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1

福清市志1989-2005:第三十六篇华侨/第五章侨乡

木头人 发表于 2019-3-1 10: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7461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第五章 侨 乡

第一节 侨乡分布
福清从沿海到山区, 每个镇 (街) 都有侨胞、 港澳同胞、 归侨和侨眷。 1992 年, 旅居海外的乡亲约 50万人, 境内有印尼、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日本归侨 1 万多人, 有越南难民 4000 多人 (安置在东阁和江镜两个华侨农场), 合计归侨 1.4 万多人; 侨眷、 港澳同胞眷属约 21 万人, 占总人口的 20%。 旅居印尼侨胞的祖籍地多在渔溪、 新厝、 上迳、 海口一带; 旅居新加坡、 马来西亚侨胞的祖籍地多在渔溪、 新厝、 江阴、三山、 港头一带; 旅日侨胞的祖籍地多在高山、 三山、 东瀚、 沙埔一带; 旅居越南、 缅甸、 柬埔寨侨胞的祖籍地多在镜洋、 东张一带。
1997 年, 海外乡亲有 624193 人, 相当于境内人口总数 1157689 人的 53.9%; 海外和港澳乡亲在国内的眷属和归侨共 614824 人, 占人口总数的 53.1%, 其中: 归侨、 侨眷 321511 人, 港澳同胞眷属 56622 人,出国人员眷属 236691 人。 海外乡亲分布: 江镜、 新厝、 渔溪主要在印尼、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日本; 龙田、 海口、 高山主要在印尼、 日本; 港头、 三山、 江阴、 沙埔主要在印尼、 新加坡; 融城、 上迳、 宏路、东瀚、 音西、 镜洋、 阳下、 城头、 东张主要在印尼、 日本、 新加坡; 一都主要在日本、 新加坡; 南岭主要在印尼; 东阁华侨农场主要在印尼、 越南、 新西兰; 江镜华侨农场主要在印尼、 美国、 新加坡。
2005 年, 共有海外乡亲 781402 人, 近于境内人口 1214937 人的 2/3。 海外和港澳乡亲眷属 937807 人,其中, 侨眷属 170095 人, 华人眷属 66187 人, 港澳眷属 98362 人, 出国人员眷属 603163 人。 重点人士1065 人, 其中 1/3 为 21 世纪初刚崛起的新侨。 海外乡亲总资力在 500 亿美元以上, 约占世界华侨华人总资产的 1/30。 林绍良、 林文镜、 蔡道行、 郑年锦、 林文光等重点人士资产在 1 亿美元以上的有五六十人, 特别是有部分新侨已步入居住国政界、 科技界, 且卓有建树。 海外乡亲事业有成, 不忘振兴故园, 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或为家乡捐资赠物, 兴办公益事业; 或投资合作, 促进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海外乡亲在家乡兴办公益事业捐资赠物总额 14 多亿元, 占福建全省接受捐赠总额的 1/7。 捐办公益事业在 5000 万元以上的重点人士有: 林绍良 3.2 亿元, 林文镜近 3 亿元, 陈子兴 1 亿元, 曹德旺 6000 万元, 郑年锦 5500万元, 林学善、 林文光 5000 多万元, 蔡道行近 5000 万元; 超 1000 万元的有: 林同春、 林其根、 王良英、魏成辉、 陈德发、 陈子煌、 陈存明等。 世界福清同乡会等侨团为发动和组织海外乡亲兴办家乡公益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海外乡亲实力逐渐增强, 新侨的逐步增多及一些重点人士观念的转变, 捐赠款物由限于出生地侨眷属较为集中的地区, 逐步向老、 少、 边、 岛等贫困地区转移。

第二节 著名侨镇 (街)
一、 融城街道
2005 年, 人口 95203 人, 海外和港澳乡亲 36127 人 (其中: 华侨 5223 人、 华人 15876 人、 出国人员7501 人、 香港 7261 人、 澳门 262 人), 分布在 42 个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数十位海外乡亲为家乡捐资 5000 多万元, 兴建学校、 医院、 电影院、 图书馆、 青少年宫、 老干部活动中心等 20 多项, 发展家乡教育和文化事业; 有数位投资 6000 多万元, 兴办实业近 10 项, 发展家乡经济。
二、 音西镇
2005 年, 人口 70240 人, 海外和港澳乡亲 30521 人 (其中: 华侨 8879 人、 华人 13779 人、 出国人员6775 人、 香港 1038 人、 澳门 50 人), 分布在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数百位海外乡亲为家乡捐资 7000 多万元, 建设文教、 卫生及水、 电、 路等公益事业 200 多项; 并有数位投资数千万元兴办实业近 10 项, 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三、 宏路镇
2005 年, 人口 47351 人, 海外和港澳乡亲 16814 人 (其中: 华侨 3657 人、 华人 10652 人、 出国人员1542 人、 香港 885 人、 澳门 78 人), 分布在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以印尼居多。 有数十位海外乡亲为家乡教育、 文化、 卫生、 基础设施等建设捐资赠物 5000 多万元, 项目数十项; 有数位投资数千万元, 兴办实业, 发展家乡经济。
四、 阳下镇
2005 年, 人口 40068 人, 海外和港澳乡亲 13427 人 (其中: 华侨 719 人、 华人 9821 人、 出国人员2461 人、 香港 367 人、 澳门 59 人), 占域内人口的 1/3 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十多位海外乡亲捐资4000 多万元, 为家乡修桥铺路, 兴办教育, 改善医疗条件及水、 电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建设; 有的投巨资兴办实业, 发展家乡经济。
五、 海口镇
2005 年, 人口 92323 人, 海外和港澳乡亲 43778 人 (其中: 华侨 2186 人、 华人 29250 人、 出国人员5501 人、 香港 5898 人、 澳门 943 人), 占域内人口的一半, 分布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人数较多的村有牛宅 (3437 人)、 东阁 (3408 人)、 岑兜 (3117 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 100 多位海外乡亲, 捐建文教、 卫生及水、 电、 路等公益事业数十项, 金额 1.3 亿多元。 海口镇充分发挥 “侨” 的优势, 构建 “一村三区两翼” 经济框架: 依托元洪投资区的发展, 以元载工业村为龙头, 发展北洋、 桥南工业小区, 开发山前新镇区, 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
六、 城头镇
2005 年, 人口 54893 人, 海外和港澳乡亲 10562 人 (其中: 华侨 7147 人、 华人 1427 人、 出国人员1262 人、 香港 515 人、 澳门 211 人), 分布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十多位海外乡亲为家乡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 福利事业及水、 电、 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多项, 金额 2000 多万元; 有的投资兴办实业,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七、 龙田镇
2005 年, 人口 123148 人, 海外和港澳乡亲 39376 人 (其中: 华侨 4258 人、 华人 26409 人、 出国人员6554 人、 香港 2084 人、 澳门 71 人), 分布在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人数较多的村有二村 (7304 人)、下一村 (6705 人)、 上薛 (5822 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数十位海外乡亲捐资 3000 多万元, 为家乡修桥铺路, 改善医疗条件, 兴办教育及其他公益事业; 有的投资经济建设, 推动龙田商贸业的发展。
八、 江镜镇
2005 年, 人口 93528 人, 海外和港澳乡亲 42670 人 (其中: 华侨 4166 人、 华人 24807 人、 出国人员10086 人、 香港 3471 人、 澳门 140 人), 分布在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人数较多的村有吴塘 (3439 人)、 江镜 (3288 人)、 前华 (3090 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数百位海外乡亲捐资 6000 多万元, 用于修建江镜、 珠莲、 城坂、 陈厝、 前华、 谢塘等小学及林厝中学、 江镜卫生院门诊大楼和前华村、 南宵村水泥路, 创办江镜老人基金会, 兴建老人活动中心等数百项公益事业; 有数十位投资家乡经济建设,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九、 港头镇
2005 年, 人口 77538 人, 海外和港澳乡亲 27845 人 (其中: 华侨 3698 人、 华人 16761 人、 出国人员 4600人、 香港 2691 人、 澳门 95 人), 分布在 47 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人数较多的村有芦华 (8353 人)、 占阳 (6762人)、 东光 (4687 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数百位海外乡亲捐资 4800 多万元, 用于家乡兴学育才, 修桥铺路, 创建福利基金等公益事业百多项; 有数十位投资 10 亿多元, 在国内兴办实业, 发展家乡经济。
十、 高山镇
2005 年, 人口 65147 人, 海外和港澳乡亲 29134 人 (其中: 华侨 905 人、 华人 24075 人、 出国人员3282 人、 香港 799 人、 澳门 73 人), 占域内人口的一半, 分布在 15 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人数较多的村有院西 (3318 人)、 薛港 (2592 人)、 前王 (1956 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数百位海外乡亲捐资金额7000 多万元, 用于家乡医院、 学校、 道路、 水利、 电力、 文化娱乐、 生产设备等建设项目百多项; 有数位投资 6 亿多元, 在国内兴办实业,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十一、 三山镇
2005 年, 人口 111085 人, 海外和港澳乡亲 31523 人 (其中: 华侨 5776 人、 华人 20649 人、 出国人员3175 人、 香港 1760 人、 澳门 163 人), 分布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人数较多的村有海瑶 (3843 人)、 瑟江 (2702 人)、 沁前 (2409 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百多位海外乡亲捐资赠物金额 5000 多万元, 用于家乡教育、 文化、 卫生、 交通、 通讯、 水利、 水电等公益事业建设; 有的还斥资兴办实业,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十二、 东瀚镇
2005 年, 人口 40311 人, 海外和港澳乡亲 18877 人 (其中: 华侨 7691 人、 华人 7733 人、 出国人员2949 人、 香港 483 人、 澳门 21 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十多位海外乡亲捐资 3000 多万元, 为家乡建设水泥村路、 学校教学大楼、 老人活动中心、 村委楼及水、 电、 通讯等社会公益事业十多项。
十三、 沙埔镇
2005 年, 人口 47474 人, 海外和港澳乡亲 28818 人 (其中: 华侨 3267 人、 华人 23562 人、 出国人员1305 人、 香港 608 人、 澳门 26 人), 占域内人口的一半以上, 分布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旅居日本和印尼的均超过万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数十位海外乡亲捐资赠物金额 3000 多万元, 用于家乡办学校,围海造田, 修桥铺路, 供水通电和兴建侨联会所、 村委办公楼、 老人院、 礼堂等社会公益事业; 有的投资兴办实业, 发展家乡经济。
十四、 渔溪镇
2005 年, 人口 49004 人, 海外和港澳乡亲 32020 人 (其中: 华侨 12138 人、 华人 12651 人、 出国人员4176 人、 香港 2905 人、 澳门 150 人), 相当于域内人口的 68%, 分布在 53 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人数较多的村有侨丰 (3682 人)、 苏田 (3184 人)、 上张 (1206 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百多位海外乡亲捐资赠物近亿元, 用于家乡教育、 文化、 卫生、 水电、 交通、 社会福利等领域建设; 有的投资数千万元兴办实业,
发展家乡经济。
十五、 上迳镇
2005 年, 人口 31687 人, 海外和港澳乡亲 28538 人 (其中: 华侨 3095 人、 华人 22001 人、 出国人员1067 人、 香港 2298 人、 澳门 77 人), 接近域内人口数, 分布在 14 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人数较多的村有梧岗 (5534 人)、 上迳 (6205 人)、 岭胶 (2737 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数百位海外乡亲为家乡文教、 卫生、 交通、 通讯、 水利、 水电等公益事业捐资 3000 多万元, 建设项目百多项; 有的投资数千万元兴办实业, 发展家乡经济。
十六、 新厝镇
2005 年, 人口 26452 人, 其中 80%以上为归侨、 侨眷, 海外乡亲 52695 人 (其中: 华侨 13528 人、 华人 32841 人、 出国人员 3400 人、 香港 1873 人、 澳门 1053 人), 接近家乡人口的 2 倍, 分布在 37 个国家和地区, 以印尼、 新加坡、 马来西亚为多, 海外人数较多的村有江兜 (15303 人)、 蒜岭 (5293 人)、 新厝(4546 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数百位海外乡亲为家乡兴学育才, 修桥铺路, 兴办医院, 资助科技及慈善等公益事业捐资赠物总额 2 亿多元, 项目百多项; 有数位投资数亿元兴办实业,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十七、 江阴镇
2005 年, 人口 74658 人.20 世纪 90 年代前, 就有 5000 多位乡亲旅居世界各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出国人员越来越多, 至 2005 年, 海外乡亲有 20374 人 (其中: 华侨 229 人、 华人 12203 人、 出国人员 6745 人、 香港 1134 人、 澳门 63 人), 占域内人口的 1/4 强, 分布在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人数较多的村有岭口 (1725 人)、 田头 (1355 人)、 东井 (1332 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十多位海外乡亲捐资 2000 多万元, 用于家乡公益事业建设; 还有许多海外乡亲致力于侨团工作, 为改变江阴落后面貌而积极努力。
十八、 镜洋镇
2005 年, 人口 26348 人, 海外乡亲 22525 人 (其中: 华侨 4425 人、 华人 16401 人、 出国人员 474 人、香港 1190 人、 澳门 35 人), 近于域内人口数, 分布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人数较多的村有磨石 (3653人)、 波兰 (2566 人)、 镜洋 (2994 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有十多位海外乡亲捐资 3000 多万元, 兴建良镇中学、 侯家斌学校、 侯家斌科技楼、 镜洋侨联大厦、 红星村秋联影剧院、 琯口医院等; 有的致力于海内外交流, 投资兴业, 推动家乡经济发展。

第三节 重点侨村
一、 溪头村
属阳下镇。 2005 年, 人口 2094 人, 海外乡亲 896 人。 改革开放前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乡村。 林文镜20 世纪 80 年代末回乡考察, 至 2005 年捐资近 5000 万元, 为家乡修建医院、 学校、 影剧院、 公园、 银行、邮电局、 商业街、 养老院、 综合大楼、 科技楼、 体育馆、 高级宾馆、 文化娱乐中心、 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等; 建成 12 条村道累计 30 公里, 1 座 11 万伏变电站, 3 口地下水井、 2 座蓄水池日出水量 2000 吨, 安装120 对程控电话交换线; 改造溪流, 杜绝水患。 村民 95%以上盖起新房, 由村里统一铺设下水道; 全村实现饮水自来化、 家用电器化、 环境园林化; 所有学龄儿童免费入学; 年满 65 岁农民可以退休, 由村里提供生活费和补贴费, 并享受医疗费。 多次获省、 福州市文明单位、 省级明星村、 村镇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被誉为 “东南沿海第一村”。
二、 牛宅村
属海口镇。 2005 年, 人口 5678 人, 海外乡亲 3437 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以林绍良及其家族为主的牛宅村海外乡亲捐资 3000 多万元, 为家乡修建学校、 卫生院、 老人活动中心、 村委楼、 水泥路、 水渠、 自来水厂、 宗祠, 架设电缆、 拉照明电, 编修族谱, 资助老人会活动经费等; 还兴办工业村、 果林
场等实业。
三、 联华村
旧称梧瑞村, 属渔溪镇。 2005 年, 人口 3468 人, 海外乡亲 3682 人。 侨胞多聚居印尼万隆, 故万隆有“小梧瑞” 之称。 郭毓秀、 郭贤纲、 郭贤绥、 郭则惠等海外乡亲,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捐资 1000 多万元,办梧瑞中、 小学, 修建龙潭水电站、 村水泥路等公益事业。
四、 前亭村
属渔溪镇。 2005 年, 人口 802 人, 海外乡亲 327 人。 20 世纪 90 年代前, 海外乡亲就捐资兴建抽水机站 (为福清第一个抽水机站), 购买回化肥、 农药、 水泥、 拖拉机、 收割机、 电动打谷机、 电动喷雾器等,帮助家乡发展生产; 捐资兴建幼儿园 (为镇规模最大、 档次最高的幼儿园) 等; 至 2005 年, 林子金、 林子河、 林子庚等为家乡累计捐资 1000 多万元架设电缆, 安装电灯 (为镇安装电灯第一村), 修建村水泥路(为镇第一条村水泥路)、 村委大楼等公益事业。
五、 江兜村
属新厝镇。 2005 年, 人口 2600 多人, 海外乡亲 15303 人, 侨眷属占人口 90%以上, 95%的家庭都有亲人旅居海外。 海外乡亲财产在亿元以上的有五六家, 千百万元的不可胜数。 20 世纪 90 年代前, 数十位海外乡亲就捐资修建江兜小学, 创办江兜华侨中学; 随后捐资修建水库, 围海造田, 安装电灯, 修桥铺路, 挖机井, 捐赠汽车、 摩托车、 电动打谷机、 拖拉机、 电视机, 修复名胜古迹, 建江兜侨联大厦等。 至 2005年,为家乡建设捐资赠物金额 3000 多万元。
六、 蒜岭村
属新厝镇。 2005 年, 人口 1656 人, 海外乡亲 5293 人。 20 世纪 90 年代前, 陈子兴、 陈子煌家族就资助家乡兴办幼儿园、 小学、 侨兴初级中学, 修建华侨影剧院、 科技文化中心、 露天剧场、 灯光球场、 村委楼、 村水泥路、 桥、 亭、 自来水厂、 电站、 武当别院; 赠送电视机、 汽车、 摩托车等; 还兴办侨兴农械厂、粮食加工厂、 果林场等实业。 至 2005 年, 资助国家、 家乡办各项事业的金额累计达 1.33 多亿元。
七、 占阳村
属港头镇。 2005 年, 人口 5000 多人, 海外乡亲 6762 人, 分布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 世纪 90 年代前, 海外乡亲就捐资赠物, 帮助家乡亲人渡过暂时困难。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何鉥先等数位海外乡亲捐资1000 多万元, 为家乡办小学、 华侨中学, 建影剧院、 集贸市场、 敬老院, 修宗祠、 村路等; 还为 70 岁以上老人设立养老基金会。
八、 西江村
属高山镇。 2005 年, 人口 4332 人, 海外乡亲 1762 人。 20 世纪 90 年代前, 林学善就捐资为家乡打井,拉电, 修建水泥路, 围海造田, 开发海滩, 赠送化肥和拖拉机等; 捐资家乡修建学校、 医院、 敬老院、 电影院等。 至 2005 年, 林学善及其家族为家乡兴办公益事业捐资总额 1000 多万元; 他还携巨资创办友精工业村, 创建融林塑胶等企业, 解决乡亲就业问题。
九、 前王村
属高山镇。 2005 年, 人口 1573 人, 海外乡亲 1956 人。 改革开放至 2005 年, 王良强等数十位海外乡亲捐资 1000 多万元, 为家乡兴建小学, 盖厂房, 买发电机, 架设电力网, 铺设水泥村道, 修建村门亭、 宗祠、 王氏综合楼、 戏台, 扶持困难户等, 改变家乡落后面貌。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9 08:06 , Processed in 0.054246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