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Sun� | 来自福建
福清老年大学办学十年追记

方家章

福清市老年大学创办于 1992 年,迄今已近十年。十载流光,春色满园,许多老年人在这里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寻求到友谊,这里是老年人幸福晚年的大家庭,充满着温馨。
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下,福清廿多年来以崭新的观念,以开拓的步伐,迎风破浪,扬帆远航,创造了福清的规模、福清的速度和福清的效益,成果卓著,誉满八闽。进入九十年代后,市委号召掀起第二次创业高潮,又逢撤县建市之时,教育战线更是充满生机,蓬勃发展,但作为全程教育的老年学校尚未创办,省市涉老部门领导希望福清创办老年大学,以填补老年教育这块空白。省人大常委会程序主任更为关心,于 1990 年、1991年两次回乡检查工作时都提及此事。时任福清市委书记练知轩同志,也十分重视,决定创办福清老年大学并指定由市委组织部负责。1992 年 5 月、7 月由组织部两次召集会议,戴宗椹部长主持,邀请原县检察院检察长黄以庚、原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方友彬、老干部局局长林民潭等同志,共商办学事宜。接着,有关人员两次到省市老年大学咨询办学筹备情况。回市后即进入筹建工作。于 1992 年 10 月 16 日正式成立。

一、 创办之初

1992 年 9 月,以市委名义正式任命戴宗椹部长兼任老年大学校长,黄以庚、林民潭、方友彬三位同志为常务副校长,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良凯同志为办公室主任,杨书椿同志为教务处主任,夏昌炽老校长负责教务工作。
市老年大学领导班子组成并着手筹备招生开学工作。市委在财政比较困难情况下拨款 15000 元,作为筹备办学之用,市老干局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划出两间房子,共 200 平方米作为教室和办公室,聘请了林惠添、陈家钦、俞达珠、何昌期、陈秋英、林建源、林春、陈循灿等七位教师,购置了 50 副课桌椅、黑板、印刷机等设备,于同年九月十日招收了 78 名学员开始上课。开设课程有:政治时事、老年保健、家电维修、音乐、舞蹈、书法六门课程,有的每周一课两节,有的隔周一课两节,因陋就简,开学上课。九月上旬举行开学式,市委严书翰、叶木凯副书记到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办学之初,困难不少。一是对老年教育的规律及特点未能掌握,我们只能边办学,边摸索,边改进,边实施;二是开设课程如何满足学员们的需求,课程内容怎样设定才能有可行性和吸引力,针对这些问题,上省取经,回来后与老师们研讨磋商。形成以下共识:1、三为主:以文化课程为主,以深入浅出为主,以实用知识为主;2、四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讲课与活动结合,学习与应用结合。教学要求进度适中,宽松有度,深浅适当,教学逐步走上轨道。三是各项规章制度未曾完善,教学管理显得薄弱。诸如会议制度、教师职责、课堂纪律、学籍管理等方面,都在研究制定之中。四是办学经费、设备还有不少困难。第二学期后,学员逐渐增多,开始收费,退休人员 25 元,离休人员 30 元,教师发了讲课补贴费,每两节 20 元,其它活动经费仍无从着落。
但全体学员情绪高昂,学习认真,爱校如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晚年生活丰富多彩,真正体现了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和老有所养的“五有内容”。他们畅谈了学习的收获,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学会了唱歌跳舞和书法艺术,增加了家庭烹调知识,懂得了维护家用电器的管理与保养。特别是同代人友好相处,怡然自乐,心情十分愉快。这一阶段的办学得到了学员的称赞和领导的肯定,学校初具规模,办学也初见成效,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于 1994 年底被评为市办学先进单位。给全体师生以很大的鼓舞。

二、巩固提高

1995 年秋,老年大学已进入办学的第四年,也是进入巩固提高的阶段。这年八月,省老年大学校长程序主任来融为我市老年大学正式授牌,同时,也给全市 21 个乡镇老年学校授牌,福清的老年教育从城区扩展到各个乡镇,说明了办学的规模正在延伸和扩展之中。但乡镇发展不平衡,有三分之一乡镇学校授牌后即开学上课;有三分之一学校虽已开学上课,但断断续续,未能坚持;还有三分之一乡镇尚在筹建之中,条件还不成熟。当年市老年大学招收学员 110 名,比上年递增 45%,开设科目除原有五门课程外,又增开了烹调、法制知识、气功、按摩、诗词知识、家教等课程,担任授课教师有徐超墀、林建源、吴章辉、陈循灿、薛文栋、黄季旺、林春、林能仕、陈家钦等,教师人员已从过去的六人增至 12 人。全学期授课 15 周 124 节,平均每周 8 节。学校向教师们提出备课五性,即正确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不少教师能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制定教学方案及教学方法,使学员们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保健课收获大,学员们了解常见病的治疗原则,并初步掌握推拿的基本方法;音乐课学习了简谱,五线谱知识,掌握了节拍规律,改变了过去随意唱歌习惯。法制课讲解了《老年人保护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增强了学员们自我保护合法权益的意识。诗词课不仅学到了古典诗词知识,增强了欣赏能力,而且不少学员开始试写古诗,有一位女学员古诗中写道:“莫愁秋色淡,晚节花更香”。书法课由于老师知识面广阔,讲课得法,深受学员欢迎,其它各科也都有收获。许多学员不无感慨地说:“知识如同海洋,浩瀚无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真正懂得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涵义。
这一阶段办学除上课外,还结合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书法课举办学员书画展览评比,烹调课开展实习,由学员动手制作菜肴,舞蹈课举办交谊联欢舞会。校部还结合重大节日如五一、七一、国庆、元旦,举办联欢会、座谈会、报告会等。还组织参观融侨工业区、元洪开发区、洪宽工业村,每年还由校部组织两次出市参观访问,先后到过福州、莆田、泉州、石狮、惠安、连江、长乐、闽候、永泰、闽清各市县,95年上半年还组织学员 45 人,为期三天前往厦门参观,95 年下半年又组织20 人赴京旅游参观,之后,又赴南京、西安、杭州一带旅游,总人数约在 300 人次左右。95 年 4 月,在福清老年大学本部,举行了省市县三级老年大学书画联展,参展作品共 180 多幅,我市老年大学参展 35 幅,省老年大学校长程序,省老干局领导,我市练知轩书记及五套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参加了剪彩仪式。展出三天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好评。之后又于 1997 年上半年,参加全市迎香港回归书画摄影展览,参展作品25 件。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展,市委组织部决定由六个科局协办老年大学,即人事局、财政局、民政局、劳动局、市教委、总工会,分别由其局长担任市老年大学副校长,李开明、陈金建、吴章平、林学情、郑训厚、莫雪萍各位领导参加了协办的第一次会议,一致表示要同心协办办好市老年大学。此时,老年大学属组织部、老干局直接领导,陈昌辉局长、郑思炎副局长指导办学事务。增补了陈如同志负责学校总务工作,抽调陈抗日同志到办公室管理财务。市财政每年定额拨款 5 千元,作为办学经费,各协办科局也有少量的赞助补贴,经费虽有好转,但仍然十分艰难。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设备逐步完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分担了学校一部分教学管理和组织活动的各项工作。学校的管理制度也日臻完善,每学期都举行了开学式、闭学式,每月有一次行政校务例会、学籍管理、出勤统计、课堂纪律、财务制度都在完善之中。150 多位学员,精神焕发,心旷神怡,一致认为这里是安度晚年的大家庭和新天地。由于各项工作有一定的进展并取得一些成绩,1997 年秋,在全省老年大学创优活动中,荣获“优胜单位”奖牌一面,增强了我们办学的信心,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向前发展。全体办学人员在得到鼓励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创办老年学校是继承我们民族优良传统,体现党的敬老尊贤的精神,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的需要。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办好老年大学有利于团结广大老同志,使他们寓学于乐,老有所为,实现他们继续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这提高了我们对办好老年大学的认识和信心。

三、发展壮大

1998 年是我市掀起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第三次高潮,我市老年教育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也步上一个新台阶。1998 年戴部长荣调,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蔡萍萍同志接任校长,为了加强办学力量,除方友彬副校长在任外,又邀请了方家章、林惠添、林圣德、周长华、郑思炎五位同志为常务副校长,由方家章同志主持日常工作。同时决定林垂枨同志为办公室主任,杨书椿同志为教务主任,周长华副校长兼管财政,聘请了陈曾秀同志为办公室副主任。陈抗日同志退休后,分配张晓霞、陈彬两人为办公室干部,分工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又增加了机关党委、妇联、老龄委、退休办、文化局五个部门为协办单位,至此协办副校长已增至十人。办学力量有了明显加强,办学经费也有相应提高,市财政每年拨款一万元,学员收费每学年 60 元,学费可回原单位报销。协办单位也有一些赞助。教学设备有了充实,新购了电子琴、三用机、手风琴等。学员还集资买了一台价值 6千元的扩音设备捐赠给学校。办学经费虽然还有困难,但比前几年为好,其它各方面工作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可以预见老年大学正朝着这个发展的方向加速前进。
根据统计,我省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早于 1996 年,全省 60岁以上人口就已超过总人口的 10%,我市目前总人口为 119.6 万,其中 60岁以上老年人有 12.5 万,占总人口的 10.5%,也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加速发展各级老年学校,就成为当前一件紧迫的工作了。我们遵照“统一计划,统一指导,三级办学,按级管理”的办学原则,将发展计划下达到镇村,做到三级并举、点面兼顾、形成层层铺开的老年教育网络。目前全市参加学习人数已有 8000 人左右,村级分校办了 40所,学员人数在 1500 人左右,办学效果较好的乡镇有融城街道办事处、音西镇、阳下镇、宏路镇、龙田镇、海口镇、东张镇、城头镇、江阴镇、东汗镇、渔溪镇等 12 个乡镇,其它各镇村学校也各有特色。绝大多数镇村学校实现了“三定”、“六有”,各项管理工作也逐步走向规范。去年福州地区老年大学年会放在我市召开,各县市交流了经验,并充分肯定了我校的办学成绩。这几年先后有一批兄弟学校,如青岛、罗源、连江、长乐等市来校参观。
从目前看,办好市区老年大学是当务之急,这将推动和促进各镇村老年学校的蓬勃发展,而且还能在教师、教材、教学经验等方面对镇村学校有一定帮助。近两三年,市老年大学学员因教室不足只能控制在 280 人左右,教师 15 位,上课 30 周,授课 200 多节。还有专题讲座课 16 节。开展第二课堂竞赛评比 20 次,结合重大节日举行纪念活动 8 次,组织参观旅游共 12 次。学校充满活力,学员意气风发,活动丰富多彩,学校认真贯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促进健康,丰富生活,服务社会”的 20 字办学方针,力求做到“办学多元化,教学多方式,组织多层次,活动多形式,收效多方面”的原则。几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一定成绩,下列几点较为明显。
1、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老年大学学员来自离退休干部,他们几十年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很大的成绩和贡献,而且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都比较高,但形势发展很快,学校仍然十分重视学员的政治思想工作。近几年开设了政治课,政治思想成为一门课程,列入授课计划,每周二节,讲述邓小平理论,讲述建党 80周年,建国 50 周年的丰功伟绩,讲述港澳回归的重大意义。还经常请各级领导、党校校长、宣传部部长来校做形势报告。此外,还结合五一、七一、十一重大节假日,举办座谈会、纪念会、报告会,请各级领导来校作专题报告。98 年以来先后举办过十多次活动。今年还于三月份、五月份组织两次批判法轮功邪教,还由学员撰稿出批判专刊两期。
2、努力增加课程门类
增设各门课程是为了满足学员的不同要求,课程除前几年设定的八个科目外,近年又增加历史知识、古典诗词欣赏、摄影、旅游、地理气象环保、花卉、太极拳、绘画等课,今明两年还计划开设电脑、美容、妇女保健等科目。有的课程已有学员结业,如保健课,先后两年结业 100 多人,烹调课结业 45 人,花卉结业 43 人,合计共 200 多人。近两三年教师又增加十多人,何清荣、陈以明、陈曾寿、林一霹、王恒栋、林长贤、林日鋆、林星、李新全、陈金明、林齐松、卢木良、黄启玉、陈鸿清、陈桐仙、刘纪烽、柯丽娟、邹国宝、毛祚华等都是学校聘请的教师。还成立了“老年大学讲师团,抽调十位学员参加,经过培训,到各乡镇为老年学校讲课。
3、积极组织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增加实践技能。而且使课程有虚有实,富有情趣。如烹调课,学校先后两次组织 90 位学员,前往农业技术职业学校实习,由学员自己操作、品尝。摄影课听完课后,学员投入拍摄活动,然后集中评比,举办影展。绘画课也是这样,书画作品除定期在校部展出外,还参加国庆 50 周年全市书画联展。音乐舞蹈课成立合唱团、舞蹈队、演唱队,还成立乐队,先后排练了“春天的故事”、“喜洋洋”、“京韵风采”、“莱莉花民族舞”、“我爱中华”表演唱。2000 年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学校还以百人合唱团以及两个文艺节目,参加 2000 年国庆文艺汇演。此外,还举办诗歌朗诵、民歌独唱、政治时事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分别发给奖励。在 280 位学员中,成立了 20 人的班委会,选出正副班长及各组组长,班委会参加学校管理工作,许多活动都是班委会参与并协助完成的。
4、认真改革教学方法
老年教育有其自身特点,那么教学方法也必需按其特点才能适应。这几年,教学上采用了“六并举”,受到学员们的拥戴。一是政治课与业务课并举,二是课堂学习与现场观摩并举,三是课程设置长线与短线并举,四是文化课与技能课并举,五是知识性与趣味性并举,六是学习要求必须严谨与宽松并举。教学方式采用“讲、练、议、问、看”并举的方法,以讲为主,同时组织讨论,安排思考与练习,组织实地参观,如花卉课讲完课后,即组织参观花木场。运用多种方式教学,收效显著。
5、举办各类丰富多彩活动
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是老年教育的内涵之一。每年学校都结合重大节假日开展综合性活动,如今年纪念建党 80 周年,校部举办报告会,举行七一征文评奖和国庆征文评比,参观党史图片展览等。去年国际老人节,组织全体学员登山活动。每年都组织三至四次参观旅游,有时在市内参观三资企业,名胜风光和重点工业项目,有时出市到省内各地参观,还组织学员到东南亚港、澳、新马泰各地旅游。今年还请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来作专题讲座,请福州保健中心作健康讲座。在福清医院的支持下,1997 年与 2000 年校部还对全体学员进行了健康体检。这些活动都有益于老龄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欢迎。
6、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教学设备已逐年在完善之中,但教室不足,办公与开会场所也不够。市委宋克宁书记十分关心,他出面请侨贤许经流先生赞助 20 万元人民币,作为加层扩建之用,扩建后可增加 380 平方米设施,其中包括大教室、办公室、舞蹈室、会议室各一间,办学条件大为改善。还增设一间电脑室,由闽发证券有限公司赠送 15 台电脑,供老年大学开设电脑专业班之用。
十年来,福清老年大学一直沿着充实巩固,扎实发展的方向向前迈进,为了总结办学成果,学校于 1998 年 5 月,举行校庆七周年纪念大会,会议在政协七楼会议室召开,宋克宁书记、朱健市长、俞兆坤主任、陈维忠主席、方裕开书记、王良平副书记、蔡萍萍部长参加了庆典大会,王良平副书记代表市委作了讲话,蔡萍萍校长讲了话,方家章副校长代表学校作了老年大学办学 7 周年介绍,会议开得隆重圆满,团结成功。各部门各单位还为校庆赠送了一部分礼金,供添置教学设备之用。
福清老年大学创办至今已逾十年,十载流光,风雨兼程,既有忧虑,也有欢愉,看着这么多老龄人在这温馨的大家庭里,找到了他们岁月中的第二次春天,他们学习、唱歌、跳舞、旅游、怡然自得,安度晚年,这一切都激励着办学人员。相信在各级领导,各界人士的关怀指导下,福清老年大学必将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更加出色。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8 10:34:22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县中反帝反封建斗争纪事

曹于恩

福清县立初级中学,简称县中,创办于大革命时期的 1925 年秋,学校创办之初,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在全国大好革命形势的影响和推动下,学校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在福清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学校在大革命浪潮中诞生

民初,帝国主义列强侵入福建后,不仅在全省各地进行政治经济侵略,而且还不断地加强文化侵略。文化侵略的主要表现是各教会在全省各地创办各级学校,大力推行殖民地奴化教育。时福清仅办两所初级中学,一所是办在县城的私立毓贞女子中学,一所是办在龙田的私立融美初级中学,均是美以美教会(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办的。教会学校招收的学生以信徒子女为主,且学校利用种种手段进行西方奴化教育,许多想接受中等文化教育的福清学子,只好长途跋涉到省城福州就读,而到省城福州学校求学的费用又非常昂贵,一般人家是负担不起的。因而那时福清广大人民群众子女能上初中读书的为数极少,这就引起教育界和各阶层民众的忧愤。“五四”运动后,福建省反对教会学校殖民地奴化教育的斗争连绵不断。福清龙田镇施氏族人夺回被美国女传道师程吕底亚霸占土地建教会学校的斗争,便是福清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留下的光辉历史。在经历了福州“四七”惨案和上海“五卅”运动的战斗洗礼后,福建省各界民众收回教育权的声浪更高。在此形势下,同盟会元老郑忾辰积极支持教育界及各界著名人士兴办福清民众自己学校的倡仪。教育科长杨健鸣遂召集有关人士聚会,商议筹办县立初级中学事宜。1925 年秋,将福清县第一小学、福清县华侨小学附设的初中班合井,成立福清县立初级中学,租赁高巷陈家祠堂为校舍。学校实行委员负责制,派林骥(舫孙)、吴志陶、吴国华 3人为委员,分任总务、教务、训育三课主任。办学经费一靠附征粮、屠宰税,二靠花生捐,三靠地方热心教育的士绅募筹赞助款。福清县立初级中学就这样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各界民众反对帝国主义列强文化侵略、要求自己办教育的声浪中诞生。1927 年,省教育厅正式立案,批准为公产中学,改委员制为校长制,郑忾辰长子郑毓和为第一任校长,逐步充实学校各方面设备,奠定了县立初级中学的基础。

二、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
(一)反日示威抵制日货

县立初中创办之初,正值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在福建形成之时,在全国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全省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蓬勃兴起。创校翌年,即 1926 年,学校就成立学生联合会,配合革命军北伐,大造“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舆论。5 月 9 日,县立初中学生吴绍温、薛天爵等和县城他校学生共 100 多人,联合城镇青年、县城居民,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在福州读书的青年学生俞肇兴(奋初)、郑致中、陈子和、林镜荣等协助下,以纪念“国耻日”(指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的“二十一条约”的 1915 年 5 月 9 日为国耻日)为名,举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示威游行。游行队伍举着标语、高唱国耻歌,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军阀混战”等口号,通过大街小巷。当队伍行至楼锦霞、宫驿巷口宣传站时,俞肇兴向群众讲述“二十一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祸患时,群情激愤,大家不断振臂高呼反帝口号。这次游行是福清人民首次进行的反帝爱国大游行。
与此同时,县立初中还大力开展抵制日货、购用国货的群众运动。青年学生出于一片爱国心,特别仇视日货。称日货为脏货,称贩卖者为奸商。他们互相监督,禁用日货。时渔市街允中杂货店贩卖日货被青年学生发现,县立初中和他校一批学生互相转告,顷刻间结成一支队伍,奔向允中杂货店。几位代表向店员晓以大义,并警告店主要将日货全部清点封存听候处理,不准贩卖。又有,位于南门兜的善美栈,经销许多外国货,还有日本咸鲢,学生得此消息后,又集队涌向善美栈,向店主提出质问,并没收了数十包咸鲢,搬到南门外焚烧。店主不服,纠集数十名打手。用木棒、铁棍殴打爱国学生。俞肇兴奋力反抗,身负重伤,县立初中吴绍温、郑润耀等几位学生也受了伤。奸商暴行引起公愤,激起更剧烈的斗争。最后善美栈老板不得不屈服,请医生给俞肇兴接骨医伤,向受伤学生赔礼道歉,这场风波遂告平息。

(二)主持正义打击邪恶

当时,县城西门有一支由土豪劣绅操纵的民团武装,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西门街、水陆街居民恨之入骨。有一次,学生陈曾柯的父亲被殴打重伤,陈向同学哭诉,激起县中学生义愤,在西门、水陆两街市民支持下,一批青年学生拥至西门民团团部抗议。民团看到学生人多势众,惧而逃避。大家怒不可遏,捣毁了民团团长的住宅,显示出青年学生镇邪的威力,此后,民团欺压百姓的反动气焰也有所收敛。

(三)不畏强权争回校舍

早在 1923 年,美以美教会传道士就以办慈善事业为名,骗取福清县政府,占用较场埔大片土地,利用海口镇东城的城石建造贫儿院。贫儿院建成后,教会却公然违约,于 1926 年把它划归明义中学所有,福清各界人士极为不满,虽几经交涉,都无奈其何。
1926 年 12 月中旬,北伐军乘胜攻克福州。在反帝、反军阀浪潮冲击下,福清县当局决定把“贫儿院”收回,作为国民党福清县党部筹备处办公处所。美以美教会却出来干涉,向上“控告”,反诬福清侵占教会财产。县党部筹备处被责令迁出,群众为之哗然。县立初中师生不畏强权,在社会人士及在榕读书的学生代表俞肇兴、唐修德、张端樵等人的支持下,趁县党部搬出之机,连夜把学校搬了进去。时明义中学当事者林××,不听劝告,坚持教会立场,不肯退还校舍,竟又向省政府提出“控告”。被激怒的县立初中师生与在榕读书的学生百余众,于 1927 年 2 月 16 日晚,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冲进假山底叶向高花园林的住处,揪出林××,把他戴主高帽游街示众。游行队伍经官驿巷,出渔市街,沿途高喊“打倒美帝国主义”等口号,最后直拥至县政府,把林××交给县政府处理。
美领事为此事又向省政府提起“控告”,省政府屈服于教会压力,不敢处理。于是,刚刚上任的校长郑毓和率众上省抗争。公庭之上,郑毓和慷慨陈词,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斗争,教会终于败诉,县立初中以 26000元作建筑补偿费争回校舍。1928 年县立初中扩大为两部,新争回的校舍定为校本部,内设办公室、教室、仪器室、图书馆,群力楼顶楼作为部分教职员宿舍。加上明德书院,县立初中初具规模。从帝国主义列强手中争回被侵占的地盘,作为县立初中校舍,是福清人民与帝国主义列强斗争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四)声援龙高人民反暴斗争

林靖匪部原是莆(田)仙(游)一带的土匪武装,1931 年 10 月,福建省保安处长方声涛为了培植个人势力,把他们收编为省防军独立旅调驻福清。林靖匪兵在福清奸淫掳掠无恶不作,龙高两地受害最烈,民怨沸腾。1931 年 12 月 26 日夜,即农历十一月十八日子夜,龙田、高山两地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农民反暴武装斗争。在不满 50 个小时内,就一举歼灭了林靖匪部驻扎在龙、高两镇两个营 800 多名匪兵,击毙了团长凌志雄及大小军官几十人。县立初中校友张端哲(时为中共地下党员)参加此次暴动,暴动之后,县立初中校友纷纷参加省、县两地的请愿示威游行,声援龙高人民驱逐林靖匪部的正义斗争。

(五)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

具有正义感的福清青年,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经过各方努力,于1932 年 11 月 2 日在县立第一小学正式成立同攻读书会。会员由二三十人,发展到 300 多人,吸引了许多进步活跃的青年。县立初中师生俞建曦、张端哲、陈绍璟、陈聪章、吴秉宝、陈云官、刘天仇、郑润耀、洪得望、吴承铭、高惠如等参加了同攻读书会。中共地下党团员何文成、陈炳奎、余长钺、何希銮、张端哲等为同攻读书会的骨干。同攻读书会通过开办书刊社(图书室),出版《同攻》会刊等方式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介绍“五四”运动后中国新思潮新文化及科学知识等。同攻读书会还组织文艺宣传队,于 1932 年 12 月,在县城中涧寺演出进步话剧《阿 Q 正传》,并巧妙地加进一些揭露、讽刺福清反动当局和黑暗势力的内容,颇受观众赞赏。同攻读书会由于以各种方式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因而引起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注意。1933 年 9 月,福清县长甘沄以“同攻读书会成份复杂,非研究学术团体”为借口,查封同攻读书会,并没收全部书籍。同攻读书会活动虽只近一年,然而它对 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福清革命活动无疑是起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六)开展“驱王”“反陈”斗争

王子吉,建瓯人,系国民党中统特务,又是学痞,1936 年,到县立初级职业学校任校长。到任后,即投靠县长毛应章,在学校里实行法西斯统治、奴化教育,动辄体罚学生,甚至用皮带抽打。是年秋,王子吉趁学生毕业之机,以办农场为借口,又把学校迁到东张灵石寺。学校迁址过程,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散失甚多,学校迁到灵石寺后,古刹胜地亦惨遭洗劫。他下令把灵石寺的千年古树乱砍一通,驮运到各地当做柴薪贱价出卖,所得之款充塞私囊。又把灵石寺中历代金身佛像洗去金粉,熔为金块,盗为己有。还把一部分珍藏佛经盗窃出境,卖与海外,其中不少为国内孤本。唐宋元明难见版本、名人学者手画、书法、抄本也难免洗劫。学校在王子吉糟蹋下,命脉几断。他又趁 1937 年“七七”事变之机,宣布学校停办。王子吉蛮横无理,胡作非为,引起全校师生的公愤。1936 年夏,临近学期考时,进步学生便秘密策划“驱王”活动。以学生会学习股股长吴伟仪(端升)与其兄商乙班班长吴学仪为首的部分进步学生首先发难,发动罢考,散发“驱王”宣言,坚决要求驱逐王子吉。为弹压学潮,毛应章、王子吉一方面强令教师分赴学生家里做分化工作,另一方面又动用便衣队包围吴伟仪住宅。此次“驱王”活动虽被弹压,吴氏两兄弟被开除学籍,但学生中反专制、反迫害的斗争精神却消灭不了。
1942 年春,陈开瑀到县立初中任校长,带其弟到校任总务。陈开瑀兄弟俩独揽学校财权,贪污经费,克扣学生伙食,还将田粮处供应的大米盗卖出去,换成粮仓里陈年变质的稻谷,加工成不能吃的糙米,作为学生伙食。陈开瑀胡作非为,引起师生公愤。时在县立初中任教的陈云官,一面向陈开瑀提出抗议,一面暗示学生自治会向县当局告发。二年级何本善、林中长、曹德来、游遵明等十多位同学于一天深夜,聚集在洋中厝宿舍里秘密开会。决定:一、发动把矛头指向陈开瑀兄弟及童子军教官的罢课,公布他们的贪污罪行;二、派代表以学生自治会名义,向县当局揭露陈开瑀丑恶面目;三、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学生正义行动。但因青年人秉性刚烈,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不等天亮,于子夜时分,就拥至陈开瑀卧室,把他从床上拉起来进行说理斗争。这个行动惊动了陈开瑀的弟弟,他溜出户外大喊“土匪抢劫”,周围群众不明真相赶来解围,同学们只好星散回到宿舍。
陈开瑀被打击后,老羞成怒,漏夜与其弟密谋派教官向县警察局诬告“共产党暗中挑动学生暴动,要求严加惩办”。翌晨,县警察局不问青红皂白,派出十多个全副武装的警察,到县立初中逮捕参加行动的十多位同学。陈云官挺身而出,和十多位教师商议后,立即宣布罢课抗议,呼吁社会各阶层人士声援支持。并由他带代表向县当局说明事件真相,要求立即释放无辜学生,同时以学生自治会与教师代表名义,印发《宣言》,通电省教育厅,揭露陈开瑀一伙迫害学生的罪行,要求给予惩处。这场与陈开瑀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辛亥革命元老郑忾辰积极支持下,迫使福清当局不得不把被捕学生释放出狱,讨回了公道。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8 10:38:43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七教师抗拒县长面试记

倪朝铭

本文记述的是解放前福清小学教育中的一件旧事,尽管这事发生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我身历其境,印象深刻。现就记忆所及,概述如后:
1943 年 8 月,我受福清县玉融中心小学(福清实验小学前身)翁鸿猷校长之聘,担任毕业班两个班数学课程,并兼一个班的班主任。吴端升先生担任两班语文课程,并兼另一班的班主任。我们两人是同学,合作默契,抓严抓实,教学水平节节提高。1944 年 7 月,投考县立初中成绩,创学校历年记录,颇受各方赞许。正值我们怀着愉快心情欢度暑假之际,突然传来讯息:“新任县长余烈(浙江於潜县人,1944 年 6 月到任),要召城区小学教师到县府轮流面试。成绩差的,下学期不予聘用。”对此,大家议论纷纷,普遍认为,合格教师标准和考核办法,省厅均有明文规定,单凭县官一次面试,就决定谁合格谁不合格,这岂不是滥用职权吗?不过,牢骚之后,还是摄于权势,前去应试。只有吴端升、陈经纬、丁康华、郑曾宏、杨瑞英、吴干民和笔者共七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坚决抵制面试。翁校长眼看学校有七位教学骨干,公开抗拒县长,担心教师吃亏,影响学校办学大局,心中十分焦虑。
当面试工作基本结束时,余烈县长特派教青科科长会同翁校长召集我们七人协商,教育科长传达道:这次县长整顿城区小教队伍,旨在淘汰滥竽充数之辈,是重视教育的正确措施,希望你们赶快行动,勿错失机会,云云。我们当即表示:兹事体大,应按省厅规定标准,予以细致考核,方能作出恰当的评价,才能令人心服口服。如果仅凭一次面试,即决定某位教师是否合格,这种想法和作法都是简单粗糙的,其结果也是不合理的。教育科长见说服不了我们,便以强硬的口气道:余县长处事果断,言出令行,公然违抗,后果极为严重。我们听后,不予回应。由于双方意见南南辕北辙,不欢而散。
当学生们知道我们七人勇敢拒试的举动,有可能遭到政府强行解聘的时候,便自动串联,由干部率队前往县政府请愿,强烈要求挽留七位老师。游行队伍沿途呼喊口号,开进县府大院。县政府派秘书接见学生干部,答应将学生要求转告余烈县长。学生游行请愿引起家长关注,形成社会压力。
翁鸿猷校长看到事情越酿越大,便建议召开福清县教育会理事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并亲自拜访余县长,向他详细介绍七位教师的品德、学识、为人处事、工作成绩。翁校长在拜见县长后,通知我们说:“余县长决定亲自参加我校原定 8 月 15 日召开的校务扩大会议,与你们七人见面,至于如何解决问题,余县长只说到时再看,未曾定调。”当时我们认为针锋相对的一场唇枪舌剑则是势所难免的。
至时,余烈县长借同主任秘书、教育科长莅临会,经翁校长介绍后和我们一一握手寒喧。校务会议按预定的内容逐项进行,在讨论结束后,余县长接着讲话,其内容有两个重点:一是肯定学校的办学成绩,感谢翁校长和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二是这次学校虽然有七位老师没有参加面试,但他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七位老师教学情况,希望七位老师安下心来,继续为本县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会后还参加学校会餐,并频频向我们七人祝酒致意。于是紧张的气氛顿时烟消云散。事情获得如此喜剧性的结局,实在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8 10:41:08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福清合成氨厂兴建记略

何爱先

1970 年初,福清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兴建 7 项工程:一是泰城溪引水工程;二是朱山变电站和闽福线福清段 110 千伏输电线路;三是合成氨厂;四是南门大桥;五是江阴岛围海筑堤建渔江公路;六是建新水库;七是东张水库高干渠道。
同年 3 月下旬,我在福清县东张人民公社担任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有一天,县革委会副主任盖如祖找我谈话。他门见山地对我说:“今年全省要筹建 19 套 3000 吨的合成氨厂,我们县争取到 1 套。县委研究,调你负责筹建工作”。我一听,怕了,立即说:“我一向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什么合成氨,什么机床、刨床,我一窍不通,最好另派他人。”盖副主任说:“别怕,上靠毛泽东思想,下靠革命群众,我们县委相信你会干好的。”这时我不便再推辞。我说既然县委信任我,定要干好,但请求县委给我配备一个得力的班子。盖副主任表示,要什么人尽管挑,要谁调谁。话说至此,我虽有畏难情绪,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我想既要干,就要干好。干一行,起码也要熟悉一行。因此,我到新华书店购买一摞有关化工、化肥等方面的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求得对合成氨的工艺流程有个初步的了解。
建厂的第一步是选址。根据省革委会指示,厂址的条件:一是要在福厦公路西侧(战备需要);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源。因为合成氨厂需水量大,每秒需水 3 立方。莆田地区副专员荆利九专程来融,会同盖如祖副主任,带我沿福厦公路福清段西侧选择厂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最后定址于宏路真武殿村北石竹山麓的一片荒坡上。其水源靠的是东张水库。
5 月上旬,成立筹建机构,定名为福清县 0370 工程指挥所。“70”是1970 年,“03”是指 7 项工程中的第三项。第一批调来的干部是陈齐进、陈乃臻、俞宏淦、陈定煊、林今雨等人。办公、住宿地方,向东张水库管委会暂借。要丈量土地,但没有皮尺,我们只好用麻绳,在每一米处打一个结,来代替皮尺。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把 20 几亩用地丈量了一遍。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情绪高昂,一心一意要建好福清第一个生产碳酸氢氨的工厂。
根据地形,征用的山坡地要平整为三个平台。经县革委会决定,渔溪、宏路和东张 3 个公社组织近 600 人的民工队伍,经过近一个月的奋战,终于把这片荆棘丛生、乱石遍布的山坡地平整为三个落差分别为 2~3 米的大平台。
厂房设计由省化工设计院负责,县建筑公司负责施工。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发动建筑工人搞技术革新,提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工人的聪明才智,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如变换工段的大气柜,原设计为混凝土结构,为充分发挥本县石头多的优势,以条石结构代会钢筋混凝土,精心粉刷,做到不渗不漏。节约钢筋 10 多吨、水泥 20 多吨、木材 20 多立方米,受到省革委会生产组的表扬。
各工段的主要设备,由省化工局按计划调配,但所有零配件均应自行采购。要求各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考虑自己有不少学生,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各地化工、化肥企业工作。经请示县革委会同意,我亲自担任临时采购员,借同化工技术人员余孔香,启程到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等地,通过我的学生,终于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购到所需的大部分配件。但还缺 7 大件,各省一时无货。省化工局邓林华局长听了我的汇报后,高兴地说:“全省 19 套小氨厂,你们跑得最快,这 7大件,由省局库存拨付,算是奖励”。我们喜出望外。
设备、配件有了,需要技术人员来安装。单靠县里调配的一支 10 余名安装队远远不够。我们请县革委会支持,从兰州调回陈航,从上海调回林民谊,从福州调回王基铭,并从本县下放干部中调回倪秉越、韩潮祥等化工、电工技术人员。当我们了解到福清糖厂的技术员刘天机、刘家清及工人郭道财等因派性问题尚在当杂工时,立即通过县领导向糖厂商调。又听说油厂有个全县一流的电焊工张世界,因派性问题被定“反革命”,关“小号”已 8 个月了。我立即到油厂商借。当晚,当我对张说,你是搞派性,不是反革命时,他一时愕然,不禁痛哭失声。从此,他拼命工作,不分日夜,大年初我硬把他赶走,他才回家休息了一天。
自 1970 年下半年起,县革委会先后调配近 200 名复退军人和 10 余名学徒到合成氨厂。经联系,分赴泉州、永春、莆田、南平等合成氨厂培训。他们都能认真刻苦学习,很快掌握了机修和各工段的操作技术。回厂后立即投入安装设备工作。有部分工人,妻子没有工作,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我们商请建筑公司安排当小工,并与真武殿大队联系商租房子,使他们免了后顾之忧,而全身心投入工作。
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福清两派群众组织派性还很严重。我们要求全厂职工在拥护共产党、拥护毛主席的大前提下求同存异。在我们厂,只许讲团结,不许搞派性。因此,全厂上下亲如一家。他们不计报酬,经常自动加班,夜晚,工地上灯火通明,热火朝天,我们常常要再三催促后他们才肯回去休息。由于采取建一座厂房,安装一座设备的流水作业法,因此,自 1970 年 7 月 1 日开始建厂至 1971 年 7 月 1 日锅炉点火,仅一年时间就基本建成了。省化工局于 7 月 1 日早上 7 时就发来电报祝贺,并表示嘉奖。省化工局邓局长说:“人家是‘县自为战,而你们福清厂是‘厂自为战’,而且摘取了全省 19 套小氨厂建设的挂冠。应该感谢你们,感全厂工人同志们。
为了健全企业领导机构,经批准,正式成立合成氨厂党支部,并准备成立厂革委会,撤销 0370 工程指挥所。
“行百里者半九十。”锅炉虽然点火了,但要使各工段全面贯通,投入生产,还要进行一段艰苦的努力。全厂 300 多名职工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争早日产出白花花的碳酸氢氨。
1972 年 1 月 11 日我突然接县革委会一纸调令,以调我回县革委机关担任宣教组组长的名义要我离厂。我实在难舍与我并肩战斗 500 多个日日夜夜的工人兄弟姐妹们,难舍我为之洒过汗水的工厂。但上命难违,为避免工人成群结队向县革委会要求挽留的纷乱局面,我于第二天就将工作草草移交给副书记刘正同同志。1 月 13 日早上 5 时,我想不惊动大家,悄然离厂。谁知全厂 300 多人早已列队厂前夹道相送。此情此景,我不禁泪如泉涌,唯频频合十向同志们道别,感谢同志们的深情厚谊。
30 年来,福清合成氨厂为发展福清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该厂已成为历史。因特记此,以存史册。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8 10:44:33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东瀚南港海滩运用新技术造林经过

林秋明

东瀚位于我市东南部,多丘陵山地,自然条件差,造林成活率低。当时的东瀚公社在 20 世纪 70 年代也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过荒山绿化运动,却收效甚微。而在东瀚的西北角,有一片叫南港海滩的,因为 20 世纪 80 年代的那场运用新技术大规模种植粗枝木麻黄而名噪一时,每当人们提起此事仍记忆犹新。

盐碱地的困惑

东瀚南港海滩共有滩涂面积 3600 亩,四周与东瀚、北盛、南浔三个大队相连,海滩地势低洼平坦,属于封闭式淤泥岸重盐碱地。20 世纪 70年代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公社投入大量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的围垦造田运动,滩涂被改造成网络状的规格化结构。但由于该海滩土壤盐碱度高达 8‰~12‰,又缺少相应的给水设施,所以只能种植一些海松柏等耐盐碱性草本植物,长期以来根本无法用于种植农作物和造林,整个滩涂基本上处于荒废状态,没有实际利用价值。有的地方甚至整片不长一草一木。一到夏秋季节,海滩在太阳的曝晒下,表土铺上一片白茫茫的盐巴。
由于东瀚自然生态恶劣,常年大风劲吹,周边三个大队的农田风害严重。为了改变东瀚人均耕地相对较少、解决周边百姓长期缺少薪木的矛盾,同时也为了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当时的东瀚乡政府便与东瀚、北盛、南浔三个大队,在 1985 年~1987 年连续三年营造适合盐碱土壤生长的木麻黄,但由于采用的是传统的裸根种植法,加上技术性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原因,造林均告失败。
国内外,在重盐碱地造林方面也有过相应的研究,主要采用蓄液压碱、灌水洗盐、深沟晒垅、暗管排水、采用隔盐袋等方法,但终因造价过高,而无法大面积推广与应用。很明显,以上方法也不适合重盐碱的南港海滩的造林。
为了解决本县淤泥海岸重盐碱地造林难以成活的问题,1988 年经当时的县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指挥部决定,将“重盐碱地造林技术试验”列入攻关项目,由三山、高山、东瀚三个乡镇林业站实施,县林业局总工程师杨运立同志为总负责,李祥贵、任恢忠、郑应发三人具体负责。试验的主要措施是通过脱盐排碱的方法,以达到降低幼苗盐害,同时采取配套造林措施,以达到提高盐碱地造林成活率之目的。就这样,一场浩大的滨海重盐碱地造林运动同时在以上三个乡镇蓬勃展开了。

绿化家乡、重任在肩

在东瀚,由任恢忠同志负责南港海滩的 3600 亩重盐碱地造林的全过程实施。任恢忠同志是 1987 年调任到东瀚林业站工作的。对于在重盐碱地造林成活率极低的问题,他心里不是不清楚的,但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面貌,他知难而进,全身心投入到他所从事的林业事业中去。他除了采用起埝脱盐排碱方法外,还大胆运用容器苗造林的技术,即将木麻黄幼苗培育成容器苗,然后按埝栽植,一改传统用裸根苗造林的老办法。可是他的这种大胆的创新技术却一时未能得到三个大队主要干部的认可和支持,大队干部们都认为容器苗比裸根苗弱小许多,所以不可能成活,都瞧不起容器苗。由于受传统守旧观念的束缚,又怕容器苗造林工序多、成本高,三个大队始终不肯接受造林任务。直到当年 6 月份,雨季已经过去,骄阳当空照,任恢忠同志亲手组织培育的 40 万株容器苗仍搁在那里而无人问津。面对此时此景,任恢忠同志心急如焚,为了将这些容器苗早日栽种下去,他不知磨破了多少嘴皮,但人们还是不买他的账。
为了将这项新的技术尽快转化成生产力,在时任林业局局长曾世钧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任恢忠同志说服了家里人,冒着巨大的风险,毅然决然独自承包下这 40 万株容器苗的造林任务。曾局长也是个敢担风险的领导,他打包票说,假如造林失败,县林业局愿意承担这 40 万株容器苗的苗木款 1.2 万元,但任恢忠同志则要承担造林所花工钱和管护费等,共计2.5 万元。这 2.5 万元的款目在当时是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成功来自刻苦攻坚

自从任恢忠同志承包下这 40 万株容器苗的造林任务后,便没日没夜地往里钻,翻材料,查数据,刻苦钻研,由于他既懂技术又有胆识,便亲自组织专业队,在公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 1000 多个劳动力 10 余天的奋战,终于将 40 万株容器苗全部种植下去。20 天后,老天又下了一场及时雨,连绵 3600 亩的海滩林终于茁壮成长了,这极大地鼓舞了任恢忠同志的信心,又经过 6 年时间的日夜刻苦攻坚,终于打破传统裸根造林的做法,完善地培育出了容器苗造林新技术,并且在全市大规模推广。
1988 年 1 月至 1992 年 12 月,任恢忠同志又与东瀚镜柄林场的同事们合作实施该公社的“滨海重盐碱地造林技术试验”项目。他采用网络型落差式脱盐排碱技术和综合造林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反复试验,又喜获成功,不但突破了国内外土壤含盐在 8‰以上不能营林的禁区,而且在含盐量高达 12‰的低洼重盐碱地造林取得成功,首创了重盐碱地造林成活率从 0%一 15%提高到 85%-90%的突出成就,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沿海防护林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受到全国防护林会议代表、林业部专家和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同行专家的赞赏和肯定。该项目后经林业局申报,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论文在《福建林业科技》刊物上发表后,荣获福建省林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同时被宁波大学图书馆和湖南大学图书馆编入《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辞典》一书。

不可估量效益

任恢忠同志培育的容器苗造林技术,主要做法是,首先将粗枝木麻黄幼苗培在容器上,加上 15%的海泥皮(灰)、24%的海沙、60%的红心土,以及 1%的三料肥,再把容器苗就地培育在海滩轻盐土上,造林时撕掉容器袋。木麻黄的苗木规格为:高 40 公分,径 o.3 公分,容器袋高 12 公分。而传统的裸根苗一般高为 100-150 公分,径为 0.7-1 公分。这种容器育苗法能避免造林初期苗木根系和根际直接与盐土接触,预防盐害和返渗现象发生,使木麻黄成活率由 0%-15%提高到 85%—90%。经过试验后推广,东瀚南港海滩 3600 亩木麻黄几乎全部成活,从而使海滩的重盐碱地表土层20 公分土壤含盐量从 7.6733‰—12.9606‰下降到 3.8371‰—4.3159‰。根据对比资料显示,试种前南港海滩 1987 年—1988 年连续 2 年营造木麻黄 20 万株,仅在河渠与道路旁成活 1.7 万株,成活率仅为 8.5%。采用新技术后,南港海滩共推广木麻黄容器苗 40 万株/袋,成活率几近百分之百。这新技术的应用,使任恢忠同志在容器苗造林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其成片造林面积为当年全省最大。当时的省林业厅厅长赖纪锐还亲自带领 28 个沿海县县长、林业局局长到东瀚召开现场会,从而为全市、全省推广应用容器苗造林起了示范和带头作用。任恢忠同志也从一位普通的林业干部破格晋升为林业工程师,并获得福清市委的奖励,晋升工资一级,还多次荣获省、福州市科技进步奖及绿化积极分子等称号。
由于这种新造林技术实用性和可操作强、材料可靠、技术成熟,另外两个公社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在重盐碱地成片种植木麻黄。从 1988 年-1992年沿海 13 个乡镇中共推广造林面积 15436 亩,也大获得成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我省尚有的 13 多万亩重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据测算,应用这种新技术后,每亩盐碱地木麻黄片林,年均可增值近 300 元,按全县所推广的 15436 亩计算,年可创产值 436 万元。据东瀚乡后来对木麻黄林的生态效益情况小结报告显示,该乡曾于 1993 年10 月统一组织四个村进行过一次打枝清理,共打枝 200 万斤,每百斤按10 元计算,其经济价值计 20 万元,其中仅北盛村,此项就创收 3.2 万元。
原来因盐碱性和风害而无法耕作的边缘滩地,约有 600 亩,当滩地郁闭后,于 1991 年后逐步开荒栽种甘薯等农作物,每亩年生产甘薯片 500斤,计每年增加粮食 30 万斤,折人民币 30 万余元。原在滩地边缘一带已种植的农田,由于风害和盐害,亩产受到严重影响,一般年份年产量仅600 斤左右。自从滩地郁闭后,风害和盐害得到抑制,产量大幅度增加,每亩可达 750 斤-800 斤,增产幅度为 25%-30%。三个村边缘受益的农田,计有 1500 亩,每年增加粮食 22.5 万斤-30 万斤,折合人民币 22.5 万斤--30 万元,三年来增加收益共计 67.6 万元--90 万元,三项经济效益累计达 177.5 万元--200 万元另外由于木麻黄成林后大大地改善了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真正的生态效益,就远不止这些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8 10:48:12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辛亥革今融籍人物录

刘福铸

90 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场革命中,亦有一批福清籍人士侧身其间。现笔者就对搜集到的一批与辛亥革命有关的融籍人物,作一简介。以作为对辛亥革命90 周年的纪念。
一、王月俊(1850----1933):字天潮,祖籍镜洋洋尾村,兄弟三人,幼家贫。壮岁南渡至荷印孟加锡埠谋生,通过艰苦奋斗,渐成富侨。曾在孟加锡埠发起组织旅洋同乡会,筹建福州全郡会馆,并首任总理。辛亥革命期间,他倾心反清事业,积极在南洋奔走筹募,支援孙中山革命,功绩卓殊,曾得到国民革命政府先后授予四枚金章。
二、俞宏瑞(1868----1939):祖籍海口里美村,生于东张玉底。早岁出洋至印尼爪哇经商,历尽辛艰,渐成巨贾。但他富而不忘故土,对家乡之兴学和公益事业多所捐助。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脱离清廷独立,福建亦于当年 10 月 9 日宣布独立,11 日成立福建军政府。军政府成立后,即通电海外侨胞。宏瑞虽身居海外,然关心祖国形势,对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极表赞同,乃毅然汇寄白银一万元至福建军政府,以助革命军需,以其实际行动表达对革命的支持。军政府接款后,特题匾回赠,盛赞俞先生之义举。
三、郑忾辰(1876----1953):原名郑德元,字忾辰,亦作慨辰,忾尘、慨尘,融城人。24 岁中秀才,嗣后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1905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自此步上参加政治活动的道路。有关恺辰的生平事迹,有《福清文史资料》(新第一辑)刊发的《忆辛亥革命先辈郑忾辰公》一文及《福清市志》可以参阅。这里补充郑忾气辰较重要一些政治履历:
(1)1911 年 11 月当选福建省参议员。
(2)1913 年 4 月任第一届国会(第一期常会)众议院议员。
(3)1916 年 8 月第一次恢复国会(第二期常会),仍任众议院议员。
(4)1917 年 8 月任护国国会(非常国会)众议院议员。
(5)1922 年 10 月第二次恢复国会(第三期常会),再任众议院议员。
(6)1928 年 11 月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第一届立法委员,海军、总司令部顾问。
(7)1930 年 12 月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第二届立法委员。
(8)1933 年 1 月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第三届立法委员。
(9)1946 年 11 月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
(10)1941 年 9 月至 1948 年 8 月陈仪主闽时,任福建省政府顾问。
(11)1950 年 4 月当选福清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
(12)1951 年 4 月当选福清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
四、林孝楼.(1880----1944):邑之东瀚人,幼家贫,1909 年携妻女东渡日本谋生。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担任同盟会仙台地区联络员。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任同盟会仙台支部负责人、旅日华侨同志会委员,筹募巨资,帮助国内革命。后任华侨同志会会长。1914 年,孙中山流亡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同盟会仙台支部全部加入,后改称中国国民党海外直属支部。孝楼与孙中山晤见并合影留念。1936 年,孝楼因在日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受到通缉,于 9 月回国。1944 年 11 月在家乡去世,享年 65 岁。
五、何遂(1888----1968):原名绪基,字叙甫,祖籍福清港头瞻阳村,生于闽侯。1904 年入福建武备学堂,结识林觉民、方声洞等,开始参加反清革命活动。1906 年到南京第九镇当排长。1907 年考入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是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 年,毕业于第二期陆军大学。嗣后到广西任训练新军机构“督练公所”参谋处筹略科长兼陆军干部学堂教官。1910 年,何遂与耿毅、刘建藩等同盟会员创建同盟会广西支部,任参议。出版《南报》,宣传革命。
辛亥武昌起义爆发,何遂时任北洋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参谋,吴原为革命党人,遂自山西举义。1915 年,遂应黎元洪之邀,到陆军大学任战术教宫,与李济深同事,过从甚密。同年云南发生“护国运动”,何遂潜往山西策动晋北镇守使孔庚反袁,并为之起草电文。袁世凯死后,何遂奉黎、段政府之派,与沈鸿烈等人赴欧洲观战,归国后,著《欧洲观战记》一书。1917 年,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何遂被广州护法军政府委任为“靖闽司令”,在闽从事推翻李厚基活动。失败后,东渡日本。1920 年,何遂任曹锟军管教导团教育长。1924 年参与冯玉祥发动的囚禁贿选总统曹锟、建立国民军的“北京政变”。
国民军时期,任参谋长、师长、航空署长、空军司令等。1928 年春,任黄埔军校代理校务(校长)。翌年底辞职,到西安任杨虎城第十七路军总参议。“九一八”事变后,何遂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
解放后,何遂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司法部长、政法委副主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等。1968 年逝世,享年 80 岁。《广东文史资料》第 61 辑曾发表陈燕茂《何遂的生平》一文,对何遂生平作了较详细介绍。
六、俞兆复(1889----1971):字恨时,祖籍海口里美村,迁居融城西园。19 岁赴印尼泗水谋生。辛亥革命时,他由吴文楚、王少文介绍,在泗水加入同盟会,并担任支部干事。加入同盟会后,他积极宣传革命,到处奔走,为革命筹集款项。北伐战争时,他曾同安昌平、吴德修等一起返国,在厦门参加“闽南北伐队”,后返回泗水。同盟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时,当选为泗水支部监事。兆复于 1933 年归国,先后担任过县泗水融侨救济委员会福清分会主任委员、县财委、县商会、县华侨协会、里美华侨农场等单位负责人。1971 年去世,享年 82 岁。
七、黄家宸(1890----1912):邑之江阴北郭村人,肆业于福州英华书院,在福州参加同盟会在闽外围革命组织“桥南社体育会”,从事革命活动。1908 年,与祁暄等人创办警醒报社,出版《警醒报》,鼓吹革命。此后往来于榕、融之间,进行革命活动。1912 年 5 月 20 日,被闽省都督府政务院院长彭寿松唆使爪牙暗杀于福州,时年 22 岁。有关黄家宸的详细生平事迹,可参看《福清文史资料》新第 4 辑《黄家宸事略》一文,此不赘述。
八、王怀晋(1891----?):字楚英,邑之音西瑶峰人。毕业于福建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法科。辛亥革命时期,先后任孙中山护法军政府秘书厅办事员、粤军别动司令部秘书、广东新丰、连平高等审判厅分庭长。北伐战争开始后,先后任广东大元帅府直辖讨贼军第五路司令部参谋、中央直辖第三军第一梯团司令部参谋长。1925 年署广东韶州地方审判厅厅长兼登记局局长。1926 年北伐军入闽,任福建司法行政委员会委员兼福建法院委员会委员,复充福建省考选县长主试委员。1928 年,福建省法院改组,王怀晋任福建省特种刑事法庭庭长。1930 年任国民党福建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不久任常务委员。1931 年兼任福建省军法会审判长。同年,又当选国民会议代表。王怀晋曾于 1923 年、1924 年、1925 年连续三次分别向大理院院长兼管司法行政事务赵士北、海陆军大元帅孙中山、代大元帅兼广东省长胡汉民上书,条陈整饬司法及建国治国大计。三篇上书的具体内容可参看《福清文史资料》第八辑发表的俞达珠《王怀晋和他的三次上书》一文。
九、刘尧宸(1895----1925):融籍黄埔军校代理校长何遂曾撰《陆军中将刘君尧宸基碑》一文。文内曰:“君讳尧宸,字俊辉,闽福清县人。世居霞浦,祖长泰,海坛副将,遂家福清。”据考尧宸生于平潭,盖平潭福清本为一县,故其记籍时辄称“福清”。尧宸 7 岁随父移居福州。后人培元书院就读。毕业后,先参加同盟会在福州的外围革命组织“桥南体育会”,后参加同盟会,从此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
1911 年 10 月,武昌首义。尧宸随即参加在福建掀起的辛亥革命响应行动,他参加的是洋枪队,占领电报、电话各局,负责镇守大清银行水亭厘局。1912 年始,入军校学习。1915 年,参加讨袁活动。1917 年,参加反对张勋复辟活动。1919 年,尧宸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回闽参加福建靖国军,任司令部上尉副宫。1922 年任孙中山元帅府卫队团参谋长。1924 年参加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1925 年,参加“第二次东征”,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团团长,10 月,在攻打惠州城西北门时,尧宸不幸中弹阵亡,时年 30 岁。尧宸死后被追赠为陆军中将。 尧宸遗体后运葬于黄埔烈士坟场。
1928 年 10 月,时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代理校长的福清同乡何遂,到黄埔吊尧宸之基,并亲自撰书了《陆军中将刘君尧宸墓碑》,该文已被收入《辛亥人物碑传集》。十、薛永龙:邑之薛港北园人,清朝末年东渡日本谋生。辛亥革命前夕,在日本长崎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积极为革命奔走。1914 年孙中山流亡日本,他和其他一些同盟会会员组织起来,欢迎孙中山来日,并一起合影留念。
十一、叶培新:融城人,明内阁首辅叶向高十三世孙,光绪末年举人,后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政法大学。1905 年兴中会与光复会、华兴会等革命组织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时叶在日本读书,遂参加孙文、黄兴组织的同盟会。培新嫡孙叶存湑于 1935 年赴印尼泗水创业,后曾当选泗水玉融公会主席。
十二、施兰英:女,福清人,辛亥革命前夕在上海念书。1903 年春,闽侯人林森等在上海组织“旅沪福建学生会”革命团体,从事反满救国的民主革命活动,兰英亦加入该组织。同盟会成立后,成为会员。辛亥革命后,在浙江宁波崇德女校工作。其名字简历被收入 1942 年编成的《福建辛亥光复史料》一书之《旅沪福建学生会庚戌年(1910)会员姓名录》。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8 10:52:07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融籍世界著名桥梁大师林同炎

林华庭

第一个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的华裔院士,是福清东瀚籍的林同炎先生。
林同炎,1911 年生,世界著名桥梁和结构工程学家。父亲林西智曾任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法宫。
1925 年,林同炎十四岁便考取了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当时,其父就劝导他:“做一个工程师,要比当政客更能切实地造福于人类。”从此,这个出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的“神童”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这句话,迷上了工科。他每试必冠,是校长茅以升、教授孙宝琦的得意门生。后来由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州里大学执教的胞兄林同济资助,离开故土到该校工程研究院深造,获学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力矩分配法》,轰动了美国建筑界,被命名为“林氏法”。
1946 年,林同炎受聘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从事教育教研工作。1956 年,他完成了力作《预应力混凝土》一书,被公认为预应力学术界的权威著作,被美国土模工程学会评选为大学最好教科书之一,翻译成日、俄、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出版。他是“美国预应力的功勋人”,被尊称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他首创的“荷载平衡法”设计理论,成为预应力混凝土设计三大基础理论之一,他也由此被公认为现代建筑的一代宗师。
1972 年 12 月 23 日,尼加拉瓜首都马拉瓜发生强烈地震,市中心 511个街区成为一片废墟,唯独林同炎设计建造的一座 18 层的美洲银行大厦巍然屹立着。1977 年,他精心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座半面孤形的克拉巧起大桥,轰动全美,并荣获美国全国建筑设计比赛的第一名。他设计的莫斯康会议中心,被誉为“是结构计算的奇迹,也是视觉的奇迹”。
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为了表彰他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特殊功绩,特将该学会的预应力奖改为“林同炎奖”。加州大学特别授予他“终身荣誉教授”的称号和该校最高奖状----“柏克莱”奖状,并设立“林同炎纪念馆”。他以突出的成就先后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状、全美顾问工程师最高奖状、国际 FREYSSINET 奖章。
虽说远离故土,可林同炎先生始终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1979 年春天,当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战略时,林同炎毅然回到离别 33 年的祖国。
当航班飞临上海,这位桥梁建筑大师看着奔腾的黄浦江,灵感油然而生:浦东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土地,若能先行投资,在黄浦江上架桥,浦东的地价必然升值,上海市的城市规模将成倍扩大。
一回到美国,林同炎就迫不及待地与同事一起编制建桥计划,并附上四份大桥建设方案图纸,呈送给上海市政府。
从那以后,林先生不顾年事已高,穿梭于美国与中国之间,实地考察、协商研讨,提出并完善了“在黄浦江上建桥----开发整个浦东----建设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三步构想。上海市委书记黄菊曾在致林同炎一封信函件中说:“先生对家乡建设大业至诚关心,七次修书建议开发浦东的设想,今已为众人共识,并经获国务院决策,目前正在进一步制定详细的开发规划。”
浦东,这块 20 世纪 90 年代才开发和崛起的热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之一,其中也凝聚着融籍侨贤林同炎先生的心血与汗水。
林同炎说:“我喜欢造桥,因为桥梁能够把人联系在一起,还可以把河流、城市、国家联系在一起。”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8 10:54:27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民族英雄江继芸简介

翁发熹

江继芸字源远,号香山,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生于海坛岛候均(今平潭县潭城镇)。少年有大志,且熟悉水性。年青时加入清军水师,精武善战,屡立战功,获清廷赏武银牌,累迁千总、守备、参将、副将等职。
清道光十九年(1839 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厉行禁烟,是时平潭属于福清县,平潭为福清县太平乡海上里、海下里,况且林则徐福籍是福清海口,江本是一位勤政爱民,富有民族气节的人,与禁烟大臣林则徐又同籍,执行禁烟命令格外认真,积极巡洋,缉获鸦片,深被林则徐赏识与器重。当年 6 月 15 日(农历五月初四),南澳镇总兵沈镇邦因禁烟不力被降为游击都司,遗缺就由江继芸署理。他任职后,亲率水师,日夜在所辖洋面加强巡逻,堵截贩运鸦片船只,没收烟毒,究处英船卓有成效,更博得林则徐、邓廷桢等赞赏和信任。道光二十年(1840 年)初,荐擢江继芸为福建海坛镇总兵。不久,林、邓被革职,禁烟运动受挫,江继芸对此无限愤慨,表示:大敌当前,国家有难,我身为朝廷武将,守土有责,主战将领虽遭贬却难移我为国效力、抗击英夷之心。他一面加强防务,积极备战,一面继续查禁鸦片。因此,深受继任闽浙总督彦颜伯焘的好评。
道光二十一年(1841 年)英国侵略在广东、厦门多次失败后,再次策划进犯厦门。厦门频频告警,总督颜伯焘奉命坐镇闽南指挥抗敌,特奏调江继芸接任金门镇总兵,倚为左右手。
道光二十一年(1841 年)8 月,英国侵华大臣璞鼎查率领一支由战舰10 艘,轮船 4 艘、各式运输船 22 艘,配备大炮 366 门,陆战队 2519 人组成的舰队,由香港启航,矛头直指厦门。8 月 25 日(农历七月初九)驶抵厦门口外青屿口海面,蛮横地向清水师提督窦振彪发出限期献出厦门的“最后通谍”。这时,窦振彪正率战船出巡浙海缉盗未归,总督颜伯焘当即飞调金门镇总兵江继芸来厦与巡道刘耀椿共同统领军事并令江继芸着重镇守左翼防线。当时厦门防务力量较为薄弱,装备较好战斗力较强的水师已被水师提督率往浙海捕盗,所余屯军仅 3000 人,水勇也不过千余人,且装备落后,各守炮台、隘口,兵力分散,面对这种状况,为了守土卫国,江继芸慨然受命,驻扎在胡里山炮台,昼夜备战,誓与来犯之敌血战到底。
8 月 26 日(农历七月初十)晨,英国舰队乘潮人港,炮轰鼓浪屿和厦门沿岸阵地、村庄。各炮台守军在江继芸指挥下,以猛烈炮火三面环击,一举击沉、击伤英军舰、船只 6 艘。英军受挫后,改变战术集中炮火,猛攻左翼阵地,并在炮火掩护下,分乘舢舨强行登陆,包抄各炮台。江继芸一面指挥大炮还击,一面组织陆勇堵截登陆英军,用大刀、长矛与拥有精锐武器的侵略军肉搏,连续打退敌人 5 次进攻,斩杀无数,正当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之际,三艘英舰在右翼鼓浪屿登陆,守军抵抗,鼓浪屿还是沦于敌手。总督颜伯焘借同刘耀椿率第一批精兵撤离厦门,退到同安。当此危急关头,江继芸的卫国决心,毫不动摇,他组织所乘无几的兵士与敌人又展开了殊死肉搏,但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战斗持续至日暮,官兵伤亡殆尽。这时,江继芸带着遍体伤痕,手执半截秃刀,面对蜂涌而来的敌人,且战且退,直至悬崖绝处,投海殉国了!他的视死如归英雄气概,使敌人也肃然起敬,英国穆端、麦克法等如实地记下了亲眼目睹的战斗情景,故使江继芸英雄事迹,得以颂扬海内外。
战后,清朝廷道光皇帝为褒扬他的英烈功绩,特钦赐祭葬圣旨,派钦差带祭诏和恤银到平潭祭奠英灵。祭文曰:皇帝谕祭阵亡总兵江继芸之灵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恤死报效国家之盛典。尔江继芸赋性忠贞,国尔忘身,御敌冲锋奋勇阵殁,朕用悼焉。特颂祭葬,以慰幽魂。呜呼!聿昭不朽之荣,庶享匪躬之报,尔如有知,尚克歆享。
江继芸遗体安葬于平潭县田美村前(今属北厝镇),基埕三层,两旁分立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石望柱。主圹入口处,一幅石刻对联云:鹭岛一时殉大节,离廷千载重精忠。并在往县城通道上树立忠烈坊。这种基葬规模,在晚清时期尚属罕见。1991 年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继芸的英名也被选人《中国历史名人大辞典》。
目前,江氏后裔第五世孙江桐生尚珍藏江继芸遗像、朝廷圣旨、皇帝祭文及诰恩木盒等数十件珍贵文物。江继芸的英烈功迹,已先后在《福建日报》版政文新闻、《参考消息》等报刊上介绍。他作为当时福清辖境内的人物,我想亦应做为福清文史资料。
(根据潭城镇俱乐部提供给我市六桂文化促进会资料而整理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8 10:56:12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关于亦嫩㗜造反及其家世与后代

薛守维

“亦嫩㗜造反”的故事,在老一辈福清人中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龙高一带人更是耳熟能详,但光阴似箭,毕竟已是 80 多年前的事了,由于没有文字记载,一些传闻也己支离破碎。今年清明节,我借回乡的机会,到村老人会走了一遭,了解到一些这位农民起义首领的轶闻片断,以及人们所关心的英雄家世与后代的情况。
亦嫩㗜出生在清末龙田积库村,姓薛,名馨焕。他的乳名本来叫亦嫩,由于身高体胖,饭量特大,故被乡亲在乳名后加了个方言“㗜”字。“亦嫩㗜”三字叫起来响亮、顺口,渐渐地人们反而把他的大名给忘了。亦嫩㗜的祖父名叫薛圣澄,圣澄有正官、正春、正禄、正红四个儿子,其中次子薛正春生有馨镛(乳名亦大)、馨焕、馨桂(乳名亦诚)、馨荣(乳名㗜妹)、馨松,亦嫩㗜排行第二。老三薛馨桂过继伯父薛正官为子,老四薛馨荣过继三叔薛正禄为子。
那时的积库村是远近出名的穷村落,地势高,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民间流传的“七叶薯三荚豆”是当年农业生产的形象写照。亦嫩㗜出身贫苦的农民家庭,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兄弟身同感受。他生性豪爽,富有同情心。据见过亦嫩㗜的老人说,他身材魁梧,臂力过人,头大似篓,声如洪钟,且拳杖功夫了得。他常常劫富济贫,好打不平。有一次,亦嫩㗜只身漏夜潜入一个财主家的油坊,偷牵了一头大黄牛,然后把油坊的一个大石碾移来堵在门洞里,后来,财主查到是亦嫩㗜所为,但他若无其事地对失主说:“你说是我偷的,你叫几个人把石碾搬走我看看。”财主明知亦嫩㗜故意为难自己,但也奈何他不得。因此富人怕他、恨他,穷人都喜欢他,拥戴他。
时值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推翻了满清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革命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所窃取,各种苛捐杂税依然存在,加上天灾频仍,农民越发困苦不堪。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孙中山坚决主张武力讨伐,他连续两次发表了《讨袁檄文》,南方各省纷纷响应。风起云涌的斗争形势给了亦嫩㗜很大的精神鼓舞,为了把北洋军阀的统治势力驱逐出福清,他与粤军秘密取得联系,并派员走乡串户发动农民举行武装起义。附近各村农民闻讯举着大刀、长矛、杖棍奔向积库村,很快就聚集起一支四、五百人的队伍。义军推选薛亦嫩为首领,薛守城为军师,以五峰寺为营寨,把义旗插在高高的“第一山”上。这就是民间所流传的“亦嫩㗜造反”。
为了壮大武装力量,亦嫩㗜派人潜人广东汕头购置枪支弹药,并约定从水路上运到黄霸堤。不料讲潮汕话的船老大把目的地听错了,将船驶到了别的港口。就这样,一边是船老大左等右等不见搬货人的踪影,一边是取货的义军在约定地点望眼欲穿白等了几天。遗憾的是,船老大怕误了船期脱不了干系,悄悄地驾船驶离福清海域。
亦嫩㗜起义的消息很快震动全县,也使当局感到一阵恐慌。1917 年初,县知事董荣光获悉义军仅有一支枪,其余武器只是自制的大刀、长矛和棍棒,因此乘着义军站脚未稳,暗中从省城搬来援兵,连夜把五峰寺团团围住。倾刻间枪声大作,杀声震天。起义军措手不及,虽然左冲右突,浴血奋战,但终因没经训练,武器不及敌军精良,伤亡十分惨重。薛亦嫩㗜见誓死坚守已经无望,遂果断指挥义军突围,终于冲破了一道防线,但仅有小部分人借着夜色得以脱身。首领亦嫩㗜在掩护义军弟兄突围中不幸中弹身亡,最后被枭首示众,借以杀鸡吓猴。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压迫的暴动就这样被血腥镇压下去了。“亦嫩㗜造反”从举事到被镇压,犹如一颗流星在黑暗的夜空划过一道耀眼的亮光,虽然历时短暂,但它的造反精神影响深远,此后福清人民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活动此起彼伏,从未停息。
据推算,薛亦嫩㗜遇难时年纪不上 30 岁。经查,排行老囚的薛㗜妹出生于 1894 年 6 月,若按兄弟岁数相隔 2 岁来算,亦嫩㗜当比㗜妹年长4 岁,约出生于 1890 年左右。亦嫩㗜遇难后,其妻张氏(江镜前张村人)带着三个儿子过着艰难的日子。长子薛秩钗,字修饰,乳名红红妹,次子薛秩周,字修庄,乳名嫩妹猫;三子薛秩根,乳名迈迈(1914 年 11 月出生)。三个兄弟中,仅有老三薛迈迈成立家庭。那是在大跃进年代,这个相貌酷似乃父、年已 40 多岁的独身汉子,经人介绍娶了东瀚妇女吕香宋为妻,吕氏过门时带来了前夫的女儿林财宋(后改名美玉)。但不久吕氏又给薛迈迈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薛炎顺(1959 年 11 月出生)、次子薛炎弟(又名华康,1962 年 10 月出生)都是在三年困难时期来到世上。现在他们兄弟俩已是 40 岁左右的人,同时都有了下一代,炎顺有两个儿子(薛经斌、薛经军),炎弟有一女一男(薛晶晶、薛经冬)。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8 10:57:43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细说凤迹灵溪宫

郑玉堂

灵溪宫座落于今福清市新厝镇凤迹村村口的鲤鱼岛上。宫中有香炉铭文曰:“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吉旦凤迹境灵溪宫”,可见起码在清乾隆壬午年(l762)灵溪宫就已经建成了。嘉庆五年(1800)又进行了重修并扩建。庙宇主体分前后两进,面阔三间,为歇山顶式木石结构建筑。两进建筑之间有回廊连接,中间留有一口天井,既能通风采光、又能集中排水。主殿两侧各建有护厝(厢房)一排,它既是信男信女的歇息之处,又是举行各种祭祀庆典筹备活动的场所。整座庙宇座西北,朝东南。左右两条溪流潺潺而来,在门口不远处合二为一,是为灵溪,它是锦江的上游支流之一,也是灵溪宫命名之由来。从远处的寨尾山俯瞰,灵溪宫所在的鲤鱼岛宛如一条鲤鱼在深潭中跃跃欲出,故当地有鲤鱼跳龙门的美丽传说。宫的上厅有副对联对其景观作了形象描述:“风里凤朝阳,胜迹永留胜境内;龙潭龙戏水,灵光常现灵溪东。”
凤迹村地处福清边陲,与莆田相毗连,村民操莆仙话,也有少数会讲闽南话。1963 年,凤迹村的开路先锋们硬是用铁镐加钢钎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长达 14 公里的山村公路,从此结束了凤迹村人千百年“肩挑两头黑”的历史。除灵溪宫外,凤迹村还有两座古刹,皆建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在这交通不便的穷乡僻壤建造规模宏大的寺庙,充分体现出古代凤迹人民的刚强毅力和聪明才智。当你站在灵溪宫大门前时,你会感受到溪山如画的诗意和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廊前柱子上有两副对联,概述了胜迹的历史与景观。一曰:“十里溪山成罨画,千年水木湛清华”(此联作于嘉庆十七年)。
一曰:“灵溪两带流音远,古木千章树荫长”。再看廊壁左右两幅青石雕刻的历史故事浮雕:一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空城退司马’,一为周文王“虔诚求贤人”。两幅浮雕工艺精湛,层次分明,人物栩栩如生,而且寓意深刻。
信步进入殿堂时,大门左右一对高达 1.5 米的青石门鼓便进入你的眼帘。它的表面早已被信男信女们摩挲得油光铮亮。石鼓底部刻着两条肥硕的鲤鱼,似欲腾空化龙,欢迎八方来客。
进入前庭,迎面而来的是一对精美的青石方柱。柱础上各刻着八幅10×20 厘米的浮雕,柱子上方也各有 8 幅 25×60 厘米立体浮雕。这些浮雕或人物,或花草,皆玲珑剔透、异彩纷呈。上下厅柱子上还镌刻着多副柱联,增加了观赏内容。如“灵溪共拟生龙角,胜迹还夸有凤毛”;“仰明威或远或近,敷福祉自东自西”;“胜迹章新钦凤里,英灵丕振仰侯封”。
但这些还不是灵溪宫雕刻艺术的精华。前后殿的两对盘龙青石柱才是石雕精华所在。先说前庭的那一对吧。据说当年石雕师傅分师徒两帮人,师傅欲把此次雕刻作为徒儿的“毕业考试”,所以创作方案双方都严格保密。结果,徒儿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加之不甚精湛的艺术手法,大手大脚地凿开,结果使龙体极少依附于中心圆柱上。其龙头外圆达 219 厘米,而柱子中心圆柱外圆只有 78 厘米。然而它貌似粗犷却饱含艺术的精致。龙体上的鳞甲片片,精细真实;虬须纤细飘然,以手握之,似有折断之虑。更为叫绝的是那张开着的龙口中含着一颗浑圆的龙珠,触之溜溜滚动,取出则万万不能。若从远处了望,两条巨龙大有从天井中飞腾而来绕柱三臣之气势。龙柱的下方衬刻有汹涌的波涛和跃然欲起的鲤鱼,使雕刻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后庭的那对龙柱据说为师傅所雕。虽然没有腾云驾雾的动感,却也饱含着沉着幽柔的生动情态。那龙体蜿蜒曲折,恰到好处;那脊背鳞甲,令人生发出邀游云海的联想。二百多年过去了,经过千百人的抚摸,如今龙体上的鳞甲虬须,油光铮亮,越发玲珑古朴。
如果从整体去理解两对龙柱的粗犷与精细,我们就会觉得它们都是民间石雕艺人匠心独运的写照。据说,灵溪宫原祀唐朝雎阳保卫战中许远手下的一名忠君爱国的勇将。龙状腾飞,喻意志向远大、抱负不凡。可以说灵溪宫的两对盘龙雕柱从构图理念到雕刻技艺都表现出很深的艺术造诣,是清代福清甚至闽东南地区的青石雕刻精品。在福(清)莆(田)仙(游)地区历来享有盛誉。那些出生于此,漂泊在海外的游子,总是念念不忘。凤迹村有位郑姓老华侨,侨居新加坡已经 50 多年了,但他未曾忘怀灵溪宫的艺术珍品。1989 年,他特意交待莆田的好友,翻山越岭也要亲临灵溪宫,就为看看那些在文革期间被破坏的雕刻现况,并嘱咐他邀请最好的师傅给予全面修复。
除盘龙石柱外,灵溪宫琳琳琅满目的木雕,也值得观摩。前后殿的上梁、斗拱及其构架,皆为镂空的龙凤、牡丹等装饰木雕。再说那块刻于嘉庆年间、悬挂在大殿中的匾额,“灵溪宫”三个端庄典雅阴刻大字,四周流金溢彩的雕饰,都令人留连回味。如果你到后殿撩开神像身上的龙袍,看看其宽敞华丽的龙轿,也会大开眼界的。那靠背上的雕刻莆仙民间称之为“三重透”,其特点是从正面看和背面看,雕饰物形状一样,中间镂空,空白处用“不断”或云朵补充,使各种饰物巧妙衔接,几无余木。这里供奉的塑像略大于真人,它的四肢还可以转动呢。
总之,灵溪宫的石雕木刻都是清代雕刻艺术的精华。为此,福清县人民政府于 1981 年 2 月把灵溪宫列为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碑告示。专家评价说:“该寺的木刻镂雕,石壁浮雕,龙柱,对研究清代雕刻艺术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福建名胜词典》、《福建名胜》、《福清纪略》等书都作了介绍,充分肯定了其艺术价值。
观赏完灵溪宫的雕刻艺术。坐在门前的石阶上,那数十株高大葱笼的古树必将映人你的眼帘。那棵最大的油杉树已有 200 多年树龄,树冠高40 多米,胸围 430 厘米,它发达而庞大的根系,虬龙一样一头深情地扎进地下,吸取雨露滋养自己兴旺发达的身躯;它的树冠无人修剪却巧夺天工得像一把硕大无朋的绿色巨伞,呵护着百丈方圆宝地。村老人会把这里开辟成疗养场所,上了年纪的凤迹人在这里休憩聊天,安度晚年。另外一些高大树株,树龄也有 150 多年了。这些劫后余生的古树,印证了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古训。记得小时候,灵溪宫前后各种树木,蓊蓊郁郁;大小藤蔓缠绕飘逸。人在树下行走,鸟在林中啼鸣,还有树梢上棕红的松鼠在追逐嬉闹,一派鸟语花香、绿树红墙的乡间怡然景色。可惜,灵溪宫在解放初期一度作为小学校舍,紧接着大跃进的板斧,“以粮为纲”的铁镐,文革“大破四旧”的铁拳都曾使这里的古树惨遭厄运。可喜的是,现在人们痛定思痛,对历史的馈赠,祖宗的遗产已倍加珍惰。福清市政府铭牌昭示,把它们列为古树保护对象。
灵溪宫,还有一个与其他庙宇不同的地方。那就是这里供奉的菩萨,是同名同姓的两班人马。据说被祀者生前一身正气,为国捐躯,为神后秉承凤志,誓保一方平安。该庙宇建筑在两条溪流的环抱之中,200 多年间山洪多次爆发,冲毁了对岸的农田村所,却未曾浸湿建筑在“鲤鱼背”上的庙宇,因而香火旺盛,不但本村村民企求护庇者络绎不绝,莆田人也常来朝拜。每年上元佳节,信男信女,熙熙攘攘,朝拜拥挤。为显示神明的“公平”,特许分塑金身,化身为二,以便“与民同乐”。这种说法或者成立,或者与它的雕刻艺术有关,现在无从确考,但它确是灵溪宫的特色之一,也为如今的参观者平添了一桩可供探寻的趣事。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5-8 11:00:11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7 23:53 , Processed in 0.055757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