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刘项原来不读书

扁肉姐姐 发表于 2018-9-23 17: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7105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竹帛烟消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暴政极其愚蠢的焚书行径进行无情的鞭挞,诗中富有十分犀利的批判锋芒。
章碣,唐末诗人,浙江桐庐县人。公元874年(咸通十五年)以诗着名,然累试不第。后竟流落不知所终。
本诗所描述的焚书坑儒历史背景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将460位儒生坑杀,造成中国历史上一场文化浩劫。
秦始皇自以为“功高三皇,德迈五帝”,他认为自己既然功高盖世,自然可以取代一切先圣,君临天下唯我独尊之下,必须“厚今焚古”,当然不允许儒生借古讽今,谤议朝政,扰乱政局。秦始皇与读书人为敌,以为读书人是秦氏政权的最大祸根和颠覆秦氏王朝的最大潜在威胁者,诸生谤议是“苗”,儒家学说是“根”, 始皇统一天下后,意图“二世三世于万世”,怕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故斩草必须除根,必须得清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阻止儒家学说的传播,“别黑白而定一尊”,而焚书而坑儒。
秦始皇最不放心读书人,他以为对知识分子大开杀戒,赶尽杀绝天下读书人,就再无读书人跳出来犯上作乱。但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并没能阻止政权的覆亡。第三句点题,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始皇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结果适得其反,曾几何时,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未冷”是夸张的言辞,形容时间之快,动作之猛。
末句“刘项原来不读书”,则告诉世人,秦王朝最终被一个是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的刘邦,一个是出身行伍的项羽所灭,恰恰这两人都不是读书人。“原来不读书”之人,居然灭了“焚书”之秦,可见“书”和“读书人”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秦始皇焚书是为了禁锢民众的思想,使他们不能产生反抗朝廷的思想,而秦始皇恰恰是灭了读书人而被不读书之人所灭。
“竹帛烟消帝业虚”,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像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其坑秦儒耶?儒坑秦耶?真可谓是天下事有非智料之所能及。
秦始皇一生戎马,筑长城,御匈奴,定六国,废分封,建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可算得上“千古一帝”.但秦始皇却犯下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一为书读越多越反动,认为书读越多越不利于他的愚民政策的推行;一为他高看了文人,认为读书人会造反,故欲灭此而朝食。
但纵观中国历史,“天下乱,注重将;天下安,注重相”.并不是说读书越多越反动。因为读书人读的书越多,所受到的伦理道德君臣父子等规范自身行为的约束就越多。秦始皇忘了这样一条真理,不要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是三十年、三百年也不成。他的判断严重失误,“天下乱,注重将;天下安,注重相”说的是,在太平时期,更要重用文人,因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如果在动荡时期,很容易乱世出英雄,因而要重用武将。
其次,秦始皇太拿文人当盘菜、当回事了。他高看文人、轻视无赖和不学无术之辈,因而他在统一中国后首先拿读书人开刀,并大开杀戒。其实,一个王朝的灭亡,大抵与儒生无关。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同样,秦灭亡自山东揭竿而起,而领头的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没有一个与斯文沾边。因而杜牧说:“卒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说的何等的好!
  • 来源:福清侨乡报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5-15 04:08 , Processed in 0.064934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