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4

【福清民间】一路向北好景致(三)......

梦想何先生 发表于 2024-5-27 09:4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316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聚仙石上儒释仙

仙井岩,位于东山马头岭上。

东山并不高,“田野调查”组一行人,

把车子开进五帝庙和文昌阁前的空地上。

通往文昌阁的小路林荫遮蔽,长满了地衣,两侧的山体布满厚厚的的青苔。文昌阁住持阿旺法师说,看仙井岩摩崖石刻,就要从这里开始。

仙井岩中心景点

-郭成辉摄

站在文昌阁侧身的廊道上,阿旺法师指着一块参天的石柱说,这块高耸的石头,因为像古代官员上朝手持的笏板,所以叫“笏石”。“笏石”上有一处摩崖题刻,看来不久前被人施漆描红。石刻内容是:“仙人遗玉佩,亭立碧山墟。曾迟红日驭,每挂白云裾。雨雪集还散,天风疾仍徐。谁云石作笏,不向帝王居。邑人林汝翥题。”

林汝翥和隐元禅师同乡、同姓。致仕归乡后,成为黄檗山的重要外护,隐元禅师从狮子岩下来成为黄檗山住持,就是林汝翥和黄檗山的耆旧们力邀所成。在黄檗山龙潭,有林汝翥书写的榜书“灵湫”“潜龙”两处摩崖石刻。林汝翥(1586—1648年),字大葳,号心弘,福清万安乡灵得里土堡境人(今福清上迳镇梧岗村)。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由乡荐授江苏沛县知县。因镇压白莲教起事有功,升任四川监察御史,又迁广东琼州道员。林汝翥以不畏强权,大义灭亲著称。明亡之后,在南明政权任兵部侍郎,招募率领民军抗清,兵败后吞金自尽,以身殉国。

 

阿旺法师带领一行人来到文昌阁背后的朱子祠,天井里湿滑幽静,抬头便是崖壁间茂密的翠竹。院落东西两头,分别是两块古碑,一块是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仙井岩文昌阁朱子祠的募缘碑。一块是道光九年(1829年)所立的“文光射斗”碑,立碑人是“住持僧宝顺”。阿旺法师说,这里原有明代建立的文昌祠和大帝堂,这块碑的碑文里,记载了重修文昌祠和大帝堂的募缘人。

重修仙井岩文昌阁朱子祠的募缘碑

-郭成辉摄

磨石仙井岩文昌阁供奉神像

-郭成辉摄

道光九年(1829年)所立的“文光射斗”碑

-郭成辉摄

 

镜洋古称方兴里,清光绪版《福清县志》,记载了方兴里3座寺庙,敛石寺、天竺寺和太平寺。对于前两寺,曾经有专文发布于“华人头条”。很遗憾,太平寺至今没有找到。这块碑上的“住持僧宝顺”,不知来自哪个寺院,但可以肯定的是,道光时期的仙井岩,就是一个儒释道三教合一之地。

(三-待续)

 

来源: 郭成辉 福清民间 

2024-05-27 08:42 福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6-18 02:13 , Processed in 0.060851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