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7

这种虫子看到一只,家里很可能已有一万只

 
半桶水先生 发表于 2025-6-5 09: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2467 4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你一定在浴室地漏

或者厨房水槽旁

看到过

长着毛茸茸翅膀的灰黑色小虫


090704olxchalzaaomsocy.jpeg


这种看着像蛾子的小虫子叫蛾蚋(ruì),也称蛾蠓,是自然界中最成功适应城市下水道生活的昆虫。居家最常见的一种叫白斑蛾蚋,因其翅膀上的白色斑点及全身似飞蛾一般的绒毛而得名。


它们是下水道里的腐生清道夫,但同时也是蛰伏在卫生死角里的潜在传染源。


01

下水道的昆虫之王


白斑蛾蚋的成虫寿命一般只有短短十几天,它此时的飞行能力很弱,大部分时间只是待在墙壁上一动不动。你在家里看到的成虫只是“九牛一毛”,真正的白斑蛾蚋大军正以幼虫形态隐藏在下水口的管道内,以有机腐烂物质为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白斑蛾蚋就能在你家下水道完成一整个世代的生长发育。


要在藏污纳垢的下水道中成长繁殖并壮大种群,并不是件易事。为此,白斑蛾蚋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生存本领。


白斑蛾蚋的雌虫会将虫卵产在下水管道的管壁上,幼虫孵化后便会开启疯狂的进食模式。它们用锯齿状的口器不断取食下水道中的各种物质,无论是人类的毛发碎屑,还是厨房垃圾的食物残渣,都是它们的美味食物。


090705u52gy4ojytoqj7tc.png

△蛾蠓身上的疏水结构放大图


在下水道生存的另一大难题,是时不时就会出现的“滔天洪水”。蛾蠓身上有一套神奇的防水系统,秘密就藏在它那满身的绒毛里。蛾蠓体表覆盖的数千根细毛并非装饰,在超高放大倍率的电子显微镜下,这些细毛呈现出精密的构造。每根毛的表面有许多纳米级别的细小沟槽,共同形成了类似荷叶表面的超疏水层。


在水黾和溜蝇等其他逐水而居的昆虫中,也发现过非常相似的精密构造。生活在相同环境的不同生物,选择用同一类构造来适应环境,这就是趋同演化的神奇之处。


02

虽然没啥危害但看着烦咋办?


不像蚊子,白斑蛾蚋本身不咬人、不吸血,因此不会通过血液传播造成疾病。在这一点上,它比蚊子、臭虫这类家中常客可友好太多了。


然而,白斑蛾蚋的体表构造也会变成病原体的温床。它们常年生活在下水道中,身上难免携带大肠杆菌等细菌微生物。但好在它们的运动能力有限,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下水道里,因此它传染疾病的风险并不大。由于白斑蛾蚋没有造成过群体感染事件,这种小虫子并未被疾控部门列为常规病媒生物监测对象,所以大家平常对它不必过度担心。


这样看来,偶尔从下水管道飞出来的白斑蛾蚋,除了招人烦,没啥实质性的大危害。


如果实在看不惯它的存在,不妨试试这个简单的防治方法:定期向地漏倒入半杯食盐与苏打粉混合物,配合沸水冲洗。这种操作能够破坏白斑蛾蚋幼虫赖以生存的酸碱平衡环境,达到简单有效的短期灭杀效果。


想要根治蛾蠓,更好的办法可能是使用阻隔性能更强的地漏——既然没有办法将它们赶尽杀绝,就干脆断掉它们进入室内的通道。


090706qg33yknwky37ie7n.png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平台、央视网

编辑:陈起越

审核:曹智鹏、段圣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4)
清香百合花 | 来自山东
了解了,谢谢楼主分享。
收起回复
半度微凉 : 分享不易
2025-6-7 11:33 来自福建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5-6-5 12:29:41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尚君 | 来自福建
哟,这不是厕所搭子吗?主打沉浸式陪伴。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5-6-5 19:23:31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半度微凉 | 来自福建
涨知识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5-6-7 11:33:01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5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250200|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5-7-15 21:08 , Processed in 0.059018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