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叶向高文化(十七):愿将热血写春秋

陈?? 发表于 2022-2-22 10: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3972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叶向高和汤显祖生活在同一朝代,也是同科进士。

非常值得探讨的是,在戏曲创作上成就卓越的汤显祖,虽然从政时间不长,却也政绩斐然;而“两入中书”政绩显赫的叶向高,为力促“台阁体”复兴,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可以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100628mdgzk19td1tv8pvl.jpeg

汤显祖(1550—1617),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其祖上四代均有文声,多是满腹经纶的学者,母亲也自幼熟读诗书。祖辈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汤显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深刻的烙印。汤显祖天资聪慧,5岁进家塾,12岁能赋诗,13岁学古文词,14岁补了县诸生,21岁中了举人。
100628f90s6rn68p9a3ara.jpeg
万历十一年(1583),汤显祖与小他九岁的叶向高,一起高中癸未科进士。汤显祖被授予留都南京的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后擢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反被贬为广东徐闻典史,后改任浙江遂昌县令。在遂昌任上五年,政绩斐然;后因打击豪强而触怒权贵,招致上司非议和地方恶势力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因对官场生态不满而愤然弃官归里。
家居二十年时间里,汤显祖放弃“起报知遇”希望,打消“仕进”念想,虽境遇十分困苦,仍充满精力潜心坚持创作,著作颇丰。汤显祖主要作品有诗文《红泉逸草》《问敕邮草》《玉茗堂集》,传奇“五记”五种,以《还魂记》最为著名。尤其是其戏剧创作,成就甚高,为明中后期文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100628rc9fzzxmx98c6ttr.png
值得大写篇章的是汤显祖戏曲作品——“五记”五种:《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以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梦》)最为著名。汤显祖这些戏剧代表作,不仅为中国民众所耳熟能详,而且传播至英、日、德、俄等西方大国,被视为世界戏剧史上的艺术珍品,极大地增强了中国文学乃至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100628qz5exypiyxie6y8y.jpeg

叶向高(1559-1627),福建福清人,明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因躲避倭难,其母亲不得不在逃难途中路旁的一个破厕所边把他生下来,故叶向高有“厕仔”别称。
万历十一年(1583),叶向高以癸未科进士授庶吉士,为翰林院编修。万历二十二年(1594),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后被召为左庶子兼侍读,担任皇长子(后来太子)的侍班官。万历三十五年(1607),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次年因势“独身任事”,人称“独相”。之后在泰昌年初,朝廷召返但未到任。天启皇帝登极,叶向高再次应召出任内阁首辅,呕心沥血辅佐熹宗四年(1621-1624),整顿吏治、调和党争、抗衡宦政、保存善类、卫国戍边,力挽狂澜于晚明危局。

100628thiirrzddzrnixda.jpeg

叶向高作为晚明文学家,其创作与思想,与同时代一些追慕华丽奢靡风气的文人不同,他一直致力于对“台阁体”的复兴倡导与创作实践,以求晚明坛台重返兴盛。叶向高入主内阁后,伴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其文学地位与影响也显著提升,成为了当时“馆阁文学”的领袖。正是在叶向高的矢志倡导和克力躬行下,台阁体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翰林学士和上层文人的竞习对象。万历后期(1607-1619),台阁体出现了一次新的创作热潮,形成了短暂复振的局面。
从现存作品来看,叶向高不少文章呈现出明显的台阁体特征,主要是题材上以条陈、疏揭、送别、赠答、奉贺、记序、志铭、纪游、写景为主;思想上表现唯实辩证,中庸剂和;性格上充溢温柔敦厚、雅正挚情;风格上喜用典故掌故名贵器物入诗,展现雍容华贵气质;内容上除了记述士大夫为文从政的生涯事迹,也反映了底层民生疾苦和实时社会乱象,为台阁体注入了一阵阵新鲜的气息,重树了一座座高耸云天的丰碑。
 
叶向高运用台阁体所著的从政为国为民的理论文献,可从其“七草”文集和《蘧编》纪年(共138卷)中充分展读。其政治理论建树,可从以下六个主要方面进行初步梳理与探索“

一是君王之道,心怀天下。

提出为王之道,重在得人;王者以民之心为心,“得天,天全;得人、人全”。君王要“出于大公正之心,怀天下之大利害”。在昏庸荒政的万历中后期,叶向高反复强调要以史为鉴,多次上疏劝谏神宗需深知“天下安危第一大机”,时时“恐秦隋之祸,恐宗社之忧”。

二是为政之道,惟求利民。

提出人臣要“以民之心为心,以民之利为利”。认为“国家所重,惟经术吏治两端。经术明,则真儒之用;显吏治典,则太平之业建”。认为判断一件政事好与坏,应以是否“为民利民”为依归。像王安石变法,因其不能充分了解底层民众实际情况,以致后期变法反成害民;且王安石误用野心家与奸佞小人,致使中枢大权为奸臣所篡夺。据此,叶向高认为北宋败亡,教训极为深刻,“迂儒”如王安石者,朝廷必须弃用。

三是仕官之途,毋论崇卑。

认为臣子“大节”,在于“以国为重,毋伤国体”,“国家有难,当以生死”,在于善者善操、忠勤善息。万历皇帝在中后期久不视朝,叶向高独撑内阁七八年里,为保障政体运转而夙兴夜寐,克尽忠勤,充分表现了爱国忧民的耿耿忠心。对于官宦仕途、职位尊卑,叶向高始终十分看淡,无论万历朝还是天启朝,都曾以60多道“乞疏”坚意求辞,终使两朝准予致仕——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与天启四年(1624年),叶向高先后两次“谢政归来”,以“林下病夫”过“林下生活”。

四是为兵之道,知兵为上。

认为“兵以治为胜”,提出治兵“六能”:能动、能静、能常、能卒、能安、能危;良将“五策”:明其等、习其节、一其度、定其志、洽其恩。主张“将士合一,以将范士”。

五是国鉴之论,盛衰有因。

强调国家兴亡成败祸福,必须鉴古知今。认为历史上国家治理得失成败,“大抵以忧勤而兴,以宴安而败;以任贤从谏而昌,以信谗殖货而替”。认为大至国家小到家庭,成由节俭败由奢,“汉唐前事可为炯戒”,“国鉴于国,家鉴于家,小大难殊,其致一也”。

六是法治之论,德法兼治。

认为“礼义律法,相为表理”;治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必须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尤以“唐虞三代之治之隆”为理想,指出“国之大统”,需要传承;认为纪纲扫地,祸乱必生。


结语:


文史学者俞达珠先生曾以汤显祖类比于同科进士叶向高,认为汤显祖因朝中无相识者而“畏怯弃考”庶吉士,仅授留都太常寺博士,后不满官场而辞归,潜心矢意于文学创作,历二十年成为了中国历史一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并且显赫于世界文坛历史;如果,强调如果,叶向高不入阁辅政,那么他完全可能也以二十年时间,成为一代著名文学家或者哲学家。

笔者以为,实际上,叶向高以自己的天资特质、政治智慧、儒家正统与殊常拼搏,用卓然于世的显赫政绩、宝贵文献,成就了中国历史一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的非凡定位,既大写了自己,也大写了中国一代历史。



作者叶立俊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5-3 10:41 , Processed in 0.069684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