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1

《福清文史资料》第七辑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福清县沿海岛礁的形成、名称及现状

傅祚安 余长通 施友乐

福清县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全境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戴云山支脉集于县境西北部,最高古岩山尾海拔达一千零三米,地势逐渐向东南成阶梯倾斜。东南部是全省自然形成最大的半岛——龙高半岛,其东部隔海坛海峡与平潭县相望,南濒兴化湾与莆田县遙对。海岸线东北与长乐县松下村相接,从城头乡港西村起,向西南延伸至龙江口,后转东南经万安折西至牛头尾,再度回西北达柯屿南端,继旋转西南至荻芦溪口与莆田县交接。陆岸线总长达348公里,属“里亚斯型”海岸,为火山喷发岩和花岗岩构成。

龙高半岛从龙田镇西北的长高山、大牛山起向海坛海峡楔入,把海域分割成福清湾和兴化湾。西南部的江阴半岛向南伸入兴化湾,又把海域分成东港和西港。整个海岸蜿蜓曲折,港湾众多,在地形史上,过去海岸下沉较大,以后上升较小,有的低丘一旦入海,沉入海底,大部分露出海面,加上高温多雨、风化和剥蚀的作用,形成了众多的岛礁。

全县岛礁知多少

陆岸线外,全县海域面积1367276亩(911518平方公里)。其中 :10米等深线以外的海域面积445232亩 ;大潮低潮至10米等深线以內的浅海面积551929亩 ;潮间带(滩涂)面积370115亩。在辽阔的海域上,岛礁星罗棋布。

全县究竟有多少岛礁,历来各种资料众说不一。

《福清县志》①只记载十四个,其中除海坛岛及其周围六个,南日岛已分属平潭县、莆田县外,实际只有七个。

《福清县全图》②记注有名称的二十七个,只标符号的有四十九个,共七十五个。

《福清县志》采访稿。③记载有名称的三十四个,余只写近百个。

《福清县规划图》④记注有名称的八十四个,只标符号的七十五个,共一百五十九个。

《1:5万海图》⑤记注有名称的一百一十四个,只标符号的有四十五个,共一百五十九个。

至于《英制海图》、《八省沿海地图》上的记注更寥寥无几。

自一九八四年四月起,开展了沿海岛礁地名普查,经反复查证,全县大陆海岸线外共有岛礁八百六十六个。其中 :岛屿一百一十三个,礁七百五十三个⑥(礁中明礁一百三十一个,干出礁五百九十个,暗礁二十个)。岛礁之多,约占全省五分之一,除平潭县外,位居全省第二。全县沿海十一个乡镇均有岛礁分布,城头乡有岛屿一个,礁十七个 ; 海口镇有礁五个 ; 龙田镇有岛屿十个,礁五十五个 ;港头乡有礁四个,三山乡有岛屿二十九个,礁一百三十四个 ;高山镇有岛屿十一个,礁四十九个 ;东瀚乡有岛屿二十六个,礁一百一十七个 ;沙埔乡有岛屿二十五个,礁二百三十三个 ;江镜乡有岛屿二个,礁十个 ;江阴乡有岛屿十一个,礁一百一十三个 ;新厝乡有岛屿二个,礁一十六个。经标准化,规范化处理,八百六十六个岛礁,各有所名(全县內没有一个重名)。从数量上看各乡镇分布不均,从地质结构上看也不尽相同。大致分为五个系统 :福清湾上分布的岛礁均由燕山早期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构成 ;三山乡泽朗村顶部至大扁中部之间海域上的岛礁均由白垩系石帽山羣英安质灰熔岩构成 ;大扁中部至赤表尾之间的岛礁均由燕山晩期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构成 ;赤表尾至可门南端的岛礁均由侏罗系小溪组火山喷发岩构成 ;高山港上半段由侏罗系南园组火山喷发岩构成 ;南段及沙埔乡沿岸两侧海域上的岛礁为侏罗系三叠系至侏罗系动力变质岩构成,其余海域上的岛礁均为燕山早期……或燕山晚期……构成。

本文就四个有人居住的岛屿简述如下 :

吉钓岛 [JidiàoDǎo] 北纬25°39', 东经119°34'。在城头乡东偏南约7公里的福清湾东北部。⑦距大陆最近点0.52公里。北眺长乐县松下村,东隔松下水道与平潭县屿头岛遙对。相传昔时渔霸独占海域,附近渔民趁大年三十渔霸回家,急忙乘船到该岛周围撒网捕鱼过年,号急钓。后取吉利意谐音为吉兆、吉钓。属大陆岛,由燕山早期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构成。呈东北~西南走向,长2.07公里、宽0.35公里,面积0.7375平方公里,海拔高46.6米。岸线长4.75公里,均为岩石岸,东岸陡峭,北岸由于采石乱石滩外伸200多米,虽水深17~18米,然而船舶难以抵岸停靠。该岛开发的历史较早,宋设永宾里属感德乡,明属南上偶,清属永宾乡,民国属梁厝保,1958年设吉钓大队属海口镇,1962年属城头公社,后公社改乡亦随之,现设吉钓村委会,有253戶,1096人。村舍建岛西依山面海孤形栉鱗排列。无水利设施,仅有旱地406亩,种植甘薯、花生、大麦。淡水井四口夠食用。

有小学、保健站、粮点、供销部。村前吉湾澳有石砌码头,港內可停泊木船20多条。宜避东、北大风。有客轮定时与陆地松下往来。岛位县境东北、是海上交通主要门戶。经济以养殖紫菜、海带和海上运输等为主,周围水深5~30米,产鳗鱼、鲳鱼、马鲛鱼、油鰶、梭子蟹等20多种。

东壁岛 [DōngbìDāo] 北纬25°26',东经119°31'。在龙田镇东营村东约4公里的福清湾南部 , 距大陆最近点0.64公里。东北与平潭县屿头岛遙对,北临福清湾主航道。因位东营村东,故名。岛民系明末清初由东营村余氏第八支迁居。明设时和里,属崇德乡,清随之,民国设东壁保。现设茶腰、山利、海滨、厝场4个村委会,辖北山,茶腰、井仔、上东尤、下东尤、山利、厝场、南尾、塔兜、青安10个自然村,人口3981人。岛南北走向长3.88公里,宽平均0.68公里,中间最窄处仅0.15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由燕山早期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构成。以北山为最高点海拔85.7米,中部低,南端稍高。表层岩石裸露,间隙黃壤土,土质贫瘠,植被稀少。有旱地1750亩,种植甘薯、大麦、小麦、花生。岸线长12.38公里,属“里亚斯型”海岸。

东北部为陡峭石岸,外侧多养殖紫菜、海带、牡蛎。南部有定置网,西部为泥沙岸,距岸400米內为淤泥滩,养殖螠蛏。岛上有机耕道各村相通,小学3所,淡水井7口夠食用。有20匹马力12千瓦的发电机4台供照明。定时客轮与东营相通,退潮可徒涉。

目屿 [MùYǔ] 又名野马屿,北纬25°20',东经119°28'。在沙埔乡牛头尾村西南3.5公里。距大陆最近点0.78公里。隔兴化湾水道与莆田县南日岛遙对。略呈三角形,长2.92公里,宽1.04公里,面积3.05平方公里。是龙高半岛在海中延伸部分,由燕山早期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构成,最高点东部海拔106米,中低洼地仅高10米左右纵贯南北,西部低丘高88.4米。地形复杂,《八省沿海地图》注记为“乱形岛”。岸线长10.08公里,除南北纵贯的低洼地两端为沙滩外,余均岩石岸,岸线曲折,形成大、小澳口36个,南面大澳底为天然避风良港,北岸门夹澳是与陆上通航主要港口,无码头设施,只利用沙滩为登陆点。

有田尾、西楼两自然村,属沙埔乡牛峯村委会,人口375人。东北部土壤肥沃,乡办果林场设此,产桃、梨、香蕉和人造林松、杉、木麻黃、相思树等。西、南部为黃沙土,多岩石,栽种日本黑松。有淡水井三口夠食用。

经济以渔为主,周围海域产鳗鱼、目鱼、黃鱼、带鱼、黃虾等50多种,盛产石斑鱼,平潭、莆田等地渔民集此放饵钩钓,有定时客轮与牛头尾村往来。南端有灯桩。

小麦屿 [XiaomaìYǔ] 北纬25° 26',东经119° 23'。在江阴乡下楼村东5.5公里,距大陆最近点4.5公里,岛形似麦穗得名,现呈三角形,长1.32公里,宽0.32公里,面积0.452平方公里。由燕山早期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构成,最高点海拔31.1米。岸线长4.26公里,南为泥沙冲积区,余均岩石岸。地势东北高向东南倾斜,表层黃壤土和沙质土结混合,东北低丘多植相思树、木麻黃。有旱地190多亩,种植大麦、小麦、花生、甘薯。设小麦村委会属江阴乡。聚落呈散列式位岛西岸旁,人口449人,通用莆仙方言。经济收入靠近海捕捞、海上运输和藻贝类养殖,建有紫菜育苗场、渔业仓库、晒场与小发电厂,人均收入居全县最高,誉为“兴化湾上的明珠”。

屿扼东港口门,把进港航道分为东、西两水道。东航道与青屿之间。一般水深5~8米,最深11.8米 ;西航道与虎屿之间,水深5~7米,最深10.4米。

屿北端有灯桩,为船只进出下垄码头导航。南、北澳口可停泊机帆船各40余艘。村前有简易条石码头,定时客轮与江阴半岛肖厝村往来,有淡水井七口,夠食用。

岛礁名称的变更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国后,由于沿海滩涂进行了大面积围垦,改变了海岸和部分岛礁自然地理状况,全县已建成围垦堤坝169条, 总长222.02公 里, 围 垦92处, 总 面 积207295亩。 其 中 :三 千 亩 以 上大型的垦区有17处,面积152445亩,二千至三千亩中型垦区有23处,面积32890亩 ;一百至二千亩小型围海有52处,面积21960亩。因此,在浅海和近岸中的岛礁,有的被连接在海堤中或置在垦区上,有的由于地形的变化,淹没在淤泥下,此类全县共有七十一个。按照有关规定,分别根据岛礁位置,实体的现状,面积的大小,使用的价値,舍留的影响,羣众的意见,进行严格归类,分别处理,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不再列入岛礁范围 :半岛类一个,取消“岛”字通名,保留专名为地名 ;归片村类五个,保留原名为地名 ;归地片类十个,保留原名为地名 ;归山峯类十一个 ;做废止处理四个,做消失处理三十九个。

现就有人居住的六个岛屿改变归类简述如下 :

江阴半岛 [jiangyinBàndǎo] 在福清县西南部,向南楔入兴化湾。位逕港南,唐时称港北为“阳”,港南为“阴”,故名江阴,曾名玉屿,今置乡建制,有19个村委会,93个自然村,人口58193人。原为海岛,1970年在岛西北筑长600米,宽20米的海堤接后朋村,1978年又在岛东北筑堤与柯屿连接,逐成半岛。半岛呈柳叶形,南北走向,长18.48公里,宽平均3.54公里,面积69.8平方公里 , 岸线长54.98公里,为基岩港湾海岸,周围有大小岛礁124个,由侏罗系南园组火山喷发岩构成。最高双髻山海拔429.4米。水源充足。

产甘薯、水稻、花生,江阴、新港两盐场,年产细白盐560万担。周围海域有鱼、贝、藻类资源50多种,下垄建有1000吨位的轮驳船码头。下渚、新港、小麦、芝山设轮渡道头。江阴——渔溪公路接福厦公路。

大扁 [Dàbiǎn] 在福清县东南海坛海峡西北部。设鳌峯、北楼、上坤3个村委会,有山柄、北楼、西楼、鳌头鼻、上坤、东利、洋坪、大扁前、东沙、会安10自然村,属三山乡。距融城镇29公里。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4812人。原为海岛。1977年在岛西北筑堤接鳌头乡,岛西南端筑堤接白鹤村,现在仅东面临海,西边接垦区。取消“岛”字通名,归片村类。原属平潭县,1956年始划福清县辖,以捕捞为主,兼营藻贝类养殖。产紫菜、蛤苗、蛏苗、牡蛎。种大、小麦。有简易公路接眞大公路。

可门 [Kéměn] 在福清县东南部海坛海峡南口,设可门村委会,有福堂澳、下南口、北楼三个自然村,属东瀚乡。因能为大丘、龙前村挡住来自北、东、南方向的大风,且为两村的大门,故名。距融城镇44公里,面积1.381平方公里,人口962人。原为海岛,1967年由龙前村东岸筑一堤经凤屿接可门岛西南岸,以堤为路,与陆地连接。故取消“岛”字通名,归片村类。以渔为主,多定置网作业,幷养殖紫菜、海带,有机耕路接眞大公路。

文关 [Wěnguān] 在福清县东南高山湾东侧。设文关村委会,有文关、后洋两个自然村,属东瀚乡,距融城镇43公里,面积1.131平方公里,人口1072人。原为海岛,1980年在东北端筑堤经鼠屿后向东接陆岸,南端筑堤接莲峯村西北岸。现只西部临高山湾,故取消“岛”字通名,归片村类,西侧岸线弯曲,有沙澳、网澳、后洋澳等澳口。船只需候潮经加址门水道进入高山港。东连垦区。种植廿薯、花生,渔业以海水养殖和近海捕捞为主。有简易的公路接眞大路。

青屿 [Qīngyǔ] 在福清县东南高山港西南部。设青屿村委会。有青屿、南湖、新村3个自然村,属沙埔乡。距融城镇37公里。面积1.456平方公里。

人口1323人。原为海岛,东北—西南走向,两头高、宽,中部低、窄,呈哑铃状。1963年在南湖村西南端筑堤接平林村,西北端筑堤接港柄村,以堤为路,故保留青屿为村名,不再列入岛屿类。西南垦区为沙埔乡太武盐场。

经济以养殖螠蛏、牡蛎、紫菜、海带为主。有简易公路接高山——锦城公路。

柯屿 [keaǔ] 北纬25° 22',东经119° 35'。在福清县南东港顶部。设柯屿村委会,有柯屿、园中2个自然村,属江镜乡,距融城镇18公里。古岛上生长柯树,故名。南北长1.77公里,东西宽0.58公里,面积1.0188平方公里,人口1169人。为燕山早期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构成,最高东山顶海拔53.1米。原为海岛,1978年动工分别在南西角筑堤接江阴乡庄前村北岸,在南端偏东筑堤接江镜乡墨山村东岸,现只南头一小部分临海,余皆置在柯屿垦区內,故不再列入岛屿类,以柯屿为片村地名。有公路接福厦公路。

岛礁地名的由来

地名是那些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地理事物专有名词。岛礁地名的语词结构,和其他自然地理实体幷无很大差异,一般都含有专名和通名。

我县的岛礁地名,绝大部分是民间地名,人们为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经常提到的地理事物,更赋其专有的名称,具有形象化、口语化、方言化的特点。是劳动人民遗留下来的一项丰富的文化遗产,値此大念“山海经”之际,尤其値得我们去继承和学习、去研究和探索,去开发和利用而造福于人们。

以下谈谈我县岛礁地名中比较常用的民间命名方法,大致可分为七种。

第一、识形象特征得名的。尤以动物形象为多。如 :鼠屿、牛屿、虎屿、兔礁、龙磹、蛇岛、马岛、羊角石、猴屿、鸡髻礁、犬桿礁、猪母磹 ;还有凤、鸟、狮、象、鹿、猫、鸭、鹅加通名而成地名的也不少。这些岛礁的得名,有的远观,有的近视都极形象,通俗易记,深受广大羣众欢迎。

第二、以色泽和状态特征得名的。如 :红屿、青屿、白屿、黃礁、赤礁、乌礁、黑土礁 ;坪磹、圆石、踏斗礁、八层礁、轻重爿礁、鼎脐礁、鸡蛋石等。这种地名往往与岩性、构造及地貌形成过程有关,也具有地区性。

第三,以方位或部位的词组成的地名。如 :东壁岛、西五虎、南日岩、·58· ·59·
北牛屿、中屿、上青礁、下沉礁、內白礁、外湾屿、堤边礁。前者多表示处于较大地方或某方位而得名,后者一般指其相邻实体而得名。

第四、以物产特征而得名。如 :墨鱼岛、蛎安礁、壳屿、鲎屿、鳖厝礁、紫菜磹、黃螺礁、钓礁等。这些地名所反映的,是用来表示命名对象的物产特征,与其岩体四周附着物及其周围水域物产都有密切关系。

第五、以高度得名的。如 :旗杆屿、崎石、短鼓礁、午时蛋礁、沉水礁、水下礁、海底礁等。这种地名的组合,往往与潮汐相比较而得名。

第六、以序数而得名的。如 :一、二、三礁,或一粒磹、二块石、三塔礁、四屿、五块馃礁、七剑礁等。这些岛礁的得名,与其周围岛礁分布情况相关连。

第七、以处海域险恶位置和距陆岸远近而得名的。如 :五虎礁、覆船礁、棺材礁、碰船礁、啼嘛礁、孽礁、丧事礁、苦屿限礁 ;东飞石、东进岛、开门礁、门垫礁、头礁、岸礁等。前者礁石多扼港湾口门,或置水道中心,或位深浅水交界处,幷曾发生过海难事故,渔船民咒骂而得名,后者以距离陆岸得名。

总之,我县岛礁地名,绝大部分是民间地名,具有形象化、口语化、方言化的特点,一经广大羣众所使用,便记忆在羣众的头脑里,流传于羣众的口头上,有很強的生命力,为我县沿海的经济开发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本文供各有关方面参考,有不妥之处,请给指正。

注 :①《福清县志》乾隆版、卷二、地与十七。
②《福清县全图》民国三十二年四月出版。
③《福清县志》1960年采访稿、地形岛礁部分。
④《福清县规划图》福建省测绘局1978年版。
⑤《1:5万海图》海军作战部1970年版。
⑥岛礁划分按国家规定 :面积 5 0 0平方米以上为岛屿 ( 含 5 0 0 ) 以下为礁石。
⑦文中的所有距离均以直线计算。

本文参考资料

海军航保部《中国航海指南》一九七八年五月

海军航保部《中国海洋岛屿简况》一九七八年七月 福建省水产局《浅海滩涂渔业资源区划研究报告》一九八三年六月 福建省水文地质队《福清县农业水文地质区划图》一九八〇年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7:35:05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大湖洋海啸为灾回忆

郑茂忠 郑寿康 郑寿錃

龙田的大湖洋,是我县有名的产粮区之一。古时,该洋是一片江海,南与港尾港相连,与外海可通舟楫。星移斗換,沧海桑田,大湖洋逐渐与江尾港隔断,形成一片辽阔的海滩。相传唐宋以后,海滩淤浅,滩涂海产减退,羣众难以维持生活,沿湖村民开始圩滩垦荒,随后进而围海造田,筑堤养淡,将局部小片的农田连成整体,幷修筑长堤以防阻海水的侵没,沿洋农民,在堤內兴修水渠,加強农田垦植,从事农业生产。当时修筑长提系由福唐、隆仁、时和、临江、井得、化南、化北等七个里份的羣众共同兴建的,故称“七里堘”。

至明朝正德年间再度进行一次规模较大围海造田,筑堤养淡,开挖池塘,疏浚河道,加強农田水利建设。全堘外边,砌石加固,在南厝、东阁、闻读三乡修建水闸,双防旱涝为灾。解放以后又经几次堤堘大事改造,全堘加宽加高加固,全洋加強农田基本建设,使各方面日增完善,农产不断增收。现该堘为福、龙、高、平潭陆路交通要道,每日车辆来往,络绎不绝。

历史上的大湖洋是多灾多难的,不是受旱涝之灾,便是遭海啸决堤之难。

古远不知,无由诉说,兹仅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惨遭两次特大海啸,不但亲耳所闻,而且亲目所睹,把回忆所及分述于后:

( 一 ) 第一次遭特大海啸是在公元一九一九年八月二十五夜。(农历闰七月初一夜)时因连朝大雨,山洪暴发,一夜之间,一片汪洋,加上特大海啸,海潮汹涌澎湃而来,全线堤堘冲塌崩垮,海潮与山洪相交锋,水位高达三四丈,全洋作物,全被淹没,低洼村落,均成泽国。淡水鱼虾,淹死无数,外海船只,也有漂入大湖洋。此后三年,全洋颗粒无收,损失之重,受灾之惨,前所未闻。环洋村民,迫于生活,流落异方,谋求生计。有的飘洋过海远度印尼星岛谋生。时正値军阀混战,官僚政客爭权夺利,那顾民间疾苦,反而雪上加霜,強派公债搜刮民膏民脂。然就在此时竟有村野微民,闻读村南新厝郑茹粿其人,毅然挺身而出带动民众抗灾。他年逾古稀,目不识丁,一身单汉,家徒四壁,以挑盐卖盐为生。眼看七里长堤被海潮冲垮,大湖洋一派荒凉景象,于心不忍,便亲自前往福清县衙,求见董荣光县知事,痛陈大湖洋海啸决堤,作物淹没,颗粒不收,不能耕种,村民痛苦情况,要求县知事亲自出来主持,重修“七里堘”之事,幷号召外出村民回来,再行筑堤养淡,重整农业,重建家园。郑茹粿年过古稀,目不识丁,一身单汉,竟能深明大义,为民请命,精神可嘉。董荣光县知事深为郑茹粿精诚所感动。遂面尤所请,亲主其事,郑茹粿为重修“七里堘”,衣不寝席,食不甘味。到处劝捐募款,所募款项点滴归公,一丝不苟。在郑茹粿老人急公好义精神所感召下,在环洋各村民众同心协力苦干下,未及两年全堘修复完竣。为表彰这次修堤的业迹,刻碑勒名于长门桥地方,现在不知石碑埋没何处,无从查考,甚感可惜。

( 二 ) 第二次遭特大海啸破坏是在一克四六年九月廿五日(农历九月初一日)。这次海啸与一九一九年海啸有所不同,前次是连朝大雨后发生海啸,而四六年海啸是在久旱不雨,湖洋田地普遍龟裂,河沟干涸,农作物全部晒死枯槁,赤地千里之时,在农历九月初一这一天突然来了特大海啸,汹涌的海潮铺天盖地冲破七里堘,冲进湖洋,顷刻间全洋田野变成了大海洋。由于旱情严重,田地池河全部龟裂,干燥非常,一旦被海水浸渍,淡土变成海土,河沟池塘均是海水。以后连续三四年栽种的作物都不能灌漑,造成沿洋各村农民,十室九空,饥寒交廹,困苦万状。这一年,我县产粮区如海口五龙洋、里美洋,渔溪上逕洋、音西音埔洋、城关松潭洋,龙田大湖洋等粮区都严重遭受海啸破坏,而大湖洋最为严重。

前人曾有打油诗云 :“大湖洋 , 大湖洋,一年可收九年粮,鱼虾有夠佐饭菜,稻草足夠完钱粮”。但在旧社会里,政治腐败,贪官污吏只知残民肥己,那顾人民疾苦,遛受特大海啸毁坏之后,国民党政府幷没有全力进行修复,只是做些修修补补,不能做到根治,海水经常流入河沟,水质变鹹,不能灌槪,有时不得已做一些小规模的修堤,梘本无济于事,作物连年损收。本来一年可收九年粮的大湖洋,变为十年九不收的荒凉湖洋。

解放以后,大湖洋也遭到几次天旱与海潮,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农民大事兴修农田水利,疏竣河道,使大湖洋面貌大为改观,早在一九五三年以后,逐步将堤堘加宽加高加固,全洋一切河道池塘全面修改挖深加大,蓄水量此原来增加三至四倍。在一九七三年之前,把南厝、东阁、闻读三处旧式水闸重新改建成新型水闸,闸门宽大,坚实牢固,易于启闭,开放时流速又快,流量又大,虽遇连朝大雨,三处闸门一开,全洋作物不至长时间浸在水里,不似以往旧式斗门,放水快则一天,慢则三四天水才退落,这样就造成农作物不同程度的损失。如今水闸能控制自如,免受灾害。在农田灌漑方面,现在遇有天旱,除了湖洋河沟蓄水应用外,尙有东张水库为支援,确保无虞。全洋处处建立田灌站、灌水槽、排水沟,机耕路星罗棋布,四通八达,纵橫交错,井然有序,眞正做到,旱涝保丰收,人人喜洋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农业责任制,农民生产情绪高涨,农村面貌步步改观,农民生活节节上升,家家有余粮,戶戶谷冒尖,处处建新房,到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7:36:08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解放前福清县驻军概况

福清东南临海,西北多山,地势险要。福清县人民富有革命传统,素有游击“老区”之称,因此,国民党当局极为重视,长期保持有一团以上的兵力来防守,抗战胜利后尤为重视。现将抗战期间至解放前夕,福清的驻军番号、兵力、起讫时间,驻扎地点,指挥官姓名等列表如下 :
微信截图_20190217173521.png

驻军活动情况 :抗日战爭时,八十师驻融期间,曾派两个连兵力和县自卫队第一中队作第一次反攻平潭之战,克复后回融卽他调。县队则留守平潭二月余,福清沦陷第三天放弃平潭回到宏路待命。

七十五师来融前丢失了厦门守地,到融后又丢弃了融城。一次反攻融城战役中,斗志极弱,团长焦克功昏庸无能,该师屡战屡败,福清县人民对它及其指挥官极为不满。

保二、三两团来融参加第二次反攻之役,以杨生佛为首的第六中队奋勇冲进凤凰山下日军指挥所附近,与敌肉搏,壮烈牺牲九十余官兵。在保卫东张阻击日军进犯的战斗中,英勇顽強,重创敌军,歼敌八十余人。(其中死尸五十余具)保三团攻打利桥塔,攻进塔下水南日军,共牺牲百人(由于时间配合欠佳而挫折,与保二团先后他调之故)英勇事蹟曾竖立于抗战纪念碑上(文革时遭破环)。

保四团来融作第二次沦陷后的反攻,无战绩亦无伤亡,敌军也自动遁逃。

该团在融时间较短。

保一团驻防福清时间最长,从未与敌相遇,唯摧毁中共地下党组织十分凶恶,一次在牛头尾海面袭击地下革命武装,枪杀数十人。

“福长平地区”指挥官许国钧,在本地区摧残地下党组织,镇压革命羣众,最为残暴。

九十六军在融曾大规模“围剿”高山人民起义武装及扫荡大洋游击基地,但都落空。

七十三军一个师两个团兵力,曾经计划“围剿”地下武装基地,但因其得不到可靠情报,复迫于形势,取消了这个计划,改取守势。解放福清时曾负隅顽抗,终于顶不住人民解放军的強大攻势,除一部下海逃遁平潭外,其余的都当了俘虏。

驻军住地的情况 :福清原在凤凰山下较场埔(卽现福清一中体育场)北端,建有一座可容纳两个连的兵营,1940年秋被敌机炸毁。其后无力兴建,因此所有驻军都占住民间祠堂、寺庙当作营房。如高巷的陈氏祠、北门的三官堂、西门的戚公祠、东门外的龙山寺、后埔街的郭氏祠等都是驻军的常住地。城隍庙和县政府门口两侧则是县队常住的基地。有时如因上述寺庙不夠住时,民房也被征用,如水陆街“猪屎仔”(华侨浑名)洋楼、五德堂等都被征用过。猪屎仔洋楼1940年冬被日机炸塌一角,就是因75师部队晒军服暴露目标而致的。

在各乡镇的驻军经常出动镇压中共地下党活动,肄意抓捕革命羣众,侵夺百姓的财富。因此,解放前民间有 :“兵过篱笆倒,兵住民遭殃”的歌谣。

上述解放前国民党军队在福清驻防的情况,仅是笔者记忆所及,难免遗误,请读者指正。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7:37:43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解放前福清城关与城郊匪患四起

何崇奇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我县土匪如毛。晨钟山的洪株、刘春水,东张的倪焰声、黃春梅、黃阿大、黃阿弟尾、黃采采,渔溪的郑德明,福、莆交界的刘古,闽侯大义乡的陈伟,均经常出没(福、长交界地方。)他们或打家劫舍,或掳人勒赎,使路人惊心,商旅裹足。城郊方面,以修仁里的溪前、瑤峯、音埔、林中、下盛,洋埔与前亭等村为甚。城关方面,也受到严重威胁。兹略举匪患四起如次 :

一、大贼高高兴兴抢来 小贼偷偷摸摸劫去

城关归侨陈孙义,有资产,早为土匪所垂诞。一天午夜,孙义终被土匪綁架出城,朝东张方向而去。孙义能说会道,抵达匪巢后,告诉土匪头曰 :
“你要的是钱。钱,我有。你应该好好对待我,俗语说“‘牛毛出在牛身上’,将来我一起算还你就是。”那个头目,认为说得在理,因此招待孙义如座上客,三餐鱼肉不断,烟、酒、水果,应有尽有。

一个晚上,该头目指派两个亲信小伙子看管孙义,其余喽啰,倾巢出动干坏事去。这时刻,头脑灵活的孙义,就用亲昵口吻,悄悄对两个小伙子说 :“小朋友,你们若肯带我逃走,我有两个好处让你们挑选 :一个是,我带你俩到南洋望加锡去,幷提供资本给你俩做生意,走经商致富道路 ;另一个是,我赠送你俩白银各三千元,你们不去做买卖或存入银行下崽子都可以,保证你俩可以借此过着不愁穿不愁吃的小康生活。”他们听了,十分高兴。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卽使头目在孙义身上勒索三万五万元,但七除八扣,分到他们无名小卒手中的,煞是可怜。可他们顾虑受騙,因而也用友好的语气问道 :“叔叔,你的话算数吗?”孙义肝胆相照地回答 :“好弟弟尽管放心,你们带我逃走,有好处 ;而我自己没花大钱,能夠脫离虎口,不是也有好处吗?”两个小伙子,核计一下,认为良机勿失,果然带领孙义离开匪窝,在夜色苍茫中,沿着向福州方向而去。

抵达大桥头后,孙义便问他们 :“你们两位,现在选择哪一种好处呢?”他们异口同声 :“搞买卖,我们不熟悉,请给我们银圆吧!”“可以!可以!,‘一千不如八百现。’”孙义痛快地回答。于是,孙义欢欢喜喜履行诺言,带领他们来到南台中洲“瑞祥钱庄”( 福清华侨戴祥滋开设的)办了手续,提出了六千元存款,分别酬谢他们各三千元。等待他们安置好款目,邀请他们登上高级酒楼,放开肚皮,大吃大喝。席间,宾主频频举杯,相庆各得所愿,互祝前途平安光明

二、欠下一条血债 赔了四□伙食

有一年,春节前夕的一次夜间,土匪数十名,来到前亭村,绑架蔡贤光。

贤光夫妇,本来一向不敢在家,晚上都在何厝亲戚那里睡觉。当晚,贤光妻何氏,刚好回家炊年糕。午夜,土匪来擂门时,她卽用背部挡着门?,幷咒骂土匪。土匪便在门外向门內开枪,啪啪的一声,何氏中弹,死在血泊中。

土匪又去綁架贤光之兄贤奇、贤銮、贤德。贤銮拿一枝“牛腿”(一种最原始的土枪)朝天开一枪后,臥倒在番薯田里不动。结果,贤奇、贤德及长子循生次子循茂等四个被綁走。贤銮之女才十岁,本来也被綁,因太幼小,匪嫌累赘,带至村口后,卽予释放。

贤奇等被关在匪巢两年多,家属没钱去赎,土匪无法可施,卽释放贤奇、循生两人回去,要他们筹措款目。但他们还是无米难炊,只好让贤德、循茂,继续过着苦难的生活。后来土匪了解到 :蔡家兄弟叔侄,一向扛锄头,滾泥巴,才将就解决温饱问题。贤銮长子循杜次子循栋虽在南洋,年间却无余钱寄家。人家所说的蔡家十分富足的话,幷不眞实。也许有人故意造谣,借刀杀人,以快私仇。匪首自认倒霉,不愿再白白贴赔伙食费,遂放松看守,有意网开一面,让贤德、循茂父子脫逃而归。

后来在南洋的循杜、循栋生意兴隆十分富裕,集资创办“私立前亭小学”,负责发放教职员工资,不领政府一分钱的补助。循杜、循栋兄弟热心桑梓教有,重视知识投资,至今家乡羣众仍念念不忘。

三、两侨属收租丧命 山寨王发财落空

一天,洋埔村侨属叶祖福,到高奢村收租,预先埋伏在那里的土匪,要去绑他,他拨出手枪射击,但未击中,反被土匪的枪打中腹部,不久死于医院。

同日,洋埔的归侨叶国霖,与其子叶祖鋆,各带九响手枪,也到高奢村收租。祖鋆走在前头,被匪绑走。国霖坐着竹篼(以前的一种代步工具)落在后面,闻风赶紧逃匿,因而脫险。祖鋆被劫去后,因土匪勒索巨款,国霖难于应付,匪卽铡下祖鋆的指头一个,寄给国霖,作为威胁。终因两方讨价还价,迟迟未能达成协议,祖鋆不堪种种折磨,过了七、八个月,病死于匪巢,葬身于荒野了。

为了过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生活,叶祖福、叶祖鋆两个年轻侨属,都因出去收租,相继死于非命。山寨王方面呢?双手沾满血腥,而大发横财的梦想,也成为泡影。

四、侨汇抢了平安无事擒贼不成反惹麻烦

闽侯县大义乡贯匪陈伟,其喽啰常在与我县毗连的地方打家劫舍。有一次,我县华侨戴祥滋所经营的“祥光汇兑局”,由长乐县坑田用七、八头毛驴,驮白银回来,经过世无岭时,竟被陈匪全部截劫。虽然祥滋财力雄厚,也几濒破产。如此轰动遐迩的重大劫案,当时国民党政府却莫奈其何。

西门民团团长俞昌芝,对陈匪这样猖獗,政府又那样无能,很是愤满。

不久,据报陈匪将越境洗劫镜洋乡某村庄,好大喜功的昌芝,就积极组织力量,准备先发制人,进攻大义匪巢。于是各村青壮年纷纷自带武器,报名参加。下盛村徐治枢,也带上手枪赶来。手枪里原来有颗子弹,他没先检查,便把枪口紧靠名叫“剃头仔”(兴化人,西门街理发店学徒)的团兵背部,开玩笑说 :“站好,我枪毙你!”说时迟,那时快,一声巨响,剎头仔立卽扑倒在地。周围羣众莫不目瞪口呆,乱成一团。由于打中要害,流血过多,抢救无效,无辜的剃头仔一命鸣呼了。治枢则因人命关天,赔偿费数字极巨,卖田园卖房屋,还不夠。这样,昌芝只好掏出腰包,凑足差额了事。至于捣毁陈伟匪巢的幻想,卽在治枢的枪声中宣告破灭了。

昌芝的哥哥昌坛,本来反对昌芝办民团。他认为 :人家办民团,想捞一把。昌芝办民团,是搞赔本生意,使不得。恰巧民团闯了大祸,便乘机马上函、电交驰,要昌芝火速前往印尼。昌芝迫于兄命,不得不准备出国。旣已准备出国,当然要先将西门民团解散。解散工作结束后,昌芝便起程南行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7:39:09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翁其法其人其事

杨玉庭

1948年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进攻后,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国民党统治当局为挽救败势稳定后方,在福建搞了“闽人治闽”的花招以笼络民心。于是,破格选用众望不高的武人,中将衔师长的闽籍人李良荣接替刘建绪出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李除了穷兵黩武以外,依样画葫芦也搞了“融人治融”的把戏,选中了长期在外地搞特工的邑人翁其法为福清县长兼自卫总团长。

翁“锦衣还乡”,神气十足回融接事。他身穿军制服,肩披少将衔阶章,腰悬佩剑,脚着长筒皮靴,大显淫威。翁启铃视事后,某天在总理纪念大会上狂言说 :“我要为‘勘乱建国’充实我县武装力量效力”等等、果然没有多久,他就扩編了一个自卫队第三中队 ( 原有两个中队)一个独立分队,幷增设一个自卫大队部(大队部原是可设可不设的,按当时经费情况不该设,如以兼任人员来设立倒还可以毋论 ),以翁秉乾为大队长、翁祥符为大队副,均系本籍瑟江人(从外地调来)。第三中队全部官兵都是本籍人组成,独立分队竟是清一色的翁氏族人作为他个人保镖,所以人们称它为“子弟兵”。

其时原任自卫总团副团长亦系姓翁(廷本)。因此,当时人们说 :“现在福清是翁家天下,有翁家天子又有翁家将”。

新编第三中队装备就绪后不久,一夜之间竟不知去向,后来才知,是翁秉乾、翁祥符等率领下借剿匪之名全部下海到南竿塘当海匪去了。

事过不久,翁又宣市再补编一个新的第三中队,以龙田人施作康为中队长,其下官兵亦全是邑人,人们又称它为“亲兵”。后来翁每有行动都带着“亲兵”四出残害人民。其镇压手段竟有将枪毙了的人头割下,悬挂于发事地点示众的惨状。

但翁的好景不长(省主席換班朱绍良接替李良荣),翁的暴行被控调省审查,从四月起到解放时都没有回来过,其职由主任秘书施贻文(三山乡人)代行。

五月间,其“亲兵”在龙田被中共地下党武装缴械,“亲兵”散伙,兵头下海,不久子弟兵也就解散了。七月,高山以刘道照为首的又有百余人携枪弹下海为匪,足见这股地方武装的反动本质。

记得淮海战役后,有一部邱清泉、黃百韬残部撤逃来福清,其中有一个团的番号,內只剩下七个兵士九个连长,这种“七兵九连长”的事实,正是国民党政府败亡的历史写照。

翁其法以邑人出长县政,坚持反动立场,穷兵黩武,屠杀袍泽,给福清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解放后,人民政府拟解他回融交代问题,而他竟投井自杀,实是死有余辜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7:39:54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戚继光在福州抗倭大事记

肖忠生

戚继光为明朝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笔者在他今年诞生四百六十周年之际,编写了《戚继光在福州抗倭大事记》,仅供人们研究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的参考。

△嘉靖七年戊子(1528年),一岁

闰十月初一日(11月12日),戚继光生于济南六十里之鲁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盂诸(《戚少保年谱》卷一,第一页);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今河北保定市)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 (《明史》卷二百十二,第五六一〇页)。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年),十七岁

是年,父去世,戚继光承袭父亲的武职,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嘉靖二十四年乙已(1545年),十八岁

十月,戚继光与王氏结了婚(《戚少保年谱》卷一、第九页),他们间感情好,能同甘共苦。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年),二十六岁

大月,戚继光“进署都指挥佥事(注 :管理三营二十五卫所),督山东备倭事”(《戚少保年谱》卷一,第十四页),他就任后,立卽整训士卒,修筑工事,严肃军纪,使山东沿海的防务益为巩固。

△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年),二十八岁

七月,“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佥书,司屯局事”(《戚少保年谱》卷一,第十七页),在浙江,他积极参加总督胡宗宪领导的抗倭斗爭,屡建战功,受到赏识。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年),二十九岁

七月,戚继光升为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的参将(《戚少保年谱》
卷一,第十九页),随后在龙山所附近打败倭寇。

△嘉靖三十六年丁已(1557年),三十岁

是年,“戚继光从浙江金华、义乌等地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使“戚家军闻名天下”(《明史》卷二百十二,第五六一一页)。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年),三十二岁

九月,戚继光亲到浙江义乌募兵(《戚少保年谱》卷一,第三十—页)。他从矿夫和战斗力较強的乡团中招募了四千多人,回到绍兴,进行严格训练。

△嘉靖三十九年庚申(1560年),三十三岁

正月,戚继光创鸳鸯阵,著《纪效新书》(《戚少保年谱》卷一,第三十九页),此书是他多年来在浙江沿海抗击倭寇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和教育戚家军的教本。

春,戚继光调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福建史稿》下,第二四〇页)。

△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年),三十四岁

三月,戚继光出师海上,“是月二十八日,戚继光创授新制所造战舰四十四艘,工竣。于是,大赉士卒,分布松、海两门为两关,每关福船八艘,艟舟八艘,海苍四艘……”(戚少保年谱》卷二,第二页)。

四月二十四日,倭寇侵犯长乐北乡,二十五日,侵犯长乐西南乡,杀掠无算(《长乐县志》卷三,大事,第二页)。

二十六日,“倭寇越石尤岭往福清,屯化北、新堂、牛田(《福建通志》
卷九,《通纪》第七页)。

五月,圻头倭寇侵犯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脫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酋咸一千有余,焚溺死者无算”(《明史》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五六一一页)。台州大捷,军威大振,士气高昂。台州各阶层人民夹道二十余里,欢迎戚继光率领的军队。

九月,“戚继光进都指挥使”(《戚少保年谱》卷二,第三十五页),这时,再到义乌增募二千多民兵,使军队扩充到六千人,成为两浙的海上长城(《筹海图编》卷九)。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年),三十五岁

四月、倭寇侵犯温州,戚继光连捷于水涨、温岭等处,浙烽尽息 (《戚少保年谱》卷三,第一页)。

夏、秋间,倭寇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玄钟所,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橫屿,四面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踰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互为声援”(《明史》卷二百十二,第五六一二页)。

福建巡抚游震得告急于浙督胡宗宪,宗宪复檄,以戚继光为上将,率正兵六千人往,而督府中军都司戴冲霄亦率部兵千六百人佐之,以副使,王春泽为护军(《戚少保年谱》卷三,第六页)。

七月二十一日,戚继光率兵自温州开帆(《戚少保年谱》卷三,第六页)。

“二十五日丁未抵平阳”(《戚少保年谱》卷三,第六页)。

“二十六日戊申自平阳从间道入闽”(《戚少保年谱》卷三,第六页)。

“二十八日庚戊自水头会监军王公定方略”(《戚少保年谱》卷三,第七页),戚继光主张先攻橫屿,横屿破后,乘胜趋救福清,为了攻占横屿,他决定采取“削枝弱干”的办法。先招降胁从,剪掉倭寇的羽翼,再直捣贼巢。

八月,戚继光进兵张湾(《戚少保年谱》卷三,第十五页),横屿倭寇在此地的一千多胁从分子投诚,随后,戚家军卽转旗东征,直攻宁德的橫屿,进攻时,“人持草一束,塡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明史》卷二百十二,第五六一二页)。

二十大日,戚家军“齐集福清”(《戚少保年谱》卷三,第十五页)。民大悅(《福建通志》第三冊,《通纪》,第八页)。(注 :这是戚继光第一次来福州)。此时,倭寇有数万人在福清,设营杞店、上薛、牛田、西林、木岭、葛塘、新塘、闻读等处,形如奕布,势若长蛇,络绎三十余里(《戚少年谱》卷三、第十五页),福清一带居民,终日惶惶不安,戚继光一到福清,就放出风声。他说 :“吾兵疲,旦休矣 ! 俟缓图之”(《福建史稿》下冊,第二四五页、以此来麻痹敌人,另方面,戚继光登大乌岭,瞭望賊巢形势,掌握贼情(《戚少保年谱》卷三、第十五页)。

九月朔壬午,戚继光拟定剿倭方案后,分三路进兵 :一路在都司戴冲霄带领下,由仓下进剿 ;一路在戚继光亲自带领下,由锦屏山下进剿 ;另一路一部份伏哨木岭,以防抄袭,一部份扼守田原岭、上逕等处,断倭归路(《谢承仁 :(《戚继光》,第六十三页);另见《戚少保年谱》卷三)。是夜二更,戚家军轻装衔枚,疾驰到杞店七里塍,碰倭断路成堑不得渡,戚继光就命士兵各持薪一束塡堑而渡,擒杀侦倭十余人,到了杞店匪巢,倭寇没有防备,还在睡觉。杷总王如龙用肩托着勇士朱珏、金科,让两人爬过墙,打开匪巢门戶,兵士们鼓噪而入,倭寇从梦中惊醒,到处惊窜,戚家军四面冲杀,顷刻之间,杞店的倭寇全部被消灭。(注 : 这是戚继光在福州第一次战役的胜利)。

随后,戚继光把队伍带到离县城十里的锦屏山,安营住宿。正在这时,收到一个报告,说倭寇有偷袭锦屏山的企图。于是戚继光命哨官赵记、孙廷贤、勇士朱珏等带三百人皆善弓箭、火器的士兵,设伏以待。到了五更,果有悍贼七百余人,骑队在前,步兵继后,向戚军驻地偷袭,倭寇一进入埋伏圈,伏兵就奋勇出击,箭铳齐发,戚继光随卽带领大兵攻击,敌人猝不及防,乱成一团,这时,有一名当先领锋的倭寇,骑着战马,身上挂着贮满金钱的红袋,边退却边向地上散金,用作钩饵,戚家军没有受骗,迅速追上前去,刺死这名倭寇,戚家军奋勇杀贼,倭寇遭到失败。(注 :这是戚继光在福州第二次战役的胜利)。

戚家军的目标是直捣牛田大巢,戚继光率领队伍乘胜前进,王如龙为先锋,吳惟忠、刘大受两部为左右翼,连破牛田、上薛、闻读等各处敌兵。

这时从仓下进剿之兵也及时赶到,形成犄角之势,两面夹攻,倭寇一败不可收拾,狠狈逃窜,戚家军一直追到新塘等处,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次大捷。生擒十俘,斩首六百八十八,夺获器仗三百六十有九,救回被掳男女九百五十四人。在牛田作战时,戚家军竖起一面白旗信号,所有胁从,能弃械投伏旗下的免死。任其散去的,也有数千人(注 :这是戚继光在福州第三次战役的胜利)。屯据在西林、大岭的倭寇,得知牛田大营被攻破,也都溃败逃散,弃营逃命,可惜由于扼守田原岭等处的另一路官兵麻痹大意,使部份倭寇从上逕桥逃走。(以上资科见《戚少保年谱》卷三)。

是月,戚继光在福清抗倭的胜利,福清人民十分感激他,一些文士们纷纷写文章、写诗,来歌颂戚家军(《福清县志》卷十二载有郭造卿《与戚将军言挥使童乾震死事书》;卷十一《艺文》载有王一言《少保南塘戚公祠记》;汪道昆《太函集》卷一二〇载有《戚将军入闽破贼赋十绝句》)。戚家军的威名,从此在福建广泛地传扬开来,在倭寇当中,戚继光也得到了“戚虎”的称号。

九月十二日,戚家军离开福清,(《戚少保年谱》卷三、第十九页)。往莆田攻打林墩等地的倭寇。

十月初一日,戚继光部队从兴化班师。次日,宿渔溪民舍,初三日,到达福清(《戚少保年谱》卷三、第二十四页)。(注 :这是戚继光第二次到福州)。
初五日,新到倭寇舟一艘,约三百氽人,从葛塘登陆(离福清县城二十里),戚继光派陈大成、陈于鉴据守上逕桥,幷在渔溪埋下伏兵,亲自督率吳惟忠、童子明。将正军金科、叶大正为右翼,王如龙、胡大受为左翼,张谏、曹南金为后队(《戚少保年谱》卷三、第二十四页),部队刚行十里,又有一艘约三百人倭寇在牛田登陆,盔甲鲜明,刀枪锋利,是从前所没有的。对此,戚家军先赶到牛田,倭寇在港口內结队,吳惟忠督队杀入,倭寇幷力冲出,劲不可支,戚家军稍稍退却。戚继光大声喊道 :“大敌尽歼,些少贼兵,不要畏怯,吾卽驰马斩其头目。”官兵再进,张谏、王如龙等合围倭寇,敌人大败。凡出战者尽歼于港中,集骸数尺 ;蔽匿巢中者,纵火焚毁殆尽。计擒斩其一百五十多人,夺获兵器等物二百九十七件。据俘虏说,贼首双剑和杨松泉都在此战中被杀(《戚少保年谱》卷三、等二十五页)(注 :这是戚继光在福州第三次战役的胜利)。

在葛塘的倭寇,由于闻牛田炮鼓声,径奔上逕桥,戚家军伏兵齐起,斩首一十二级(注 :这是戚继光在福州第四次战役的胜利)。

是夜,戚继光收兵入城,前队露立,时福民共悅,私饷而款歇之,兵不敢食,亦不敢入,皆曰 :“将军勿令我扰民,虽疲馁实所甘心也”(《戚少保年谱》卷三,第二十七页)。

十月十七日,戚继光由南台入省会(福州),士子迎于郊,乡大夫迎于郭,三司(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迎于馆,及登平远台 ( 在于山上),修饮至礼 ( 举行庆功大会 ),文词绣轴,箪食壶浆,纷呈道左。省会人士,一致挽留戚将军,情辞恳挚而迫切,幷不敢再烦将军摧锋陷阵!只有坐镇海疆就可以了。将军很谦逊委婉地答词 :离闽出于不得己,必须赴浙请兵请饷,才可以再来(《福建史稿》下冊,第二四八页)。

十一月,戚继光班师还浙江(《戚少保年谱》卷三、第三十页)。

十二月,戚继光诏升为分守台州、温州、福兴、福宁中路等处副总兵官(《戚少保年谱》卷三、第三十二页)。

△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三十六岁

正月,福建倭寇患剧再起,巡抚福建都御史游震得请浙江兵剿贼 (《福建通志》,《通纪》,第八页)。

二月,戚继光“奉诏命入义乌募兵,凡十六日而竣,得壮士万余人。本兵杨公溥齐笺虫卖促进兵,略云 :朝廷用将军知遇不轻,卽领义乌兵速赴福建,钱粮呈请浙江抚院暂处给,部已发银三十万两递送福建矣。只忧兵,不必忧食也”(《戚少保年谱》,卷四。第二页)。

三月初二日,“同汪公发乌伤,誓众入闽,郡邑士大夫共饯于郊,师行将尽,竟莫省主帅何在,或曰杂偏裨去矣。每过地方,必询贤者式庐,而吓其蕴焉(《戚少保年谱》卷四、第二页)。

十七日入闽境至浦城(《戚少保年谱》卷四、第二页)。

二十二日抵建阳之阵埠先(《戚少保年谱》卷四、第二页。

二十三日在建阳水吉地方发兵围攻山贼(《戚少保年谱》卷六,第三十二页),生擒二十有三、俘斩获三百一十有二级、余孽冒火往山林,次日悉为乡民所縳,无一漏网(《戚少保年谱》卷四,第二页)。

是月。“倭寇掠长乐二十都,二十八日掠十九都,掳四十余人”(《长乐县志》卷三,大事,第三页)。

四月初八日,戚家军统率义乌新军由闽北到福州(《福建史稿》下冊,第二六〇页),(注 :这是戚继光第三次到福州)。

十三日,夜家军“抵福清,贼闻戚公至,強半下舟”(《戚少保年谱》卷四,第五页),紧接戚家军开往兴化一带消灭倭寇。

二十七日、戚继光由兴化班师入福清,“路经林墩之墟,屋字复清,田圃知故,老幼捧茶,果拥献马前,且拜且歌”《戚少保年谱》卷四,第七页)。

五月初,“政和、寿宁倭支党几百余众合船自宁德开洋,因风逆食少,复由福宁之高罗登岸,至宁德龟山寺,由罗源、连江突至北岭,欲投平海合船,及闻平海已定,遂退连江之马鼻(《戚少保年谱》卷四、第七页)。

五月初二日,戚继光率兵到连江县(《戚少保年谱》卷六,第三十二页)。(注 :这是戚继光第四次到福州)。

是日,贼闻戚家军至,艌舟十二艘,拟乘潮开遁。马鼻去县六十里,重山叠岭,悬海孤屿间,止一径可通罗源。戚继光于次日预发义总王如龙等三枝趋罗源,以遏北遁 ;亲督大兵涉重山攀壁岭,时暑气炎蒸,登危触热,兵士疲劳剧甚,比抵沙街,正际潮长,恐贼乘惊遁,姑休兵秣马候之,会侦谍义总孙廷贤等还,报果有二路可入,乃发胡守仁等三枝为奇兵窃由左路缘山而进,陈祿等三枝为正兵,明由右路冲锋而进,候至日脯潮涸,然后申令进兵,鼓队长驱,贼见右路兵至,选遣点贼一枝乘暗趋左路,欲抄截右哨之后,不知适与兵之左路者相当,胡守仁率众短兵刃相击,贼败回巢。戚军右路齐到幷力夹攻,倭皆熟谙枪法,亦知死地,于是四出血战,我兵殊死奋击,乃大败之,贼遂退据高山,矢石幷下,戚军仰追履险如坦,一拥而登,斩醎将半,西日渐沉,余贼奔海投船已,戚继光先分遣义总傅应嘉率舟师从五虎门入,焚毁殆尽,贼计促,併入海,涂陷泥淖中,因而窟身避匿,夜不及剿,分兵劄守水,次夜半潮涌,漂溺无算,计擒斩共一百五十七夷,救俘系男妇二百有三人,夺获夷器一百九十有奇。(《戚少保年谱》卷四、第八页 )、(注 :这是戚继光在福州第四次战役的胜利)。

据(《戚少保年谱》卷六、第三十二页)也记载 :“初三日,驰六十里至彼(马鼻地方)、杀溺无算”。

十月,倭舟二艘约贼百余徒,登犯长乐之大址,流至福清大石邱,时已预分部署守备胡守仁、义总朱珏、方奇、陈应潮等驻防于镇东卫(《戚少保年谱》卷四、第十七页)。

初六日,胡守仁督兵迎,至石邱,贼方据民房为大逞计,闻兵到卽列阵出迎,精悍善斗,自午至酉数合乃败,复入民房坚壁不出,戚军登屋揭瓦,逼以火药出门,复战败之,斩首八十有四级。南日署把总顾乔亦督水兵登岸协剿二级余贼,焚毁始尽,潛逃数贼为乡兵零剿,前贼尽绝。是日,复有倭舟十六艘流突台山,仍趋烽火门,署把总朱玑督千戶陈聪、百戶张威、马云鹏等舟师追至七星海洋,攻复大舰一,小舠七,生擒二十有三夷,斩首一十三级,沉溺五百余徒(注 :这是戚继光在福州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其日,又流泊倭舟七艘,夜登福清石邱澳突入万安所连盘澳,俱燃舟登岸约贼二千余徒(《戚少保年谱》卷四,第十六页)。

初七日,戚继光亲督义总陈计、陈良琮等兵驰至福清与胡守仁、朱珏、方奇、陈应潮等合营协剿,戚继光度贼焚舟,志必深入流突兴、泉寻舟宗合党,到上逕桥为必由之路(《戚少保年谱》卷四、第十六页)。

初八日夜,戚继光伏兵渔溪,令守仁亲掌号炮,待过半发伏,贼必拥退,則 桥 窄 势 穷, 自 相 挤 落 港 潮 , 可 不 战 而 溺 也(《 戚 少 保 年 谱 》 卷 四、 第十七页)。

初九日,贼军合夥径突上逕桥,守仁举炮太早,戚军伏发,贼得速退,挤落数百,丑於桥下,时值潮涌,俱溺漂外海。当阵醎斩首锋黠贼九十有二级,夺获器仗一百十有余件,余孽潜由别路,南遁惠安之东沙而逸(注 :这是戚继光在福州第六次战役的胜利)。是时,有倭舟三艘浮东磉外洋,乃趋小埕署,把总傅应嘉,督李胜蛟、张楠等舟师追至白犬,适遏大舟宗贼舟二十余艘,戚军奋勇力犁八舰,漂溺数百徒,计生擒三十五人,斩首一十七级,夺获器仗八百一十四件 (《戚少保年谱》卷四、第十七页)、(注 :这是戚继光在福州第七次战役的胜利)。

初十日,倭舟十一艘流突星门,乃趋南日署。把总顾乔督哨官陈伯秀、张榕等舟师追至东山井门外洋,犁倾六艘,沉溺四百佘徒,生擒十有七,俘斩首三十七级。镇东卫千卫协战,亦斩四级,余党悉平 (《戚少保年谱》卷四、第二十一页)。(注 :这是戚继光在福州第八次战役的胜利)。

十一月,戚继光被诏升总兵,镇守福建全省幷浙江金华、温州二府地方都督水陆诸戎务(《戚少保年谱》卷四、第二十一页)。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三十七岁

二月,倭余党复纠新倭万余,围仙游三日,继光击败之城下,又追败之王仓坪,斩首数百级,余多坠崖谷死,存者数千奔据漳浦蔡丕岭,继光分五哨,身持短兵缘崖上,俘斩数百人,余贼遂掠渔舟出海去(《明史》卷二百十二、第五六一三页)。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年)、三十八岁

十一月,追山贼吳平於广东绵羊寨,大克之(《戚少保年谱》卷五,第四十八页)。

△嘉靖四十五年丙寅(1566年)。三十九岁

四月,戚继光追山贼於安南国万桥山,灭之(《戚少保年谱》卷六,第三页)。到这时,明朝军民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隆庆元年丁卯(1567年)、四十岁

隆冬,北方有土蛮之警,戚将军奉调入京(《福建史稿》下冊,第二七五冊)。

△隆庆二年戎辰(1568年),四十一岁

五月,命继光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等镇练兵事 (《戚少保年谱》卷七,第十三页)。

△隆庆三年己已(1569年),四十二岁

二月,以总理兼镇守苏州、永平、山海等处,督帅十二路军戌事 (《戚少保年谱》卷八,第一页)。

△万历十三年乙酉 (1585年),五十八岁

戚继光因老病复发,辞职回家养病,戚继光在蓟镇凡十六年,边备边饬,军容强盛,为九边之冠,著有《练兵纪实》。

△万历十五年丁亥(1587年)六十岁

十二月,戚继光卒(《戚少保年谱》卷十二、第三十一页)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7:43:21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叶向髙资料六则

俞达珠

明年是我县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叶向高诞生430周年。《明史 ? 叶向高传》载 :“向高有德量,善处大事。”而本省本县旧时民间传闻,不仅与史载不尽相同,与当代历史家论向高者,亦相去甚远,以致众说纷纷。论人论事,离不开史料和史观。而史料则是论者必须的依据。为了多侧面地评说向高,特录数则未为今人研究叶向高者所引用的资料于后 :

一、或云 :向高为人清正忠直,但在政治上保守。却另有资料说明向高幷不完全如此 :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旨在“宣扬天朝声威”,目的不是“放眼世界”。所以此后二百年间,我国仍然处于封闭状态,国际交往没有新的进展。至1598年《马可 ? 波罗游记》一书出版后,轰动欧州,西方商人和传教士纷纷来华。对此,当时士人大夫多取反对态度,不断发动“教难”,而向高则不同 :《杨淇园先生年谱》载 :“向高有德量,好扶善类,为清流所依倚,尤同情天主教,善遇西士。南京教难时,扶持甚力。”

艺舟《利玛窦在北京》一文载 :“利玛窦在中国居住28年,病逝北京。……叶公为其上书朝廷请求赐葬,说“自古来宾,其道德学问,有一如利子乎 ?
毋论其他事,卽译《几何原本》一书,便宜赐葬地矣”。

《南京教略》卷四载有向高写给西教士的一首诗,中有“天地终无限,小智安足拟”句。

《圣教史略》卷12载 :“天启四年,叶相国致仕归里,路过杭州至杨廷筠家,与艾神父语,深为敬服,请往福建开教……一日在相国家,与曹观察辩道,剖析经教与佛教之眞假正邪,名言至理,说得娓娓动听。相国与旁听之人莫不击节称尝。”

现存巴黎图书馆《闽中诸公赠诗》一书,其中第一首卽是叶向高《赠西国诸子》诗,诗云“爰有西方人,来自八万里。……著书多格言,结交皆贤士。”

二、明代中后期,地主阶级拼命兼幷土地,特别是世家豪族和朝中大臣,有土地达到惊人数目。“权相”高拱、徐阶等占有土地数万顷到廿万顷。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藉没土地外,抄出白银十万两,黃金一万两。叶向高占有多少土地?

叶家从曾祖叶仕严起卽是“书香之家”的中小地主。父朝荣隆庆年间卽是中级官吏的知州,至万历四十一年,经百多年经营,才有二百亩。《蘧编》卷七载 :万历四十一年十一月,福藩庄田必欲四万顷,余揭言 :“尺土寸地,皆属民间,安可攘夺,……王开国方始,当使贤声远播,万勿听奸人言,轻夺民业,聚民怨以开祸端,自损令名,假使地方里有遗业,如王所云,我何为执言,我家有薄田二百亩,若王欲之,亦可相奉,而岂私河南、湖广之人”。

到天启末年,向高已两度入阁,“独相”十二载,占有土地数目,见《与毕见素论仓粮改折事》载 :适闻镇东搅纳刁军具呈,求复仓粮本色。而中谓仓粮废于势臣,盖指生与佘石竹二人。……夫生系民籍,尤云为民,石竹卫中人也,其族邻姻戚,尽皆军余,苟不利于军,何为呶呶,谆谆以改折为便哉。……生家薄田不过五六百亩,与通族及十甲,自四十三年以前,每年各项钱粮共只该六十四两,本县催征冊可査,石竹亦不过三四百亩,此在敞邑当中下戶。

三、明朝末年,士大夫门戶林立,党爭激烈,每借细故互相攻击,爭吵不休,而对国家大政,则无所用心,对此,向高取“调剂羣情,辑和异同”
态度。已故福清籍教授王文杰先生把它目为“调停政策”,实为确论。但因此向高被人说是“圆滑”,“姑息养奸”,具实对于违法僚属和危及国家安全的“奸民”,则力主以法绳究,虽亲族亦不宽恕“法有重于人者,故不得不暂听其归。人归,尙可复用,而法废则天下事遂不可为矣”。
——答熊芝冈

“私钱违制,自当禁革。大京兆公尙为之体悉通融,其意至厚,乃顽民敢于抗拒嚷闹通衢。向非台下恩信素洽(治?)为之解纷,则其势将更有决裂矣。初间流传,殊更狼狈。得尊教乃悉其事情极,知台下爱都民如赤子,欲从宽政,然朝廷有法,亦须稍为惩创。且私钱不捕,则祸根未绝,而制钱终于废格,此为不宽容之法。”
——《苍霞续草》

“民粮拖欠,多由于书吏作弊,歇家兜揽。闻父母于粮数极为清楚,书吏不能高下其乎,歇家想亦知警。至于顽民拖欠,决当尽法追此,国计军储,安能姑息、……寒家亦多逋负,其实力皆能完,只是靠官府不敢追呼,遂尔延挨。今当严行抅拿监禁责治,勿少容纵,彼见寒家如此,孰敢不完。此眞切之谈,万勿拘碍体面而坐其累也。”
——答汪邑侯

“通倭利害,前已备陈。且闻有冒弟家名色者,故弟不得不言。昨浙中两台亦有捕获,条陈其意,殊望邻邦共为协力,今已下部,必当复行也。

朝鲜连岁送还漂海人口,尽系通倭之徒,确然无疑,此而轻纵,则尙安用禁缉为哉。当部复时,职方郎告弟云 :‘此辈法当重处,以关说多者,故不得已循例发回本省耳。’夫此辈在都门已有为之关说,何况本省,此非台下立持,奸终不可弭也。近日朝鲜又送一起来,别疏中明言其‘为盜,本国甚受其害,’若发回本省,是送之还乡,为害何已”。其言甚切。今兵部复,唯尽发西北极边,以充戌守矣。”
——答丁抚台

“通倭事,一时或以为小民射利,未必有勾引之谋。不知射利不止,必至于匀引,失今不图,后且悔之。琉球旣折而入于倭,倭之借寇以通贡,亦必然之势,如此 , 则滨海之祸将不可言。来教所云 :‘严查而拒绝之,其策亦无以易此也’。弟尝谓‘治、乱相乘,乃一定之数。’今安倭、北虏安靜已四五十年,自古所末有,兹亦其蠢动之时也。而敝乡习俗日就奢华,当嘉靖倭乱时,亦是如此。惩前虑后,可为戒心,惟恃台下在事,纲纪绸缪,销萌建威,蔗几无恐耳。”
——答丁抚台

3、旧时盛传向高“破人风水,占人墓地”,意在不使本地人读书做官,有出头之日。近年来想探究眞实否,幷找出传说产生之原因所在。今有两则资科,似可说明 :“有一事当奉闻者,敝邑幅员丁赋甲于八闽,儒童待试有三四千 ( 十?)人。向时进学人数皆与闽、侯二县埒,卽不肖为诸生时尙如此。自徐匡岳公祖以意裁损,故额遂失三之一,相沿一二十年,青衿日少,黉舍为衰,屡欲鸣之而不敢也。窍惟敝邑虽小,然论土地,则数倍于闽、侯,论缙绅,则不少于闽、侯,而独靳其进学之人数,揆之事理,似有未平。今台下提文印于此邦,同仁乐育,故敢以一言进伏。堆检二十年前之旧牍,求其所以损益之故,而一剂量焉,使下邑由此复见彬彬济济之症,何幸如之”。
——答冯学使

“小二拆大义桥一事,细思之,寒家去大义百余里,绝无坟墓田宅邻近,彼中何为以风水之故,作此举动,卽问之敞乡人,亦茫然不晓。相与揣麾其殆,以峡江改路之事,省下人不乐,以创此说耶。吾省之南有峡江者,以上四郡之水,束以两山,波涛洶涌,每有微风,则危险万状。甲午岁(公元1594年,万历22年),续考生归,葬此江鱼腹者,且数百人。故敞邑与泉、兴、漳三郡之人,疾首蹙额,以此路为畏途。而自宋元以前,旧路皆从方山渡阳岐江,平流安澜,又径二十里,后以虎暴而改今,旧路尙在,谈者欲复之。而省下士夫以失渡船之利,又官路中邸舍卖买,晋士夫家业,一旦徒路,则此事都废,故相与尽力徘沮,而无可为辞,则言‘主议者欲图大田驿造坟,以图风水’。向年陈肃老曾建此议,事几成矣,亦以大田驿之说撼之而止。近时三郡之民复申前议,而敞邑林樗朋、王峤海最为出力,人又言峤海欲图大田驿。不佞往来驿中,详阅其地水走山飞,毫无可取,峤海何利焉。

且今议只改路而不改驿,则此遂穷,乃又驾其事于小儿,以为可以撼动不佞而为之沮止乜。此事敞邑父老力欲成之,令小儿从臾於当道,言诚有因。不佞曾切戒小儿勿有此预,盖亦知吾乡人情之不佳也。其实此事成,是三郡一邑千万人之福,千百世之利。而省下士夫徒以些微之利,轻视人命以不顾,可谓忍矣。今觅得原议及画图二张奉览,其议卽林樗朋所撰,颇为明晰,不肖顷始见之,殊皆出于大公正之心,毫无私意。至于大义桥之拆否,尙未知其委曲。但以事势度之,大义名乡,故家鉅族之所聚,何敢轻拆其桥,彼亦何肯以千百年之桥而听人轻拆。或以改路之故而那移补葺,则不可知。吾丈再细询之,当自洞然。不佞非敢为儿子文过,但事之报由,实是如此。为公乎?为私乎?天下之大利害如此明白者,而人尤得肆其啄,何怪乎是非之混淆哉!此所以敢为吾丈一剖之也”。
——答董见龙

五、旧时又传闻向高作弄地方官,“拉一堆屎,引知县上当”。以向高的为人度之,实属无稽之谈。倒有资料说明,他对担任故乡的地方官,是尊重谦和的,遇有为难时,能给于撑腰。举资料二则为证 :“敞邑汪令,清廉慈爱,眞循吏也。因镇东卫军乏粮数月,县中所征军粮已那抵别项,而以数年前拖欠之粮,行县追征给军,县无所措,军閧于庭,窃恐官与地方两败俱伤,非细故也。当道公祖,旣别无处法,而以此灾伤之时,急征二万之久逋民间,恐县令无此神术也。地方有变,县令岂能独任其·82·
责乎?向江缵石为郡守时,亦为镇东军所窘辱,旬日不敢出戶。在守,如此,在令可知。惟时江守亦设法调停,未尝委之县令。今日事体,弟不知其详,惟台下与藩、臬诸公祖一详计之。卽万无奈何,当疏请调此令于他邑,而以别有神术者治邑事,庶几足解此急耳”。
——与袁抚台

“闻有竖旗之举,惶悚无地。平生碌碌,叨滥逾涯,负乘积愆,虽在闲居占,毎一念及,輙用疚心,敢复缴籍君宠,张皇夸耀,以惊乡里之小儿乎?
向入纶扉时,闻家中竖旗,心甚不乐,深恨儿子不行力辞。今旗杆尚在,方思拆去。……伏望门下俯察鄙衷,非有矫饰力为恳辞,但省一事,卽不肖有一份之幸。若邑中必以旗来,不肖亦必不敢恭命。先此布之”。
——与汪父母

六、近时长乐、闽清等邻县人士有来信向张超然先生查询“林友我是否叶向高同胞兄弟”。据以说明,我县旧传“叶向高林友我兄弟同朝为相”之说,流传甚广。其说不仅失实,更有讥辱向高的诳说。查史载,万历、天启两朝阁臣无‘林友我’其人。实是“李九我”的讹传。李大我是李廷机的字。李廷机是向高父辈,与叶朝荣同入太学。视为“同年”。廷机有一弟是“布衣”,始终没有做官。向高亦有三个胞弟,也未应试做官,均老守家园。向高与廷机后来同入阁,两人关系甚密,却是事实。有资料佐证 :“李廷机,晉江人,贡入太学,举顺天乡试第一,万历十一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与焉。……至四十年九月,疏百二十余卫,归,居四年卒。……方在政府时,其仲弟布衣也,自家往省,以方巾鲜衣见,诘其所自曰 :‘应举乎,纳粟乎,?皆曰‘否,否!,,廷机曰 :‘旣不出此,则谁不知我弟为布衣,而顾易冠服乎。’”
——福建通志 ? 李廷机传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夏四月,有旨会推阁臣,与推者七人 :东阿于公、富平孙公、任丘刘公、济南赵公、晉江李公、杨公。余名在第四,……奉旨 :‘于愼行加太子太保,礼部尙书,叶向高、李廷机升礼部尙书,各兼东阁大学士。,当被命时,余名次在李公前,而李公,先少师(叶父朝荣)之同年,余所严事,其资俸义在余前,具疏请让先李公、上允之”。
——《蘧编》卷2

“三十年同官,南北追随,朝夕聚话,眞人生骨肉中所不多得。至于不肖一念仰止,爱敬私心,亦可质鬼神。惟是年来无端风波,不能排遏,以此为愧。昨入闽中,情绪荒乱,触景凄凉,瞻望不及,停立以泣,盖为此欤。

大驾已行,而犹发辞疏拟留,不肖随以揭进。闻初间甚怒,司礼不言,后见揭亦遂释然。温纶且下,俱依所拟,亦足以见老伯之精忠简在帝心。而主上之眷礼始终无替矣,甚慰甚慰。此须一谢疏来,此中书之薄赆引意,万乞麾存。盖于情于理,俱不可例构。况子弟辈频承宠赐,而不肖独不得一申一芹于远别之际,亦非君子之用心也”。
——与李九老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7:46:44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一部诞生在日本的志书

——《福清县志续略》

朱育平

明末清初,我国佛教界高僧、福清县黃檗山万福寺住持隐元禅师,应日本邀请,东渡弘扬佛法。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隨着隐元在日本开法建寺,他从国內招去了许多学有专长的弟子,其中被称为日本“黃檗宗”三大书法家之一的卽非和尙,赴日后编写了《福清县志续略》十八卷,详细记载了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后活动情况,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重要文献。目前此刻本藏在日本国会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有此志缩微胶卷。因此,对于这部《福清县志续略》,可算是鲜为人知。

(一)

卽非法名如一,福清人,林姓,名雷锋。崇祯十年于福清黃檗山在隐元主持下受具足戒,后曾为隐元之书记僧。顺治八年受印可。明历三年 ( 公元1657年 ) 二月应隐元之请东渡日本,住长崎崇福寺。宽文三年(公元1663年)至山城国宇治的“黃檗山”见隐元,与木庵共为助法,并称二甘露门。四年后卽非拟回国,途中被丰前小仓之小笠原氏又请之开广寿山福聚寺。宽文八年(1668年)卽非退隐,回长崎崇福寺,宽文十一年(公元1671年)示寂,年五十六。卽非随侍弟子千呆性安后为“黃檗山”六世祖。

卽非和尚是个有强烈爱国心的僧人,他东渡后思乡之情心切,屡次要归国,均被日本挽留。他在《福清县志续略》序中写道 :“第予生缘有在,未可遽忘。昔楚钟仪为晉所留晉侯与之琴,惟操楚音。越庄舃仕于楚,旣富贵,尝为越吟。夫晉、楚、越一土,而重本之切不少忘者如此,况云孤万里,域间一川哉!予与二君迹虽有殊,而心厚于本则一也。”于是,卽非在他住持小仓广寿山福聚寺期间,动笔写了《福清县志续略》,他说这是“借邑志以寄厥衷,意在韵弦之外。”

《福清县志续略》式样略同明万历至清康熙间刻印的《径山藏》本,正文十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无直格,无鱼尾,则不同于《径山藏》本。
版心书名“福清县志”。卷端大题《福清县志续略》。

《福清县志续略》仅一序,序后不署年月姓名,只镌印章二,篆文“卽非”、“如一之印”。序后为图,同例,图后曰 :“古人有书必有图。布置有法,图尽书也。予补邑志,幷手绘邑图用备考览,工拙何暇计焉。自幼从释,翰染非所长,意在智愚双利,理事兼备,虽图书无法,臥游者或有取焉。丁未秋广寿卽非头佗如一题”。仍镌篆文“卽非”、“如一之印”二印。

卷一大题后为目次,乃全志总目。其类较正文为繁。

正文中实刻类目只有 :

卷一,总目、风俗、岁时纪俗。山川、寺观、祀典。

卷二,土产 :盐、谷、茶、果、蔬、花、木、草、兽、禽、甲、鱼、虫。

版籍(有说无录,只半页。后半页有板框无文字,下同)。

卷三,官制 :取官(题名至嘉靖十三年),

卷四,名宦、军政、盐法、役法、降传。

卷五,公署(有说无录,只半页)。学校。

卷六,人物 :进士(至嘉靖十一年壬辰科林大钦榜); 卷七,乡举(至嘉靖十三年甲午科);

卷八,岁贡(至嘉靖十三年);

卷九,荐辟 ;

卷十,(缺,未刻)

卷十一,(无大题);忠义(有说无录,只半页),隐逸(有说无录,只半页),贞烈 ( 半页),善耆 ( 有说无录,只半页); 卷十二,僧宝。

卷十三,古迹(有说无录,只半页)

卷十四,杂志(有说无录,只半页)

卷十五至十七(缺,未刻)

卷十八,文翰(有说无录,只半页)

僧宝所记皆历代福清俗籍禅宗名僧。自唐黃檗希运禅师至明黃檗隆崎禅师,凡三十九人。

( 二)

用常规的眼光衡量《福清县志续略》,你会感到不伦不类,或认为残缺不全 :名曰续略,却于职官、科第等应续之处,毫无增补,而且目录与正文不符,地方志通常必具的內容,如建置沿革、戶口赋役、公署、灾祥等,或缺载,或仅列目及说而无录。不细心看,很可能以为是缺卷短页的残书。但从整体看,这部《福清县志续略》,通过如一的,以“寄阙衷,意在韵弦之外”,都反映出一段中日文化 : 交流的重要历史。这段历史,日本方面从万治(1658—1660年)以来就有多种记载,而国內清人著作中却罕见叙述。

后世的《福州府志》、《福清县志》虽都曾为隐元隆琦立传,但却只字不提他晚年去日本弘法的事迹(因隐元有反清思想和郑成功等反清志士素有来往,清政府对其恨之入骨,不许清修史记载他东渡日本之事)。因此,作为隐元弟子,在这次中日文化交流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卽非如一亲手留下的记录,就更値珍视了。

卽非在《福清县志续略》僧宝 ? 黃檗隆琦禅师传內写道 :“顺治甲午(十一年,1654年)秋,应聘东渡,寓兴福。应圣寿,迁普门,有三会录行。

壬寅春承将军于畿內赐地的开山,布金建寺,仍名黃檗,不忘所自也。广寿法子如一卽非者,为师题像赞”。黃檗隆琦禅师字隐元,福清上逕东林村人,俗姓林,名曾昺,号子房。福清县黃檗山万福寺住持、临张宗第三十二世祖,是位学识渊博的高僧,其所著《黃檗语录》未到日本前就传至日本禅宗僧人中传诵。经德川幕府的许可,日本佛教界再四恳请他东渡弘张,公元1654年7月5日,隐元率领三十名学有专长的弟子到达长崎。他在日本建新寺、创“黃檗”宗,传播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深受日本政府、佛教界的欢迎。日本学者称他是继鉴眞之后赴日僧人中的佼佼者。延宝元年 (1673) 日本天皇授隐元“大光普照国师”尊号,是年四月隐元示寂,年八十二。此后日皇又四次追赠尊号,这在日本佛教史上是很少见的,足见隐元在日本的影哬之一。(详细可见拙作《隐元禅师东渡初探》载于《福建论坛》八五年第四期)。

( 三)

中国地方志自宋代定型之后,卽形成一种“志体”,由于取材多涉及官方档案资科,私修的虽有,但多属与官方有密切来往的士绅,由释子纂修的,仅见卽非和尙的《福清县志续略》。

据《乾隆福清县志》载,福清旧志有宋林亦之《玉融志》、黃锷《玉融志》,明熹靖甲午朱冕修、林有年慕十卷本,俱无传。又有周坤《玉融志》十卷、王诚《玉融志》四卷,万历已未王政新修叶向高纂《福清县志》,俱未梓。

卽非如一称以所获旧志未刻稿四卷为底本,职官題名至嘉靖十三年,最后一任知县为周冕,似卽林有年纂十卷本之残稿或残钞本。原想“增辑列成十八卷”,看来力不从心,列出提纲,搜集不到材料,只写下了“僧宝”、“土产”两部分自己熟悉的內容。

“僧宝”是自唐希运至明隆琦三十九位福清俗籍禅宗高僧传。“土产”则是充满了对乡邦方物怀念的情感之作,描述之详,涉及之微,食物兼具本草,是—般官修方志记载物产决难比类的。举一例 :“盐,天下之盐品甚多,有驿盐、池盐、崖盐、石盐、土盐、木盐、蓬盐,皆由煎炼而成,具青、红、黃、白、黑五色。色旣有异,味自不同,造化生物之妙,未易以言悉也。吾邑福清之盐,谓之海盐,居民于海边掘小坑,上布竹布,覆以蓬茅,刮晒卤土,积于坑上,以卤水淋之,沥汁于坑中,俟盛夏烈日,取卤汁于盐埕曝之,不半日结成冰霜,起色莹洁,其味甘美,颇胜诸盐也。夫盐者,上至天子下及士民,日用相需,时不可阙,百味赖是以调,五脏藉是而安,然不宜多食,多食则心俛气仰,凝血作渴,君子无愼乎!附救急神方,备防不虞,凉不嫌赘 ;毒蛇伤螫,嚼盐涂之,炙三壮,仍嚼盐涂之 ;救溺水,以大凳卧之,后足放高,用盐擦脐中,待水自流出,切勿倒提 ;妊妇逆生,盐摩产妇腹,,幷涂儿足底,仍急抓搔之 ;妊娠心痛不可忍,盐烧赤酒服一撮 ;蜂虿螫叮,嚼盐涂之 ;目中浮瞖遮晴,白盐生研少许,频点屡放,小儿亦宜 ;风热牙痛,槐枝煎汤二盌,入盐三斤,煑干炒研,日用揩牙,以水洗目。”

( 四)

卽非如一著《福清县志续略》十八卷,国内著录此书的有 :朱士嘉、赵慧《日本现存稀见中国地方志草目(之一)》(1982年油印本),作“福宁州志续略十八卷明释如一纂明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刊本国会二冊有缺”;中国天文史料普查整编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1978年9月油印本),作“福清县志续略十八卷明释如一纂明嘉靖二十六年刻本。”

从版本著录角度看,原藏单位和辗转过录者,幷沒仔细读过它的具体内容,只是循方志著录常规,序跋无具体年代卽从职官、科举题名之年代下限,得出嘉靖间之后,又毫不加审辨地把图后题识所署干支——丁未“代入”,卽定为嘉靖二十六年刻本,因之卽非如一也就成了明代人。但根据《福清县志续略》中的序跋所述及內容来看,此书著录应订正为 :福清县志续略十八卷首一卷清释如一纂日本宽文刻本存十四卷首一卷卷十、十五至十七未刻。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7:48:54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灵石寺重修缘起

灵石寺常住

福清县东张乡三星村灵石山麓,有一规模宏伟之千年古剎(大雄宝殿九百多平方米),寺內檐楹相摩,轩槛层出,极为壮观,此乃我县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之“灵石俱胝天寿禅寺。”

寺院始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由赵林二姓舍地,沙门元修建为庵,唐宣宗大中十四年(860年),建精舍名曰“翠石院”,至懿宗额赐“灵石俱胝院”,此卽本寺之开山祖。

自唐开山俱胝和尙而下,禅祖相继,凡五十余代,法门兴盛。元至治三年(1323年),住持僧永惟大师募建扩充,入明以后祖灯久息,至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住山同人而显重兴,万历二十三年 (1595年)又重修,曹源大师为开法当山,同我老人续于上首,弟子寂影等皆体仰师心,內勤禅戒,外严道场。1615年,僧性麟大师募修,清康熙三年(1664年),僧道霈禅师重建,次年夏月化主寂谙募象輓鼓,1685年,沙门寂影住山,监寺寂涉、照洞募众重铸云版,铭曰 :“九叠峯下俱胝禅室,云版三鸣龙众普集,金牛作舞其贽下食,法喜充满万缘顿失,资养色身唯道是习,列祖弘规永垂后代。”乾隆十一丰(1746年),常住輓鼓一次,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仲冬募欠重輓。后因僧众散失,寺遂荒芜。

1941年,日军陷榕,地藏寺德钦法师率领大觉寺、双溪庵尼众逃难来福清,居灵石寺开山整荒。从此灵石寺便为女众丛林,住众数十,坚持农禅并重,自力更生为本。继而性慈当家师管理寺院。十年浩劫,寺内佛像法器统遭破除,寺产归林场管理,尼众除年老五保外,均转为林场职工。三中全会后,恢复宗教信仰自由,灵石寺予以归复。至1984年,请来石竹禅妙玄大师兼任住持,始恢复生机。1985年冬,当地政府拨款四万元重修大雄宝殿,香港定戒法师赠送部分经书、法器,并募款塑佛。福州开元寺提润法师赠塑十八罗汉。1987年9月,住山比丘尼释照斌募众重造大殿钟鼓,幷重輓鼓楼大鼓。1988年春,本邑高山信士曹德旺捐助十万元重修天王殿。现正筹划募建僧房和念佛堂。

据现存灵石俱胝天寿寺全图考察,原有的法堂、藏经阁、禅堂、客堂、云水堂、方丈室以及祖堂等建筑物均已倒塌荒芜,现存的钟鼓楼、两廊殿堂、斋堂、库房、僧房皆破烂不堪。为早日重修古剎,尙须十方信士发扬功德,助缘护法,齐心协力,共助灵石寺振兴道场,使千年古剎重放光彩。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7:49:32
再苦,也别忘坚持!
福清机灵弟 | 来自福建
福清部分姓氏渊源

曹于恩辑录

福清地处祖国东南沿海,远古时代,就有先民活动。据1957年东张白豸寺地带发掘的文物考证 :远在新石器时代,福清地区就有人类居住。考古工作者认为 :福建当时为古越族居住地区,白豸寺地带也可能是越族人民生活的遗址,它的年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战国至汉朝时期,先民们选溪择丘居住,具有相当规模的村落。他们以磨制的石器、上釉的陶器作为日常生活的用具,从事耕作业,渔狩业、手工纺织业和制陶业等生产活动。由于所获得的生产资科还是有限的,人们实行原始的公社制度。秦统一以后,汉人南移,把当时的“中土”的先进生产方式引入福清,福清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随着汉族的大量南迁,福清地区的汉族人口很快增长,其族姓不仅繁多,而且分布全县各地。本文仅辑录福清县部分姓氏渊源之有关资料,供海峡两岸同胞寻根问祖参考。由于资料不全,本人水平限制,错误在所难免,敬希知情者补充、指正。

一、县城姓氏渊源

玉涧陈氏

唐时,御史中丞陈崇,由河南固始县随王审知入闽,赐宅第于省会之石井,天祐末,王氏受封为开闽王,以福清为陈中丞封地,中丞遂择居于县城西涧,故称玉涧陈氏。崇五世孙宪,迁长乐县河西上巷侍忠坊 ;其弟祐由迁惠安县盐场边。崇传三十世后,一支迁一都里坪,一支迁音西苍下口,一支迁渔溪黎湾,一支迁东塘。

深巷陈氏

唐时,陈守贞由河南固始县迁本县坊城里。传数代后,又迁永东里深巷。
宋时,陈文敏迁入县城南隅,仍以深巷名其所居。后分迁阳下崎岭下、龙田西坪、东张黃尾等处。

南园陈氏

宋时,陈觉山由浙江迁本县龙田溪乾,又迁龙田坂头,后再迁入县城。

玉瑚陈氏

宋庆历元年(1041年),陈仁由浙江钱塘入闽,居住莆田玉湖浦边。清同治四年(1878年),陈德芳迁居县城湖滨下,仍称玉湖陈氏。

沾泽陈氏

宋代同安县主簿陈舜仁,由江西吉水县迁本县江阴沾泽。清未有数家迁入县城产塘街,乃称沾泽陈氏。

玉塘吴氏

唐工部屯田员外郎吳祭,从河南光州迁本省莆田黃石钱坡。宋嘉熙时,御史吳无益,由莆田迁融,为玉塘吳氏之始祖,世居利桥、玉塘、敏营及县城等处。后皆吳福、吳祿迁广东澄迈县,吳得贤迁永春高平乡。

会稽夏氏

先世居江左,五代末宦游入闽,居住本县东塘,至宣教郎夏居眞时,迁于本县之北隅鹫坡,因两遭兵灾,世次无稽,故夏氏以宣教郎为始祖。明时有进士夏伸,官广西按察司佥事,被谪绛县横岭,后改开平,逐定居在此。

玉亭林氏

先世由河南光州固始县,随王审知入闽,居于莆田。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武状元林?,由莆迁融,择居龙田前林,后部分迁居东门外东塘。
清时,其子孙陆续迁入县城。

文峰林氏

源于河南,迁本省莆田。宋太常侍少卿林高德由莆迁融,居于本县海口店。清初生员林学佩由??店迁县城北隅,此后子孙蕃昌,分住石狮巷、多贤巷、官塘墘等处,又有一支迁福州文藻山。

文七林氏

唐末阁门侍卫林禊,从河南随王审知入闽,居住本县鹫岭,孙七人蛰文称,故称文七林氏,后人蕃衍,分居阳下新局,龙田玉瑤、上苍、下溪,音西苍下,东瀚山东,渔溪山辔,陇底及县城后埔街等处。

宦街林氏

始祖林孟童,原籍河南固始县,明洪武时进士,官庐州府别驾。永乐初,悯方正学灭门之祸,为文吊之,被谪入闽,居于融城东隅市心镜,曾孙寒谷于成化间移居南隅宦街、故称宦街林氏。世居宦街、东巷,惟孟童的十一世孙秉越、秉鋗,迁居于淮安府邳州。

鳌江林氏

先世居于南门外杭海,明时林景成自杭海迁县城,居于西塘一带。

九牧林氏

为晉安郡王林祿之裔,祿自中州入闽,世居晉安,为迁闽的始祖。十世孙茂迂居莆田,十七世孙雷州刺史迈,兄弟九人俱为州官,时号九牧,迈子愈,唐时迁福清。宋景德初,又有林高与其弟邕、其子?,自莆同时迁融,子孙绵延,分居各处。明时倭乱,岛屿居民,奉令迁徙內地,时又有林谷仁,自平潭迁居渔溪逕江,后又分迁上逕梧岗、渔溪苏田及镜洋过洋各地,惟县城尙少,多来自逕江。

云山叶氏

世居于港头后叶。明內阁首府叶向高父朝荣始迁县城,初居县前翁厝底,后由叶向高移居后埔街双瑚蝶、西塘石狮底。叶向高之弟向亨,为广东廉州府知府,卒于任上,子孙遂居该处发族。

河间俞氏

远亏俞道成。晉工部尙书,传至二十一世孙号二十七郎,因中原变乱,宋室南渡,迁居本县音西龙东,是为俞氏迁融之始祖,后遭兵灾,谱牒失纪,故有以四世孙子坚为始祖。迨后族众分居梧屿、塘头、可溪、刹峯等处,县城颇多。

凤冈刘氏

刘氏迁闽始祖刘存,为彭城刘氏之后,唐末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居子省会分冈,二世昌茂由凤冈迁入旗山麓,三世文泽,由旗山麓迁于融城,为刘氏之始祖,阅其世系,与省城安仁溪派刘氏同出一源,“凤冈,二字为公称的名称。

玉街、蓝水何氏

何氏始祖文奎,明洪武戊辰科进士,自河南固始县入闽,择居融城西隅玉街,称玉街何氏,后移居县城蓝水巷,始称蓝水何氏。

龙田何氏

宋朝请大夫何万,自河南入闽,迁本县龙田,称为龙田何氏,尊万为始祖,至九世孙荣,由龙田迁县城,后县城又有一支迁省。

东塘敖氏

宋末,敖陶孙因作讽时诗,忤权臣韩侂冑,陶孙变姓名自江右迁本县中塘。后侂冑死,陶孙登庆元己未进士,授奉议郎,居官正直无私,为本县人·94·
所崇仰。明洪武时,其裔建祠东塘,尊陶孙为始祖,称为东塘敖氏,嗣有一支迁居龙江之畔,称为龙江敖氏。

龙溪郑氏

远祖郑巩实,十三世孙日琚,自长乐县流沙迁本县南岭文祚,为郑氏迁融之始祖,再传至以敬,由文祚至音西龙溪。(卽筼?别名)清康熙时,进士郑应溪始迁县城南上隅卷內,因改为郑巷,后分居县城各处。

闻读郑氏

其祖先世居于龙田闻读,清乾隆时,郑应中迁县城西塘。

西塘郑氏

郑氏先世为河南光州固始县人,迁本省永福(卽永泰)七都,其曾孙御,以孝行荐举,任福唐(卽福清)丞,遂定居于县城北隅,为迁融始祖。五世孙谧移居西塘,谓之西塘郑氏。

后埔郑氏

其始祖郑太原,河南荣阳县人。明中叶随戚继光自浙江入闽,平倭乱,著功绩,留守福清。后迁居于县城后埔街郑学底。至清末,其后裔有两支迁平潭,一支尙居于县城东巷。

龚氏

其先世居江西贵溪县。元至正间,有进士龚自大,官福清延宰,适値兵灾,多年不得返乡,遂留居于江阴沾泽,福清的龚氏自此始。其五世孙福金,由沾泽迁县城,择居于县治前。

瀛洲魏氏

魏之祖毕万,封地于魏,因以为氏,晉时有魏锜,为魏氏未入闽的一世祖,其孙魏詠,为晉尙书仆射,当永嘉之变时,渡江居于润州上元县小郊村。

唐天祐元年(904年),其二十二世孙魏青,遭广平乱,弃上元县徙居福清,为迁融的始祖,初居本县清远里,继迁平南里罌山下。传十六世孙魏仕麟,迁六十都后瀛乡,为后瀛一世祖。仕鱗十二世孙,方伯魏体明于明嘉靖时,复自后瀛迁居县城宦街,为县城魏氏始祖。

赵氏

赵善懿,为宋太宗八世孙。当宋室南渡时,带领家眷避居县西广平寺,为福清赵氏始祖。明初迁居于县城产塘,后裔分居县城后埔,音西苍霞,浔前等处。

琴江、瑟江、六桂翁氏唐德宗时,福州刺史翁轩官,爱本省山水胜地,先择居于崇安县新丰乡,居迁漳浦,为入闽之始祖。再传至何,迁居莆田竹啸。何生则,则传三子 :嗣昌、巨隅、郜。巨隅迁本县新厝漆林,后由漆林择居三山瑟江,遂有琴江、瑟江之名。考琴江翁氏,系巨隅长子,唐文宗丙辰科探花翁成赞之裔,明末由翁启英自漆林迁县城 ;瑟江翁氏,系巨隅次子唐光化进士翁承裕之裔,由承裕七世孙善,自漆林迁三山瑟江。明成化、宏治、正德年间,有择居于港头白石、长郊、后瑞,海口龙江、长厚 ;有择居省城洪塘及本县融城內。至于六桂翁氏,则为嗣昌之裔,因嗣昌有六子,俱登宋进士第,称为“六桂”翁氏,发族于莆田城,清末有翁述成,由莆田迁本县城內东卷。

汾阳郭氏

入闽始祖郭嵩,为汾阳王后裔,后梁开平年间,王审知从弟王想,任新宁知县(今长乐)。嵩自河南光州入闽,居王想之官邸,幷携邠宁祭器,建汾阳庙于新宁之芝山,遂择居郭坑。传二孙 :恂、绚。绚于五代时,官福唐县训导,居于三山泽朗,遂籍此,为泽朗郭氏的始祖。其兄恂自长乐郭坑徙仙游县北门外大蜚山下,恂十二世孙惟高,迁于莆田县仁德里魏林店,二十二世孙陈庚,为宋宝祐进士,由莆田迁本县新厝绵亭岭,为绵亭郭氏之始祖。上述两分支居于他乡及县城颇多,泽朗乡派有一支迁省宫巷。

北埔黄氏

系清末进士黃金山,自港头北埔迁县城,故称北埔黃氏。

江夏黄氏

黃友金,为江夏黃氏一世祖,明万历三年(1575年),由漳州南靖县居仁里迁本县新厝凤迹南洋,后裔多移居于渔溪东漈、郎官、木蔗溪、江阴庄前等地。清道光年间,黃宝林自庄前迁县城深巷。

东井黄氏

始祖黃文轩,居于莆田东井。其四代孙章望,清初自东井迁居本县高山院西,五世孙子贵,由院西迁县城吳厝巷。

燕山黄氏

燕山黃乐亭,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由南安县迁福清县城,后分居于海口。

丹圃徐氏

始祖徐崇一,为明魏国公中山王徐达之裔。元末自浙江温州从幷国公汤和入闽,平定全省,升都指挥使,留守福建多年,羨闽民风醇厚,择居于本县上逕丹圃,后一文迁龙田,清初复迁县城北隅。

南溪李氏

宋端明大学士李芾,为南溪之远祖。宋祚告终,芾子国瑞迁居广东,孙思赵由广东迁福建延平。元至正二年(1342年),思赵子学义由延平迁居本县海口牛宅。清顺治初年,明退休参将李债,倡议抗清,事败,李氏族人受害最惨,陆续迁县,今之学后李姓,卽其后裔。

玉街李氏

始祖为李近泉,先择居于县城西隅玉街,后分居高巷、三门楼、小桥等处。

关西杨氏

唐时有杨盈世居河南固始县,昭宗时从王审知入闽,及王审知晉封闽王,盈乃迁居福清龙田潛山。宋、元之后,其裔由潛山择居于高山仙井、海口牛宅、上逕南湾、镜洋院口、下施、水圳边等地,盈之五世孙平华,迁入县城,后散居于音西溪前、霞楼、北前亭等地。

二、乡(镇 ) 村(自然村〉姓氏渊源 ( 一 )
龙田镇
12.png

13.png


江镜乡
14.png
15.png
16.pn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2-17 17:53:59
再苦,也别忘坚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3-29 00:02 , Processed in 0.068345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