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艺术名家] 福清籍女作家林湄十年磨一剑《天望》

海蛎饼先生 发表于 2018-9-23 12: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9487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baakcfnsz0k1338.jpg

baakcfnsz0k1338.jpg

"文学就像金字塔,越往上走越寂寞。不求、不比、不争,甘于寂寞,才能自在快乐。"
"选择举办华侨文学奖,中山有独特的眼光,因为文化是留给历史的。"——林湄
有人这样形容林湄,“雨洗风吹却灿然”,也有人说她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祖国大陆,她曾是先进知识青年模范,原本可以保送北大,却被文革毁了梦想。到了香港,她遭遇婚姻和事业的“滑铁卢”,家庭破碎,做生意被人骗得血本无归。面对苦难,她却将它变成财富投身于文学的怀抱,旅居荷兰,成为收获颇丰的作家。十年磨一剑的《天望》,使其成为欧洲华人文学的新星,这部作品也参评了“中山杯”华侨文学奖。昨天下午,林湄应邀来到中山,侃侃而谈她的作品和文学生涯。
替侨眷写家书展开写作生涯
林湄出生于福建泉州的一个华侨世家,母亲是—位江南才女,在她的熏陶下,林湄自幼爱好文学,阅读了大量中外文艺作品。
“小时,村子的男人们都下南洋了,女人们就一天天地等着盼着,思念无法排遣,就写家书,但她们不识字,就让我代写。”林湄回忆道,她的写作生涯从此展开,当时她上小学三年级,每次写完就有礼品收,或是一个小手帕或是食物,让她非常开心。林湄高中毕业,带头到农村插队锻炼,成为先进知识青年。1966年,她被福建省教育厅树为归侨子女先进典型,拟保送北京大学深造。
不料“文革”很快开始,林湄由“红标兵”变成“黑标兵”,屡遭批斗,备受屈辱。她心灰意冷,萌生去意。由于她和丈夫都是侨眷,两人于1973年被批准移居香港。
港岛苦难铸就成功
林湄初到港岛,昔日的雄心壮志都让残酷的现实打得粉碎,她本打算相夫教子,做个贤妻良母。然而,生活环境的变化又导致其婚姻“触礁”。
林湄这样描述曾经的感情生活:“丈夫原来和我一样,也是很有理想,但到了香港这个花花世界,一下就滑到另一个极端去了。”
1981年,林湄终于走上独身之路,带着两个幼儿,艰难谋生。她先后做过各种职业,后来开始做生意,却遇奸商欺骗,血本无归。事隔20多年,林湄提起骗她的人,仍然无法理解。“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为什么有人能忍心骗我这种弱女子,当时杀人和自杀的心都有了。”
“突然袭击”撬开钱钟书“金口”
自知不适合经商,单纯的林湄决心吃“文字饭”。她先在香港《经济导报》广告部工作,次年担任香港中新社记者,从1984年起陆续采访了内地一批学者名家如钱钟书、冯友兰、巴金、丁玲、冰心、夏衍、陈景润、俞平伯、刘海粟、梁漱溟、萧乾等等,写出一篇篇访问记。
难得的是,很多名人从此与林湄结下友谊。“巴金的善良,沈从文的宽厚、荣辱不惊,梁漱溟的骨气,钱钟书的清高,与他们的交往,就如同高山仰止,每位学者都有他们的可敬之处。”林湄说在自己的记者生涯中最有趣的,莫过于成功“撬开”了钱钟书的“金口”。
当时钱钟书对新闻界人士避之惟恐不及。林湄就通过中间人与钱联系,被钱钟书拒绝后,便约中间人“突然袭击”,没有预约就直接找上门去。“钱先生还是客气地招待了我们,并一一回答了我的问题,态度和蔼,我们谈笑风生。钱最后笑道:引蛇出洞不成,反而来了个瓮中捉鳖。”事后,林湄发表了一篇题为 《“瓮中捉鳖”记》的人物专访。
跨学科小说十年磨《天望》
移居荷兰的短短几年后,林湄创作发表了近10部作品集和中长篇小说,同时开始构思、写作《天望》。从1993年构思到2004年完稿,花了十年的时间。作为小说,它甚至没有对故事性表示出应有的重视,凝聚在文本中的是一个关于人生意义与人生选择的问题,作者望天兴叹:“人为什么活着?”作品通过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以他“堂·吉诃德”似的努力,以高贵单纯美德与爱,拉近不同文化间的距离,将不同文化交往、碰撞中产生的种种冲突化为和谐之美。
对此林湄这样解释:“从前的作品大多反映社会人生,我想让自己站得更高,从宇宙观世界观来看待一些问题,比如全球化问题,东西方人在共同生活中的交流和碰撞。《天望》就是天人相望,现代人往往自视甚高,每天忙忙碌碌,但要问他到底忙个什么,找到什么,他又说不上来。这说明人活得聪明还不够,还要活得有智慧。而为了说清这些问题,我采用跨文化、哲学、宗教、艺术的形式来表达。所以有人说读不懂,其实这本小说要慢慢读,边读边思考。知音难觅,如果真有那么几个人懂了,我就很开心了。”
■作家介绍
林湄,祖籍福建。1973年自上海移居香港,曾任香港中新社记者、编辑。1989年移居欧洲,后定居荷兰。从事报刊专栏和专业创作。著有随笔《我歌我泣》《文坛点将录》,散文诗集《如果这是情》《生命、爱、希望》,长篇小说 《泪洒苦行路》《漂泊》《浮生外记》《海瑟湖》,中短篇小说集《不动的风车》《罗经理的笑声》《西风瘦马不相识》等。
◆记者冷启迪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5-4 08:11 , Processed in 0.067014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