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

 
Sun� | 来自福建
深切缅怀陈云官老师

倪朝铭

陈云官老师(1911-1986)字蔚云,清宣统三年五月十五日(公元 1911 年 6 月 11 日)出生于福清融城教育世家。他幼承父教,在家攻读诗书。随后相继就读于本县文山初小,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福清县立初级中学,皆名列前茅。接着考进福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尤以文章书法见长,于是顺利升入厦门大学文学系深造。1936 年大学毕业回福清任县立农业职业初中语文教员。我本来也是这所学校首届农甲班的学生,恰好有机会跟他学习语文,却因学校发生重大事故,以致缘悭一面,未能及早聆听教诲。事困 1936 年建瓯人王子吉为福清农职初中校长,他投靠县长毛应章,在学校强化军事训练,实施奴化教育,违背教育原则,动辄体罚学生,引起公愤。我目睹王子吉倒行逆施,气愤填膺,参加了进步师生的“驱王”活动,被王子吉一伙所痛恨,遂于第一学年结束时,给我“停止学籍、勒令退学”的处分。当时我打算放弃农职初中一年学籍,到福州另行投考理想的学校,从头学起。而父亲却力主转学私立明义初级中学,以便就近照顾。事经明义初中校长、教务主任会商,念在我第一学年两个学期的成绩都是班级头一名,破例准许插入该校 1936年招收的春季班,由初年下期学起。后来初中毕业,又因全省高中统一招生时间定在秋季,只好又在家里等待了一个学期,才能升入高中,以致前后共花了四年时间才完成初中阶段学业,白白浪费了一年的宝贵时光。我转学之后,王子吉以办农场为借口,将学校迁至灵石寺,他先是把寺周千年古木砍伐贱售,中饱私囊,继将寺中金身佛像洗去金粉,熔成金块,据为己有。更有甚者,竟昧着良心把佛经珍本、孤本和名人字画抄本盗窃出境,卖与海外,使源远流长的灵石寺文物,毁于学痞之手,而王子吉却因此成为暴发户,后来竟然擅自宣布学校停办,趁机溜之大吉,学校命脉几被斩断。云官老师对学痞王子吉的丑行深恶痛绝,对学校被糟塌万分痛心。他极力协同林舫孙、陈曾澜、林绍樵各位校友,以及吴石湖、倪镜民、戴祥滋等地方热心教育人士,组织复校董事会,历尽艰难,征募巨款,恢复了“福清初级中学”原来校名,继续办学。1937 年云官老师受聘为福清私立明义初中教员,担任我们班上的语文课教学,心仪已久的云官老师终于成为我的授业教师,弥补了我转学的损失,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我过去当学生时,每个学期都渴望学校能够安排高质量的教师担任班上的主科教学。1937 年秋季,云官老师进了我们班级的课堂,这个意外的惊喜,引发了全班同学长时间热烈的掌声。通过一段教学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语文教学确有许多特色。譬如:讲授古典文学,特别重视关键字、词、句的阐析,发挥他研究“训诂之学”的特长,运用《说文僻字》的内容解剖文字,使用通俗的语言,来解析古书中词语的含义,因而无论多么深奥的文章,经他深入浅出一说,令我们对字、词、句的理解,有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老师生长于教育世家,由于家学渊源,幼年时即对古典文学耳濡目染,深受薰陶,才奠下如此坚实的古文根底,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我很向往《说文解字》这本书,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托人代购了一本。借助这部书,我预习古典文时,减少了不少困难。上课时,当我见到自己理解部分与老师讲解相近时,便产生一种学习的快感,如果自己理解部分与老师的讲解不一致时,就会引起思索,并倾听老师的说法,倘有疑问,则直接请教老师,从而大大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我学习古典文的效果。关于课堂教学方面,云官老师认为,教是为了学生以后能学。老师不断地提醒我们:你们是学生,在校的时间有限,终究是要离开学校,离开老师,走向社会独立生活,你们将来一辈子都需要独自阅读写作,而老师却不能一辈子跟着施教,所以老师务必抓紧时间培养你们自学能力,使你们以后有办法自行探索知识、研究学问。至于课堂讲解的教材,那元非是借用的例子,学深学透这些例子,目的在“举一反三”,使懂得一件事之后,就可以类推出其他许多同类的事了。老师精辟的分析与谆谆的教诲大大调动了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下定决心加倍努力,来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云官老师课堂教学语言简炼,词句文雅,发音清晰,板书秀丽,解析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凡《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四大名著,《诗经》、《左传》、《唐诗》、《宋词》以及古文名篇中的许多警句和某些精彩情节,他都能背诵如流或记得烂熟,常在讲解课文需要时背给同学欣赏,使我们听课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鸦雀无声,印象之深刻,即使今日回忆起来,许多情形依然历历在目。老师讲课极书,纲举目张,重点突出,字迹秀丽,有如书法展览,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云宫老师十分重视阅读,认为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他说,课内精读范文,那是示范性的,目的在于把所得到的语言文学知识与写作技巧,运用于阅读课外其他书籍时,不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能读懂、用好,走上无师自通的道路。因此,老师希望我们在完成各科学习任务的前提,仍有余力,应该多多阅读各种课外读物,才能够尽快开启知识的大门,扩大知识的领域,不断提高语文水平和处理能力,“开卷有益”道理就在这里。许多学问家、大作家都有“得益于课外”的经历,值得大家借鉴。老师的教导令我们茅塞顿开,许多同学都根据本身的学习情况,加强了课外阅读的力度,我也仔细地惦盘自己各科学习实况,决定腾出一部份时间开始阅读课外书籍。后来越读越有兴趣,连节假日也手不释卷,孜孜不倦。老师还建议我把积蓄的零用钱购买商务印书馆新出版的《辞源》上下册和续编。这部大型工具书,帮助我解决了许多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它与我共度已经六七十年的时光,至今我仍十分珍惜它,每当我使用它时,总会深切缅怀起云官老师令我受益终生的谆谆教诲。
云官老师对作文课有严格的要求,单周书面作文,双周作文评讲,铁不改移。作文有时限定时间,限定字数,当堂缴交,不许拖延。有时则放开让学生自由写作,第二日缴交。我们的作文簿,都倾注着老师的心血,每篇既有全文的概括性总批,也有段批或眉批,错别字则另行标挂作文簿上边,要求我们自行订正,把它写在本篇作文后面,以便下次检查,若有借故推诿者,绝不通融姑息。发现特殊情况的作文,就用当面批改的办法处理。
双周作文课,虽系作文评讲,但我们还要缴交日记或周记,不能中断写作的练习。老师说:“练”是搞好写作的关键,断不可少。不仅课内要练作文,课外还要练写日记、周记、游记、社会纪事等等,只有内外并进,坚持不懈,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老师以自己为例说:他读高小就开始写日记,迄今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并把二十多年前的日记本子拿来让我们观阅,日记本的皮页已经发黄,但字迹端楷,保护完妥,同学们看了都深受感动,暗下决心向老师学习,以便尽快提高写作水平,不负老师的期望。
云官老师厦门大学毕业后,与就读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杨瑞英女士喜结连理。据说,当时他(她)们打破旧的风俗习惯,举行了新式文明结婚仪式,开福清最早新式婚礼之先河,一时传为佳话。老师平时生活俭朴,作风正派,喜穿布质长衫,平鞋长袜,步履潇洒,风度翩翩。他自己勤修边幅,也要求我们不穿奇装怪服,衣服能洗净、补整就是好的,生活邋遢的人,其思想学习一定也会受到影响,务必自小养成良好习惯。老师待人接物礼貌和气,乐于帮助同学排扰解难,我们课后都喜欢跟他接近,围着他问长道短,无话不谈,密切了师生关系,增进了我们对他的了解与崇敬。他的高风亮节也成了我们的楷模。
云宫老师十分喜爱种竹。1945 年春季,他就任福清县立初中校长时,特在“慨尘楼”西南角的一块空地上栽种许多竹子。在他的关怀爱护下,这片空地成为令人喜爱的小竹林。老师每天都提早来校到小竹林赏竹,并告诉在场的县中教师们说:“宁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老师之所以对竹子情有独钟,是缘于竹子具有刚直耐寒,超尘脱俗的品质。
福清私立闽海初中,创办于1944年秋季,到了1946年夏天,办学已达两年,但立案手续尚未办理,董事会与在校师生都十分着急。云官老师 1946 年秋季,接任闽海初中校长时,第一届招收的学生已经进入初三年阶段,仅有一年时间即将毕业,学校立案自是燃眉之急,云官老师当即亲自前往教育厅进行申请,恰好经办立案的中教科负责人,系云官老师厦大的同学,经他热情帮助,立案准备工作,方得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一些关于设备、校舍等棘手问题,也通过他做工作,取得有关方面谅解,于是闽海初中立案的难题,终于在 1947 年春季办理完妥,消息传来,全校师生欢呼雀跃,热烈祝贺,毕业班学生的家长也纷纷前来道喜,并对云官校长办学的成果表示敬意!
云官老师早在学生时代就参加反帝反封建文化活动,支持进步学生创办的刊物,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1937 年王子吉贪污潜逃,并宣布福清农职初中停办,几乎断送了福清县中学校命脉。云官老师挺身而出,组织复校董事会并任董事,征募巨款,恢复了福清县立初级中学原名,继续办学。1945 年春季亲自接任县立初中校长。1943 年和 1944 年,云官老师曾相继倡仪创办福清私立文光职业中学与福清私立闽海初级中学,并兼任两校的董事。1946 年他还接任闽海初中校长,后来又兼任了惠乐生高级护士学校的语文课教学,对上述学校遭遇的困难,云官老师都尽心竭力,呕心沥血,代为筹措资金,为他们排忧解难,继续办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1947 年 3 月,在福清地下党的引导下,云官老师带领全县中小学教师揪斗了贪污救济品的县长汪冰。1948 年他又组织驱逐县保安队队长马国藩以及对为国民党抓丁征粮迫害进步师生的县府秘书黄建屏展开斗争,掀起民主运动的高潮。1949 年云官老师将珍藏的全县仅有的一幅福清地形图,献给地下党,供部队解放福清县行军使用。
1949 年 8 月 16 日福清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了旧教育科,从此福请教育进入崭新的历程。共和国成立后,云宫老师仍任福清县中校长,并当选为福清县人民代表。这时间海初中由于经费不继,关门停办,经云官老师的建议,得到人民政府批准,将该校并人福清县立初中,原在校学生,可以按照学籍到福清县中继续上课,解除了原闽海初中学生及其家长无处上学的担心,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青年一代的关怀与培养。
1951 年 4 月 7 日,福清县中与文光中学合并为“福建省福清中学”,校长由福清县长李毅兼任,副校长由云官老师与林智彪担任。
1951 年 10 月,为提高革命理论,更好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欣然参加福建省人民革命大学第二期学员班学习,更加坚定了人生观和价值观。
1957年云官老师被错划为右派,他虽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在逆境中始终未曾动摇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他说:“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对的,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振兴中华。”1961 年云宫老师摘掉“右派”帽子,1974 年退休,1978 年得到平反,此后他一直在福清一中任教,并担任政协委员。云官老师晚年依然关心福清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广泛联络海外“三胞”,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总金额计达人民币二千三百余万元。
云官老师与他相满以沫、甘苦与共的师母杨瑞英女士,1986年秋季相继罹患重病,虽经他们的子女延医求药,细心照顾,但终于治疗无效,瑞英师母于 10 月 2 日逝世,云官老师也于 8 日仙归,享年七十五岁。10 月 10 日福清一中为云官老师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融城以及福州等地云官老师生前的学生,纷纷赶来参加追悼大会。出殡之时,自西塘至西门沿路居民都涌集街道两旁,蜿蜒数里,含泪送别云官老师和瑞英师母走完人生最后的一程,为福清教育界巨星之硕落而惋惜、痛哭!
云官老师与瑞英师母原葬太城,1997 年因修福应高速公路迁音西瑶峰祖墓。
云官老师生前长期过着清贫俭朴的生活,身后也未曾给他的儿女留下什么宝贵财产,然而他的道德文章兴教育人的辉煌业绩,却赢得人们的赞赏与崇敬,从而流芳千古,这是用再多的金银财宝也换不来的荣誉啊!云官老师请安息吧。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3 10:40:06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闽中才子林鸿

林长贤

融籍诗人林鸿乃明“闽中十才子”之首,其诗作影响全国。
1979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1994 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由习近平主编的《福州百科全书》均收录林鸿辞目。明陈道修,莆田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87 卷中林鸿曾被收录立传。2000 年 12 月方志出版社出版的《福州市志》林鸿亦被选录。清乾隆时出版的《福清县志》人物志中文苑部分有记载林鸿简历。
近阅读 2001 年 9 月出版的林伟功同志编写的《中华林氏》人物篇和文献篇中记载林鸿资料较详,现摘录如下:
《中华林氏》人物篇第三节“明清贵显”才子称首的标题中林鸿传略:
林鸿字子羽,福建省福清县人,明洪武(1368 年前后)在世。15 岁就能诗文。洪武初,以人才荐,召试,赋《龙池春晓》、《孤雁》二诗,为太祖所称许,授将乐县训导,历官礼部精膳司员外郎等职。但他不愿做宫,及 40 岁,就辞官归里,致力于诗。林鸿主张做诗应学盛唐,诗之“神秀声律,架然在备”,“骨气”与“普华”并足,“春华”与“秋实”相兼。这是闽中诗派诗论的纲目。归里后,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弟子们互相唱和。著名的几十人,有郑定、王褒、唐泰、高棅、王恭、陈亮、王称、周玄、黄玄等,以林鸿为首,称“闽中十才子”。其诗以声调圆稳,格律整齐为主,一洗元代诗人纤弱之习,称为“闽派”。明代开国以后,诗之有派,自“闽派”始。其继承者虽然主要是闽人,但对全国产生影响。林鸿著有《鸣盛集》4 卷、《鸣盛词》1 卷。妻张红桥,亦能诗,早卒。
《中华林氏》文献篇第四章第五节“林氏艺”中林伟功同志曾摘录林鸿诗代表作四首转载如下:
枇杷山鸟

沉香烟暖碧窗纱,绿柳阴分夏日钟。
梦觉只闻铃索响,不知山鸟啄批把。

夕 阳

抹野啣山影欲收,光浮鸦背去悠悠。
高城半落催鸣角,远浦初沉促系舟。
几处闺中关绣户,何人江上倚朱楼?
凄凉独有咸阳陌,芳草相连万古愁。

秋日登石壁精舍

携琴向何处,因访梵王宫。
潭影漾秋白,枫林鸣晚红。
洞空啼鸟寂,地辟野泉通。
欲辨来时路,苍茫翠霭中。

挽红桥(1)

柔肠百结泪悬河,莽玉埋香可奈何!
明月也知留佩块,晓峰常想画青蛾。
仙魂已逐梨云梦,人世空传蕴露歌。
自是忘情非上知,此生长抱怨情多。

注:张红桥,闽县人,居红桥,因自号,后嫁林鸿.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3 10:42:39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雇工出身的福清行省
最高军政长官——陈有定

俞达珠

陈有定(约 1327-1368),又名友定。字国安,一字永卿。出生于福清县玉涧(据福清县旧志采访稿所指,系今之融城西门一带)人。自元至正十二年(公元 1352 年)至明洪武元年(1368)的短短十六年间,由一个雇工跃升为封疆大吏,这虽然有“乱世出英雄”的大气候使然,但也是与他为人沉勇和处乱世的胆略和器识有关。
陈有定少年时父母早逝,成为孤儿。因生计无着,流落至汀州(今之长汀县)所属的明溪(乾隆版《福清县志》和《国初群雄事略》作“清流县”,误)县大焦乡,被一罗姓大户收留为雇工。有定虽出身贫苦家庭,但聪明早慧,与乡里小儿上山砍柴放牧时,经常把同伙孩子们集中起来,编成队伍,作行兵布阵的游戏。罗氏主人见了,感到此子日后必成大器,欲招为女媚。但因有定头上生疮,主人媪不悦,此事即作罢。一日,有定不小心走失了他所放牧的一头鹅,怕受责罚,四处寻找,找到邻居王姓家门口,时适中午,王家主人在午休中梦见自家门口有一头猛虎,一时惊醒,开门一看,却是有定在寻找失鹅,他意识到有定必不是等闲之人。早些时候他就听说罗氏嫌有定头上生疮,不肯招为女媚,心想不如寻此机会,上罗家说洽,招有定到自己家中当长工。有定到新主家人不久,即被招为女媚。成年后的有定,性格豪爽,好管闲事,特别是少年时的穷朋友遇到难处,他都挺身帮助,很得青少年们的悦服,愿意与他为伍,“争愿为之役”有定为新主人赏识后,逾显露其聪明才干,其岳父认为,耘耕会埋没有定的前程,于是筹措资本令有定从事经商,但有定不善经营,经常亏本。他一气之下,投到明溪县驿站当一名驿卒。
元末,天下大乱。除了原先高举反元旗帜后又降元的几股军事集团如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以外,各地盗匪也乘机蜂起,为害百姓。乡村人民被迫组织义兵保卫乡里,但这些义兵后来有的变质为盗,有的被元朝招降后又叛降朱元璋,只有陈有定始终仕元,忠贞不二。
元至正十二年(1352),宁化人柳顺拥众数万人在曹坊设寨,蚕食邻县各乡里。一日,柳顺遣先锋八十余人突入明溪驿索取马匹。驿丞惊慌失措,无法对付。这时陈有定心生一计,代驿丞出面热情款待,把柳顺的先锋人马全部灌醉,一面暗招平时肯跟随自己的兄弟到驿站,把柳顺人马的兵器全部收缴,然后尽数杀之。此事激怒了柳顺,亲率步骑直逼明溪,扬言要尽屠明溪县。明溪官绅百姓惊恐万状,唯有定镇定筹对,发布告号召青壮年组织义兵保卫乡里,从中选出精锐五百人为主力,以两百五十人埋伏在中途,他亲率亲信赖政孙、胡通螭、王辅等二百五十人埋伏城内。为了安定军心民心,他把城中老弱妇女和义兵家属安置在设防坚固的平安寨。义兵和百姓见有定指挥若定,军心大振,斗志昂扬。待柳顺统军至城郊时,埋伏在城内外的两支人马突然擂鼓,吹起号角,两面夹攻柳顺。终究是乌合之众,柳 Ji 顶的部众遇到突然袭击,顿时大乱。有定下令乘胜追击,拔柳顺的老巢于曹坊,擒顺以归。这一战,震动了汀州和延平两府(州)各县,有定的威名开始在闽西北传布。
元汀州判官蔡公安闻讯,即赶到明溪招见陈有定,有定以驿卒身份谈军事,初露韬略,令蔡公安大为称奇。即授有定为黄土寨巡检,并命有定率领所募民兵随从蔡公安征讨延平、邵武“诸山贼”,皆被荡平,有定因功提升为清流县主薄,不久又升为县令,再升为延平路总管。
元至正十丸年(1359),陈友谅遣部将康泰取邵武,邓克明陷汀州,进围清流。福建行省平掌政事燕只不花授有定兼任汀州路总管以抵御邓克明。有定率部从平安寨出发间道夜袭邓克明设在黄土寨的大本营,擒邓部将邓益,邓克明败走,仅以身免。有定一路追击至宁化,收复被邓克明所占领的连城等郡县,并修复在战争中被破坏的崆峡岭等军事据点。燕只不花上报元朝廷,列有定军功为第一。有定因功进福建行省参知政事,置分省于延平。
元至正二十年(1360)二月,闽省义兵万户赛甫丁、阿里迷丁据泉州,不听有定节制,同年陈友谅又统兵入杉关,攻陷邵武、汀州、延平诸郡县,元福建行省参政袁天禄见朱元璋攻下浙东收降了方国珍,元朝大势不妙,遂遗古田县尹林文广以福宁州的领地向朱元璋投降;同时,福清州同知张希伯也率领吏属向朱元璋示降。这些事件的发生,在八闽大地引起骚动。形势急转直下。然而,陈有定却能镇定面对。第二年即击退邓克明,因功迁行省左丞,再次移分省于汀州。凿丸龙滩石,通舟楫,以运汀州粮。至正二十四年,元朝江南各地多为朱元璋所据,元大都懒以生存的粮饷运输线均被隔绝。有定凭借自己早年曾在海坛岛等沿海各地“定寇氛”,平潭人曾立碑记颂的有利条件,筹措数十万斤粮食,由海路取道登莱送达北京,以解元大都粮荒。是年,方国珍也发兵进犯福建,被有定击退。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二月,有定以拥有八闽的声威,出兵攻打浙江处州,被朱元璋部下胡琛所败,退回闽北。胡琛乘胜追击,攻下浦城、松溪等县,有定部将张子玉被执。有定退守崇安。同年六月,邓克明复寇建宁,立数十寨于城西北,用铁炮、火箭、云车、机弩等连续攻击不停,建宁城中粮尽弹绝,形势极为危急。八月,平章完颜帖木儿从福州|率部来援,有定为了组织城内外夹攻邓克明,亲率数十骑冒围突人建宁城,士卒欢呼:陈总管来了,我等有活路。士气大振。有定令守将阮德柔杀牛马以飨士卒。第二天黎明开北门,空城出战,与帖木儿的援军一起两面夹攻,焚橄榄山砦,还夺水南砦。邓克明败逃至菱角塘,部众溺水死者千余人。邓克明率残部从杉关遁去。经这一战,一度陷落的建阳、崇安、浦城、邵武诸州县悉数收复,闽省转危为安。不久,朱元璋调广信、建昌、抚州三路大军进攻建宁,主将朱亮祖严令胡琛进兵,结果陷入有定的重围。建宁守将阮德柔领兵四万屯锦江,逼在胡琛阵后,胡琛见势不妙,突围不成被德柔伏兵所执。有定本不想杀胡琛,但元朝的钦差恰在此时来间,逼有定杀胡。朱元璋所遣的使者带马、吊等物资来赎胡琛也在这时来到。有定为了向元朝表忠心,把两者一并杀了。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三月,泉州人阿巫那攻兴化,骚扰闽南诸州县,有定密令儿子宗海领兵深夜入城,次日凌晨开西南二门,引兵出城攻击,大败之。五月,宗海又收复泉州,擒阿巫那,兴、泉二郡遂平。八月,元朝廷以有定既败胡琛,又平定阿巫那之乱,升有定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为全省的军事行政最高长宫。其辖区除福建全省外,还兼摄广东潮州。至此,有定有兵数万,各州都悉平,“无敢角者”。唯有一长汀人罗良,时任漳州路总管,不从有定节制,又写信诬谩有定,有定大怒,发兵攻漳,杀罗良,修固漳州城。十二月,有定所派的建宁守将阮德柔向朱元璋投降。有定得报,紧急回师南平。
吴(朱元璋于 1367 年自封为吴王)元年,朱元璋部将汤和、廖永忠、胡廷美等大将分率水陆两路大军攻闽,志在必得。陈有定闻讯赶来福州布防,在城外筑堡垒,沿城五十步筑一台以为策应。布置停当后令赖政孙、谢英辅、邓益等将领严兵把守。此时胡延美已破杉关,兵逼延平。有定率精锐驰因延平御敌。不几日,汤和水师道进闽江,攻下福州。洪武元年(1368)正月,汤和率师北上,与胡延美所部陆路大军汇合,围攻延平城。汤和派使者进城招降,有定大会诸将,杀使者置血酒中,与众将盟誓:“以死报元。”城被围的第十日,城内军械局起火,火炮爆炸,明军以为是内应举号,加紧攻城。有定见大势已去,即饮毒药自杀。明兵入城,抬有定尸体出衙,时造大雨,有定被霖苏醒。其子宗海闻延平城破父被执,自将乐弃城到延平明军阵前表示愿与父向死。父子二人被送南京,朱元璋面责说:“元朝已亡,你为谁卖命?杀我胡琛将军,饮我使者血,今有何说?降,授原官。”有定励声答曰:“国破家亡,死耳,何须多言。”说完闭目就死,终被朱元璋施以“铜马”(即古代的炮烙酷刑)死。时人有诗赞有定曰:

失势非人芋,重国战似林。
乾坤今已老,不死旧臣心。

有定虽出身雇工,目不识丁。及位居显耍,尚能招致文学之士教自己习文,曾习作五言诗,皆有意理,惜遣稿散失,今不得见。且能礼贤下士,所招致的人才,多系智能忠贞之士,如闽县人郑定,被有定招为“记室”(相似后代的秘书一类人物)当有定失败后,他浮海潜人交趾、广东一带。以后潜回隐居长乐。直到洪武末年(1398)才曾出任教职——国子助教。此时距有定败亡已三十年了;王朝,有定据八闽时,任他为漳州路总管,有定在延平被执,他弃官当道士,隐居永泰山中十年。朱元璋派使者欲强行招致出来做宫,他坚志不出,自杀死。又有一个伯颜子中,博学多才,但五次应试均落第,后出任江西东湖山长(尤如高校校长)。后来改授建昌教授。以“分省都事守赣州”,当陈友谅进攻赣州时,子中招募民兵战于城下,兵败后只身潜入延平,有定慕其贤,授子中为行省员外郎。常为有定出奇计破敌。一度领军攻克建昌。后奉命从海路北上进京,向元朝延报捷,被元帝任命为吏部侍郎,持节到广东调何真部增援福建。到广东时,何真已向朱元璋的部将廖永忠投降,子中亦被永忠所俘。永忠劝降不遂,反被子中的忠贞精神所感动,把他释放了。子中变姓名游江湖间。后返乡隐居。明布政使沈立本向朱元璋密奏,朱元璋闻报派钦差聘其出山,子中闻讯后仰天长叹说。“死晚矣!”即饮鸩而死。
陈有定亦有其致命弱点,即威福用事。其部属一旦违背其意志,必杀之以后快,以致在严重关头,部众星散,招致败亡。如漳州守将罗良,汀州人,由散家财招兵起家,曾提兵解福州围,数次筹粮从海道至北京以济元大郁,时人称其为“间将第一”。元朝廷封其为“晋国公”,其时所任的“漳州路总管”隶属于陈有定,心中不服,写信责问有定,说:“你曾经是行省的参政,是平章政事的下属,却对平章不恭,各州县的长官是朝延命官,你却把他们视如家臣。你出兵收复各州县,是你应尽的责任,你却把各郡县的仓库物资视若私产,口言为国,心实有私,不知将来人们把你看成是郭子仪,或是看成曹操?有定见信大怒,不顾闽北是抵抗朱元璋的前线阵地,抽出精税亲自到后方的漳州去镇压罗良,把罗良杀了。以致闽北兵力空虚,军心动摇,他的得力亲信将领,建宁守将阮德柔在明军的威逼下,向朱元璋投降了。延平失去屏障,变成无援的孤城;福清宣慰使陈瑞孙、崇安县令孔楷、建阳占翰等均因事不听节制而被杀,这些事件所引起的波动,都影响间省局势的稳固和人心的团结。更严重的是,当汤和等大军团团围困延平城的生死存亡时刻,只因诸将要求出战,违背了他“固守困敌”的意图,就怀疑“诸将有贰心”,杀了力主出战的肖院判,夺了刘仁的兵权。刘仁疑惧也会被杀,出城降于汤和,以致人心离散,士卒多偷城出逃,以致延平陷落,有定亦兵败身亡。
有定的功过是非,历来受元朝系“异族”入主中原和它对汉人施行歧视政策而遭到贬抑。到了清代,其统治者亦是少数民族,因之,对陈有定取肯定态度,“奉旨施表忠烈\“人祠崇祀”。乾隆版《福清县志》亦在“人物志·忠烈”为有定立传(只有不到六百字,过于简略)。时代已进入 21 世纪,“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的观念,已成人们的共识。因此,我们应以新时代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个福清籍奴隶出身的大将,还他以公道的历史面目。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3 10:48:54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叶门女性

俞达珠

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家族的兴盛,都有其生聚和教训的漫长过程。叶向高能官居极品,且能以忠事君,以诚待友,在官场能洁身自好,在执政中视国家安危和国计民生为要务,这实在是叶氏从高祖起即以儒家信条的教育熏陶的结果。而叶门女性,不论是出自叶氏,或是娶异姓女为叶氏妇,同样受叶氏家风的在染和默化。她们都自觉地作维护叶氏的儒家风范的卫道者。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体验到时代的风尚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形成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
我们辑《叶门女性》的资料,不光是了解叶门女性的阔范,从中更可以补充史志之不足。如叶向高的后裔的情况,从史籍中我们只知有三个孙子,其他则语焉不详。而《叶门女性》中却有不少明晰的资料说明。向高有一姐嫁上迳林家,已有的地方志乘只说“年轻从死”成烈妇,而《叶门女性叶默》中的资料,详尽地记述她夫家逼她殉夫的整个过程,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发指。为此,笔者从叶向高所作的《家谱外传》、民国年阔的修志采访稿以及叶门女性身后留下的扩志选辑汇成《叶门女性》,笔者只作文字上的“化繁为简”和标点断句两件事。其他则保持原貌。籍此保留资料,留给后人或且有用。

叶向高曾祖母——郭氏
郭氏,玉塘郭衮女。少读书,知大义,年十八,归大父补庵公。公有寡嫂孤弟,曾大母奉之甚谨,曰:吾不及事舅姑,嫂、叔,舅姑之遗也,敢不敬。伯祖茂才公为儒,多致宾客,曾大母治饷具甚精办。一日,客以薄暮至,厨空矣,徒有一伏雌,执而烹之。家人谓:酉不杀鸡。不听,曰:岂可拘忌而简客哉。年老独居一小室,或出至堂中,族妇女皆整衣肃拜。曾大母命坐,为谈说人家兴替,所由要归于勤俭孝敬,听者元不竦然,闻其声,即相戒勿妄笑语。伯祖有妾,以微故抵触,曾大母怒不食,伯祖跪床下数日为谢,终不能得,立去之,乃食,其严峭如此。

叶向高祖母——郭氏
赠淑人郭氏,泽朗郭公元明女,余大母也。归赠大夫月窗公。时曾大母未五十,即委以壶政。淑人事之甚恭,至老保护如婴儿。尝曰:慈幼日长,供老日短,人或爱幼子而忽老人,何哉!曾大母病痢,淑人朝夕视恶,曾大母叹曰:新妇贤孝,报尔在子孙矣。家故殷也,而淑人于织春汲,事事必亲。每教戒家人:人必有事,故有双手,惟是双手,所以资口,手不可闲,口不可快,循是以行,家乃不败。岁乙亥,所居灾,失亡无箕,宜人益勤力补塞,竟以是瘁。绝怜爱府君,而训励不废。府君补诸生,叹曰:吾有一子,欲其蹈儒行,成儒名耳,何必取富贵,坠世纲中哉,为不怡者累日。闺门严肃,巫觋星卜,一切谢绝。疾病无所祷祈,将革之夕,惟为府君言平生劳苦状,曰:此事吾尝为汝陈之,恐未记忆耳。已又愀然曰:人生虽荒乱流离,久当复会。吾母子永无会期,且汝未有子,他日孙儿不识祖母颜面,此可痛心。遂终,年五十有七。府君伤大母未登上寿,又辛勤没世,每谈又涕,盖吾大父朴茂长者,不善封殖,其艰难拮据以垂裕来许,大母力居多。至吾诸母,亦循其遗教不敢替。今妇女辈早卧晏起,美衣甘食,机抒声绝,酒浆不能治,岂复念先世哉。吾窃惧之矣。

叶朝荣妻——郭长
郭长,泽朗人,大母女侄,父彦龙,母朱氏,皆早卒。鞠於祖母:侯氏。稍长,事侯至孝,年十八归通判叶朝荣为原配,向高前母也。事姑郭太夫人如事侠。晨兴躬衣衣始,晚奉汤孟为太夫人梳洗。每食,视馍食已乃退。姑甚爱之。朝荣辍学.郭不之善也,从容语之,曰:妾闻君才久矣,何不读书,使妾他目得徼一命归葬二亲以为光宠乎?朝荣曰:母不欲,可奈何?郭则自以其意请於姑,不能得,乃复语朝荣,第学不必仕,何伤?遂治装具糗粮,促行期。荣乃奋往从师,勤励精进,非竟岁不归。随补弟子员。姑恨恨涕泣,郭百般慰解,乃稍宽。未几,诞男不育,因感寒疾卒,年仅二十四。临革,犹嘱朝荣卒业慰地下望焉。

中朝荣继室——康秋兰
康秋兰,瑶峰康俊女,年十七归口十朝荣为继配,向高前母也,沈静寡言,趾不窥闼,佳辰令节,妯娌招邀游,尝辄辞谢,曰:儒家妇当服劳攻苦,何游?为治女红,常夜分不寝,姑喻且休,答曰:秀才家在外读书,此时尚亲灯火,妇安敢自逸。父母屡迎归宁,坚不往。朝荣曰:妇归宁,礼也,何辞为?默然良久,曰:父母使妾饲君箕帚者,以君贤能,旦夕成名耳,今君犹诸生,妾犹诸生妇也。即父母幸而念妾,问所以劝学何状,其安所置对。君自勉,妾归有日矣。於是朝荣学益励。而母家知康意,绝不复迎。未几卒,年仅三十。生二男一女,男俱不育,女适林守定,以烈旌。

叶向高庶母林氏
庶母林孺人,化北里人,其所出微,而其事吾父通议公顾先于吾母。吾父居贫力学,经岁授徒于外,不能问家,仅一婢一仆,皆遣之耕作,吾母躬执,而庶母则筑场纳稼,执春行髓,备尽辛苦。两人相依如左右手。有子女列更相乳抱纤毫无间,吾父甚安之。当吾生时,适值倭难,奔走危殆,吾母每襁余,力乏则庶母代之襁,其卒以得免者,庶母之力多。其后庶母连举三弟,而爱余终甚于弟,朝暮持携不欲少离。每选作劳,负之于背,有所适,必与俱,饼饵果实,佳者皆存以遗余,弟若来乞,诮词:汝何敢望兄。盖自来庶母爱嫡子未有如是甚者,而余之恋庶母不减于吾母。余自囚五岁即能读书属对,庶母不胜欢薯,岁时乡里宴会或对客,吾父试以对句,多称意,归为吾母庶母解说其义,更相庆也。吾父别驾江州,庶母从吾母往,比守养阳,庶母从吾母归。余成进士,官词林,欲迎两人就养而皆不能来。盖庶母与吾母终身不离如此。吾父母相继没,独庶母在。而余徒居邑中,庶母每欲来视,以诸孙牵累不能来,殊怏怏也。余时以南铨报满暂归,未几复抵任,乃庶母遂没矣。余屡乞归不获遂,中踰岁而被命北上,深以不能拊棺一恸为痛。而吾弟将以今庚戌岁(1610 年)某月某日葬庶母于罗湾山三原,余乃为书庶母之生平大略如此,俾纳之圹中。罗湾山者,吾父母兆也,右以吾弟永,虚其左以待庶母,余兄弟四人,亮永亨皆庶母出。永早逝,其少时甚有至性,惟读书稍拙,每为余缮写文字,寒暑不辞,曰:吾以此佐兄,胜于自读耳。娶妇未三月,即往侍吾父于养阳,养阳人或尼之:新婚也何能遗别。弟奋然曰:安有亲独居万里外,为人子能耽燕尔者哉。竟去不顾,没于官舍,吾父啼泣悲伤。欲与林氏姐共为一祠,额之曰:“烈孝”。未及为而终。余愧尚未能成父之志也。每一念及,肠断心酸,出涕如雨,皆余之愧弟多矣。当弟葬时,余未有一言,故因志庶母而附及之,已复慨然太息曰:嗟夫,吾家何以有今日哉,大者固在于祖父积德累行施及后人;其次则吾母庶母雍睦和谐同心戮心经营,患难出万死而得一生,乃至此也,是其功于吾家,岂不大哉。余小时视见吾母庶母勤劳拮据状,言之伤心。吾父与余相继入仕,家稍康,吾母、庶母终生布衣粝食,如也。今余滥陪密勿,禄入渐丰,吾家人子弟亦渐汰梁肉绮,视若寻常,至于骨肉至亲,亦时有语,去先世远矣。盛衰得失循环,吾甚惧焉,家人子弟其相与念之。
庶母生于嘉靖乙未(1535)年某月某日,没于万历丙午(1606)年某月某日,得年七十二年。孙成经、成纬、成纲、亮出;成文、成章、成裔、亨出。成经官生文庠生。独弟永未有出,以成纬嗣。(向永)其生以隆庆丁卯(1567)没以万历乙酉(1585),年仅十九岁。

向高妻——俞爱玉
俞爱玉,永东里里美俞延御之女,相国叶向高之妻。年将及算,以父怜爱,又颇饶家业,不轻许人。向高时方游庠,为邑令许所识拔,而家则甚贫。一日,许于乡塾见向高,笑问秀才曾否得配?向高父答以议婚数姓均尚未谐。许特留宿塾中,五鼓起焚香祝天,取所议数家女,手为阄,令向高拈之,得氏名。许即返署,呼廷御告之。随代具聘仪婚牍,于公堂酌酒相贺。其冬,许调官去,犹命廷御以氏归向高,观者如堵,诧为奇事。氏既归,安贫甘淡泊,修妇职。见向高偶出嬉游,力劝戒,且云何以报称许公。翁姑爱其贤明,女视之。万历七年巳卯,向高举于乡,癸未成进士,官翰林,氏随寓京邸。越三载,翁卒于粤西广(养)利州守任,未几,姑亦殁,氏先后偕向高奔归,服丧如礼。自后,向高历官成均、坊局,南吏,礼二卿,以至纶扉,民皆与俱,进封一品夫人。万历末,神宗倦不视朝,诸事壅塞,纶扉仅向高一人,因瘁乞归,章七十余上,不得请。后值太后升遐,氏以命妇哭临,出入叩拜,靡不加礼,帝闻甚喜,赐茶果银万寿字,又遗中涓传意,谕氏挽留向高,氏大哭:妾夫妇老矣,犬马力竭,愿上开其生路,免使客死负恩。中涓以闻,帝微笑颔之,旋即许归。向高喜,氏亦大慰,及神、光先后晏驾,熹宗嗣立,辽阳失守,人情惶忧,帝屡迫使敦促,向高坚不欲出。氏则言:国家有难,岂得自安,向高乃行。阅三载,疆事稍谧,氏复寄声促向高归。皆能视国事之缓急规向高之进退,不以仕止为荣辱也。在家好施舍,梁白水湖、砌西路、筑化北里海堤,岁常给贫人棺百余具,有妾三人,未一诟厉。妾有子甚窑,殇则其悲。自奉节啬,常服袍数年不更,珠冠霍衣,笱藏不御。日率诸姆纺织,当食投杌出怀中匙筋,一菜一鲑一饭,别无珍物。诸姻亲家婢来,都不省为一品夫人。既知,莫不惊愕。居官舍时,或有鬼孤物怪,处之晏如。途遇艰险及惊涛骇浪,未尝动色,胆气坚定,非人所及。向高最后乞归为天启四年冬仲,五年二月八日氏以偶疾终,年六十有七。帝闻,心为之恻,然不待陈请,即下礼曹议,赐予祭葬。向高追念前事,自为之铭。及检遣筪,簪环衣服,值仅数十金。复称朴素任真,为天性固然云。

向高长姑——叶从贵
从贵适泽岐薛如岗,避倭乱,至省城,家无余货,力作自给,遂以致饶,晚年偕如岗归故里,筑室宏丽,田园多膏膄,夫妇优游,凡二十年乃殁。当向高就读省城,从贵子视之,留饭于家,有饼饵果实,佳者皆藏以食之,曰:吾兄老矣,吾能不怜爱此儿哉,居恒好施予,丐者至门,形容惨瘁,辄为流涕。

向高姐——叶默
曰默者,府君长女,幼失母,林夫人子之。余少时呼为姐姐,甚爱余,姐弟间不知其异母也。姐性聪明,通经史,绝当府君意,适林守定,守定母早死,父质卿有所嬖,悍甚,虐守定至死,姐欲从之。府君力劝乃解,然度其家不可居。常怀寸刃欲刺,府君迎之归,曰:而第居此,可明志,何必林哉。姐泣曰:岂有嫁女而依父家以终身乎?府君以荐人成均,姐复去,日夜抚夫柩哭。质卿阴纳富人金,将强拥以行,姐侦知之辈粧,不复哭,膏沐靓以待,至期拜夫柩若为别者。拜毕,自刎死。族诸生林大用挽云:梁屋忽成空,一夜烈霜寒。六月肝肠谁识破,孤灯青简照千年。邑人闻其事于当道,咸嗟叹褒异之。后十余年,学使者麻城耿公与直指公为请于朝,旌其门。

向高弟(向亮)妇郑氏
郑氏为苏田里郑子英女,甚婉淑,当在室时,事继母如所生.继母亦爱之。其归弟,治壶以内,井井有条,米盐酱之居,得其宜,弟得以不问内事。以万历癸卯(1603)年元月十五日,疾逝,距生嘉靖甲子(1564)年十月初十日,年仅四十一,合葬于时和里洋东之山,生巽向乾,子男六人,成经阴官生,娶郑校时乐女,成纬为余次弟永嗣,娶林一定女,皆郑出。成绞聘知县高一福女,成缨、成组、成绩皆林出。而成绩以弟亡一月生。女四。

叶向高曾孙女
叶氏,闽县国子监王爽妻,夫卒,二子俱幼,忍死抚训二十年。所著有《寄秋集》八卷,《释愁吟》二卷,一女亦工诗,每阅古名媛传记,各系以诗,凡百诗,名曰:《停针论古传述》。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3 10:57:04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南少林寺在福清兴起的历史渊源

陈华光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鱼擎之《魏略》记载,前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 2 年),有博士弟子景卢从大月氏玉使伊存口授《浮屠经》,即“伊存传经”说;二是《高僧传.佛图澄传》载,后赵著作郎王度上石虎之奏议说:“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说的是后汉明帝于永平十年(67 年),因“感梦”派使者求佛法,即“永平求法”说。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二说进行了诸多的考究,聚讼纷纭,难以定论。现在学术界对中国佛教初传历史纪年的见解逐渐一致,认为后汉“永平求法”之说,纯系后人所编造,不足为信。而鱼索之《魏略》以及《魏书.释老志》等史书,是最古老最可信赖的资料,符合历史的真实,因此汉哀帝元寿元年“伊存传纪”说可以定论。中外学者对此观点已达共识。这样佛教初传中国的历史纪年,距今已 2000 年了。
佛教传人福清亦是在汉代,据乾隆《福清县志》卷 20 第 745页“寺观”类载:“台丰寺,在永福里庐院。汉时建,久圯。万历年间乡耆才中子泰重建,邑绅司现李柱撰碑记。”该佛寺在阳下镇庐院自然村,如今寺宇仍保持完好。有时论谓:印度佛教是随张蓦开辟的丝绸之路传入东土,其萌发地在黄河流域,至三国时才传至江南,因此汉时福请不可能有佛教传播。但此说未必正确,因为古时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先民们在东南沿海地区还开辟了通往西士的“海上丝绸之路”,许多波斯人,印度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到中国经商贸易,其中不泛有僧侣随船而来。如当年达摩初祖就是经“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广州,然后北上至河南,后在嵩山创建少林寺。因此,汉时佛教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福清是完全可能的。不然重修的清乾隆《福清县志》怎么会凭空杜撰“台丰寺……汉时建”而且明万历年间又予以再重修呢!无疑福清台丰寺是福建最早的一座佛寺。
福清汉时就有佛教传播,此后历代一直强劲盛行不衰,这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
福清古为七闽地,其东南部为沿海平原,其西北部为山丘地区,溪河纵流,盆地相间,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山峦叠翠,佳境连绵。其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终年无霜期。这样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最适宜人类生息。早在 5000 多年前,东张自易山山丘新石器文化遗存,展示了这里是福建最早的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秦汉时,福清属于闽中郡,与内地有了更多的交流。西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兵焚不已,黄河流域的汉民族大盘商迁,带来了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使福清农业得到促进发展。唐宋时期,闽中地区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大量增加,福清西部和沿海地区进一步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手工业、商业和渔业相应得到发展,东张南少林寺附近发现的两处著名的宋窑遗址,反映了宋代福清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繁荣的景象。
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佛教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前面说过,汉时福清就有福建最早的佛寺——台丰寺,此后佛寺不断兴起,佛教盛行,繁衍不息。南朝陈大建元年(569),东张新宁里地区便建有方乐寺。至盛唐,佛教大为盛行。著名的黄檗万福寺(唐贞观五年建),灵石寺(唐大中元年建),敛石寺(唐大中四年建).护国寺(唐开元二年建)等佛寺相继兴起。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笃信佛教,大建佛寺,倡导百姓礼禅信佛,由是信佛风靡闽中。有资料表明,位于东张新宁里的南少林寺,就是在此时兴建的。其时在南少林寺的周围尚有方乐寺、东林寺、后塘寺、龙溪寺、招福寺、龙居寺、新城寺、大仵寺等 8 个佛寺(见《八间通志》卷第 17 页),平均每一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寺庙。可以说,福清西北部地区遍地是佛寺,以致出现了“山路逢人半是僧”的盛况。至南宋时期,福清的佛教达到鼎盛,据南宋梁克家的《三山志》记载,当时福清的寺院达 196 所之多。在福建其他任何府县,都没有福清这么多的佛寺。
福清不仅佛教文化广为传播,而且自唐以降历代高僧辈出,影响巨大。达摩初祖创立的禅宗,至唐五代时分为五家,即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追溯禅宗五家的创主,竟与福清僧人和寺院均有密切的关系。如临济宗的创始人临济玄义,得法于福清黄檗希运(禅宗大鉴下 4 世),黄檗希运是福清人,他出家于渔溪黄架寺,为唐代著名高僧。禅宗另一主要宗系曹洞宗,其主要的创始人之一曹山本寂(莆田人),出家于福清灵石寺,亦是唐代高僧。如此看来,禅宗的临济、曹洞二宗均源出于福清佛寺。可知唐时福清佛寺对禅宗的临济、曹洞二宗佛文化影响之深刻,宋代以后,禅宗五家中的油沩、法眼、云门三宗相继绝传,从此天下禅宗皆出于临济、曹洞二宗。
宋代福清少林寺也有高僧,如少林德诚禅师,少林妙嵩禅师。从宋刘克庄《后庄先生大全集》的《诚少林、日九座》一文中可知,德诚禅师(禅宗大鉴下 19 世)是福清人,在南少林寺任住持,他与刘克庄为“方外友”,故圆寂后刘克庄为他撰写了墓志铭。德诚禅师“得法于铁鞭韶师” (禅宗大鉴下 18 世),《福清县志续略.僧宝》中有其传略的铁鞭韶师也是福清人,嗣法予临济宗下的杨岐派虎丘系密庵盛杰。密庵盛杰(禅宗大鉴下 17世)也是福清人,他出家于与南少林寺相邻的敛石寺,《福清县志续略.僧宝》、《五灯会元》等书中皆有其传略。这样密庵盛杰、铁鞭韶师、德诚禅师,师徒三世皆为福清人,均是一代高僧,可见当时福清禅风之盛。少林妙嵩的生平事迹记载,见予南宋福清高僧枯崖圆悟的《枯崖漫录》一书和明代元贤的《建则弘释录》等佛教典籍,亦有史可稽。
综上可知,福清佛教传播的历史源远流长,如果从汉时的台丰寺算起,佛教在福清这片沃土之上繁衍发展的历史也有近2000年了。福清如此久远的佛教历史,如此浓厚的禅宗佛文化氛围,加上福清人民勇敢慓悍,自古崇尚武风,南少林寺在福清兴起就不是偶然的了。
佛教传人中国后,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融合,已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以及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在党的宗教政策的指引下,中国佛教历史的趋向将会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广阔前景相适应,为国家民族的振兴作出有益的贡献。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3 11:00:04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柴坊顶史话

倪朝铭

柴坊顶是一条东起后埔街西连参府前长约二百米的横贯巷道,此地古时属福清县城北隅。在明朝前期时,这里出了几位著名人物,他(她)们的事迹影响深远,迄今犹为当地父老所津津乐道。经查阅清乾隆版《福清县志》,有的人物虽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有的人物则被遗漏。现在笔者依据所搜集到的各方面资料,写成本文,聊供将来研究有关地方历史时做为参考。

(一)特异孝女,桑仔妈夏信。
明朝时,聚居在福清县城北隅的夏姓居民中,有个夏伯庸者,他的女儿名叫夏信。生来聪明伶利,稍长,在父亲的教导下,熟读经史,深明大义,才貌出众,活泼大方,甚得父母宠爱。后来,夏信母亲又添了一个小男孩,取名观明。由于母亲身体不好,多亏当姐姐的夏信协助喂养。不久母亲病逝,抚育小观明的任务,只好由姐姐夏信承担。过了一段时间,夏伯庸因操劳过度,卧病在床,女儿夏信秉性至孝,她多方延医求药,精心治疗,但父亲病情却未见好转。这使夏信焦急、万分。心想,母亲已经不在人世,当前父亲乃全家的主心骨,务必不惜任何代价,全力救治。传闻古时曾有刲股煎药治好亲人重病之说,我何不也用此法来救治父亲。于是下定决心,避开父弟视线,在暗地里自行操刀割下一块股肉,放进罐中药糜里滚煎,然后送给父亲饮服。同时默祷神灵庇佑,让父亲早日痊愈。
夏伯庸病情日益沉重,自知危在旦夕,唯一牵挂的是儿子观明尚幼,日后怎样才能成人长大,继承家业。夏信一面安慰父亲,面夜不成寐,衣不解带地克尽的孝心地服侍父亲,但终于回天无术,无法挽留父亲的生命,而夏信的孝行则传遍了邻里宗亲。
父亲见背之时,弟弟观明年仅四岁,况且母殁之后,现明日常生活全赖姐姐细心哺育,姐弟感情至浓至深。现老父弃养,孤幼弟弟成为家门中唯一的男丁血脉,姐弟二人相依为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为姐的夏信思之再三,总是不忍置弟子不顾,弃弟嫁人而去。于是横下一条心来,留在夏家矢志不嫁。宁愿牺牲自我,也要把小弟现明培养成才,以报答父母养育自己的恩情。
观明幼年天资聪慧,从小就跟随姐姐学习,夏信课教甚严,每日都布置足量的阅读背诵的功课,和临帖默写的作业,而观明均能完成任务。读书余暇,还主动协助姐姐从事家务劳动从不懈怠贪玩,或调皮捣蛋,招惹姐姐生气。观明的良好表现,使夏信在弟弟身上看到了他将来成长之后的前途,心中甚感欣慰。
明朝初年,各乡设有粮民管理粮税之事。观明长大之后,初次走上社会就是担任粮长职务。当时社会,一面使用金属货币,同时也有钞币流通。由于纸币同金属货币在交换上不够规范,时有漏洞出现。观明在管理粮税期间曾受其累,虽向当地有关方面反映,但无法解决。夏信得知其事,乃秘密同观明商量,并出谋让他亲自赴京,直接奏述钞币的诸多不便于民之处,避免日后可能因此再受其累。观明深以为然,立即上京办理。到了洪武年间,不知何故,观明却遭到皇帝亲自下诏逮捕入狱。消息有如晴天霹雳,令人惊恐无措。在此关键时刻,姐姐夏信挺身而出,上书力辨其冤。然而书面往返花时费日,缓不济急;且事经皇帝下诏,理宜上京当面剖白,方能解脱其冤。观明受钞币之累的前前后后,夏信最为明白。为了昭雪弟弟冤狱,夏信明知自己妇道人家,不便抛头露面,却毅然不顾万般困难,千里迢迢,历经千辛万苦赶赴京城。抵京之后,夏信四处奔走,打听如何才能面见皇帝为弟伸冤。承蒙好心人指点,得悉洪武朱皇帝为了解百姓疾苦,设置“登闻鼓”,允许含冤者或其家属,按每日规定时间击鼓上诉,可得皇帝亲自审理。于是夏信冒着风险,鼓足勇气,往击“登闻鼓”,从头到尾诉说弟弟观明蒙冤入狱详情。特别表明,其弟早已觉察钞币漏洞和诸多不便平民百姓之处,并曾经为此亲来京城奏陈,事属有案可查,今却遭到逮捕下狱,确系冤枉,望乞昭雪。
皇帝听完辩白,认为过失不在夏观明。为了挽回人心,巩固统治,他准许夏信所奏,宣布无罪释放其弟夏观明出狱,并令有关官员立即照办。
夏信回到福清,从监狱中救出了弟弟,才放下了心。但她自己由于辛劳过度,且在旅途中披星戴月,遭受风霜雨露侵袭,终于支持不住,病倒在床。观明延医求药,细心照料,但其姐夏信病情却日益严重,以至与世长辞,享年仅四十九岁。
夏信一生不平凡的经历,由她官居都宪的从兄夏伸为之立传。突出表彰她割股和药,医疗父病;牺牲婚嫁,哺育幼弟;击鼓登闻,平反冤狱等孝行义举,使其事迹传颂郡县各地,并永垂史册,受人敬仰。
福清土话,把蚕叫做“桑仔”。引伸其义,也把未出嫁的女子称做“桑仔”。夏信是一位未出嫁的年老女子,群众敬仰她,不直呼其名,而尊称为“桑仔妈”。夏信逝世之后,其弟庭观明特在柴坊顶夏家祖厝对面,夏氏祠堂后边,专门建造一台坟墓,埋葬其姐夏信尸体。见基如见人,藉便就近扫墓与奉祭,以志哀思,且旌其德。
后来,夏观明之子夏裕中进士,官至按察使,特在柴坊顶建造“宗宪夏氏祠”,以纪念他的姑姑夏信在家未嫁,培养自己成长的大恩,并塑其姑夏信全身坐像,安放该祠正中,享受子孙恭祭。据说反家族例,子孙凡有喜庆者,要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到祠堂“桑仔姑”坐像前点燃一双红蜡烛做为庆贺,并向“桑仔姑”报喜。

(二)风节凛然,按察使夏裕。
夏裕,字孔裕。福清县城北隅柴坊顶人。系明朝正统七年壬戊进士,起初担任贵州道监察御史,接着授官云南道,曾上疏除述“荒政十二条”,被上级采纳。后派任河南巡按,风节凛然。以后奉令辑东昌伍,治广平妖,年劳著绩,升为云南宪剧,署提学。不久,官升按察使,因病回家治疗。过一年,又被朝廷起用,补贵州泉司,若有政绩。大学士林文称赞他:“仁足以恤下,智足以慑暴”。朝延正在议论下旨再升其官,而夏裕上疏恳辞,获准告老还乡,享年六十二岁。
明朝,中进士者可以建立进士坊。夏裕中了正统七年壬戌进士,在做官之后,他也准备建进士坊做为纪念。当时造坊的材料,都是青石。讲究的人,不但使用优质青石,而且雇请名匠于坊上镂刻通透的人物、花鸟、走兽,做为坊体的装饰,以壮观瞻。但夏裕为官清廉,风节凛然,两袖清风,囊中羞涩,花不起建造优质石坊的材料费,于是只好建造木质的进士坊,福清话叫做“柴坊”。这个柴坊就建在城内北隅后埔街与参府前一条横贯小巷的巷口顶上,后来群众就把这条小巷称为“柴坊顶”,一直沿用至今。
当时柴坊顶这条小巷,巷内两旁的居民,对夏裕为官清廉都十分敬仰,由于“爱屋及乌”的关系,对柴坊也倾注了感情。一代又一代维护有加,关怀备至。以致五百年来,柴坊能够完好无损的屹立于北隅柴坊顶巷口,直到后埔街扩建马路时才予以拆除,创木质牌坊长寿的纪录,实为难得。

(三)抗倭英烈,千夫长夏淑慎。
在戚继光率兵人间之前,福清人民饱受倭寇蹂躏之苦。1558年夏天,倭寇自北门攻入我县,大肆杀戳,“闾里荡然”;1559年三月,省城内外倭寇密布,不到两个月时间,连续七次搔扰我县,著名黄檗寺也在此时横迫焚毁。福清人民巴望倭寇早些离开,偏偏这时总是北风,直到六月中旬,倭船方才撤走。但没过几天又刮北风,倭寇又陆续在我县瑟港、东瀚等处登陆集结,经常劫掠县城周围地区。人民耗费许多钱粮养兵,却没有一支足以御敌的官府军队。1561 年巡抚刘涛曾率官兵出战,终因将弱兵疲,无法取胜。县城周围群众,纷纷入城避难,城里所有寺院、佛堂、甚至学校门墙下、城门空隙处,全部住满了人。城里米珠薪桂,难民饥寒交迫,死亡过半。在这期间,北隅柴坊顶住民夏淑慎,原是千夫长,他自己募兵守卫县城,屡获战功。后来他率领一队子弟兵驰援江阴,与倭寇决战时,英勇杀敌,有进无退,结果夏淑慎连同他的儿子、干儿子、侄儿以及三百余人部下,全部壮烈牺牲。他的哥哥夏淑谨闻讯,极为伤心,立誓报仇。后来他率众冲人新厝、江口的倭寇驻地,与倭寇大队人马发生激战,最后陷入敌阵,冲不出重重包围,全队人马英勇死战,无一人生还。
夏淑慎、夏淑谨兄弟子侄、以及他们所率领的平民百姓,在当时统治者腐败、官军无能的情况下,自觉组织起来,保卫家乡,杀敌卫圈。虽然寡不敌众,在倭寇的侵略屠刀下全体壮烈牺牲。但他们这种气壮山河的反侵略正义行为,是值得福清人民永远怀念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3 11:03:51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盛时奎璧石坊见闻

吴学仪 余长泓

过去,在福清县水陆街靠近西城门外,建有一座横跨路面的石坊。坊高约八米,宽约七米,四位三门,全部是白花岗岩结构。坊的中门高宽各约四米,造型古朴,并无飞檐翘脊,十分雄伟。由于仅有四柱,容易倾斜,因而在四根方石柱的前后两侧,各加建一块葫芦抱,埋入地下,并高出地面约一米半,顶住石柱,使石坊既能牢固,且臻美观。中坊门的横梁刻有花纹,横梁上方的石板两面,各阴刻正楷的明代万历年间游延柏、吴忠鲁、陈名彰、卢一诚、叶向高、方懋医学、陈其殷、王锡侯、江世禄、陈懋学、林茂槐、张日耀、施一皋、何成轸、余梦鲤和张材等十六位进士芳名。石板的上方两侧,各阴刻“盛时奎璧”四个大字,字径约一尺,书法苍劲挺拔,异常壮观。
不幸的是,盛时奎璧石坊,于文化大革命前期,红卫兵以“破四旧”为理由,派工把石坊砸毁,倒下的石料,运往西门外修建“前亭坝”小型水利。坝址在现今的“国际商展中心”东侧。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3 11:05:15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养济院旧址与其周围的历史坏境

吴学仪

福清养济院坐落在西门水陆街段的察院埔内,从盛时奎璧的石坊往上数的第二个街里。街口为育婴堂,从堂边拐个弯,院就在此间。
这个地方,左边为高地,高地上面原为圆通寺和双旌书院,右边和后面均为荒埔。约有几十亩地。多年来没耕也没建房。前面的余地不多只有几米宽就面对原隆兴京果店的后墙。紧靠墙后栽有一棵红石榴。每年五月榴花盛开,红似火焰,蜜蜂疑以为火,纷纷越墙而过,不敢靠近。过往行人见其艳丽,驻足观赏。
上述之地,至民国中叶才被印尼侨商俞建鋆购买,建为中西合参的楼房,外围为洋式,里面为古代中式。由于地势高低不一,砌有几十层的石阶,走完石阶,再向前几十步就是楼房。楼房的左右两旁和后面均为花园,有专人管理。园内种了众多的花草树木,配以楼台亭阁与假山鱼池。其结构与幽雅虽比不上苏州园林,但在福清境内来说,私人住宅有花园尚属少见。
这个花园,不但供园主游乐欣赏,给邻居友人也带来好处,他们常于假日入园游玩,附近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也把书拿到园里来读,有时也有人在亭中的石桌上下棋打牌。
后来国主迁居沪上,因亦遗之荒废。
养济院为小六㮼前后两座。里面住了二十几个男女乞丐。他们都是残疾人,有的缺了一两个指头,有的跛足,都是无劳动力的,因此旧社会把他们收养起来,说是收养,但发的给养费很少,难以维持最低的生活,于是要靠行乞来补贴。他们乞讨的对象为商店,时间为上午。因商店生意都在上午,在这时间行乞,老板怕影响生意,故一见乞丐前来,就拿一些钱给他,让其立即离开。下午生意就清淡,而乞丐也随之而稀少。
有的乞丐虽是残疾,但还能做轻微的劳动,如打草鞋、织革履,来维补生活上的不足,故也少到街上行乞。
乞丐的穿戴虽是破破烂烂的,但生活上却弄得井井有条,观其卧室、厨房和公共场所都弄得很整洁,用具也摆放得井然有序。他们的生活也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政府的民政机构,曾在其中指定两个能力较强的人为管理员。俗叫“乞食头”。乞食头不外出行乞。他们只于每年春节过后,给每个商店分发告诫乞丐,不准违规强乞,打扰商户的通知单贴在商店里。这时商店老板就会给他钱。大的商户会给他好几元,中小商户也会给他一两元。再加上政府的救济款就可以渡过生活。有的乞食头还兼营小商贩。
他们中间,有的会识字能看书,把书中的情节讲给不识字的听;有的也打牌下棋,不因身陷贫困而终日悲苦。似乎也知道为人要安贫乐道。
世界上有的国家有乞丐,有的也没有,并不是没有乞丐的国家的人民全是富裕的,而是穷苦的人有亲朋戚友的援助,而无需到街上去行乞。哈萨克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若把它发扬起来,给贫困者以援助,则乞丐就可断踪绝迹,而永远告别其乞讨的生活。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3 11:07:21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抗战期间运输繁忙的海口港

吴学仪

“七七”芦沟桥事变以后,抗日的烽火烧在祖国的大地上。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我国的抗战军民围困在大陆上。他们出动大批军舰,封锁我沿海重要港口,并派大批飞机对我沿海地区进行轮番轰炸。
侵占我省闽江口川石岛的日军,与伪军配合,派出所谓“和平救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余吓楻占领闽江口外的马祖岛和白犬岛,与川石敌占岛三足鼎立。成为犄角之势,截断了我轮运抗战物资的运输线。在这样的形势下,马尾港成了死港。

易宁德三都沃为港口
一九三九年,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下达命令:“一切货运和抗战物资,均改为从宁德县三都澳进出。”

易莆田县涵江镇为港口
日寇发现我省更易港口,随即派遣“福建和平救国军”所属的第一路司令林义和率领其所属林震等部占领东沙岛、南竿塘和四礵北岛,与马祖岛左右并列,扼守宁德县三都口外的三沙港,截断国民党从上海、厦门等敌区抢运抗战物资进口。
一九三九年秋末,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又下令:抢运抗战物资改由莆田县涵江镇进口。

易福清县海口为港口
日寇发现福建省又易货运港口,就扶植匪军翁尚功为“福建和平救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侵占福清县江阴岛的小麦屿与“福建和平救国军”的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张逸舟、副司令郑德明盘踞南日岛,控制涵江镇的三江口,劫夺国民党官民的货运物资。
一九四 0 年,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和第三战区司令部联合发布命令:”抗战抢运的物资改由福清县海口港进口。

抢运繁忙的海口港
海口港和渔溪镇的郎官渡,在明、清两代即为我县华侨的出国港口。后因连年海啸侵袭,堤岸崩坏,泥沙淤积,郎官渡淤塞不通。后只剩下海口港为我县华侨进出国门的唯一港口。抗战期间,它又担负着全省进出口物资和抢运沦陷区的物资的唯一港口。真是有史以来最繁忙的时期。
这时,镇上万商云集,车水马龙,繁忙拥挤达到饱和状态。简陋的货仓(民居的大厅均被租用为仓库)、旅社、菜馆和各种摊贩,都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来往客商、过往行人与码头搬运工人、肩挑脚夫把整个街上挤得水泄不通,盛极一时。运载大批物资的“太古”“嘉鳌”两轮船,古为海口港接送归国和出国的华侨,这时也投入抢运抗战物资的工作。

公路破坏之后海口物资转运难
抗战期间,国民党为了阻止日寇长驱直入我国土,把从海口至福州的一段公路全部破坏。这时,抢运物资只依靠肩挑,难度很大。于是,物资一到海口码头,就要拆为零包散装,由担负战时物资运输的省货运总站,用帆船沿着龙江运到融城镇利桥港码头,再搬到城关的黄周住宅、吴氏支祠与何氏宗祠三大仓库存放。然后由省货运总站统一雇工转运到福州和全省各地。
战时物资奇缺,而需要又孔殷。从福清运到福州,必须经过几条山路,如石湖岭、蕉岭都是悬崖崎壁,高壑深渊,令人生畏。
如遇雨季,山洪暴发,急流奄路,岭道难行,商旅、挑工至此,触目惊心。曾流传如下的民谣:

(一)

一听蕉崎便心寒,下来上去实在难,
挑夫气喘汗珠淌,却怕身翻山下坑。

(二)

石湖岭下有深坑,土匪害人没心肝,
碰到山洪来冲击,陈尸令下血斑斑。

旧社会的福清,除了山岭险恶之外,更叫人头痛是“匪祸”。海口波成为全省唯一的进出口岸后,土匪乘机蜂起,明火执杖,拦途截劫,他们也没无常,商旅遭劫,轻则损财,重则丧命,行路之难,真不亚于蜀道。
海口成为全省抢运物资的唯一港口后,不久福清沦陷,货运亦中断。在我省军民的联合抗击后,日寇退出福清,而原来之海口港又负起抢运抗战物资的任务。
注:本文系根据当时的报章和福清在上述各地的友人口述自见组成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3 11:10:50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林弥离在狱中所写的“告御状” 遗稿

俞达珠

笔者与林学情先生合作刊在《福清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辑的《十九世纪初高山院西村的一场惨案》一文后,近来又觅得流传在民间的林弥高在狱中所写的奏本《御控官吏虐民,指陈征粮积弊疏》的遗稿以及附在稿后的一些事态资料,说明林弥高被解送关押在福州府狱中,在已知自己必死的情况下,仍然关心福清百姓被官府横征暴敛苦难,在临刑前写了告御状的奏本,暗托族人晋京投诉。经在京福清藉官员的鼎力相助,奏本终于送到道光皇帝手里。道光阅览后即派钦差史致光来福建“秉公审讯”。但此时林弥高父子侄三人已被福州知府以谋反罪斩立决。钦差到时,福建总督董教曾一面仍坚持要严办林弥高“聚众抗粮”罪,一面又把林弥高被杀的责任全部推到主审官福州知府身上,逼使福州知府畏罪吞金自杀。钦差见到主要责任人已死,也不愿扩大事态,对于林弥高冤死,没有再追究下去。而福清的额外加征一事,则被禁止实行,实现了林弥高的遗愿。因此,在民间至今仍流传“至今 邑仰遗风”的赞颂。
为了保存资料不至失传,特把林弥商在狱中所写告御状的奏本全文辑录于下:
御控官吏虐民,指陈征粮积弊疏清革退附学生员林弥高五九里院西人
奏为 临饥增敛,埼棍抵浮,截阻京拉,逼供勒结,遗疏候宣安士保民事:窍民有三疾,胥弊、差恶、官贪,而天灾不与;官有四诛:误公、剥民、侵努,而罔上为尤。我朝国号大清,以清为贵,是以设官颁禄,既加正俸,复给养廉,励清既寓戒贪之意。派亩匀丁,惟有正供,且多减税。额内实施格外之仁。追维我皇上明同日月,德配乾坤,建官惟贤,虑官邪于万一;爱民犹子,烛民隐于几微。龙飞四年,虑民不谙银色库萄,故不待大臣之奏,钦降谕旨,着各督抚先期覈实银价,出示便(民),完泽至渥矣。至十五年,虑民愚于柜书银匠,故又准常御史所咨,议立章程,着各州县先期查详银价,请示征收,禁也严焉。孰意万方就日,黑云独蔽于南邦;千里异雷,甘雨空翘于北阙。自十年未控之前,粮浮每两勒折一千七百八十文,米浮每斗勒折七百八十文,票串每张勒索十三文。即既审之后,粮浮每两尚勒一千五百八十文,米浮每斗尚勒六百八十文,票串每张尚索十二文。至十八年,王藩宪、张抚宪欲广皇仁万载,敬伤宪示两张,一定银价,每两带耗一千二百六十一文,除票串每张勿索分文,丝毫不忽。乃当其时,县史明目张胆,两示俱沉,粮、米勒浮仍前,票串勒索如旧,迹明藐宪,心实欺君。是则小民称顽,自元年遵浮至今,则顽而非顽;县官称令,自元年勒浮至今,则令而不令。虽然不逢歉岁浮征,犹可左支而右给,一边荒年而增敛,何由顾国而恤家。况震区尽锡丰年,福邑独遭歉岁,甲戌灾连丙子,三载荐饥。庚癸呼便丁男,万民坐困。一年饥,则典田卖产;两年饥,犹鬻器衣;三年饥,百物俱尽。伤哉!有女卖女,难辞为婢之羞。悲夫,无女卖男,弗顾绝宗之惨。老羸转沟壑,委朽骨于狐狸;壮者离家乡,泣离魂兮妻子。噫嘻!黔敖巳往,谁为施食之仁。郑侠不逢,孰绘流民之状。平潭本福清之分邑,白分府贤而请赈,全活甚多;福清即平潭之内地,。卢县令虐不以闻,死亡殆半。然而天表圣德,不必尽予富饶;臣布君息,正当大施博济。且奈何贪得无厌,营和多巧。不特白眠不恤民穷,抑且黑心专求民死。骨差串诈,会凭饿骨作财源;官吏夤缘,专藉病毙为利薮。是以数月之间,涂命逾百。报验以后,辄破盈千。臣痛民脂难逃县吞,冤惨急求宪禁。幸逢涂贤守一行打草惊蛇,杜流毒于将来。深惜来兮何幕。吓退卢贪官,不再守株待兔。敛奸谋而欲去,尚悲去也太迟。然就幸天灾虽未尽泯,而人害或可少除。无何,卢令去而张令来,命祸去而人祸起。张主倚任十年,控革复充。需书李克平(即匿控冒捐职员李扳龙)谋将尽浮钱粮,每两一千五百八十文,再增二百为一千七百八十文。至于盐米串票,无不加增。鸠延邑衿二十一人,鸦涂公启数十语,为坚清靡口碑,以盖贪婪名色。据以增加为复旧,则前此之浮不待言,史以闽侯为定规,则福清必遵无庸议。城柜五月十六日为始,乡柜五月二十六日为始,爰将公启为章程,白役勒催数十人,民壮迫催数十人,竟以追呼为劫夺。际此凶年饥岁,正赋之供,尚须清蠲而议赈。当兹目击心伤。爱民之令,何忍即浮而复增。乃张县主藉县权,复藉学权,而学师代致书兼为用柬。惟臣一时不赴县席,遂因偶触县唤,兼以三次不赴学传,且至并干学怒。官胥积衅,祸始于前,教指勒供,殃即由此。呜呼!臣愧不才,尚守非公不至之规。众诚贤者,何元年饥,盎彻之对。迫于旧年六月一日藩宪,十月再叩抚宪,俱蒙批府亲捉。第藩宪虽与抚宪同德,而府主多权,徒卒宪批,不丰宪捉。九月,臣恳咨革,十二月,县详扫革。同一候宪钧批,讵学宪偏与县主合情。而书生薄命,不革于咨,竟革于详。乞察前果,银价属实。何不出示而延衿。前果控词属虚,何不详诬而扫棍。新张主避控,巧算两浮。将现换银价每两一千二百四十文,浮报为一千四百九十文。是明告以总要勒增之意。吴学宪因详,任情偏袒,于未审情由,追伤以斥革衣顶牒文,而复加“迅即严拿”字样,是故技以衅杀之权。所以催宪无由,因而叩阍有志,嗟乎!君门远隔万里,小民惨莫由伸。天律可藉一航,大海载须有由。于是臣父子侄三人一同潜匿厦门雇船,势为待济。不幸乘逢菊党走报,遂被赶擒。本三月初三日解起厦门,初八日解收莆厂。人装原是相随。十三日,门丁解笼,二十五日,巡司解人。两解既不同日,乃欲诬抢,希吞臣物,因而懈解自纵臣回。县主狡计,自将差壮妆伤,尚恐括!详而不类。参府贪赃,代勒汛兵抖政。痴求袒饨而无疑。致令讯弁林青龙不遵,被责五棍,服毒几死。母林夏氏不愿(服?),上叩列宪,冤状可怜。林青龙供称:县妄浮增有证。二十一人公启,实画县招,一虚足见百虚,一实践征百实无何,本四月初九日,邀同乡老应讯府堂,数百佥呈,全然不听。再三审问,只是劝遵,撞增直若罔阁。控浮反因获罪。雇虚拘府署,哑口难言。偏押经厅,奋身难跃。二十三日,遣叩督辕,号伤剖究。无如名掌两省封缝,实袒十闽官史。虽蒙批伤,未获察情。稽延四个月日,不将军 2 书究办,弹压数十兵民,致令汛弁缝亡。本七月十八日,青龙无故,逼毙刑厅,可怜死作无后之鬼。臣高无辜,转拘符禁,深悲生受不测之殃。十九日,不提嚣 t 书李克平对讯,将臣偏说勒供。二十日,主将乡者陈邦恕加刑,并臣严刑勒供,含冤莫诉,负惨莫仲。愧臣末附生员,未离黎民,焉敢赞言救弊。第臣本属书生阜罗非罪。曷禁遣抢陈情,草茅罔知忌讳,始末抄粘明晰,恭呈皇帝陛下,伏愿留心俯察,咸思仁圣神明,倘沐降诏下征,重见汤文尧舜。或宣圣德以安民,即是恤灾善政。或耀天威以除暴,更为救民良图。纵令诛越俎,做狂言,死且甘心,何惜一衿不保。若得除增浮,定粮价,仁覆天下,岂独福邑偏隅,庶几勒石昭兹,堪为万世永赖。如或虚词欺罔,情甘斩首午门。敬愚诚,仰祈。
睿鉴
(说明:此奏本进稿,在民间传抄一百八十多年,其中难免出现错词别字。致有的字句辞意不明。但无他本可供核对,又不敢臆测乱改。因之,特敬请识者指正。)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13 11:13:39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3-28 17:15 , Processed in 0.061481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