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大事记

福清机灵弟 发表于 2019-2-21 16: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33012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大 事 记
(1947年--2010年)

1947年

△本年,音埔和林中(西林中)联合成立村保,“音西”地名诞生。

1949年

△3--4月,地下党组织——中共福清县西区区委书记戴教温和戴圣桐、戴教樵、翁家悌、戴圣钗等5位同志到林中董氏祠堂召开西区群众大会。宣布西林中党支部、农民协会、游击分队成立。

△8月16日,福清县解放。福清县人民政府于当天成立。随后,原来的音西保改成音西乡,后又改为音西村。

△9月18日,新的中共福清县委成立。

△9月,音西乡临时人民政府成立。董至基任乡主席,林友添任农会主席。

△11月,音西乡人民政府成立。董诚基担任过渡的乡人民政府主席。

1950年

△3月至8月,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5月中旬,在音西境内的天宝陂加固重修工程竣工。

△本年,林友宝继任乡人民政府主席。

1951年

△2月,音西村第一所公立学校——霞盛初级小学创办,校址设在李氏祠堂。

△3月,霞盛村成立全县第一个临时互助组,组长陈世典。

△4月,林兆开继任乡人民政府主席。

△8月,进行民主建政。通过民主选举,建立民主政府机构:乡长翁祥高、副乡长李荣发、农会主席王天来、妇代会主席陈月珍、民政委员李春水、财粮委员
张志正。乡政府设林中。

△9月,霞盛村成立全县第一个常年互助组,组长陈金土。

1952年

△1月,溪前蔡宝金、陈德顺,音埔林绍钦,林中董南洋、董诚森相继办起互助组。

△4月5日,王天来、陈德顺、林兴兴等三位同志于民主建政后,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成立了解放后全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音西党支部。王天来
任党支部书记,林兴兴任组织委员,陈德顺任宣传委员。

△4月,翁祥高调离音西乡,由蔡瑞霖接任乡长。

1953年

△1月20日,霞盛自然村成立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陈金土。接着,溪前陈德顺、音埔林绍钦也分别办起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是年春大旱,霞盛自然村兴建全县第一座抽水机站。

1955年

△6月,福清县人民政府改设为福清县人民委员会。

△本年上半年,溪前自然村成立全县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陈德顺。县委授予溪前高级社“社会主义之花”锦旗,社长陈德顺被评为省劳模。

1956年

△本年春,音埔、霞盛、溪前三个高级社联合16个初级社合并成一个高级社——音西高级社,陈德顺为社长,林绍钦、陈金土为副社长。

△9月,音西小学成立,为音西村第一所完全小学,学校设在林氏祠堂。

△本年,音西妇代会被评为全国妇联先进集体。

同年,随着办起了音西供销社、音西信用合作社和林中农村保健院。

是年,粮食总产达1597400公斤,比1955年增长610150公斤,增长32.91%;花生总产136776.5公斤,比1954年增长52876.5公斤,增长63%。摘掉了缺粮帽子,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3.65万公斤,超额完成1.65万公斤,荣获福清县委颁发的粮食亩产千斤社的锦旗。

1957年

△元月,音埔林水妹等50位音西籍印尼华侨联合捐资兴建音埔小学校舍,翌年秋交付使用。

△11月15日,福清县动工兴建东张水库,音西村出动600多个强壮劳力,投入12万多个工日,承担最艰巨的工程地段。这座大型水库于翌年10月竣工。

1958年

△9月,城关镇(人民公社)成立,随之成立音西大队。

△本年中,音西大队在音埔村办起了粮食加工厂、农具厂。在霞盛建成粮油加工厂,在溪前成立“三八”妇女实验场。之后还办了“五四”果林场、音西医
院、音西戏院、霞盛小学等。

△11月,正当秋收大忙期间,开展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音西抽调300多个强劳力奔赴一都砍树烧炭,剩下的劳力分别在溪前箭墩、霞盛北厝园建24个土炼铁炉,砸掉社员房屋所有的门窗铁条,砍光山上的松树和村内几十棵百年老榕树和老樟树,结果只炼出150公斤废铁。

△本年,在“共产风”、乱指挥风、浮夸风等吹刮下,曾盲目推行晚稻移苗并蚯,结果部分田地绝收;盲目推行番薯“双行密植”,每亩插下8万株,结果“万
斤薯”变成“万根须”……

1959~1961年

本年,音西党总支倾听群众意见,采取求实的做法,上面叫“深翻土”,音西根据本地土层浅薄,地下多为沙砾层的特点,未予执行;上面叫“少种、高产、多收”,音西根据本地人多地少但又靠近城关,肥源较多特点,改为“多种、高产、多收”;连年扩大播种面积。1960年,还决定借给社员每人一分地,实行“自由一季”。

△音西人民公社自城关人民公社分设,于1961年7月成立。

△在1959---1961年三年经济严重困难期间,音西继续开展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扩大自流灌溉面积,改良土壤,同时发展间作套种,合理轮作,提高复种指数,努力增产各种农产品,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从1958年的115万斤增加到1961年的157万斤,生产队集体提留和社员口粮水平也有提高。生产呈欣欣向荣趋势,在当时的福清县400个生产大队中,音西一个大队完成的国家农产品征购任务占全县的4%。

1962年

△本年秋,闽侯地委在螺洲召开座谈会,讨论如何解决冬种肥料、种子,资金困难问题,音西大队副大队长陈金土在会上介绍音西这几年增产增收窍门,引起四座惊讶。在场的《福建日报》记者黄岑闻讯,立即同另一位福清籍记者高金德来到音西调查落实。黄岑等经过田间踏看、人户访问,加上案头翻阅连年征购、提留和社员分配情况,证明音西增产增收情况属实。回到报社汇报后,副总编辑王仲莘也立刻到音西实地考察。不久,华东局机关报《解放日报》编委、华东地方新闻组负责人张伏年也从上海赶到音西了解实况。之后一起向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兼农业厅长肖文玉同志汇报,建议推荐音西为即将召开的华东地区农业先进集体单位代表。

1963年


△农历正月初一,华东局有关方面电召黄岑赶到上海锦江饭店,整理准备在华东农业先进集体代表会上发言的音西典型材料。华东局宣传部部长夏征农、副部长吴健亲临听取汇报。

△2月1日,华东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在上海隆重开幕,江苏省江阴县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福建省福清县音西大队党总支书记陈德顺等均被推上主席台就座。出席大会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听了音西陈德顺发言后,在报告书面材料上批示“轮作套种,因地制宜;三者关系,普遍适宜”。《解放日报》随即发表黄岑、高金德写的音西通讯:《依靠集体,向土地要粮——福清音西大队在发展生产基础上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2月18日,福建省农业先进单位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福州召开,音西大队党总支书记陈德顺在会上作第一个典型发言,介绍音西经验。

△本年秋,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指示福建农业部门继续总结音西增产经验。省委农村工作部、省农业厅即抽调农业专家陈心渊、欧阳昀配合《福建日报》记者黄岑、孙子清在音西进一步向音西干部、老农、农技人员调查,写就8000余字调查报告《福清音西大队合理轮作增产经验》,《人民日报》1963年12月13日以整版篇幅刊登全文。《解放日报》、《中国农业》等随即广泛转载。

△12月18日,《福建日报》转载这篇调查时,还配发了黄岑写的通讯《高产的路是这样走出来的》,介绍音西干部、群众为此进行的艰苦摸索和辛勤耕耘。当天,《福建日报》一版发表社论,指出地少人多,自然条件较差的福建省沿海地区,出现音西这样全面高产事实,第一,表明了沿海是有很大潜力的;第二,表明即使人多地少的地区也可以对国家作出较大的贡献;第三,音西的充分利用土地、实行合理轮作的经验,对全省其他地区也有很大的价值。社论号召全省人民学习音西干部不怕困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的革命精神;学习音西人民精雕细刻、日积月累、寸土不让、分秒必争,用绣花般的功夫种田,让每一块田地长年不断增产农产品的实干精神。也即当天一版,《福建日报》还发表了一组漫画专栏,用图解形式标明,1963年音西大队4619亩耕地,每亩地平均可提供1045斤粮食、104斤油料(花生和油菜籽)、542斤甘蔗和200斤蔬菜;当年全队向国家和供销社提供203万斤粮食(包括完成国家征购和卖余粮)、27万斤油料、247万斤甘蔗、83万斤蔬菜和4.8万斤猪肉;平均每个劳力向社会提供的商品是1825斤粮食、216斤油料、1660斤甘蔗、891斤蔬菜和40斤鲜猪肉。

1964年

△3月,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叶飞亲自到音西蹲点调查,随行的有省委分管农业的书记处候补书记、副省长许亚,省委党校副校长张次愚,《福建日报》副总编辑刘岳峰,省委农村工作部秘书长牛力达,中共闽侯地委副书记许力进,中共福清县委第一书记温秀山,一批农业经济、农业技术专家和驻点新闻记者一起进行调查。叶飞同志认为,总结音西经验不能局限于农业生产方面,还要总结其党总支领导、政治思想工作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于是分为五个专题小组分类调查总结,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分别写成《自力更生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合理轮栽,用养结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副业生产》,《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社员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不断改善经营管理,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五个专题。后来,福建人民出版社就以此汇编成《自力更生勤俭创业的旗帜》一书,
向全省发行。

在蹲点调查中,叶飞同志发现福建农学院毕业的林鸿达同志已在音西安家落户10年,他向老农学习了不少实际知识,音西农民也从他处得到了科学技术指导,指示要报道这个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典型。当年五四青年节,《中国青年报》和《福建日报》都以一版头题发表了黄岑写的人物通讯:《在广阔天地里成长》。《人民画报》也派记者拍摄了林鸿达在音西的图片报道。

△6月1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送了该台与福建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合写的系列播音稿《音西巨变》、《自力更生、勤俭创业》、《百折不挠、科学求实》等。《福建日报》自6月2日起予以全文转载。

△6月2日,叶飞同志为省委即将召开的音西现场会议自北京来电,全文如下:

许亚、郭述尧、肖文玉诸同志:
廖鲁言同志的大寨大队调查报告送给你们,可印发参加音西大队现场会的同志们阅读。

一、大寨的调查报告,除了总结大寨农田基本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八字宪法”经验之外,还着重总结了大寨的革命精神,干部和群众革命化经验(一共六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共四条)。这些都是大寨的革命经验,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研究。请你们注意总结音西这方面的经验。大寨大队用“长干部、短干部,天天培养新干部”的培养干部办法以及劳动计酬的办法(即他们现在实行的新办法),可通知音西大队总支研究学习采用。述尧同志去大队参观过,可到音西大队讲一次。

二、告诉参加音西大队现场会的同志,学习音西大队(音西大队就是大寨式的大队)最主要的问题是要有一个好的当家人。例如大寨有陈永贵这样的人。要有一个比较好的领导班子,即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这一条,即使有大寨和音西大队的经验也是没有用处的。其次,就是活学活用,要因地制宜,不能硬搬硬套。

例如:大寨是既没有水源,河沟也没有长流水的地方。因此他们解决水利问题就既不是修水库,也不是引水灌溉问题。而通过垒“土唇石唇”的办法提高畦地蓄水保墒的能力,这就同音西大队不一样。他们的“速成沤肥法”也很好。音西大队的套种同大寨的“带种”有类似之处,而可不完全一样,所以,要强调活学活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三、对音西大队要注意加强领导,要用一分为二的办法。音西大队也不是什么都是好的。例如,干部参加革命劳动比大寨差得很多,同时,要同音西大队的同志好好讨论研究,要他们注意继续前进,使音西大队这面红旗越举越高。

△6月3,福建省委召开音西现场会议,至12日结束。参加音西现场会的有各地市农业部门的负责人和先进社队代表共190多人。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副省长许亚主持,省委常委、农村工作部长郭述尧等参加。会议通过看、听、问、跟、议等方式,让各地代表深入了解音西发展过程。《福建日报》派副总编辑刘岳峰率领记者黄岑等人报道现场会实况,如《越学越有劲》(池传凡、吴裕清、林锬采写),《代表看到的音西人》(吴裕清、林锬、何少川采写),《最可贵的是什么》(陈有仁、陈禾民采写),《好学的主人》(孙子清、陈贤美采写)。《福建El报》6月13 El还发表了摄影记者林梦星拍摄的《自力更生、勤俭创业》照片专版,6月16日发表了美术编辑丁仃、苏田作画的《从数字看音西》整版画刊。

△6月25日,《福建El报》一版头题发表社论《自力更生勤俭创业的旗帜》,号召全省学习音西大队社员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方向,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革命精神,长期坚持科学实验的科学求是态度,建立一套好的领导班子,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带领广大农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随后《福建日报》连续刊登“学音西、赶音西、创造更多的音西”专版,报道各地比、学、赶、帮音西的动态和文章。

△同年秋,国家农业部部长廖鲁言到音西视察,不久,农业部授予音西“大寨式农业先进集体”牌匾一面。

△本年,福清县委驻音西工作组组长余敷蕴,大队干部张志旺、陈于坤被省里抽调到南安县帮助推广音西经验。

1965年

△本年春,福建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福建El报》总编辑孙泽夫来到音西,探讨如何从业务角度提高到政治角度推广音西经验。黄岑、孙子清、陈贤美受派长期驻点音西进行连续报道。宋祝平、何少川、庄战成等被派来采写“音西的故事”,前后发表31篇文章。

△自音西现场会以后,来到音西参观访问的人士络绎不绝。其中莅临视察的领导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原主任谭政(时在湖南工作),华东局书记处候补书记魏文伯,福州军区政委刘培善、副司令员皮定均,全国妇联执委张茜,东北局科委主任程序,福建省领导魏金水、马兴元、林一心、伍洪祥、王禹,省有关部门领导肖文玉、李毅,闽侯地委书记温附山等。来“取经”的还有若干省、市、自治区的有关部门领导和农业先进单位代表、我国驻外使领馆大使和经济参赞、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记者,累计不下5万人次。

△是年秋,音西大队党总支书记陈德顺应国务院之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同年,北京举办全国52个大寨式农业先进典型事迹展览会,音西大队的展版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江苏省江阴县华西大队,山东省黄县下丁家大队等一起,摆在主厅展览。当年农业出版社还邀请黄岑到北京编写音西先进事迹材料,黄岑集中了省、地、县历年总结的音西经验材料,用“沈迪宪”(与“省地县”谐音)笔名,写成《斗天绣地音西人》一书,向全国发行。

△在各方的关心、指导和鼓舞之下,音西的干部、群众干劲倍增,除努力增产粮、油、糖外,还到二十里外的红山开辟几百亩茶林场,到福清、闽侯交界的大山坡开辟梯式茶园。村里原有的农具厂、榨油厂、粮食加工厂等队办企业也办得有声有色。当年,全大队农产品产量和经济总收入都创造了历年新高。一举向国家交售粮食199.3万斤、油料6.73万斤、甘蔗506万斤。

1966年

△3月,全国农村科学实验现场会议在福建召开,主持会议的国家科委副主任范长江和于光远率领全国各省190多位代表到音西现场参观。

△本年夏,“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开始冲击音西大队。省委第一书记叶飞为了维护刚刚树立起来的农业先进典型,不顾个人安危,亲自来到音西,他召开座谈会,坦言:音西是无产阶级司令部,不是资产阶级司令部。并理直气壮地说:“音西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不能乱斗它,如果音西是修正主义,那我叶飞就甘当这样的修正主义头子。”他以老革命家的胆略,旗帜鲜明地肯定了音西。但是,随着“八二九”造反派冲击省委,游斗叶飞,到翌年初上海“一月夺权风暴”后,省、地、县各级党委和人委相继被“夺权”,叶飞同志等各级主要领导自此也失去人身自由。

1967年

△6月30日和1968年1月1 El,“造反派”先后在音西霞盛、音埔、溪前发起围攻,大队党总支书记陈德顺的胞弟陈德兴惨遭枪杀。300多个音西社员被殴打,100多间民房及霞盛小学、队办粮食加工厂被砸,多亩水蜜桃林果实被抢。

1968年

△6月,福清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了原县委、县人委的领导职能。音西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随之成立。

△同月,音西党总支和大队部被关闭,音西大队革命领导小组成立。

1969年


△9月16日,军管后的福建省革委会机关报——《福建日报》以一版头题显著位置刊登《把革命大批判的水平提高一步》的评论员文章,其第一篇文章就是《叶飞鼓吹的“音西之路”是一条复辟资本主义的道路》,号召“革命群众深入批判叶飞树音西典型反对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滔天罪行”。接连几天连续出了六个专版,批判音西大队是“只抓钱粮油,不分敌我友”,是“大搞经济主义,反对自力更生方针”,“音西之路是复辟资本主义的道路”……

△9月20日,闽侯地区革委会在音西召开“彻底批判音西黑样板大会”,被迫参加的群众近千人。接着音西大队被改名为“反修大队”。

1970年

△3月18日,音西大队党总支书记陈德顺被逮捕入狱,副书记林孝涌被逼在天宝陂投潭自尽,正副大队长林绍钦、陈金土等全被“靠边”,其余支部委员、生产队长、党团员、积极分子都分别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39人被打成“黑干部”、“黑秀才”和“五一六分子”,大部分共产党员不许恢复组织生活。连当年报道音西的记者黄岑、高金德也被点名批判。

高金德只因讲了一句“把音西说成是复辟资本主义的黑样板,砍我的头也不信!”立刻被军管小组调出报社,先是下放到福安,再下放到周宁县边远山村。

△5月,音西人民公社迁到宏路,改称宏路人民公社。

1971年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设在建阳县麻沙公社的省级机关“学习班”纷纷结束。受审查的黄岑虽返福州。但“问题”仍“挂”着,要他在屏山下福建日报社新工地边劳动、边等待“结论”。陈德顺的妻子林水宋闻讯赶到福州,向黄岑哭诉丈夫被抓、小叔被杀、一家离散的惨况,要黄岑代其写状伸冤。接着,音西已退休的老支书王天来、大队长林绍钦等也以“换种”为名,找到正在田间劳动的黄岑,告以音西这几年惨况,要黄岑代笔向中央上告。黄岑根据其提供的口头和文字材料,为他们整理一份八千余字的申诉书,内容分三部分:一是叙述音西在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改造自然条件,连续取得农业增产增收,从而成为福建省、华东地区和全国农业先进集体的过程;二是驳斥了“大批判”中指责音西是“只抓钱粮油,不分敌我友”,“干部出风头,不顾社员死活”,“大搞修正主义、复辟资本主义”等无端诬蔑;三是反映了批判音西造成的严重恶果:党总支书记含冤下狱,原有班子全部靠边,五名干部、积极分子非正常死亡,众多党员不能恢复组织生活……社员心中怨愤难平,农业产量连年下降……希望中央迅速派人下来查明真相,给予平反。

△王天来、林绍钦等拿到申诉书后,立刻回村,通过青年积极分子陈宝端、杨为遵等人秘密串联了82位共产党员和群众,夤夜到霞盛自然村溪边蔗园,打着手电筒签名、盖章、按手印,然后赶到福州,分别投寄给党中央、周总理(经由邓颖超同志转)和新华社。
△周总理接到此信后十分重视,立刻批示:呈报毛主席,转福建省委韩先楚
同志调查处理。接着新华社也派记者来了解情况。

1972年

△8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召开常委会讨论音西问题。韩先楚同志(时任省委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在会上说:大批判批到群众头上去了!应该全错全改、半错半改,错多少改多少。要立刻成立调查组下去查明真相,妥善处理好此类问题。会上讨论决定:由黄亚光(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李甲(时任省委副秘书长、省革委会民事组组长、福州军区政治部群众工作部部长)担任正副组长,外加莆田地委副书记、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宁殿魁,福清县委副书记吕文龙等组成“省地县联合调查组”,配备一批相关专业人员,即日入驻音西查明情况上报。

△调查组50余人进村后,首先以历年报刊上刊载的音西先进事迹材料(包括《自力更生勤俭创业的旗帜》、《斗天绣地音西人》两本书)和“文化大革命”中批判“音西黑样板”的各种文字材料为依据,分成农业集体化进程、农田基建设施、农业历年产量、完成征购情况、集体提留、社员分配状况、队办企业、生产队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阶级路线等若干个专题小组,分别找地、县、公社的党务、农业、水利、粮食、公安、供销等有关部门,有档案的拿档案材料核对,没有档案的请了解情况的人判定真伪,然后再找本大队社员讨论认定,再写成专题调查材料,上交调查组领导分析、讨论和判断。

△9月10日,进村调查的省委副秘书长李甲同志根据初步调查所得,先给省委写了一封信,认为:1.音西解放十多年来是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2.音西农田基本建设确是取得很大成绩;3.音西贯彻“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成绩显著,粮食、油料、甘蔗连年增产,并很好完成了征购任务;4.音西原有的基层干部都是从土地改革、合作化中锻炼成长的,班子是好的。对音西的大批判已造成社员情绪低落、生产受影响。详细情况待进一步落实后上报。省委9月13日即将此信打印成《参阅件》,呈送各有关领导。

△调查组排除“派性”干扰,经过50多天的认真调查,除整理成18个专题材料外,并写成一份《关于音西问题的调查报告》,认定过去多年来对音西先进事迹的各项报道和音西82位党员和贫下中农给中央写的联名申诉信情况,经调查基本都属实。把音西打成“复辟资本主义黑样板”是错误的。“反修大队”队名应恢复
成“音西大队”,受害的干部和社员应得到改正和平反。

△12月26日,蒙冤入狱两年八个月的原音西大队党总支书记陈德顺出狱。

1973年

△1月4日,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下文:恢复音西大队队名。

△之后,原音西大队受冤屈的干部和社员陆续得到平反,大队原有班子成员大部重返工作岗位。王天来被任命为党总支书记,林绍钦任大队革命领导小组组
长,陈金土为副组长。

△5月,原党总支书记陈德顺经过一段治病休养后,被任命为福清县城关公社党委书记。

1975年

△本年,复出的邓小平同志一度受命主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对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老干部、老劳模的处境开始有了变化。当年秋天,陈德顺受邀参加以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林子祥为团长的访问团出访罗马尼亚,途经北京时受到时任国家交通部部长的叶飞同志亲切接见,并派车送他参观游览首都。

1976年

△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不幸逝世,音西干部、群众无不悲恸,当即给邓颖超大姐拍发电报,追思总理恩情,要邓大姐节哀!

△10月6日,“四人帮”垮台。10月23~24日,福清县召开党员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文件精神。24日下午,县城举行盛大游行。音西党员、群众欢欣鼓舞,额手称庆。

△12月,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北京召开,音西团支部书记陈训发代表音西大队出席。

1977年

△3月4日,林绍钦当选为中共福清县委委员,出席福建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并登上主席台。

△7月,陈德顺被提拔为福清县委常委、副县长。

△本年,上级有关部门向音西抽调陈宝瑞、蔡明煊、林友锵、林友焰、张志旺等到兄弟社队主持工作。

△本年,毛祚鸿、陈德清参加福建省代表团赴大寨学习参观。

△本年,溪前原手工砖瓦厂改为日产3万块砖坯的机砖厂。

1978年

△8月,中共福建省委为了拨乱反正,彻底揭露“四人帮”一伙迫害音西等先进单位的事实,抽调黄岑、高金德到音西采写《重访音西》长篇通讯。《福建日报》编辑部在发表该文当天的一版,特地写了重要按语,指出音西大队是我省人民熟悉的农业先进单位,音西创造的经验对当时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可是“四人帮”竟把它打成“修正主义黑旗”。音西人民明明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却被诬蔑为“劳民伤财”;音西人民明明是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却被说成什么“管卡压”、“工分挂帅”;音西人民明明是大搞科学种田,却被诬蔑为“只抓钱粮油,不分敌我友”;音西人民明明是处理好三者关系,为国家多做贡献,却被诬蔑为“干部出风头,不顾社员死活”……他们把音西打成“黑样板”的时候,我省的诏安县太平公社、莆田县华亭公社、福州郊区城门公社、福州火柴厂、福州第一中学……不是都被打成“黑样板”吗?这种倒行逆施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正因为此,我们今天向广大读者介绍音西大队的斗争经历和今日的新成就,绝不仅仅是为了给音西大队恢复名誉,更重要的是为了拨乱反正、分清是非……在林彪、“四人帮”干扰下,当时的《福建日报》曾以显著位置,连篇累牍刊登所谓批判“黑样板”的文章和报道,给革命事业造成很大伤害,我们决心同各条战线同志一道深入揭批“四人帮”。

△10月,随着被打成“黑样板”的音西大队得到平反,音西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恢复成立。

1979年

△6月,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叶飞,率领北海舰队司令员、东海舰队司令员,偕同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省革委会主任副主任马兴元、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朱绍清等到音西大队视察,受到干部、群众热烈欢迎。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今天又回到老家了!”

△11月,成立音西人民公社管委会,取代公社革委会。

△本年,音西妇代会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单位。

△12月22日,林绍钦同志出席福建省农、林、财贸、文教、卫生、科研和劳模表彰会。

1980年

△5月,通过换届选举,陈宝瑞同志任大队党总支书记,陈德清同志任大队长。超龄的老一辈领导班子退出了领导岗位,由基本符合“四有”条件的年轻干部接班。

△12月,福清县人民政府成立,取代原县革命委员会。

1981年

△本年,开始实行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即按人口或劳力分田到户),将原40个生产队集体土地4950亩全部按人口比例一定5年不变承包到户,并把统购、税费按土地承包面积分摊到户完成。

△本年,农业全面实行调整和改变农业产业内部结构,首先把粮食、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原按7:3改变为3:7,并坚持集体、个人同步发展的方针,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本年,引进四大名果,通过赴闽侯县胪雷村参观、取经,请进技术人员辅导全大队果树栽培技术,大队在可洛溪畔改溪造田200亩土地,种植柑橘2000株,作为柑橘基地,栽培成功后,先在红山果林场种植200亩龙眼、枇杷为主的果树。到1983年,在红山果林场和五四果林场各种植200亩龙眼、枇杷为主的果树。后来发展到各家各户种植,全村种植四大名果面积达1400亩。

1983年

△4月,音西大队老人协会成立,林绍钦为会长。

△5月,陈宝瑞荣调,由陈德清任大队党总支书记,杨德兴任大队长。

△10月,在林中下瓦窑创办第二家年产3万块砖坯机砖厂。

1984年

△9月,音西人民公社改为音西乡,同时成立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党委同时改为乡党委。

1985年

△8月,音西村民委员会成立,取代了音西大队,“人民公社”历史结束,农民统称“村民”,不再以“社员”称呼。

△本年,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把原一定5年改为长期不变。

△本年,在杨厝、桔围2个自然村试行建设新农村,安置缺房户,建成新房150座。

△本年,村与香港一家贸易公司合资创办了福清融音食品有限公司,合资在元洪路北侧建设贸易公司大楼。

△本年,陈德清同志当选为福州市人大代表,直至2002年。

△本年,创办音西精制茶厂。

1986年

△本年,创办音西鞋革厂。

△本年开始,全村实行奖学金、奖教金制度。

1987年


△本年开始,全村实行五保户生活、医疗全免供养制度。

△本年,取消本村村民义务工和劳动公益金摊派,由村财政负责承担。

1988年

△4月,音西村试行给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制度。

△7月1日,中共福清县委授予音西党总支“先进党支部”荣誉。

△11月,中共福清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音西“文明村”称号。

△本年,村与市对外贸易公司合资创办合营养鳗场。

1989年

△本年,中共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音西村“福州市文明单位”荣誉。

△本年,加拿大农业代表团莅临音西村,了解调查农业产业结构情况。

△本年,建设音西村霞盛小学,旧址迁新址,新盖教学大楼和办公大楼,霞盛的印尼华侨余泽舁、徐瑞铭两位乡亲分别捐资5万元和lo万元,资助迁建霞盛
小学新校舍。

△本年,全村土地开始实行有偿征用。

1990年

△1月1日,音西村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洪家珠任会长。

△9月,林中华侨董诚财等资助建设林中小学教学楼和办公楼。

△11月,音西乡改为音西镇。音西村随之改隶。

△本年,音西村溪前口一杨厝道路拓宽、降坡,并铺设水泥道路。

1991年


△3月,福清县人民政府授予音西“农业生产先进单位‘’荣誉。/k5月,福清撤县设市。

△11月27日夜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和全国扫盲与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班人员莅临音西村霞盛自然村考察成人夜校。

△本年,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音西”明星村“光荣称号。

△本年,建设音西村老人活动中心大楼。

△本年,陈德清同志被评为福州市劳动模范。

1992年

△1月,中共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音西”1991年度农业生产先进单位“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两种荣誉。

△3月,福清市妇联授予音西村妇代会”六好妇代会“荣誉。

1993年

△7月,中共福建省委授予音西”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

△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叶飞同志为音西的发展题词鼓励:”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年,中共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音西”福州市文明单位“荣誉。

△本年,首先在音埔自然村西厝按”五统一“规划建设音埔新村,安置缺房户190产。

1994年

△2月,中共福清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授予音西”首批亿元村“和”文明单位“荣誉。

△本年,建设音西农贸市场商住楼,1995年投放经营使用。

△本年,在林中自然村按”五统一“规划建设林中新村,安置缺房户160户。

△本年,陈德清同志被评为福州市劳动模范和福建省劳动模范。

1995年

△7月1日,中共福清市委授予音西“农村标兵党支部”荣誉。

△4月,福建省老龄委授予音西“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荣誉,并出席北京“五一”庆典。

△本年,兴建大型音西建材市场和音西贸易大楼。

△本年,建设音西村霞盛老人活动中心大楼。

△本年,建设音西村林中老人活动中心大楼。

△本年,音西村党总支书记陈德清同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96年

△本年,村委会主任杨德兴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村民委员会主任”。

1997年

△2月,中共福州市委授予音西“亿元村双文明建设先进党支部”荣誉。

△8月,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音西“最佳村民委员会”荣誉。

△本年,金鹰大酒店落成(1994年动工,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题写店名——“金鹰大酒店”。(该酒店于1999年转让他人)

△本年,福建省老龄委授予“省老年人协会先进单位”荣誉。

△本年,在音西溪前自然村按“五统一”规划建设张厝新村,安置缺房户150户。

△1997年和1998年,福建省老体协连续两年授予“省老体协先进单位”荣誉。

1998年

△4月,中共福州市委党建办授予音西“市基层党建联系点”称号。

△7月1日,中共福清市授予音西“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陈德清同志当选为福建省人大代表。

△12月,中共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音西“文明村镇”荣誉。

△本年,华东协作区(六省一市)老体协会议期间,福建代表伍洪祥(福建省政协原主席)等来到音西村视察指导。

△本年,经向上级人民政府申请获批29.3亩土地(在市交通局东侧)作为音西村农业服务中心大楼建设用地(2010年改变为商住楼用地)。

△本年,经向上级人民政府申请获批9.3亩土地(在元洪路北侧)作为音西村集团公司大楼用地。

1999年


△3月,福建省绿化委员会授予音西“省级园林式村庄”荣誉。

△本年,经申请,获批9.8亩土地(在历史纪念碑公园前侧)作为桔围自然村村建用地。

△本年,在音西村溪前自然村按“五统一”规划建设围后新村,安置缺房户100户。

△本年,建设桔围自然村内环水泥道路。

2000年

△3月,音西村党总支主办“音西村50周年光辉历程”展览,共有5个永久性展览室。

△5月,音西村门球代表队参加福州市(五区八县)门球锦标赛获冠军。其后又相继获福建17个市县赛亚军、全国12个省市赛亚军。

△7月,中共音西村总支部委员会升格为中共音西村委员会,陈德清同志为第一任党委书记。

△本年,福建省老龄委授予音西老年人协会“省老年人协会先进单位”荣誉。

△本年,投资2289万元扩建音西第二期建材市场,面积达2万平方米。

△本年,在音西村霞盛自然村按“五统一”规划建设霞盛新村,安置缺房户230户。

△本年,在音西村园中自然村按“五统一”建设园中新村,安置缺房户45户。

△本年,建设音西村溪前老人活动中心大楼。

△本年,建设音西村杨厝自然村老人活动中心大楼。

△本年,建设音西村广兰老人活动中心大楼。

△本年,建设霞盛中心门球场。

△本年,建设元洪路口音埔一林中水泥道路。

△本年,建设元洪路一东桥自然村水泥道路。

△本年,建设林中自然村环村水泥道路。

△本年,建设音埔自然村环村水泥道路。

△本年,建设溪前张厝新村水泥道路。

△本年开始,投资安装全村村道的路灯。

△本年开始,政府取消农民统购和税费缴交任务。

2001年

△3月,中共福清市委授予音西“五星级党委”光荣称号。

△同月,中共福清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音西“2000年富裕型小康建设先进单位”荣誉。

△同月,福清市妇联授予音西村妇代会“百佳妇代会”荣誉。

△7月,音西村霞盛自然村李斌以理科总分776分,成为福建省高考理科“状元”。

△本年,在音西村杨厝自然村按“五统一”建设杨厝新村,安置缺房户45户。

△本年建设音西村溪前康辉小学教学大楼和办公大楼。

△本年建设霞盛新村水泥道路。

△本年建设清辉街东侧——兴隆娱乐城口的水泥道路。

△本年经申请,上级政府拟定同意划拨土地40亩,作为东桥农民建房用地。

2002年

△本年,音西村被福建省民政厅、省文明办、省老龄委评为“敬老模范村”。

△本年,经向上级人民政府申请,获批土地70亩,作为音西村第三期建材市场建设用地。

△本年,经申请,获批175亩土地作为农民安置缺房农民用地,按公寓式建设。

△本年至2003年,陈宝瑞任村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

△本年,建设音西大型游泳池。

2003年

△本年,换届选举,徐传宝当选为村党委书记,杨昌兴为村委会主任。杨昌兴当选为福清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本年,因融音食品有限公司拆迁,政府划拨土地13亩多(在福百路旁边)作为安置补偿用地。

△本年,水果市场拆迁,经申请上级批准,另拨60亩土地作为音西水果和蔬菜市场用地。

△本年,五四林果场场址因改为国家森林公园“福耀园”而拆迁,将果园交给市建设局承包。

2004年

△本年,中共福清市委、市政府授予音西村2003~2004年度“先进单位”荣誉。

△本年,福建省老龄委授予音西老年人协会“省老年人协会先进单位”荣誉。市老体协授予音西村“老年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本年,投资80多万元在溪前可洛溪旁新建水果市场,有42个店面,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

△本年,随着城市化的进展,村容村貌也起了根本变化,已先后铺了近万米的可通行机动车辆的水泥路、柏油路。95%以上村民住进现代化的新楼房。电话、彩电已普及,自来水、煤气进入普通人家。全体村民享受医疗保险,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可享受养老金350元。

2005年

△2月,水果市场由综合市场分离迁至新址,农贸市场由原来的承租制改为承包制,年租金由原来的87万元提高到287万元。

△8月,村委会主任杨昌兴代表“老体协”赴福州参加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

△10月,徐传宝以福清市党代表资格参加福州市党代会。

△本年,福建省司法厅、省民政厅授予音西村2005年度“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本年,中共福清市委、市政府授予音西村2001~2005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2006年

△2月,身高1.96米的音西村霞盛自然村姑娘徐云丽进入国家女子排球队。

△6月,音埔小学新校舍落成(9月交付使用)。

△10月,举行村“两委”换届选举,由具有大学毕业学历并有出国经历的杨昌兴任音西村党委书记,梁雄斌任音西村委会主任。

△12月,音西镇改为音西街道。

△本年,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授予音西村“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员单位”。

△本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授予音西村“福建省发展研究理事会理事单位”。

2007年

△本年,杨昌兴同志当选为福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并被聘为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农村经济工作委员会委员。梁雄斌同志当选为福清市人大代表。

△本年,自本学年度开始,村民子女在本村小学和初中读书实行免费入学。

△本年,福清市人民政府授予音西村“福清市级首批文化村”。

△本年,福清市人民政府授予音西村“巾帼科技致富示范村”称号。

△本年,福清市公安局授予音西村“保卫志愿者先进单位”称号。

△本年,全国老体协授予音西村1987,---2007年“全国门球先进单位”称号。

△本年,经向上级人民政府申请,获批(合并2002年70亩)计110亩土地(在建材市场东侧),作为音西村建材市场第三期建设用地。

△本年,经向上级人民政府申请,获批17亩土地(在清福小区东侧),作为清福小区配套用地。

2008年

△本年,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音西村2006~2008年度“文明村镇”称号。

△本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音西村“福建省卫生村”称号。

△本年,中共福清市委授予音西村党委“五星级党组织”称号。

△本年,福州市妇联授予音西村妇代会“先进妇代会组织”称号。

△本年,福州市妇联授予音西村妇代会“千村妇代会争先创优活动先进妇代会组织”称号。

2009年

△8月,换届选举,杨昌兴续任音西村党委书记,陈严政任音西村村委会主任。

△本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音西村“双百工程村”称号。

2010年

△本年1月起,60岁以上村民养老金增加至每人每月350元,退休村干部每人每月650元。

△同月开始,福清市政府再给60岁以上失地农民每人每月补贴70元。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革,音西村民收入来源起了根本的变化:改革开放前的音西以农业生产为主业,1978年全村人口7426人、粮食总产69382担(百斤),社会总产值141.80万元,人均分配口粮518斤,现金98元(不包括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收入)。到了2010年,全村人口增至10847人,当年社会总产值达6.8亿元,农业部分仅占2.7%,而第二、第三产业收入已达97.3%,人均现金收入达16300元。音西对国家的贡献,过去主要是粮食、油料、甘蔗等农产品,目前已改变为税收。2010年,音西村民在村内、市内和省内外开办的各私营企业上缴国家税款在2亿元以上。


再苦,也别忘坚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3-29 06:29 , Processed in 0.064035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