为“盘”;次子生下后,家人換用金丝编织的篮子托给高辛帝看,帝就赐其姓为“篮”;第三子生下时,正値闪电鸣雷,家人用巨幅彩绸包裹给高辛帝看,帝赐其姓为“雷”;三公主生下第四个是女儿,坠地之时,远处寺庙传来钟声,帝逐赐其名为淑玉,赐未来女婿姓“钟”。

槃瓠王一家勤劳俭朴,不愿做官,也不愿留在京都安逸度日,高辛帝逐准其全家迁到广东潮州凤凰山居住,世代繁衍。中国畲族人口虽有37万多人,但按其祖制,仍只有盘、篮、雷、钟四姓。后来在一次迂徒中,长子盘姓航行遇险,漂泊海外,所以“盘”姓至今已不多见。上述是畲族对自己祖先发祥的传说,尤其远古时代的传说带有神话色彩,未必可信。

钟、篮两姓的渊源

福清畲族,钟姓为多,篮姓次之。

宋元以后,畲族人口大规模迁徙,直接引起民族迁徙的原因是封建统治阶级对畲族人民的横征暴敛,残酷镇压造成的。到了明天启后,闽粵地区兵灾、天灾纷至沓来,加剧了畲民的流离迁徒,以至“随地迁徙而种谷,三年土瘠就去,去则插竹偿之”的状况。此时部份畲民亦迁居到福清县来。

棋盘山钟姓畲族 :棋盘山,原名大岗山。明末,石竹山东麓有一五角寨,柳姓为寨主,打家劫舍,官府派一旗使官领兵驻扎在大岗山上讨剿,得胜后,为纪念其为民除害,称该处为旗使官,后谐音为棋盘山,简称棋山。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福建福州府省城正始堂刑部主事钟大焜修的《棋山钟氏族谱》载 :“盘瓠之女后招婿名志深,以钟姓之,文武兼备,勅封敌勇侯。后定居河南颖川郡宗昌县安邑乡,此为钟姓之祖。”后来钟氏一族,几经迁徙,散居各地。棋山《钟氏族谱》:“在明末清初,原居住在永春县吾丰乡吾西村横山角落的钟益参生有二子,长子德丰在本地(横山角落)守遗,次子德旺迁徙到福清县乐福乡善福里棋盘山境定居”。此为棋山钟氏之一世祖。清乾隆年间建的“钟氏宗祠”中的柱联有 :“脉发托龙溯钟宅,飞腾应知颖川出。”另一柱联“钟姓源深远,驸马世泽长。”经道出了其祖先的出处。

之后,子孙相传,隐伏耕读于其中。钟姓由永春迁福清,业已三百余年,延续至今二十多世,后又分迁到福清各地定居,主要有四大聚居点 :一是在今宏路镇属内的宏路新村,水圳边村,中田村 ;二是三山乡的钟厝村 ;三是镜洋乡的东升村、波兰村、宝春店村、七星池村 ;四是渔溪镇的刘岭村。总戶数已逾千戶,人口近五千人。

东山篮姓畲族 :东山村,古为永太县地,1958年始划归我县辖。村舍建东山南麓,依山弧形栉鳞排列,故名。村处崇山峻岭之中,周围青松翠竹,油茶满山,桃李满园。村东有清建的东关寨,中轴线对称布局,长约76米,宽约55米,共99间,保存完妤。村后鸟鸣花香,村前河流潺潺。正是 :“羣山逶迤千里外,紫门临水稻花香”。来到这里,大有置身“世外桃园”之感。

现有畲民63戶,328人。他们的一世祖约于明朝中期由漳州漳浦县迁徒到此的,原在北山顶搭棚开荒居住,繁衍后代,后分析到附近几个能避风、有水的山坡地辟田定居,现除东山村为最大聚居点外,尙有埔仓、三宝、旧寨、普礼、下宅、李坪等自然村。

畲民的服饰

畲族妇女的服装各地不尽相同。东山的老一辈畲族妇女,仍保存有 :上衣黑色衣领,右襟、袖口和围裙上 , 绣有红、黃、绿、兰等颜色的各种花鸟及几何花纹或红布边。腰间系花色围裙和花腰带,下穿黑色长裙,相传早间连姑娘出嫁也是一身黑色。

畲族対女的头饰像凤凰鸟。未婚妇女头饰是小凤凰,头发用红毛线扎一圈盘在头上,梳成“凤凰髻”,上插各种式样铜、银首饰。畲家妇女头式崇尙凤凰是和传说中畲族祖居地是凤凰栖息之所有关的。东山村畲民妇女的这种服饰,一直保持到民国后期。五十年代后,也就逐渐“土著化”了,现在也寄上了眞丝或乔其纱缝制的衣裤了。这种“服饰有别”的穿载已永远结束了。定居在古今为交通枢纽的棋盘村的畲民,其“同化”就更早了。

畲家的风俗

畲民散居各地,周围多是大族,为求能生存繁衍,他们家族观念強。在后裔子孙认亲时,必须道出暗语暗号 :卽出示三个半指头 ;或道出“一根竹子劈篾三条半”的隐语 ;或说出 :“汝南闽宦”暗语。其意是 :盘、篮、雷、钟,三男一女,同出一脉。在婚俗上,仍保持同宗不通婚。结婚之日,当新娘抵达男方家门口,就用白布缝制的袋子铺道,新郎、新娘踩在其上,一直到大厅,以此表示代代相传。然后拜天地祖宗,拜父母,夫妻互拜。晚宴后,就是长夜盘诗对歌,尽欢而散。畲民成丁男子,每年都必须在宗祠里举行春秋二祭,祭祀期间,点燃红烛,不断焚香烧纸钱,大放鞭炮,祭品满桌,花色各异。继之是演戏,宴餐入夜,燃放烟花,出灯游乡,通宵达旦。东山畲民至今仍然每年七月十五不定为节日,相传是因为其祖由漳浦迁来福清时(时·102· ·103·应是永太县),当天还在路上行走。

解放后,畲族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得到了翻身,文化教育也有了发展。

仅就东山来说,现在办有完全小学,有4人毕业于少数民族学院。设有医疗站,有线广播站,拥有少数民族粮油加工厂,少数民族林果场。村前修筑了5公里长的四级公路接一都公路。畲民非常好客,对上山来访者无不盛情招待,捧出自制的特产梅仔汤待客,这种酸梅汤,酷暑之时,喝一口,犹如甘露。老一辈的人还会为你讲述许许多多关于他们祖先的故事和他们民族风俗习惯,唱他们民族的歌谣。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5:47:11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福清部分姓氏渊源(续二 )

曹于恩

王氏

王厝 始祖王文成(王审知后裔),明正德时,迁平南里五九都王厝村。

前王 居于高山前王村,明洪武四年(1371年),迁永宾里前垣村, 刹上 居文兴里刹上村,宋末,王守约(进士)迁永宾里峰前村。

赐福里 清雍正时,自漳州,迁清源里赐福里村。

园尾 清雍正时,自县城,迁清源里园尾村。

染布厝 居方兴里洋下村,清乾隆时,迁方兴里染布厝村。

榕门下 清康熙时,自江阴里上田村,迁善福里榕门下村。

霞楼 自仁寿里锦屏村,迁新丰里霞楼村。

园中 清嘉庆时,由龙田迁善福里园中村。

倪氏

岭前 明末,自海口迁隆仁里岭前村,其后又由岭前村分迁永寿里过洋、街尾、星玉、大夫厝等村,清源里玉田、石坑、香山、庄厝、华阳、湖坪等村。又从过洋村迁永寿里鲤山下村。

石氏

北石 明末,自长乐县古县村,迁平南里五九都北石村。

上坂 清乾隆时,自漳州,迁清源里上坂村。

伍氏

玉田 明万历时,自晋江县,迁清源里玉田村。

刘氏

围底 始祖刘尔,清嘉庆时,自惠安县白沙尾,迁平南里五九都围底村。

传五世刘季书,迁福州慎塔街。

叶氏

染布厝 清乾隆时,自汀州,迁方兴里染布厝村。

东山 始祖叶窦,宋咸淳十年(1274年)自同安县佛岭下,迁平南里五九都东山村。传十世叶进,迁平南里五九都海头村。进七世孙叶汝傅,迁·104· ·105·
福州。

墙利 元代,自墙利,迁平南里五九都西叶、化南里后叶两村。

任氏

后岑 始祖任有经,明天启时,自闽县君竹乐安瀚村,迁平南里后岑村。

传九世,再迁永福县(今永泰县)。

江氏

南门井 清乾嘉时,自方兴里北张村,迁方兴里南门井村。

东地 民国初年,自平北里江厝村,迁化北里下都东地村。

池氏

观音埔 淸顺治九年(1652年〉,自沙县,迁善福里观音埔村。

李氏

西李 始祖李洪武,明嘉靖时,迁化北里下都西李村。传四世李日荣迁福州文簿山石井巷。

南倪 始祖李观云,晋江人,清初,迁化北里下都南倪村。清光绪时,南倪村有一支迁化北里下都前亭村。

城头 始祖李元庄,原居永宾里城头村,后迁平北里下都岭下村看守寮屋。清嘉庆时,城头一支迁善福里大佘村。

霞坡 清乾隆时,自汀州上杭县,迁方兴里霞坡村。

青客 清乾隆时,自汀州,迁方兴里青客村。

星玉 清道光时,自上杭县,迁永寿里星玉村。

吕氏

濑底 清康熙时,自兴化,迁清源里濑底村。

纪氏

周宪 清康熙时,自莆田涵江,迁善福里周宪村。

庄氏

过阳 清咸丰时,自泉州,迁永寿里过阳村。

星玉 清咸丰时,自惠安县,迁永寿里星玉村。

余氏

虎幄顶 清嘉庆时,自兴化,迁永寿里虎幄顶村。

何氏

长安 江镜后支一派何瑞,清雍正时,迁平南里五九都长安村。

龙田 清嘉庆时,何桂瑞自时和里龙田,迁化北里下都南郑村。清道光时,一支迁善福里榕门下村。

东郭 清乾隆时,自平南里六一都东郭村,迁平南里五九都桥头村。

南华 居井得里南华村,世系无考。宋开庆时,何大善迁化南里瞻阳村。

明洪武时,瞻阳一支迁平南里五九都厚安村,清初,何后裔陆续迁 :县城、三山、江阴 ;又有何履明—支迁福州,何遂为其后裔。又自南华村,迁平南里五九都华堂墘村,传数代后,—支迁平南里六一都沙埔村。明崇祯时,何春迁平南里五九都前岭村。

沈氏

草厝 自漳埔县,迁永福里草厝村。

邱氏

邱厝 始祖邱端弼,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自永定县溪南乡大平里鉴霞村,迁平南里五九都邱厝村。

吴氏

玉塘 宋嘉熙时,自莆田县迁文兴里玉塘村。后自玉塘村分迁 ;文兴里利桥,新丰里东埔村,修营里敏营村,永福里郭宅、后陇两村。清康熙时,又自玉塘村迁清源里三星桥村,清康熙八年(1669年),迁善福里观音埔村。

前薛 始祖吴三台,明永乐时,自仙游县,迁化南里前薛村。传十八世,迁台湾竹粲县巳肥里

溪底 居平北里下都溪底村,清嘉庆时,吴家瑞迁平南里五九都溪底村。

塘西 居平北里塘西村。明万历时,吴元益迁平南里五九都港西村。

洪兜 囷寿山□清乾隆时,自侯官瓜山村迁,迁清源里洪兜、囷寿山两村。

下牛 清乾隆时,自永寿里墩头村,迁方兴里下牛村。

澳底 清嘉庆时,自晋江县,迁善福里澳底村。

汤氏

竹岚尾 淸乾隆时,自清源里溪底村,迁方兴里竹岚尾村。

严氏

过阳 清康熙时,自江阴迁永寿里过阳村。

陈氏

海头 始祖陈海瑞,明代,自龙田沙亭溪(即七溪)迁平南里五九都海头村。

港西 始祖陈必圭,清康熙时,迁平南里五九都港西村。

竹秀 始祖陈一亮,清顺治时,自西园迁平南里五九都竹秀村。

东花石 始祖陈熙元,明崇祯时,自惠安县塘边村,迁平南里五九都东花石村。

横坑 始祖陈尔杨,明永乐时,自时和里积库村,迁化北里下都横坑村。

传十三世,清道光时,一支迁文兴里利挢村。

安魏 清光绪时,自卓坑村,迁化北里下都安魏村。

代石 先祖居河南光卅固始县,号光卅处士,五代时,从王入闽,居福州贡院后日剑池。宋梁宗时,陈寿官宣义郎,徙永宾里尝石村,生二子,庚孙伯益生绍风、俊龙,宋景定三年(1262年)倶登进士,迁福州南街新美石,有念故乡,乃回代石。后又迁永宾里东皋村,又自东皋迁永宾里横圳村。

观音埔 明末,从龙田、平潭两地迁善里福观音埔村。

陈厝尾 始祖陈洪齐,明洪武时,自福州安民崎,迁平南里五九都陈厝尾村。

厚安 始祖陈慈,明永乐时,自长乐县江田村,迁平南里五九都厚安村。

清初,又从厚安村迁平南里五九都坑下村。清康熙时,陈友泉迁平南里五九都东山村 ;陈友善迁平南里五九都下店村。清乾隆时,陈克涵迁平南里杭厚村 ; 陈克醇迁平南里后地底村。清嘉庆时,陈道增迁平南里华塘边村。

店头 明代前,居平南里五九都店头(原名锦江)村。清初,移向内地,清康熙时,有一人回故乡盖草楼而居,传至陈世良后,陆续建屋成村。清嘉庆时,自店头村,迁平南里五九都桥头。

街头 清光绪时,自长乐县昆田村,迁永寿里街头村, 虎幄顶 清光绪时,自泉州迁永寿里虎幄顶村。

玉里 明万历时,自漳浦县锦湖村,迁永寿里玉里村,后又迁永寿里月塘村。

郭宅 自长乐县昆田村,迁永福里郭宅村。

漈头 自遵义里漈头村,迁遵义里作坊村,永福里酒店村。

大厝 御史陈赫谪,为长乐尉子安广,宋绍兴四年(1134年),赘于永宾里大厝(旧名后土城)许氏邃籍,后裔分迁永宾里城头、溪边、仓底、大混、南墓、前表、南冲、庄上,风山顶、中山、院后、吉钓等村。

新桥 自平潭迁永宾里新桥村,后又从新桥迁永宾里中山村。

新塘 自晋江迁化北里新塘村。

庐院 由晋江迁永福里庐院村。

头歧 清道光时,由高山迁善福里头歧村。

柯屿 自江阴里柯屿分迁江阴里屿礁、前连、梨港等村。后又迁福州南营,福鼎茶屿等地。

林氏

上迳 林氏系出宋贤林希逸。其始祖林谷生,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由海壇六灶内调居于灵得里上迳村。清康熙时,自上迳村迁永寿里过阳村 ;后迁永寿里鲤山(下〉村,苏田里苏田村,清远里梧冈村。

真武殿 清康熙时,自南安县雁塔村,迁永寿里真武殿村。

玉亭 文兴里东塘(即后山顶)林氏,称玉亭林氏,裔迁遵义里作坊、下坂两村。清乾隆、嘉庆时,后山顶又迁新丰里霞楼村。

蓝田 始祖海成,任福宁烽火门镇,宋祥兴二年(1279年)部巡福清县城,宋亡,居县城,五世孙培,迁遵义里蓝田村。

石溪 居浔洋里石溪村,迁永宾里大混村。

小练 明代,自小练迁永宾里新楼村。清乾隆时,又从小练迁永宾里中山村。

海口 明末,林任从海口迁平南里五九都竹秀村,称长林底。后裔又迁永宾里吉钓村及新丰里霞楼村。

岑兜 居仁寿里岑兜村,裔世春兄弟,清乾隆时,迁化北里下都横坑村。

太武 始祖林国起,清康熙时,自平南里六一都太武村,迁平南里五九都东山村。

后地底 始祖林贻高,元至正时,自莆田,迁平南里五九都后地底村。

安前 明崇祯时,自平潭桃木臭下,迁化北里下都安前村。清初,自安前村迁化北里北郑村。

竹秀 始祖林发久,清顺治时,自永福里七春臼北林村,迁平南里五九都竹秀村 , 称酒店林。

杭下 明代,自莆田江口村,迁化南里杭下村。清初,迁化南里豪杭(华杭)村,一支迁县城真君堂边。

金峰 始祖林立三,清初,由方民里镇东城,迁方兴里金峰村。

西潘 宋林希裔,迁方兴里西潘村。

金氏

金厝头 明代前,世居化北里下都金厝头村,明末,遭倭焚杀。清初,调移内地,清康熙时,金国新迁回故乡,重整旧地。

念氏

横坑 始祖念尔敬,清乾隆时,自浔洋里南厝村,迁化北里下都横坑村。

周氏

过阳 清道光时,自安溪县,迁永寿里过阳村。

郑氏

定山 始祖郑善初,宋庆元时,避兵乱,自莆田县桃源村,迁渔溪定山村。

真武殿 清乾隆时,自晋江县岭后埔村,迁永寿里真武殿村。

西潘 清初,自新宁里南湖村,迁方兴里西潘村。又自西潘村,迁方兴里洋中厝村。

头歧 清道光时,自莆田县,迁善福里头歧村。

海墘 由安香里苏溪村,迁安香里海墘村。

杨氏

后埔 清光绪时,自渔溪迁后埔村。

龙塘 清乾隆时,自惠安县,迁善福里龙塘村。

张氏

龙田 清康熙时,自龙田迁平南里五九都坑下村,又一支迁安香里山边村。

南厝 清代,自南安县,迁时和里南厝村。

后俸 唐昭宗时,睦号太和,由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传至谋,居东张云山庄,后迁永宾里岱石山下(即后俸)。又自后俸迁永宾里横圳、南冲、港西等村。

罗氏

钱塘 宋代,自豫章郡,迁闽沙县,又由沙县迁江阴里钱塘村。传七世,迁安香里苏溪村。

施氏

龙田 高始祖施貊,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光启三年(887年),随王潮入闽。其裔施宗泽,宋宣和时,任福建都转盐运使,巡査龙田场,遂择居龙田,为迁融始祖。其孙大理寺评事施炳建,望楼以志思考,称为高楼施氏。
明万历时,其裔施世清,自龙田玉井南园迁化北里下都北施村。清代,迁隆仁里东山村。清康熙时,滨海倭患,龙田高楼施平轩奉调,由龙田扶母王氏居于永福里阳霞村。

洪氏

小南洋 清雍正时,自不南洋村,迁永寿里真武殿村。清道光时,又从小南洋村,迁善福里东桥村。

东板 清乾隆时,自泉州,迁平南里五九都东板村。

庐院 由南安县,迁永福里庐院村。

郭氏

泽朗 明嘉靖时,自仙游县汾阳村,迁化北里下都泽朗村,后有一支迁修仁里马山村,又—支迁新丰里霞楼村。明天启时,又自马山村迁化北里下都后洋村,一支迁福州。

东郭 居平北里上都东郭村,其裔下山表,清光绪时,迁化北里下都南郑村。

华堂墘 清康熙时,自闽南迁化北里下都华堂墘村。传数代后,一支迁县城宦街。

棉亭 宋末,自兴化魏塘,迁安香里棉亭村,后由棉亭村先后分迁 :安香里苏溪、潭边、黎斜、太子桥、赤岐、半洋、田头山、郑灶等村及灵得里虎坑底村。

郭塘 清嘉庆时,自化南里郭塘村,迁永寿里后埔村。

过阳 清咸丰时,自泉州,迁永寿里过阳村。

郭宅 由长乐县康田,迁永福里郭宅村。

俞氏

嘉儒 明嘉靖时,自江西吉水县仁寿里铁井木阑,迁化北里下都嘉儒村,后由嘉儒村分迁化北里各地 :明末,迁海头村 ;清初,迁东地、南侯、北侯三村 ;清雍正时,迁园满村 ;清乾隆时,迁上西地、下西地、山地、西安、北陈,齐场、上陈等村 ;清光绪时,迁安魏村 ;民国初,迁北郑村。

钟氏


棋盘山 清乾隆时,自棋盘山村,迁清远里水圳边村。
龙塘 清乾隆时,自后营村,迁善福里龙塘村。

康氏

星玉 清咸丰时,自惠安县,迁永寿里星玉村。

杜洋 清光绪时,自兴化,迁清源里杜洋村。

髙氏

长安 高明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自化北里高岭村,迁平南里五九都长安村。

高厝 清康熙时,自平潭县迁长乐龙门村,后由龙门村,迁遵义里高厝村。

莫氏

东田 由海口,遵义里东田村。

曹氏

曹厝 明代前,世居平南里五九都曹山村,原称东山曹氏,又名东皋山曹氏。明嘉靖时,遭倭患调移内地。明末,曹肇兴迁回故乡,传六世曹上达,迁莆田县来潭花亭村 ;七世曹有瑞,迁平潭跨海村,后又分居程安村 ;又有曹其莲,迁山东日照县。

黄氏

石牌边 清光绪时,自南安县,迁永寿里石牌边村。

过阳 清咸丰时,自泉州,迁永寿里过阳村。

洋中厝 清康熙时,自安溪县,迁永寿里洋中厝村。清道光时,洋中厝一支迁永寿里月塘村。

前薛 黄敬,唐乾符四年(877年),随王入闽,居闽清盖平里风栖山,为入闽始祖,其裔黄以德,宋祥兴二年(1279年),自风栖山,迁化南里前薛村,后有一支迁化北里北埔村。明末,北埔村一支迁隆仁里南井村。

磨石 始祖黄自修,为承榜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自永福县一都,迁方兴里磨石村。

翁氏

阳霞 清乾隆时,翁德水,自江阴里,迁永福里阳霞村。

横坑 翁承辉,清嘉庆时,从县城迁化北里下都横坑村。

游氏

浔前 始祖游懋,元至正时,自平潭钟门村,迁化北里下都浔前村。传五世孙游廷泽迁太平铺。清乾隆时,游孟富由连江,迁化北里下都北游庄 ;游孟锦,迁化北里下都南游庄。

海口 原居海口,清道光时,自海口,迁善福里榕门下村。

傅氏

过阳 清乾隆时,自南安县庐中村,迁永寿里过阳村,又从过阳村,迁永寿里后拢村。

曾氏

玉池 入闽始祖曾延世,为唐团练使,河南固始县人,避乱,同王潮领兵入闽,择居晋江县。传三十五世礽讠襄,清康熙时,自永春县,迁清源里玉池村。

瑶下 始祖曾尚泉,清乾隆时,自惠安县塔壑村,迁平南里五九都瑶下村。

童氏

过阳 清咸丰时,自泉州,迁永寿里过阳村。

韩氏

韩瑶 明崇祯时,自泉州,迁化南里韩瑶村,后韩瑶有一支迁福州西门。

过阳 清咸丰时,自泉州,迁永寿里过阳村。

蒋氏

月塘 清道光时,自长乐县,迁永寿里月塘村。

蔡氏

街头 清光绪时,自泉州,迁永寿里街头村。

南列 清初,由海口漈头,迁永福里南刘村。

廖氏

过阳 清咸丰时,自泉州,迁永寿里过阳村。

潘氏

厚安 元至正时,自长乐县青溪村,迁平南里五九都厚安村。

颜氏

东桥 清道光时,自龙田,迁善福里东桥村。

榕门下 清咸丰时,自化南里东坑村,迁善福里榕门下村。

薜氏

薛港 居平北里上都薛港村,清乾隆时,薛尔家迁平南里五九都王澳村。

西坑 明万历时,薛应,从井得里南霄村,迁化南里坂头村。后坂头一支迁福鼎县。

竹岚尾 清乾隆时,自汀州,迁方兴里竹岚尾村。

泽岐 始祖薛登瀛、登志兄弟,宋末,自浙江杭州,迁化南泽岐村。登志于元初,迁化南里前薛村。登志三世孙文正,元至正时,迁化南里楼前村 ;十四世孙允匡,明天启时,迁化南里后卓村。清康熙时,文正之裔,自楼前,迁化南里东薛村。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5:54:57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民国时期福清历任知事、县长名单》中 ,
遗漏吴仁光县长
何崇奇

《福清文史资料》新第六辑中,有颜慈习与曹于思两位合写的《民国时期福清历任知事、县长名单》(以下简称《名单》),遗漏—个吳仁光县长。
吳仁光是“福建事变”时期,由十九路军指派的。吳氏于1933年12月到任。

1934年1月,十九路军反蒋(介石)失败,吳氏卽随军离融。

吳氏广东人。据说曾留学日本。不抽烟,不喝酒。年富力強。为了支援前线,他指挥征集民伕,日夜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1933年1月至同年12月,我由“福建省自治训练所”(以下简称“自训所”,所长由蒋光鼎兼任)第二期毕业,又是福清第二区人。( 我县于1932年4月间,划分为八个自治区,第二区原称“十乡”)。同时,“自训所”秘书刘国祯与吳氏,两人系广东同乡。刘氏事先曾把我推荐给吳氏,因此吳氏下车伊始,卽将未经“自训所”训练的区长王运明免职,委我递补。

这是件芝麻蒜皮的小事,已经过了五十八个春秋了,却记忆犹新。为什么?因为十九路军旣失败,王运明就回来复职,我也随着离职了。往事回首,哑然失笑。

不知是否颜、曹两位认为 : 吳仁光当县长,不是“正统”的,而且“五日京兆”故有意排除他?据我估计,或者是这个《名单》挂万漏 - 一吧!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5:55:46
再苦,也别忘坚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3 20:32 , Processed in 0.062571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