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3

[美食话题] 福清人的番薯情,和他们一起品味!(摘录一)

陈?? 发表于 2022-4-27 08: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5248 1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084450mgo938cqcgvgsxvc.jpeg
084450tq89eglxcy5ylqeo.png

4月23日

由福清市文联主办的

《番薯情》阅读分享会

在福清文艺家之家举行

084450mz2bgt49bjh2thq2.jpeg
084450so4gggpgeg84p5q5.gif


文学爱好者们

围绕《番薯情》畅谈心得

体味了作者的“番薯情怀”


今天

跟着小编

和他们一起品味福清人的番薯情吧


084450z8n6nqxa8f0flrxc.png


084450ig34zwngi2izb332.jpeg
084450sz2jvnqt20ql92z9.jpeg

《番薯情》之“三味”

图片
图片


文/蔡立敏


上世纪70年代之前出生的福清人,对番薯都有一种特殊的情结,特别的记忆。品读贞尧仔的散文随笔集《番薯情》,不仅有温馨的薯香烟火扑鼻而来,更饱含着淳厚的家乡味、深挚的亲情味、别样的文学味,使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如见故土、如遇故人。


淳厚的家乡味。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对故乡的抒写,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福清是一块“多情”的土地,福清人遍布海内外,他们对故乡情的执着与守望,是一脉相承、矢志不移的。而贞尧仔就是一位“多情”的福清人,《番薯情》以“番薯”为主线,对“番薯”——这个在特殊年代养活一代代福清人的平凡之物如数家珍、充满深情:如薯糜仔、薯糜仔粿、薯糜仔饼、薯糜仔面、番薯粉等番薯制品;如番薯粉加工的滑粉(撮粕)、薯粉面、番薯丸等美味佳肴;如种番薯、犁番薯、推番薯(加工番薯片)等耕作过程;如冒险引渡“朱薯”、番薯俗语等掌故,俨然是一部关于番薯的百科全书。


在作者的笔下,番薯可以做成百种美味、承载着百种美好的回忆,散发着百种令人魂牵梦绕的家乡味……这些,又何尝不是福清人的百般乡愁、感恩与牵挂?


深挚的亲情味。亲情就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品读《番薯情》,沿着“番薯”这条主线,随处可见母亲勤劳、父亲伟岸的身影,无不闪烁着母爱、父爱和亲情的光辉。如写薯糜仔粿蒸熟时,“母亲先拾几块,送给邻里‘五保户’老婶妈,然后轮到家人享用。”“母亲用勺子一片一片地挑舀,先装满满一大碗‘高质量’的,给父亲食用,再给我们兄弟姐妹装碗,最后留给母亲自己。母亲心腹,满满的全是家人。”这种先人后己,长幼有序,“为母则范”高大形象跃然纸上。从《母爱留香》《母亲的早晨》《慈母手中线》等篇章中,我们更能深切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以及作者对母亲怀念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番薯情》,就是一部关于母亲、关于像母亲一样“福清妹”的赞歌!


在作者笔下,父亲是一位饱经沧桑,本真对人、对事,默默付出,以身垂范的普通农民。作者写道:“父亲,生于番地,少小回国,寄人篱下,靠给富人做长工,成人、成家。新中国成立,沐浴党恩,分得一间房,才有立锥之地、安家之处。凭苦力、劳筋骨,立家、养家。凭硬直脊梁,肯做吃力活,做事赶头前,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了十几年生产队长,带领几十户社员,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走在前列。”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在作者笔下,写番薯,就是写人,写像母亲、父亲一样的“福清妹”“福清哥”,以“番薯”为载体,形象、生动地勾勒、刻画、展示福清人的精神风貌与文化特质,这不也是作者一种深挚的亲情?


别样的文学味。品读《番薯情》,有一种别样的享受,主要是源于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细节描写。


作者学养深厚、笔力老到,在语言上多用短语、短句,用词准确、简约、明快,干净利落;笔墨清新、淳朴、有趣,毫无拖泥带水;字里行间充满温情、折射出满满的正能量。这样充满“番薯味”“地瓜腔”“乡土气”的语言,自然使有着同样经历的福清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唤起对番薯、对家乡的别样的情感。


细节描写,是《番薯情》另一大特色。特别是母亲关于用番薯制作食物和父亲耕作时的场景描写,每一道程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宛如一帧帧特写镜头,丝丝入扣、惟妙惟肖、引人入胜。如写母亲试口味:“母亲摇晃着碗,使汤降温,后将碗倾斜,先吹气,再用嘴唇轻吸,发出长嘘声,上下搅动舌尖,发出短促的喈喈响声,含笑点头,合口味。”这样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和神情刻画,在书中随处可见。我想,之所以有如此精细、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用心体味,因为心中有爱,所以笔下有情、生趣盎然。



084450sdcyyuvnjjc2yuct.png


084450sbnm0zmn7gby4t1i.jpeg





纯正福清口味的“番薯情”

图片

图片


文/叶小美


《番薯情》这本书情景真实再现、语言朴素地道,容易引起特定年代的读者共鸣,仿佛身临此情此景;长辈作者深有情怀,饱含热爱:爱家、爱家乡、爱生活。《番薯情》堪称特定时期福清人民与番薯相关的生活回忆录。写物思人,作者母亲、父亲的形象也跃然纸上。勤劳向上创造生活,烟火人间最是美好。


这本书精巧别致,初拿到时,我没急着打开,只是掂量了一下,心里估算什么时候要一气呵成阅读一遍。开卷后,我读得很认真。有些生僻字查了百度,文章中地道的“地瓜话”表达真的无限生趣,有的刚开始没太懂,与同事聊着,“翻译”了半天,终于都能与生活中的“土话”接地气链接上了,不禁佩服老祖宗的语言智慧,热爱起热腾腾的家乡话。这一次看下来后,更有一份感动。因为作者是熟人的长辈,听说作者在写这些文章时经常打电话给现在还住在乡下的姐姐,让姐姐真实无误还原书里记录的那些生活点滴,所以文章中有很多细节描写。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融平常生活于笔尖,合万千热爱于生活。书中有句“二生三,三生生活百味。”写出了对生活的智慧与热爱。感谢福清哥给增添的这一笔福清特色的文化财富,这是纯正福清口味的“番薯情”。真的就象一位长年生活在国外的福清哥长辈讲的那样:“只要心中有番薯和光饼,走遍天下都不怕。



084450y9sst9oc0w9csdtv.png


084450q4qsgocm9sbh05gz.jpeg

番薯就是番薯

图片

图片


文/丁妮


作为90后的一代人,初读《番薯情》时,对书中描述的许多传统民俗用具、民俗用语感到陌生,这对脑海中形成书中描绘的各式制作番薯美食过程的画面制造了一定困难。一开始只能通过请教乡里长辈、查阅字典、百度资料等,逐渐拼凑起一幅幅书中生动的古早生活图景,再读后才得以更深层次理解感悟作者生活化的文学沉淀。


透过今天的阅读分享会,更解开了不少阅读时的困惑。《番薯情》中以番薯为线,寄托着几代人的浓情厚谊,作者描摹的是烟火番薯美食,实则蕴含哲思情理。番薯作为物资匮乏年代能让福清人民得以果腹的食粮,作者不是生腻,而是怀着感恩敬畏,正如书中所言“番薯就是番薯,永远是番薯,不因人而生枯……依天地,顺四时,法自然,穷善达济,生生不息”,这是番薯法则,更是做人法则,穷时尚可独善其身,温饱人间,达则更应兼善天下,自然自在。


从自身的“问题”阅读经历中,更感觉福清民俗文化之精妙,但随着时代发展,许多传统民俗文化、民俗具象逐渐转化为符号,这本《番薯情》正在唤起一代代人的乡情记忆,这样带有浓厚福清乡土气息的好书,值得向全市推广,向更多我这样的90后推广,不仅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福清的民风民俗,更有利于世人了解福清哥、福清妹的精神文化,从而让这本书的阅读分享价值更大化。

来源:壹福清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
梦想何先生 | 来自福建
想起了番薯丸。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2-4-27 10:22:13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9 07:46 , Processed in 0.081227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