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

 
Sun� | 来自福建
民国时期江阴岛私人钱在概况

翁发喜

钱庄,在旧社会里是由私人经营的以存款、放款、汇兑为主要业务的金融商店。要办钱庄。要有雄厚的家产和一笔让人随时汇兑的浮财(即有当时全国通行的钱币)。同时,也要有般实的铺保,是个要十分讲信用的金融机构。
民国十六年(公元 1927 年),江阴岛西山村庄杞和开糕饼店,首家办起了钱庄,他以“信华”号,在福州票根印了几十万纸币,有 10 元的、5 元的不等,纸币是彩色的,比现在 10 元的人民币略小一些。这种票号的纸币在本地区可以流通购物,但到渔溪或甫回江口则行不通,就需向该钱庄汇兑出银圆或全国通行的纸币,如俗称“红鸡公”等。如不信用,无浮财现金让人兑换,就意味该钱庄要倒闭,这时手头上有票号纸币者,就群起而攻之,或找铺保是问,这时庄主就溜之大吉了。
开钱庄、发票号者,自 1927 年至 1949 年的 20 多年中,江阴岛就有 10 多家钱庄,略记如下:
东井街“通利”店发的黑号有“通章”、“通益”、“华成”、“信中”等票号,老板是孙卓村人。沙塘村庄宗汉开的钱庄,票号是“新汉兴”。下堡村一家钱庄票号为“安泰”。高岭村一家钱庄票号为“惠爱”。占泽村一家钱庄票号为“德兴”。莆头村一家钱庄票号为“祥利”。壁头村一家钱庄票号为“茂兴”。
赤厝村老塾师严文经在其遗作中写道:“时有十多家钱庄发票,行使约二十多年之久,在本地人中,无发生任何争执,至将解放时,他们各票号自行消失”。可见当时那些钱庄还是蛮讲信用,那些庄主理财倒也有方。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3 11:15:33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传统稻谷良种——黄占

贾 枚

黄占,即占城稻,是福清地区传统的稻谷良种,它耐旱、早熟、米质好,产量中等,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是福清农村当家稻谷良种。
占城稻原产地占城,又叫占婆,是位于今越南南部的一个古国,很早以前就与中原有密切联系,成为属国。该地区是世界著名稻谷产区,稻谷品种丰富,有能长期浸在齐胸水中的“水稻”,也有在山回旱地种植的“旱稻”,其中有一种生长在水中,又较耐旱的品种,其米质优良,适合蒸煮干饭,且产量较高的品种,更是在当地普遍种植。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福建大旱,福清这个本来就十年九旱的缺水地区旱情更加严重,稻谷几乎颗粒元收。当时番薯又未从菲律宾引进,百姓衣食无着,流离失所的不计其数。那时候福清西溪人林高任屯垦郎。闻知家乡旱魅肆虐,民不聊生,便上书真宗皇帝放账济民。当时恰逢占城国使臣晋京朝贡,带来占城米一石。真宗食后,觉得米质香软,便让人向占城使臣询问,得知该稻产自占城山区,其地与东南沿海类似,也是缺水多旱地方。于是真宗皇帝便派遣一位特使随占城使臣回国,向占城王求得种子十石,分赐给南方各省。因其习性适合福清水土、气候,便在福清扎下了根,成了当家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清朝隆丁卯本《福清县志》在“地舆志.谷之属”中记载:占城稻,无芒而粒细。《湘山野史录》云:“宋真宗以福建田多高仰,闻占城稻耐旱,造使求其种,得一十石以遗其民,使莳之。”《三山志》谓其有早、晚二种。《邵武志》谓其种有六十日可获者,有百日可获者,今九郡皆有之。
黄占引人千年来,经过代代选育,其品质愈加优良,品种也越来越多,成为福清及福建许多地方主要传统当家稻种,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后杂交稻的问世,以其优质高产而被广泛推广,黄占才逐渐被淘汰。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4 09:03:17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福清人服饰住房生活习俗述略

曹于恩

福清人生活习俗虽然普通朴实,却颇富有生活情趣。《福清文史资料》19 期、20 期分别刊载曹铭安的《三餐话旧》、回由的《福清食俗中的“更顿”》,对饮食习俗作了叙述,本文就服饰、住房习俗略作介绍。
一、服饰
旧时,乡村男女盛行汉装。上衣,男子为对襟衫,扣子用布打结编成,衣袋开口,一般三个或两口,领口较矮,用二至三层布折叠缝制而成;妇女为大襟衫,未出嫁妇女一般不镶边,出嫁后的衣服要镶边,有的三道,有的两道,从里到外一道比一道细,中老年妇女穿的大襟衣长到膝盖。裤子,男女都一样,没有袋子,裤脚呈桶形状,一般直径 8 寸~12 寸;上端裤头,多用宽约半尺左右的白布缝接,着裤时用一条带(称裤头带)把裤头对折绑在腰部;裤的两边称裤脚管,无前后幅之分,左右可通用;裤裙俗称裤斗,一般是合缝的。同时,未婚女子穿长裤,不穿裙子。妇女结婚时穿大红色蟒裙蟒袄。青裙为便服,红裙为礼服,白裙为丧服。逢年过节,或家中有喜庆,或参加亲友的宴会,都要穿红裙,年老依然。丈夫死后,终身就不再穿红裙。前三年守孝,须着青衣、自裙;三年后改为青衣、青裙。孀妇到儿女长大自立后,可穿绿色或浅绿色的绣花裙。一般的裙长须遮住脚面。衣裤颜色以蓝、音为主,多为蓝衣、青裤。妇女衣服还有红、绿等颜色。少数富室男子穿长衫、马褂,头戴珠帽。少女留单辫或双辫,并插上一两朵花,或在辫梢扎红绒绳。已婚妇女留长发簪,还以金银首饰点缀。簪、钗、耳坠、戒指、手镯为旧时妇女的主要首饰。簪、钗、耳坠,富者为金质,一般为银质,贫者为铜质。戒指般为金质,手镯多为玉质,也有银质、铜质的。未婚女子首饰一般仅耳坠、手镯。
20 世纪 50 年代末,男性趋于穿中山装,青年妇女不穿大襟衣服,多穿对襟平装衣服。“文化大革命”期间,男女青年流行穿绿、黄、灰军式衣服。中老年人穿的衣服颜色仍以青、灰、蓝为主,男性式样仍以中山装为多。20 世纪 80 年代,衣着变化较大,男女青年衣着讲究,款式新颖,质量也随着提高,服式无一定规范。青年妇女四季服式多姿多彩。衣料从棉布类发展为化纤类。中老年男子从中山装转化到茄克衫与西装,衣料也逐渐趋向高档。20 世纪 50 年代末,青年妇女多剪短发,不留长辫子,已婚妇女也不留长发簪,一般不戴首饰。20 世纪 80 年代后,女子开始戴戒指、金项链和耳环等,个别男青年也戴金戒指、金项链。
二、佳房
旧时,乡村多数人家都住低矮破旧的土瓦房,土木结构,屋顶呈人字形。由于怕土匪入室偷盗,多数房子不开设窗户,少数人家开设窗户,窗户的规格不大,只有 0.63 米×0.48 米。即使一些出洋谋生的人,积蓄一些钱,在村里盖了房子,设置的窗户规格稍大点,也只有 0.85 米×0.63 米。这些大户人家有的还盖“铳楼”,备火枪,以防土匪骚扰。那时,一户五六口人家都只住一小间 10 多平方米的房子,多数是卧室连着厨房。就是这样小的房间,有的还养猪,猪就睡在床底下或“灶窝”(烧火放柴草处)里,甚至有的牛栏也设在住房里。
福清人建房,多数人家都选择吉日破土奠基。邻里乡亲都来帮工,称赠工。房屋落成时,亲戚朋友备烛炮、面蛋或布联等祝贺。上梁时,房主大放鞭炮庆贺。梁上挂有亲戚赠送的红布和篮子(现改为红灯),梁头和大门边系上红布香袋,以图吉利。晚上(有的完工后)设筵席,称办上梁酒、完工酒,宴请土木石匠、,赠工的邻里乡亲及贺客,意表酬谢。房屋一建成,虽未装修,房主就应有人搬进去居住,说是有人居住,家能兴旺。乔迁新居,亲朋戚友都送蛋面或礼物,表示庆贺。
20 世纪 80 年代前,所建的农家房屋,多是旧式四扇房,一般中为厅,两侧为房,两边相向为耳坠房,厅前有庭院。多为土木结构。房屋四周为夯实的土墙,内外墙敷壳灰粉,有的前向墙砌红砖,多以青石为基,房顶均为瓦片。多数房屋为两层,每层高 2.8 米,宽度 3.6 米~4 米,深(长)度 8 米~10 米。每间房子开设 2 个~3 个窗户,一般规格为 0.85 米×0.63 米,门多为双扇门。富裕人家建有大六扇,其设计基本与四扇房相同,厅的两侧各两房,空间更为开阔。沿海风大,为防台风袭击,有的住家盖石木结构的房子。经济不富裕的盖单间“解放厝”(结构简单而称)。20 世纪 80 年代后,四扇、六扇的古建筑形式房子逐渐被淘汰,代之而起的是四面有窗户、前面有阳台的钢筋混凝土现代楼房。楼房高度三四层或五六层不等。门窗设置的规格为 1.5米×1 米,或 1.75 米×l.75 米。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窗门都安装铝合金玻璃,规格多在 2 米×4 米以上。每座楼房都设卫生间,有的是每层设一卫生间,还有的是每一卧室设一卫生间。新盖现代楼房都有水电设施。光线充足,空气流通。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4 09:08:34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江南南宵村铸犁往事

曹于思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南宵村北洋墩水圳是一条港道(今还称为“海仔”)。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月,这条港道变成了陆地旧边的一条水圳。水圳里的泥土长年累月经过雨水冲刷,逐渐变淡,没有咸味,成为均匀、细腻、柔软的河泥,在高温下不断裂、不变形,是制造模坯的上好泥土。传说,古时候南宵这块土地居住的薛氏后裔只有几十户人家,他们勤劳勇敢。也不知南宵薛氏后裔传到哪一代,这几十户人家同心协力用北洋墩水水圳里的泥土,在平地上垒起一座一人多高、直径 l.5 米的小高炉;同时制造犁头、犁壁的泥土模具。他们在小高炉内装上木炭,在炉壁上放下废生铁,小高炉旁再安装一个圆形风箱,又叫风柜。就这样,他们日夜轮流不停地拉风柜,不断地往炉内加放木炭,炉壁上废生铁经燃烧的木炭烧烤后成铁水,向炉底流去,铁水屯积到一定程度,再打开炉底部的一个小孔,让铁水流到铁瓢里。铁瓢流满铁水,必须立即浇灌进犁模里。浇灌铁水必须适量,灌多了,铁水从模旁流出来,会烫伤操作工;灌少了,再补灌,牵头、犁壁不能形成一块整体,只好报废。浇灌时,铁瓢放高还是放低,这要根据铁水的温度而定。如果是刚出炉的铁水,因温度高,铁瓢只要靠在泥模边沿,铁水轻轻往下一倒即成;如果出炉的稍过片刻,铁水会显得浓一点,那就必须把铁瓢稍放高一点,凭借冲力,让铁水急促冲进泥模。这些操作方法,全凭操作工的经验与智慧出来掌握,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由于铸犁技术不易掌握,因而它给人们蒙上一层神秘感,外乡人说南宵铸犁技术只传男不传女;本乡人就只知铸犁工艺是祖传的,始于何时,创于何人都不得而知。铸造犁头(壁)一旦开炉,中途就不能间断,应该夜以继日连续不断地进行。一到晚上,熊熊的炉火照亮天空,外乡人远远看来蔚为壮观。白天,外乡人经过南宵遇到铸犁,都要停下来看看,一饱眼福。
在那人靠两条腿,货靠“四条腿”(驴驮)和“八股索”(人挑)的古时候,南宵就有一条 1 米多宽的马路通向龙田,算是很不错的了,又加南宵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古镇龙田通向福清西南的交通咽喉,因而南宵人铸造的梨头(壁)容易销往县内各地。随着铸犁技术不断探索改进,南宵人铸造的犁头(壁)好使用,其产品自然就供不应求了。于是又在旧炉南面隔着一个土埕又连一座新炉,新旧炉交替使用,鼎盛时期还建了 3 个炉,南宵人就这样农忙时下地劳动,农闲时开炉铸犁,既种粮食,又赚钱,虽然辛苦,但日子比外乡人好过得多。以前乡下人穷,多数人打赤脚。铸犁操作工为防止铁水火花溅到脚上,都穿定制带花纹的草腹。外乡人羡慕南宵人从事铸翠这一行业,都赞赏说:“南宵人鞋仔踢踢吃不完。”不过有人羡慕也有人妨忌。传说,为争夺铸犁权,有人官司打到县衙。对簿公堂时,县官提出一个很棘手的难题:谁能拿得了烧红的铁球,谁就有铸犁权。南宵人拿得了烧红的铁球,最后获得铸犁权。神奇的传说,反映了南宵人具有勇于追求、坚韧不拔的精神。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4 09:10:47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福清儿童游戏

林秋明 严家梅

福清儿童游戏生动有趣,其内容丰富多彩。活泼可爱的孩子以特有的稚趣和机灵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构成他们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这些游戏活动洋溢着浓厚的民间气息。相信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对儿时的游戏内容也仍然记忆犹新。下面介绍几种福清特有的儿童游戏:
(一)掩蒙蒙掩贼贼
玩这个游戏前,先用“呵呵掌”的办法选出一个人,然后用颜色较深的毛巾或手帕等蒙住其眼睛,让其去找人。游戏参加人数不限。选出来的人假设为 A,A 的眼睛被蒙住后,口里念着“一准备,二预备,三开始,四枪毙”的同时,其他人躲在规定范围内的各个地方。当 A 念到“枪毙”时,不管其他人是否躲好,都可以自行解下蒙巾去找人。谁没藏好或不小心发出声响就可能被找出来“枪毙”掉。被“枪毙”的这个人,在下一场游戏中,就代替 A 去找人了。如若大家都隐蔽得好,A 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找到人,那么 A 就只得乖乖再继续找人了……
(二)拍不动(也叫摁城)
选出来的人假设为甲,令甲面对墙壁,脚踩一块固定的石头,口里念着“一准备,二预备,三开始,四枪毙”。躲藏的人都躲好喊“开始”后。此刻,甲就可以去找人。喊“开始”的人往往容易被发现。一旦甲找到一个人后,就要立刻返回去,踩住石头,假设被找到的人是乙,A 就说“不动(不许动的意思)乙”,这时,乙就得出来代替甲去找人了。也有聪明的小朋友躲在离甲较近却不易发现的地方,趁甲不注意或转身之际,一下子跑出来踩住石头,喊“不动甲”,甲就只能嘻嬉笑着再来一次了……
(三)摸“鱼”摸“虾”
这也是儿童经常玩的一个游戏。参加人数不限。同上一个游戏相似。首先选出一个人,假设是 A,用颜色较深的毛巾或手帕等蒙住其眼睛。等一个人喊“开始”后,A 就可以去摸“鱼”摸“虾”了。
由于游戏中摸“鱼”摸“虾”这个人的双眼始终是被蒙的,所以活动场所尽可能开阔,还要避开有危险性的障碍物。A 去摸“鱼”摸“虾”时,由于辩不清方向容易摸空。“鱼”、“虾”东躲西藏时,常常故意调皮喊“A,我在这”,并趁其不备,拍打 A的手臂或屁股后又躲开了。这些都不算犯规。如此“群起而攻之”,A 就应付不过来了。但如果不小心有“鱼”、“虾”被 A 摸到了,并能准确喊出其名字,那么入“网”的这条“鱼”或“虾”就代替 A 进行下一场游戏了。这些“鱼”、“虾”为了不被摸住,总是千方百计躲开 A 撒下的“网”。大家惊叫着、碰撞着、拍打着,构成一个游乐世界。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儿童的灵活性,又富有动感和趣味性,令儿童百玩不厌。
(四)踢框
这个游戏一般由 2-6 个小朋友一起玩。玩的时候画出的图案不同,则玩法、过程和规则也不尽相同。农村儿童一般在沙地或土地上画出各种图案,各拿一枚小瓦片就可以玩了。
这里介绍两种比较经常的玩法。其他比较复杂,从略。
(1)第一种玩法叫“踢长框”。是踢框中最基本的一种。开始时,要把一枚小瓦片扔到第一框,人则要单脚跃过第一框,跨到第二框里,将第一框的小瓦片踢出框外。随后将小瓦片扔到第二框,这时人则要单脚跃过第一、第二框,跨到第三框,将第二框的小瓦片踢到第一框,再踢出框外。以下依次类推。当小瓦片扔到最后一框时,人则要用单脚跨到第四框,再单脚跳到第五框,然后将小瓦片逐框踢出。以上几个程序不能让小瓦片压线,否则就算输了。
(2)第五种玩法叫“踢银行”。最顶端的弧形框代表银行。其踢法和“踢长框”基本相同。只是横向并排的框需双脚叉开,分别站在框的中间。在这种玩法过程中,还有许多比较复杂的程序,这里简单介绍“盲人走步”。所谓的“盲人走步”,就是另一个人在他走框时用手蒙住他的眼睛,这时他不能踩线。若通过了,再将小瓦片放在手背、脚板、头顶 3 个地方分别来回走框。假如将小瓦片踢起,并准确落入手中,就算完成了。若小瓦片掉在地上,则算输了。再后来就是去银行取钱回来“起厝(盖房子)”,所谓的“起厝”,就是背对着框,用小瓦片扔,若小瓦片落地而不压线,扔到哪一格,哪格就是他的“厝”了。整个游戏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起厝”。“起”了“厝”后又要继续奋斗。当然“厝”起越多越好。
踢框游戏,各镇村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此游戏还有“踢房”、“踢蘑菇”、“踢天井”、“踢蝴蝶”等,玩法不下十种。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儿童从小具备竞争的意识。
(五)绳子编花
这个游戏一般由两个人玩。材料可以是毛线或细绳。短短的一根毛线或细绳在孩子们灵巧的五指之间来回句搭、穿行,会编出“老蛇脱壳”、“降落伞”、“五角星”、“蜘蛛”、“橄榄”、“桥”、“摇篮”、“床铺”等许多不同的花样。这个游戏异彩纷呈,主要培养孩子的运指能力,令孩子们百玩不厌。
(六)市、覆
这个游戏很简单,只要一枚硬币就可以玩了。所谓“市”,就是硬币的反面,即有数字的那一面;所谓“覆”,就是硬币的正面,即有国徽的那一面。玩的时候,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使劲一拧,硬币随即旋转起来,看不清是正面还是反面。未等硬币停下的时候,用右手轻轻一盖,然后问大家是“市”还是“覆”。若说错了就被人打一下手掌心。
另一种玩法,是用左手的食指压住硬币的上端,右手中指和大拇指朝硬币轻轻一弹,硬币便飞旋起来,同样让大家猜是“市”还是“覆”。小朋友虽被打了手掌心,但仍然很高兴。因为他们不懂得力与力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打与被打的手掌同样会疼的道理,所以大家也都嘻嘻而笑了。
(七)滚铁圈
这个游戏的材料由铁圈和铁钩组成。铁圈可大可小。铁钩上半部是直的,下半部做成两个弯,以便把铁圈钩住并将铁圈推着往前跑。小孩可以用推铁固的方法进行快比赛和慢比赛。比赛可以分成几组来进行。谁的铁圈不脱钩并且最先推到终点,谁就是胜利者。
小时侯,因为生活贫困,我们都拿不出铁线来做铁圈,于是就偷偷把别人的水桶、粪桶砸坏,再取出铁圈。此举往往遭到父母或长辈的臭骂,至今仍记忆犹新。
(八)打 “翘”
这个游戏的道具有两件,即“翘”和“翘板”。所谓的“翘”就是两头尖、中间鼓的橄榄状的小木头疙瘩。“翘板”一般用竹片、木片或木棍做成。
第一种玩法是两个或多个人交叉进行。开始时,人站在指定的圈内,用“翘板”将“翘”打出,待“翘”落地后再用“翘板”敲击“翘”,待“翘”弹起来后,用“翘板”使劲将“翘”使劲挥打出去,然后用脚步丈量从原来位置到最后“翘”落地位置之间的距离。随后和另一人挥打后的距离相比较。谁挥打得远,谁就是胜利者。“翘”落地后,假如“目水”(眼力)不好的小孩,连续三次敲击不到它的尖端,则算输了。技艺娴熟的小孩,往往在敲击“翘”,使之弹起,并挥打出去后,迅速追上去,赶在“翘”未落地前,再次挥打出去。这样不算犯规。
由于这种游戏容易伤及参与者和旁人,危险性比较大,所以小时候玩的时候多迎大人反对和呵斥。
(九)拾魁
“魁”就是石仔。“拾魁”即捡石仔。其材料是随处可见的小石仔。小石仔最好大拇指大小,易于滚动和捡拾。玩时,“魁”最少 3 个,也可 5 个、7 个、9 个等单数。拾魁游戏人数不限,轮流拾玩,有其固定的步骤。有“拾一”、“拾二”、“压籽”、“吐将”、“一筛”、“二筛’、“三筛”、“刮闯”、“进禄”、“点督”等十种渐进的玩法。中途若!那个步骤错了,则换一方进行,每一方都需完成这些步骤方成一局,后重新开始。这项游戏需要灵活的手指和较高的技巧,能培养眼力和判断能力。
(十)打“猪仔”
用碎瓦片敲打出五个小圆片,打磨令其光滑后,成为打“猪仔”用具。玩时把圆瓦撒开,随意挑出一片,将其余四片分两次弹出,击中者为胜,胜者有一次将五个小圆片放在手心,抛起后用同手手背接住,再抛起最后用手心接住的机会,接住一个小圆片,为一斤,叫“称斤”。称斤后接着撒开小圆片,再弹出,如此反复。如击不中,或称斤时一个小圆片也没接住,就失去继续玩的机会。由另外一人依同样方法玩。此种游戏可两个玩,也可多人玩。最后统计谁的“斤数”多,谁就获胜。
打“猪仔”不但可练手部动作,还有助练习计算。
(十一)打弹珠
在平地挖一小圆洞,玩者依次先从小圆洞向四周弹珠球。珠球可用玻璃珠,也可用自己磨制的小石珠、小砖珠、甚至泥珠。待玩者都把弹珠弹向四处后,视距圆洞远近,由远及近,依次再把弹珠弹进圆洞。弹进圆洞为胜。玩者为了不让他人先进洞,还可把弹珠弹向他人的弹珠,使其离圆洞更远,更难于进洞。这种游戏玩法有些类似现代高尔夫球,但因是趴在地上玩,往往把手脚、衣服弄脏,所以大人们常常不让小孩玩。
(十二)投“炒米片”
以前少年儿童很少有钱买零食,有时偶尔有几分钱,也只能买一些诸如炒米包之类的便宜食品。商人为了吸引小孩,就在炒米包中央上一个冲成人形、动物形或用具形的小白铁片,如观音、牛、兔、马、鸡、手枪等。小孩们在吃完炒米后,就把自铁片收集起来,互相斗胜。现时,一方先出一个白铁片,正面或反面置于桌面或地面,另一方则用自己的白铁片去投击它,如把对方的击中并翻过来,则胜算,可把对方的白铁片“吃”了,成为自己的收藏品。
(十三)吹“黄蜱”
福清人称青蛙为“黄蜱”。用废纸折叠成一只只纸黄蜱,二人对赛。一人先取一只纸黄蜱置于桌面,另一人则用嘴向纸黄蜱吹气,如把纸黄蜱吹翻肚皮朝天则胜,可赢得这只纸黄蜱,否则就算败,要取一只纸黄蜱置桌面上让对方吹,如此反复。
(十四)斗草
也称拨千斤。玩者每人摘取牛顿草花茎一束(牛顿草福清称千斤坠),玩时双方各取一根,互相套住,用力拉,哪一方的草茎被拉断就为失败。
(十五)拔麦芽糖
每年正月新春,小孩们拿到压岁钱,就在市场上买麦芽糖吃。有时就用麦芽糖斗胜。玩法是取一段麦芽糖,双方各执一头,用力拉拔,直至把麦芽糖拉断,看哪一边拉的长,长着不出钱白吃,短者出钱买下这段麦芽糖。
(十六)拨蔗尾
玩法与拔麦芽糖相似,只是道具改成一段甘蔗。
(十七)老虎背猪仔
玩法与老鹰捉小鸡相似,福清则称其为“老虎背猪仔”。玩时人当猪母,其余为小猪,一一跟在猪母背后,后者拉着前者衣角,排成一列。另一人当老虎,千方百计要抓住猪仔。如被捉住则要让老虎拉住耳朵,学一声小猪叫,再交换角色,继续玩下去。
(十八)骑马相打
玩时三人一组,两人双手交叉握住当“坐骑”,另一人骑在“坐骑”上。两组或更多组一起混战,谁能把对方拉下坐骑为胜。
(十九)拖网搦(捉)鱼
视游戏人数多少,画出一块场地,为“渔场”。玩时,两人手拉手为“渔网”,其余人为“鱼”。渔网在场内想法把鱼网住,被网住的鱼也成为渔网,如此反复,直至最后剩下一条鱼,为鱼王,是胜者。
(二十)跌香脚
烧过的香残留下的竹签叫“香脚”,玩者取一把香脚,随意撒开,然后选取一支香脚,点向许多香脚的重叠交叉点,如没碰到其他香脚,则可把这一束香脚赢进。余下的由另一方依同法撒、点香,直至香脚被赢光,再计算双方谁赢的香脚多。
(二十一)青言背跛脚
参加游戏者二人一组,一人为青盲(瞎子),用布蒙住双眼。一人为股脚,让青盲背着。青盲根据背上的跛脚指挥,与对方争斗,把对方拉下者为胜。
(二十二)拍 PIA、PIA
把香烟包装盒反复折叠成方块状,福清话称之为 PIA、PIA。双方各出一张 PIA、PIA,对方用 PIA、PIA 摔拍对方出的 PIA、PIA,令其反转。胜者可将对方的 PIA、PIA 赢得。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4 09:20:45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回忆一席 “江阴菜”

田 由

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宴席菜肴则是饮食文化的集中典型体现。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加上各地饮食文化交流的频繁,福清饮食业中传统菜式逐渐代之以粤、川、潮、京、湘、鲁等南北各大菜家的菜品,或闽菜中的福州菜。许多历史悠久、烩炙人口的福清农家菜的淡出,甚至被人遗忘,这是地方文化中十分遗憾的事。为此,特回忆曾经在家乡江阴吃过的一桌酒宴,借以保留一点地方饮食精萃。
江阴地处海岛,菜品中海产品自然是少不得的,但旧时人们平时饮食简单,很少油荤,故以莱式中又少肉食,同时还有一些以地方特殊物产制作的菜品,形成独特的以农家菜为基础的宴席组合。
这一席菜肴有荤有萦还有点心和甜汤。依序是:
1、豆腐焖一全国各地以豆腐为原料的菜品很多,豆腐焖是福清独特的一种。豆腐焖原料简单,但选料却很考究,豆腐要用盐卤点凝的南豆腐,紫菜要选小麦岛礁石上生长的野生坛菜,牲蛎最好是味足不腥的江阴小牡蛎,番薯粉要纯正无渣的。正宗的江阴豆腐焖不用味精调味,讲究原汁原味。
2、烰虾—海虾去头,用盐、酱油、料酒渍片刻,面粉加红糟、鸡蛋调成糊状。锅内宽油烧七成热,将溃好的海虾放在面粉糊里沾匀,入油锅炸熟。上桌前,再次入九成沸油中复炸。
3、荔枝肉—实为京菜中的“里脊肉”。福清厨师据其作了改良。把猪里脊肉切成荔校大小,并在肉块上剞十字花刀,佐以白糖、香醋、红㷮、番茄酱、酱油等调料,沾水淀粉油炸,上席前再加炸马铃薯入锅翻煮,再泼少许蒜头酱即可。
4、煮芋蛋—福清人称芋艿为芋蛋。选乒乓球大小的芋仔,去皮切开两半,清水煮熟。油锅炒芹菜蒜、姜末,加盐和笋丝调味,倒入煮熟的芋仔,再次煮沸即可。
5、卷煎—即苏沪一带人称的“煎堆”。术(糯)米加水泡发,煮成干饭。放凉后,用手捏成鸡蛋状,入油锅炸黄,趁热滚上绵白糖。
6、白煮肉片—选用猪脊柱两侧的核挑肉,横切成两毫米厚的薄片。锅中宽水大火烧汤,沸后,加入切好的肉片,稍顷待肉片七成熟时捞出。文火将余汤烧成浓汁,加盐等调料,浇在肉片上即成。
7、马鲛豆—选两斤重以上的大马鲛鱼,去头尾,仅留下背脊两侧两条鱼肉,切成长宽各一厘米左右的鱼丁,拌番薯粉油炸。油锅炒蒜、洋葱,加水,以盐、糖、醋、笋丝为调味品,汤沸,加入炸好的马鲛鱼丁即可。
8、太平燕—太平即鸭蛋,语出福州方言中“卵”与“乱”音近,“鸭”与“压”音同,“鸭蛋”即“压乱”,“压乱”之后天下“太平”,故福州方言区人们均把鸭蛋别称“太平”。“燕”为燕丸,也是福州地方特有的食品。瘦猪肉去筋,用特制的硬木锤敲打成茸,边敲打边加入精纯番薯粉,再拼成薄纸样的薄片,煮前切成方片,内包以猪肉茸、荸荠丁、香葱珠等调成的馅料,折叠成燕子形状。食时像下混饨一样煮熟,再配以熟鸭蛋,是福清喜宴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肴,一般在半席时上桌。客人要等主人“喊谢”燃放鞭炮后方可食用。
9、糟粿耳—福清地区缺水,旧时主粮是番薯,水稻甚少,糯米更少,所以许多地方不蒸年糕。宴席上又少不了甜食,于是人们便仿煎面饼的方法,将糯米粉、红糖水调成稠浆,下锅油煎成圆片状,冷却后切成菱形小片,油锅熬白糖汁,加入炒花生末、芝麻,最后将切好的菱形小片入锅,翻炒出锅。
10、烰鱼—选个体较大骨刺少的海鱼(现亦用河鱼)去头去骨,切成长一寸宽五分的长条状,拌上面粉、番薯粉,调盐、五香粉,入油锅炸熟。上桌前亦复炸。
11、金针羊—福清的山羊属高山羊,味美元膻。选取羊项、羊抽(筋骨),切成小块,入姜油锅稍妙,加水发金针(黄花菜),料酒、盐、水,武火烧沸,再文火慢炖,肉烂汤鲜,美不胜收。
12、煮鳗仔干—福清沿海出产一种小海鳗,当地称血鳝。将鲜活血鳝洗净,宣石板上用鹅卵石捶敲,边捶边加入干番薯粉,使其成为片状,日光下晒干备用。如血鳝数量不够,亦可用鱼体较长条形的小鱼替代,统称鳗仔干。煮时先以油锅炒芹菜蒜,再加入鳗仔干,焖熟。
13、大肉—选用猪后腿三肥七瘦的猪肉,连皮切成厚三分的大肉片,先入沸水余过以后,再加食盐、五香、蒜、末及食红悯烂,即可上席。
14、煎航饼—有些地方也称煎蛎猴。选清水小牡蛎,洗净去壳末沥干,肥肉切成三分成方的小丁,蒜白斜切,将以上三种原料混合,加番薯粉、水、鸡蛋、盐调成糊状,入油锅煎成片状,如闽南的蝶仔煎。
15、船员卷一锁卷即小枪乌贼。将锁卷去头、肚及墨囊,洗净。选七瘦三肥的猪肉加水发香菇、葱头、荸荠,剁成馅末,再加入调料及水淀粉,拌匀后填入锁卷中,上蒸笼蒸熟。
16、鱼饼—鲨鱼、鳗鱼肉斩成鱼茸,加盐、鸡蛋、面粉打成浆,在手掌心中挤成困状,中纳肉茸,荸荠丁,入油锅炸熟。
17、小炒肉丝—瘦猪肉切丝,与芹菜段、蒜段、英白丝同炒。
18、全节瓜—福清人称黄花鱼为“黄瓜”或“瓜”。黄花鱼去鳞剖腹,洗净控水,用料酒、盐、姜汁渍片刻,裹干淀粉油炸成外酥内软,装盘。上桌前,用金针、胡萝卜、番茄丝、肥肉丝加调味品勾芡后浇在炸好的瓜鱼上,这道菜一般只上桌,不食用,寓意“全余”。
19、制—宴席上的刺有两种,一种是白刷,一种是豆末刺。白树即福清冬节日吃的。豆末刺是在白制外滚上一层用豆末、炒花生末、蔗糖拌成的刺末并稍压成饼状。无论何时均取“时来运转”、“有时有节”喜庆之意。
20、花生红枣汤—宴席甜汤一种。福清盛产花生。将花生仁用开水烫后去红衣,放人瓦罐,加水煮开再文火熬酥烂。入席时,兑入清水,加上红枣、白糖,再次烧沸即可上桌。
这样一席菜肴,很有地方特色,除了蔬菜、水果太少外,其余营养搭配还十分全面,而且口味独特,现下的饮食业有识者如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推出一席“福清地方风味”,定会受到欢迎。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4 09:27:23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江阴岛旧时的婚俗

翁发喜

建国前,江阴岛男子婚娶,繁文缛节,多物色对象时,先要行“三才”,后耍施“六礼”。何谓“三才”?即先查女子容貌:一.额角是否宽阔;二.准头(即鼻子)是否端正、隆高;三.地阁(两颊骨的下端)是否平行。何调“六礼”?即:一.合婚。查女子姓名、性格后,要女方开父母和女子的生辰八字,交男方“合婚”(由相命或通五行者测合),合婚后,将写有男女生辰八字的红纸压在祖厅公婆桌上,若三天内家里没发生不吉利事件,如碗砵没打破,家禽家畜没死,才进入议婚阶段,否则,再理想的对象,也只好告吹:二.行聘。男方先交上半礼(礼银即聘金的一半),即为定婚;三.交质。即男女双方同意后,双方各付心爱物品,互为凭质(即定情物);四.担钱。即男方先担一部分礼担(其中是肉、面、钱两等),女方要回糕饼 10 斤至 100 斤,另加纸花百朵;五.请期。即要求女方应允男方择吉日良辰迎娶;六.吉日。迎娶过门行大礼的正日。
在正日的前一天,俗称“闹宅”。这天下午,鞭炮声中开始宰杀害猪喜羊(巧妇以剪刀在猪羊背上剪个“囍字就是专指婚娶用的牲畜)有向神明许愿的,要请道士来做大蘸谢天地。新郎于半夜要洗礼,换上白色的衬衫衬裤和肚兜,吃太平面,上辈老人拿出头梳在祖厅公婆桌前,向新郎头上象征性地梳三下,以示给“绱头造髻”,立家成人。
迎娶正日定后,男女双方各做包粿,在发帖时,每户亲友发请帖一张,粿 10 块,让人周知。
“闹宅”这一夜,耍请新郎的姐夫或堂姐夫,在其洞房里进行“褙壁”。褙壁用各种色纸裱褙,也贴上各种画轴,同时还得挂上以姐夫名义落款的庆贺对联。褙壁的开支出姐夫负担,其他人则没有资格办理。
正日这一天,男方于早晨要送猪肉 100 斤,线面 100 斤,答谢女方父母养育之恩,如果女方祖父母健在,要另加“公婆担”,祖父独在叫“公担”、祖母独在叫“妈担”。送肉面时,耍附“礼书大帖”,其内容是向女方父母、祖父母以及旁系的叔伯姆婶致谢,这种帖式,称谓要准确,若有差池,就被认为是对女方长辈不恭敬,会惹起一场“囍””字多口的口舌。帖签上要写着“硕德”(对男性)、“懿德”(对女性)等字样,是向对方歌颂溢美之意。此时,还得派一儿童送去谓“会亲”的大帖。这种大帖耍 5张有、5 张冇,儿童返回时,要端回新娘的化妆盒,俗称“掏龛奁”,且有一笔很可观的花纸钱给儿童。
肉面和礼书大帖送完后,女方就得回礼盘,回礼的物品有:大灯一对,马桶一只(桶内要放桂圆、花生等五果)、面桶(洗脸桶或盆)、脚桶、球斗各一个,两人抬的衣橱、桌柜等,里面装有蚊帐、棉被、衣袋、布匹等,银制的脚、手镯、头饰等。
迎娶拜堂的大厅,要布置得既喜气又庄严,公婆桌上的花瓶、烛斗、香炉、祖上灵牌,耍一应俱全,两房墙壁上要帖“祖母挡”、“母挡”娘家写来祝贺的长联,这种有品位的长联,贴时要与厅中脊桁对正垂直,其次的亲戚贺联,按长、次序排下;祖母、母亲娘家来赴宴的耍坐第一桌左右的座首,以示尊敬。女方的嫁妆,不论一个人挑的或是二人抬的,都得放拜堂大厅,公开让亲友清点,消点结束后,就专候新娘红轿到来。新娘坐的红轿是四人抬的,伴娘随行。新娘上轿时,父母要把桂圆、花生、瓜籽等五果藏女儿肚兜里,等红轿抬到途中,新娘就将五果由轿窗扔出,以示让沿途邪妖去抢食,使之畅行无阻;同时在红轿门上,要贴着本族历史名人×××封,如姓翁的,就写“谏议大夫翁承赞封”,一则显示本族有名人的荣耀,二则也有压邪之意。
红轿抬至男家布置一新的大厅上,要指定一男童去开轿门,新娘由伴娘扶出轿时要付“鼎彩”(即果品一类)给开轿门的儿童。此时新娘身上的穿着,是破破烂烂的红衫、红裙,这样可以避免被妖魔鬼怪看上眼而惹灾惹祸。为了不显露其面目,新娘头上要罩上一种竹篾编的“緕篮”,篮用红纸糊的,罩在头上时,再用一条红帕盖住,这样谁也无法窥视她的真面目。男左女右,新郎出厅居左,新娘自然是居右了。新郎要穿长衫马褂,头上要戴一顶礼帽,帽的两旁各插一朵纸制金花。二人在大堂交拜时,由一司仪的角色,俗称“书弟”者摆布,先拜天地,后拜祖上灵牌,最后拜堂上公婆,每喊三叩首,新婚夫妇拜的动作要跟喊的声调相合拍,才不至乱套。
拜堂完毕,由一对辈份熟悉者带新郎向各位上辈作揖,作揖时,某长辈人要给 10 元或 5 元钱,俗称“受参”。这些环节结束后,才由“书弟”宣布“入洞房”。可此时的洞房门已被一批青年好友关闭着,不让进去,要给“买路钱”、糖果、香烟等,否则,迟迟不开,待交足了“买路钱”,新婚夫妇才被伴娘和凑热闹者簇拥而进。
入了洞房,新娘方可脱下身上穿的破烂红衣衫,由新郎摘下其红头盖。直到此刻,新郎才能看到新娘的“庐山真面目”,如是秀丽者,新郎自然沾沾自喜,若是丑女,第一次印象坏了,往往不和台,还得花时很久去培养感情。新娘卸旧装后,才开始尽情地化妆,首饰满头,花枝招展,铃铛作响,让亲友欣赏和闹房。新娘迎娶过门要在三昼夜内不许“出恭”(送来的马桶内放有五果等食品,三天后由男儿童取出吃了,新娘方使用),女方的父母要备人参等补品,因饿了几天肚子,每被闹房恶作剧时,也有新娘晕倒,闹得不欢而散。
在新婚的日夜里,就有梨园月下的曲班在其厅中唱戏曲,20世纪 30 年代之前是唱京戏,40 年代之后改为闽剧,唱到半夜 12点时,曲班就进入洞房助兴,唱的是《宝莲灯》沉香出世,折子戏叫“得子”,以示吉利。继而请新婚夫妇饮“交杯酒”。所谓“交杯酒”就是在两个酒杯内,各放一粒用红绳连在一起的红枣,名为“红绳系足”。夫妇交换饮下杯中酒时,唱者要唱许多吉利的词句。接着就开始撒帐。撒帐用的是早稻谷子。曲班领唱者抓上一把谷子,由东到西由南到北,最后中间,没头没脑朝着新婚夫妇脸上甩去,被甩十分刺痛,也只得忍受。撒帐时也有唱词:“撒帐撒过东,生活暖如春”、“撒帐撒过西,新人早做奶”等等。这些程序过后,读热闹的亲友闹房者才撤出洞房。
此时,宴请曲班的“曲酒”,已摆在厅中等候大家入席。“曲酒”十分丰盛,全蹄(整条猪蹄)、全鸡、全鸭、全鱼,待为上宾。曲友们饭饱酒足了,还要送上橘饼、花生、瓜籽、恭饼等食品,一般要连唱三夜方体。每夜在伬唱时,围观的乡亲们,不论男女老幼,喜主都得送花生果或煮大米粉招待他们。白天的酒席也办三天,第一天办的叫“喜酒”,第二天办的叫“贺酒”第三天办的叫“插头酒”。
第三天,是新娘的出厅日,由伴娘引至厅中,向祖先灵牌作揖,后被引向各长辈介绍怎样称呼,以便日后和好相处。此时,新娘需备崭新男女衣裤数套,或上乘的布料,或银手镯金戒指等,用红盘装好,赠送给男方祖父母、父母。此种礼节叫“串贺”。送完“串贺”,由伴娘陆新娘“下灶前”(即下厨房)。到了厨房,她就得扎上围裙,由长辈辅导去开锅“试烹”,这一顿是调制“茹粉”,其佐料是蛎、蛏、肉丝等,煮成一大锅,分送妯娌、姆婶和邻居,让大家品赏。新娘在“试烹”时,伴娘在一旁,口中念念有词喝彩道:“新娘落灶前,家兴妇革贤。鼎铲揽鼎边,新娘赛水仙;堂杓转鼎底,新娘会做奶;火钳灶腹叉,新娘会当家;大碗重细碗,新娘好教管;大砵重细砵,新娘好调拢。”伴娘唱,旁人也得喝彩助兴。
新娘厨事活动后,就是“走桥采花”回洞房。所谓“走桥”,就是用数条长板凳,间隔排成“桥”,中间留一段距离,新娘由伴娘扶着,由长板凳桥走过。当新娘走到长板凳尽头,难跨越空隔到另一条长凳时,就由新郎背或抱她过“桥”,直抱到洞房门口得长凳上。这时,围观者起哄欢笑不已。洞房门口,有一人脸涂墨汁或锅灰,被称为“桥头将军”,他双手捧着一束鲜花,挡住去路,当场考问新娘的身世和家庭情况。“桥头将军”在问话时,也有插科打浑式的谈话和动作来引人发笑。问答完毕,新娘才面含羞色,伸手去接“桥头将军”一束鲜花。采花即早生贵子,于是“将军”唱道:“新娘采花笑眯眯,祝愿早日抱孩儿;新娘采花亲友夺,好女撑到男人家;良缘缔结红线牵,白头到老幸福家。”唱罢,方让打开洞房门,送新婚夫妇进去。此时,方让新娘进食。
婚娶第三天,也就是新娘“下灶前”这一天,女方派二位长辈,携带小男子到男家“会亲”。上午约 10 点许,男方要派二位同辈或长辈到村口去迎“会亲”的到来。接时,要将小舅子挑的红布袋接过手。(红布袋内有火笼一个,火笼内装满爆米花),放着鞭炮,把三人迎到喜厅上,两位“会亲”者分左右座位坐下,小舅子随左。没多久,新郎就端出热气腾腾三碗“太平蛋”,为逗弄小男子,厨师特将这三粒鸡蛋熬得坚韧,让他的调羹去切割时,因太坚韧,无法切开,将坚韧的鸡蛋滚动出碗,掉落地上,使围观者哄堂大笑,这是开小舅子的玩笑,搞热闹,“会亲”者也不介意。
吃罢太平蛋,新婚夫妇出来邀请“会亲”者到洞房,男家也有人相陪进去拉家常。过来“会亲”者的谈话内容,无非是谦逊地说:“侄女年幼无知,今后凡事有不妥之处,就请亲家亲母谅解,望多加指教”之类的客套话。中午,要办一席十分丰盛的筵席,名为“会亲酒”,奉陪的,男家必须请有身份者入席,以示尊重,有的“会亲”者当天下午就返回,有的要隔夜。小舅子要等第五天(由结婚日算起)伴其姐姐、姐夫回家省亲。小男子在姐夫家的两夜,也是随新婚夫妇同睡,大人也不介意。新郎到女家,女家要办“女婿酒”,新婚女婿要备一笔可观的钱,宴罢送岳父母,这笔钱俗称“垫桌脚”。女方婚嫁时,也有很多繁文褥节,这里不再赘述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4 09:31:51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井深泉有眼水清泽无边
一一玉融寻古之:古井篇

文/林秋阴 图/郭成辉

概述:古人称故乡为“乡井”,离人在外总感喟自己“背井离乡”,可见人们对井的感情之深厚。遍布我市各镇、村每一个角落的水井有成千上万口,它们异彩纷呈、古香古色,其中的一些古井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值得人们探索和研究。这些水井以单目居多,但也有罕见的五目井。许多水井经过多次改造己失去往日风来,有的还遭受人为破坏。
俗话说“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从现在来看,水井作为特定时期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产物,除了能充分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背景,还能或多或少折射出那个年代的生活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岑兜八角井:位于海口镇岑允材。井深 3 米多,八角井栏用整石齿成,高 0.48米,高 0.16 米,口径0.52 米。据说,该井开凿与同林则徐祖居建筑同年代。
下路池井:位于融城后山顶下路。开凿年代据传为宋代。四角井拦由整石凿成,井口为椭圆形,长径 0.54 米,短径 0.34米。井栏高 0.27 米。井深不详。井水常年不涵。
万安龙井:位于东瀚镇万安村。这于明万历乙卯年(公元1587年)。相传为“玉融第一井”。花岗石结构。原井深3米,径约2米,花岗石石板覆盖井口,东西南北中各凿一个圆孔,直径在0.35-0.4米之间。五个圆孔均可汲水,当地人叫“五目井”。该井大旱不涸、洪涝不溢。原井四周砌有护栏,如今已圯毁。该井现荒废不用。
岭顶厝井:位于融城后山顶康边埕。据传有 500 多年历史。外拉回角,高 0.28 米。口径 0.3 米,井深约 10 米。井水常年不涸。
门主L(音 le)亭井:位于融城后山顶康边埕。据传该井开凿于宋代。八角井栏由整石凿成,厚 0.18 米,高 0.45 米,口径 0.6 米,并深 8 米左右。井水常年不涸。
宋井:位于城区利桥街东侧。开凿于求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 年),宋政和七年(公元 1117 年)重修。淡赭色花岗石井栏系榫铆结构,每边长 1.1 米,高 0.7 米,厚 0.15 米。井壁用石板叠砌,呈六角形。井深约 10 米。日出水量 5-8 吨,井水永不干涸,至今仍清甜可口。1981 年 2 月 25 日被列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正在位。
中丘双目外:位于海口镇岑兜村,又名葫芦井、通天井。该井呈葫芦状。双目。一目直径约 0.3 米。另一目约 0.33 米。“颈”部直径约 3 米,底部直径约 7-8 米。井深10米左右。据传该井有数百年历史。据当地村民介绍,该井底部有一个很大的地洞通往他处。现井内有 13 条用来取水的水管。井水清澈见底,甘醇爽口。
四目古井:位于海口镇岑兜村。四目。井栏为整石雕凿而成,立径约 l.1 米,口径约 0.85 米。井栏高约 0.4 米,井深丈余。该井水尤清冽,常年不涸。开凿年代待考。
东翁古井:位于港头镇东翁村,开凿于明代。井栏内圆,高约 0.5 米,浮约 0.15 米,口径约 0.3 米,为整石砌成,原呈六角,现磨损呈四角。该井井水优质,传说当时曾用来煮鸦片。该井现荒废不用。据村民说,他们在该井四周凿井,但皆为咸水,惟该井为淡水。
田头双目井:位于江阴镇回头村。双目并排呈“8”字型。左自系青色石块砌成,右目系赭黄色石块砌成。左目井栏高 0.25米,内径 0.32 米,外径 0.75 米。右目井栏高 0.25 米,内径 0.32米,外径 0.55 米。井深约 2 米。开凿年代不详。井水常年不涸,水质、口感皆位。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4 09:35:40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迹在址堪寻梦断心尚远
——玉融寻古之:遗址篇

文/林秋明 图/郭成辉

概述: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当它把岁月的铅华洗褪,我们却每每循着它逝去的履痕,去追述回忆的背影。
这组残存于玉融大地的古遗址,虽然早已失去往日的风貌,但它所折射出来的久远而沉重的余先,仍让我们的记忆之梦彰显沧桑。
宋窑遗址:位于东张镇石坑村厝后山。年代为宋元时期。该遗址上世纪 80 年代发现。是南宋时福建 4 个主要瓷器民窑之一。坐南朝北。地表散落大量漏斗型匣钵、瓷片、垫饼、支圈等遗物。在岭下村后面,遗有砖窑基残迹。该窑址以烧制青瓷和乌金瓷为主,产品有各式碗、盏、碟、盘等。当时主要销往海外。该窑的发现,为研究搞清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及宋代古瓷品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81 年 2 月 25 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张新石器遗址:位于旧东张镇南约 0.5 公里的白豸寺的一应孤丘上。现被东张水库淹没。时总面积有 7000 平方米。1957年,省文管会文物普查时发现该址,次年 3 月 28 日发掘,至同年 6 月 15 日结束。发现有先民住宅、地窖、墓葬,住宅内有兽骨、石、木炭等遗物。该址为二十世纪 50 年代福建省所发现的遗址中保存较好的一个,是福清史前文化的代表,乃迄今为止研究福清史前历史惟一可靠的实物依据。
万安所城遗址:位于东瀚镇万安村。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侠周德兴集福兴漳泉 4 府匠役费时 10年而修成,为花岗石构筑。原会长 1733 米、高 5.3 米、厚 4.5 米,现存残墙 3段。1981 年 2 月 25 日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石烽火台遗址:位于江阴镇下石村鼎方山。为明嘉靖年间戚继光为抗倭而攻,为石构,长方形,高约 5 米,总面积约20 平方米,现仅存基石、焦土。至高点上有“十”字形标志。该址破坏严重。
天宝陂遗址:位于宏路铁观音埔村。是唐代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闽中地区现存大型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兴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 年),工程即以唐天宝年号命名。天宝陂引水坝系河卵石砌,长 219 米、高 3.5 米,布局合理、设计完善、施工精细。宋元符元年(公元 1098 年)重修时,熔铜液以固基地,修渠 2000 多米。天宝陂为福清两大水程工程之一,如今仍在发挥作用。
祥符陂遗址:位于融城镇西门外。又名石塘陂。始建于中唐宝年间(742-755 年)。元符中(1098-1099 年)曾熔铜液以固其基。其圳长 700 余义,灌溉田地数千顷,足见当时工程之浩大。历代虽几经重修,但由于时间久远,今大多荒废。祥符陂为福清古代两大水利工程之一。
郎官古渡边址:位于渔溪然郎官村,故称郎官渡。该渡地临兴化湾,为当时渔溪乃至全县内池通本县江阴、高山等地,乃至厦门、兴化以及南洋的渡口。原有巨石砌统的石码头直伸入海,现破坏严重,仅存部分基石遗迹。
海口镇东卫城遗址:位于海口镇城里村。明洪武二十年(1387 年)由江夏侯周德兴督造,为一应石头城。原城周长 2943米,连女墙高 7.7 米,厚 3 米多。4 个城门都建有城楼。民国二十七年(1938 年)城墙毁圮。现城垣的基址依稀可凡。
海口民城遗址:位于海口镇旧街江边。修筑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 年),三年后竣工。主要用来防倭。城为石砌,原周长 2800 多米,女墙 1605 个、警铺 24 个、敌台 7 个。明万历年间曾重修 4 次。清顺治四年后陆续被毁。现仅存东门(通江门)门洞,厚 2 米、高 4 米、宽 8 米。1989 年 10 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岐阳城遗址:位于三山镇前薛村。又名化南民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 年)为防倭寇,由本村人、时任广西布政司的薛增请旨建城。城为石砌,原周长 1550 米、高 5.5 米、基宽 3.8米,这东、西、南、北四大城门。清末,自南门始,先后倒塌。现仅残存部分城基。
南少林遗址:位于东张镇少林村弥勒山南麓。该遗址由 9座殿宇组成。该遗址自 1995 年发现挖倔以来,发现众多文物。以详实的资料、实物证明了此处确为南少林遗址。据考证,南少林建于宋代,已圮,近年开始大规模重修。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4 09:39:06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福唐有名寺清源无俗境
——玉融寻古之:名寺篇

文/林秋明图/郭成辉

概述:“自古仙山多俊秀,于今地脉隐名寺”。分布于我市各地的寺庙甚多,至清朝末年仍余 80 余庄。遗憾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寺庙于早年荒废或改作它用,而有幸留存下来的,如今或修葺或扩大或重建,彰显无穷之魅力,不但建筑物宏伟壮丽,风格亦千变万化。有的寺庙,如万福寺、石竹寺、灵石寺等,不但闻名八闽乃至全国,也为地方民俗文化增添不少色彩。
我市寺庙建筑历来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它不仅是我市的艺术宝库,也是我市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许多寺庙某绘画、书法、雕刻等于一体,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和研究价值。
灵石寺:位于东张镇西南的九叠峰下。为东南禅宗名刹,也是我市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寺院。占地面积 1.3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8000 多平方米。始建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 年),大中四年(850 年)名“翠石院”唐懿宗赐额“灵石俱胝院”,故名“灵石寺”。1981 年 2 月 25 日被列为第一批县级重点丈物保护单位。
瑞岩寺:位于海口镇牛宅村瑞若山。始建于宋宣和四年(1122年),初名“团号”,是我市著名的古寺院之一。明洪武初年重建寺院时改名为瑞岩寺。现存的寺院建筑是明泰昌元年(1620年),邑人、内阁首辅叶向高重建的。整个寺院向山门、大雄宝股、左右钟鼓楼、仙君楼、厢房等组成。该寺院“文革”期间曾毁,1981年 2 月 25 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 年重修。
福兴寺:位于港头镇后卓村。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 年),元时废,复修于明洪武二年(1369 年),历代几经重修,为佛,道、儒三家共处的寺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成为革命武装极点。民国二十二年(公元 1933 年)被烧毁,1993 年重建。该寺既是宗教胜地,又是革命遗址。
钟山寺:位于融城镇东龙江下游南岸,始建于南朝陈天嘉辛已年(561 年)。时有两寺,曰上下钟山寺。宋元丰四年(1081年)被毁,宋政和五年(1115 年)又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遭火焚,清康熙三十年(1691 年)重建,并改下钟山寺为钟山古迹寺。
吉水禅寺:位于龙天镇上苍村水磨桥内,明代又称水磨桥寺。坐东朝西。始建于明朝,清乾隆丙申年重修。单座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现占地面积三十余亩。歇山顶。抬梁穿斗式综合木构架。1982 年被列为福清市第一批开放寺院。
万福寺:位于渔溪镇联华村西北的黄绿山麓。也叫黄檗寺、黄柏寺。是福清历史上最大、最有影响的寺庙。创建于唐贞元五年(789 年)。寺院初名般若堂。唐德宗赐额建福禅寺,明万历年间,明神宗秋万福禅寺,并沿用至今。该寺几经破坏,几经修复。万福寺不仅是黄檗宗的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国际佛教圣地之一。1981 年 2 月 25 日被列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 年 7 月 11 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回汉族地区142 所重点佛教寺院之一、福建有 14 所对外开放寺院之一。
西涧寺:位于融城镇区西门龙江畔边。为福清五涧之一。原名水陆寺,几经更迭,先后改名诗公祠、西涧殿。建于宋天圣四年(1026 年)。明天顺六年(1462 年)、清同治庚午年(1870年)重修。占地面积 2072 平方米,建筑面积 l155 平方米。内有诸多石碑。1997 年全面重修。
石竹寺:位于宏路镇石竹山天子峰,为福建省十大名胜风景区之一,有“雅胜鼓山”之誉。始建唐大中元年(847 年),初名灵宝观,宋宣和三年(1121 年)改名灵宝道观。宋乾道九年(1173 年)困山上竹林并茂,遂改名石竹寺。该寺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1981 年 2 月 25 日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峰寺:位于龙田镇五峰林场。建于明代。几经修缮。建筑面积 480 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抬梁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现保存较好。
福应禅寺:位于港头镇东翁村,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共三进,占地约 lIO 平方米。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现保存较好。
金湾禅寺:位于龙田镇东南部马顶山之阳,原名万礼官。明永乐葵卯年(1423 年)始建,明嘉靖戊午年(1558 年)虽遭倭寇焚毁,但旧址犹存。
瑞峰寺.位于海口镇龙山。始建于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 年),原名妙负观。宋元丰元年(1076 年)改观为寺,曰瑞峰寺,后又改名龙山寺。明万历甲申年(1584 年)重修时恢复今名。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4 09:42:49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7 01:24 , Processed in 0.062445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