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西乡故家?
福清东张镇有一座香山寺,是明代万历年间首辅大学士叶向高和刺史王锡侯重建。这件事记在清代乾隆年间的《福清县志》里。叶向高为什么重建这个寺院?当地传说,他的儿子叶成学和他的夫人俞氏去世后,都是在这个寺院做的法事。香山寺寄托着叶向高的无尽哀思,所以他重建了寺院,并挥笔题写“香山寺”三个大字,以竖式雕刻,制成了寺院匾额。
2022年国庆,我们驱车从黄檗山来到香山寺。在香山寺大殿前遇到一位法师,他很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客堂,并向我们介绍说,这个寺院始建于宋朝,近几年重建恢复。客堂后身是一处侧房,墙边靠着一块“梅魁书院”石匾,迅速查了一下《福清教育志》电子版,记载是“梅魁书院,清光绪间建,院址在东张香山。”

法师看我们对石刻感兴趣,就把我们带到寺院门口,在一棵古老的大叶榕树下,有一块巨型石碣,上面是楷体的题刻:“林希,嘉祐戊戌(1058年)季冬,从祖夫人过西乡故家,往返俱访观禅师”。紧挨着这块碣石的,是一块墓道碑,上面刻着魏碑体八个大字“宋故朝议林公神道”。紧靠石碾一侧的山坡上,还有一块竖字题刻的石碣,仅仅只有六个字——“去华再来香山”。
这些石碑、石碣来自于哪里?香山村一位庄姓老伯告诉我,那块“林公神道碑”应该是修建东张水库的时候,从其它地方移过来的。“去华再来香山”石碣,是这个寺院原有的。“往返俱访观禅师”石碣,不清楚来自哪里。寺院的法师说,这三块石刻,应该都与“林希”有关。
谁是林希?他为什么“往返”都要“俱访观禅师”?何处是“西乡故家”?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即非如一禅师所编的《福清县志续略》。此书卷六记载:“林希,字子仲,概公长子,历事四朝,官至吏部尚书,翰林学士,同知枢密院事,赠资政殿大学士,谥文节”。“福清市文体局”的微博上介绍,林希出自“一门三代八进士”的福清望族,元佑六年(1091年),林希接替苏东坡继任杭州知府,题“苏公堤”三字,苏堤由此得名。
林希的爷爷是北宋吴国公林高 。乾隆《福清县志》卷九“进士”记载,林高是宋真宗景德二年进士,授广西钦州推官。但林高因父母年事已髙,便未赴任,在家赡养父母二十多年,直到为父母守制期满,才出任建平(今辽宁建平县)知县,后升任秘书丞,改任屯田员外郎,年老辞官返乡,终年69岁,被追赠太师,加封吴国公。

林希的父亲,是太常博士林概。乾隆《福清县志》卷九“进士”记载,林概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字端甫。在礼部考试中名列第一,随即以秘书省校书郎的身份出任长兴(今浙江湖州市长兴县)知县,后升任连州(今广东连州市)知州。
林希的爷爷、父亲,均为进士。林希和他的三个亲弟弟林邵、林旦、林颜均为进士。林希的两个堂兄弟林开、林棐,都是嘉祐二年(1057)进士。这就是“一门三代八进士”的由来,林家也因此被称为“融邑之世家”。
林希是福清哪里人?《福清县志》记载,林希是“西溪人”。福清有音西街道的“西溪”和南岭镇的“西溪”,林希的家乡“西溪”,到底是哪个“西溪”?这个“西溪”和“西乡故家”是不是一个地方?
福清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2020年3月19日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古贤福清·一门三代八进士》一文,此文称林希是“今西门外茶亭附近”的“西溪人”。《360百科》,称林希是“福州福清西门人”。网上还有资料介绍,林希是“融城西门外西溪人”。而南岭“大山食菜厝”的乡贤馆,第一个介绍的就是“西溪八士”——林希世家,将林家认定为“南岭西溪人”。

这里,官方资料的介绍,都提到了林希是“西门外”人,那么会不会是指的是西溪古村落一带。倘如此,林希的故乡有可能和黄檗希运禅师的故乡“西溪”,是同一个地方。在可靠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我只能发出“何处是西溪”的追问。
在离开香山寺的时候,我们从“去华再来香山”的石碣前走过,我问法师,这句话有什么涵义?法师的目光穿越东张水库的水面,看着远处的青山,轻声地自言自语,要想舍去“繁华”,就“再来香山”吧。

撰文:福建省黄檗禅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白撞雨
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