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Sun� | 来自福建
居 所

“衣、食、住、行”,虽然“住”居第三,但福清人自古视“安居乐业”为本,一但有了钱,先要置房造屋,以使自己有一个安身之地,才好开拓事业,所以居所成为福清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还有一些人把盖大屋看为光宗耀祖之举,一生中多次筹资盖屋,以光大门楣,这又推动了福清人对“居”的重视。这种习俗,近年尤炽。在经济有所发展,生活有了提高的今天,在福清地面上处处可见高楼美厦,其数量之多,其式样之繁,造价之高,均胜于周边诸邑。

福清,传统民居建筑式样纷繁,但基本是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多扇厝,骨排厝,土屋,石厝,古堡和殿庑厝等六类。

多扇厝一一多扇厝是福清民居的主流形式,有四扇厝、六扇厝和八扇厝,其中四扇厝最多,次为二扇厝,八扇厝偶见。所谓“扇”,就是指外墙与隔墙。因为福清传统的扇厝均为木架式建筑,先要以木柱,木梁构成屋架,称为“扇”,再在扇旁砌墙。四扇厝即为四墙三开,中间是厅堂,两侧为正房;六扇门则为六墙五开,中间是厅堂,两侧各有两排正房;八扇厝为八墙七开,中间是厅堂,两侧各有三排正房。正房均分前房与后房两间,这样的中轴线分布符合中国传统建筑仪范。许多扇厝还不止一进,有二、三、四、五多至七进,福清称“落”,一进为“前落”,二进为“二落”,余以类推,最后一进称“后落”。各进之间有石条砌的天井以利通风采光,天井两侧有“书院”。有些扇厝最后一落之后还有“中庭后”环廊,形成一个巨大的建筑群落。早期扇厝规模不大,高度较低。至晚清民国时期,许多扇厝一改过去平房格局,提高高度,屋高两层,有的还上加半楼作为贮物间。建筑材料也更加考究,一般以条石和菱形块石(福清称“柳只”)砌基,基高大约为墙高的三分之一。左右后三堵墙以掺了碎瓦片的黄土夯筑,内外墙均夹以“三合土”称“三合墙”。门脸墙多以红砖砌成。大门框为条石打制,左侧均有供家犬出入口的“狗窦”。左右有红砖的拱门。有许多扇厝还在主座四周又搭建了“附厝”。考究的多扇厝正门内还有“插屏门”,平时中门不开,从两侧边门出入。只在婚丧喜庆,迎接贵客时才打开中门,称“开三重门”,仪式十发隆重。有些扇厝大门正对面还有照壁。现存典型多扇厝有阳下镇北西亭村的陈家大厝,渔溪镇双村的“四间排”,镜洋镇磨石村的黄家大厝等。

古堡——古时福清匪患猖獗,有钱人家为了防匪,多建筑古堡式的民居,其外形如闽西土楼,内部结构与土楼有所不同。现存典型的古堡建筑有一都镇东山村的东关寨。东关寨建于清乾隆元年(公元 1736 年),为土木结构,分上、下两层,共 99 间。堡呈长方形状,总长 76 米,系中轴线对称布局,3 座并排,中厅面阔 5 间,进深 1 间。围墙下部为花岗岩垒砌而成,上半部为生土夯筑,厚两米多,墙顶有跑马道(又称环寨哨廊),宽两米,可供跑马巡逻。寨墙上开有小窗,供了望射击用。环寨哨廊内有相对独立的三列建筑。面对主寨门的这列建筑为主建筑,共有三进,中为大厅,是全寨中心。主建筑两侧的两列建筑则呈横向排列,又称横厝。寨在东南、西南、西北三处开门。寨门为石枢木板门,以重阳木制成,十分厚重。门顶有出水洞,接寨内水道,以防寨外的人火攻寨房。

殿庑厝——福清西南部的新厝镇毗邻莆田,操莆田方言,习俗与莆田相近,民居建筑也受莆田民居风格影响,多系重檐翘脊、歇山顶式的“宫殿式”建筑物。“殿庑式”古民居的斗、拱与枋间大多雕刻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十分逼真。连门扇也以木质方条拼接各种文字或图案,相接之处不现榫。楼上正厅屏门之上,有的还有木刻浮雕的各种图案,如渔、樵、耕、读等,人物形态栩栩如生。

新厝“殿庑式”古民居多系砖木结构,也有部分土木和砖石混合结构。中间为大厅,旁边有房子四间、六间、或八间不等,也有“双落、三落”等大厝。正座之侧还有附厝。位于新厝镇岭边村的“进士第”,是早期殿庑式建筑的雏形。建于 1776年,厝主郭孔誉,当年先盖主厅,此后陆续扩建,形成一座拥有三落厅、七重附厝、三十四个开井、一百二十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后人叫其“百二间”、“百二间”檐廊甚多,高低错落,组合巧妙,装修细腻,显示出工匠无与伦比的高超技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百二间”的厅房结构布局与“四扇厝”、“六扇厝”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它附厝重重沓沓。进入民居内,犹如进入一个眼花缭乱的迷宫。

上世纪 60 年代以后,“殿庑式”古民居翘脊风格逐渐弱化,现多为单檐悬山顶结构。最近几年,这种建筑形式在保留原来风格的基础上,加以翻新,砖木改为砖石间木,外观变为瓷砖拼成的各种吉样图案,显得富丽堂皇。

骨排厝——福清山区民居。因占地少,适合山区坡多地少的特点,在西部山区十分普遍。其特点是连户共建,往往一村仅有一排或几排房屋,每家占其中一开门(称“一透”)。骨排厝为土木结构,双层为多,屋前铺有灰埕,屋后建有做为厨房的平房。

石厝——在沿海小岛屿或临海村庄,因缺乏木料,盛产石料,加上经常受台风侵扰,故以传统民居多为石厝。石厝建筑材料多为花岗石,杂石垒墙,条石盖顶,规模较小。

土厝——福清传统民居是最简陋的一种,以前多为贫苦民众居住,规模很小,有的仅有一间房,土墙瓦顶,低矮阴暗,通风很差,现已少见。

枪楼——在福清渔溪上迳等侨乡,还可以看见一些高出一般居房,形似碉堡楼房,这就是枪楼。旧时土匪猖獗,经常抢窃侨乡富户。于是一些家财殷实的归侨便在居屋边建起枪楼,枪楼一般高三至四层,天窗,墙上留有枪眼,平时可用以了望。如有土匪侵犯,则可在枪楼内向外射击。如今枪楼都已废弃不用,但却成了侨乡的一道风景。

洋楼和别墅——近二十年来,福清经济发展很快,出国经商务工的人员也大大增加。这些人多在家乡建有新洋楼和别墅,形制多种多样,五花八门。

公寓——在城区和镇区,许多人家则住公寓。福清称之为“单元厝”。

风火墙——有些建设讲究在老房子还建有风火墙。风火墙是在正屋山墙之外,再建一堵外墙。两墙之间相距约一米,形成一条弄堂,作为防火隔离带。

扇——旧式房屋除了屋墙外,往往还立有许多屋柱,上架梁枋。这种房屋的重量全压在柱上,墙不受力,有很强的防震功能,往往墙倒柱斜,房屋却并不倒塌。照壁——许多房屋大门口还砌有照壁。迷信人讲是为了防止风水外流。其实是加强房屋隐密性,防止巨风直接吹进厅堂,挡住烈日直射进厅堂,同时又起了装饰作用。

厝猫——旧式房屋的屋顶往往还在屋顶中间饰有一陶制厝猫,除了起装饰作用外,还是最原始的避雷针。雷电时因其突出屋面,有导引放电作用,减少房屋被雷击的危险。

房屋的方向——福清城乡居屋方向大体以座北朝南为多,座东朝西为次,其他方向少见。一方面这是因为,座北朝南或座东朝西,冬较暖、夏较凉,有利健康。另一方面民间有“厝朝西,有物啃”、“厝朝南,有物含”,“厝朝东,空弄弄”、“厝朝北,没物了”之说。座北朝南方向的居屋很少面向正南,多偏西南 5 至 10 度,也有向东南方的。这是因为旧制只有皇宫和寺庙才可朝正南,故以民间以此规避。

盖房屋——福清称建屋为“起厝”,和娶亲一样,是福清民间两件大事,从头到尾都非常慎重。筹集足够的起厝资金,备好材料后,要选择基地。一般基地多在本房聚居范围之内,利用杂地菜地之类,较少占用良田。择基时要请“风水先生”来看“风水”。如适宜则由土工师傅丈量范围,打上木桩,并在中轴线的靠山墙位置占上香火,向土地公求地。这些仪式多有迷信成份,现时除偏避农村外,多已废除。

鸠工起厝后,主人一般除了付给土木工人工钱外,还要负责每日一至两餐点心。

墙体建好后,要上大梁,要举行仪式,称“上梁”。一般是焚香祷,在大梁上贴红纸写的吉语,给大梁坡红布,还要做豆末若干分发给工人和邻居乡亲。有些地方还要办简单酒席,称“上梁酒”。也有一些地方上梁时不办酒,而在桁椽全部上齐后办“平架酒”。主人的女眷亲家要送灯笼、红烛、鞭炮,以示祝贺。

迁入新居——新屋盖好了,要择吉日迁进新居。迁入前要先祖宗神位先请进新屋厅堂,供上香烛,点燃鞭炮,以驱邪气,增加快乐气氛。房族长辈要给屋主人送“斗灯”,表示祝贺。迁入新居的第一顿饭一般是煮“调薯粉”,一是方便,二是有去旧迎新之寓意。

出 行

福清地处海陬,与内地毗连多低山丘陵,历来陆上交通不便。十九世纪以前,境内有官道三条北通省府南通莆泉。一条是由福莆交界的迎仙桥经蒜岭、渔溪、宏路、磨石,过相思岭至省府;一条是由福莆交界的新县经岭下、玉岭、王坑、东山、顺赤鲤溪入永泰塘前至省府;一条是由龙高经县城过石湖岭入长乐至省府。以上几条虽称官道,但除了从迎仙桥至相思岭这条官道有些路段可以通轻便人力车外,其余均不能通车。人们出行时,陆上多以步行或坐轿和坐肩舆代步。

福清水路交通较发达。当时从海口港顺潮,大船可达县城河头港。迳江、壁头、郎官、桥尾、牛头等均为著名的古渡。大宗货物和远行北上者,多由各港口乘搭海船至浙江杭州,再乘小船沿京杭运河至中原及京城。

传统交通方式:

牛车——福清地区古时少马,以往畜力车多为牛车,可载重,但行速甚慢。

轿——陆上主要交通工具。官轿,供各级官员乘坐,二个肩舆,四人肩舆为多,八抬只供高级官员坐乘。红轿,娶亲时迎娶新人所用。乌轿,民间日常乘坐,丧事时亦坐乌轿。

篼——也称“滑竿”、“肩舆”。是旧时最为普遍的乘坐工具,用两根毛竹为杠,上绑一张竹椅供乘客坐卧,两人抬扛。

马车——实为骡车,十五世纪初叶,官道逐渐加宽,可供北方购进的骡子架驭的马车行驶。成为中途陆运的主要工具,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绝迹。

八股绳——人力挑夫之福清俗称。旧时进出福清的大部分货物,均以人力挑运,一副担子,两头各有四股绳子,共八股,称“八股绳”。

海船——木质帆船,载重从几十担到几百担之间,有单桅、双桅、三桅。

舢板——供捕鱼或短余摆渡。现在交通工具与他地无异,不赘。

出行礼俗

年节不出门——福清人重年节活动,家人在年节时应归家团圆,故以年节不出门。

初一早莫喝面汤——迷信说法是若第一口喝了面汤,这一年里出门常会遇雨淋。

父母在不远行——受儒教浸淫,习俗父母健在时要伺奉在侧,不能出远门。此俗限制了许多人外出发挥才干的好机会,后来渐废。

七十不留暝,八十不留昼(午饭)——因为七八十岁的老人突发疾病可能性大,所以如必要出门,七十岁者不得过夜,八十岁者不得过午。

亲友远行要送礼——福清习俗亲友远行前,要送礼以表祝贺,礼物一般是蛋面,象征平安吉祥。

亲友远行返回要接风洗尘——远行亲友返回时,一般要回赠亲友当地土特产,如五十年代旅印尼华侨回乡时,多馈送亲友衣服,毛巾,香皂之类,亲友要设宴为其接风洗尘。

背井离乡要带“落地土”——福清人爱乡恋土之风尤炽,因避难、谋生而背井离乡者,在行李中要带一撮乡土,称“落地土”,意为自己出生后第一次落地的地方,后来有的改为带祖宗神龛前的香灰为代替落地土。

生不离乡,死不离土——福清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轻易离开乡土的,同样如果在外地遇到不幸,客死他乡,亲属也要千方百计把遗体运回安葬。如无法把遗体运团,也要等有可能时把骨殖、骨灰运回重葬。

诸地百地,不及摇篮地——摇篮地是指出生的地方,恋土情结令人们不轻易离开乡土。而离开乡土的人则在有能力、有可能情况下,一定要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为家乡出力。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19 11:15:03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江阴岛旧时重男轻女陋习

翁发喜

中国重男轻女积习已久。古书里所谓“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在《辞典》里是这样解释:“弄璋”指生下男孩。古人把璋给男孩玩,璋是玉器。“弄瓦”指生下女孩。古人把瓦给女孩玩,瓦是原始的玩具纺锤,玩物贵贱不同,就意味着男尊女卑了。积习已久的男尊女卑,旧时在江阴岛尤为严重。现分述如下:
当孕妇生下男孩时,大门两旁即插上榕树枝,鞭炮鸣响不停,要煮“落地面”分送亲人。家庭立即呈现一种喜气洋洋气氛。为防止被属相的肖虎、肖马、肖牛者冲撞,产妇的房门紧闭,要挂上一双草鞋,示意属大生肖者要回避,更不准与产妇对话,俗称“禁冲”。谁要是不忌讳、蛮撞的话,就会受主人白眼拒绝,男孩万一有闪失,就会遭人家抱怨,就要你剪下手指甲,洗净熬汤喂小孩。说是“解冲”。“禁冲”的期限,9 天、14 天,有的直至满月才解禁。
男孩生下 9 天,喜主要给全村新婚夫妇送去一碗喜面和一碗插上白花的喜下。同时,要用花生、红枣、绿豆等五果蒸成花下 100 多斤(指大米),装入染红的红古篓,由产妇的丈夫挑到妻子娘家,分送全村各户,以示报喜。
到了 14 天,产妇的娘家要备生鸡生鸭各数只、上乘的鱼、猪脚、猪肚以及线面、米粉、桂圆、红枣、补酒等 14 色,送给产妇补身体营养品。这个习俗称“送甘”。
到了 30 天,就是男孩的弥月日,发请柬、办满月酒是不在话下的。这一天,贺客盈庭,热闹的气氛不亚于结婚的日子。这时,娘家要送来襁褓之类的被子、裙子(有别于妇女用的裙子)、小衣裤、小枕头、小帽以及银的手镯子、脚镯、天官锁等。这一天,染红的鸡蛋要百粒以上,送赴宴的亲友要附一朵白花,预祝亲友中育龄夫妇今后也生男孩。
男孩养至四个月时,俗称“吃饼”,娘家要送来光饼几百块,分发亲友。同时要送来稍大的棉衣子、裤子、夹袄等。
孩子养至一周岁了,俗称“做最”。娘家要送太子帽、衣裤、床上用品的被、褥、枕等。第一次逢上“做年”,夫家要给娘家送去各种型号的礼饼千块,第一次逢上端阳节,送的礼品与逢年同。
男孩养至十六岁,族房规定要给起大名。起大名的日子,约定俗成于农历正月初一早。这一早,要请书法好的书写者,用一整张朱红纸,在其中间写上斗大的、寓意好的大名,要按辈份行第如:“家某”、“宜某”。大名左边写“族赠”,右边写“行 X”长子写“行一”,次子写“行二”。红纸上的大名,要张贴祖厅左上端,红纸上端要别上金纸剪的金花两朵。初一早要办起大名的喜酒,宴请族长等亲友。到了五十岁,尊称为“上寿”。也是在农历正月初一,族上要给上寿者起“别号”,同样用红纸,请粗通字、词者,择优起号,也张贴祖厅左边。也大办筵席,宴请族长等亲友。上寿者以后不幸谢世,则称为“寿终正寝”。尸体可停祖厅左边收殓。上述生男如此荣耀尊贵,生女又是如何呢?
孕妇第一胎生女时,消息封闭,家里和往常一样平静,也没设“禁冲”标志。所谓“生乞食,闹耶耶”、“生夫人,静停停”意即生男的那怕今后是当乞丐,也令人高兴,生个女的,今后就是当娘娘、夫人也不值一喜。
在 14 天时,娘家父母疼爱女儿,在“送甘”时,也会送来鸡、鸭、蛋面等补品,翁姑也稍为重视为媳妇做好首胎“月子”,祈望下胎生男。也会办些好酒菜,宴请娘家亲人。其他方面与生男孩的比,就大相径庭了!第二胎如果又是女的,产妇思想就开始罩上阴影,翁姑也开始冷漠了。除了娘家父母在 14 天又会送来各种补品外,就再没有什么特殊待遇了!如果第三胎仍是女的,那产妇就遭殃了。不但被翁姑、妯娌冷淡,不通情达理的丈夫,也会迁怨怒于她;而产妇本身也会自怨自艾起来,与人接触,总感觉低人一等。萌发了严重的自卑感。
还有封建的种种宗法规定的陈规陋习,给生女的父母披上了精神枷锁,如生女户,被认为属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绝户”,不准进宗祠,不准上族谱,丈夫替人扛棺材没人要,亲人结婚安床不能沾边,妻子逢家里姑娘出嫁“绱头造髻”时,不许插手,夫妇被诬为“有晦气”。如此这般,贬低生女户的人格尊严,故一旦再生女的,父母就狠心把亲骨肉的女婴投海溺死,或扔在路边让人拣;力争下胎生个男孩来挽回命运。如果接连都是女的,作母亲的不堪社会压力和精神枷锁的紧箍,导致人生绝望,寻短见者,也不乏其例。
封建社会的重男轻女思想,是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新中国成立后,重男轻女思想,虽屡受批判,但在农村其流毒远未肃清,因此实行“男女平等”,“计划生育”,仍然任重道远。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19 11:27:37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侨乡新婚俗趣

图/文 郭成辉

说到中国的传统婚俗,人们便会想到什么“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文缛节。提到外国的婚俗呢,人们想到的自然是婚纱、教堂、牧师等等。其实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各地的婚俗都呈现出很大的不同。而正是这些富有特色的、绚丽多姿的、五彩缤纷的婚俗习惯,构成了人类社会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毗邻莆田市兴化湾的著名侨乡福清市新厝镇,由于“侨”的关系,旅居世界各国及港澳台者就达 4 万多人;有了“侨”的优势,家家富裕、户户殷实。同时,又受到莆(田)仙(游)文化的影响。因此,这里至今仍然绽放着一朵与众不同的婚俗奇葩。

传统婚俗中的“三书六礼”,在侨乡新厝镇仍然引用至今: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即送“日子单”通知女方迎娶日期。纳采: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今称“提亲”。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是谓“合八字”。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亦谓之“小定”。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或称“过大礼”。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又称“乞日”,现称“择日”。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上述这些“礼数”显然与各地的婚俗大同小异,现本文撷取一些富有莆仙色彩的婚俗予以简介。
插头
插头系经过“纳采”、“问名”、“纳吉”之后,类似“纳征”的一道手续。是日,男方召集未来的婆婆、阿姑阿姨、嫡系亲人、媒人或者介绍人,以及亲朋好友前往女方。人数一般是 12 人,多者可以 16 人,至少要 10人,取吉样数字。这些人员到女方时一般要携带糖果 20 斤,寓意今后俩夫妻甜甜蜜蜜。金戒指、金项链、金手镯自然是免不了的,富裕的人家还会把金头簪插上女方的发髻,是谓“插头”。这支统一着装的特殊队伍,常常被村里人谓之“红脚蟹”,因为她们打扮俏丽,全部穿着红衣服,手执花雨伞。“红脚蟹”是非常吸引村民眼球的队伍,“爬”到谁家,就会给谁家带来吉祥喜庆。女方在插头之日,一般要用水面煮点心招待来客,作为客人呢则要把这碗水面吃完,是谓“吃空做透松”,寓意今后做事情顺利。然后,由未来的婆婆领队,捎回一双用红纸签封围的带绿叶的甘蔗,是谓“蔗叶青青,祈保平安”。
微信图片_20190419115157.png

绱头
绱头是男女方都要完成的一个项目,只是时间地点不同而已。男女双方分别由“好命佬”或“好命婆”绱头。这“好命佬”或“好命婆”的人选是有严格规定的,亦称“四目相对”或“六目相对”。四目相对”是指夫妻双方健在的结发夫妻,并且已经生育男儿的,其父母辈也是夫妻双方健在且系结发夫妻者。若其儿辈也有结发夫妻了,那是“六目相对”。倘若现任夫妻是丧偶续弦的,或者离异再婚者,则不能胜任“绱头”此差事。男方在婚日当天的凌晨 3 时许,用猪羊等牲畜谢过天地后,由“好命佬”为其举行。一般是在祖厅里,端坐在苈簸(大簸箕)内,由“好命佬”一边为其梳头一边喝彩,动作是往前梳理三下往后梳理三下,喝彩句大意为“头梳前,夫妻会闯人头前(出人头地);头梳后,夫妻一世随老老(白头借老)……”。女方绱头则是由“好命婆”充任。化了妆的新娘同样要端坐在大苈簸内,时间是在临出嫁上轿前,其地点却是在女方厨房里。女方当时脚下还有一个“道具”,那是石臼。其喝彩大意为“脚踏大竹苈(大簸箕),一世有得吃;脚踏金石臼,罔(越)做会罔有……”。然后,由迎亲队伍接往新郎家。
微信图片_20190419115245.png

起轿脚
起轿脚是在迎亲日的上午,男方应“备礼”恭送到女方家,俗称“起轿脚”。在旧时,迎娶新娘是用“红轿”吹吹打打把新娘迎到男家,起轿脚是在新娘未上轿前,男方送到女方家表示对女方父母养育新娘之恩的谢意。现在虽然改由轿车迎亲,但是“起轿脚”还是免不了的。起轿脚一般有 10 多担,诸如猪脚、线面、米粉、红团(面粉类蒸品)、蛏干、虾肉、干贝等。不管有多少担,第一担必须是“塔式”十个盘。每个盘均装上较高档的饰品或者食物,如肉、面、衣物、鞋袜等。如果女方祖母健在,还要加“妈盘”,祖父健在,则叫“公盘”。但不必都是十个盘,六个盘亦可,看对方诚意以及经济实力。挑起轿脚的人选多由男方亲属组成,男女不限,但“头担盘”的扁担要用红布挂彩,以示吉利。挑起轿脚的队伍必须一条龙同时抵达女方家,女方回赠米粉一把、线面一团、肉饼一个、猪肉一块,表示对男方亲人的见面礼。
扛杠
扛杠是女方出嫁时抬嫁妆的一种仪式。一般是 15 杠,也可以 11 杠或17 杠,看嫁妆的多寡而定。奁妆(梳妆台)虽小,一般也要两个男孩扛,最少也要一个男孩捧着,其他的亲朋好友则抬着棉被、皮箱、电风扇、电视、洗衣机、沙发、茶几等等。这支队伍行进在乡间,也是特别吸引村民眼球的一道风景线。扛杠队伍到得男家后,卸下嫁妆。男方会留下他们喝喜酒,并且发给每个人各 20 元小红包以示喜庆,如果没有喝喜酒,则各追加 20 元。同时,还要赠送肉饼一双互祝平安。
微信图片_20190419115403.png
婚礼
婚礼是指迎亲队伍将新娘接人男方厅堂后的一种仪式。按当地习俗,此时男方父母应该暂时回避,以免撞上新娘,恐日后“对冲”造成家庭不睦。拜堂时,由主持(司仪)者宣布婚礼开始。虽然也是“三拜九叩”,但是与电视剧里不同,这里的“三拜”是: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夫妻对拜。拜高堂则是在会亲时才有的,新郎新娘跪拜父母(公婆)后,敬上香茶,受拜者当然也不是白享受,此时见面礼红包就要派上用场啦。随后,会亲依次为叔伯姨姑等众亲人。新郎新娘拜见他们时,虽然改为鞠躬礼,但是敬上香茶还是免不了的,司仪往往会逗着受拜者:茶甜不甜啊?香不香啊?金戒指、金项链等金器,以及大小红包便在欢声笑语中源源不断流入新娘腰包。礼毕,新郎新娘入洞房。旧时,洞房门口还选择两位“四目相对”的妇人站在洞房口,称作“拦门墘”,唱“彩语”称吉利。现在已改为年轻人把房门关起,要新郎新娘送喜糖香烟,然后才肯放他们入洞房。洞房里床铺后设置马桶,马桶内要放一包装有花生、瓜子、红枣之类的“瓜子包”,叫一个男孩去掏,寓意“早生贵子”。农村的酒席一般都在自家庭院举办,一是贪便宜节约,二是图喜庆热闹。厨房大多临时搭建在埕尾或者厢房旁,主人约来亲朋好友数十人,切菜的、掌勺的、端盘的、派烟的、司酒的,一场红红火火的酒宴便即时开张。
微信图片_20190419115502.png
回銮
回銮又称“回东”或“请转马”,是结婚第二天的一种重要仪式。在新郎迎亲时,女方要选择新娘的小弟弟或是亲属的小男孩,充当小舅子,随迎亲队伍到新郎家。婚后次日,由小舅子出面邀请姐夫姐姐回娘家,是谓回銮(请转马)。男家要给小舅子一笔可观的红包,并备花蓝一担,内装喜糖、饼之类,派“大爷”(新郎伴)挑花蓝随行。到女家后,女家要燃鞭炮相迎,而后邀请女方父母、长辈、亲属与新郎见面。新郎由“大爷”陪伴向岳父母、长辈、亲属行鞠躬礼或握手,表示初次见面的尊重。长辈与新郎见面可不必给红包,而新娘初次回娘家则要给娘家亲属的孩童送“花钱”,1~2 元即可。女家要备办酒席招待新姑爷(女婿),以及邀请在新娘出嫁前有送礼品添妆奁的亲戚朋友,俗称“吃四分”。“吃四分”还包含席散后女家送给亲戚朋友的四样食品:米粉、猪肉、米丸、皇包(面粉类蒸品)。其寓意为共同祝愿新郎新娘象米粉那样白头偕老。席间,新郎应到岳母厨房灶下,礼节性地吃几口面条,谓之“灶下女婿”。席散,女家要送两件东西:童种鸡一对,装鸡的竹篓要用红纸封上;留绿叶带根须的甘蔗一双,用红髻索缠绕。寓意吉祥如意、天长地久。然后,新婚夫妇随“大爷”返回男家。
送秋
送秋在每年中秋节前,选择双日(初二不用)。女儿(新娘)要回娘家向父母送秋贺节。备办米粉、猪肉(赤肉、排骨、猪脚均可)、板栗、瓶酒之类。新婚的头一年送秋要置办十个盘,礼物如同结婚时“起轿脚”的“头担盘”。女家父母可以全收,亦可象征性地收,但是要备办月饼、菱角等回盘,并且要包红包压盘,金额多寡则随意。
挂灯
挂灯系送丁、添丁之意。莆仙话“灯”与“丁”谐音,故有此一礼。农历十二月,女家要选择双日(初二、十六除外)给男家挂灯。送到男家的物品虽不值钱,却暗含物语。一般送去的有红枣、花生、葵花子(现多改为瓜子)、红萝卜、甘蔗段、荸荠若干,纱灯笼一对。寓意“早(红枣)生(花生)贵子(葵花子)”、“子孙满堂(葵花盘)”,祝福新郎新娘生活过得红红火火(红萝卜,日子就象甘蔗节节甜(甘蔗段)。
搓乌面
搓乌面(黑脸)是一项颇有趣味的习俗。新婚户在次年正月十五日的元宵佳节,要给祖庙(宫)交喜金若干元,送大喜红烛一对,一般在 10多斤以上,数十斤亦可,烛台署上新婚夫妻芳名。元宵后的次日,祖庙(宫)里遣人送喜烛脚一对到新婚户,并由“乡佬”或族长或长辈,用祖庙(宫)里闹元宵燃篝火烧过的木炭,在新娘额头搓乌,口中念念有词:“搓乌乌,生达埔(生男孩)……”,以期讨个好口彩。
送加
送加是新娘头胎儿女出生后的 10 天内,娘家要派人挑去“塔形”十个盘(如同结婚时“起轿脚”的“头担盘”)。盘内装满红菇、墨鱼干、蛏干、鸡蛋、线面等上好食品,以及童装、包被(小被子),盘外悬一只欢蹦乱跳的大公鸡。这些食品,是专门送给新娘坐月子补身体增奶水用的。男家视情可收一半或者全部都收下,并要估价压红包回盘,以示礼尚往来。满月时,娘家要挑 200 只红龟(面粉类蒸品)和 200 个红鸡蛋,以及睡觉站立两用的摇篮一个。前者以备男方分发左邻右舍之用,后者留新生儿在满月后学习站立及睡眠之用。满月时的另外一个仪式更具地方特色,由婆婆为小孙子(孙女)象征性地剃头面,动作为在新生儿的脸上转刀转鞘,并在额头用红色画心形图案,寓意孩子长大后聪明伶俐。
忌放鞭炮
忌放鞭炮是限于几个时段的。本来婚娶喜庆,为图热闹,燃放鞭炮乃正常行为。但女方有所忌讳的是以下几个时段:如新娘上轿(现在改为乘车)、新娘未出村、新婚回銮礼毕回夫家等时段。以上时段倘若燃放鞭炮,易引发歧义,左邻右舍会理解为新娘在家时“做人”不好,因此娘家燃放鞭炮“驱逐”新娘出家,这也算是一种约定成俗吧。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19 11:57:32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玉融摩崖题刻择要

文史委

一、石竹山题刻
石竹山座落在福清市西郊十公里处,主峰状元峰海拔 534 米,这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年均气温 19.7℃。此山“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有“雅胜鼓山”之誉。山南麓半山腰悬崖峭壁上有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 年)的石竹山道院,其中九仙楼为祈梦之所,梦文化蜚声海内外,道释儒文化并存,山上至今保留着宋淳化以来的摩崖题刻数十处。石竹山 2003 年 12 月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区。
1、叶向高诗刻之一 位于牛碲洞岩壁,幅高 1.9 米,宽 1.5 米,字径 11X14 公分,行草,阴刻,全文为:董大理见龙招同吴太学伯孚登石竹岩时石孝廉应相新辟径路甚奇绝
嶙峋石竹插青霄,
病起欢从胜友招;
梦径曲穿云外洞,
松门斜接涧边桥;
苍崖月冷仙坛静,
碧海天空鹤驭遥。
一自名山传梦后,
而今玉带愧横腰。
余为孝廉时祈梦,仙告以腰系是自玉带。万历丁已春邑人叶向高书
2、叶向高诗刻之二位于紫云洞右岩壁,幅宽 4.2 米,宽 2.1 米,字径 13X15 公分,两诗合刻,内容为:
春暮同陈泰始柱史洪海含中舍登石竹岩时二君祈灵无梦且欲促归
半岭仙宫一径微,紫云长日护崖扉;
凌空翠壁形如削,桂树苍藤势欲飞;
夜静尘缘难入梦,春深游客易思归,
相逢好共寻丹诀,回首人间万事非。
同王康国司理陈来献孝廉登山竹下观天患溪,来献粤人过吾邑将北上
丹窑重寻事渺茫,青山晚眺郁苍苍;
千盘磴道迷游屐,一路林光近客床;
人世有情尘梦短,溪流无患水声长;
应知聚散纵难定,望向壶中醉不妨。

万历四十六年戊午邑人台山叶向高书

微信图片_20190419144902.png 微信图片_20190419144906.png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号台山,又号福庐山人。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国子监司士,翰林院编修、南京礼吏二部侍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工诗书、精棋艺、酷爱山水,卒赠太师,谥文忠。

微信图片_20190419145014.png

3、皇明启胜位于丸仙阁前石阶下岩壁,幅高 2.5 米,宽 1.48 米,字径 13.5X14 公分;行楷,阴刻,全文如下:

万历戌午冬与岭南陈孝廉群石陪叶相国台山公登石竹观石,孝廉九峰新辟榕门诸奇毕吐感而分赋

层崖叠树锦重重,别是幽闲世外踪;

载酒漫同莲社侣,寻僧遥听虎溪钟;

榕门路蹑盘虬度,云洞仙留紫气封;

试问相君多揖客,几人豪爽似元龙。

                      赐进士邑人康国王锡侯题

王锡侯,字康国,福清港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顺德府推官。与叶向高相友善。有诗集传世。

微信图片_20190419145236.png

4、早春登石竹山 位于石竹山丸仙阁前,仙桥下左边岩壁,幅高 1.75米,宽 1.15 米,字径 12×9 公分,楷书,阴刻,全文为:

悬空楼阁翠微头,槛外沧溟莽不流;

地尽东南饶胜概,天开海岳项神州;

腾萝挂壁方春绿,石峡拔云白日幽。

九鲤仙人从此去,千年猿鹤为谁留。

                       天启甲子春关中南居益书

南居益(?-1643)字恩受,号二大。陕西渭南人。万历戊戍(1598)进士。历任副都御史、福建巡抚、工部尚书、总督河道。任福建巡抚时,筑城镇海,抵抗荷兰入侵,擒获海盗师商文津。福建人民立碑平远台,以纪其功。

5、佛字题刻位于石竹山半山石阶西岩壁,大字高 2 米,宽 1.9 米,落款为一九八八年刻。“佛”字原刻于厦门南普陀,后摩刻于此。

微信图片_20190419145411.png

6 、鲤九题石竹位于观音岩下大岩壁,幅高 2 米,宽 1.2 米,大字高 0.8 米,宽 0.5米,行楷,阴刻,全文为:

石竹鲤九题

刻主徐鲤九本名徽祥,笔名“鲤九”,福建省仙游县人。早年留学日本,曾在国民军中任参谋,民国时曾两任县长,1942 年修《九鲤湖志上五十年代初逝世。

微信图片_20190419145548.png

7、项南题刻位于紫云洞口左边岩壁,大字两排直写,幅高 0.76 米,宽 0.6 米,字径 17x14.5cm,草书,阴刻,全文为:

石竹仙山,白日作梦

一九八六年三月廿日项南曾任福建省委书记

二、瑞岩山题刻

瑞岩山风景区位于福清市海口镇著名侨乡牛宅村境内,距 3 万吨级元洪码头 12 公里,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43 公里。有全国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像闻名于世,1996 年 11 月 20 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区除国宝弥勒佛石像外,还有奇特的火成岩瑞岩山,满山尽是天然形成的肖形石和石壁岩洞,摩崖题刻比比皆是,在瑞岩寺前后左右的石群中,自宋至清留有名人题刻近百处,篆、隶、楷、草,各体皆备,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历史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瑞岩山摩崖石刻群 1998 年 10月列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微信图片_20190419145704.png

8、大元福建行中书省位于瑞岩寺后仙扉旁,幅高 1.6 米,宽 1.05米,字径 8X10 公分,八分书,阴刻,全文为:

大元福建竹中书省奉训大夫理问官文殊海涯贯道、理问山东王伯颜、奉训伯亮公与耆士李月海、郑叔珍、王子冬游,谒僧孤岩留宿者。至正二十一年三月志

9、秋日登瑞岩位于瑞岩山第一洞,幅高12.5 米,宽 11 米,字径 10X12公分,楷书,阴刻,全文为:

朝爽喜登临,层岩积翠侵;

岚光涵海色,雁影下秋阴;

白社忘轩冕,青山逐尚禽;

幽幽象外意,花雨石潭深。

万历圭辰秋日置瑞岩思州府知府郑天佐题

10、游瑞岩题位于第一洞内,幅高1.44 米,宽 11 米,字径 12×11 公分,楷书,阴刻,全文为:

回望山光积翠重,扶筇踏遍玉芙蓉;

悬崖雾隐栖猿洞,偃壑涛生惊鹤松;

穿径转迷青霭合,攀岩空窈绿萝封;

凭虚便欲御风去,夜月吹笙过碧峰。

万历庚戌夏日游瑞岩题西蜀司理希岩李柱

11、谢政归来 位于瑞岩寺西前岩之登山道旁,幅高 2 米,宽 1.5米,字径 11x13 公分,行楷,阴刻,内容为:

命礼部主事熊文灿护行因邀同汪令尹泗论吴指挥应珍登瑞岩有赋

使节相将万里遥,名山还喜驻征轺;

青萝洞里扪残碣,绿树亭边看晚潮;

花鸟总知春事好,林泉偏觉一恩饶;

扶筇更上层台望,缥缈彤云护紫霄。

万历乙卯春仲邑人大学士叶向高书

12、名山洞府 位于瑞岩山半边亭前桃花洞旁,每字 40x35CM,整幅高 2.5 米,宽 2.03 米,为万历帝赐大学士余有丁手迹,下为落款,全文为:

名山洞府

今上手书赐大学士臣余有丁大明万历辛亥夏望日,四明原、任江西左布政使、前福建监军副使臣紫涞男,镇守福浙都督府中军官臣紫以泰敬摹上石

余有丁,浙江宁波人,明万历年间为礼部尚书,史部侍郎,退休后建余相书楼于东铖湖之正北,读书自娱。

13、天子万年 位于瑞岩山山顶巨岩,幅高 1.53 米,宽 1.1 米,大字 70x55 公分,楷书,阴刻,全文为:

天子万年万历辛亥岁端阳日镇臣施德政敬书

施德政,明代江苏太仓人,福建南路参将,爱国将领。曾游瑞岩山,石竹山,有诗作传世。

14、第一洞天 位于海口镇瑞岩山第一洞天洞顶,每字 25x25 公分,全文为:

第一洞天 叶成学书叶成学,叶向离之子

15、独醒石:位于瑞岩山前岩经幢之下,传为戚继光题,楷书阴刻,全文为:

独醒石戚继光,明代抗倭英雄,爱国将领,曾驻兵瑞士岩寺,经常游卧此石。

三、仙井岩题刻

仙井岩位于福清市镜洋镇磨石村东山上,峭崖奇松,峰险景丽,历代有文人墨客登临吟赋,至今留有明清名人摩崖题刻数幅,耐人寻味 1987年 11 月 23 日,列为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16、林汝翥题刻 位于镜洋乡磨石村东山笏石上,幅高 2.25 米,宽0.84 米,行书,阴刻,全文为:

仙人遗玉佩,亭立碧山嘘;

曾迟红日驭,每挂白云裾;

雨雪集还散,天风疾仍徐;

谁云石作纺,不向帝王居。

邑人林汝翥题

林汝翥(?~1647)字大葳,号心宏,福清灵得里(今上迳镇)人。明历年三十四年(1606)领乡荐授沛县知县,后曾以抵御徐鸿儒的战功,升四川道监察御史。明天启四年(1624)上《劾魏忠贤疏》,被熹宗廷杖削职为民,后思宗即位,汝翥复职。历升广东琼州道,后退归家乡,惩治抢劫过往商民的族人,福、兴、漳、泉四府商民感其功德,为其立颂德祠,春秋两季祭祀。清顺治四年(1647)南明王朝桂王授汝翥兵部右侍郎职,十月在攻福清县城中被捕,坚强不屈,吞金而死。

17、施起元题刻  位于磨石村东山仙井岩顶,幅高 1.55 米,宽 0.98米,字径 7x8 公分,楷书,阴刻,全文为:

康熙乙已蒲月,自黄檗、石竹狮岩游至仙井,直登绝顶,因步叶文忠公翠壁间韵,用纪胜迹

涛遍融山屐齿忙,聚仙石上泛蒲觞;

台依北斗凌高阂,笏立中天壮大荒;

授我丹砂颜未老,惊人诗句兴犹狂;

壶峰别有蓬莱境,醉倚栏干也不妨。

罗浮仙吏邑人施起元题。

施起元,字君贞,龙田上一村人,清顺治六年已丑科进士,浙江太守。

四、轿顶坑题刻

一都镇东山村狮头坑,有两处欧阳修题刻,书法艺术独特,甚有历史价值。1987 年 11 月 23 日,列为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遗照台题刻大字每字宽 0.3米,长 0.5 米,篆书,阴刻,全文为:

遗照台欧阳永叔

19、三生石题刻每字高 0.5 米,宽 0.3米,大篆体,阴刻,全文为:

三生石欧阳永叔欧阳永叔,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20、福字题刻 位于灵石山下距离灵石寺 200 米处道旁巨岩上,为清道光甲申(1842)年,本邑瑟江翁飞云墨迹。有马逢周、林镳题书曰:“灵石为全闽福地,佳境不可胜纪,勒此一字,足括全胜,而书法精工,而肌骨相称,询与山石之灵并垂不朽”!对“福”字注解可谓画龙点睛。

“福”字高米,宽米,文革期间险被炸石修水库,忾逢雷电大作,石工弃工具而逃,现尚留有凿孔。

21、龙津位于南岭镇梨洞村路旁宋理学家朱熹题。

微信图片_20190419150626.pn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19 15:06:45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3-29 15:09 , Processed in 0.065176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