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市土地志:第八章 土地保护 / 2-1 兴修水利

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16 10: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4211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


一、兴修水利
(一)蓄水工程
福清境内溪流短促,龙高半岛向东南突入海域,水资源极为贫乏。民国时期,福清沿海地区只有依靠群众自己开挖的一些河沟、池塘蓄水,以备小旱时小面积灌溉,因此,福清十年九旱,农民“靠天吃饭”.
1956年建成小型水库10处,灌溉3163亩,建山塘742处,增加灌溉2.1万多亩。1957年,又建仕边村剪刀溪、宏路乡南山村、瞻阳乡北庄村等12个小型水库,加上其他小型水利1462处,共增加灌溉4.36万亩。这些水库规模虽然不大,(看福清FQLOOK.CN)但符合“小型为主、当年受益为主、社办为主”的方针,效益明显。1958年,从建设大型的东张水库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兴建水库的高潮。新建了墓亭、梨庄等4座小(一)型小库和洋楼、湾底等14座小(二)型水库。
1963——1965年,水库建设再一次掀起高潮,一是高山地区抗旱综合工程;二是东张水库渠道扩建配套。
1966年下半年以后,因“文化大革命”,水利建设几乎停顿。1969年冬之后,逐渐恢复部分水利事业,至1970年,先后动工兴建建新水库,扩建东张水库龙高地区高干渠等。由于极左思想的严重干扰,水利基建摊子过大,致使大量工程工期长、质量差、投资多、效益少,造成很大的损失。香城与乌仔底两座小(一)型水库,工期均长达8年之久。
1979年后,水利建设以提高水利工程标准,充分发挥效益为主要任务。至1986年,完成了中型及小(一)型水库的保坝工程,提高了水库的防洪标准;新建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26座,并处理险病库,对未完成的工程进行续建配套。
至1943年,全市共建成大小水库117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15座。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塘坝、河沟等小型工程。有效灌溉面积36.48万亩。
1.东张水库
1957年动工兴建,1958年12月竣工。坝址位于石竹山下的龙江中游,集雨面积200平方公里。坝型为钢筋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坝高38米,坝顶高程56米(罗基零点),坝顶长210米。水库总面积15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54米,相应库容1.85亿立方米。以2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54.94米,相应库容1.99亿立方米。
干渠两条:高干渠经上迳、龙田到高山镇院西村,长82.34公里;(看福清FQLOOK.CN)低干渠经融城至海口镇瑞岩山,长32.91公里。高干渠的支渠29条,总长达252.4公里,低干渠的支渠12条,总长30.7公里。干支渠总长计398.35公里。渠道纵横贯穿12个乡镇、220个行政村、4个农场,设计灌溉面积26.8万亩。整个工程土石方总计1000万立方米左右,总工程费用1869.8万元。
工程的兴建,迁移1个镇(东张)、2个乡(玉井、尚里)、54个自然村,计2804户、1.211万人;淹没房屋1.23万间、土地1.48万亩。共花移民费459.38万元。
2.建新水库
位于渔溪镇建新村。1970年12月开工兴建,1974年5月竣工。坝型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高42.2米,坝顶长335米。集雨面积44.8平方公里,总库容3892万立方米。干渠长36.26公里,支渠长12公里,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其中保灌面积3.8万亩。工程投资688万元。
3.东方红水库
坝址在莆田县江口镇官庄村西,拦截三叉河流域面积62.3平方公里。1969年,由解放军福州军区组织领导,莆田、福清两县配合建成。总库容2170万立方米。为福清新厝乡灌溉1.1万亩,为军垦农场灌溉5770亩。
(二)引水工程
民国时期,引水工程甚少,据1949年末统计,全县灌溉千亩(含千亩)以上、万亩以下的引水工程7处,灌溉面积1.25万亩;灌溉千亩以下、百亩以上的引水工程76处,灌溉面积5800亩,合计只能灌溉1.83万亩。
共和国成立后,在加固重修天宝陂引水工程的同时,扩建、改建、加固配套其他引水工程,并新建一批小型的引水工程。
1970年4月,兴建太城溪引水工程,年引水2000万——3000万立方米入东张水库。至1988年,全县灌溉万亩以上的引水工程2处,(看福清FQLOOK.CN)灌溉干亩以上、万亩以下的工程6处,灌溉千亩以下、500亩以上的工程11处,灌溉500亩以下、100亩以上的工程86处,灌溉100亩以下的工程293处,合计398处。有效灌溉面积8.76万亩。由于许多引水工程与其他水利工程重复灌溉,故实际受益面积只有5万多亩。
1990年,开始兴建一都溪引水工程,建成后,总库容为352万立方米,将为福清提供水量4375万立方米。1993年,全市引水工程422处,灌溉2.174万亩。
1.天宝陂
为福清县最早的引水工程,位于宏路镇溪南村,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集雨面积85平方公里。
天宝陂引水坝系河卵石砌筑,长219米、高3.5米。宋元符元年(1098年),知县庄柔正组织人员重修,熔铜液以固其基,修渠2000多米,灌溉音西霞楼至海口梧屿的十洋之田。清咸丰五年(1855年)再次重修,曾名“咸丰坝力。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不重视农田水利,缺乏养护。(看福清FQLOOK.CN)民国34年(1945年)竟在天宝陂水坝挖一缺口排水捕鱼,致次年受洪水冲击,缺口更大。当时政府为掩人耳目,平息民愤,竞以竹篓堵塞缺口,敷衍了事。民国37年,福建省政府号称拨款60亿元(金圆券)重修天宝陂,但雷声大,雨点小,实际只拨5亿元。而天宝陂水利协会乃由一些豪绅权贵把持,这些款目多为他们饱入私囊。他们表面上虚应故事,致使工程年久失修,灌区日益萎缩。
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水利事业。1950年,国家贷款38.25亿元(即新人民币38.25万元)对天宝陂加固重修。大坝外坡改为浆砌条石滚水坝。40多年来,几经改建,至1993年,灌溉面积达1.36万亩,音西、宏路、海口3个镇17个村及东阁农场受益,并向八一钢铁厂等7个工业单位供水。
2.太城溪引水工程
太城溪是龙江支流,在镜洋镇甘厝以上可利用集雨面积为39.5平方公里。枯水年来水量为2541万立方米,平水年来水量为3205万立方米,百年日平均流量为每秒6立方米左右。
水闸建在甘厝桥南200米溪道狭口处,为风化岩石基础,左岸为田地,右岸与福厦公路毗邻。
引水渠道全长2798米,于甘厝桥南约10米处。渠道采用挖明渠、建造石砌圆涵洞和开挖隧洞3种形式。其中明渠长510米,石砌圆涵洞长815米,隧洞穿越太城岭北麓,长1473米,总工程量12.39万多立方米,国家投资44万元。该项工程投资省,不占地,不移民,效益显著,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
3.一都溪引水工程
位于长南溪中游的一都乡万利村北。砌石重力坝1座,坝高20.8米,控制流域面积76平方公里,总库容352万立方米。同时开挖隧洞一条,长6.85公里,贯穿龙江与大樟溪的分水岭,引水入东张水库。(看福清FQLOOK.CN)隧洞断面2.2米×2.4米,布置施工支洞一条长1.15公里。水库淹没耕地589亩,移民15户、102人。工程总土石方8.5万立方米,总投资1371万元。本项引水工程将为福清提供水量4375万立方米,通过东张水库供水,可向融侨开发区、洪宽工业村送水。
(三)提水工程
清代、民国时期,福清长期使用传统的手拉、脚踏水车和戽斗作为农业灌溉的提水工具。
1953年,音西乡霞盛村兴建了本县第一座抽水机站,安装柴油机1台、36匹马力,从天宝陂上游抽水灌溉农田。这是在提水方面解放劳动力的开始。
1955——1965年的10年间,是提水工程大发展时期,共建成抽水机站145站、164台、2797匹马力,其中电动11站、11台、装机容量117.6千瓦。
1964年,大力推广水轮泵站。在一些坡降较大的溪流利用渠道跌水兴建一批小型水轮泵站。(看福清FQLOOK.CN)至1981年,全县已建成水轮泵站15处、23台,灌溉面积350亩。但建水轮泵站,必须在河道、渠道上筑堤设闸提高水位。因而影响了溪流排洪和渠道通水,而且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现已全部报废。
1973年,从福州西郊至福清朱山口11万伏高压输变电线路建成,与本县小型水电站并网。农村普及了供电。提水工程大量由机动发展到电动,由小型发展到大型,部分原来的机灌站改为电灌站。至1988年,全县建成机灌站100站、102台、1630匹马力;建成电灌站437站、509台,装机容量10826千瓦,灌溉面积4.52万亩。1992年,全市机电井698眼,其中已配套428眼,灌溉面积3.9万亩。
1993年,全市蓄、引、提水工程有效灌溉面积计42.55万亩,其中保证灌溉面积32.4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8.19万亩。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9 10:43 , Processed in 0.056125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