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市志(1989-2005):第二篇 自然环境/第一章 自然地理

木头人 发表于 2019-2-20 09: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4228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第二篇 自然环境


境内丘陵分布广泛。 西北部属戴云山脉向东蜿蜒的支脉, 多低山, 山间谷地有洪积———冲积平原, 宏路、 一都的面积较大; 东南部以台地、 低丘为主, 融城——海口、 江镜、 渔溪为冲积——海积平原; 龙高、江阴 (原为岛) 半岛楔入福清湾和兴化湾之中, 海岸线曲折漫长, 港湾、 岛屿众多。 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形成河流自西向东或自北向南流入海港。 属南亚热带气候, 有短暂冬季, 暖热湿润, 年平均气温一般在 17℃~18℃之间; 年降雨量丰沛, 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蒸发量大; 沿海大风日数较多, 多出现在台风影响时段, 台风侵袭时常有大风暴雨, 既带来灾害, 也带来较多雨水, 缓解旱情。


自然界各要素地质、 地貌、 气候、 水文、 土壤、 植被、 野生动物等演变比较缓慢, 前一轮编修的 《福清市志》 已作系统详细记载, 本届续修不再重述。 本篇记述: 1989—2005 年经勘探后, 发现新的矿藏矿种和旧矿种的储量; 围海筑堤、 港湾开发建设状况; 水资源、 水的径流量和水文状况; 新发现的珍稀树种、野生动物及海域天然动物; 气候变化及自然灾害状况。


第一章 自然地理


第一节 地 貌

全境由大陆、 半岛、 岛屿 3 个部分组成。 大陆西北部属戴云山脉向东蜿蜒的支脉, 多低山、 丘陵, 大部分山峰在 500 米以上, 有的在 800 米以上, 与永泰、 闽侯交界处的古崖山尾为全境最高峰, 海拔 1000.3米, 灵石山的留雪峰海拔 963 米, 为第二高峰, 全境大大小小山峰 332 座; 最大半岛有两个——龙高半岛和江阴半岛, 江阴半岛原为福建省第二大岛, 1971 年围海筑堤, 成为半岛, 两个半岛楔入福清湾和兴化湾之中, 海岸具有沙泥滩的回升侵蚀性漏斗型低丘、 台地岩岸。 港湾、 岛屿众多, 有 137 个岛礁, 其中 8 个有人居住, 海岸线绵亘曲折, 长 348 公里, 占全省的 13%; 深水良港除已开发的松下港和江阴港外, 还有牛头尾港, 与厦门港、 马尾港同属福建三大深水港, 万安港也是深水良港, 可停泊万吨轮船, 这两大港都可供开发利用; 河流多属独立入海水系, 源流短促, 大部分发源于西北部, 流经中部地区后注入海湾, 占全境面积 1/4 的龙高半岛几乎没河流。


1992 年 8 月, 位于福清、 平潭、 长乐 3 县 (市) 交界处、 福清湾东北岸的松下港动建, 1994 年 5 月竣工, 原港湾变成港口码头。


2001 年 4 月, 开始建设位于兴化湾北岸中部、 江阴半岛南部的江阴工业区, 规划控制面积 158.6 平方公里; 2000 年 6 月——2005 年动建江阴港区 1 号~3 号泊位, 其中 1 号泊位 (可泊 5 万吨) 2002 年 12 月竣工; 2005 年在建福州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 原海岛建成工业区和国际集装箱码头。


2003 年 8 月, 动工围垦位于福清湾南部的东壁岛, 修建岛南—龙田镇东营村、 岛东—三山镇北陈村两条海堤, 2005 年, 两海堤合拢, 岛屿变半岛。


第二节 气 候


福清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温暖湿润,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1989—2005 年, 城区年平均气温为 20.3度, 最热月 7 月平均气温 28.6 度, 最冷月 1 月平均气温 11.6 度。 城区极端最高气温为 2005 年 9 月 11 日37.1 度; 极端最低气温为 1991 年 12 月 29 日零下 0.3 度。 西北山区较城区极端最高气温偏高 2 至 3 度, 极端最低气温偏低 4 至 5 度。


冬半年盛行偏北风, 夏半年盛行偏南风。 1989—2005 年, 城区年平均风速 2.2 米/秒, 夏季台风影响时会出现大风, 雷雨大风偶有发生。 城区瞬间最大风速为 36 米/秒, 风向东北, 出现在 2001 年 6 月 23 日夜间 “飞燕” 台风登陆福清时。 沿海夏季台风和冬季冷空气影响时, 常出现大风。


雨量较充沛, 雨季、 干季分明, 降水集中在 3—9 月, 而 10 月至次年 2 月为少雨季节。 1989—2005 年,城区平均降雨量为 1548.6 毫米。 年最大降雨量 2346.7 毫米 (2000 年), 年最小降雨量 930.9 毫米 (1991年), 月最大降雨量 695.3 毫米 (2000 年 6 月), 日最大降雨量 296.4 毫米 (2002 年 8 月 7 日)。


1989—2005 年, 城区年平均相对湿度 76%, 年平均日照时数 1718.2 小时, 年平均雷暴日数 36 天, 无霜期日数 356 天。


每年 3—4 月为春雨季节, 天气多变, 时有强对流天气出现; 较强冷空气影响时常出现连续 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12 度的低温或倒春寒天气。 5—6 月为雨季, 雨日较多, 雨季高峰期常出现连续性大雨或暴雨。7—9 月为盛夏季节, 以晴热天气为主, 降水主要是热带气旋 (俗称台风) 影响和午后热雷雨造成。 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 造成灾害; 但台风降水却能减轻或解除夏旱, 少台风影响年份常出现严重旱情。 10—11 月秋季为秋高气爽天气, 空气湿度较小, 常出现秋旱。 12 月至次年 2 月为冬季, 冷空气频繁南下影响; 但强度大多已减弱, 沿海常出现东北大风, 降雨量较少; 强冷空气影响有时会出现寒潮天气, 晴冷天气偶有霜,山区有结冰。

微信图片_20190220093432.png

附 录:


市 (县) 气象机构与服务


一、 市 (县) 气象机构

1955 年, 在龙田机场设立专门为机场服务气象台。

1957 年 2 月, 江镜农场设立气象站, 1967 年初撤销。

1958 年, 高山、 龙田、 海口、 东张和渔溪等镇设立气象哨。

1959 年 5 月 1 日, 成立水文气象站, 配备 2 名工作人员, 由县农业局主管, 站址设在福清县城关后山顶埔兜, 观测场海拔高度 13.0 米。

1963 年 1 月, 改名为福清县气象服务站, 由省气象局主管。

1971 年 4 月 1 日, 更名为福清县气象站, 编制 5 人; 至 1975 年编制增至 8 人, 由县农业局主管。

1978 年 3 月, 站址迁至城关东门龙东村小山顶, 观测场海拔高度 39.2 米。

1988 年 8 月, 更名为气象局, 正科级事业单位, 编制 12 人, 由省、 福州市气象局和福清县政府双重管理; 下设办公室、 业务股、 科技服务与产业股、 防雷检测中心。

1998—1999 年, 被省委、 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第二届 “创文明行业, 建满意窗口” 先进单位; 1997年、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4 年被省气象局授予 “重大天气预报服务先进集体”; 1999—2004 年连续 6年被省气象局授予 “红旗单位”; 2005 年被中国气象局授予 “全国气象部门县级局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被省人事局、 气象局授予 “先进单位”。


二、 市防雷检测中心

1998 年 4 月 17 日成立, 隶属福清市气象局; 6 月, 正式挂牌开展工作。

市防雷检测中心, 承担全市已建、 新 (扩) 建主要建 (构) 筑物防雷设施检测, 2005 年, 申请取得省防雷装置检测甲级资质证书。


三、 气象观测

市气象局承担国家一般气象站观测任务, 按规定完成地面气象观测、 发报和编制上报地面气象观测月、年报表。 观测项目有云、 能见度、 天气现象、 气压、 空气温度和湿度、 风向、 风速、 降水、 日照、 蒸发及地温。 其中云能见度、 天气现象为目测项目, 其余为仪器观测项目。 器测项目除人工定时观测外, 均配有自记仪器连续观测记录。

1996 年 1 月 1 日, 恢复春花生农业气象观测, 春花生季结束后, 进行花生产量分析, 向省气象局报送农业气象观测报表; 同时为农业部门提供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服务, 发布作物产量预报, 进行气候评价和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每年春播期间进行农事调查, 开展春播气象咨询活动。

1997 年 7 月 1 日, 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配备专业计算机, 实现报表编制自动化, 报表通过计算机网络上传省、 市气象局。

1998 年 7 月 1 日, 省气象局自行开发研制的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在福清市气象局安装调试成功, 投入使用。 自动气象站可连续自动观测气温、 降水、 风向和风速, 通过终端显示, 实现数据资料自动上传。

2003 年 1 月 18 日, 安装 AWS600 型 7 要素自动气象站, 试运行 1 年后, 于 2004 年 1 月 1 日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同时执行新的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和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实现气压、 空气温度和湿度、风向、 风速、 降水及地温 7 要素自动观测和数据采集, 自动编报并通过 X.25 专线上传省气象台, 自动完成报表制作和上传。 自动气象站应用减轻观测员工作量, 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


四、 气象预报

20 世纪 80年代, 气象局使用气象传真机、 高频电话、 气象警报接收机、 PC-1500 微型计算机, 开展气象预报服务。

1991 年, 对全市农业、 林业、 水产业、 建筑业、 工业、 商业、 交通运输业等 11 个行业进行调查, 收集专业气象指标, 制作预报工具, 发布专题预报。

1995 年, 做为全省县 (市) 级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级基地支中心建设) 试点单位, 建成气象业务网络系统。 随后依托省、 福州市气象现代化三期工程建设, 升级改造气象业务系统网络, 实现内部局域网和广域网双通道共享。

1996 年 6 月, 与电信部门联合开通 “98121” (后改号为 “12121”) 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热线。

1997 年 3 月, 与福清有线电视台联合开播福清市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每天中午晚上 2 次定时播出天气预报。

1998 年 3 月, 9210 工程 PCVSAT 卫星接收小站安装调试成功, 实现与省、 市气象局一样同步获取实时气象信息资料、 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 卫星云图和雷达信息资料以及省、 地气象指导预报等, 为长、 中、短期以及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提供充分依据。

2003 年入夏至 2004 年初夏, 旱情持续发展, 气象局加强天气监测预测, 落实人工增雨作业人员、 设备保障和弹药准备, 协同水电、 防汛、 武装部等部门, 在东张水库、 少林村、 上迳镇等地实施人工增雨作业10 次, 发射人工增雨火箭弹 46 发。

市气象局在做好公众和专业气象服务的同时, 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气象服务, 做好台风、 暴雨、 干旱、强对流、 低温和高森林火险等灾害性、 关键性天气预警预报, 及时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指挥防灾抗灾提供气象依据。


第三节 水 文


福清属沿海少雨区, 河流少, 流程短, 一泻入海, 几乎没有入境水资源。 多年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73.8 万立方米,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仅为全省每平方公里产水量 76%;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1159 立方米, 只有全省人均占有量 1/4; 666.6 平方米均水资源占有量 2080 立方米, 只有全省 666.6 平方米均占有量 1/3。

水资源在时间上变化显著, 降水量高度集中在 5 月、 6 月和 8 月, 这 3 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一半。汛期径流集中, 山洪暴发, 4—9 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 80%, 枯水季径流锐减, 部分溪河断流。 连续干旱年和连续大水年时有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 2005 年, 1973 年河川径流量最大, 1967 年最小, 最大与最小比为 4: 1, 最小年径流量仅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37%。

在地区分布上, 西北部地区相对富水, 每平方公里产水量 90 万立方米以上, 接近全省水平, 东南部地区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仅 60 万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量和 666.6 平方米均水资源量地区差别更大, 西北部人均666.6 平方米均占有水资源量都为东南部地区人均 666.6 平方米均占有量 5 倍~6 倍。

根据全市各地自然地理条件相似性、 水资源时空分布的规律性, 基本保持流域水系完整性以及骨干工程灌区所控制范围, 将全市划分为 4 个水资源分区: I 分区包括一都镇; 2 分区包括东张和镜洋镇; 3 分区包括渔溪、 新厝、 江阴镇以及潭边军垦农场和上迳镇 3 个村委会; 4-1 分区包括融城、 宏路、 海口、 音西、阳下、 城头、 南岭等镇街和上迳镇 13 个村委会以及东阁、 海口、 太城农场; 4-2 分区包括龙田、 高山、 江镜、 港头、 沙埔、 三山、 东瀚等镇及江镜农场; 4-1、 4-2 分区均属东张水库灌区范围。


一、 地表水

全市多年平均年径流 500 毫米~950 毫米, 平均 737.7 毫米。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11.161 亿立方米, 其中1 分区 1.054 亿立方米, 2 分区 2.114 亿立方米, 3 分区 1.899 亿立方米, 4 分区 3.525 亿立方米, 5 分区2.569 亿立方米。径流的分布与降水相仿, 由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递减。

径流量在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匀, 年际变化比降水更悬殊, 最大年径流量一般为最小年径流量 4 倍~4.3 倍; 年内分配比降水更集中, 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 78%~82%。 全市不同保证率的年径流量是: 平水年 (P=50%) 为 10.715 亿立方米, 偏枯年 (P=75%)为 8.148 亿立方米, 枯水年 (P=90%) 为 6.25 亿立方米。

河流多属独立入海水系, 源流短促, 大部分发源于西北, 流经中部地区注入海湾。 占全市陆地面积 1/4的龙高半岛几乎没有河流。

(一) 龙 江

干流全长 62 公里 (包括境外), 流域年降雨量在 1110 毫米~1850 毫米之间, 年平均径流约 4 亿立方米, 丰年与枯年相差较大, 约 4.8 亿立方米~3.2 亿立方米。 20 世纪 80 年代后不可通船。 中上游河段水质良好, 下游水质污染严重, 且咸淡交混, 不宜灌溉。 龙江支流:

太城溪 (石塍溪) 长 21 公里, 流域面积 81.1 平方公里。 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 1530 毫米, 多年平均径流 0.76 亿立方米。

大北溪 (北溪、 涧溪) 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 1320 毫米, 多年平均径流 0.163 亿立方米。

可洛溪 (虎溪) 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 1320 毫米, 多年平均径流 0.563 亿立方米。

(二) 渔 溪

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 1380 毫米, 多年平均径流 0.868 亿立方米。

(三) 大坝溪

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 1205 毫米, 多年平均径流量 0.636 亿立方米。

(四) 三叉河 (凤迹溪)

是萩芦溪的一条支流。 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 1350 毫米, 平均年径流量 0.513 亿立方米。

(五) 一都溪

流域年平均降雨量 1620 毫米, 平均年径流量 1.054 亿立方米。

(六) 迳溪 (迳江)

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 1340 毫米,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0.401 亿立方米。



二、 蒸 发

1989-2005 年, 城区年平均蒸发量为 1553.8 毫米, 2003 年蒸发量最多, 达 1766.3 毫米; 1997 年蒸发量最少, 为 1406.3 毫米。 1 年中以夏季 7 月份蒸发量最大, 月均蒸发量为 210.1 毫米; 冬季 2 月份蒸发量最少, 月均蒸发量仅 71.4 毫米。


三、 水 质

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 全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量日增, 这些废水、 污水排入天然水体造成水质污染。 主要污染源是酒厂、 纸厂、 合成氨厂、 糖厂、 食品厂等工业污水和城乡生活污水及固体垃圾。1985 年, 工业废水排放量为 1460 万立方米, 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排放量 7693 吨; 生活污水排放量 1579万吨。 1988 年调查, 年排入龙江工业废水 929 万吨、 生活污水 178 万吨、 医疗污水 24 万吨。 其中含氨、氮、 氰化物、 硫化物、 铬、 铅、 锌、 砷、 酚等多种有害物质。 水质中生化需氧量、 化学耗氧量、 氨氮、 大肠菌群等指标达不到国家地面水三类标准, 鱼虾绝迹。


四、 水 能

全市理论水能蕴藏量 24106 千瓦, 可开发的有 40 处, 装机容量 12945 千瓦, 年发电量可达 6100 万千瓦时。 1993—2011 年, 已开发建成水电站 20 处, 共 46 台, 总装机容量 9955 千瓦, 多年来年均发电量约为2930 万千瓦时。 规划开发可建 500 千瓦以上水电站有凤迹溪的白坑、 乌江溪的琯口、 一都溪的万利及龙江上游的岭下等 4 处; 金芝、 桃洋、 龙王坑、 墓亭等 16 处可建小型水电站, 总装机容量约 2400 千瓦。


五、 地下水

经估算 2005 年可利用地下水总量约为: 丰水年 170 万立方米, 中水年 120 万立方米, 枯水年 80 万立方米。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6 23:50 , Processed in 0.053692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