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文化遗存丨福清三山镇发现清代名人李馥墓

番薯娃 发表于 2018-9-25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8227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记者在三山镇安前村圆满自然村采访时,发现该自然村一座叫“石马水库”的旁边因水位下降,大范围内竖立着5尊石人石兽,其中:文武石人各一尊、石马两尊、石虎一尊。在其不远处,还发现一座年代不详的古墓。在我市发现如此大规模的石人石兽实属罕见。 村民们说,这些石人石兽的主人叫李馥,清朝时曾任浙江巡抚。 据文字记载:“李馥,字汝嘉,号鹿山,生于清圣祖康熙元年,卒于高宗乾隆十年,年八十四岁,出生于福清市三山镇西里村。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举人。官至浙江巡抚。馥工诗,著有鹿山诗钞传于世。”在石人石兽不远处,还发现一座清代古墓。

wpos135mvpj3143.jpg

wpos135mvpj3143.jpg
文官石人露出地面部分高2.31米,宽1.15米,厚0.45米,右手持笏,雍容大度、面慈目善。上身官服上刻有一只奔走的麒麟,造工十分精致。可惜鼻子和嘴唇略被毁坏。武官石人完全露出地面,高2.91米,宽1.20米,厚0.60米,似在作揖,肃穆端庄、高大威猛。身上的盔甲片依稀可见,保存十分完好。一尊石马露出地面部分长2.2米,高1.75米,厚0.55米,神态自若,现象逼真。马鞍做工十分精细。可惜马脖子上的铃铛和马耳朵略被毁坏。另一尊马倒在地上,无法测量,长高宽大约同上。一尊石虎半埋在地里,露出地面部分长1.10米,高0.57米,厚0.35米,悠然自得、憨态可掬。 据村民们介绍,十几年前有个别村民陆续抬走了几尊石兽,剩余部分估计现在还埋在土里。 据村民介绍,以前他们所看到的石人石兽共有26尊,其中石兽有24尊,其种类刚好和十二生肖相同,数量是十二生肖的两倍。据村民说,他们小时候在水库里游泳,累的时候就趴在石人石兽上休憩。由于上世纪50年代修建水库,所以石人石兽全被淹没在水里,平时只能看到文武石人的头部,记者采访那段时间由于持续干旱,才完全暴露出来。 记者注意到,就在距石人石兽不远处的土丘上有一座古墓。村民说,石人石兽的主人就埋在这座古墓里。墓主是文职官员,名叫李文(音),安前村西里自然村人。由于这是一座空穴的古墓,塌陷的墓穴里只有一些棺木的残片及死者的骸骨,找不到任何刻有文字的碑石,故建造年代、墓主姓啥名谁、墓主和石人石兽是否有关联等就无法考证。记者还注意到,在古墓前有一大空地,上面长满了丰美的水草。据推断,这里才是埋葬墓主真正的地方。 村民还介绍说,几十年前,在石人石兽前有一块很高的石碑,石碑上刻有大量十分精美的文字,附近还有一座很别致的小石桥。据该村支部书记介绍,前两年,闽南有几个文物贩子想出30万元价格收购石人石兽,但被村民一口拒绝。 村民还发现一块记载李馥生前事迹和身世的墓志铭。村民们说,这块墓志铭是前年从山地自然村一个村民手中要回来的,当时它被抛在一座古墓附近的杂草深处。

vkawpyga20i3144.jpg

vkawpyga20i3144.jpg
记者在该镇东埔村西里然村的李氏祠堂里,惊奇地发现一块记载李馥生前事迹和身世的墓志铭。墓志铭长74.5厘米,高0.55厘米,厚0.45厘米。铭额有篆书“皇清诰封赠通奉大夫崇祀乡贤凤坡李公偕”字样,正文用楷书刻写,笔力苍劲有力。可惜左边有一部分被毁坏。记者注意到,墓志铭的右下方有一块铁锈的痕迹,估计当时用铁件将墓志铭固定在某处。 村民们说,这块墓志铭是前年从山地自然村一个村民手中要回来的,当时它被抛在一座古墓附近的杂草深处。 根据很多证据表明,这座墓葬的主人就是清朝时曾任浙江巡抚的李馥。 李馥,字汝嘉,号鹿山,又号信天居士,出生于福清市三山镇西里村。生于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卒于高宗乾隆十年(1749年),年八十四岁。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举人。后历任工部员外郎、刑部郎中、河东运使、江苏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浙江巡抚等职。雍正二年(1724年),李馥因下属犯案,受到牵连,“以失纠属员去任” ,被朝廷罢官。李馥起初寓居东吴,生活窘困,贫病交加。晚年返回故里。 据《乌石山志》中记载:李馥晚年住所位于“福州黄巷,与里社南北相向”。李馥终日以书为伴,困顿清贫,却怡然自乐。其间著有《居业堂诗稿》,内收录诗作1400余首。年八十余岁,朝廷给予重宴鹿鸣的礼遇。乾隆十四年(1749年),卒于福州。他数十年为官,几任要职。却能廉洁自律,并以民生疾苦为己任,这是受到后世推崇的。在他《居业堂诗稿》中,既有“微躯已许国,矢志敢营私”的热忱报国之志;还有“田荒民力殚,征敛使人愁” 的民生疾苦之忧。其刑部同事曾作诗赞曰:“闽海有李子,同事称快友。文才老於菟,声价等琼玖”。赞扬李馥的才能胜过古贤,而声名就有如美玉一般。 李馥 “身着官服,心羡布衣,孜孜为学”在多年的为官生涯中,勤政报国,克己奉公,为民造福,政绩卓著。其辗转数省为官,一到任上,便着手体察民情,秉公断案,廉洁奉公,因而“所至有贤声”。

2v5j0zmtxib3145.jpg

2v5j0zmtxib3145.jpg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李馥任刑部郎中时,以治九门提督陶和器狱,有声”,出任重庆郡守。在经过兵荒马乱之后,重庆郡田赋无考。李馥上任后,即派人“履亩清丈,侵占弊息”,就是着手清理丈量土地,编造鱼鳞册,册中细列各户田额面积多少。从而清除了一些因田额不清而出现侵占土地的弊端。后又恰逢重庆大旱。李馥深感忧虑,他在《壬辰祷雨》诗中写道:“渝城经月旱,万姓已嗷嗷。获罪惟予辈,降殃及尔曹。”诗作大意是:重庆郡遭受了一个月的持续旱情,百姓呼天喊地,苦不堪言,由于我们这些当官的得罪于上苍,以致降下灾殃,受其苦的是郡中的百姓。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yezm3v2ql2o3146.jpg

yezm3v2ql2o3146.jpg
李馥调任江苏按察时。那一年两江总督在擒治“奸民”中,株连了一百余人。李馥发现打击面偏大,于是请求对这一百余人重新排查,仔细甄别,将其中受冤枉的百姓予以释放,避免了滥杀无辜。康熙六十一年,李馥升任浙江巡抚。当地逢大旱,老百姓断粮缺食,饿莩遍野。李馥以百姓疾苦为己任,不顾上司批评,请旨争取得漕粮二十万石以救灾情,使当地百姓顺利度过灾年,出现“民不知饥”的转机。李馥在《喜雨》一诗提及:“去年旱乾叶枯槁,触目嗷嗷衷残黎。漕留廿万亿兆活,九重宵旰忧民饥。”诗作大意是去年大旱,使禾苗枯槁,遍地都是困顿疲敝的老百姓。幸而留下二十万石漕粮,缓解了燃眉之急,使亿万百姓能够得以活命,这也是上天在体恤民生疾苦。后又遇洪水泛滥。受灾的百姓难计其数。他亲临前线,带领军民,抗灾救灾,巩固海塘,大力修治堤坝,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灾情,减少国家财产、人民生命的损失,老百姓深深感德。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5-3 00:27 , Processed in 0.057868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