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4

福清历代知县(三)饶安鼎:倡修福清志,诗赋玉融情

陈?? 发表于 2022-6-22 16: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5537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编者按:唐圣历二年(699),析长乐县南八乡置万安县,以八乡中的万安乡取名,属泉州(今福州)。后唐长兴四年(933),闽王王延钧称帝,升福州为长乐府,根据“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会于治所”一语中“永福”“清源”各取一字,改福唐县为福清县,福清县名沿用至今。


据不完全统计,自安政首任万安(福清)县令,至清末光绪年间最后一位福清知县王家驹,1200多年间,累计有264名县令[知县、达噜花赤(知州)]在福清履职。他们虽处封建时代,但在福清期间,坚守为官本分,治绩闻于当朝,廉能蜚声官场,深得福清民众爱戴。为褒扬其政声,弘扬正能量,“知福清”将组织并陆续推出“福清历代知县”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3月26日,《福建日报》刊载了如龙(署名)撰写的《饶安鼎:一个知县的政声与诗情》,作者提到了曾任四川绵竹、南充,福建霞浦、福清知县的饶安鼎的一些史料,说他为官,始终政声卓著,“所至民爱之”;才情横溢,“著述甚富”。现在,就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走近这位福清人民心中的好父母官。

(一)履职多邑


161240chhvkrzra1ay14fa.png


清代同治年间《南丰县志》载:“饶安鼎,字定九,号牧庄,江西南丰人。少有奇童之目,既领乡荐,除四川县州令转南充,所至民爱之。以亲老乞近,补霞浦知县,又调福清,其经理漕粮、建义学、修县志,多可纪者,著述甚富。已梓行者有九牧堂诗钞。”

清代同治年间《福建通志》亦载,“饶安鼎,字定九,江西南丰人。清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举人,乾隆五年(1740)任霞浦知县,六年(1741)任福清县知县”。

161240l1h1yknhgb00znft.png


另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乾隆元年(1736)饶安鼎时年四十五岁。按此推算,他出生于康熙三十年(1691),清雍正二年(1724)甲辰中举时33岁。入闽以前,曾担任四川绵竹知县、南充知县,乾隆三年(1738年)原补四川清河知县,后以近省之缺,补福建福宁府霞浦县知县。确切来说,饶安鼎入闽为官应是乾隆四年(1739),清同治《福建通志》及清乾隆李拔编撰《福宁府志》记载为乾隆五年(1740),显然是误记。

乾隆六年(1741),饶安鼎奉旨调至福清任知县。任职六年时间,遍访各地,体察民情,治理社会,留下了美好的政声。

(二)拯贫救苦

饶安鼎在福清任职期间,对邑内士人非常重视及同情。据《玉融志异》载,乾隆初年登第的陈廷对,迂腐恭谨,穷困潦倒,以至于不能成家,和他爷爷一起教书艰难度日糊口。爷爷病死后,他只好借居于祠堂后楼,后患了恶疾,人们不敢靠近他。有时饥饿难挡,会如神经病一样到饼店抢食。饶安鼎上任初访客,看见市人因为陈廷对夺物而围观喧哗,上前问明情况,招入县衙给他吃喝。陈廷对吃饱后,向饶知县讲述了自己的情况。饶安鼎说:“养济院本来就是收留有病的人,你可去那里生活!”于是,陈廷对就在养济院生活下来。

161240wddce7afncwl0zye.png


后来饶安鼎还为陈廷对陈请,量才授其一官职。乡人们帮助他重修了居住的楼房。饶安鼎拯贫救苦的事迹一时传为佳话。

(三)编修县志

最值得讲述的是,饶安鼎认为国有史、县有志,“古今之事总于史而详于志”。当时清朝进入康乾盛世,天下一统,正是“考故实,察民风,修旧志”的大好时期,可惜的是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福清县,竟然没有一部完备的县志。因此在操办福清各项公事之余,他一直操心着县志编修工作。

161240u37urjwwddjr0sd3.jpeg

乾隆丁卯年(1747)正月,饶安鼎自任主编,并诚心延请邑内进士林昂、李修卿编纂《福清县志》。林昂与诸君子,沿袭前志(清康熙壬子年(1672),知县李传甲举事修纂,邑人郭文祥、施起元重纂《福清县志》,分卷12卷,为今存之最早刊本),整理旧志,搜访旧闻,采辑近事,克服各种困难,于同年秋终于编就。此套《福清县志》,共20卷,至光绪戊戌年(1898)重刊,为福清县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福清县志》“前言”说,为彰一邑之盛,福清历史上尝多次修志,惟时断时续,且志书多已失传。饶安鼎、邵应龙两人主修的20卷本《福清县志》,是现存较完整之一部文献。该志较康熙壬子年版县志有所增补,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由于时代局限,未免失之偏颇:渲染封建社会之“太平盛世”,歌颂封建皇朝之“教化”“恩泽”;宣扬帝王将相、忠臣烈女与豪右士绅;详载天人感应、祥瑞征兆等迷信之说。而于劳动人民之伟大业绩则未见记述,于物产之收录未能撷取精华,流于一般。然而,暇不掩瑜,饶安鼎修纂的县志汇集资料之面颇广,上溯千年,纵横百里,资料翔实,述事具体,文字精练,隽永可诵。诸如记述自然风貌、政治、军事、经济、文教、风俗习惯以及名胜古迹,颇尽钩古稽今、条分缕析之能事,可继往而开来,利资治于当今。

161240iwnno0n068vvorbi.jpeg

1987年8月15日,根据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整理福建地方志的要求,我县由多部旧县志中,选定饶安鼎主编的乾隆版《福清县志》,予以断句、标点、分段、校勘,并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定刊行。重刊后的《福清县志》为大32开本,厚764页,65.7万字,1989年11月刊印。《福清县志》前有历次重修所作的各种序言、纪略、纪事、后序、跋,还附有古代方括图、县城图、县治图等。全书共分“沿革表”“地舆志”“建置志”“民赋志”“学校志”“兵制志”“祀典志”“职官志”“选举志”“艺文志”“人物志”“杂事志”等。可以说,这部《福清县志》至今仍是我市较为权威的古代地方史志。                 

(四)赋诗传情

福清依山濒海,物产丰饶,峰峦竞秀,人文鼎盛,堪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任职六年期间,饶安鼎遍访邑内名胜古迹,访察民情,怀着对这片土地的挚爱,留下了不少抒写福清盛景的诗词歌赋。

161240t77wncn84crn9j94.jpeg

    福庐寺位于龙田镇西,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大学士叶向高主持创建,饶安鼎《重过福庐寺感赋》诗云:“笋舆得得上山来,生面于今又别开。雨脚住时沙鸟没,秋容淡处竹风回。白飞槛外云千点,绿泻檐间海一杯。不信亭台成梦境,寒泉空自咽苍苔。”

往海口路上,他有诗《海口道中》:“出门便道当游春,蝶粉莺簧取次新。拦路桃花红揖客,过桥芳草绿随人。远山染翠浮如髻,近海微波软似茵。织柳纬烟归骑晚,半规秋月挂城閪。”

立春后一日,往锦屏(注:今龙江街道安民村与海口镇岑兜村之间)道中,留有吟诗《题上元锦屏》:“晓情如梦晓烟清,墙角桃花昨夜春。裁就麦云风剪细,织成柳线雨丝轻。灯开绣阁初元日,曲听黄鹂第一声。碧海茫茫蓬岛近,笙歌东涌是层城。”

竹圃寺,在江镜临江。他留有七律一首,诗曰:“笋舆十里得闲游,避地传闻竹圃幽。松老散花都撒手,石顽听法总低头。清溪消受梅魂瘦,幻影惊看蜃气浮。四面海波摇不定,此山原是一虚舟。”

161240bkgyssug20ss5uqf.jpeg

灵石寺,位于福清东张的灵石山麓,坐落于磅礴百余里、峰峦九叠主山芙蓉峰下。其创建于唐大中元年(847),鼎盛时曾有庵堂36个,僧众2000多人,田地千亩,山林万亩。饶安鼎在《冒雨宿灵石寺感赋》中写道:“冒雨来灵石,云深天更低。万山回地轴,双殿绕虹霓。谷应钟声响,花传鸟语姿。禅堂空下幕,但有燕窠泥。寺僻松生籁,溪危石咽流。引怀聊贳夜,看剑欲横秋。人世谁青眼?僧家自白头。晓钟如未觉,终古一罗浮。”在《重阳前一日祷雨再宿灵石》又赋:“一里重逢夹道松,松鳞转觉老于龙。石香入手摩挲久,云气沾衣拂拭浓。古洞朝霞明碧玉,深秋晚翠湿芙蓉。此来不一样是闲游赏,专扣门前报雨峰。”  

深居,在灵石山上,是唐俱胝和尚隐居处,他在《游深居》赋:“才入深居意欲仙,奇花好鸟乱笻前。空山寂寂无常主。玉漱溪流诗和响,茶烧石罅客寻烟。林端夕照分云影、几度钟声未肯还。”

七里塍,位于今海口东阁一带。他在《过七里塍》赋:“雨后归舆返照来,塍延七里路纡回。山头远被云埋住,海量全教天放开。掠麦燕衣千绿染,立花人面万红堆。前村更有携浆者,仙客当年说姓裴。”

从新厝至江镜,古时有一条渡船经过的水路,他在《自江口渡船至犀塘》赋:“渡海舟如一叶轻,桂花时节懒天晴。南楼远树秋容薄,西岭寒云石骨清。水漾塔光摇碧落,波翻雁影起沧溟,错疑搓直乘牛斗,珍重风前咳唾声。”

161240d5undqn5ized88nj.jpeg

东岳庙,位于海口覆釜山东麓,南宋嘉定八年(1215)建。饶安鼎《东岳庙夜坐感怀》诗云:“梅花开处一尊深,萧寺孤灯夜影沉。斗米不成彭泽业,双柑聊助杜陵吟。西堂草带萦新梦,东岳钟声散梵音。笔颖化龙诗化雨,砚池墨吐海云阴。”

饶安鼎夜访海口东岳庙题写的这首“感怀”,也成为他从政十多年后,决意回归田园的绝唱。就在这一年(乾隆丁卯年,1747)的农历六月,时年56岁的饶安鼎因母丧,仿效不为五斗米、辞职彭泽令的陶渊明,辞官回归乡里,在家乡九牧堂过着弹琴赋诗的日子。

据载,饶安鼎著有《九牧堂诗钞》,可惜此书如今难觅踪影。



作者:何华龙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5 01:54 , Processed in 0.071653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