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3

[其他名人] 又痛失一位院士!中国著名固体地球物理学家曾融生逝世

福清机灵弟 发表于 2019-10-23 16: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5957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d31b0ef41bd5ad6e73ae48e48ecb39dbb6fd3c6c.jpg
曾融生(1924年8月16日-2019年10月22日),男,祖籍福建平潭,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固体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1958年开始在青海、甘肃首先发现地震记录图中大角度反射地震波,并应用面波相速度来研究地壳构造,提出了地壳的分区。著有《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一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曾融生在中国首次应用地震面波的相速度来研究地壳构造,发现1974年5月云南昭通大震的多重性,从而对大地震的破裂过程有了新的认识。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提出张性盆地和盆地中强震发生的统一动力学模式,以及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新模式。

2019年10月22日,曾融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中国网10月23日讯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昨日消息,中国著名固体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融生,于2019年10月22日14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曾融生院士开辟了我国地球物理测深事业,先后开展了深地震测深、天然地震观测、深地震反射等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712c-ihfpfwa8161518.jpg
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
曾融生院士开辟了我国地球物理测深事业,先后开展了深地震测深、天然地震观测、深地震反射、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等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在我国首先应用地震面波的相速度研究地壳构造,提出地壳的分区。他在深部构造与动力学、青藏高原隆升机制、地震构造与发震机理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学术造诣享誉海内外。
曾融生院士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为我国地球物理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上世纪50年代,他协助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先生创办了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和北京大学固体地球物理教研室。1984年,他独著的《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是我国第一部完整地、系统地论述固体地球物理理论和应用的重要论著,对地球物理科学研究和教学起了重要作用。曾融生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柴达木盆地的地震波传播”项目获1978年科学大会奖。主持的华北盆地强震成因的研究成果获得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发表了60多篇(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他的学术思想引领了我国深部构造研究的发展方向,推动我国深部构造探测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曾融生院士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二、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理事,《地球物理学报》和《地震学报》编委等。曾当选为“国际岩石圈计划”“岩石圈构造和组成委员会”委员、“可控源地震学国际委员会”委员、“国际地幔软流圈研究组”成员、受聘于荷兰《地球动力学》杂志编委等。

曾融生院士工作经历:

1946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后留校任助教

1947年9月—1950年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助理员

1950年—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57年—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78年—2019年在国家地震局(后更名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地球内部构造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018年9月离休
再苦,也别忘坚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4 22:36 , Processed in 0.059870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