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市志1988版:卷三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八月丶未央 发表于 2019-2-18 17: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1191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卷三 人口

在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福清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白豸寺一带就留有福清先民生活的遗址。他们选择近溪小丘居住,具有相当规模的村落,以磨制的石器,上釉的陶器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用具,从事耕作业、渔猎业、手工纺织业和制陶业等。

西晋、南北朝时,中原地区战争频繁,当地人大量南移。随后唐末契丹人和宋末金人南下,明末满族入关,中原人南移数量更是逐渐增多。特别是南宋以后,中国南方已成为以汉族人为主的住居地。随着汉人的南移,闽越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逐渐被“同化”,人数代代减少。福清方言称男人为“唐晡人”(未婚称“唐晡仔”),女人为“诸娘人”(未婚称“诸娘仔”),就是由于唐朝军队铺兵与当时“无诸国”女子联姻,闽越族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被“同化”的结果。福清居民在唐、宋之间,元、明之交,多由河南光州固始县及江苏、浙江一带移入。清代由闽南及邻县迁入的较多。至近代,居民几乎全是汉人,少数民族极少。

民国及其以前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人民群众生活水准低下,加上自然灾害严重,传染病经常流行又缺医少药,福清人口增长速度十分缓慢。

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福清人口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人口增长却十分惊人。1992年,人口从1949年404887人增加到1084732人,增加679845人,增长167.9%。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1949年,全县农业人口363305人,人均耕地1.59亩;1979年,农业人口808502人,人均耕地0.67亩;1988年,耕地面积517993亩,农业人口937052人,人均耕地仅0.55亩,比1979年,人均减少耕地0.12亩;1992年耕地面积519353亩,农业人口992749人,人均耕地面积0.52亩。

第一章   人口规模

第一节 人口总量

唐代,福清有47475户。

宋代,有48850户,53054人。

元代,有38658户。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29108户,114650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11120户,41870人,其中男21365人、女20505人。

清康熙元年(1662年),35982人,其中男25484人、女10498人。雍正元年(1723年),37043人,其中男26397人、女10646人。道光九年(1829年),129864户,764333人(其中土著民成丁284784人,幼丁96489人;流离成丁242221人,幼丁62515人;土著大炉户成丁44388人,幼丁22054人;土著屯户成丁8187人,幼丁3695人)。

民国时期,全县户数在5万户左右,人口除民国25年(1936年)超过40万人外,均保持30多万人。民国23年,全县50843户,322591人,其中男177425人、女145166人。民国29年,52453户,364373人,其中男195476人、女168897人。民国33年,51923户,340830人,其中男177463人、女163367人。民国37年,46559户,331380人,其中男176046人、女155334人。

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人口数量迅速增长。1950年,全县95196户,415018人,其中男216084人、女198934人。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福清人口418799人,其中男217348人、女201451人。至1960年,户数增至104210户,人口发展到500025人,其中男254912人、女245113人。1966年,户数达116771户,人口发展到606717人,其中男313282人、女293435人。1972年,户数达133785户,人口发展到717799人,其中男371078人、女346721人。1976年,户数达155592户,人口发展到808861人,其中男416986人、女391875人。1982年7月人口普查,户数达183167户,人口发展到904260人,其中男462418人、女441842人。同1964年7月普查的567829人相比,18年间增加336431人,增长59.25%,平均每年增3.29%。1988年户数达242198户,人口发展到1023693人,其中男527028人、女496665人,与1950年比,38年间户数增加147002户,人口增加608675人(男310944人,女297731人),增长146.63%。1992年总人口1084732人。

1.png

第二节 人口分布

福清以村落为单位组成居民点。居民,沿海低丘地带,多住在海滨、河口;平原区,多住在小丘旁和小丘顶上;小平原,多住在平原边缘的山麓;丘陵地带,多住在丘陵底部和丘陵中部近水处;山区,多住在山间谷地和山腰地带。总的是居民点多分布在近水和过渡性地带。村落,低山和丘陵地带小而分散,平原和台地大而集中。距离,除山区外,一般在1公里左右。融城、海口、龙田、高山、渔溪、东张6个集镇地为较大居民点。

第三节 城乡人口

福清以农业人口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及非农业人口亦不断增加。1950年,农业人口371721人,占89.56%;非农业人口43297人,占10.44%。1964年,农业人口522504人、占92.02%,非农业人口45325人、占7.98%;城镇人口48943人,占总人口8.5%。1978年,农业人口795896人、占93.71%,非农业人口53375人、占6.29%;城镇人口76833人,占总人口9.05%。1982年,农业人口853836人、占93.05%,非农业人口63799人、占6.95%;城镇人口82959人,占总人口9.04%。1988年,农业人口937052人、占90.56%,非农业人口96641人、占9.44%。自1950~1988年的38年间,总人口增加60.86万人,增长144%,而非农业人口增加53294人,增长122.95%。1992年,农业人口992749人,非农业人口91983人,人口城镇化速度较慢。

第四节 人口密度

福清为全国全省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民国25年(1936年),全县人口412103人,为民国时期人口最多的一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61人。

1950年每平方公里297人。1959年每平方公里304人,约为当时全国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60人)的5倍多,为当时全省密度(每平方公里125人)的2倍多。

一般来说,县东南地区的人口密度比西北地区密,沿海地区比内陆密,平原、低丘地带比山地密,半岛比大陆密。龙高半岛面积占全县面积35%,而1959年人口却占全县44.7%,平均每平方公里500人。龙高半岛的龙田镇(包括江镜、港头)、高山镇及附近一带人口为全县最密的地方,每平方公里达700~900人;海口镇及附近,城关镇及附近的里美、松潭一带,渔溪镇及附近迳江下游,江阴半岛南部,密度也较大,每平方公里600~800人;平原河谷、沿海低地、低丘一带,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都达400~500人。密度较稀的是县北部和西南部山地,每平方公里仅80~100人,西北山区以东张、一都最稀,一都的善山、东山等地每平方公里仅40~50人。1959年从6个公社(乡)看,龙田密度最大,每平方公里470人,城关次之达400人,海口350人,高山340人,渔溪240人,东张密度最小只有100人。

1964年每平方公里379人,比1950年每平方公里297人增加82人。1982年每平方公里604人,比1964年增加225人。1988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74人,比1950年增377人,比1982年增70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融城镇每平方公里7564人,最小的是一都乡每平方公里97人。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每平方公里超过1000人的有融城镇(7564人)、港头乡(1441人)、高山镇(1413人)、海口镇(1234人)、龙田镇(1164人)、三山乡(1082人)、沙埔乡(1000人);每平方公里在500~950人之间的有江镜乡(948人)、江阴乡(885人)、音西乡(776人)、城头乡(729人)、宏路镇(662人)、上迳乡(577人)、东翰乡(556人)、阳下乡(532人);每平方公里在350~450人之间的有新厝乡(407人)、渔溪镇(371人);每平方公里不及300人的有南岭乡(287人)、镜洋乡(268人)、东张镇(231人)、一都乡(97人)。1992年每平方公里714人,比1988年增加40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8 07:09 , Processed in 0.058378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