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海域纳入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规划

高山羊叔叔 发表于 2018-9-23 18: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496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为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的有关要求,更好地发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综合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创建区域代表性强、生态功能突出、具有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78个,推动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形成近海“一带三区”(一带:沿海一带;三区: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的海洋牧场新格局……截止到2025年,规划共在东海区建设2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形成示范海域面积500多平方千米,其中:建设人工鱼礁区面积160平方千米,投放人工鱼礁500多万空立方米,形成海藻场和海草床面积80平方千米。东海区建设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近海海域。福建主要分布在宁德霞浦海域,福州连江、福清、平潭海域,莆田秀屿,泉州晋江海域,厦门白哈礁,漳州龙海、东山海域。建设海洋牧场带来哪些好处?生态效益——海洋牧场在水生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环境修复、渔业种群资源增殖、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生物多样性维系等方面具有综合的生态效益。海洋牧场建设形成的人工鱼礁区,为大型藻类、附着生物等提供了附着基质,礁区内形成的多样性流场和流态,为各类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生长、避敌等所需的生息空间。藻类移植及海草床建设对于修复海底生态环境、解决海域荒漠化问题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净化水质、改善底质,还可以减缓温室效应、防止赤潮发生。社会效益——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我国海洋捕捞业正在实施减船转产。海洋牧场建设与减产转产政策密切相关。减下来的废旧渔船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可以作为鱼礁材料,变废为宝;同时,建成的海洋牧场还可以为捕捞渔民提供转产转业出路,有助于稳定转产转业渔民收入,保障渔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效益——根据国内外的海洋牧场建设经验,每空立方米人工鱼礁区比未投礁的一般海域,平均每年可增加10公斤渔获量。按此测算,本规划期内人工鱼礁投放5000万空立方米,平均每年约可增加50万吨产量,按照主要渔获品种的价格2万元/吨计算,本规划中仅人工鱼礁建成后每年就可增加100亿元的渔业产值,结合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海藻移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保守估计建成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每年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超过150亿元,十年将超过1500亿元。此外,海洋牧场建设还可有效带动沿岸地区水产品育苗、养殖、加工、外贸、交通运输、休闲垂钓、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海洋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示范区建设有这些政策支持完善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海洋牧场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完善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办法。创新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根据不同类型和功能定位,实行更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建立健全海洋牧场投资与收益相匹配制度,明确海洋牧场建设主体、经营主体和所在海域渔民在海洋牧场经营、开发、管理和维护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在确保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切实保护的前提下,让投入各方获得合理收益。建立多元化投入支持机制整合渔业现有的支持政策,在有关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对海洋牧场建设予以重点倾斜。中央财政通过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支持开展以修复、优化海洋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地加大对海洋牧场建设的支持力度,并在减免海域使用费用、简化审批手续,以及信贷、税收、保险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积极推动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生态补偿资金、金融资本以及其他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牧场建设,推动海洋牧场规模化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和服务加强海洋牧场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稳定、高效的海洋牧场技术研究和支撑团队,在海洋牧场规划建设、技术标准、效果评估、管理制度、扶持政策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海洋牧场在降低海洋捕捞强度,减少海水养殖密度的同时,可以推动养殖升级、捕捞转型、加工提升,促进休闲渔业发展,有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海洋渔业的附加值,还能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水产品!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6-4 04:14 , Processed in 0.067858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