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科技志:第六章 农业 / 3-1 畜牧业良种推广与品种改良

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5 16: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605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第三节 畜牧业

一、良种推广与品种改良
(一)猪
福清县原始猪种是“莆田猪”和“福州猪”及其杂交后代。民国28年(1939年)引进波中猪在城关、海口、龙田、高山等地推广。以后,波中杂交猪(波什猪)在福清各地出现,杂交后代性能良好。受到群众的自发推广。
1950——1957年,福清县农场、海口农场、江镜农场、里美果林场以及太城农场等6个场分别向福州农校、福州北郊畜牧场、北京南郊农场、同安天马种猪场等地引进“苏白”种猪9头、“巴克夏”种猪8头(其中部分是新金猪)、“约克夏”种猪450头,除纯繁推广外,重点推行与本地猪杂交。1958年,全县大小型集体养猪场416个,以养本地母猪为主,用“约克夏”与本地母猪杂交,后代体型结构美观,肌肉丰满,长膘较快。
1958——1961年,猪的杂交育苗进一步在全县各地推广,各个国营农场和部分社办畜牧场,共计养“巴克夏”、“约克夏”和本地母猪良种1250头,年繁殖良种猪苗2000多头。
60--70年代,全县引进“莆田黑猪”、“福州猪”和“约克夏”、“苏白”等品种53头,进行扩繁和杂交。
70年代末,县兽医站抽调2名牧医技术干部到龙海县和仙游县学习猪人工授精技术,(看福清FQLOOK.CN)回来后从长乐文武砂种猪场引进“苏白”公猪10头,在渔溪公社苏田大队养猪场搞猪人工授精试点,接着在渔溪公社兽医站成立猪人工授精站,为养猪户进行猪的杂交配种。1979年,县兽医站也组建猪人工配种站,以后又相继成立了高山、龙田、东张、一都4个公社的生猪配种站。
1980——1985年,县兽医站为了大力推广科学养猪技术,发挥良种猪的杂交优势,降低养猪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首先举办各公社兽医人员和村兽医人员的猪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参加人员有63人,各兽医站也成立了输精点,形成县、社、村三级杂交配种网络。县兽医站先后从福州市农科所、长乐文武砂、厦门天马、杭州大观山、连江东湖等地种猪场引进“福州黑猪”、“苏白猪”、“中约克”和“长白”、“杜洛克”计38头,其中6个配种站投放种公猪26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杂交配种,逐步淘汰劣质的公猪。渔溪公社原有33头公猪被淘汰22头,仅此一年就可节约饲料1万多公斤。据1981——1983年调查,杂交猪每胎产仔10.8头,比本地猪多2.9头,57天断奶,每只体重比本地猪增重2.65公斤。1982——1986年,全县人工授精受胎母猪达10029头。多产杂交仔猪29084头。
为了探讨较佳杂交组合,1983年3月1日,在江镜农场开展“苏本”、“长本”杂交组合试验,初步认定“长本”、“苏本”杂交一代体型长、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
1983年,福清县由于出口香港活猪的需要,东阁农场率先从广东深圳光明畜牧场引进“杜洛克”和“斯格猪”计350头,进行扩繁和杂交,生产“杜斯”瘦肉猪供应香港。(看福清FQLOOK.CN)1985年,5个专业户也陆续从东阁农场万猪场引进、饲养“杜斯猪”供应香港。据统计,当时全县有“斯格猪”近700头。1984年下半年,为了扩大供精面,县兽医站组织技术人员前往江苏太仓、武进等县市学习统一供精技术,成立了县家畜改良站,对全县实行统一供精,并由配种技术人员专业承包,建立供精责任制。
1985年下半年,福清县被农业部和省确定为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成立了商品瘦肉型猪生产领导小组,加强瘦肉型猪饲养过程的检查指导。县兽医站举办了猪人工授精培训班,把社会上牵公猪配种人员集中培训。传授人工授精技术。全县选留8头优良公猪,集中饲养采精,淘汰18头种公猪,实现全县统一供精。接着又举办瘦肉型猪饲养管理培训班,聘请专家讲授,参加学员有70多人,半数以上来自养猪专业户,使他们初步掌握瘦肉猪饲养管理技术,懂得从“种、料、管”三大环节着手,改革传统的饲喂方法,提高科学养猪水平。这时期饲料配方成分主要是玉米、麦麸、鱼粉、豆粕,添加氨基酸、矿物质与维生素,制成配合饲料。
1985——1986年,采取积极扶持个体户养猪的办法,全县养猪专业户发展到100多户,养猪3万头。同时,出现著名的养猪专业村——江镜乡苍溪村,全村当时有416户2216人,养猪2500多头,人均1头猪,全村养猪10头以上的有5l户,30头以上的有5户,(看福清FQLOOK.CN)70头以上的有8户,村委副主任曹承辉全年养猪400多头。海口岭斗村俞建云,养猪182头;港头洋边村余茶花,饲养菜猪230头;江阴岭口村的翁德佳养猪140多头,均传为佳话。与此同时,先后在东张、渔溪、宏路、东阁等养猪场建立母猪繁殖基地。县畜牧兽医站还组织技术干部,对全县21个乡镇的公母猪品种进行调查摸底,全县有母猪7349头,其中纯种“莆田猪”3173头、“福州黑猪”219头、“金华两头乌”29头、“斯格猪”720头,其余为“苏莆杂”和“长莆杂”、“约莆杂”一代母猪。全县有种公猪135头,其中“长白”18头、“杜洛克”19头、“斯格”6头、“大约克”8头、“中约克”16头、“苏白”7头、杂交公猪61头。通过普查,基本摸清了全县的猪群结构状况,为进一步利用现有猪种资源,开展选优去劣和加强社会上的种公猪管理以及淘汰更新公、母猪提供了科学依据。
1986——1987年,先后在阳下、江阴、一都、镜洋、东张等乡镇开展淘汰劣质杂种公猪的工作,两年来共淘汰劣质公猪27头,并制定了乡规民约和切实可行的办法,防止回潮,使瘦肉猪生产持续稳步发展。
为了选择日增重更快、瘦肉率更高、经济效益更显著的高产杂交组合,1990年在宏路振兴农牧场进行“杜斯”、“杜大长”、“HY杜大长”和“杜长大”杂交组合试验。(看福清FQLOOK.CN)1992年又在市牧医中心猪种改良站猪舍再次进行重复试验。通过2次杂交组合试验结果为:日增重最高达778.8克;料肉比为2.61:1;瘦肉率最高达67.8%;“杜长大”和“杜大长”的正反组合为最佳组合。从此,福清市把这一优良组合作为推广组合。1990年,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经国家农业部验收合格。“瘦肉猪推广与增产技术”先后获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省农业厅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瘦肉型猪良种品系经过多年来的反复繁殖利用,大部分出现种性退化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福清市畜牧兽医部门以东阁万猪场为龙头,积极协助其他5个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切实抓好良种种猪的更新换代工作。1993年以来,从杭州大观山种猪场引进“长白”母猪近500头,其中东阁万猪场引进300头,繁殖“大长”二元猪,供应香港生猪的粮良比从1993年的59%提高到64%左右,每头活猪价值可增加10美元,年出口瘦肉猪2.5万头,可增收外汇25万美元。
90年代,福清市养猪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至1998年,全市养猪专业户达768户,养猪33.8万头,其中养母猪有552户,养母猪4.05万头;万头以上猪场12个(东阁万猪场、宏路振兴农牧场、宏路宏兴种猪场、海口富兴养猪场、海口立兴畜牧有限公司、音西众兴畜牧有限公司、海口胜兴畜牧有限公司、龙田农凯畜牧场、龙田发达养猪场、省双福原种猪场、海口万年农牧有限公司、天香畜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看福清FQLOOK.CN)养猪业呈区域性趋势发展,养猪专业户多集中在海口、城头、音西、宏路、龙田、渔溪一带。还出现了2个养猪专业村:音西镇东南村,母猪存栏达3000多头,出栏瘦肉猪5万多头;渔溪镇南屿村,母猪存栏达1000多头,出栏瘦肉猪2万头。科学养猪得到广大专业户的重视,他们主动与省农业大学和科研单位挂钩,高薪聘请专家、教授为顾问,聘请农大毕业生为技术员。电脑化管理也在养猪业中开始应用,系列浓缩饲料、仔猪高床饲养、母猪定位架管理等新产品、新技术也在福清逐步推广,良种更新的方法也从过去大量向外调进改为自繁自养配套生产模式,即引进祖代,生产父母代,走自繁自养的道路。1998年,全市16家种猪场共饲养祖代种猪5584头,其中“杜洛克”892头,“长白”1403头,“大约克”2385头,“斯格”825头,“皮特兰”79头,成为福清市种猪的主要供应基地。1998年,福清市肉猪出栏达70万头,刨历史最高水平,除部分供应本市外,大部分肉猪外销广东、深圳、厦门、莆田、福州等地,改变以往吃肉靠外地调入的历史。
(二)牛
1.奶牛
福清饲养奶牛始于20世纪初,由外国传教士先后在福清城关和龙田少量饲养,牛奶专供少数传教士饮食和美容(洗澡)之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福清曾经向莆田涵江等地引进“荷斯坦”奶牛(荷兰牛,亦称黑白花奶牛)进行饲养,但因牛奶销路不畅,往往在奶牛怀孕后又返卖给莆田县。
1958年,东张公社首先创办一个奶牛场,从福州、莆田引进20多头“荷斯坦”奶牛,放在镜洋下施、下坪一带饲养,所产牛奶,除少量零售给当地群众外,大部分加工成牛奶糕出售,直到1962年停产。(看福清FQLOOK.CN)1958年,城关大北也有3户农民饲养6头奶牛,牛奶售给城关地区初生婴儿及老、弱、病、残者饮用。
1971年,福州农校下放奶牛转给福清良种场。饲养品种有荷兰牛、爱尔兰“娟姗”等奶牛。福清市较大规模的饲养奶牛在80年代,当时福清县曾发放奶牛贴息贷款,每头1000元。饲养品种以南方黑白花奶牛为主。1985年,在宏路成立奶牛服务站,开展对奶牛业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由福州乳品公司、欧洲共同体(EEC)和福清县农业局共同提供40多万元资金,对社会上奶牛饲养户发放贴息贷款。1988年,福州市农垦局又在太城农场利用欧共体的奶业援助基金创办奶牛场,饲养130多头奶牛,最高峰时。福清奶牛专业户达122户,2个专业饲养场(即太城、渔溪云峰)存栏数达370多头。1987——1992年,福清还在新厝桥尾成立牛奶收购站,收购新厝和莆田涵江一带的鲜牛奶,当时日收购量最多达5吨左右。这些鲜牛奶均运往福州乳品厂和康乐乳品厂,加工成消毒奶供应市民。
1992年后,由于取消奶牛饲料贴价,停止奶牛贴息贷款,福州鲜奶相对过剩,奶牛饲养户效益降低等原因,福清奶牛服务站撤销。1994年太城奶牛场、云峰奶牛场也相继倒闭,从此奶牛业走向低谷。
1997年起,奶牛业又逐渐复苏,目前,全市存栏数已发展到190多头,分布在城关、城头、海口、音西、阳下、宏路、镜洋、渔溪、江阴、新厝、龙田、东瀚等12个乡镇,每头每个产奶期(305天)产奶量均在40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纯利每年每头都在5000——8000元。
2.黄牛、水牛
福清过去发展黄牛、水牛均作为耕牛使用。历史上耕牛的年存栏数在3万——5万头左右,没有专用肉牛。群众要食用牛肉。只能宰杀淘汰的老弱病残的耕牛,宰杀青壮牛属犯罪行为。
黄牛分布在全市各乡镇,水牛多在山区平原一带水稻区。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养牛业从单纯作为生产资料转向役肉兼用方向发展。养牛业经济效益相应提高,养牛专业户不断涌现,养牛数量不断增加。饲养的牛除了继续供劳役外。还可以宰杀作为肉用。因此,如何选育优良牛种,提高养牛效益便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看福清FQLOOK.CN)1980年2月,省地(市)和福清县畜牧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在南岭乡进行黄牛改良工作,由省种牛站和广西等地引进“圣塔”、“鲁迪斯”、“西门塔尔”、“海福特”、“利木辛”、“夏洛米”、“安格斯”等良种公牛的冷冻颗粒精液进行人工配种。1982年共引进杂交一代良种公牛8头(其中“辛地红杂”1头、“海福特杂”1头、“夏洛来杂”4头、“古巴杂”2头)-与“安格斯”纯种1头,投放在城头新楼、南岭、东张南湖等地进行杂交改良。到1983年,人工配种的黄牛达319头,产犊牛113头,杂交306头。产犊275头,加上同时开展黄牛改良的城头新楼杂交黄牛数量,共生产杂交黄牛500多头。
杂交黄牛,体高110.7厘米,比本地黄牛(96厘米)高出12.7厘米;从体重上看,同样36月龄,杂交黄牛340公斤,本地黄牛214公斤,增重108公斤,挽力也有明显提高。
1983年后,由于经费等原因,人工配种工作暂时停止,但引进的公牛继续发挥杂交改良作用。
1989——1996年,在省市畜牧部门支持下,南岭乡恢复黄牛冻精冷配工作,引进“萨西瓦”、“婆罗门”、“利木赞”、“丹麦红”、“抗旱王”等冷冻精液,配种1057头,产犊499头。1994年出售杂交牛150多头,每头比本地黄牛多收入200多元。
随着养牛业的发展,全市出现了海口镇的立兴、(看福清FQLOOK.CN)国盛,南岭乡的西洋,一都镇的雄都等4个专业养牛场,他们先后向河南、安徽等省引进肉用牛与当地黄牛杂交的第一代的架子牛,进行舍饲或半舍饲肥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羊
福清肉用山羊历史渊源无从查考。据近代资料记载,福清山羊原产地在东瀚、沙埔、高山地区,也称为“高山羊”.
“高山羊”的特点是早熟、适应性强、屠宰率高、肉质鲜美、膻味轻,故有“羊肉之冠”荣称。1983年被福建省确认为肉用山羊良种,载入<福建省畜(禽)品种志>.“高山羊”成年公羊体重30公斤,母羊25.8公斤,1岁半羯羊(阉割的公羊)体重40.5公斤,菜羊一般饲养8月龄体重20公斤左右,屠宰率为54.2%,成年母羊繁殖率170%.
长期以来,由于忽视了高山羊选种培育工作,早配滥配,近亲繁殖,饲养粗放,造成品种混杂退化,生产性能日益降低。1980年后,采取了群众性保种与专业场保种相结合的办法。先后拨出资金在镜洋乡大新林场、东瀚乡镜柄林场、东瀚村、沙埔乡、城头乡新楼村、音西乡龙溪果林场、阳下乡卢院村、高山乡前岭村建立高山羊繁殖基地,在沙埔乡畜牧兽医站建立村级公羊配种站。至1984年止,全县各繁殖基地I和配种站,已饲养核心母羊500头,种公羊20头,向外输出种羊5000多头。
1985年,引进成都“麻羊”、南江“黄羊”、湖北“马头羊”等15头公羊投放镜洋、阳下、城头、南岭、一都、渔溪、新厝等地进行杂交组合试验,保种区的龙高各乡镇不进行杂交组合试验,其杂交后代全部作为菜羊,不留作种用。
1987年,在东瀚、沙埔原产地继续进行山羊保种繁育工作,淘汰不合格公羊,建立核心母羊群100头,公羊两年一轮换,建立档案,与养羊户签订合同。1997年,福州市育种站再次与沙埔镇开展“福清肉用山羊选育保种”课题试验,邀请福建农业大学教授和省农科院专家进行论证。该项目由福州市育种站主持,福清牧医中心、沙埔兽医站配合,对福清山羊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看福清FQLOOK.CN)使其两年内达到原有水平,建立核心群242头,选留优秀公羊10头,取得了预期效果,1998年已向社会提供优质公羊54头,优质母羊500头。通过几年的复壮工作,使高山羊优良种性有了明显提高,表现在毛色一致,个体增大(18月龄比原有增重1.37%),初生重增0.49%,产羔率单羔下降,三胎羔占12.68%,屠宰率达55.696.
此外,乳用山羊在民国时期就有饲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发展较快,多在集镇饲养,1959年全县已有786头乳山羊,品种有山东济南的“大白”、“大济”,还有与本地羊杂交而培育出来的杂交种。70年代以后,奶羊逐渐减少,至80年代,逐步被奶牛代替。
1965年,福清县曾向浙江省引进“湖羊”60头,放在音西公社的下楼、东南大队和新厝公社的风迹大队放牧饲养。由于该品种原产浙江杭州、嘉湖地区宜长期舍饲,不习放牧,因而导致大批死亡,加上毛、皮销路困难,造成亏本。直至1974年音西大队还保留湖羊5——6头。现在,“湖羊”在福清县已经绝种。
(四)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福清农村就有饲养肉兔的习惯,普遍采用散养的方法,兔种自繁自给,肉兔品种以“本地兔”、“白兔”和“青紫兰”、“黄兔”为主。
50年代以后,养兔业发展较快,成为农民家庭副业生产的主要项目。60年代,引进“长毛兔”,由农民各户饲养,兔毛统一收购。品种主要是“安哥拉”.还有日本“大耳兔”.1986年“长毛兔”发展达到高峰。但此后由于兔毛销售不畅,饲养“长毛兔”专业户大量减少。而肉用兔则还保持一定的养殖数量。90年代初期,福清大办养兔场,(看福清FQLOOK.CN)三山镇加儒村的华丰兔场、上迳岭胶兔场等,以饲养“哈白兔”、“塞北兔”为主。华丰兔场存栏种兔1200头,幼兔2000多头。1991——1994年,“哈白兔”、“西班牙兔”等品种推广到13个镇、20多个村、70多个饲养户。在沙埔乡的牛峰村、龙洋村和三山镇的泽岐村建立示范点。1995年后,由于销路不畅,养兔业降温,1998年全市存栏的肉兔仅在36万头左右。
(五)鸡
民国时期,各家各户饲养的品种为土杂鸡,生长慢,食量多,群众有“斤鸡斗米”之说。
50年代,开始零星推广“澳洲黑”、“九斤黄”、“洛岛红”、“新汉西”、“芦花洛克”、“奥平顿”等大型肉蛋兼用型肉鸡品种和“来克享”蛋鸡品种,亦用这些品种与本地土鸡杂交,逐步改良本地种,以提高个体重和产肉、产蛋性能。
引进的种鸡分布于各个村落,以家庭零星散养为主,沿用传统的饲喂方法。
70年代,引进推广“红康”、“平河”、“河田”、“白洛克”等肉鸡品种与“星杂288”、“来航220”等蛋鸡品种,主要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地带。仍以户养为主,并开始出现小群专业饲养的方式,同时,加快了改良本地鸡的步伐,提高产肉、产蛋性能。
80年代,为适应养鸡专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先后从上海、福州、杭州、北京等引进“来航”、“新杂579”、“海赛克斯”、“哈哥”、“伊莎”等蛋鸡品种,产量高,年产蛋达280多粒,蛋重达18公斤以上。(看福清FQLOOK.CN)1980——1983年,从上海、福州等地种鸡场引进了肉用型“新浦东”、“新布罗”、“白布罗”鸡种。规模较大的养鸡专业户和联合体开始出现。1980年海口东阁魏振平等3户联合饲养“平河”、“红康”肉鸡550只,到1983年,年饲养量达万余只,饲养110天,体重达1.75公斤。1983年后,福清从深圳、汕头、上海等地大量引进“密爱拔益家”(AA)、“红布罗”、“艾维茵”、“红宝”等肉鸡品种,年引进量30万一100万羽。上述品种饲养42——56天,体重达1.75公斤以上。
1984年,从上海引进的“新浦东”,从深圳、汕头引进“AA”、“红布罗”40多万羽,其中县畜牧兽医站从深圳、汕头调回“红布罗”鸡苗10.5万羽,种蛋17万枚(出苗12.5万羽),分别投放在渔溪、海口、城头、县良种场、挡头部队等地饲养。应用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配制的肉鸡配合饲料,饲养56天,体重达1.75公斤以上,肉料比1:2.25.从本省闺清和上海、北京等地引进“海赛克斯”、“来航”、“罗斯”等蛋鸡苗10304羽,其中父母代2334羽,分布在东张坝头、海口东阁、龙田机场等地试养,在规范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个体年产蛋量在18公斤以上。是年,全县养鸡达90多万只,其中专业户32户,饲养肉鸡36.7万只。养鸡大户王昌霖,年养鸡6.2万只,成为全省养鸡最多的专业户。
1985年,从上海、浙江、福州等地引进“新浦东”、“新布罗”、“红布罗”、“罗斯”、“新杂288”等品种鸡苗297459只。
1986年,福清太城种鸡场建成投产,年饲养父母代蛋用种鸡1.2万套,年可供商品母雏25万羽,存栏商品蛋鸡2万只,年产蛋300吨,产值200多万元。1989年,该场饲养“红布罗”、“AA”、“艾维茵”100万只;“哈哥”、“海赛克斯”“伊莎”等蛋鸡7万多只。
1990年,快大系肉鸡品种“红布罗”、“AA”、“艾维茵”年饲养量达110万只;1991年后,开始引进优质系的“石岐杂”、“麻杂鸡”、“丝毛乌骨鸡”等,饲养量在50万只左右。(看福清FQLOOK.CN)“石岐杂”饲养90天,体重达1.75公斤,鸡肉风味好,受群众欢迎。“丝毛乌骨鸡”饲养90天,体重达0.7公斤,营养丰富,可作药用而受青睬。1993年,蛋鸡快速发展,龙田镇翁祖茂种鸡场饲养“罗曼”父代种鸡1.1万套,年供母雏70万羽,庄金春、林吓招在宏路苗圃养种鸡7000套,年供种苗70万羽,全市饲养蛋鸡达304户,养蛋鸡129.84万只。当年引进的品种有“伊莎”、“罗曼”、“海兰”等。1995年,全市种禽孵化场达到12个,年供蛋鸡苗80万羽以上。
1996年后,肉鸡品种转变为以优质系的杂交鸡为主,快大系逐渐减少。蛋鸡以“海兰”、“罗蔓”、“伊莎”为主。1997年还引进秦皇岛的“奥塞壳粉”蛋种鸡5000多套,在渔溪下里农场饲养,年提供20多万羽鸡苗给各地饲养,同时还推广以色列的“亚发”蛋鸡品种5万多羽。
90年代,种禽开始大力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使杂交鸡公母比例从1:10提高到1:25.从而节约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六)鸭
民国时期,福清鸭的品种主要有“麻鸭”(俗称水鸭)、“瘤头鸭”(俗称番鸭)、“骡鸭”(俗称半番鸭、菜鸭)。
50年代,引进“山麻鸭”、“莆田黑鸭”、“杂交鸭”等,以蛋鸭为主,肉用鸭仍以骡鸭、瘤头鸭为主。
80年代,从晋江、龙岩、莆田、福州和北京等地引进“金定鸭”、“樱头骨鸭”、“北京鸭”、“昆山大麻鸭”、法国“巴巴厘番鸭”、“土八鸭”等品种,分别在海口、渔溪、上迳、城头、阳下、宏路、新厝、东瀚等地饲养。其中:1984年从晋江引进“金定鸭”4718羽,分别在东瀚、新厝等地饲养,年产蛋量达21公斤,其蛋个体重达70——80克;1985年从浙江昆山县引进昆山大麻鸭300羽,(看福清FQLOOK.CN)在宏路振兴农牧场饲养,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成鸭出口香港;1986年,引进英国旱养肉鸭品种“樱头骨鸭”1000多羽,也在宏路振兴农牧场试养,具有生长快(2个月平均体重可达2.5——2.75公斤),饲养期短等优点,是肉脂型适宜作烤鸭的品种,料肉比为3.2:1;1987年从福州育种站与省农学院种鸭场引进“巴巴厘番鸭”290羽,在上迳试养,同年引进法国“巴巴厘番鸭”父母代公鸭25只,采取人工授精方法与“麻鸭”杂交,因法国番鸭具有生长快、体型大、产肉性能好等特点,与本地“麻鸭”杂交效果好、效益高,饲养70天,体重可达3公斤。
(七)鹅
长期以来福清均以饲养长乐灰鹅、狮头鹅为主,变化不大。
(八)鸽
50——70年代,以本地鸽为主,80年代,相继引进新鸽种。1986年,县畜牧兽医站与部分养鸽户从广州、深圳等地引进“美国王鸽”、“比利时王鸽”、“落地银王”、“贺姆鸽”等肉用种鸽3500对,进行繁育饲养,每年为市场提供肉鸽3.5万对。
(九)蜜蜂
民国时期,山区农村从山上采集野蜜蜂,零星饲养于楼层或门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养蜂业得到快速发展。1954年,全县饲养的蜂群达760箱,品种以土蜂为主,群体小,分布在一都、镜洋等山区。
5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意蜂”(意大利蜂,下同)新品种及活框饲养技术,使养蜂业从零星饲养向规模饲养发展。1956年,集体养蜂与部分零星饲养量达1215箱(群),其中:“意蜂”288箱、“中蜂”927箱。(看福清FQLOOK.CN)1958年发展到1651箱。其中“意蜂”515箱、“中蜂”1136箱。“意蜂”产蜜1.5万公斤(年50公斤/箱),中蜂产蜜4610公斤(年5公斤/箱)。新法饲养“中蜂”产蜜量可提高4——5倍。
60年代尤其是1963年后,年饲养量在1057——1450箱之间,但“意蜂”的数量不断增多,“中峰”逐渐减少,放牧区域逐渐向全国扩展,春夏秋冬走南闯北,寻找花源。
1978年,养蜂业发展到3869箱。1979年达6364箱。蜂种以“意蜂”为当家品种,产蜜量也随之增加,每箱“意蜂”年可产蜜55公斤以上。
80年代初期,福清养蜂业最为旺盛,1980年达10577箱,1981年15234箱,1983年后又逐渐减少,至1989年只有10488箱。蜜蜂多以异地放牧为主,北到黑龙江,西到新疆,南到广西、云南。
90年代,蜜蜂饲养量都在万箱以上,但在1993年后,由于环境污染,农药施用量增加。养蜂效益随之下降,到1998年,养蜂量只有6000箱左右。
(十)珍稀禽兽
貂,1983年,宏路公社圳边大队1户农民兴办养貂场,从广西购回母貂40只,饲养后用于剥取貂皮出售。
獭狸,1989——1993年,大量引进獭狸(又称獭鼠)进行饲养,(看福清FQLOOK.CN)后因无人收购,造成亏损而停止养殖。
禽类,80年代以来,福清个别养殖户先后从省外引进七彩山鸡、珍珠鸡、野鸭、鹧鸪、鹌鹑等进行饲养,后因销路不畅,多数已停养。
香猪,1993——1994年,从沙县、浙江、贵州、广西等地高价引进香猪3万多头,结果因品种不纯,出售困难而结束饲养。
宠物,80年代以来,饲养宠物的人逐渐增多,个别养殖户引进哈巴狗、牧羊狗、波斯猫、狼狗等进行繁育出售。但为数不多。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5-6 11:47 , Processed in 0.060753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