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第六章 卫生

福清机灵弟 发表于 2019-2-25 16: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5000 1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第六章 卫生

第一节 医疗卫生

新中国成立前,音西缺医少药,全村只有一所私人中医寓,有一名中医师和一名药剂员。民众疾病求医大多依靠乡村中的土郎中或一些“祖传”的“秘方”、“单方”草药,孕妇分娩大多请乡村“接生婆”接生。要是突发了危难大病的,就要送到城关的大医院“惠乐生”医院(福清县医院前身)或私人开设的小诊所求治。

过去环境卫生也极差,各个自然村户户有粪池、垃圾堆、猪牛栏、鸡鸭笼以及很多臭水沟,一年四季臭气熏天,苍蝇、蚊子肆虐。因此患疥疮、疖、痱、癣、疱疹等各种皮肤疾病的人非常多,血吸虫病、鼠疫、霍乱、天花等瘟疫时有发生。

这些传染性瘟疫严重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安全。在瘟疫盛行时,有的一个村庄,甚至一个家庭出现了连续死人的惨事。有的人在“送走”别人之后,接着自己也得病死去。在瘟疫最严重的一年,有一个自然村一年中就死去20多人,死亡率达3.3%。更可怕的是曾出现“绝户”的悲惨现象,弄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血吸虫病人也不少,据统计,1955年到1958年间,经体检发现,全村有血吸虫病者达1200多人,患病率达33.5%。

一、爱国卫生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关心人民健康,重视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大力号召广泛开展以除害灭病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农业合作社时期,乡政府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各自然村,喷洒“滴滴涕”药剂进行灭蚤、灭蝇、灭蚊,并发动群众结合积肥,清理污水沟,铲除房前屋后的杂草,清除蚊虫孳生地。各个自然村都定期进行卫生大检查。检查小组带着“最清洁”、“清洁”、“不清洁”三种标志,根据检查情况,分别贴在各户住房最显眼的地方,以起促进的作用。

1952年,帝国主义试图发动细菌战争,敌机经常侵入我国领空,为此,音西90多口水井和3000多个茅坑都加上盖子。

1956年春开始,在福清县除“四害”(老鼠、麻雀、苍蝇、蚊子)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音西掀起了消灭“四害”高潮。高级社给每户社员下达消灭“四害”的具体任务,学校也要参加。无论农民还是小学生,人人动手,常年坚持。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小学生则利用放学、放假时间,动用一切器具和药剂,大力消灭“四害”。于是鼠夹、鼠笼、砂枪、弹弓、蝇拍、粘蝇纸等全派上用场。抓到老鼠,剪下鼠尾,捕到麻雀,剁下一双爪子,拍死苍蝇,就装在火柴盒里,然后交给有关部门,统一掩埋销毁。

后来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人们又千方百计地下田问捉老鼠。找到鼠洞时,便用挖洞、灌水、烟熏等办法捕捉老鼠。因麻雀多在瓦屋顶下筑巢繁殖后代,所以人们白天上屋顶掏窝取蛋捉雏鸟,夜间趁归鸟群集树上时,用砂枪进行射杀。

1958年2月14日至16日连续3天,在县委“灭雀司令部”统一部署下,音西也与全县一样,男女老少一齐上阵,人们手提锣鼓、铁器,举着彩旗,分布到村庄和田野的各个角落,在约定时间里,一齐敲锣打鼓,撞击铁器,摇旗呐喊,吓得麻雀无处楱身,到处乱窜。许多麻雀由于不堪长时间的折腾,纷纷坠落而“就擒”。后来科学家指出麻雀并非害鸟,麻雀换成了蟑螂。除“四害”运动持续了15年之久。

二、传染病防治措施


在互助合作时期,福清县人民政府每年都派医务人员到音西,为人们普种牛痘,注射预防鼠疫、霍乱、白喉等传染病的预防疫苗,在农业高级合作化之前,这些严重的传染病,即被先后消灭;疟疾、肺结核等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从1955年开始,音西人民热烈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的号召,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送瘟神”运动。县血防站派来了专业人员开展防治工作,对男女老少全面进行粪便检查,共查出1200多人染上血吸虫病,在霞盛、林中、溪前三个自然村设立血吸虫病医疗站。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这些患者都分批分期地得到了根治。与此同时,在县血防站的主持下,音西乡组织查钉螺和灭钉螺的临时性专业队,对区域内的溪河、沟壑、池塘水域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发现钉螺的地点进行了详细的登记。灭钉螺专业队,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挖新沟,填旧沟,填掉废弃无用的池塘。在大面积的溪滩洼地,铲掉草皮,喷洒灭虫药剂,并将其集中掩埋。经过约lo年时间灭螺持久战,至1965年,音西基本消灭了血吸虫。

三、环境卫生


音西人在新天新地新社会里,努力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在农业互助合作化期间,各自然村一共建了40多个公共厕所,除掉分布在房前屋后的一口口茅坑。生产队也定时收集垃圾,集中堆放。每个生产队都在远离村落的边角地带设了土肥场,让社员堆放垃圾、安放粪缸。大队保健站每年定期发放消毒剂,生产队派专人到各户室内及房前屋后消毒,还定时给所有水井投放漂白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村民生活日益提高,许多村民盖了新房,并按现代化新村规划统一布局,污水统一排放。前后座楼房间隔3~5米宽,并列楼房间隔1~1.5米宽,室内采光充足,空气流通。全村铺设水泥路4500米、柏油路4650米,有的毗邻几户人家的共有巷弄也集资铺上水泥。现在,各自然村间车水马龙,晴天时不再尘土飞扬,霪雨天时不再泥泞满地。

新村住户和旧村大部分住户都有水井、卫生间,全村新挖水井1600多口,结束了几十户人家共用一口水井的历史,村前村后那大大小小的粪池和垃圾堆也基本消失。现在每个自然村都定点安放垃圾桶、建设垃圾站,各自然村有专人专车定时把垃圾运走。村民在自家庭院里种花种草已成为时尚,既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霞盛新村在黄金地块划出5亩地建设小区公园,设有3个门球场,1个舞池,1个健身场,健身场配备秋千、天桥、扩胸、体转等多种健身器械,空地种树栽花,整个公园集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是村民农闲休息的好去处。过去,音埔自然村世世代代都有氟斑牙病人,但病因不清,得了这种病的男女青年满口黄牙,很是烦恼。1988年5月,福清县防疫站对该村进行水样检测,发现饮用水氟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同年,县有关部门拨专款在远离音埔村千米之处打一口深水井,并建水塔、铺通水管,为村民进行改水降氟工作,当年受益人口达1558人。自从市自来水厂建立后,音西90%以上村民用上自来水,一些使用井水的住户,也经常往市防疫站送水样检测。

四、医疗保健


新中国成立后,林中自然村一家私人中医寓仍然存在。1956年,音西高级社在林中自然村李荣桂住宅办起全县第一个农村保健院,拥有医生、护士、职工17人,设简易病房,拥有6张病床。1966年2月,音西大队在音埔自然村建设音西医院,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两层楼房,共有30个房间,相继开设有内科、外科、牙科、眼科,配备3间内科诊室,1间外科诊室、1间牙科诊室,还有挂号室、药房、注射室、化验室、敷药室、医生值班室、护士值班室各1间及6间病房18个床位,还有医院食堂。福清县卫生局先后向音西医院派来11名中西医医生、1名牙科医生、1名眼科医生和1名药剂师,大队还聘用本队2名土医生。1970年,选送3名男青年、6名女青年分别参加县“赤脚医生”和护士培训班培训,医院里的女医生和护士兼做接生工作。音西医院成立后,本村村民医治小病小伤不用出村。石门、溪南、前亭、洋埔、珠山、美林、瑶峰、奎岭、龙溪、云中洋等周边村庄的病人也就近到音西医院就医。每逢抢收抢种的农忙时节,音西医院都抽调医生和护士,组成医疗小分队,深入自然村和田问地头,巡回为社员医治小伤小病,直至“双抢”工作结束。

1970年6月,福清县农村大队实行合作医疗,音西大队社员全部享受合作医疗,每位社员每年交纳医疗基本金后,看病时只花3分人民币挂号,其他医疗费用由合作医疗机构报销。由于社员交纳的合作医疗基本金偏少,加上缺乏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和管理的经验,合作医疗机构年年亏损。这样,社员合作医疗机构勉强度过几年后解体,音西医院恢复原来的医疗经营管理机制。20多年来,音西保健院、音西医院为音西及周边村庄群众救死扶伤、医疗疾病、卫生保健等方面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音西村有9个自然村,除医院所在地音埔自然村外,其他自然村离医院较远,加上过去交通不畅,交通工具缺乏,群众看病很不方便,尤其是年迈老人和小孩的就医,如遇上狂风暴雨或深更半夜,常耽误患者的急救时间。因此1980年后,允许个体医疗站开业,音西医院也分派医务人员在霞盛、溪前、林中等3个自然村开办保健站。接着,林中、东园等自然村的个体保健站和霞盛自然村的个体中西药店相继开业。随着城市化的进展,音西村逐步融入融城新城区,音西镇保健院和福清市妇幼保健院先后迁入,还有多家外来私人诊所在这里开办。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基本解决了音西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徐启樵夫妇自音西保健站建立之初,就已来到这里安家落户。徐启樵同志系保健站(院)医生并担任业务站(院)长,其妻为药剂员和护士。夫妇二人在保健站(院)工作了数十年,为村民的卫生保健作出了不少的贡献。

现在,音西村民生活普遍提高了,在讲究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的体育锻炼。每天早晨,有许多中老年人在村道上散步、跑步,呼吸新鲜空气,在自家阳台上、庭院里练拳舞剑,舒筋活络。有许多青壮年人到五马山或其他山坡登山。门球队队员每日坚持晨练。霞盛和东桥自然村有雨盖门球场,晨练风雨无阻。平时,还有许多老中青男女参加棋牌竞技、音乐舞蹈、健身体操活动和听卫生保健讲座。许多中小学生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到学校体育场和自然村运动场开展球类、田径、健美等活动。据2005年统计,全村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的有2430多人,占总人数的22.3%。现在有50%以上中老年人每年主动到医院体检1次,百分之百育龄妇女每年4次自觉接受计生及妇科疾病体检,百分之百新生婴儿到保健院建立保健卡,定期体检、接种预防乙肝、甲肝、乙脑、麻疹、牛痘、小麻等疫苗。音西保健院和村保健站每年都到小学、幼儿园为儿童进行体检,注射预防流行性疾病疫苗。




再苦,也别忘坚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

施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是我国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后,音西村两委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领导班子重要职责,始终坚持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的工作,始终坚持宣传为主、避孕为主、经常化为主的“三为主”和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相结合,计划生育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计划生育与建设文明家庭相结合的“三结合”方针。

早在1964年,福清县就把音西大队作为计划生育工作试点,霞盛村石齐钿、林中村陈桂英等同志积极响应号召,首先接受节制生育手术,为全面开展计生工作发挥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计划生育工作中断,直至1975年后又恢复了计划生育工作。

1978年,计生实行了“五簿卡”管理办法,由党总支书记、共青团书记、妇代会主任等组成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配合妇代会委员开展计生工作。1979年末,音西大队为了保障节育手术安全,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聘请了福清医院和城关医院专职医生为节育施行手术。全村施行了男女结扎手术300余例,特别是突破了“单品种”绝育的难点,促使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开展。

1990年,计划生育工作转人行政管理机制。为了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加强计生工作的管理,除实行“十三簿卡”办法管理外,同时抓紧计划生育队伍组织建设,充实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根据人口数量,在各自然村公开聘请9位热心于计生工作并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同志到市计生委举办的计生业务培训班进行培训,参训人员经考核成绩合格,成为村计生专职干部;同时聘请11位具有计划生育管理经验的老干部为计划生育工作顾问。为了充分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计生工作,还成立了由918位老中青村民组成的计划生育协会,按村落分为5个分会中心组,指定30位同志为计划生育联络员,充分发挥计划生育网络作用。1991年为了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三为主”方针,聘请68位同志为计划生育宣传员,增配31位同志为计划生育中心组组长,计生干部和宣传员经常走村串户,宣传计生政策、法规,动员计生对象及时施行手术,实现了村自管理,使计划生育工作达到规范化和制度化。1992年音西村被评为福州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计划生育工作是长期的,任务是艰巨的,为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切实贯彻、落实到群众中,村“两委”十分重视对群众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除定期举办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墙报外,还办起了“人口学校”,每年开课八期,每期根据不同课程内容,聘请有关教师到人口学校讲课,全体村民提高了对我国人口国情的认识,明确了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的科学道理,也掌握了避孕、节育及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2005年全村节育率达89.4%,计划生育率达93.6%;出生率达10.1‰,比1991年的13.85‰下降了3.75%o;净增率5‰,比1991年的18.4%0下降了13.4‰;晚婚率达43.8%,比1991年32%提高了11.8%;稳定了低水平生育。

为了使二女绝育户和独生子女户做到“老有所养”,从1990年开始,对这两种计生户分别实行养老保险和奖励办法。至2002年,享受养老保险的二女绝育户有15户,享受500元奖励金的独生子女户有59户,并从经济上,引导他们走向小康道路。

为使计划生育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努力做到依法办事,改变计生工作作风,2002年后以人为本,依法管理,采用微机管理计生信息,做到“七不准”、“八满意”,使全村育龄妇女改变了旧的生育观念,都能自觉按时接受“双查”,按“计划”生育。还有许多流动在外育龄男女也自觉办理了婚育证。

附表:
1.音西村(1948--2005年)人口增长情况一览表
1.png

2.png

3.pn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25 16:10:11
再苦,也别忘坚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17 03:56 , Processed in 0.065678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