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3

福运福气,福“见”福清

陈?? 发表于 2022-8-26 16: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4024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总集。周武王灭商后,救下了因屡谏纣王不听,反被其囚禁的太师箕子。箕子向武王陈述治理天下大法,记载下来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一篇。在这里,箕子提出了“向用五福”的幸福观。“五福”,就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中国成语里有“五福临门”。“五福临门”作为非常吉祥的词语,成为许多人毕生追求的最大幸福。但你可知道,我们生活里还有“五福宝地”,就在福建福清的福庐山。

福庐山,位于福清市龙田镇,过去属福建路、福州府、福清县、福唐里,是中国大地唯一一处齐聚“五福”的地方,更是承载八闽福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福“见”福清,我们就从“福庐”谈起。

164424rypi7yp5v5bumpur.png


“福庐”三教融“五福”


可以说,正是因为明代万历首辅大学士叶向高开发郭庐山,并易“郭庐”为“福庐”,才使人间有了这块独一无二的“五福宝地”。叶向高的殊勋在于,他不仅成就了福庐山的“五福并臻”,还开创了福庐山的“三教融合”。
儒家命名“福庐山”。福清龙田镇内原有一座“郭庐山”,因有郭氏在此结庐而得名。万历四十二年(1614),叶向高第一次致仕归里,筹集资金建构郭庐,先后历七个寒暑,“朝夕奔驰,忘其劳倦”。天启元年(1621)冬,叶向高应诏二度入阁,郭庐辟景仍未停止。经官绅士民多年倾力,终建成“钜丽甲于八闽”的胜景。作为国学大儒,叶向高以其地属“四福”(福建路、福州府、福清县、福塘里),而改易“郭庐”为“福庐”,以成“五福”。叶向高也因之自号“福庐山人”。叶向高在《福庐灵岩志》中写道,“福庐故名郭庐,以郭氏庐其下。余谓吾省与郡邑皆名福,里亦名福唐,故更名‘福庐’”。乾隆版《福清县志》对此也有记载:“福庐开山二年,而相国叶公归。又二年,而福庐成。”
与叶向高同时代的陈时化,在《福庐山赋》中写道,“山得名兮福如坻,并州邑兮五福俱”。由此,“福庐”成为天壤间唯一一处“五福并臻”的大美“福地”。
福庐禅寺开金莲。康熙版《福清县志》卷十一记载:“福庐寺,在时和里,明万历甲寅,大学士叶向高新募建。”早在北宋时期,福庐山就建有寺庙,因年久日深,几度兴废,至明万历年间,福庐山仅残存有旧寺院的轮廓。万历四十二年(1614),致仕归里叶向高主持重建,让福庐寺焕然一新。
那时的福庐寺正殿佛龛上,供有三尊铜佛像。正殿后面的左右,有“蹑云石”与“异声碑”并峙。正殿的前廊左右,则有钟楼、鼓楼相对。正殿的东侧,通观音堂,堂前有“放生池”,周围古木参天,绿意盎然。
遗憾的是,福庐寺自清末开始衰败。到民国初年,由于军阀混战,寺院被破坏,法物被盗窃。民国十七年(1928),信士施净资赞助,世盛和尚募缘重修寺庙,对每一位大善捐助者,均勒碑为记,现石碑尚存。上世纪六十年代,禅寺门窗、椽、柱、砖瓦被人窃走,铜佛、铜仙、铜钟被砸毁盗卖。残存的树木悉数被砍伐,寺院殿阁残败倒塌。
2004年,依照明朝时的格局样貌,实施福庐寺重建工程。

164424cv3x23b33lx33zy3.png

道家造像有石仙。据记载,原来在福庐寺右侧有一块酷似人形的巨石,后经人工雕琢,成为石仙造像。相传,有一次,叶向高正在福庐组织开山劈石,突然朝廷来了一道御旨,宣他进京。叶向高感觉此次进京吉凶难料。有一名石匠闻讯后,乃凿石成仙,以志吉顺。果然,叶向高入朝,成为天启朝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大学士,圆满应验了石匠开雕石仙的本心。
后来,有文人张德濬进福庐凭吊叶向高,看到石仙,触景生情,当即赋诗《石仙》一首:“羽化何时不记年,耳听消息总茫然。只从林麓相朝暮,不管桑田几变迁。石里泉流沙里汞,烟中霞见火中莲。为询世上熙熙者,何似山间一醉仙?”
从福庐山南侧游福庐,最先见到的,就是这尊“石仙”。石仙造型匀称,线条流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石仙造像高3.15米、宽4.06米、厚2.8米,屈膝盘坐,袒腹含笑,右手做附耳状,意为“耳听北方之消息”。由于石仙造像头大如篓,肥耳腆肚,盘腿趺坐,且笑容可掬,民间有人说其是“弥勒佛”。
当地人还传,只要敲击石仙腹部,士子仕途坦荡,穷人发家致富;如果取下石仙身上的石粉,用水浸泡喝下,还可包治各种疑难杂症。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石仙腹部,有不少被人敲击和挖取形成的小洞。
可喜的是,1999年3月,这尊“石仙造像”已被列为福清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碑上刻着,“石仙位于龙田镇福庐山,凿于明万历年间。为明叶向高倡辟福庐、灵岩山景区中的一景。系整块花岗岩凿成的坐像”。


“福庐山人”黄檗缘


早年间,曾在海王邨觅得一册《亥既集》,作者是“福庐山人”,出版于民国8年(1919),是京华印书局的铅字排印本。书的首页钤盖“张明招印”,印文之下,是毛笔小楷写下的“齐白石刻”四字。此虽戋戋小册,亦堪宝爱,故在《翕居读书录》里写下专文著录。

164424le9vv7e5rru679ps.png

一直以来,“福庐山人”之于我,只不过是一个人名,是一个清代的文人。直到2020年8月来闽研学,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的住持定明法师告诉我,“福庐山人”是郭曾炘的“号”,郭曾炘的祖父郭柏荫,是黄檗寺的外护。定明法师带我来到“隐元禅师纪念堂”,正堂正中挂有一块匾额“如来后身”,落款是“广西巡抚使者郭柏荫为敕赐万福禅者隐元琦和上题”,题匾时间为同治六年(1867)。
郭氏是福建望族,位于福州三坊七巷黄巷、悬挂有“五子登科”牌匾的宅邸,就是郭家祖居。《亥既集》的作者,就是郭柏荫之孙郭曾炘。郭曾炘(18551928),原名曾炬,字春榆,号匏庵,晚号与叶向高一样,也是“福庐山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任仪制司主事,充军机章京,升员外郎、郎中,太常少卿、光禄寺卿、礼部右侍郎兼户部左、右侍郎。宣统元年(1909)充实录馆副总裁,主修光绪皇帝的《德宗本纪》。郭曾炘学通中西,与严复论中外学术,质疑辩难,称为挚友。曾任《清史稿》总纂,著有《匏庵诗存》《楼居茶记》《再愧轩诗草》等。
郭曾炘爱士重才,人有一善,必盛誉扬。内阁中书王义门在其《福庐先生枉寄“亥既集”读竟赋谢》一诗写道:“一贫报国愧多财,三字称官列上台。投老昌诗犹课日,吞声每饭自兴哀。病鸱凌凤知何有,腐鼠呼鹅更不回。剩好推枰延橘叟,冷吟销尽掞天才。”可见王中书对“福庐山人”郭曾炘的推重。
1911年10月4日,清政府“谕旨颁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巩金瓯》,作词者严复,而修订者就是郭曾炘。歌词如下: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福”禅寺与“福”和尚


后唐长兴四年(933),闽王王延钧称帝,从“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一语中的“永福”“清源”各取一字,以“福清”名县。福清,有众多乡村、山脉、寺院以“福”为名,如永福乡、善福里、安福村、福庐山、福胜山、万福禅寺、福山寺、安福寺、福庐寺、福应庙、福华堂等等。随处可见的“福”,让福清人每天都“福气多多”“福运满满”。

164424q8eau2k5250cc55k.png

福清有座“福庐山”,黄檗山还有一位“福庐和尚”。在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山门东侧桑池园,有一座祖师塔墓,塔身之前竖立着一块石条,上刻有“福庐和尚塔”五个大字。这位“福庐和尚”,也是黄檗山万福寺里,唯一一位法号带有“福”字的僧人。
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由唐代高僧、六祖慧能大师法孙正干祖师肇辟开山。其弟子黄檗断际禅师开启临济祖源,并将黄檗禅法北传江西,扎根灵鹫山开创宜丰黄檗,成就国内第二座“黄檗山”。
隐元禅师中兴福清古黄檗,东渡扶桑,开山京都宇治新黄檗,使黄檗法乳绵绵流淌,几百年黄檗花开,无有间断。凡此种种,令人赞叹,这不仅是历代祖师大德之加持,更是福清及其黄檗山“万福”之“福”的普照与洞见。
正所谓,福来福往,福“见”福清。



作者:白撞雨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8 17:15 , Processed in 0.071010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