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楼市杂谈] 新厝镇民居置“燕尾脊”,是得到皇帝特赐的!

扁肉姐姐 发表于 2018-10-16 03: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7358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fqlook.cn  新厝镇毗邻莆田市江口镇,由于地缘关系,其民风相近民俗相仿,就连“官方”语言,也是兴化话。最具特色的是,由于与莆田相近,其建筑物也少不了莆田风格,那就是新厝镇的民居屋顶可以仿照皇宫建筑置“燕尾脊”。

ir3t54z02429278.jpg

ir3t54z02429278.jpg

  新厝镇坂顶村五间厢燕尾脊古民居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新厝镇村民们居住的建筑物,多半按照莆仙传统民居基本格局建造。这些民居的屋顶造型大多作双坡面悬山顶,燕尾脊,有别于闽南地区的硬山顶。这种造型让曲线的坡面与起翘的屋脊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使原本较为生硬古板的屋型显得飘逸,洒脱而富有韵律,成为莆仙民居建筑标志性特点。

udrowu2outk9279.jpg

udrowu2outk9279.jpg

  新厝村的七间厢民居一角
  其整体建筑,一般呈现以厅堂为主轴的单体建筑面世。它们的单位建筑美其名为:三间厢、四目房和五间厢、七间厢等。也有由五间厢扩展为不同形式的连体大厝,由护厝、下间厢等组成,其特点是对外封闭、对内开敞。这种格局方式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相连,适应聚族而居,共享厅堂的传统习俗。
  2
  新厝镇辖区内现存很多建筑具备莆仙民居特点主要表现在,屋檐下的那些无比精细的木雕,纹路清晰优美,线条流畅细腻,花鸟人物栩栩如生,而且层次分明。尤其是,家家户户屋顶如同皇宫建筑的燕尾脊特色,更是成为外乡人进村游览发出的共同感慨。

33i2kmmlvc49280.jpg

33i2kmmlvc49280.jpg

  新厝镇坂顶村五间厢燕尾脊古民居
  为什么新厝镇辖区家家户户屋顶可以建造出如同皇宫建筑的燕尾脊?记者日前走访新厝镇民间民俗专家郭说发获悉,原来这里面还有一则鲜为人知的“道道”呢。
  莆田民间传说,唐代莆田江东人江梅妃,因酷爱梅花,被封为“梅妃”。梅妃品格高尚,得宠不谋私,得势不求利,心系百姓,为家乡做了许多好事。圣上喜悦,“特赐一班皇宫梨园给莆田,以示皇恩”,从此莆田才有地方戏,这班梨园为莆仙戏的前身;还特旨莆田民居建筑可依照皇宫的形式降低起造,为“妃子脊头”。

itluizjvcma9281.jpg

itluizjvcma9281.jpg

  一千多年来,“莆仙戏由来”、“妃子脊头”等成为莆田群众的信仰习俗和地方文化,2010年11月,《江梅妃信仰习俗》还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妃子脊头,即民间俗称的燕尾脊,是莆仙民居建筑的一种文化符号。新厝镇古时候属于兴化府管辖,所以民风习俗相似,民居建筑当然‘有权’使用燕尾脊。”郭说发介绍说,屋脊两头向上翘其形式有“文脊”和“武脊”两种。

dkzkec41osa9282.jpg

dkzkec41osa9282.jpg

  新厝镇岭边村“百廿间”古民居燕尾脊现状
  1“文脊”
  是在脊头处用砖砌成倒梯形,类似文人头戴的“生巾帽”一样。“文脊”表面抹灰砂,翘起略高于正脊。
  2“武脊”
  又名“燕尾脊”。燕尾脊翘起的脊头顶分成两叉,形状似燕子的尾巴,然后用瓦片、筒瓦砌就后表面抹灰砂。

uywj03wunhg9283.jpg

uywj03wunhg9283.jpg

新厝镇岭边村七间厢燕尾脊古民居
  正脊一般先用预制的海棠形多孔砖砌成“脊槛”,上面加砌筒瓦压顶,抹灰,形成独特的莆田民居脊头。“这种民居脊头十分科学,既能避雷,又能增加屋面重量,抵御沿海各种台风,所以相沿成习流传至今。”郭说发感慨。
fqlook.cn来源:福清侨乡报 作者:郭成辉原标题:你知道吗,新厝镇民居置“燕尾脊”,据说是得到皇帝特赐的!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3-29 20:39 , Processed in 0.106897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