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这些有着中国心的“老外”,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傻根他大哥 发表于 2019-8-23 15: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0392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卞英豪
昨日(8月21日),中国足协官方宣布,原巴西籍球员艾克森(原名:埃尔克森)正式入选中国国家男足。艾克森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无血缘归化的国脚。
今日,艾克森在社交网络,用中文发表了公开信《我是中国人,我想回报这七年里中国人民对我的爱》。并且将其在网络账号的国籍正式修改为中国,正式对外“官宣”——自己是一名中国人。
yk9SN68j626Gan24.jpg



因为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以及对中国足球的贡献,有着“埃建国”美誉的艾克森入籍得到了球迷广泛的认可。其实不仅仅是体育领域,在新中国历史上,也有不少“老外”,他们虽然没有血缘联系,但他们对中国文明的热爱,对中国人民的贡献,让他们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有着“中国心”的中国人。
新中国首位入籍的外国人——马海德

“他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1937年,在美国出生的原黎巴嫩籍医生乔治·海德姆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如是评价这位从异国他乡远道而来的医学博士。
“从此我能以主人翁的身份,而不是作为一个客人置身于这场伟大的解放事业中,我感到极大的愉快。”那天起,黎巴嫩人海德姆有了一个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中文名——马海德。
Tu3ZhvhGEn4gcI4H.jpg



从小励志治病救人的马海德,来到中国本是为了考察在东方流行的热带病。然而,当他踏上这片土地之时,他被深厚的华夏文明吸引,被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吸引,更被无私奉献、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民吸引。
1941年,马海德的好朋友斯诺准备启程回美国。而马海德毅然选择留在了中国,“因为我觉得这支队伍会有出息,我觉得这里的人民需要我。”
zcyiv6MVIv37P7yq.jpg

延安时期的马海德

马海德不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救死扶伤,救治了超过4万余中国军民。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穷其所学,不断传播医学知识,协助建立了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致力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并为中国消除麻风病做出了突出贡献。马海德的研究更是得到了世界的瞩目。
马海德不仅是第一个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外国人、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1949年,马海德更是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周恩来总理特批,马海德就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外国血统的中国公民。
x6fF62jAfR42F42C.jpg

马海德与毛泽东在延安

马海德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忘我献身。1988年10月3日,马海德在北京病逝,根据他本人的遗愿,他的骨灰一部分安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部分撒在中国的延河里,还有一部分由他的国外亲属带回美国家乡。
马海德是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是奋战在革命一线的医学专家、杰出的国际主义者”,邓小平如是评价马海德。
PEY3WcpH6yee6aSn.jpg



中国军歌之父——郑律成

谈起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你一定会脱口而出聂耳、冼星海等人的名字。那么,你是否听过当时与他们齐名的郑律成呢?
SZVe2ZtYz9C92P99.jpg



出生在如今韩国全罗南道的郑律成,是一位地道的朝鲜人。1933年,郑律成的三个哥哥先后为朝鲜和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因为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亚洲人民无情的蹂躏,同年,饱含“抗日情怀”的郑律成继承牺牲的兄长的遗志来到中国。
“七七事变”后,郑律成结识了冼星海,并开启了两人长期的合作。此后,郑律成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创作了著名的革命歌曲《延安颂》。
“这首歌曲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儿,迅即从延安飞到各个解放区,飞到全中国,飞到海外各地。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一代人唱着这首歌,热血沸腾、义无反顾地奔向革命圣地延安……”
这段由著名词作家乔羽为郑律成所撰写的碑文,正是这首歌曲的最好写照。
1939年,郑律成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他为八路军创作的《八路军进行曲》,此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并流传至今。这位当时的朝鲜籍音乐家堪称“中国军歌之父”。
s3IgbVgCILvAV3wa.jpg



1988年,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经周恩来总理批准,郑律成同妻子回到中国,并加入中国国籍。同年,他再度奔赴前线,和魏巍合作谱写了有着浓郁朝鲜风情的歌曲《亲爱的军队亲爱的人》,并与欧阳山尊合作谱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
1976年,郑律成在北京逝世,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2009年,郑律成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Hpq77xMxApzspa2Q.jpg

郑律成

两次取得“中国国籍”的犹太奶奶——魏璐诗

“我是一个四川人。”
魏璐诗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大家介绍着自己。这位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的犹太人原名为Ruth F. Weiss。而在她此后的人生中,大部分时间使用的都是魏璐诗这个中文名字。
Z7S78fF8SfnQs5rw.jpg

魏璐诗

1933年,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魏璐诗来到中国,从此扎根中国,投身革命事业,这一干就是73年,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个她所深深热爱着的国家。
魏璐诗在中国的第一站是上海,在这里他成为了宋庆龄的助手,并结识了马海德等国内外进步人士,同时和史良、鲁迅等作家成为了朋友,并为他们翻译著作。
JrAA662ECiKeK7gg.jpg

魏璐诗和鲁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魏璐诗奔赴四川工作8年,不仅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川普”(有四川口音的普通话),更是与苦难的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魏璐诗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执教,并与斯诺和史沫特莱合作,共同向世界报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展情况。1939年,魏璐诗得到了当时的“中国国籍”。
抗战胜利后,魏璐诗回到上海的中国福利会工作。在此期间会晤了周恩来、邓颖超等共产党人,并在自己家中多次保护身处险境的中国共产党员。1946年,她赴纽约与自己的中国丈夫团聚,在联合国总部秘书处任职。
1951年,魏璐诗在联合国任期满,毅然决定回到中国。而此时她的中国丈夫反而不愿回去,国民党驻美使馆更是没收了她的护照。最终,魏璐诗排除重重阻碍,带着两个幼子回到中国,“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儿子也是中国人。”魏璐诗此后接受采访时如是说道。
1955年,魏璐诗第二次取得中国国籍。此后的几十年里,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在完成人民画报社德文专家的工作的同时,不断为海外报刊撰写文章,讴歌中国人民所取得的成绩。魏璐诗更是在美国、加拿大、奥地利、联邦德国等多地举办了多场介绍中国的演讲。
魏璐诗老人逝世后,骨灰被安葬在了宋庆龄的陵园里,这不仅源于她和宋庆龄的渊源,也是因为老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样也是魏璐诗老人爱国情怀的最好证明。
Y1PSp56ZGgH289EN.jpg

魏璐诗老人的墓碑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19 23:58 , Processed in 0.062211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