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13

遇见福清非遗——福清民乐

 
陈?? 发表于 2022-6-14 17: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3538 13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图片

十番音乐

172043atzdctnw41lyx8x5.png

172043komm3ijl17r1u7li.jpeg


十番, 又叫“十欢”, 寓“声叶和而成欢”之意, 民间称“打十番”、“十番伬”、“十番锣鼓”。“十番”最早的乐手只有 10 人,乐器十分古老,有乐器“活化石”之誉,主要有:笛子、逗管、椰胡、云锣、狼串、大小锣、大小钹、清鼓等 10 种。现在经改良,也有十几二十人演奏的。只奏不唱是其特色。


唐、五代时期,福清就有乐器演奏活动。宋嘉祐年间,福清曾记载民间演奏之事,当时的乐器制作材料有金、石、土、木、丝、革、匏、竹等 8 类。宋元时期, 音乐向平民阶层发展。明代,  “十番”从福州传入福清。清代,  “十番”在福清日渐盛行。300 多年来,它以独特的魅力在玉融大地广泛流传,深受百姓喜爱。


1947 年左右, 福清的“救火会”曾组建过“十番”队, 队员约 30 人。指导师傅叫康秋明;1932 年,海口镇岑兜村成立沟头“十番”队,有老、中、青、少 4 支,名噪一时; “文革”早期,  “十番”被当作封建糟粕加以鞭挞, 厄运缠身。1975 年,融城镇幸福大队成立幸福“十番”队,先后荣获福州市首届农民“十番”演奏比赛第一名、农村文艺汇演二等奖、第六届文艺百花大奖赛演出奖。1991 年还参加电影《东瀛游侠》的演出;1993 年、1995 年, 我市两次组织“十番”队赴新加坡献演,让新老华侨追捧;同年,在印尼华侨许孙雄老捐助下,组建“福清雄侨民乐团”,进行“十番”曲调的整理、新人的培养;1996 年, 福清的“十番”队达 130 多支,规模之大、活动之频繁, 史无前例;2005 年, 融城老体协成立融城老体协“十番”队,时常参加公益性演出,受到好评。


“十番”的曲牌大多取材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现一定的意境,有的还表现古老的传说故事。其曲调来源, 大体上可分为曲牌、小调、哗牌以及一些流行歌曲,常奏的有:《万年欢》、《千秋岁》、《朝天子》、《西江月》、《五凤吟》、《蟠桃会》、《水底天》、《将军令》、《美人娇》、《石榴花》、《雁来红》等。


“十番”队演奏有坐奏、行奏、舞奏之分, 演奏时排列位置有一定讲究。又分室内、室外两种。室内分为前后两堂。前堂以金筝为主,后堂以丝竹为主。


“十番”音乐主要应用于迎神赛会、婚丧庆典、节日家宴等活动,分阳调、阴调两种。一般来说,迎神赛会、婚庆、节日家宴等演奏阳调,充盈欢乐喜庆色彩。丧事则演奏阴调,充满悲沉哀伤色彩。在福清,  “十番”队多系群众自娱组织,几乎都做商业 性演出。


“十番”音乐声音洪大,既粗犷、热烈,又不失优雅、抒情,节奏明晰、顿挫分 明。套曲一般有前奏、主曲、尾声等乐段,曲式完整。管弦乐与打击乐或齐奏或轮套,配合默契,板介严谨。在行奏、舞奏时, 曲牌的“板眼”和着行进的步伐, 声调缓犹如高山流水,急时好似电闪雷鸣。

  172043au4mmxum6q89ziit.png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文娱形式的多元化,  “十番”这个传统的民 间音乐几乎被人们弃置在被遗忘的角落。近年,我市文化部门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十番”列为福清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融城幸福社区还因“十番”队而获评“福州市艺术特色之乡”。


172043b2krp6flk6jstp2s.gif


图片

金鼓吹

172044c6qhqfi9hr5hnr0n.png


172044h787rjsyy1h1y5yi.jpeg


金鼓吹源自明末清初,距今已有 300 多 年历史。金鼓吹的曲目有《游街》《万年花》《水底金》等,常演奏于节庆、民俗活动中。


金鼓吹的特点是:基调欢快,活泼热闹,乐器简单,演奏人员少,但音量大,有气势,乐曲富有乡土特色。


近年来,金鼓吹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发展,演奏技巧更加丰富,表现力更强,已成为颇具福清地方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经常在各种民俗展演中露面,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金鼓吹最突出的特点是写意性,它烘托出一种精神氛围、一种心灵感受,让人产生一种意境、氛围,并融化其中,从心底里产生最细致、最真挚的情感。


172044h6a8an4f9f8ax6ng.gif


图片

沟头打击乐

172044ja2rx8yhuba87bqj.png


打击乐是民间音乐中重要组成之一。不但应用于戏剧演出,渲染舞台气氛,而且还以独特的形式存在于民间节日喜庆活动中。

  172044qtxvofe2c2aoteo8.png


海口镇南厝的沟头打击乐流行于民国二十年(1931 年), 距今已有 70 多年历史。当年,村民林金昌从南厝桥头前陈华协师傅那里学来《广东套》《单蝴蝶》《七朵牡丹》等锣鼓曲,由 19 人组成的打击乐队为当地的婚丧喜庆活动服务。打击乐乐器有战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为主,兼有大鼓、长吹等。除传统曲目外, 还整理出《解放介》《八仙过海》等。目前,该队现有演奏人员7 名,都已年过古稀,至今仍活跃在家乡的民俗活动中。


172044jrnl9plcbg8unbju.gif


图片

民歌曲牌

172044b3pap1ddvpd33wih.png


民歌不但有歌词,还有特定的曲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的口 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 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是造就民族音乐缤纷多彩最大 的原因。由于绝大部分民歌以口头方式传播 , 不知道作者是谁。


福清民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船歌》表现了渔民日常生活片段,旋律明快,渔村特色浓厚。《茶歌》为山区茶农采茶时所唱,曲调优美,洋溢浓郁的乡土气息。仪式歌与婚丧喜庆关系密切,曲调朗朗上口,令人难忘。劳动号子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发出以吆喝、呐喊为主的声音,节奏固定、沉着有力、铿锵激昂,听起来颇具亲切感。叫卖歌是小商贩在 行商时未招徕顾客而用特定曲调吆喝高唱的曲子。福清比较著名的民歌曲牌有《拉车号子》《打夯号子》《打石号子》《开山号子》《搬运号子》《闹箸歌》《十抱菅蓁》《道士歌》等等。


172045k1akaz21f7n13kk3.gif


图片

早傍堂

172045utmbuzmzt19iy6ub.png


172045no5eo3sxo4k0ve81.jpeg


早傍堂”属于管乐乐曲,主要用于大型庆典、迎神祭天、喜庆宴会等。所用乐器为长号(号头) 2 支、唢呐 2 支、笛子 2 支、笙 2 支、箫 2 支、堂鼓 1 只、大锣 1 面、小钹 1 只、十锦锣等乐器。人数根据条件而定,有 32 人一队、16 人一队、8 人一队。由于乏于保护,目前保留下来的乐  曲只有 12 支。


据记载,  “早傍堂”系从福州传入, 在福清流行了 300 多年。“早傍堂”原名“京鼓吹”。所谓“京”是指“京城”。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知道此乐的人很少,无法详细找到其源流。但从乐队结构、演奏形式、曲牌特点等方面来看,它是由宫庭流传到民间的。


管乐乐器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物质凝聚和载体,也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标志,它蕴含着一个民 族的智慧,也浓缩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不断探索与追求。“早傍堂”音乐的形式与曲牌音乐, 折射出当年民族文化的信息。因此,抢救、保护“早傍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 1945 年, “早傍堂”音乐第 4 代传承人林时千(高山镇人)将这种乐曲传授给翁华美。由于林时千早已去世,现在我市能完整演奏此曲的传承人只有翁华美一人。


翁华美, 1933 年出生,原籍三山镇, 12 岁师从林时千。l8 岁时,转行从事戏剧音乐。由于他收不到弟子,现在“早傍堂”已濒临失传的境地。


172045mwuw9qz2uwgkqjiv.gif


图片

闹台

172045y4m9hhxbehijbtot.png


172045fzz17xc2zxsxweun.jpeg


闹台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乡间十分常见的娱乐形式之一。闹台, 也叫“打通”、“开台锣 鼓”,是闽剧开场前的“三声”打击乐,时长 30 分钟至 1 小时。  由于旧时戏剧多在祠庙或 大埕演出, 场地过于空旷, 灯光相对暗淡, 又无扩音设备, 故此才以锣鼓的雄浑声音来招揽观众, 告示戏剧即将开始。


闹台需要小锣、大锣、板鼓、战鼓、大钹、小钹 6 样乐器。其中, 板鼓是乐队中的指挥乐器。闹台分三通, 每通之间停歇片刻。头通在戏前半小时, 以小堂鼓领奏, 大锣、铙钹配合, 点子  较单调, 意在告知苍天;二通又称“响通”, 以板鼓领奏, 全堂打击乐配合, 点子复杂, 由“急  急风”、“走马锣鼓”、“冲头”、“抽头”、“九锤半”、“马腿”、“大水底鱼”、“收  头”等锣鼓经组成, 提醒乡亲们入座;三通又称“吹通”或“吹台”, 由正式鼓板先生和专职  乐师坐场演奏, 以唢呐吹奏《将军令》曲牌, 目的是提醒观众好戏即将上演。以前, 东家要求  第一声鼓必须打得准、击得响,否则不付戏资。


闹台的起源已无从查考。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演出已进入具有现代灯光和现代音乐设备 的剧场,无需用闹台吸引观众,且闹台过于喧闹,很容易使打击乐成为一种多余的噪音,闹台形式自然被删减。特别到上世纪 60 年代慢慢消失,80—90 年代基本失传。2010 年,经福清民乐团翁华美老人历时半年的回忆、整理,闹台曲谱终现纸上。2011 年,闹台列入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翁华美成为该项目的传承人。


172045jqdzn9cfhqbcicl4.gif


来源:福清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3)
绝色 | 来自福建
十番”音乐已经被遗忘在角落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2-6-14 20:09:20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绝色 | 来自福建
很多非遗根本没有传承下去的必要,也不会有人愿意学
收起回复
晴天780 : 渐渐的就绝技了
2022-6-15 00:40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2-6-14 20:10:32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绝色 | 来自福建
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2-6-14 20:19:17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晴天780 | 来自浙江
十番”音乐已经被遗忘在角落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2-6-15 00:40:34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顾辞 | 来自福建
太棒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2-6-15 08:58:39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白粥. | 来自福建
传承文化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2-6-15 09:17:17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梦想何先生 | 来自福建
希望能够好好传承下去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2-6-15 15:23:05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梦想何先生 | 来自福建
述说福清的故事。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2-6-15 15:23:25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王家七叔公 | 来自浙江
点赞…………,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2-6-16 00:17:49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5 04:56 , Processed in 0.083034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