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楼市杂谈] 融侨大酒店动建不为人知的故事,曾惊动中央

高山羊叔叔 发表于 2018-10-16 07: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4024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一
  承载着福清改革开放的记忆,承载着海内外太多太多乡亲的怀念,福清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建筑--融侨大酒店旧楼,于2014年10月拆除,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座现代高层建筑物。
  “要拆除,好可惜啊!”“让人怀念,她见证了福清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历程!”“以后只有回忆了!”许多海内外乡亲得知融侨大酒店旧楼拆除,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感叹与怀念,一句“可惜了”,折射出他们对融侨大酒店那份挥之不去的怀旧情结……
  对融侨大酒店的怀旧之情,莫过于林文镜先生和时任融侨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一职的魏唐茂先生了。当年,他们不仅是兴建融侨大酒店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同时还是具体的决策者、组织者。其间还蕴藏着鲜为人知的一段难忘的历史。直到今天,回想起当初那段艰难的岁月,他们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二
  一提及融侨大酒店,林文镜先生和魏唐茂先生的记忆便象冲出闸门的洪水,一泻千里。他们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央提出福建、广东要先行一步改革开放,福建就是在那时设立了厦门特区。1983年,福州开发马尾,改革浪潮开始在福州地区涌动,福清县委、县政府开始探索、寻找福清的出路。围绕着“福清怎么办”这个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县委、县政府决定:福清要想闯出改革开放的路子,必须得走一条具有福清侨情特色的道路,发挥侨的资源与优势,把福清的经济搞活。
  为了把福清县委、县政府的这个决定传达给海外的融籍乡亲,当年,在对外联络极不方便的情况下,只好通过许许多多的侨眷,向海外乡亲转达政府的信息。从1986年起,不少旅居海外的乡亲陆陆续续返乡探亲,投石问路一探究竟。林文镜先生说,他就是在1987年4月与林绍良先生一道组团带领印尼乡亲返乡考察的。考察期间,考察团认为福清要改变面貌,光靠传统的输血方式,不足以改变社会面貌。因此,必须得用实业帮助福清发展。回印尼后,他们把考察的情况向全印尼乡亲通报,争取更多的乡亲参与家乡建设事业。
  福清的发展思路和海外乡亲的想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当时,福清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宏路的上郑一带建实验区,与华侨共同创办。1987年10月,福清成立了“融侨开发中心”,拉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帷幕。魏唐茂先生出任“实验区”常务副总指挥。
  魏唐茂先生回忆说,他刚上任伊始,来到上郑村,站在制高点上极目四望,但见山岗起伏,乱坟遍地,荒草萋萋,溪滩交错,黄土泥泞。在这荒凉的地方建设工业区,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还有最关键的问题,当时对如何与华侨合作的问题,谁都没有半点经验,魏唐茂首先拜访了当时负责引进外商投资办厂的林文镜先生,听取华侨对建设实验区的设想。林文镜先生告诉他,福清要想闯出一条改革开放的路子,就必须走一条别人所没有走过的路,思想要再解放点,胆子要再大一点,国内没有参照物,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先行先试,发展生产力,在这特别时期,应该要赋予“侨”有更多的自主权。
  魏唐茂先生把林文镜先生的想法向福清县委、县政府作了汇报。县委主要领导认为,林文镜先生的想法很有前瞻性和灵活性,搞融侨实验区经济建设,就必须得突出一个“侨”字,重视“侨”的力量,以“侨”为主体,解放生产力,废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把“侨牌”打好。
  随后,在华侨力主下,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五带”、“七制”政策,鼓励华侨“带资金、带原料、带技术、带管理、带市场”进驻融侨实验区,“自定项目、自揽工程、自招员工、自找合作伙伴、自行管理、自进设备、自订制度”搞建设。这充分调动了“侨”的积极性,在海内外乡亲齐心协力下,实验区里的第一座厂房只用了27天就盖起来了,创下罕见的“福清速度”,整个实验区建设如火如荼展开。
  福清的“五带”、“七制”政策,为福建省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带头作用、窗口作用和示范作用。福建省、福州市政府十分支持融侨实验区的开发建设,不仅允许华侨及港澳台企业带项目、资金进来,而且允许可自行选择场地,以此助推福清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入,推动融侨实验区的建设发展。
  但是,“实验区”在建设之初,历经了千辛万苦。在福清这个不具备工业条件的农业县发展工业,举步维艰。那时的福清不仅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居民用电送一天、停一天,而且没水。历史上福清是一个“十年九旱”的缺水之地,当时只有一个5000吨级的水厂,只够勉强供应城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在缺水少水下,所有进驻实验区的工厂,全部得靠打深水机井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不仅如此,当时的交通十分不便,宏路至福清县城只有一条9米宽的沙土路,区内只有乡间小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通讯不便,手摇式磁石电话,成了当年福清对外联络的唯一通讯工具。
  魏唐茂先生说:“在如此艰难环境中,落户实验区的工厂、企业主一遇到没水、没电、没路、没通讯便来找我,甚至连到县城挂电话也要我陪同他们。记得1987年春夏之交,被誉为‘东南亚虾王’的72岁老人林子金先生率先落户融侨实验区,创办了冠源轻工业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出口鞋帽。有一天,他为了跟香港的客户联系业务,要我陪着他到福清县邮电局挂电话,但折腾了3个小时也没挂通。子金先生非常焦急,除留下手下的一名助理继续等候外,我又陪着他上福州东街口邮电局挂电话。谁知路途遇堵车,花了3个半小时才到东街口,来回花了近7个小时。回来后,福清的电话还没挂通。打一个电话花了10个小时。”
  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那时,管委会几乎成了“灭火队员”,整天围着水电、交通等问题转,千方百计地想尽一切办法为企业破解难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在艰难条件下,融侨管委会采取“缩小包围圈”、“各个击破”的办法,按照总体规划,进一个项目,修一条道路,逐步开发,逐步配套,解决实际困难。没电,压百姓、机关单位生活用电,靠压一点、省一点的电力,支持企业生产。
  尽管如此,海外乡亲还是蜂拥而至返乡参与家乡建设。其时,还有一个住宿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福清城区没有一家星级酒店,比较“高级”的只“华侨大厦”一家,说是“大厦”,其实是招待所的别称,设施很简陋。除此之外,还有位于南门兜的“福清旅社”和位于小桥街的“劳务酒家”,都只是招待所级别的。不论是“华侨大厦”,还是“福清旅社”,都没有大型的议事厅或会议室,更没有国际电话和冲水马桶、单房卫生间设备。有的海外乡亲初来乍到,对卫生极差的“公用厕所”很不习惯。没有星级酒店的福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海外乡亲返乡的步伐。林文镜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此,林绍良先生、林文镜先生等一批侨领认为,福清要想“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侨胞返乡参与经济建设,就必须有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的星级酒店,以解决来往的海外华侨和投资者的后顾之忧。林文镜先生甚至把所要建的酒店的名字都想好了,要冠之以“融侨”两字。
  福清县委、县政府认为成立“融侨大酒店”的方案可行。但当时的政策是不允许侨资办星级酒店的,设立“融侨大酒店”遇到了种种阻碍,以福清的力量是完全不可能冲破阻碍的。怎么办呢?
  当福清想设立“融侨大酒店”而得不到批准的消息传到福建省委时,引起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省委主要领导认为,福清的海外乡亲回乡创业,其规模之大、热情之高、人数之多、投资之巨、范围之广,都创下我省各县市之最。如果设立“融侨大酒店”不被批准,将大大地挫折海外侨胞回乡创业的热情,福清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局面,将严重受挫。为此,时任省委书记的王兆国,以及后来的省委书记程序等同志,专门为此事亲自到北京“说情”,恳求先行先试,特事特办,网开一面支持福清的建设与发展,国家发改委这才特别批准建设“融侨大酒店”.融侨大酒店也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了。
  三
  融侨大酒店选址在西门虎狮桥旁,当年那里是城乡结合部。融侨大酒店占地50亩,酒楼建筑面积9723平方米,于1990年7月25日试营业,同年11月25日正式开业。酒店内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有客房101套,豪华三套房、双套房、单人房及标准房。客房皆备有中央空调系统、磁卡门锁、电子保险箱、音响系统、国际直拨电话、电冰箱、迷你酒吧。还有总服务台、中餐厅、咖啡厅、多功能厅、舞厅、商务中心、美容厅、医务室、小会议室等。
  融侨大酒店从1990年7月开业至今,共接待来自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韩国、美、英、法、德、日本、荷兰、意大利、斯里兰卡、玻利维亚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地区及全国各地宾客计200余万人次。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李鹏、朱镕基、田纪云、钱其琛、乔石、宋平等都下榻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给融侨大酒店的历史增添了光辉。
  魏唐茂先生说,当年,融侨大酒店的规划建设很有前瞻性。融侨大酒店从1990年投入使用至今,依然还是一流酒店,依然是商界、政界重要客户首选的下榻酒店。
  当时的许多老干部觉得有招待所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他们认为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反对建星级酒店。林绍良先生、林文镜先生等一批侨领力排众议,还另外拿出200万元人民币,把福清当时最大的招待所侨联大厦也按照星级宾馆的标准装修一新,极大地改善了客商入住环境。
  1991年,融侨大酒店评为三星级酒店,1996年评为“全国百家优秀饭店”,2007年2月17日评为福清市首家四星级酒店。
  2014年10月,为升级改造提高档次,融侨大酒店拆掉旧楼,将在原址上建设一栋16层建筑,建筑面积为55641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3579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19847平方米。改造后酒店总规划指标为:建筑密度35.1%,容积率2.71,绿化率26.5%.
来源:福清侨乡报 作者:陈仁杰原标题:一座楼见证一段历史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5-6 07:07 , Processed in 0.071570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