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科技志:第五章 工业 / 第三节 化工

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4 10: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601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第三节 化工

福清最早的化工产业是制盐和生产肥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化工产业逐步发展。5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简易的塑料制品和农药。70年代建成合成氨厂。开始大量生产碳酸氢铵。80年代福清生产的化工产品曾一度受到省内外用户的青睐。90年代以塑胶为主的化学工业发展迅速,建立塑胶制品生产企业40多家,产品有建材、PVC薄膜、胶布、玩具、雨衣、化肥袋、食品袋等。部分产品行销全球,占据国际市场一定份额。
一、盐业
宋代,福清开始制盐,直至20世纪50年代,制盐工艺仍然沿用古老的、落后的淋卤制盐法,纳潮用水车,提卤用手戽,靠人工肩挑手拉,生产的产品均为低质盐类。
70年代后期,盐业生产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实行盐田标准化;改造规格卤井,提高蓄卤量;回填蒸发池,提高卤水落差,加快卤水流速;配备潜水泵、手扶拖拉机等设备,改变过去依靠水车纳潮、戽斗提卤等笨重体力劳动的状况;(看福清FQLOOK.CN)对蒸发池进行加沙压实,结晶池铺设孩片。这些技改使原盐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如东阁盐场,1978年技术改造后,年产原盐达7000吨,每公亩单产由1976年0.45吨提高到0.78吨,盐的氯化钠含量由1976年的88%提高到92%以上;一级品占70%,二级品占30%.
80年代以后,制盐技术改造又进一步深化。被福建省列为大颗粒工业盐试验场的江阴新港盐场,1982年采用塑料薄膜苫盖生产大颗粒工业盐和采用水力管道输盐机收盐的新工艺,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改善产品质量起到很大作用。应用塑苫滩具有防雨、产量高的优势,其人均产盐量达70.1吨,而平晒滩人均产盐量只达59.3吨。管道收盐的优越性主要是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采用管道收盐,每小时收盐量可达18吨,而人工操作归坨每小时只达1.5吨;生产吨盐成本也比人工操作下降1.66元。推广水力管道收盐和塑苫滩生产不但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彻底摆脱笨重的体力劳动,而且生产的原盐氯化钠含量比一般生产的产品提高
0.5%以上,感观色泽好,不溶物杂质大为减少,(看福清FQLOOK.CN)优级品均达96%以上,用于制碱等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深受用户的欢迎。
1987年,新港盐场采用废塑苫铺底产盐技术,不用铺沙,节约购沙资金,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1995年,东阁盐场被福建省列为加碘细白盐生产定点单位,该场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细白盐的质量。
1995年6月,推广应用生物藻垫新技术,代替清扒土皮,挑沙压坎,对减少盐田虫害、防止蒸发池硬板化、增加卤源蒸发量、缩短成卤周期、提高原盐产量和质量、减轻劳动强度都有较好效果。
1995年7月,在750米的吊卤沟、回卤沟埋没塑料管道。杜绝卤源渗漏,减少卤水混杂,达到分级吊卤。高浓度卤井用塑苫薄膜加盖,防止雨水冲淡。
1996年10月,大坨(盐仓)铺设混凝土,坎头坨铺石板,手扶机可自由进出集运,一次性装盐可到大坨,减少盐归坨因几经落地中间环节而遭受污染和损失。保证色泽和白度达到标准。
1997年,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对晶坎用黑红两种瓷砖铺坎底,使细白盐的质量更上一层楼,年产细白盐600吨,白度≥55度,2.00毫米筛上物≤10%.产品供应福州碘盐加工厂加工后销往福州市五区八县和三明、南平、宁德地区。受到广大用户好评。(看福清FQLOOK.CN)
二、农药、化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但国家分配的农药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大面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需要。1958年8月,福清县商业局在宏路的上郑村兴办农药厂,专门生产“六六六”6%粉剂,从省外调进“六六六”原粉,用茶籽饼作粘着剂,白土粉作填充料,研磨成细粉后与“六六六”原粉拌和即成。日产“六六六”粉剂1吨,后因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而停产。
1964年,将农药厂改建为磷肥厂,采用土法加工过磷酸钙和钙镁磷,日产8吨。1971年后,磷肥厂迁往宏路的真丰村,扩建厂房,增加设备,实现半机械化生产,日产磷肥量提高到20吨。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因磷肥生产原料磷矿石和硫酸来源和质量均无保证,加上外来磷肥质量好、数量多、价格低,福清县磷肥厂终于1984年被迫停产。
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氮肥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国家计划调拨氮肥根本无法满足需要。1958年,为了解决化肥紧缺问题,曾发动群众大搞土化肥,利用海水、人畜尿置于铁锅内煮制生产氮肥。(看福清FQLOOK.CN)1970年,福清县开始筹建合成氨厂,1973年建成并正式投产,年产合成氨3000吨。合成氨厂投产后,对解决本县农业用肥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仍然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合成氨厂排放出来的稀氨水,农民都排队争购。
合成氨厂为了扩大生产能力,1977年,在省化工设计院的指导下,完成了年产合成氨3000吨改5000吨的扩建技术改造。1978年,依靠本厂技术力量,又完成了5000吨改为7000吨的扩建技术改造工程。次年实际生产合成氨6322吨。
合成氨厂原有的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能耗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1980年,由省、地(莆田地区)、县3家出资300万元,着手生产万吨合成氨的技改扩建。在省化工设计院的指导下,进行设备更新,淘汰旧机型,安装较先进的新设备,锅炉将4吨快装炉换成链条炉和沸腾炉;造气以Φ2260毫米自动炉替换手工操作的土炉;碳化塔Φ1400毫米换成Φ2000毫米;铜洗塔Φ350毫米塔换成Φ500毫米;压缩机采用较先进的4M8—36/320取代福建版z4.7—8/150老机型;同时合成工段安装一套P9320公斤/平方厘米、0500毫米系列的新装置。整个扩建过程,工厂采用旧系统不停产、新系统竣工一个工段拼入一个工段的统筹安排法,做到扩建和生产两不误。1982年,新系统联动生产。(看福清FQLOOK.CN)次年生产合成氨12346吨,超出设计能力。煤、电耗也大幅下降,初步显示出规模效益。此后,通过填平补齐,生产能力提高到年产合成氨1.5万吨,实际生产能力可达1.7万吨。
在历年来的扩大生产中,合成氨厂针对煤耗、电耗较大的问题,开展以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75年,合成氨厂技术人员设计的高位器替代小罗茨机实现铜洗再生气回收。
1977年,合成氨厂又设计安装铜液喷射器,取代空压机加空气和液下泵抽铜液,获得成功。
1982年,合成氨厂学习浙江桐乡化肥厂经验,利用锅炉送造气蒸汽压差搞余压发电(两年后因改沸腾锅炉,压力等级不够而停止使用)。同年,与省化工设计院合作完成了合成、变换、精炼余热回收,基本上实现变换、精炼蒸汽自给,该项目曾获化工部科技三等奖。
1986年,合成氨厂利用上海嘉定化肥厂提供的图纸,自造翻排烘干炉等设备,生产的粘土煤球达到技术要求,但用于制气时则出现结疤、产气量低。第二次试验,请了上海嘉定化肥厂的技术员和师傅来厂指导,并亲自操作,还是没有解决问题,终于1988年宣告该项目流产。
80年代,(看福清FQLOOK.CN)合成氨厂还先后完成了合成驰放气和放空气回收、合成余冷回收、电机励磁改造、静电除焦及采用新型机械密封材料柔性石墨和碳纤维浸渍四氟等技改项目。
1991年,合成氨厂科技人员利用旧变换炉在变换中变后串入低变,使产量提高了3%——5%,而且降低了动力消耗。
1992年,合成氨厂为了改变单一生产碳铵的局面,从四川省简阳氮肥厂引进复混肥生产技术,生产含氮一14、磷一5、钾一6的碳铵型复混肥。经过试销和布点试验,对各类农作物均有明显增产效果,特别是经济作物和果树效果更加显著。但因本省农民习惯使用进口的高浓度复合肥,致使该产品销路不畅,于1994年停产。
1995年,合成氨厂造气系统安装微机自控。同年,由厂长亲自指导,制气参烧本省无烟块煤试验成功。两项技改不仅年增收上百万元,而且由于半水煤气气质提高,可增加产量3%.
1996年,合成氨厂完成了6.5吨链条锅炉改沸腾炉、沸腾炉烟气除尘、造气吹风气回收(一网络)等技改项目,投产后,造气实现蒸汽自给,锅炉只烧造气废渣及回收的煤粉,锅炉排烟含尘量低于国家一级标准。
1996年下半年,合成氨厂技术人员设计安装氨水液相催化脱硫系统,(看福清FQLOOK.CN)当年试车成功。经1997年全年运行、改进,日臻完善。半水煤气经脱硫后,H20含量低于部颁标准。生产的碳酸氢铵洁白如玉,畅销闽东、莆仙、泉厦等市县。
1996年,合成氨厂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引进长效碳铵生产技术,试产长效稀土肥新品种。1997年于本市江镜农场稻田试验,每亩增产13%,用肥成本减少25——35元。同年9月,福清市科委、农委于江镜农场主持召开了福清市各有关部门和宁德、莆仙、泉厦部分市县农资公司代表参加的现场会,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长效稀土肥的肥效、施用成本和增产效果,建议进一步推广使用。
1998年,合成氨厂实施两水闭路循环项目,1999年2月竣工投入运行,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消除了环境污染。
三、化妆品、油墨
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市场日趋旺盛,福清以生产化妆品为主的日用化工厂不断涌现。80年代中后期,融星日用化工厂、园星日用化工厂、华福日用化工厂等10多家日用化工企业相继成立,其产品为护肤类膏霜、洗发用品、香水等中低档化妆品。
1992年,阳兴日用化工厂生产的花容牌系列化妆品,(看福清FQLOOK.CN)曾获得中国科技之光博览会金奖和福建省名特新优产品称号。1994年冠融日用化工厂生产的“奥芬娜”系列产品中的黑芝麻香波,荣获国家级化妆品金奖。
福清融星日用化工厂在生产化妆品的同时,还致力于印刷油墨的研究开发。1989年,该厂研制生产的金墨、银墨、特效墨添加剂等产品质量上乘。克服了一般油墨在印刷过程产生拉毛、掉粉、堆墨等问题。经有关部门鉴定,金墨、银墨为省级新产品,特效油墨添加剂为国内首创。
四、塑胶
1957年,福清县鞋革厂开始试产农用喷雾器皮管、垫圈等橡胶制品。
1969年,渔溪鞋革社生产农用药瓶盖的迫紧垫圈等橡胶制品。
是年,城关鞋革社首先开始生产塑料制品——聚氯乙烯水车叶,后又转为生产塑料鞋底。
1972年2月,高山针塑社生产塑料三角尺、圆规、牙头、纽扣等小商品。(看福清FQLOOK.CN)当时因缺乏资金。采取土法上马,用煤油炉加热模具、液化聚丙烯后再冷却成品,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后来,发动职工投资,购置了一台挤塑机和一台注塑机,使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
1974年5月,海口综合社制塑车间引进吹塑技术设备,聘请技术人员,开始生产PVC再生化肥袋,首次试产成功。1975年制塑车间从海口综合社分出,建立福清海口第二塑料厂。继续生产PVC再生化肥袋。
1975年8月,福清塑料厂生产聚乙烯管,至1986年停产。
1976年,东阁华侨塑料厂利用其他塑料厂下脚料生产聚乙烯再生泡沫片。
1979年,海口第二塑料厂又进行扩建,添置新设备,新增的产品有PVC农用薄膜、POE食品袋、香菇培育袋等。销售最好的1993年,产值达1056万元。1998年后,市场竞争激烈,该厂生产开始滑坡。
1981年后,龙田后面、闻读、海口南厝等农用塑料厂相继成立,采用简易的设备生产粪桶、粪勺等。
90年代,塑胶行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振云、亚通、融音、太平洋、明达、茂山、永大、冠钧、福捷、融林、大东亚等几十家具有现代技术水平的塑胶有限公司相继成立。(看福清FQLOOK.CN)其主要产品是塑胶原料和塑胶制品。
太平洋塑胶(福建)有限公司,从海外引进现代塑胶生产先进设备,生产4个系列塑胶产品:(1)胶布生产线6条,生产的产品是PVC薄膜,厚度0.1——6.7毫米;宽度25--78英寸;颜色为客户所需要的任何颜色。(2)印刷生产线5条,生产的产品是PVC薄膜印刷品。(3)贴合生产线5条,生产的产品是PVC二层或三层复合膜,或PVC薄膜与布复合产品。尼龙布与PVC薄膜贴合成的尼龙胶布。目前有软质、硬质胶布、夹网胶布、尼龙胶布、六磅布、无纺布等产品。(4)植毛生产线3条,产品是植毛胶布。此外还有各式吹气、硬质、高弹性雨衣、毛毯袋、文具等。年产PVC胶布7万吨。该公司技术力量较强。先后对引进的部分机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之更先进更适用,也使产品的品种增加,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明达塑胶(福建)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产销集团(宇得集团)的分支公司,拥有55条生产线,主要产品有水球、泳圈、泳衣、浮床等水上吹气塑胶玩具,行销全球。
福建关西化工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各种型号的炼胶机、自动射台成型机、4速式成型机、老化拉力试验机、粘度机等先进设备,生产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使用的防震、减震零部件及汽车、航空工业使用的O型密封圈。(看福清FQLOOK.CN)技术人员都经过严格培训,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目前70%的产品销往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30%的产品供应在中国的日本松下、夏普、三菱等公司的合资企业。
耀华高分子材料公司,从美国、西德引进PET薄膜/片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年产PET薄膜/片近1万吨,成为国内目前PET片材最大的生产厂家之一。PET薄膜/片材,系目前世界上新兴绿色环保包装产品,无毒、无味、高透明。废弃的PET薄膜/片作燃烧处理的副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取代PVC硬片。应用于包装行业。该公司生产的PET薄膜/片材厚度为0.17--0.8毫米,宽度最大达1300毫米,运用于食品、日用品、电子产品、玩具、装饰品、高级礼品等包装。
宝利特制革工业有限公司,从台湾引进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Pu/PVC合成革生产设备,生产线采用电脑数控,精确度≥4‰,远超过国内同类设备1%的精确度。主机生产线采用全自动恒温控制,其主要部件引进德国和日本设备,恒温偏差在±5℃,比国内同类设备恒温偏差±10℃稳定得多。为进一步提高及稳定产品质量,1999年又从香港购进一套冷冻机组,安装在生产线各个关键环节上,使生产出PU/PVC合成革产品得到更有效冷却,产品的纹路更加清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一级品率由原来的93%左右提高到95%以上。(看福清FQLOOK.CN)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该公司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档次,1998年对压纹机设备进行改造,引进韩国独特的硅胶轮、镍轮等加工设备及韩国先进的技术工艺,聘请韩国技术人员来厂指导,使产品更具仿真感、更上一个档次,并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PU/PVC人造革真皮感强,花色品种多,物美价廉,是制作各种鞋类、服装、箱包、汽车坐垫、沙发、包装装饰、各种体育用品等皮革制品及民生日用消费品的理想材料。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深受客户青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的销售前景。PU/PVC合成革年产量达400万码,产品90%出口外销,质量指标符合GB/T8948—94国家标准及欧洲EN71各项标准,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连续两年荣获福建省地产最畅销商品称号,并荣获98中国皮革箱包装品(福州)展览会惟一金奖。
国洪皮革(福清)有限公司,总投资115万美元,生产PU榔皮及压花仿面皮,主要销售市场是东南亚及国内三资企业。该公司从台湾引进开皮机、削里机、染色鼓、摔鼓、自动磨皮机、扫粉机、涂漆机、输送机、打软机、压花机、自动喷漆机等现代化先进设备。生产能力为111.48万平方米,产值7000千万元人民币,创利税100万人民币,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看福清FQLOOK.CN)1994年该企业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福州市人民政府出口创汇先进企业荣誉称号。由于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该公司于1998年11月停产。
五、皂素
1988年,福清东阁华侨化工厂利用龙舌兰脱丝后遗弃的废渣(即叶肉)经过滤、沉淀、发酵后提取海柯吉宁或梯柯吉宁,用作生产甾体激素药物的原料,年产海柯吉宁和梯柯吉宁25吨,大部分出口美国、英国,部分内销上海等地,每吨售价海柯吉宁为8.5万美元、梯柯吉宁为4.7万美元,产品质量达国际水平,纯度93%以上,水分<0.5%,灰分<0.2%,熔点海柯吉宁为250℃--260“C,梯柯吉宁为197℃--207℃。
龙舌兰废渣过去没有利用,(看福清FQLOOK.CN)全部残留于水沟或池塘中,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加工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效益。东阁华侨化工厂年加工龙舌兰7.5万吨,每3000吨龙舌兰可提取1吨皂素。因此其原料除向福清市内收购外,还从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省内各地大量收购,集中脱丝,收取废渣,龙舌兰丝又可出售,用作加工船舶缆绳的原料。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5-6 14:30 , Processed in 0.059809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