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科技志:第六章 农业 / 4-1 林业-森林营造

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5 18: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2071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第四节 林业

一、森林营造
福清原是个少林缺柴的沿海县(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只有中西部个别山头有森林,大部分是光山秃岭,沿海丘陵更是荒埔一片。全县森林面积仅12.4万亩,森林覆盖率只达5.8%.风害、沙害、干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成为福清林业的头等大事。
(一)林木种苗
民国时期,福清县在南门苗圃培育少量以相思树、桉树为主的树苗,种子来源主要是向外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1958年,先后在宏路、官路、后林等地建立林业苗圃,有组织地开展林木育苗工作。
1953年,宏路苗圃组织工人首次到山区采集马尾松种子103.5公斤,用于播种育苗。
1963年,福清县在自采自育自造的“三自”方针指导下,掀起了群众性林木采种育苗高潮。全县组织71个采种远征队共722人到建瓯、永安、莆田和福州鼓山、仑山等地采种,共采集各种林木种子12541公斤,供自育苗用。
1966年,全县林业育苗除国营苗圃外,有125个社队林场(专业队)培育苗木1996亩。
70年代,采种育苗继续发展,林木种子除自用外,每年还能支援外地1万——2万公斤。
8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林木育苗品种由单一林苗向林、果、花、药多样化发展,育苗体制由国营、集体向国营、集体、外资、合资、个人独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看福清FQLOOK.CN)出现了以龙田下溪为中心的10多个育苗专业村,年育苗面积达7000多亩,推销到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年创产值5000多万元。
从80年代开始,省林业厅加强了林木种苗工作,制定了林木种苗福建省地方标准,培训了种苗检疫检验员,实行按标准管理、持证上岗制度。福清县林业局在营林股内增设种苗站,派专业技术人员专管林木种苗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种苗质量。林木种苗采用与专业户签订收购合同的办法,对苗木按合同调拨,对种子按合同规定的净度、含水量、纯度和病虫害感染度要求,实行优种优价,劣种不收。对易生虫的台湾相思树种子,及时进行拌农药处理贮存。
80年代中期,先后在灵石林场和东张先锋、香山村建立湿地松等母树林185亩,使林木种子逐步走上基地化、良种化的轨道。
林业育苗技术逐步改革,从单一的种子繁殖发展到选用优良枝条扦插繁育;育苗方法也不断改进,70年代三山苗圃对木麻黄育苗改春播夏移为秋播春移,以延长生长期,培育合格苗。同时采用水田插秧法培育木麻黄苗木试验以及樟树苗木采用抹芽培育大苗均取得成功。80年代,为适应沿海防护林建设和消灭荒山需要,大搞薄膜袋容器育苗,从1988年以来运用这一方法培育湿地松、木麻黄、台湾相思树、肯氏相思、大叶相思、南洋楹、赤桉、尾叶桉、细叶桉、柠檬桉、刚果12号桉、(看福清FQLOOK.CN)贝壳桉等容器苗近1000万株,提高成活率30%以上。尤其对海滩盐碱地、沙荒、海岸、水土流失区和大面积荒山造林成功起关键性作用。90年代,宏路苗圃在省种苗总站指导下,开始进行木麻黄水培育苗、松类不同基质容器苗试验取得成功,并在荷兰专家帮助下建立了大棚隧道温室,开始进行组培育苗,以色列花卉专家也亲临考察。1998年从台湾引进名果“爱玉子”并建立采穗圃。在育苗工具改革方面,县苗圃李国财经过长期实践,发明创造了育苗整地碎土器、造床划行器、造床犁、造床镇压器、条播挖沟器、条播中耕器、散播中耕器、小粒种子点播器等10多件育苗工具,可提高工效3——12倍,1959年受到省政府表彰,1964年在福清县召开全省育苗工具改革现场会,向全省国营苗圃推广使用福清苗圃的育苗工具。
(二)树种引进与更新
1484年,广东按察司佥事俞景(海口镇里美村人)从广东带回水松苗8株,植于里美村坊底祠堂边。现尚存1株,只剩1个枝,濒于死亡。1937年,里美村华侨从印尼带回桉树种子,在城关南门苗圃进行育苗繁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加快林木的引种工作。50年代,引进大叶桉、楹树、枫杨、白玉兰、广玉兰等。在公路和庭院种植,生长良好。尤其是1959年引进木麻黄在三山坂坪埔台地造林取得成功。随后,从东山县大量引进木麻黄种子进行育苗,先后在港头东光村、三山沁前村、江阴赤厝与下堡村等地沿海沙滩大面积营造防风固沙林,取得突破性成功。接着又在东阁华侨农场盐碱地营造农田林网,在港头陈库村、三山埕边村大面积营造防护林取得成功。
1960年,从云霄、海澄引进“红树林”(秋茄),在新厝、海口、高山等一些海湾滩涂潮间带种植以营造防浪护堤(岸)林获得成活,并在新厝创办国营福山红树林场。1997—1998年先后在东汗、沙埔、高山、港头、江镜、海口、江阴、新厝等发展红树林1800多亩。
1965年,开始在渔溪、新厝、(看福清FQLOOK.CN)城头等地引种紫胶寄主树——南岭黄檀1000多亩,同年还从绍安县太平公社引进花竹,分布在12个点试种,其中城关瑶峰大队一次性引种300亩获得成功,生长良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从闽侯桐口油茶场大量引进桃茶、龙眼茶等油茶良种,在音西、宏路、阳下、渔溪、上迳、龙田、城头、海口等地大造油料林,使全县油茶林面积猛增到3.2万亩。
1973年,七社林场从省林业厅首次引进湿地松种子20公斤进行育苗,1974年分别在七社林场和东张香山大队造林1800亩。随后还引进部分火炬松、加勒比松、柠檬桉、隆缘桉、油桐、川楝、麻楝、黑荆树、柳杉、大叶合欢、建柏、南洋杉、银桦、木棉、水杉、落羽杉、刺桐、香椿、芒果、含笑、黄花槐、油橄榄、三叶橡胶、凤凰木、泡桐、喜树、女贞、蒲葵等树种。
80年代,省林科所在宏路苗圃进行桉树20个种源、42个品种试验,有10多个品种试验成功,并移栽到灵石林场朱山工区。同时,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也提供10个油桐新品种,在东张际头大队栽培试验;引进檫树在一都后溪大队营造杉檫混交林;(看福清FQLOOK.CN)引进火力楠在灵石林场营造混交林;引进桐棉松在东张金芝、镜洋大新种植;引进72号意大利杨树、悬铃木、天竺桂、橡皮树、雪松、龙柏、塔柏、圆柏、冲天柏、假槟榔、鱼尾葵、华盛顿蒲葵、散尾葵、大王椰、海枣等作为四旁和庭院绿化树种。
90年代引进南洋楹在东张种植;引进赤桉、细叶桉、尾叶桉、刚果12号桉,贝壳桉在三山、东瀚种植;引进高山榕、印度榕、盒架树、紫荆等作为道路绿化树种;从福安、尤溪等地大量引进绿竹在东张、镜洋、一都、音西、阳下、南岭、渔溪等地种植。1998年,引进速生工业原料林种尾巨桉在宏路镇和大扁垦区试种。1999年,在三山苗圃开始批量激素处理扦插育苗,以提高成活率。同年,还引进闽粤栲、台湾桤木、四川桤木、楠木种子育苗繁殖。引进的新树种,对绿化山地、道路起到了较大作用,例如黑松的推广解决沿海海岛、海岸石头山无法绿化的历史,现在黑松在沿海发展近10万亩。被称为沿海卫士的木麻黄改变了沙荒、盐碱地、农田林网无适宜造林树种的历史,现在木麻黄在沙荒、海滩地片林就达2万多亩。山地种植的湿地松面积达10万亩以上。柳杉的引进解决了500米以上山地马尾松生长不良的难题。但引进的树种也有个别试种失败,如橡胶、南洋楹、凤凰木等因气温偏冷,不宜种植。
(三)造林技术
民国时期,福清县曾在福州至泉州公路的福清段营造公路林,其品种是相思树、桉树、楸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大面积营造山地和公路林。(看福清FQLOOK.CN)造林技术从一般造林发展到工程造林、飞机播种和混交造林。
1.一般造林:指无施工设计,规格质量低,存在很大随意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造林都是发动群众上山,有什么苗就造什么林,如马尾松、黑松、台湾相思树等,造林多数采用一锄法栽植,杉木、油茶、油桐造林多数采用挖小穴。
1958年冬季高山公社组织大批人员,在坂坪埔整地挖穴,首次改一锄法为挖大穴造林,每穴规格达到0.67米见方0.4米深,同时,采用高密度造林,一般松树和相思树,每亩造林700——800株,最多达2000多株,杉木、木麻黄每亩达500——600株。
60年代以来,尽管组织全民开发“万宝山”,搞山地梯田化,在福厦线福清段和岭脚、洋埔、一都、三山南倪岭等地山坡挖掘高标准的梯田或撩壕进行造林。70年代末,还搞了沿海防护林建设总体规划和80年代初开展的林业区划及用材林、经济林基地规划。但施工仍然没有作业设计,不是按工程项目管理。造林质量不高。群众性造林虽然有些缺点,但总体上还是取得很大成绩,据1952——1986年统计,共造林236.3万亩(包括重复造林,不包括飞播造林),其中杉木24.9万亩。(看福清FQLOOK.CN)但由于重造轻管,造林质量差,成活率低,成效不显著,据1997年森林资源调查,人工造林存活率仅25.4%,特别是杉木造林,片面强调集中连片,本来大部分山地不适应杉木生长的海口、城头、音西、宏路、上迳、渔溪、新厝、龙田、南岭等地也连片种杉,结果是只活不长,许多成了萌芽条、小老头林。一都和东张营造杉木林,效果较好,尤其是一都的后溪、善山、普礼、一都、东山和东张的际头、泗州等村都适宜营造杉木林。其余地区只有个别在山峡谷地混交在马尾松中,可望成为小径材。
2.工程造林:指按工程项目投资、按工程项目管理所造的林。根据1988年底省林业设计院协助搞的总体规划,在造林前预先经过严格的作业设计,经上报批准后,按设计施工和验收。所设计的项目、地点、规格经批准后,不能随意改动;组织工程队,配备施工员,签订合同后动工。
工程造林从1987年开始准备,1988年第一期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正式实施,实行技术人员从作业设计、施工监督、检查验收和资料建档一条龙技术服务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经省林业厅抽查。第一年造林面积准确率达97.9%,质量合格率达94.1%.以后逐年造林“双率”都在95%左右,最高的1996年达100%.从此扭转了一般造林质量低劣的局面,特别是滨海重盐碱地,通过“压盐排碱”工程措施,采取提早机耕翻犁、深开排水(碱)沟、起大畦或起堆的整地方法和浅栽高培土、选用抗碱性强的苗木、容器苗造林、间种田菁麻、保护杂草植被的造林技术,突破了土壤含盐量达0.8%——1.2%不能造林的禁区,使重盐碱地造林成活率从O--8%提高到85%以上。(看福清FQLOOK.CN)这一技术于1993年5月8日通过了省林业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并获得了1994年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1997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德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同行专家也来融实地考察并给予较高的评价。由于福清在海岸石头山、滨海重盐碱地、沿海水土流失区等造林取得重大成绩,1991年5月,全国沿海防护林建设工作会议全体代表参观了东汗石头山造林、三山滨海重盐碱地造林、港头农田林网和东张水库水源林现场,得到中央林业部领导、专家和与会代表的赞扬。
工程造林根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把果树经济林建设列为工程的重要内容。在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1989——1990年,在11个乡镇山地的67个点,建设以“太城4号”枇杷为主的名优水果基地5361.5亩,改变了林业单纯造林的旧观念,并成立了山地资源开发公司,专门负责果林管理。
3.飞机播种造林:1972年1月,福清首次采用飞播造林,当时共设井里山、大雾山、齐云山、王母山、五马山和石竹山6个播区,1971年开始准备,共测设16个航标组,1504个航标桩,总面积为468741亩(包括莆田、闽侯2县2万多亩在内),涉及11个公社99个大队。当年秋季在井里山、大雾山、齐云山3个播区,发动组织3000多人,对植被覆盖度在0.5——0.8,高度在1米左右的林地进行劈草炼山,突击1个月清理林地15万多亩,同时还发动全民采种,共采集马尾松种子3万多公斤,台湾相思树种子1万多公斤,黑松种子5000多公斤,并抽调290人参加飞播工作,培训地面引航员170人,(看福清FQLOOK.CN)为飞机播种造林做好充分的林地、种子、技术等准备工作。1972年1月11日飞机试航,12日开始飞播,至2月13日结束,历时1个月,共飞行76架次,航时96小时零42分,航线总长5190公里,播种马尾松、黑松、台湾相思树种子69996公斤,实播面积466641亩,其中有效面积45.85万亩,亩均播种0.15公斤。据播后调查,成苗面积达32万亩,占有效面积70%以上。据1987年底调查,保存好的和比较好的有26万亩,较差和失败的有18万多亩。渔溪大雾山播区96952亩。保存59411亩,并经人工补植3.75万亩,现播区9万多亩已成林成材,林相整齐,长势喜人,得到南方10省区飞播林会议代表和日本、英国等同行专家的肯定与赞扬,1996年在全国飞播40周年会议上受到表彰。
4.混交造林:是利用种间竞争、植物生态调控的原理进行混交造林,促进沿海林木生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福清50年代后期开始营造混交林。混交造林最好的是城头公社南田大队。据1974年调查,该队有林地11900亩,其中混交林10700亩,占89.9%,混交树种达70多种,有效改善了林地生态环境,促进了林木生长,提高了自控病虫害能力。1974年底,全县在这里召开现场会,推广了该队营造混交林的经验。
1960年,灵石林场朱山工区营造7000亩杉木纯林,尽管年年抚育松土,因风大、干燥、脊薄。杉木春萌夏绿冬干,无法成林。(看福清FQLOOK.CN)1964年开始在原植杉木旁营造马尾松伴生树,每亩375株,混交4年,林地开始出现阴性植被,土壤理化性质改善,森林小气候开始形成,枯黄的“小老头”杉木开始“返老还童”.根据1977年5月调查,杉松混交后,杉木生长11——15年,胸径连年生长量为平均生长量的132%以上,最高的达247%,长势旺盛。马尾松的胸径连年生长量也超过平均生长量。保留6杉4松的混交组合最优,19年亩生材积可达11.0351立方米(杉7.9628立方米,松3.0723立方米)。这一成果获得了1978年省科学大会成果奖,1986年林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现在全市约有混交林20万亩,占有林地的21.8%,混交方式除了灵石林场有规则等量株间混交外,绝大多数是无规则的多树种、高密度、多层次混交,其中也有小块状无规则的条状混交。混交主要形式有马尾松相思树、黑松相思树、木麻黄相思树、杉木相思树、马尾松杉木、杉木檫树、杉木竹子、杂木竹子、杉木樟树、马尾松木荷、马尾松桉树、湿地松木荷、湿地松果树、马尾松果树、木麻黄果树等。混交造林克服了针叶纯林缺陷,对沿海林木生长成材、防火治虫、改善环境起重要作用。但也有违背科学进行不适当的混交,如强阳性的油茶混交于马尾松或其他树种中,这样油茶树得不到阳光,只徒长不结果,在六七十年代,油茶混交林面积占营造油茶面积约1/3,仅南田大队油茶混交林就有近5000亩。国营和社队林场在造林中起到示范作用。国营林场有灵石林场、七社国有林经营所和东张水库,江镜、东阁、海口、太城农场,柯屿垦区以及宏路、三山苗圃。灵石林场建于1957年4月(先为国有林经营所,1958年6月改为林场),40多年来人工造林3万多亩,现有林面积达34205亩,森林蓄积量达347551立方米,占全市蓄积量20.9%.是全市主要的用材林基地。由于高质量造林,林木生长、经济效益都较好,使周围镇村看到建设用材林的希望与效益。七社国有林经营所建于1959年10月(先为林场,1964年10月改为经营所),经过40年奋斗,把全所8021亩荒山营造为森林。国营东阁、海口、江镜农场营造规格化农田林网,保障了农业稳产高产,有力推动了全县农田林网建设。
社队办林场(专业队)是在合作化时期建立的59个耕山队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70年代初期发展到高峰:全县社队林场发展到182个,在场劳力2101人,经营山地面积63.73万亩。造林13.63万亩。现在仍保留乡村林场50个,个人办林果场60多个,职工405人。(看福清FQLOOK.CN)社队林场一直是福清林业生产的骨干,在群众性造林中,社队办林场担负着全县一半左右的造林任务。高山林场、江阴高岭林场得到国务院的表彰,五峰林场、棉亭岭林场得到省林业厅的表彰,南田大队林场也受到莆田地区的表彰。
5.封山育林:是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檗能力的疏林地、灌丛地、采伐火烧迹地以及荒山、荒地、通过封禁和人工辅助手段,使其成为森林或灌木植被的一项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自我繁育规律来恢复生态植被的有效方法。
福清封山育林工作从50年代后期开始小范围封育,到了80年代中期,实行造、封、管并举,进行大范围全面封育,取得了很好成效。封育地点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山区的阔叶残次林、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有零星母树的荒山。天然阔叶残次林采伐迹地的封育技术是采取封禁后进行一次卫生伐,伐除藤蔓、非目的树种和病腐木、多叉木、弯曲木、霸王木等,5年生以内亩保留300——400株,10年生以内亩保留200——300株,15年生以内亩保留100——200株,每隔3——5年进行一次间伐抚育。据调查,东张镇少林村封禁13年问各进行一次卫生伐和抚育间伐,亩蓄积量达6.5立方米,未抚育间伐每亩蓄积量只5.4立方米。一都普礼村天然阔叶残次林封育3年,树高年增21厘米,胸径年增0.2厘米,亩目的树种由313株增至427株,覆盖度增31%,郁闭度增0.3.东张先丰厝后山、赖底红山、镜洋下施甘厝口、音西文楼、渔溪黄柏寺等大片荒山都是通过封山成林的。(看福清FQLOOK.CN)在封山育林的同时,全面进行封山护林,严禁马尾松打枝,迅速恢复了生机,改变了林相,在福厦公路福清段两侧和松毛虫常发区14个乡镇283个村封山护林39.8万亩,过去“远看是荒山,近看小树杆”的“小老头”林,经封禁3年后,松枝盘数普遍增加3——4盘,树木冠幅增加0.4——0.6米,树高增长0.56——1.6米,树木胸径增大0.8——2.3厘米,林分郁闭度提高0.14--0.25,植被覆盖度增加18.6%--25.1%,每亩生物量增加425——665公斤,每年每亩可增加马尾松幼苗百株左右。同时,由单一马尾松纯林逐步演替为针阔混交林,并大大增强了马尾松抗病虫害能力。福清封山育林与封山护林成果得到省和福州市充分肯定,曾三次在福清召开了全省封山育林现场会或研讨会。
多年来,福清造林绿化取得了成绩,并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基本消灭了荒山,实现了平原绿化;1993年实现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达标;1995年实现城乡全面绿化达标;1998年4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先进单位。福清已初步建成有沿海防护林、水库上游水源涵养林、丘陵工业原料林、山区半山区果树经济林、山区用材林的多林种、多层次、(看福清FQLOOK.CN)多功能兼顾的生态综合林业体系。据定点观测,海岸林带和农田林网背风面50——150米内,风力可减弱39.2%——63.4%,蒸发量可减少24.5%,相对温度可提高1%——2%,冬季气温增高0.6℃——1.8℃,地瓜每公顷增产990公斤,水稻每公顷增产958.15公斤,晚稻白叶枯病减轻,稻谷千粒重增加,每百斤谷子出米率增加7.9%.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5-6 04:50 , Processed in 0.059322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