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7

福清三中130周年校庆《魏名庆·七律·忆薛德芸老师》

 
福清百事通 发表于 2022-11-11 22: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4299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七  律·福清三中建校一百三十周年感怀


        

魏名庆


(一)

     
      母校福清三中,初创时叫培元书院,至今已历一百三十年。作为从福清三中走出的一个学子,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老树旧楼,何处没有蕴含着创业者的手泽?何处没有氤氲着前行者的梦想?母校建校一百三十周年庆典与党的二十大将不期而遇,在下谨草小诗一首以示祝愿并与校友共勉。


培元至此百三霜,
丹桂黄花格外香。
院士数人皆俊杰,
李桃千万尽芬芳。
正逢华夏秋风劲,
更愿良辰国运昌。
学妹学兄豪气在,
锻强膂力(1)射天狼(2)。


注释:
(1)膂力:体力。
(2)射天狼:天狼,星名。战国屈原的《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意思是以青云做衣白霓做裙裳,高举长箭射杀天狼。此处,屈原用天狼星影射当时在楚国西北部的强秦。北宋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当拉开长弓,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老给大宋添麻烦的西夏抹掉。后来,“射天狼”用以表达消灭残暴侵略者的愿望。

221556oil2eltll355uhsy.jpeg




(二)

忆薛德芸老师



 魏名庆


      退休之后,常常回忆起早年的恩师,福清三中的薛德芸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德芸老师1917年1月3日出生于福清县龙田镇。在龙田念完小学和初中后,因家庭经济拮据,未再上高中,到福清城关毅英幼儿园任教,那是1931年的事。

      后来,她又到福州念幼师,毕业后回融任教。

      1939年8月,德芸老师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深造。这所学校是我国现代国画大师刘海粟创办的。三年后离开上海回融,到融美中学(福清三中前身)任教,此后断断续续地在龙田任教数十年。

      1945年8月30日,她与同在融美中学任教的江镜青年高仁信结为伉俪,此后育有三男一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文革”期间,因体弱多病,福清三中领导安排德芸老师任学校图书馆管理员。这期间我在福清三中念高中,因为常到图书馆借书,与德芸老师慢慢然悉起来。

      图书馆靠南面的墙上的一架书橱的底层,紧紧地挤着数十册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一尘不染,毫发无损,似乎从来没有人借过。书是精装本,黑色封皮,严肃端庄,像一列身着黑色披风神情肃穆的外国修女,用冷冰冰的目光审视着外面的世界,使人敬而远之。

      我感到十分纳闷。到底是什么书?书里是什么内容?怎么没人问津?于是有一天我惴惴不安地提出要借《饮冰室文集》。“这书……似乎深了一点,借的人非常少。要不……先借一本?”德芸老师用商量的口气对我说。我连忙点点头,抱回去翻开一看,傻眼了。全是文言文,整个儿云里雾里,几乎读不下去。第二天我就拿去还。我红着脸说:“太深了,看不懂。”德芸老师微笑着说:“也不是全看不懂,梁启超的文章要花时间慢慢啃,你现在功课忙,没那么多时间。等念大学时再看不迟。”她似乎怕我不好意思,说的时候神情特别和蔼。

      在图书馆管理员任上,德芸老师极为爱岗敬业。书架上的图书总是分门别类,码得整整齐齐。发现损坏的图书,她耐心地修补,不厌其烦。有学生来借书,她像慈母一样叮嘱学生爱护书籍,不要损坏或丢失。有一天她忽然对我说:“你借书我最放心,你懂得爱护书籍。”我心里想:“爱护学校藏书本来就是一个学生的本分呀!”但我确实也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把学校的藏书弄得脏兮兮的,或者把书角糟蹋得像饺子皮一样皱巴巴的。

      就是这一次,德芸老师还对我说:“你如果觉得有需要,一次可多借几本,省得常跑图书馆,浪费时间。”我知道这是对我网开一面,这是教师的待遇。因为当时图书馆规定,一个学生一次最多只能借两本,而教师一次可借数本。我现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一点点成绩,与在福清三中念书时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可是,也正是这种特殊照顾,竟让学校藏书蒙受损失。

      那是1966年上半年的事。有一次我一次性借了一套十卷本精装(鲁迅全集》。没几天“文革”全面爆发,学生不要上课了,师生全部投身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于是空闲时间多起来。有几个同学看到我有十本《鲁迅全集》,一人借去一本。后来学校发生武斗,人人自危,他们卷起铺盖回乡种田,一去不复返,这一套《鲁迅全集》竟无法追回,最后我的行李箱里只剩下两张护皮。精装本《鲁迅全集》封面是硬纸板,外面套着铜版纸护皮。有两个同学觉得封面套一张护皮很累赘,认为是多此一举,把两张护皮丢下,最后连这两张护皮也不知所终。

      大约是1969年的一天,我从家里到学校转户粮关系,当时回乡种田快一年了,户粮关系必须转回家乡。在学校操场上碰到德芸老师。只见她比前几年苍老多了,额头爬满皱纹,脸上没一点血色。我打了招呼,她也很快认出我来。我很内疚地说:“当时借一套《鲁迅全集》没有及时还,都被同学转借去了,一本也没有追回。”她长长叹了一口气说:“就是及时还又怎么样?最后还不是被偷走?武斗前不久被借去的书都无法收回,学校近两万册藏书几乎全没了。”

      这我是知道的。1967年春夏之交,我所参加的这一派红卫兵组织占领了学校阅览室和图书馆。因为发生了派性武斗,学校的老师除了一小部分“牛鬼蛇神”留下充当清洁工外,其余的老师全匿居校外,学校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有的同学看上书橱里的书,抽出来揣在怀里就走,并不避开旁人的目光,所以德芸老师用“偷”这个字似乎有点不准确。都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看见的人哪里会去劝告、批评?更不用说指责、阻止了,抹不下脸呀!

      苍天在上,面对巨大的诱惑,我始终坚守良心的底线,一册也没有拿。

      后来我这一派退出学校,另一派红卫兵组织入住图书馆。此后学校文学类藏书几乎荡然无存。

      记得德芸老师当时还关切地问起我的境况。当时我在经济和政治处境方面都遇到相当大的困准,我如实回答。她听了忙安慰我:“文化程度高的人总会得到施展的机会,你一定要想开一点。”我知道她当时的处境也很糟糕,高仁信老师的一些历史问题正被造反派审査,她的整个家族在没完没了的政治骚乱中战战兢兢、惶恐不安。在这种处境下德芸老师还没有忘记抚慰、劝导一个非亲非故的学生,这使我感到十分温暖,也使我在逆境中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毅力。

      天涯沦落,愁云满天。师生就此黯然分别。

      2003年6月的一天,我得到德芸老师去世的噩耗。第二天,我去参加她的葬礼。在葬礼上我听说德芸老师去世前病了好几个月,还住院治疗过。在病床上她一直叮嘱子女,不要让亲友知道她生病的事,怕麻烦人家。我听了十分感动。善良纯朴,这正是她的性格。

      平心而论,德芸老师是一个凡人。她一生为社会默默奉献,不求闻达,但她的良好的品格操守,却长久地留在学生、亲友的记忆中。



      



作者简介:魏名庆

    

福清三中“老三届”。原任《福清侨乡报》记者、编辑。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清市社科联专家库专家。几十年来在海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数百篇(首)。曾获得中国环境文学征文三等奖,香港百首诗词迎回归佳作奖,华东六省一市报纸副刊年会散文大赛三等奖。2011年在海洋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遥远的脚印》,后来陆续出版了《福清历代散文选》《福清风物纪略》《福清历代诗词选》《福清历代名人佳作选》,另与友人合编了大量书籍。


生活在福清,爱福清,看福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5-21 06:17 , Processed in 0.068486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