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Sun� | 来自福建
南日岛战役支援前线片断

余长煌   江英时

1952 年底,正当我市各乡翻身后的农民家家戶戶筹划欢渡春节之际,盘踞在台、澎、金、马的国民党军队,不断对沿海地区进行袭击骚扰。1953年 1 月上旬,国民党派兵攻占莆田市南日岛,又妄图向我市沿海小山东地区进犯。福清人民政府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紧急支前的命令后,立卽发动羣众全为以支援前线。当时笔者在第十三区人民政府(现港头乡)担任民政助理员,参加了这次支前工作,现简要回顾如下。
中共福清十三区区委根据上级指示,成立支前领导小组指挥支前工作,那时任务万分紧迫,区委书记王永礼、副区长张宏,以及人民解放军前线部队的负责人等联席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形势部署支前任务。当时下达的命令是:必须在七天内,从高山镇的西江村开辟一条直通小山东海岸的公路,保证解放军的淄重炮车如期开进海岸阵地,抗击妄图来犯之敌。笔者接受任务后,当场立下军令状,若逾期未完成任务就按军法惩办,区委领导还抽调干部江英时、施传顺二位同志当助手。我们连夜出发分头到各村,发动农民参加筑路支援前线。
当时全县的支前民工人数是三千人,港头第十三区分配五百人。翻身后的农民为了保卫胜利果实,无不踊跃参加,于是一支以民兵为骨干的五百名民工队伍迅速组成。他们满腔热忱,自带开路工具和口粮、生活用品投入支前斗爭。我们立卽按军队的编制,以村为单位进行组织,这是一支完全军事化的民工队伍。次日在茫茫晨雾中,队伍高举红旗,高唱:“向前,向前……”的解放军军歌,浩浩荡荡开赴支前前线,沿路村落的羣众,爽道观看欢送,有的送开水、有的送干粮,像送子弟兵上战场似的,热烈的场面,令人终生难忘。
支前民工队伍,按时到达目的地,驻扎在西江林氐祠堂,二月十日上午立卽召集各村的带队干部到工地召开现场会议,分配好路段,下午就破土动工。我们抢修的这段山路,土名叫“铁死蛇”和“雷公鑽”,盘山起伏地勢最为险峻,沿线经过十多个涵洞,任务十分艰巨。那时建筑料奇缺,更谈不上有钢筋、水泥。怎么办?只好临时釆取紧急措施,因地制宜进行施工,有一半的小涵洞,挑石头扛石板铺平,中型的距离二米以上的涵洞,几十个民工分列两旁用铁锹、洋镐,把几吨重的巨石从山上揪下去滴入沟内填平。有一个最大坑沟,山上的大石头都揪完了,再没有石头可填,当地农民得悉后,主动扛来大木料、杂木甚至寿板,来架设桥梁。在筑路中民工们个个争先恐后忘我地劳动,有的桥梁难以架过,干部和民工硬是用肩膀顶住木料进行安装。一天,突然接到命令,说是第一辆军车已经来到,必须保证汽车按时把大炮拉上海岸山头阵地,民工们接到命令后,夜以继日开山筑路,终于如期完成任务。
在短短的几天抢修公路支援前线的战斗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如在接线开路中,有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佳去路,需用炸药炸开,那时炸药很缺,只许在万不得已的情下使用,还得经部队工兵亲自察看后批准,当时先由民工在大岩石下挖一个大坑洞,经部队工兵连陈排长(忘其名)鉴定,需用二包炸药才能炸开这块大岩石,他伃细观察了一会,为了节约一包炸药,亲自跳下坑洞察看,为使有限的炸药发挥更大的威力,亲自动手把坑洞再挖深一些,谁知下边是沙质土,巨石突然松动压下,陈排长当场壮烈牺牲。民工们无限悲痛,更加激起对敌人的仇恨和支援前缓的决心。当装好炸药拉燃导火线,一声巨响,乱石飞天,那时大家都蹲在掩藏的地方,我们以为响后无妨将头伸出观,突然飞石擦额而过险被砸伤。又如后叶村农会主席叶木炎同志,他顾不及爱人正在分娩,带头同民工一起支前,到路修好回村时,孩子已出生好几天了。民工们日夜苦于筑路,经常有敌机前来骚扰散发传单和“安全证”,说什么持有“安至证”者“国军到后可平安无事”等等无稽谎言。我们几个干部研究后,就分头下到附近各村,敲锣发动羣众,揭穿敌人阴谋,激发羣众壑决击退敌人妄图破坏支援前线的决心。工地上龙、高两地区千余人民工,军心更加团结,主动要求前来参加支前的人数与日俱增,芦华村农会主席余孔桂同志,本来留村坚持工作,也主动带领十多位身強力壮民工,赶来投入战斗。
民工们当时的生活是很艰苦的,晚上轮班下工地休息,都是睡在草铺设的地坪上,因人数太多,有的只好睡在鸡窝鸭棚旁,天一矇矇亮又上工地,从无一人叫苦或开小差,吃的都是自己带去的地瓜干,菜干。经过几天十分艰苦的战斗,支前公路终于修通了,当人民解放军的大炮拖上阵地时,正好敌舰从南日高方向窜来,我军的海岸炮,以排山倒海之势往南日岛的方向发射,一时漫天火焰,威振山河,猛烈的火力迫使来扰的敌舰逃遁。不久,侵占南日岛的国民觉军队也纷纷逃窜,解放军战士顺利登岛追歼敌人,收复了南日岛。
回顾四十年前支援南日岛战役的历史,仍殷殷怀念当时解放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和人民羣众高涨的爱国热情,至今难以忘怀。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24 14:31:32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爱国归侨陈亚泉先生事略

俞兆琦 江英时

除亚泉先生祖籍长乐县环山乡,其父陈希光迁居福清县海口街,以打铜业为生。陈亚泉先生于 1905 年 3 月 2 日出生于这个手工业者家庭。由于家口众多,生活极为贫困,两个姐妹与一个弟弟自幼就送给他人抚养,还有两个妹妹一生下来就遭沉溺,四弟五弟均患肺疾早夭,兄弟姐妹十二人,幸存者仅有兄姐弟妹各一人而已。
亚泉先生幼年在海口私塾读书,从《三字经》念至《论语》卽辍学,海口小学成立,又从初小念起,不久,因父病再度停学,转而从师学打银手艺。其父于 1920 年病歿,全家就靠他每月三块银元的工资。
1921 年,适有在印尼经营金铺的林运树先生回国,觅雇精于打银手艺的工匠,访知他的手艺较好,乃成议出国,约为三年期间工资一千银元。从此家庭经济有所转机。1922 年,林运树不幸谢世。他到匀哩哒阜姐夫魏衔中处(系印尼前总统苏加诺出生地)经营茶、纱布及放贷、跑墟市等生意,数年中曾返国四次,每次亦赚数千元。1928 年,乃迁到外南梦阜,继做纱布等生意,颇有余积。于 1932 年回国,在海口街建楼房店屋一幢。三十年代中共地下党陈亨源医生办的复甦医院迁到他的新店屋,以行医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两人成为好友,亨源对其很信任,经常谈论革命形势。
1933 年起,亚泉又出国,计划经营旧业,但考虑当时印尼经济危机影响到荷、印、日本工业改用银本位计值,降低物价倾销日货,一匹花布、柳条布仅售 2.5 盾到 3 盾,欧美仍用金本位,物价比日本高一倍至数倍,经济衰退,荷印农产品也受到影响而下跌,社会购买力萎缩,百业凋蔽,经营的方式也要善自筹划,改弦易张。所以兄弟二人决定在外南梦阜经营木器店兼售自行车、汽灯、钟表等。他采用现金购买兼租赁方式, 卽一次提货,分期还款。他又学习些常用的英语和荷语,吸引很多荷印公务人员光顾。不出所料,生意越做越活,业务蒸蒸日上,胜过莆仙和广东人所经营的几家业务了。不久,其它同行业务冷落而亏损停业,其店货物被盘购。他的事业逐渐发展,工人由十人增至六十余人。共设门市部九处,分布外南梦各乡镇远及南海章,锦章等阜,厂房扩建,设备渐臻机械化,积累日益増多,此时参加社会活动较为频繁。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印尼积极加入抗日救亡组织并大力赞助侨办学校,先后被选为外南梦玉融分会主席,中华会馆副主席,中华学校副董事长等职。在三十年代后期,他参加该阜夜校补习文化,至 1940 年底,文字能力有所提高,经过刻苦自字,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三十年代后期,台湾浪人陆续流入荷印,他们有的在市场大街行人道上排摊设点,售卖儿童玩具,荷印警案劝阻无效,乃勒令撤去摊子,驱逐出市场行人道。浪人上控于日本领事馆,领事馆派人勘察,幷向荷印警署要求赔偿损失。警署署长训斥荷印警察不该驱逐日本浪人们,警察答云:“原以为是中国人违章排摊,才予驱逐取缔”’荷印警察向日本浪人赔礼道歉’此事激起了在场华侨的愤怒,纷纷提出抗议,请求泗水的我国领事馆向荷印政府交涉,而荷印当局却置之不理。这个事件对亚泉先生刺激很深,痛恨国民党政府, 丧权辱国,侨民似海外孤儿,任人欺凌,有苦无处诉,深感痛心。
1937 年,同侨陈祥和告诉他,其子陈元暉在重庆大学求学,来信求助学费二百元,托其代为筹措,他卽赠送五十元,幷出面向城头、大厝等陈氏华侨劝募六百元汇给元暉,陈曾复信称谢,幷云只需二百元,余款是否退回。他回信嘱不必退汇,如用不完可以另赠他人。后得知元暉已转赴延安,参加革命队伍了,亚泉和华侨们都为之高兴。1937 年“七·七”事变,亚泉先生愤恨日本侵略者,积极响应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呼吁华侨捐款救国。当时荷印与日本未断交,荷印当局竟不准华侨捐款抗日,亚泉便以救灾等名义向侨胞开展募捐,幷被选为外南梦赈灾总干事。1937 年在亚泉先生的倡议动员下,当地华侨捐款十多万银元,以后又陆续捐募巨款汇回祖国支持抗日,到了 1941 年春,他回国时,募捐活动仍继续进行。
1939 年,本县郑忾辰、俞兆复、俞宏俊诸先生受家乡人民的委托,先后到南洋为本县中小学筹集建校基金,亚泉以自己的车辆迎送他们到外南梦各乡镇劝募。他自己首先捐荷盾 1000 盾(约值 660 担稻谷),推动了其他乡侨积极为家乡兴学捐资。
四十年代初,日本扩大侵华战争,到处奸淫掳掠,疯狂烧杀我同胞,半壁河山,惨遭铁蹄践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海外爱国华侨纷纷回国参加抗日斗争。亚泉激于爱国义愤,将所经营的企业,交其两个兄弟经营,于 1941 年 4 月,毅然动身回国。
他回到家乡时,目击海口地区被炸惨状,更激起他投入抗日决心。日军占据海口镇,他卽把老母和家眷迁回长乐环山乡,随后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陈亨源、陈振先所组织的长乐县游击总队活动。当时长乐县县长刘润世任总队长(刘为中共秘密党员),中共地下党领导人陈亨源任副总队长,他被委托负责筹款筹饷。为了抗日,他将自己所有的粮谷五千斤,交给游击队,银元 300 元交刘润世应用(包括到永安汇报的旅费等)。
当时夏淑琼、陈辉容、陈美英、陈辉明、陈振亮等一家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受到国民党福、长、平保安部队司令许国钧的迫害,从福清转移至长乐,均住在亚泉家里。地下党领导人黃国璋、陈亨源、陈振先、郭锦星(后任永太县副县长)等同志都在他家里住过。中共闽中地下党曾把一部电台密存他家里。他还与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刘润世一起到东张魁里村俞兆复驻地(俞任福清县游击总队长),幷向俞借到步枪及子弹等运回长乐,供给长乐游击队之用(详见福清文史资料笫四辑俞兆琦撰稿《记归国华侨俞兆复先生》一文)。
亚泉先生为了抗日救国,不计个人得失,他回国后,把南洋的家业交其胞兄成梅胞弟成龙经营,日军南侵荷印,他在外南梦的家具店被日军劫掠而至破产。为了救国抗日,一切损失他在所不计。后闻该阜抗日主要成员被日军拘捕,也有惨遭杀害,足见日本侵略者的凶残。
1949 年解放时,县华侨协会主席戴圣昌把会务交亚泉先生负责,1950年正式被选为县侨联筹委会主席,同时又选为工商联主委、省人民代表、省土改政策座谈会我县代表团团长、闽侯专区出席省土改会议代表团团长、福清人民代表大会华侨代表及驻会委员、副主席、县人民政府委员、县土改委员会委员等职。
1949 年,陈亚泉先生被邀请任县稅务局评稅委员会主任,1952 年后被聘为县政协一、五、六屆常委,二、三、四屆委员,省华侨投资公司董事、省工商业联合会常委等职。
1957 年反右派斗争,他被撤销了一切职务,下放到海口的东佑村担任工作组,抓农业生产和炼铁,仍被评为积极分子。后又被调回本单位工作,至 1966 年 1 月退休。文革后,县人民政协恢复活动,又被选为政协常委及对台工作组组长,县侨联常委、县工商联副主委及城关侨联主席等职。他不顾年老体弱,为工商联、侨联恢复活动尽心竭力,先后与同仁们一道帮助旅外华侨在家乡兴办公益事业,为西园小学募资,以及城关侨联会址、海口中小学、医院、海口侨联会址、牛宅村礼堂、学校、道路等项目,资金达 600 多万元。1986年赴港探亲,会见林绍良先生时,曾倡议兴办福清大学,为家乡培养更多人才。
1984 年中国致公党福清县委员会正式成立,他被选为主委。他还被选为致公党全国第八届代表大会的本省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代表大会,因福清县系重点侨乡,所以得到中央的重视,在中央领导人接见时,他作为福清代表被请坐前排,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杨尙昆、李鹏、万里、邓颖超等一起合影。1989 年被邀请为致公党省委顾问和福州市工商联顾问。至于他在对台及有关统战工作中,主要在扩大影响和引进侨资,曾作稿对台广播,邀请在台亲友回租国探亲观光,努力租国统一大业作贡献。他力为国内台属做了许多好事为统战工作做穿针引线等中间联系工作,有地推动了海峡两岸的沟通。陈亚泉先生是我市知名的爱国爱乡老华侨,早年热心家乡公签事业,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尤为关心。三十年代初,他曾到海口小学参观,目睹老师们坐在破破烂烂的办公桌上改作业,学生坐的课桌也不齐全,甚至三人挤在一张板凳上,他很不安心,便慷慨捐四百银元给海口小学购置办公桌、课椅桌等,小学校门大路需要场地六分,也是他捐助修建的。家迁城关后所余楼房三间,当时值万余元,也只作六千七百元折价让给小学。他解放后历任我县侨联、工商联、致公党负责人县人民政协常委等职,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一心为公,不谋私利。1987 年起因罹患糖尿病,脚力不济,耳闻目障,终因医治无效,于1990 年7 月 6 日逝世,享年八十六岁。他病重期间,多次嘱咐家属,丧事从简,不收祭仪,力求节约,提倡移风易俗。仍念念不忘国家不忘家乡。
陈亚泉先生逝世作火化,于7月12日在县华侨大厦举行隆重的追悼会,省、市、县各有关部门领导人,以及其政协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人士四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会。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致公党省委会主委刘文湖教授,在追悼会上致悼词,对陈亚泉先生的爱国一生予以高度评价。中共福清县委送的悼联文曰:“肝胆相照,作我党诤友,光明磊落,正气永在,风雨同舟,为华厦赤子,鞠躬尽粹,风范长存。”陈亚泉先生亲属遵照其生前遗愿丧事一切从简,将节约的开支人民币二万一千元献作公益事业。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25 09:35:13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陈云官传

陈华光

陈云官(1911-1986),又名蔚云。出生于教育世家。先世业儒,父陈应枢,福清县立丈山小学校长,教育界知名人士。陈云官幼承父教,在家塾读书,先后就读于福清文山小学、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县立初级中学。勤奋好学,勇于进取,以文章书法称著。1928 年考入福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刻苦攻读,名列前茅。1931 年考入厦门大学文学系,学习半年,因父病回融,在文山小学代父课务。次年回厦大复学。1936 年毕业后回福清任县立农业初中教员,旋又受聘福清乱立明义初级中学教员。1939 年曾一度应聘任省立永安中学教员,仅一学期,又回县任私立明义初中教员。此后多次谢辞外县高薪聘请,矢志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
早在学生时代,陈云官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丈化活动。1932 年,参与何希銮、刘天仇、陈炳奎、余长钺、陈元暉、张端哲等人发起成立进步团体“同攻读书会”,出版会刊,宣扬“五四”精种,揭露旧社会罪恶。1940 年,福清进步学生吳端升、林贞瑞等人在共产党员陈振先、吳源生等支持与参与下,成立“原野读书会”,出版《原野》半月刊,开展文化反“围剿”斗爭,陈云官积极参加,撰写创刊词和针砭时政的文章。该刊发行不及一年,便被国民觉当局勒令停刊。1941 年 4 月,融城沦陷,陈云官举家迁居农村,8 月,融城光复,担任福清县立初级中学教员。当时国民党政府腐败,福清的教育事业极为落后,全县 40 多万人口仅有四所初级中学,其中三所又是教会办的。教会学校多收教徒子女,对非教徒子弟入学,规定了种种苛刻条件,能就学者,寥寥无几。尤其全县竟无一所高级中学,学生上高中,要长途跋涉上省城求学,以致广大莘莘学子中途辍学。陈云官对此教育落后的状柷极为忧愤。他时常对同事们兴叹:“福清县在历史上曾经是文化发达的地区,与毗隣莆田县同是‘文献名邦’,而今却落后于莆田,我们办教育的人实在有愧于先人。”他决心要创办几所中学。1943 年 8 月,与陈霖苍、刘天仇、王文杰等二十余人倡议创办高级中学,邀请同盟会前辈郑忾辰先生主持,召集社会人士商议办学,幷发动在外省的融籍学生共同努力,吳端升在《青年报》上发表《福清要有一所高中》的文章,大造办学舆论,证取海内外人士支持,终于创办了福清县私立文光南业学校(因省厅不许创办私立普高,遂以职业学校备案。1947 年省厅批准,改为福清县私立文光中学)。福清有了完全中学,求学人数骤増。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1944 年 3 月,陈云官又与吳承铭、吳启祥等人发动各界人士,创办了福清县私立闽海初级中学,任校董事(后又兼任校长)。其间,他还兼任福清县惠乐生高级护士学校教员。1945 年 2 月,就任福清县立初级中学校长。解放战爭时期,陈云官先后担任福清县中、文光中学、闽海中学的校长或校务主任,棄任三所学校的校董事,并且始终坚持担任语文课教学。1946 年夏季,福清遭受特大的台风、海嘯的灾害,沿海堤坝全毁,田园荒芜,颗粒不收,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而国民党府照拌抓丁逼粮,横征暴敛,使城乡经济全面破产。福清县中、文光、闽海三所学的经费也陷入困境。号称公立的福清县立中学,政府每学期都欠发教师工资达三、四个月之久。私立的文光、闽海两校的情况就更惨,原来给学校资助的商人、资本家,因国民党政府金融崩溃使他们相继遭到破产,从而断绝给学校拨款。在这种情况下,陈云官与三校的董事会紧密配合,四处奔波,向有钱人募捐,克服重重困难,使三所中学得到维持和巩固,为福清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激发了陈云官对反动政权的憎恨,在人民解放战形势的推动下,他站到人民民主运动的一边,积极参加了反对内战,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1946 年,他担任文光中学校务主任期间,地下党陈则辉、何天林等人在学校以三青团为掩护开展秘密活动,陈、何二人要求他担任三青团干事以掩人耳目,他欣然同意,积极与地下党合作。194 年 3 月,在地下党的支持下,陈云官带领全县几百名中小学教师揪斗侵吞救济品的国民党县长汪冰,掀起了福清民主运动的波澜。为了开展斗爭,他与革命教师陈拓夫、郭茂沂、吳瑞升等创办《学报》,作为教育界配合民主运动的喉舌,陈云官兼任《学报》社长。《学报》及时介绍人民解放战爭的形势,发表了大量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文章。1948 年 2 月,陈云官就任福清县立中学校长,支持掩护革命师生开展反饥饿、反內战、反迫害、反独裁的斗爭。6 月,文光中学暴发了反抗国民觉县长黃际蛟、恶吏黃建屏迫害教师的斗爭,陈云官带领县立中学全校师生进行声援,幷联合三校师生举行罢课和示威游行,揪斗了黄建屏,迫使黃建屏弃官逃遁。1949 年 3 月,县立中学教师的学谷(当时政府拨给教师的工资,一部分以稻谷抵数)被县保安队队长马国藩劫走。陈云官召开各中小学教师会议,声讨马国藩的罪恶,发动各校同时罢课,举行示威游行,幷主持召开各界人士招待会,发表《驱逐马国藩宣言》,迫使国民党政府将马国藩调离福清。4 月,南京发生国民党军警枪杀学生的“四·一”惨案。陈云官和陈拓夫等革命教师发起倡议,发动全县中小学举行罢课两天,抗议国民党制造的“四·一”惨案,并以“福清各中学”的各义,向全国发出“声援电文”和“声援宣言”,以声援南京学生的革命斗爭。5 月,地下党游击队部署袭击福清县政府。在发动袭击的前夕,游击队的部分战士和武器分别隐藏在县中和文光两校,陈云官秘密进行掩护。使袭击战斗获得成功。6 月,游击队派联絡员找陈云官,要求提供福清县的地形图,作为解放福清的军事需用。陈云官把全县仅有的—幅福清地形图送给地下党。7 月下旬,陈云官得悉驻防福清的国民党 73 军将要“围剿”大洋根据地,立卽将这一情报密告地下党家属转给地下党领导。在这一时期,陈云官利用自己的社会威望,掩护了众多的革命师生在县立中学、文光中学、闽海中学开展革命活动。1949 年 6、7 月间,掩护教师陈剑生、陈拓夫、郭蔑沂、张超然以及学生吳秉钧、谢忠琛等上大洋根据地。临行前,把学校的蚊帐送给他们。后来县长翁其法追究这些教师的去向。他以学校无法发薪金,这些教师只好另谋生路……等为由进行掩饰,幷以身家性命作担保。不久,郭茂沂的妻子被拘捕,他多方进行营救,又以个人性命作保,郭茂沂的妻子始得保释,使城关的地下党组织免遭暴露。在解放战爭时期,陈云官不顾个人安危,始终站在革命一边,作出了有益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云官仍任福清县中校长。1949 年 11 月,被选为福清县首屆各界人民代表。1950 年任抗美援朝福清县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入五镇进行抗美援朝宣传。1951 年春,协助入民政府对旧学校进行改造,把福清县中、文光、闽海三所中学合幷为福建省福清中学。他和林智彪任副校长(县长李毅兼任校长)。10 月,到福建省人民革命大学学习,结业后回县仍任福清中学副校长。1953 年至 1954 年兼任福清县人民政府委员,幷被选为县人民代表。1954 年下半年调福清二中任教员。1956 年调任福建省教师进修学院教员,旋又回福清二中任教。
1957 年,陈云官被错划为右派,1959 年又一度被下放农村劳动虽然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在逆境中始终沒有动搖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献身教育事业的忠诚。他说:“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对的。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振兴中华”。1959 年,陈云官调福清一中任教。1961 年摘除右派帽子。1979 年经组织甑别认定属于错划,当即得到纠正。此后,他不计个人得失,为培养人才,辛勤耕耘。晚年,陈云官体衰多病,但仍然热心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建设。1983 年,他向海外林金犹先生募捐一部价值 2 万美元的“语言分析器”,送给福建师大,当时国內只北京有一部这种仪器。1984 年又向林金犹、林金开等先生募资购进《环华百科全书》以及《左传》等珍本书籍 202 本,送给福清一中图书馆。他联络俞肇兴、陈亚泉、俞建英、陈和明等先生向海外侨胞募资办学,先后为海口中学、海口小学、海口医院、城关中学、牛宅小学以及海口侨联等募资达 300 多万元人民币。1984 年,他与陈亚泉、俞肇兴、郑伯聪等先生联络全国各地的融籍知名人士 232 人,联名倡议设立“福清教育基金会”;为发展福清教育事业,全面培养人才,提出了创办福清大学等具体的设想,得到海內外人士的热烈响应。他臥病在床仍念念不忘福清大学的筹办大计,向海外侨胞发出大量信件呼吁集资办大学,自己不能执笔作信,便口授函文,命女儿代笔。陈云官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业的精力。1986 年 10 月病逝,享年 75 岁。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25 09:39:53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俞肇兴先生传略

俞达珠

俞肇兴(1901-1989),字奋初。1901 年 8 月 29 日出生于福清县海口镇梧屿村。1909-1924 年就读私塾、福清县立小学、融美小学福建省立侨校,1925 年任海口小学教员,1926 年考入福建大学(后改私立法律专科学校),1929 年毕业。1930-1931 年赴日留学,1932 年任国民党福清县县党部整理委员。1933 年参加十九路军反蒋事变,任福建入民政府文化委员会农运干事。1934 年再度赴日留学。1935 年回国。同年夏参加广西“大一”反蒋事变,任新一师政训处少校科长。事变失败后转入广西教育厅工作兼《广西日报》副刊政治专栏主编。同年秋前往河南潢川参加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任大队中校主任指导员。1938 年 10 月,任河南第四游击政治部上校主任,在大别山抗日。同年 12 月因与新四军后方办事处主任郑位三联系共同御敌,幷拨军盐供应新四军,被国民党特工告发,以“通共”罪被捕下狱。1939 年 2 月获释后接任安微毫县县长。1940 年 4 月,又因坚持与新四军联合抗日再次下狱。1941 年 7 月获释后闲住立煌至 1942 年 2 月携家返乡,只住七天,又因地方当局指使人散发传单,说“俞肇兴系共党越狱潜逃回乡”,被迫离家奔赴永安(抗战时福建省会)。同年 8 月任福建省经济建设委员会设计委员,同时与沈震等创办“东南出版社。”1944 年任福建省建设厅笫一科科长。1945 年 3 月任林森县县长,1946 年调任将乐县长。1948 年初辞职获准,同年 4 月任财政厅视察至 1949 年 3 月遣散离任,10月在福州创办“海燕书店”(后改东南书店)至 1957 年。其间于 1955 年因胡风案牵连被捕,10 个月后宽释。1957 年 12 月又因鸣放事被捕,1961 年判刑六年,1963 年刑满获释。1983 年落实政策,得到彻底平反。1980 年 12月至 1985 年任福清县政协委员,1980 年—1989 年 11 月任福建省文史馆馆员,1981 年任“民革”福州市委常委,1985 年-1989 年 1 月任民革福州市委顾问。1989 年 11 月 5 日逝世,终年 89 岁。
奋初先生童年卽受孙中山先生民革命思想影响,青年时期,“五四”运动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潮使其逐步觉醒,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的斗爭。在福州读书时卽参与组织“福清留省学生同乡会”,寒暑假回乡发动民众,开展爱国宣传,抵制日货和惩办奸商。1927 年北伐军入闽,奋初先生积极响应,在海口镇组织青年学生运动,打击土豪劣绅,惩治渔霸。发动民众反对地方当局強迫人民种鸦片,強征鸦片捐等爱国民主运动。蒋介石叛变草命后,奋初先生坚持进步,毅然站在抗日民主运动一边。1932 年十九路军入闽,发动倒蒋事变,奋初先生积极参与,并在“福建人民政府”任职。1936 年广西发生“六一”倒蒋事变,奋初先生毅然参加,随军进入广东廉北海地区抗日前线。“六一”事变失败,奋初先生请缨北上,参加大别山抗日运动,途中组织病伤兵收容所,救护收容抗日负伤流散、落伍的将士。1939 年,安徽亳县县长熊公烈叛变投敌,奋初先生在兵荒马乱中临危受命,接任亳县县长。上任尔始,县城论陷,他坚持敌后工作, 卽率军政人员到亳南发动民众,响应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团结,畋编民军,欧造黄枪会等民间帮会共同参加抗日战线。安徽亳县人民至今仍称奋初先生为“抗日县长”。
奋初先生青年时期卽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赞同中共各项主张。1933 年,海口地方恶霸以“通匪聚匪”罪陷害共产党员夏淑琼一家,奋初先生闻讯卽多方营救,使夏淑琼免遭其难。在安徽亳县县长和河南第四游击队政治部主任任内,为了共同抗日,特遣亲信与新四军领导人陈毅等建立联系,幷亲赴新四军后方办事处与郑位三主任面谈、共商抗日大计。1939 年,驻河南国民党七路军一团人起义投奔安徽涡阳新四军,途经亳县时,上司密令堵截配合省保安团夹击,奋初先生以抗日大计民族大义为重,不顾个人安危,阴违军令连夜派人通知,使该军得以安全过境。因此又被以“违令通匪,蔽护奸党”罪名再次被捕。在永安、将乐任职期间,仍然坚持与中共合作,曾先后营救,掩护被捕和被通缉的共产党员俞肇清、王其珠、吳启江、俞建海、林维华、杨淑妃、俞昌黎等人。
奋初先生同情人民,关心民疾,热心地方公益事业终生不渝。早在1918 年,海口地区遭八月大潮,梧屿、东佑、里美一带海堤倒塌,田地沒为荒滩,延时十年,民不聊生,而地方当局熟视无睹。1928 年北伐军入闽,奋初先生为民请命,一面具状上报,请求当局赈济灾民,一面发动民众自救,筑堤疏河铺路开井,重建家园。灾后又着手禁赌幷创办梧屿小学。1939 年奋初先生接任亳县,一面抗日,一面下乡视察,发现该县淝河(淮河支流)年久失修,淤塞不通,立卽组织亳南大部分民力投入清淤疏河,费工百万。1940 年黄汛大发,邻县泛洪遭灾,唯亳邑安然无恙。奋初先生在狱闻讯,赋诗寄情:“狱中人植甘棠柳,浓荫婆娑拂路人”,为亳县人民庆幸。解放后,奋初先生爱国爱乡之情金浓。1980 年以后,有机会献身家乡公益事业, 卽与同仁陈亚泉、陈云官诸先生联络海外侨贤,吁请侨胞建设家乡,为海口地区文化教有、医药卫生、桥梁道路等公益事业,费尽心力,鞠躬尽粹。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25 09:41:39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王文杰传略

俞达珠

王文杰(1911-1971),笔名温洁。1911 年 2 月 10 日出生于福清县西门外瑤峯村。幼年极聪慧,九岁入私塾,未几卽能背诵《四书》、《左传》、《诗经》,1925 年就读于福清县立高级小学,1927 年考取福州三牧坊中学(现福州一中前身)。1932 年毕业后为了生计,先后执教于福清海口小学、荼亭初级小学。1933 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化学系,一年后转入历史系。1937 年以《中国近世史上的教案》论文毕业,获“史学士”学位。就职于福清初级中学任教员。1939 年受聘前往云南,先后在建水临安中学,建水师范学校和西南联大任教。1941 年冬,文杰身患重病,又遭异乡丧妻,遂于 42 年 3-4 月间携一双儿女返乡,再度就职福清初级中学。翌年娶继室安置儿女后前往南平,执教于南平省立师专,建阳曁南大学,先后任讲师、付教授。1946 年回福州,就职于福建协和大学,历任历史系讲师、付教授,教授、代理系主任、兼任协和大学学报编委。1951 年 8 月以后随着学校改制,先后转入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学院、继任教授,1956 年升历史系付教授、主管教学工作。1963 年选为福建省、福州市历史学会理事。1965年赴京搜集资料进行史学专题研究工作。“文革”期间被隔离审查两年三个月,1970 年 2 月宣布“解放”,下放福建省柘荣县富溪公社半岭大队。同年10月身患重病,得不到及时治疗,于1971年1月30日逝世,终年六十。葬于柘荣县城近郊山地上。1978 年 9 月 29 日,中共福建师大党委宣布了“关于为王文杰同志平反的决定”,否定了“文革”中強加于他的不实之词,并于 1979 年 1 月 19 日召开了追悼会,悼词称“文杰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工作踏实,任劳任怨,教学认真,专心致志于史学学术研究”,“是一位有为的学者、有一颗诚的爱国心”。
文杰的前半生历经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帝国主义的入侵和蒋介石叛变苹命、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社会现实。同时受“五四”运动,抗日战爭的伟大民族精神所鼓舞,萌发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抗战初期,他针对蒋介石对外委协,对内独裁的政策,发表了《从历代暴君看当代“希特勒”》一文,提出“暴君之所以‘暴’的土壤是制度”的论点。对国民党的暴政进行无情的抨击,1947 年又修订、补充《中国近世史上的教案》,撰著《中国人民反洋教运动史料》,《十九世纪中国之自強运动》等论文,揭露帝国主义披着宗教外衣实行精神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者实质,提出“应该学习外国科学,但要抵制奴化教育”的“个人宗㫖”,探索和总结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谋求民族自強、人民解放的道路。做为一个教育家和史学工作者,他忠诚祖国的教育事业,为教学和培养青年教师,先后撰有《郑成功抗清的性质》、《郑成功史料选编》(与姜子润教授合作),《世界中世纪史教学讲义》,《东南亚及远东各国近代史和现代史教学讲义》《解放前福建船政历史教学参考资料》、《1869-1905 年马尾船政局制造舰船表》等文著。
文杰真诚爱国和认真教学的精神 , 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 , 自1957-1966 年,连续被选为福州市第三、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杰一生勤奋好学,为了研究世界史取得第一手资料,刻苦攻读外文,先后掌握英、日、法、德、俄五门外语。文革期间盛传大学将取消文科,他不顾将届六旬高龄,重温理科知识,准备必要时到中学执教。
文杰亦热诚爱乡,1945 年 5 月,编撰了《福清名胜史话》,以饱满的热情向人们介绍玉融名胜风光,同年又创作了《叶向高传》,用丰富的史料,纠正歪曲叶向高的某些传闻,受到福清人民的赞扬。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25 09:42:54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福清民歌在戏曲音乐上的运用

姜 凡

民歌是一切音乐形式的基础,戏曲音乐也不例外。地方戏曲吸收了民歌,给戏曲增加了生命力。有的保留原曲面貌,直接用民歌曲调演唱;有的取其部分略作变化;有的变化较大。艺人们根据戏剧內容的需要和地方语言的风格特点,从民歌中吸取养分,进行不断的改造,在长期的戏曲艺术实践中,使其逐渐地方化和戏曲化,形成了完整的独具风格的戏曲音乐。
福清民歌被地方戏曲吸收运用而成为戏曲唱腔曲牌是向来就有的,从现有的资料表明,南戏、莆仙戏、闽剧等地方戏曲都吸收运用了福清民歌。据古籍记载,由福清民歌发展变化而成为戏曲唱腔曲牌的《福清歌》,最早见于宋元南戏(温州杂剧)《张协状元》的剧本中,其唱词为“自离故乡,寻思断肠,两个月得共鸾凰。许多时守空房,到如今依旧恁,似我不嫁郎。燕衔泥,寻旧垒,骨自成双”《宋元戏文辑佚》中的南戏《王祥臥冰》剧本中也有《福清歌》,其唱词句式与《张协状元》剧本中《福清歌》的唱词句式基本相同。南戏《福清歌》的曲谱,经我国民族音乐理论家杨荫浏先生考证,在《九宮大成南词宮谱》中保存(见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冊第 684 页)。《九宮大成南词宮谱》卷三第 59、60 页中有南戏《王徉臥冰》中的《福清歌》曲谱两种,如:
微信图片_20190425094513.png
《九宮大成南词宮谱》卷三第 61 页附记:“福清歌,一曲两式,南词定律,收多句者蒋谱,沈谱收少句者,未敢邃定是否,故幷存之,然以《杀狗记》曲句法较对,少句者近是”。如与《张协状元》剧中《福清歌》唱词句式相对照,例二也较相符。以上的史料记载都证实了南戏吸收运用了福清民歌。
福清民歌也被莆仙戏吸收运用为莆仙戏唱腔曲牌。根据现有的曲牌资料,莆仙戏在《张协状元》和《王祥臥冰》剧中,都有《福清歌》这个唱腔曲牌,如莆仙戏《福清歌》(王祥臥冰)的曲谱:
微信图片_20190425094638.png
这是前仙戏吸收运用福清民歌的又一例证。这个曲谱与南戏《王祥臥冰》剧中《福清歌》的曲谱相比较;虽曲牌名相同,唱词结构相近莆仙戏《王祥臥冰》中《福清歌》唱词结构为四、四、七、五、九、四、八(四、四)句式,南戏《王祥队冰》中《福清歌》唱词结构为四、四、七、六、九、五、十(三、三、四)句式;唱腔旋律音调有相似之处,调式色彩相同,均为羽调式。但莆仙戏与南戏剧种不同,它们在吸收运用福清民歌作为其唱腔曲牌,都明显地保持其各自的地方戏曲的唱腔风格。
地方戏曲具有独特的地方戏曲风格,它在吸收运用民歌方面,多吸收运用本地区民歌,在语言和唱腔风格上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而为当地羣众所喜闻乐唱。福清属福州方言区,闽剧是流行于本方言区的戏剧,它吸收运用属于本方言区的福清民歌,从现有的闽剧唱腔曲牌中可以得到印证,如闽剧唱腔曲牌《江湖调》与福清民歌《十劝哥莫抽鸦片》的曲调就很相近:
微信图片_20190425095724.png
两者同为徵调式,音域都从 5 到 5,音列为 5、6、7、1、2、3、5;旋律音调近似。其不同是:《江湖调》为戏曲唱腔曲牌,它根据剧情的需要,为充分发挥音乐在抒发人物內心感情和渲染气氛的作用,曲调以自由速度、散板节奏,伴奏乐器除跟随唱腔外,在句尾唱腔的延长处,加上骨干音与助音之间的交替出现,使剧中人物奔走赶路的急切心情得到十分形象的表达。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25 09:58:13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林则徐在福州的遗迹

肖忠生

△出生地一一左营司
林则徐的出生地在福州左营司巷一户矮屋里,清乾隆五十年(1785 年)七月二十六日(8 月 30 日)子夜,林则徐出生于此。传说,这天夜里,林宾曰“梦中亲见凤凰飞”,孩子的降生,使他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称誉的南朝才子徐陵,感到是个吉兆,便给孩子取名则徐,希孩子显扬发达。据说林则徐做官后,林宾日把旧屋进行扩建,此屋尚在。林宾日逝世后,林则徐遵照父亲的遗愿,把该屋改为林家支祠,此祠占地面积约 664 平方米,祠的东侧有一座“罗氏试馆”,林则徐曾在此馆读书。
△读书处一一西园村
西园村在福州火车站北侧二华里处。传说林则徐于十岁左右,父林宾日到该村当吳超宗、吳超举两兄弟的私熟教师,林则徐也跟父去读书。先与吳超宗、吳超举在吳氏租居的书斋里读书,后移到贤南岑的一羣古建筑里开设私塾馆,此建筑分为贤南庙、罗峯书院、文昌阁三部分。文昌阁为林则徐与吳超宗、吳超举等读书处,罗峯书院为林宾日和林则徐的住宿处。现吳超宗的租居书斋已毁,其家屋还在。罗峯书院、文昌阁也已不存在,贤南庙还在。
△升山村聂氏祠堂及升山寺
升山村(现称赤升村)离福州城约六华里,住有一百多戶人家。林则徐十一、二岁时,到升山村聂圣言家中边读书边做工,聂氏祠堂为林则徐读书处,祠堂至今尙在,占地面积 486 平方米。林则徐还到升山放牛,有空时间就到升山寺参观古迹。传说林则徐中举后,还来山村拜祠堂。
林则徐对升山村很有感情。道光三十年(1850 年)夏,林则徐与同乡郭柏巷及蜀人李惺同游福州升山寺,幷在山壁题“道光庚戌夏,邑人林则徐,郭柏巷同蜀李惺游开山寺”,此摩崖题刻还在。
△故居一一文藻山云左山房
林则徐的故居名“云左山房”,地点在福州市鼓楼区文藻山(今称文北路)。所谓文藻山,实为低洼地,原是放垃圾的地方。原称“粪倒山”,后才改名为“文藻山”。故居朝向坐北朝南,中轴结构三进均为五间排形式。除这三进正座之外,东西两边还有两座相连的房屋。故居的总面积约二千平方米。林则徐晚年回榕时,也是住文藻山的旧居。
林则徐的故居房间大多倒塌于 1948 年的水灾。现在仅存有楫斗楼、更衣室和部分风火墙、厢房等。林则徐的赦居,1961 年被列为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西湖
福州西湖位于福州市郊西北瑞,其历史悠久,晋太康三年(公元 282 年)郡守严高疏浚,时周围有二十余里,后代续有修浚扩大,可灌漑农田一百五十多亩。道光八年(1828 年),林则徐回福州时,见西湖被富豪扩占为田,湖身渐趋堵塞,为改善福州水利和增添福州景色, 卽向闽浙总督孙尔准、福建巡抚韩克均备陈利害,提岀重浚福州西湖的倡议,此事得到孙尔准、韩克均的同意,幷决定由林则徐等担负浚湖的一切事宜。年底动工,至年下半年完工,历时十一个月。这次浚湖挖深湖底两尺至七尺不等,挖出淤泥一万七千五百六十五方,还砌湖石堤一千二百三十六丈五尺,在岸上种植千株梅树。为了保护湖岸和树木,林则徐还代知府拟出《湖堤砌石种树禁止掘毀告示》,禁止攀折刨祩及折动堤岸官道石块;同时,还修荷亭,“停月”、置“绿”筠两只游艇,供人湖上玩赏。新修后的西湖,碧水青山,湖光荡漾, 旣有利于农田灌溉,又成为憩游的好地方。清谢章铤云:“福州西湖历代皆有修浚,本朝以林文忠公为尤著,文惠以闽人治闽事,利弊了然,故成功久而固。”这充分反映了福州人士对林则徐浚湖成效的高度评价。为了纪念林则徐,1985 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在西湖內塑造一尊林则徐铜像,供人们敬仰。
△西湖李纲祠
林则徐一生最敬仰的是南宋抗金丞相李纲。他早年曾多次清理过李纲墓地。道光七年十二月,林则徐从外省回籍,他见屏山麓李纲祠危斜倾颓,便主动地同福建布政使程含章商量将李纲祠移建于西湖荷亭边。道光九年十月十八日,林则徐兴工重修宋李纲祠。在荷亭边新建的李纲祠,前后有六间,林则徐特为李纲祠撰楹联“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表达他对李纲的敬仰。在祠厅前廊右侧,立《新建李忠定公祠堂记》碑,程含章撰文,由林则徐手书。西湖李纲祠,解放后又重新修理,现保护很好。
△闽江口炮台
道光三十年(1850 年)春,林则徐因病告老返乡。当时,正值英国侵略者占据乌石山神光寺和积翠寺。林则徐为了保卫省城和人民羣众的生命财产,为了驱逐英人強占神光寺和积翠寺,他以虚弱的病躯“数乘扁舟至虎门、闽安诸海口阅视形势,调查情况,规划防卫策略,倡议修建炮台。据《闽县乡土志》记载:“岸上建炮台,本林文忠造,台前树竹为障,我能窥敌,敌不能窥我,真天险也。”左宗棠在《林文忠公政书》的序文中也说:……莅公桑梓之邦,亲历各海口,见公所建炮台,形势扼要,证以是书所云,益叹公忠诚体国,独有千古。”据此,可知当时闽江口炮台大部分是由林则徐倡议下建造的。炮台建得旣牢固又隐蔽。据调查这些炮台多已圯,但还保留几座。
△墓
林则徐墓在福州北郊马鞍村的金狮山东麓,朝东南向,宽十三点二米。深二十四点六米,为三合土结构,上下有五拜埕,墓前有狮子一对,是林则徐生前营造的,左右有青石碑两座,一是御赐祭文,一是御赐碑文。墓凡六圹。他父母、夫妇及弟弟夫妇都葬在这里。
墓道碑在北门兜观音亭附近,位西湖北端,离墓地数里。1961 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重修此墓,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又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林则徐祠堂又名林文忠公祠,在福州市南后街澳门路九十号。祠堂属封闭式的风火墙建筑形式,由祠厅、花厅、前后回廊,天井等组成。
祠堂大门向东,第一道为玻璃瓦水磨砖墙,在门额上有“中兴宗衮”、“左海伟人”等题刻。第二道进门为一道石铺甬道,两条分烈左右回廊上挂有介绍林则徐事迹的画图。石道半处,跨建有一座三楹仪厅,厅前排列的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等。厅后直通碑亭。亭內峙立三座青石碑,为林则徐辞世之时,皇帝所赐的《圣㫖》、《祭文》、《碑文》,由名家书写立石而成。
祠厅坐落在碑亭北侧,门额上题“树德堂”,厅中有林则徐塑像。上挂有“福寿”匾额,系清道光皇帝赐赠。“福寿”两字中尙有四行小字:“愿卿福寿日增,永为国家宣力。”厅中还有一块御赐金字匾额,上题“功资桂石”四字。
林则徐祠堂占地面积颇大,祠后还有客厅和广东式两层楼房等建筑物,原为林家后代子孙的家学场所,现辟为林则徐纪念堂,陈烈有林则徐的著作、诗词、笔记、印章等遗物。林则徐祠堂于 1961 年列为市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福清市岑兜村林则徐纪念堂
福清市岑兜村林则徐纪念堂是由印尼华侨林绍良先生捐资和本村侨胞、村众、宗亲等筹资 42 万元而建的。纪念堂动工于 1990 年 1 月,8 月竣工。纪念堂为二进十间红砖朝墙,內部水泥结构,琉璃瓦顶,翘脊雕龙,外形为古典建筑;内部粉刷,中间大厅吊仰,东西回廊,正中供奉文忠公威严半身塑像,梁上悬挂“福寿”“选士”匾额,四周挂画文忠公生平功绩和虎门销烟图彩,供人游览。附近学校师生、各单位人员来堂参观者,络绎不绝。
△林则徐的祖籍故居、祖墓
林则徐的祖籍故居在福清市岑兜村,建于明代宋式,至今还存。故居门前有一口八角井。
林则徐的祖墓:林则徐十五代支祖榕山公墓在本村东埔后山,前年已有修葺,墓碑红字,墓为石灰质,坚硬,保存完好。
注:
本文的主要资料来源:林则徐:《云左山房文钞》;《闽县乡士志》;何振岱:《西湖志》;左宗棠:《林文忠公政书》序;《林则徐联句类集》;杨国桢:《林则徐传》;来新夏:《林则徐年谱》,增订本;《纪念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文章选集》;福清市岑兜村林则徐纪念堂林智辉同志提供及笔者亲自调查纪录等。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25 10:04:15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万安天后宫碑刻内容初探

俞建龙

万安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至今已六百余年。古城历经数百年沧桑,许多丈物古迹或毁于天灾,或人为破坏,已面目全非,令人扼腕叹惜。
万安最主要的建筑是环绕万安半岛的城墙。城墙原系花岗岩条石堆彻而成,坚固壮观。至抗日战爭前夕尙较完好。抗战爆发后,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因恐于日军占踞万安城,于 1938 年组织民众将城墙拆毁大部,之后,尤其近十余年村民又陆续把墙石拆去建造房屋或作他用,使城墙十不存一,现仅存三小段,不过数米高,百米长。但今人于此尙可想见当时万安城的雄姿。
万安祝圣宝塔,建于明季万历年间。七层石塔,耸立于海滨,下临万倾波涛,登塔可望天边之日出,实当地一名胜佳处。宝塔于抗战时期遭日本海军军舰炮击,毁去三小角,其它部分基本完好。宝塔前侧會立一石碑,记载建塔之盛举。碑高 3.38 米,宽 1.15 米,厚 0.22 米。现碑文只有顶部几个篆体大字尙明晰可见,小字部分因数百年风雨剝蚀,几乎全部无从辩认,使今人无以知晓当时建塔情况,实令人望碑兴叹。
1989 年,福清县人民政府把现存城墙和祝圣塔列为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有碑石。
万安古街道原系条石铺设而成,分橫街,直街两段,现已成为两条崎岖小道。城隍庙已残破不堪,成为当地农民的牛栏。诺大的天后宮仅存大门石和一块石碑。仅叶向高观日岩靜臥于滨海之处。
总之,万安古城的文物古迹均难见当时的全貌。聊可慰籍的是,万后天后宫石碑的碑文倘完好,使今人得以了解天后宮的古今存废情况,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天后宮早已倒塌,碑石现仍立于宮內原处,碑的下半部湮埋于土中,碑上台藓斑斑。经一番挖掘冼刷,碑文依稀可见。
该碑高 2.57 米,宽 0.8 米,厚 0.19 米。顶部成拱状,拱高 0.54 米,刻有日照海上状之图案。碑文竖排,用楷书写成,清新秀丽,有一定的书法和雕刻价值,碑文共 17 行,548 字,全文如下:
盖闻店宇之建原以妥祀。
神灵非直以壮观瞻也万安之有
天后宮创自前明由来旧矣厥后海氛四起庙貌一倾于雍正甲寅岁余会祖珪山重修旧宇香火绵延历五十余载至乾隆康戌年伯父六乘昌俨仝王君同仁林君周望宗舆合力题修规模为之再振迄于今阅时旣久不无风兩之虞以铭等触目兴思恐莫绍先令志爰集仝人佥谋襄事海坛镇倪大人捐助白金以为首倡曁诸善信乐发诚心共鸠缘三百两有奇始得重新尚堪告竣虽未十分壮丽亦足以永妥。
神庥为龙城之保障也因勒石以垂不朽云将所题缘金开列于左缘首镇守海坛镇总兵官倪助银一百两正左营把总方成器外委把总林得荣各助银五十两正
信士詹锡三奉缘十六两王利奉缘十五两詹九思奉缘十一两五钱詹以铭奉缘十二两正
詹以时奉缘八两林藜青詹长煊各奉缘五两杨心凤詹以基许士夏各奉缴四两正
李则振詹昌贤林长馨詹尙能林长雄詹以济詹志启许士易许有意许章福许章远谢朝凯□林椿各三两詹昌行黄邦应陈尚玉程尊庆许列良许有时各二两
林宗启林盈满林应敬涂加煥陈成宾程克好林长河许有凤许铜各一两五钱正
凃端福陈成命许有言涂加炳杨明言冯朝任林绵通林宗泓王侯泽詹尙炎林绵宝程高岗陈尙希程克春涂孝治程肇豪詹尙直何存和陈立冬吳正祈陈志高詹志光詹日熀涂孝生吳隆金杨先荣魏维宽黄邦顺詹尙记程尊□各一两
道光二年岁次壬午腊月吉旦总理詹以铭董事王利林宗泓林绵宝詹昌行詹尙炎詹以时重新敬立
碑文反映了当地人在道光年间重修天后宫的情况
1、修建原因。因万安地处海滨,当地民众以捕鱼、航海为业。由于当时渔民船只不足以抵抗海上风浪的搏击,经常发生海难事故。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过去,人们对自然灾害无法抵御,只能寄托于超自然的力量来拯救他们。而妈租,又称天后娘娘,是渔民的海上保护神。所以当地人建天后宫供祀妈祖,以祈求平安。
2、修建时间。从碑丈可知,天后宮建于明朝,但沒有反映出具体年代。清雍正甲寅年(1734 年)一度倒塌。乾隆庚戌年(1790 年),詹昌俨、王同仁等合力重新修建。由于长时间风雨侵蚀,天后宮破损严重,故以詹以铭为总理,以王利、林宗泓、林绵宝、詹昌行、詹尙炎、詹以时为董事发起募捐,对夭后宮加以整修,于道光二年(1822 年)竣工,幷立碑以记此一盛事。
3、经费来源。在海坛镇一倪姓总兵等官府人员的赞助下,以当地人百姓为主体发起募捐,共募集了白银 391 两,用于整修天后宮,使规模为之再振。
4、天后宮规模。仅整修天后宫卽用去白银近 400 两,可见天后宮规模之宏大。据当地老人回忆,天后宮在解放后尙完好无损,是当地一大建筑,宮內有九尊像,其中妈祖像大于真人,其它塑像也有一米多高,装饰金璧辉煌。还有许多壁画,绚丽多彩。此外,宮内还设有戏台,大厅可容纳一两千人。1958 年大跃进时期,当地人因炼铁缺乏燃料,折去天后宮所有木料。此后,余下的宮墙悉数崩塌, 卽成今日之一片废墟,今人见之,无不付之三叹。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25 10:16:27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福清三大寺宇——万福禅寺、石竹禅寺、灵石禅寺简介

曹于思

历史上福清寺庙甚多,至清朝求年,仍有 80 多座寺庙。目前大多数寺庙都已荒废或改为它途。现把历史上著名的、较有影响的万福禅寺、石竹禅寺和灵石禅寺的历史和现状作个简介。

一、万福禅寺

黄檗山万福禅寺(亦称黄寺或黃柏寺),在历史上是福清最大、最有影响的寺庙,它位于渔溪镇梧瑞村西北的黃檗山麓。黃檗山因古时山中盛产黄檗树而得名。山上有十五峯(大帽峯、小帽峯、宝峯、屏幛峯、紫徼峯、狮子峯、香炉峯、佛座峯、罗汉峯、钵盂峯、天柱峯、五云峯、报雨案、吉祥峯、绛节峯)、七石(三台石、飞来石、钓台石、屏石、鼓石、盘陀石、界石)、五岭(马鞍岭、铁灶岭、宮后岭、吉祥岭、绛节岭)、三溪(石门溪、大溪、小溪)、三泉(虎跑泉、罗汉泉、般若泉)、三井(龙井、古井、金仙井),还有蟒洞、下棋瓏等胜景,更有九渊潭的瀑布望若珠帘,故称“珠帘瀑市”,垂空数十丈,宽六七丈,一年四季飞泻不绝,是个风景秀丽的游览区。万福禅寺座落在一起一伏、断而复连如绛节状的黄檗山主峯——绛节峯之麓,翠竹青松环抱寺院,唐、宋、明、清各代都长时间有过殿阁金碧辉煌的场面。
万福禅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789 年),福建省莆田县人、禅宗六祖曹溪慧能的法嗣弟子正干和尙为开山祖师。寺院初名“般若堂”,八年后在寺东大辟堂宇,唐德宗赐额“建福禅寺”,由此寺院在闽中出名。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赦额万福禅寺”,并赐藏经,从此寺院驰各海内外,这个寺名一直沿袭至今日。
万福禅寺几经盛衰,唐宪宗年间(806~820 年),希运禅师住持万福禅寺时,使该寺发展成为福建大禅林。宋代寺院达鼎盛时期,元朝时衰弱下去。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檀越周心鉴(莆田人)和住持大休禅师,“合捐资数万,运海而至”,重建法堂、大雄宝殷天王殿、伽蓝祖师二堂、放生池、香积厨、转轮藏及十方寮舍,还修甬道长 70 余丈,寺院建筑面积占地达百余亩,使该寺复成巨观。明嘉靖年间,福清遭倭寇侵犯,佛寺焚毁殆尽,儈徒星散,成为榛莽之区,寺田几为乌有。明隆庆元年(1567 年),正圆和尙(姓陈,福建省惠安县人)进寺诛茅抉莽,坚志复整寺院,恢复寺业十之二三,建佛堂于大殿之址,暂作栖息。到了明方历二十八年(1600 年)住持正圆禅师到北京请皇帝赐给藏经,未得允准,停留八年,死于京都。后其徒孙兴寿、兴慈继续请赐藏经。越六年,神宗皇帝敕赐藏经、赐书、黄金和紫衣,由太监王举护送来闽,王举行至江淮黄金为盜所劫,其它东西完好无缺。王举抵闽后,由叶向高陪同到寺院。叶向高立卽为寺院题写了对联:“千古祥云临万福,九重紫气盖山门。”不久在法堂旧址上重建大雄宝殿,幷重建藏经阁、择木堂、月台等。叶向高又为藏经阁题写了对联:“帝赐经文贝叶琅函长带丹霄新雨露,天开图画琳宫绀殿重兴黄柏旧山川。”寺院在上层封建统治阶的大力扶植和支持下,又“焕然再新”,殷阁金碧辉煌,“徒众日繁,宗风大畅” 万福禅寺为纪念叶向高护法之功绩,塑造其像于寺内客堂上,幷将叶向高题福州林阳寺对联“安知往世君非佛,想是前身我亦儈”刻在叶向高塑像两旁。民国时期由于政府不重视保护文物,有贪财之徒以为向高塑像內藏有宝物,竟冒充“叶家后代”将塑像抬走幷捣毀。
明崇祯十年(1637 年)住持隐元禅师拆月台重建大雄宝殷于旧址上,旧殿仍为法堂,幷重建斋堂、钟鼓楼、山门、云厨、库房和诸寮舍,幷置寺田,凡所作法场均遵依祖制,重振禅门法规,举办各种佛会,使万福禅寺的规模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成为国內外著名的禅宗大寺院。
迨至清乾隆时期,寺院几乎全部倒塌,由黃檗山第四十四世兰圃清馥(姓陈,莆田县人)募缘重修。清道光年间,万福禅寺所属庵堂有狮子庵、翠竹庵、梅福庵、白马庵、水月庵、三宫庵、绛节庵、紫徼庵、弥勒庵、昆仑庵、塔庵、松隐堂等 12 处。有庄田 160 多亩,寺前田 32 亩,还有熨斗田、南洋田、黎湾洋田、牛队洋田、陈白洋田等 314 亩,还有园地 20 多亩,共计有土地 500 多亩。这些田园除少数由监收组织儈众耕种外,大部分租给当地农民,收取地租,形成寺院大地主经济。
民国时期,寺院常住儈人一般只有五六十众,远不如明清时代之规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寺院仍有土地 200 多亩。
该寺历代高儈辈出,列于《福建通志·高儈传》的就有正干禅师、希运禅师、懒庵禅师、鸿休禅师、德庵禅师、黃净禅师。唐代隹持鼓山涌泉寺的崇福、弘法诸儈,明代住持淅江永嘉县法通寺的费隐禅师、住持浙江鄞县天童山景德寺的密云禅师皆出自黄檗山门。至于明末清初的隐元禅师更是名闻遐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住持性瑛和尚不了解共产党的宗教政策,轻信谣言,自动解散儈众,佛寺无人看管,财物大部分损坏流失。1950 年寺院又遭一场大火,文物、藏经全部烧毁,寺院仅存隐元重建的法堂一座。1957 年莆田县梅峯寺和尙恩心和妙德悟舟等进寺重振法场,得到福建省、福清县人民政府有关领导、佛教界人士及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的支持和援助,重新修建了唐代遗址法堂、方丈寮,雕塑了观音、韦驮、伽蓝三佛像。“文化大萆命”期间,佛像、文物再度化为乌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修复了万福祥寺的法堂,又重塑了佛像,新塑的立体观音菩萨高达4 米。还在寺內绘画了观音、文殊、普贤、开山祖师正干、传教日本隐元、护法叶向高、檀越周心鉴等画像。被集体或私人占用的寺院房产、土地、森林等逐渐落实归还寺院。该寺自 1979 年恢复正常宗教活动以来,每年都有国内外大批游客、信士及佛教界人士到此游览或礼佛。
万福禅寺不仅是黄檗宗的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国际佛教圣地之一,在日本佛教界也有很大的影响。今天日本佛教的黄檗宗就是明末清初万福禅寺高儈隐元禅师传入日本的。目前万福禅寺系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二、石竹禅寺

石竹禅寺位于宏路镇石竹山之南麓。石竹山岩壑奇绝,有一线天、三塔(舍利塔、火化塔)、三岩(普陀岩、虎迹岩、石竹岩)、四泉(濯缨泉、仙泉、无尽泉、洗耳泉)、五仙(仙桥、仙井、仙床、仙棋盘、仙坪)、六洞(猴洞、通天洞、青龙洞、牛胶洞、紫云洞、桃源洞)、七峯(天子峯、玉女峯、状元峯、探花峯、象玉峯、紫帽峯、狮子峯)、十二石(鸳鸯石、纱帽石、岀米石、蛇龟石、朝斗石、鹤影石、双鲤石、伏虎石、宝所石、仙桃石、醉石、猪石)等胜景。石竹禅寺座落在半山腰的险岩峭壁上,从山下仰望,犹如空中楼阁。
石竹禅寺创建于唐大中元年(847 年),全寺由仙君楼、玉皇殿、文昌阁、土地庙、观音堂、伽蓝殿等组成。寺院初创时叫“灵宝观”。朱宣和三年(1121 年)改为“灵宝道观”。宋乾道九年(1173 年)丞相史浩重修。因寺院周围树林葱郁,奇石幽洞多,又盛产竹于,故改名为石竹禅寺。明万历年间,叶向高辞职返乡,登山时“见仙楼颓敝,佛殷将倾,鸟道崎岖,登徒甚苦”,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与举人石映斗募建观音阁和僧房。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举人董大理重建九仙楼。
寺内供奉的主神是“九仙君”。据传说,汉武帝时,江西省临川县有名士叫何任侠(亦叫何峡),帮助淮南王刘知安谋事有功,被委任为福州太守。他有九个儿子在福州于山练丹修行,到仙游县九鲤湖得道后,来到福清石竹禅寺“显灵”,称为“九仙君”。当地民间流传着“春祈石竹梦,冬求九鲤签”。春季(特别是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和冬季到石竹寺祈梦或抽签川流不息。此外,福清民间还广泛流传叶向高年青时在石竹禅寺九仙楼祈梦灵应的故事。[叶向高说:“石竹何氏所栖,岩壑奇绝,祈灵如响,先少师公(向高之父)为诸生,得梦甚验,余为孝廉往祈,仙告以腰系白玉带,余以为妄,而其后果然。”]名宦叶向高祈梦偶然巧合应验,助长了宗教迷信的传播。自明代以后,不仅有大量福清人,而且临近的长乐、莆田、连江、闽侯、平潭等县也有不少人往石竹禅寺祈梦、求签或烧香拜佛,寺儈每年从中得到大笔收入。所以,石竹禅寺一向被儈人视为利薮,成为他们的“搖钱树”。民国时期的唤宝义和尚(萧田人)、正诚和尚、李吓银居士,都因主管石竹寺而发了横财。儈人为得到石竹寺住持位置,经常爭斗不休,甚至从山上一打架到山下。由于石竹寺成为和尚的“聚宝盘”,遂为土匪所垂涎,致使石竹寺经常遭土匪抢劫,民国时期尤其严重。
石竹禅寺不仅是福清名刹,而且是久负盛名的文化胜地。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到此畅游,明内阁首辅叶向高不仅在此祈梦、求签,还在寺内攻读经书,得到功名后,于万历四十四车(1616 年)重游石竹寺时,在“洗耳泉”、“牛胶洞”二处的绝壁上分别题刻二词,至今尙清晰可见。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于 1620 年初夏游仙游九鲤湖之后,到石竹山探胜。《徐霞客游记》详细记述了他畅游石竹山的经过。清道光年间的刑部尙书陈若霖、太子太师陈宝琛都曾到此游览幷留下题词。原国民党元老、福建省政协副主席萨镇冰于民国 12 年(1923 年)写了一幅“扫除名利”的题匾,至今尚存寺中。有人估计,历代名宦、文人在摩崖绝壁上刻石留词或题匾,尚有 20 余处。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石竹禅寺面貌大为改观,福清县旅外侨胞捐赠人民币 100 多万元,建造新山门、凉亭、铺山道和修复寺院,幷在寺的东边新建一座漂亮的招待所和食堂,供游客隹宿和就餐。

三、灵石禅寺

灵石禅寺位于东张镇的灵石山麓。灵石山有芙蓉峯、弥勒峯、香炉峯、金峯、报雨峯、弹峯、留雪峯、碧玉洞、云岩、仙人岩、蟠桃坞、石屏榭、戏龙潭等胜景。灵石禅寺座落于磅礴百余里,其势插天、峯峦九叠的灵石山主山芙蓉峯,古松翠柏夹掩寺院。它创建于唐大中元年(847 年)。初由林、赵二姓舍地,由常诵“七俱胝咒”的元修和尙修建为庵。唐大中四年(850 年)始创建名曰“翠石院”的精舍,唐懿宗敕赐“灵石俱胝院”。宋代寺庙兴盛,入明后渐衰。明万历初年,殿宇圮毁,僧徒沧沒。此时性麟禅师率徒众入寺经菅,稍复清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性麟募缘,寺院有所修复。是时叶向高过访寺庙并赠诗《灵石访问我禅师》。明代少司空何乔远说:“相国遗诗尙可寻,山儈藉此镇祗林。”给复兴寺庙以很大支持。性麟离世后,其上首弟子曹源继主法席,曹源重建法堂,请方冊大藏经,內勤禅戒,外严道扬,“诸徒子皆能仰遵遗范,克肖前懿”,使灵石寺又恢复了生机。清康熙三年(1664 年),道霹禅师募建天王殿,重修大雄宝殿,保留至今,而唐代建筑仅存六根柱础。民国时期寺庙曾有所修缮,但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寺庙遭王匪抢劫,儈众走散,寺庙因此荒废。民国三十年(1941年),福州地藏寺尼姑性慈、德钦率众尼到寺开荒和整修寺院,此后遂为女尼丛林。民国 34 年(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灵石寺仍由性慈尼姑主持。
1953 年,灵石禅寺有 18 名尼姑,土地 40 多亩,雇工耕种。1964 年,灵石山建立林业垦植场,根据生产需要和保护名胜古迹以及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林业垦植场与灵石寺签订协议,保护禅寺,负责寺中众尼姑的生活、福利待遇,包括老弱尼姑照顾、护理、医药费、埋葬费等五保责任,幷造冊登记使用灵石禅寺之家具等财产。“文化大革命”期间,佛像,法器等均被捣毁。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归还寺产。1984 年 4 月,请回妙贤法师重振道场。福清县人民政府拨款人民币 4.1 万元整修大雄宝殿,各种佛像由侨儈、法师、信士捐资雕塑。1986 年建成一座新山门。1987年殿宇整修一新,塑造释迦牟尼、地藏菩萨、伽蓝菩萨、十八罗汉等佛像也告竣工。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25 10:24:02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福清白屿山胜概

何爱先

1991 年秋冬,我应友人之邀,两次登上白屿山。此山得天独厚,具有山、海、岩、洞、泉、寺、奇树异花等诸种神秀,是个有待开发的旅游胜地。
白屿山位于福清市江阴岛北端,自庄前村南行一公里卽达山麓。山顶形似双髻,当地羣众称之为“双髻山”。海拔 429.1 米,巍峨挺拔。江阴岛把兴化湾北部分割为东港和西港,沿自屿山左右,经福清湾入海。夕照登山,放眼大地,余霞散成绮,两港静如练。
山上千岩竞秀,奇洞天成,青松葱郁,泉水淙淙。山之绝顶有鸿庥岩。据《福清县志》(清乾隆版)载:“岩窦天成,下瞰沧溟,四望无极,昔有儈鴻庥棲此,因名”。据《黃檗山寺志》载:“鸿庥禅师俗姓翁,福唐(卽福清旧名)江阴人。神宇标挺,玄机干运,府宰请师主席黃檗寺······"
山上有一巨石,表面光滑如镜,日光照射,发出闪闪白光,因之各为玉屿镜,位于双髻山之上髻。古有上髻玉屿镜,下髻观音岩之说。因而又有双警岩之称。白屿山疑因玉屿镜之白光闪闪而得名。
白屿山青峦叠翠,碧海环绕, 旣擅山海之胜,又多奇岩妙景,诸如九鲤古寺、岩井涌泉、臥牛仙足、儈埕奇趣、幽洞探奇、虎洞妙景以及狮子岩、青蛙岩、水灵岩、金龟脱壳岩、龟蛇戏珠岩、神猴过山岩等等,景景堪入画,处处可赋诗。

九鲤古寺

九鲤寺建于山之半腰。寺宇正门前,环绕有四个小山丘,似罗拜于前,如众星拱月。寺院依悬岩而筑,以削壁为后墙,幷刻四座,依次为大雄宝殿、观音堂、祖师殿、斋堂儈舍等。是座佛道共处的寺字。全寺总长 44 米,宽 6 米许,占地面积约 200 平方米。从福厦公路远眺,好似空中楼阁,但见白云缭绕,宛如海市蜃楼。
祖师殿祀有何氐九仙像。据传说,九仙食居石竹山,因建有九仙阁,也曾居白屿山,因建有九鲤寺。寺门与石竹寺山门遥遙相对,亦称一奇。
寺院始建于何时,无从查考。1990 年重修殷宇时,挖出殿石一方,乃清光绪丁亥(1887 年)孟春重建之碑记。上载:“江乡双髻岩下建有祖师殿,由来久矣,屆康熙间渐就倾圯,祗存故址而已。同治四年七月旣望,有持斋长者陈号普文,泉之惠邑人也。游涉斯地,遂动捐赀重建之念。有同志黄普秀、姚普丹、林普同、黃普洪等,各助余囊,且力为劝捐。营建中座,恭祀佛像,渐次兴及两旁楼宇,以祀九仙翁及历代元祖。从此,梁栋增辉,洵继往开来之盛事也。……”
“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殿宇被破坏,佛像被砸、被盜,仅存遗址。1990 年 12 月 1 日,承福建省佛林设计院工程师的支持协作,依照原有的基础进行修建,现已初具规模。有趣的是,三次重修之年, 卽清同治四年(1865 年)、光绪丁亥年(1887 年)和 1990 年,是年农历均是闰五月,这虽是巧合,但亦可称一奇。
殿堂香火鼎盛,许多善男信女,为“祈求平安”,为“预卜祸福”而求仙拜佛、祈梦抽签的络绎不绝。当地羣众有“春祈祖师殿,冬求石竹寺”之说。
自江阴海堤至寺院,长达 3.6 公里,羊肠嶝道,蜿蜒曲折,遇兩泥泞,步履维艰。如今,已修成一条盘山小公路直达殿堂,可通吉普车或三轮摩托车。道旁绿树成荫,行人可徒步可坐车,方便舒畅。

僧埕奇趣

寺院之右,有一平坦埕地,面积 280 多平方米,名为和尚埕。解放前,福清十年九旱,每逢亢旱,羣众必齐集和尙埕祈求上天普降甘霖,因此又名为祈雨埕。
和尚埕中央约 10 平方米的一方地,与其周围明显不同。无论气候如何,这一方地始终是冬暧夏凉。冬天,寒风呼啸,冰冷剌骨,而立足方地,顿感温暖如春;夏天,骄阳似火,暑气蒸腾,而独此方地清风和畅,凉爽井常。羣众誉之为仙山佛境,福地洞天。究竟是何原因,尚有待专家学者来解开这千古之谜。
埕之对面,有一座山,名为月爿山,每遇白云穿过山腰,不出三天,必会降雨,这又是一奇。
站在儈埕平台之上,极目环眺,尺寸千里。身临此景,但见海天帆影,心旷神怡,豪风飘带,令人有飘飘欲仙之槪。

岩井涌泉

殿堂之左,巨洞天成,形似古井。口径不及一米,其深约一米许,井內甘泉如涌,清甜可口,饮之不尽,汲之不竭。小小古井,可供百人之众每天食、用而不涸。试把水汲干,但见井旁三处岩缝,泉水喷涌,顷刻间水满如初。奇怪的是, 卽使多日不用,井水亦不外溢。此井堪称一绝。游人喜其清甜,常携一壶与家人品尝。经有关部门初步检验,基本符合天然矿泉水的化学成分。但尚有待进一步化验,如能开发利用,则锦上添花。

卧牛仙足

白屿山东麓与小鼓山之间,有一淡水坑,坑边山岰处,有一巨大岩石,长 7 米、宽 4 米、高 7 米,形似臥牛,藏头掩尾,唯露脊背,实乃天成,却似人工凿就,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牛背之上,有一巨形足印,长 33 厘米,前宽 16 厘米,足腰宽 8.5 厘米,足后跟宽 10 厘米;足印前深 7 厘米,足腰深 6 厘米,后跟深 9 厘米,足迹亦清晰可见,当地羣众感其奇,称之为“仙足迹”。
卧牛石之西,有一淡水坑,现建为水库,称为鼓山底水库,可蓄水 138万立方米。库面平靜如镜,山间林木岩石倒映,水中鲤鱼成羣游逸,可划船,可游泳,可观赏,令人流连忘返。
和水库西南,紧贴和尙埕之下方约 100 米处,座落着一座古寺,名为霞堂寺。因年久失修,寺字倾圯,一切景物荡然无存,唯墙基遗址尚在,为今后重修寺院,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幽洞探奇

在观音堂和祖师殿之间的岩壁之下,有一个天然岩洞,开口于岩前方地面。口径不及一米,人可曲身而入。但至今尙无人敢冒险进洞,一探其中奥秘。
每遇滂沱大雨,岩壁水流入洞中,只听水声哗哗。但无论下多大的雨,洞口的水皆只满不溢;雨停,则洞口之水亦退尽,这一奇景,当地人称之为“仙洞”。
这个洞表面可见其底,但实是无底。据说洞旁有个通道,但沒有人敢于以身探路。很早以前,有人以“枪担”(卽两头尖的扁担)刻上名字,乘大雨时丢进洞中,几天之后,人们从远在三四公里之外的下垄港,见到这把枪担。这种传说如果可靠,那么,这个幽洞的通道长度就在 4 公里之上了。

虎洞妙景

登白屿山顶,举手抚蓝天,回首白云低。那鸿庥岩平坦如床,面积可达30 平方米。岩下有一个洞:名为虎洞。这个洞与周围的古松、危岩、深涧等浑然一体,每当夕阳西下,山岚四起,虎洞岩拥翠色而罩金光,韵味悠长。洞内有石桌、石椅等天然景物,可供游人休憩。
站在鸿庥岩上,举目远眺,众山叠翠,环揖于前;碧波万顷,奔腾洶涌;库水如湖,平靜似镜;沃野千里,饮烟袅袅,恍如置身人间天堂,使人陶醉,令人神怡!
除此之外,山上还有许多天然奇景,那狮子岩如睡狮未醒,垂首靜臥;那神猴岩似躬身登攀,回首顾盼;那龟蚍蛇珠岩,如昂首相视,对珠嬉戏;那金龟脫壳岩,象如释重负,卸壳在后;那青蛙岩,若昂首四顾,跃跃欲跳;那水灵岩,泉水汩汩,长流不断。诸多胜景,似巧匠琢就,实乃天然形成。
如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古老的白屿山,她如待嫁的少女,正在梳妆打扮,面带笑容地向五湖四海游人招手,一个优美的旅游胜地,正待开发。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25 10:34:53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6 22:36 , Processed in 0.063943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