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市志(1989-2005版):第二十一篇人民生活/第一章经济

木头人 发表于 2019-2-25 10: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353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第二十一篇 人民生活

改革开放后, 特别是 1989 年起, 劳动就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铁饭碗” “终身制” 观念被打破, 通过正当劳动获得生活收入就可视为就业, 城乡居民个人收入比重逐年上升, 收入渠道日益拓展, 存蓄财富不断增加。 1995 年, 城镇职工年均工资 5929 元, 比 1989 年增长 3.3 倍;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866.25 元,比 1989 年增长 3.36 倍。 2005 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028 元, 是 1996 年的 2.09 倍;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368.59元, 比 1996 年增长 86.65%。 建立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 4 条防线, 长期以吃、 用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逐步向娱乐、 旅游等享受型消费转化。 城镇和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占总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 由 1988 年 51.8%、 52.76%降至 43.43%, 42.85%, 分别下降8.37 个百分点和 9.91 百分点, 生活水平从温饱型走向小康型。

第一章 经济收入

第一节 城镇居民收入
一、 收入结构
(一) 工薪收入
1989 年, 工薪收入仍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城镇职工每人年平均工薪为 1576.75 元 (包括奖金、补贴, 下同。 其中: 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1708.16 元, 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1207.2元,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1711.06 元), 比 1988 年增加 198.81 元, 增长 14.43%。
1990 年, 城镇职工每人年平均工薪为 1866.86 元 (其中, 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1933.66 元,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1443.43 元,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1776.16 元), 比 1989 年增加 290.11 元, 增长 18.4%。
1993 年, 城镇职工每人年平均工薪为 3324.05 元 (其中, 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2808.65 元,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3166.21 元,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4006.04 元), 比 1992 年增加 815.4 元, 增长 32.5%。
1995 年, 城镇职工每人年平均工薪为 5929 元 (其中, 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5634 元, 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5113 元,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6414 元), 比 1994 年增加 1094元, 增长 22.63%。
1996 年, 城镇职工每人年平均工薪为 7271 元 (其中, 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6375 元, 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5733 元,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8118 元), 比 1995 年增加 1342元, 增长 22.63%。 是年, 首次开展城镇居民收入抽查, 城镇居民年人均工薪收入 5746.92 元, 可支配收入5745.24 元。
1998 年, 城镇居民年人均工薪收入 8708 元 (其中, 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8835 元, 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6769 元,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8970 元), 比 1997 年增加 717 元,增长 8.97%。
2000 年, 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薪为 11267 元 (其中, 国有经济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11305 元, 集体经济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7056 元,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11774 元), 比 1999 年增加 2197 元, 增长 24.22%。 据城镇居民收入抽样调查, 城镇居民年人均工薪收入 11091.36 元 (月均 924.28 元), 可支配收入 7305.36 元 (月均 709.29 元)。
2003 年, 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薪为 14444 元 (其中, 国有经济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16300 元, 集体经济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13604 元,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13837 元; 企业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薪14107 元, 事业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薪 15411 元, 机关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薪 17299 元; 工薪收入最高的为金融业、 科研与电力业, 年平均工薪分别为 26841 元、 22846 元、 22283 元; 工薪收入最底的为餐饮业与农林牧渔业, 年平均工薪分别为 9964 元、 9429 元), 比 2000 年增加 3177 元。 是年, 据城镇居民收入抽样调查,城镇居民年人均工薪收入 8082.96 元 (月均 683.58 元), 可支配收入 10025.04 元 (月均 835.42 元)。
2005 年, 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薪为 16313 元 (其中, 国有经济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20840 元, 集体经济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14019 元,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薪 15209 元; 企业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薪15484 元, 事业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薪 20087 元, 机关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薪 21544 元; 工薪收入最高的为电力业与金融业, 年平均工薪分别为 33770 元、 33620 元; 工薪收入最底的为餐饮业与农林牧渔业, 年平均工薪分别为 9783 元、 9817 元), 比 2000 年增加 5046 元。 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薪收入从 1989 年 1576.75 元增加到2005 年 16313 元, 16 年增长 9.34 倍。 是年, 据抽样调查统计, 城镇居民年人均工薪、 补贴及其他劳动收入9346.95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12028 元, 工薪收入仍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二) 经营净收入
1996 年, 福清开始实施城镇居民住户抽样调查。 城镇居民年人均个体经营净收入 1168.44 元 (月均97.37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5745.24 元 (月均 478.77 元), 经营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20.34%。
1998 年, 城镇居民人均个体经营净收入 925.56 元 (月均 77.13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7305.36 元 (月均 608.79 元), 经营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1.67%。
2000 年, 城镇居民人均个体经营净收入 777.48 元 (月均 64.79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8511.48 元 (月均 709.29 元), 经营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9.23%, 比 1996 年下降 11.08 个百分点。
2003 年, 城镇居民人均个体经营净收入 709.92 元 (月均 59.16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10025.04 元(月均 835.42 元), 经营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7.08%。
2005 年, 城镇居民人均个体经营净收入 1278.41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12028 元, 经营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10.63%, 比 2000 年上升 1.4 个百分点。
(三) 财产性收入
改革开放使城镇居民投资意识增强, 从利息、 租金扩展到股份投资、 股票债券。 1996 年, 城镇居民年人均财产性收入 588.48 元 (月均 49.04 元), 其中: 利息收入 278.76 元、 红利收入 175.56 元、 其他租金收入 134.16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5745.24 元, 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10.24%。
1998 年, 城镇居民年人均财产性收入 388.32 元 (月均 32.36 元), 其中: 利息收入 197.04 元、 其他租金收入 191.28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7305.36 元 (月均 608.78 元), 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5.31%。
2000 年, 城镇居民年人均财产性收入 584.52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8511.48 元, 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6.87%, 比 1996 年下降 3.37 个百分点。
2003 年, 城镇居民年人均财产性收入 424.2 元 (月均 35.35 元), 其中: 利息收入 97.92 元、 股息和红利收入 145.32 元、 其他投资收入 35.88 元、 其他租金收入 145.08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10025.04 元 (月均835.42 元), 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4.23%。
2005 年, 城镇居民年人均财产性收入 213.02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12028 元, 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1.77%, 比 2000 年下降 5.1 个百分点; 但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突出反映在银行存款变化, 全市居民存款余额从 1996 年 37.7 亿元增长到 2005 年 188.1 亿元, 增长 3.98 倍。
(四) 转移性收入
1996 年起, 随着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 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引导企业吸收失业人员就业, 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使低收入户生活有所改善; 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从离退休金、 赡养金扩展到养老金、 辞退金、 捐赠金、 记账补贴等。 是年, 城镇居民年人均转移
性收入 1435.56 元 (月均 119.63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5745.24 元 (月均 478.77 元), 转移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24.98%。
1998 年, 城镇居民年人均转移性收入 1902.72 元 (月均 158.56 元), 其中: 离退休金收入 957.6 元、 价格补贴 7.68 元、 赡养补贴 553.44 元、 赠送收入 198.72 元、 亲友搭伙费 107.64 元、 记账补贴 36.72 元、 其他收入 40.92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7305.36 元 (月均 608.78 元), 转移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26.04%。
2000 年, 城镇居民年人均转移性收入 1839.72 元 (月均 153.31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8511.48 元 (月均 709.29 元), 转移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21.61%, 比 1996 年下降 3.37 个百分点。
2003 年, 城镇居民年人均转移性收入 1423.92 元 (月均 118.66 元), 其中: 养老与离退休金收入 814.8元、 赡养补贴 200.64 元、 赠送收入 222.96 元、 亲友搭伙费 14.28 元、 提取住房公积金 50.76 元、 记帐补贴114.12 元、 其他收入 6.36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10025.04 元 (月均 835.42 元), 转移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14.2%。
2005 年, 城镇居民年人均转移性收入 1900.84 元, 其中: 养老与离退休金收入 1177.28 元、 辞退金63.49 元、 赡养收入 155.56 元、 赠送收入 383.49 元、 记账补贴 116.19 元、 其他收入 4.83 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12028 元, 转移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15.8%, 比 2000 年下降 5.81 个百分点。
二、 收入水平
城镇职工 1989 年人均年薪 1576.75 元, 1995 年人均年薪 5929 元, 6 年增加 4352.25 元, 增长 2.76 倍;1996—2005 年, 按城镇居民抽样调查, 1996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5745.24 元, 2005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12028元, 9 年增加 6282.76 元, 增长 1.09 倍。 工薪与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 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从生存到温饱再向小康发展奠定基础。
按城镇居民抽样调查, 1996 年, 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 2554.5 元、 经营净收入 1168.44 元、 财产性收入 588.48 元、 转移性收入 1435.56 元, 分别占总收入额 5746.92 元的 44.45%、 20.33%、 10.24%、 24.98%;1998 年, 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 4127.64 元、 经营净收入 925.56 元、 财产性收入 388.32 元、 转移性收入1902.72 元, 分别占总收入额 7344.24 元的 56.20%、 12.60%、 5.29%、 25.91%; 2000 年, 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 5349.60 元、 经营净收入 777.48 元、 财产性收入 584.52 元、 转移性收入 1839.72 元, 分别占总收入额8551.32 元的 62.56%、 9.09%、 6.84%、 21.51%; 2003 年, 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 8082.96 元、 经营净收入709.92 元、 财产性收入 424.20 元、 转移性收入 1423.92 元, 分别占总收入额 8551.32 元的 75.96%、 6.67%、3.99%、 13.38%。
2005 年, 城镇居民工薪收入 9346.95 元, 占家庭总收入额 12739.22 元的 73.37%; 转移性收入 1900.84元, 为第二收入来源, 占家庭总收入 14.92%; 经营性净收入 1278.41 元, 占家庭总收入 10.04%; 财产性收入 213.02 元, 占家庭总收入 1.67%。
城镇居民各项收入中, 工资性收入增长最快, 其次为转移性收入。 2005 年人均转移性收入 1900.84 元,比 1996 年 1435.56 元增长 32.41%; 人均经营性净收入 1278.41 元, 比 1996 年 1168.44 元增长 9.41%; 人均财产性收入 213.02 元, 比 1996 年 588.48 元下降 63.8%。
微信图片_20190225093511.png
三、 就业状况
1989 年, 全县城镇居民有收入的劳动者年均 4.87 万人 (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 3.04 万人、 集体所有制职工 1.28 万人、 其他经济类型 0.55 万人), 人均负担 1.66 人; 1993 年增加到 7.41 万人 (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3.36 万人、 集体所有制职工 1.23 万人、 其他经济类型 2.82 万人), 人均负担 1.30 人; 1996 年增加到 9.20 万人 (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 2.90 万人、 集体所有制职工 1.03 万人、 其他经济类型 5.12 万人), 人均负担 1.31人; 2000 年减少到 8.67 万人 (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 2.90 万人、 集体所有制职工 0.64 万人、 其他经济类型5.13 万人), 人均负担 1.82 人; 2005 年增加到 14.21 万人 (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 2.92 万人、 集体所有制职工 0.65 万人、 其他经济类型 10.64 万人), 人均负担 1.37 人。
由于企业制度与户籍制度的改革, 城镇居民就业身份的比重变化较大, 2005 年全民所有制职工比 1989年下降 3.95%, 集体所有制职工比 1989 年下降 49.22%, 其他经济类型职工比 1989 年上升 19.35 倍。

第二节 农村居民收入
一、 收入结构
(一) 工资收入
按农村居民抽样调查, 1989 年, 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76.37 元, 其中: 从农村集体统一经营中得到现金 75.1 元, 从经济联合体得到现金 1.27 元; 人均年总收入 1173.26 元, 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6.51%。
1990 年, 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61.21 元, 其中: 从农村集体统一经营中得到现金 53.71 元, 从经济联合体得到现金 7.5 元; 人均年总收入 1328.95 元, 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4.61%。
1993 年, 随着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和劳务大量输出, 非农产业收入所占比重逐步提高,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提高到 464.28 元。
1996 年, 农村居民人均年总收入 3765.91 元, 工资性收入 1282.82 元, 其中: 在集体组织中劳动报酬420.31 元, 在企业劳动得到报 酬 632.45 元, 在其他 单位劳动报 酬 230.07 元, 工资 性收入占总 收入的34.06%, 比 1990 年增长 29.45 个百分点, 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村居民第二经济来源。
1998 年, 农村居民人均年总收入 4730.63 元, 工资性收入 1511.11 元, 其中: 在集体组织中劳动报酬524.97 元, 在企业劳动得到报酬 840.21 元, 在其他单位劳动报酬 145.93 元。
2000 年起, 乡镇企业经营萎缩, 农民在本乡本土各类企业就业机会减少, 农民收入逐年下降。 农村居民人均年工资性收入 1481.67 元, 人均年总收入 5974.66 元, 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 24.80%, 比 1996 年下降9.26 个百分点。
2003 年, 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 5406.83 元, 工资性收入 1505.42 元, 其中: 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报酬506.25 元, 在本市企业劳动得到报酬 576.21 元, 外出从业得到劳动报酬 422.97 元; 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27.84%。
2005 年, 农村居民人均年工资性收入 2057.3 元, 其中: 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报酬 404.27 元, 在本市企业劳动得到报酬 779.19 元, 外出从业得到劳动报酬 873.84 元; 人均年纯收入 6368.59 元, 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 32.3%, 比 2000 年上升 7.5 个百分点。
(二) 经营收入
1989 年,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林牧副渔业以及生产性劳务。 人均经营性总收入 948.43元, 人均年总收入 1173.26 元, 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 80.84%。
1990 年起, 农业收入比重逐步萎缩。 农村居民人均年经营性总收入 1125.94 元, 其中: 农业收入377.02 元、 林业收入 11.95 元、 牧业收入 208.99 元、 渔业收入 21.6 元、 手工业收入 3.52 元、 采集捕猎收入10.55 元、 工业收入 1.38 元、 建筑业收入 64.32 元、 运输业收入 40.34 元、 生产性劳务收入 131.21 元、 商业收入 17.31 元、 服务业收入 35.14 元、 其他家庭经营收入 202.16 元; 全年总收入 1328.95 元, 经营收入占总收入 8.47%。
1993 年, 农村居民人均年经营性总收入 1263.45 元, 其中: 种植业收入 551.81 元、 林业收入 19.3 元、牧业收入 113.43 元、 渔业收入 16.22 元、 手工业收入 1.06 元、 采集捕猎收入 1.15 元、 工业收入 27.51 元、建筑业收入 105.71 元、 运输业收入 152.83 元、 商业收入 20.32 元、 服务业收入 29.41 元、 其他家庭经营收入 224.72 元; 人均年总收入 2069.20 元, 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61.06%。
1996 年, 农村居民人均年经营性总收入 1688.95 元, 其中: 种植业收入 555.96 元、 牧业收入 137.65元、 渔业收入 2.52 元、 手工业收入 78.25 元、 采集捕猎收入 2.27 元、 工业收入 0.69 元、 建筑业收入 487.11元、 运输业收入 106.82 元、 商业收入 75.6 元、 饮食业收入 12.03 元、 服务业收入 196.31 元、 其他家庭经营收入 33.76 元; 人均年总收入 3765.91 元, 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44.85%。
1998 年, 农村居民人均年经营性总收入 2312.63 元, 其中: 种植业收入 766.34 元、 牧业收入 35.36 元、渔业收入 118.81 元、 手工业收入 73.78 元、 采集捕猎收入 1.4 元、 工业收入 1.49 元、 建筑业收入 599.33 元、运输业收入 122.7 元、 商业收入 335.61 元、 饮食业收入 4.39 元、 服务业收入 192.3 元、 其他家庭经营收入61.11 元; 人均年总收入 4730.63 元, 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48.89%。
2000 年, 农村居民人均年经营性总收入 2875.55 元, 其中: 农业收入 339.09 元、 林业收入 88.92 元、牧业收入 757.34 元、 渔业收入 76.34 元、 工业收入 130.41 元、 建筑业收入 587.06 元、 交通运输邮电业收入159.89 元、 贸易餐饮业收入 360.18 元、 社会服务业收入 272.09 元、 文教卫生业收入 26.53 元、 其他家庭经营收入 77.7 元; 人均年总收入 5974.66 元, 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48.13%, 比 1998 年下降 0.76 个百分点。
2003 年, 农村居民人均年经营性纯收入 1734.04 元, 其中: 第一产业收入 601.45 元, 第二产业收入415.14 元, 第三产业收入 717.46 元; 人均年纯收入 5406.83 元, 经营性收入占纯收入的 30.07%。
2005 年, 农村居民人均年经营性纯收入 2550.68 元, 其中: 第一产业收入 947.72 元 (农业 470.34 元、
林业 5.89 元、 牧业 0.85 元、 渔业 470.63 元), 第二产业收入 690.81 元 (工业 36.82 元、 建筑业 653.99 元),第三产业收入 912.15 元; 人均年纯收入 6368.59 元, 经营性纯收入占全年纯收入 40.05%, 比 2003 年上升9.98 个百分点。
(三) 转移性收入
1989 年, 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主要来自海外乡亲或外地亲友赠送钱物。 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 45.38元, 人均纯收入 1173.26 元, 转移性收入占纯收入的 3.87%.1990 年, 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 142.25 元 (其中, 人均在外人口寄回带回 17.90 元、 亲友赠送 16.38元、 财政补贴 31.07 元、 从行政事业单位得到收入 45.61 元、 其他转移性收入 31.29 元), 人均总收入1328.95 元, 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10.7%。
1993 年, 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 313.79 元 (其中, 人均在外人口寄回带回 170.39 元、 亲友赠送 7.4元、 调查补贴 20.05 元、 抚恤金 0.36 元、 奖励 9.12 元、 土地征用补偿收入 19.41 元、 其他转移性收入 87.06元), 人均总收入 2069.20 元, 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15.16%, 比 1990 年上升 4.46 个百分点。
1996 年起, 出国务工、 经商、 办企业的农民增多, 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转移性收入成为增收亮点。
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 627.85 元 (其中, 人均在外人口寄回带回 461.32 元、 亲友赠送 2.52 元、 调查补贴34.14 元、 救济金 4.72 元、 救灾金 0.09 元、 奖励 18.38 元、 土地征用补偿收入 0.62 元、 其他转移性收入106.06 元), 人均总收入 3765.91 元, 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16.67%。
1998 年, 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 837.28 元 (其中, 人均在外人口寄回带回 756.64 元、 亲友赠送 7.57元、 调查补贴 35.85 元、 奖励 8.51 元、 土地征用补偿收入 0.43 元、 其他转移性收入 28.28 元), 人均总收入4730.63 元, 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17.70%。
2000 年, 农村居民人均年转移性收入 1440.43 元 (其中, 人均在外人口寄回带回 1097.06 元、 亲友赠送222.95 元、 调查补贴 20.13 元、 退休金 49.81 元、 其他 50.48 元), 人均总收入 5974.66 元, 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24.11%。
2003 年起, 开始统计转移性纯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年转移性纯收入 1895.43 元 (其中, 人均在外人口寄回带回 1635.18 元、 亲友赠送 58.44 元、 亲友支付赡养费 21.25 元、 养老退休金 139.87 元、 退税 1.09 元、得到赔款 1.22 元、 其他收入 38.37 元), 人均纯收入 5406.83 元, 转移性收入占纯收入的 35.05%。
2005 年, 农村居民人均年转移性纯收入 1694.85 元 (其中, 人均在外人口寄回带回 1602.7 元、 亲友支付赡养费 21.63 元、 养老退休金 70.15 元、 其他收入 0.37 元), 人均纯收入 6368.59 元, 转移性收入占纯收入 26.61%, 比 2000 年上升 2.5 个百分点。
(四) 财产性收入
1989—1993 年,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很少的银行储蓄利息。 1993 年, 股市进入福清, 农村居民人均年财产性收入 27.67 元 (其中, 利息收入 20.06 元、 股息收入 7.26 元、 其他财产收入 0.36 元), 人均总收入 2069.2 元, 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1.34%.1993 年, 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 27.67 元 (其中, 利息收入 20.06 元、 股息收入 7.26 元、 其他财产收入 0.36 元), 年人均总收入 2069.20 元, 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1.34%。
1996 年, 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 166.28 元 (其中, 利息收入 63.97 元、 租金收入 114.8 元、 其他财产收入 87.52 元), 年人均总收入 3765.91 元, 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4.42%, 比 1995 年上升 3.08 个百分点。
1998 年, 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 69.62 元 (其中, 利息收入 58.77 元、 租金收入 10.86 元), 人均总收入 4730.63 元, 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1.47%。
2000 年, 农村居民人均年财产性收入 177.28 元 (其中, 利息收入 17.86 元、 股息收入 96.43 元、 租金收入 47.41 元、 土地征用补偿 1.75 元、 其他财产收入 13.57 元), 人均总收入 5974.66 元, 财产性收入占纯收入的 2.97%。
2003 年, 农村居民人均年财产性收入 271.94 元, 其中: 利息收入 1.19 元、 租金 (包括农业机械) 收入70.66 元、 土地征用补偿 86.03 元、 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 6.22 元、 其他投资收益 104.69 元、 其他财产收入 3.16 元; 人均纯收入 5406.83 元, 财产性收入占纯收入的 5.03%.
2005 年, 租金 (包括农业机械) 收入和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减少。 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减至 65.76元, 其中利息收入 4.79 元、 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 10.56 元、 其他投资收益 50.41 元; 年人均纯收入6368.59 元, 财产性收入占纯收入的 1.03%, 比 2000 年下降 1.94 个百分点。
二、 收入水平
1989 年起, 农村继续进行第二步改革,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山海田一起抓, 农林牧副渔齐发展, 涌现出一批畜牧、 水产专业大户和专业村, 形成以开发山海田为特色的多种经济成份、 多样化经营方式经济格局。 收入结构由家庭经营收入为主转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增收轨道。
第一产业 福清是农业大县 (市),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 1989 年, 全市耕地面积 34533.5 万平方米, 粮食产量 26 万吨左右, 农民从农业中得到收入占人均纯收入 55%, 1991 年为52.7%, 2005 年为 14.9%, 平均每年以 1.8%速度递减; 加上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低迷影响, 第一产业收入比重逐步萎缩; 种植业比重继续弱化, 种植业纯收入占第一产业纯收入由 1988 年 22.2%下降为 2005年 10.5%, 下降 11.7 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 “八五” (1991—1995 年) 和 “九五” (1996—2000 年) 计划期间, 随着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劳动报酬收入和外出打工寄回或带回收入年平均增长 39%; “九五” 期间, 年平均增长 14%。 2000—2005 年, 乡镇企业经营出现萎缩, 农民在本乡本土各类企业就业机会减少, 农民收入逐年下降。 第二产业
纯收入由 1988 年 223 元、 占人均纯收入的 33.9%, 降到 2005 年 691 元、 占人均纯收入的 10.8%, 下降 23.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以商业、 运输业、 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农村迅速发展,收入增长较快, 纯收入由 1989 年 115 元, 上升为 2005 年 912 元, 年均增长 13%。
据 100 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 2005 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 6368.59 元, 比 1988 年 656.33 元增加 5712.26元, 平均每年递增 12.5%; 人均家庭经营收入 2550.68 元, 比 1988 年增长 381%, 平均每年递增 8.1%; 其他非生产性收入 1753 元, 比 1988 年增长 25.2 倍。
微信图片_20190225093621.png
三、 就业状况
1989 年, 全县有农村居民 94.10 万人, 劳动年龄内从业人员 40.11 万人 (其中, 从事农林牧副渔业26.01 万人、 工业 1.86 万人、 建筑业 2.24 万人、 交通运输邮政信息业 1.06 万人、 商贸服务业 1.24 万人、 文教科卫体业 0.32 万人、 金融与社务管理业 0.20 万人、 其他 1.35 万人、 外出劳务 5.83 万人), 人均负担 2.35人; 1993 年, 劳动年龄内从业人员增至 46.16 万人, 人均负担 2.18 人。 1996 年, 劳动年龄内从业人员增至48.89 万人, 人均负担 2.12 人; 2000 年, 劳动年龄内从业人员增至 52.51 万人, 人均负担 1.98 人; 2005 年,全市有农村居民 102.02 万人, 劳动年龄内从业人员 56.65 万人 (其中外来从业人员 6.26 万人), 外出劳务11.39 万人, 人均负担 1.65 人; 从事农林牧副渔业 27.05 万人、 工业 6.12 万人、 建筑业 4.36 万人、 交通运输邮政信息业 1.96 万人、 商贸服务业 3.88 万人、 文教科卫体业 0.74 万人、 金融与社务管理业 0.43 万人、其他 8.66 万人、 外出劳务 11.39 万人。
由于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 农村就业人员逐年增多, 人均负担比例逐年下降, 2005 年从业人员比 1989年增长 41.24%, 人均负担下降 0.7 个百分点。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5-3 21:38 , Processed in 0.063584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