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作者/昕姐(图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昕姐育儿之道
邻居老王的孩子今年小学六年级,马上就要升初中了,却总是不让人省心。老王多次接到孩子班主任的反馈电话,这次又说老王的孩子跟隔壁班的同学打架,情节非常恶劣,甚至要被学校记过处分。老王一听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揣上车钥匙就赶往学校去,看到孩子站在办公室里,也不顾老师在场,就指着孩子不停地骂。
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此时,父母的教育方式就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该何去何从。我们也会发现,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得心应手,而更多的家长却是手忙脚乱。想要让孩子接受家长的教导,方式方法也尤为重要,而"三明治效应"在教育孩子的身上也必定事半功倍。 什么是"三明治效应"?
就像是三明治一样,总共有三层。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要注意把批评夹藏在表扬里面,从而能够让孩子虚心接受批评时,不至于自尊心和积极性受到打击。让孩子能够抱有一颗愿意受教的心来接受父母的训导,这样也不会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父母也不要看见孩子犯错就急着批评,而应该运用"三明治效应"去教育孩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更能够接受家长的批评,从而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使用"三明治效应"对家长跟孩子的沟通有哪些好处?
1、 松懈孩子的防御心理,营造轻松的沟通环境。 很多孩子犯了错,心里是最清楚,也是最惶恐的,三明治效应就是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先礼后兵",就是在开始批评孩子之前,先好言好语相劝,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这会让孩子消除掉心理上的防线,也更容易接受家长合理的批评。否则从一开始家长就着急着批评孩子,孩子都会产生一种抗拒心理,难以接受家长的训诫了。
2、 保全孩子的自尊心和面子,让孩子可以虚心接受批评。 很多人会觉得孩子年纪小哪有什么自尊心,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好面子"要比成年人来得多一些。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直接采用严厉的语言和态度教育孩子的话,孩子会觉得不被尊重,没有人理解自己,太没有面子,从而出现抵触情绪,不愿意听从家长的管教。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的同时也要夹杂上些许的表扬和支持,避免孩子的积极性因为批评而受损。
3、 减轻"批评"带来的负面作用。 大部分孩子之所以害怕被批评,主要原因是被批评后的自己难免情绪低落。如果是经常被家长说教,从原本还会担心会让父母失望,到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但是利用三明治效应巧妙的批评孩子的话,能过减轻孩子对批评的抵触情绪,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父母是对事不对人,不会因为犯错影响自己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操之过急,一开始就情绪化的处理问题,打骂责备孩子,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吸取教训,反而激起了孩子对抗家长的心理。每个孩子都是喜欢听好话的,家长就需要将自己对孩子的教导掺杂在"爱的三明治"里,传递给孩子。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应用"三明治效应"去引导孩子虚心受教呢?
首先,家长不要在孩子刚犯错的时候就去批评孩子。 孩子犯错的时候,内心也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责情绪,如果这个时候家长着急地想要去批评孩子,很值会在这种负面的情绪当中越陷越深,更加听不进父母的教导,内心也会非常的难受。所以也请各位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冷静的时间,待孩子的心情平复下来之后,再表达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孩子也会更愿意采纳,从而达到家长想要的效果。
其次,指出孩子不足之处时,也要及时去肯定孩子。 "三明治效"应告诉我们,在批评孩子的同时也要给孩子进行适当的表扬,需要对孩子的优点进行肯定。就比如孩子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了,家长也要平静下来,去听一下孩子对自己这件事情的看法,然后在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对于考试作弊这件事情,大方向就是错的,但是孩子为什么会去作弊?家长可以耐心的跟孩子说:父母让你学习是想看到你一次次的进步,一次次的成长,作弊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父母都是很信任你的,真的没有必要怎么做,但你想要证明自己的心是好的,但也要在合理的前提下进行嘛。这样动之以情,孩子多半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
最后,多通过肯定的行为来帮助孩子成长。 任何一个家长想要对通过批评的方式教育好孩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个孩子也都是个独立体,有自己的思想和表达方式,也很容易跟父母之间在想法上产生差异。而且孩子在犯错的情况下,内心也是极度委屈和自责的,如果家长还是急着要批评,那么家长可能说了孩子没听进去,听了也未必真心去改正。所以在孩子的日常表现中做出评价,去肯定孩子好的行为,也在换一种方式激励孩子坚持好的表现。 总而言之,孩子犯错也是常有的事情,只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正确与否,才能最大意义上帮助到孩子。当孩子出现情绪时,家长先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待冷静之后,再做出自己的评价,帮助孩子更好地去正视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此时孩子也会意识到来自家长的关心和尊重,才会更加愿意按照家长的方式去改变。在使用三明治效应时,家长也要注意切合实际,不要表达的模棱两可,让孩子不清楚是对还是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