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16

啊~预计2024年我国极端天气偏多

 
起家粿爷爷 发表于 2024-3-8 13: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710 5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135934cf402a024p0hdl2b.jpeg

2023年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们正在经历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
“杜苏芮”北上发威,引发京津冀罕见暴雨洪涝;2023年12月强寒潮创多地低温与积雪新纪录……
龙年伊始,中央气象台连续多日发布寒潮橙色预警,全国多地受寒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
2024年极端天气会更加频发?我国气候会呈现哪些特点和趋势,如何提高我国极端天气应对能力?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给大家带来了答案。

135934mhwh7iif3h8c69hi.png

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将愈加频繁
135934dy0y54fyy09p45rp.png
NBD:全球显著的温升是否会造成气候相关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
张兴赢在刚刚过去的2023地球平均气温再创新高国内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国内台风杜苏芮北上发威引发京津冀罕见暴雨洪涝河南遭遇罕见烂场雨天气台风海葵创粤港澳多地降水新纪录云南遭遇1961年以来最强冬春连旱12月强寒潮创多地低温与积雪新纪录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再创历史新高
国外地中海罕见飓风丹尼尔引发利比亚巨灾巴西持续干旱亚马孙支流水位创历史最低澳大利亚西北部遭遇百年一遇洪水超级寒流侵袭美国南美洲冬季似夏最高气温超37厄尔尼诺搅动全球气候放大极端天气
大量研究表明,在全球持续增暖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事件呈现频发、广发、强发、并发的新特征。这是由于大气与海洋变暖,导致大气中能量增加、水循环速率加快,大气不稳定性增加,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也是全球气候年际变率最强的驱动因子在全球变暖和ENSO循环加快这两重主要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全球各地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干旱寒潮和强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NBD:龙年伊始,中央气象台连续多日发布寒潮橙色预警,全国多地受寒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为何本次寒潮影响比较严重?和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这是否预示着2024年极端天气会更加频发?
兴赢:20232024年的冬季,在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下,我国中东部地区水汽条件好,欧亚中高纬地区冷空气阶段性活跃,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
2月中旬后期以来,西伯利亚高压阶段性加强,我国发生了一次全国性寒潮过程,伴随着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我国的西北地区至江淮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此次寒潮过程伴随着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导致影响较重。
总体来说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雨雪相态复杂,多地伴有强对流。中东部地区出现降雪、雨转雪、雨夹雪等天气;江淮、江南中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并伴有雷暴、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第二是冻雨范围大。湖南大部、湖北东部、贵州中东部、安徽中北部、江苏北部等地出现冻雨,鄂湘黔近200县市出现电线结冰;山东多地出现冰粒或冻雨转降雪,为近年来罕见。
135934h6wto6agma31d2yx.png

武汉高铁工务段工人在清扫轨道上的冰雪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预计2024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夏季我国东部降水总体偏多,涝重于旱,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
NBD2023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涝旱灾害突出。2024年气候状况会呈现哪些特点和趋势?
张兴赢2023年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全球多地平均气温均突破历史纪录中国年平均气温也创下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19912020年平均值偏高0.81从全球和中国的年平均气温历史曲线可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和中国的年平均气温均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
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的共同影响下预计2024年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华北华南到江南南部等地高温日数偏多持续性高温影响偏重华南到江南地区的高温影响重于2023
对于全球而言厄尔尼诺事件未来的演变趋势将对全球气温的趋势产生影响厄尔尼诺事件衰减的速度以及中东太平洋海温未来的状态将影响2024年全球气温偏暖的程度
预计2024年夏季,我国东部降水总体偏多,涝重于旱,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淮河流域、松辽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中下游可能出现较重汛情。全国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华东南部、华中南部、华南、西南地区南部、新疆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台风的总体强度偏强,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主要影响我国华南东部和华东沿海地区,可能有1—2个北上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我国。
135934hhmpx49gxp2d23s3.jpeg

2022年中国共发生极端高温事件3501站日,极端高温事件频次为1961年以来最多 图片来源:《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

135934see65e41i6l2btia.png
早期预警可以挽救生命并且提供至少十倍的投资回报
135935mafasorzvzstooof.png
NBD:无论是应对极端天气还是自然灾害,早期预警工作非常重要。我国目前预警的准确率如何?
张兴赢:2023年,我国暴雨预警准确率93%,强对流预警发布提前时间达43分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台风路径24小时预报误差62公里。中国气象局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2023年共发布预警信息42万条,预警短信总计送达41亿人次,累计叫应党政机关负责人次数20万次,累计叫应行业部门次数38万次,行业部门联动5万次,联合应急管理部和国家林草局发布高森林火险预警12次,与多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已连续6年保持在90分以上。
NBD:我国预警的准确率很高,但是在科学技术上存在空报漏报的可能性,而往往这种时候会引起比较大的争议,您认为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兴赢:由于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和数学等基础学科还存在未解决的问题,天气预报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确实存在空报漏报的可能性。但在防范应对不利天气影响的过程中,天气预报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是信号树、是发令枪,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预警可以挽救生命并且提供至少十倍的投资回报,气象部门也在加快推进预报能力建设,不断发布滚动订正预报和精准靶向预警,提升预报服务水平。另外还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加强减灾救灾综合协调,强化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135935pgavma5yumiktx5i.png

受台风“海葵”影响,福州遭遇持续性强降雨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NBD:与近5年均值相比,2023年气象灾害造成的房屋倒塌数量、直接经济损失都有所上升,您认为导致这一结果有哪些因素?
张兴赢:这主要与去年暴雨洪涝灾害和台风灾害影响趋重有关。进入主汛期,超强台风“杜苏芮”、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辽流域严重暴雨洪涝等灾害相继发生。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呈发生数量大、影响区域广、强度极端性增大、屡创历史纪录、无前兆突发性事件增多的趋势。
NBD: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还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如何提高我国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张兴赢:目前,我国在应对和防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方面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在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风险提示发布上缺乏细化的法规、规章,预警信息的“消息树”特别是“发令枪”作用还未完全发挥,我国的预警送达速度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在偏远地区覆盖方面尤其不足。全民预警的风险研判能力亟待提升、巨灾保险等风险转移机制还不够普及、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结果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中国气象局不断优化完善预报服务流程,及时组织专题会商,加强极端天气发展演变监测,加强卫星、雷达等多源资料融合应用,滚动发布天气预报预警,加强主动互动联动,及时与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会商调度,提升极端天气防范应对的时效性和精准性。此外,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多方协同与配合,健全防御体制机制,并通过科普宣传等方式,提高全社会对气候变化风险防范的认识,提高灾害防御能力。
135934fyz9j9ucf0vlvz55.png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呈发生数量大、影响区域广的特征

135935hw0r4504i06a0o06.png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给能源结构转型带来新挑战 135935o1gu8yywu72ur2u2.png

NBD:近些年,中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面临的压力也在增大,比如寒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导致部分列车停运,给出行造成极大不便,您认为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

张兴赢:我认为,一是改善城市基础设施。通过加大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有效改善基础设施,以应对暴雨、雾霾、高温、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二是提高城市交通设施标准。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标准有较大差异:经济发达及沿海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排水管网设施相对较好,大城市的道路面积也明显多于中小城市。三是加强城市生态绿化系统。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具有多重作用,不仅有助于空气净化,降低高温、缓解“热岛”效应,而且方便居民出行、提升环境宜居度。四是持续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建立先进的监测预警系统,强化城市应急保障水平,以提高城市适应能力和韧性。
NBD: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是否给加快能源转型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能源系统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
张兴赢: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靠天吃饭”。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的确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极端天气事件特别是极端温度事件如热浪、极寒的应对,往往需要大量的能源储备和调配支撑,因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会使未来的能源供给需求呈现出异常复杂的局面。这就给可再生能源稳定出力提出极高要求。可再生能源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电网对风能和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程度越高,在供需发生巨大变化时的稳定性就越低。需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技术研究,从“看天吃饭” 努力跨越到“知天而作”。
另一方面,极端天气频发可能导致风光发电设备的损坏。极端寒潮和低温有可能造成风机覆冰脱网。当降雪量较大时,积雪覆盖光伏组件表面,会对太阳辐射造成一定遮挡,从而减少光伏组件接受的太阳辐射。
135935sj00imussrr4hl0i.png

2023 年全国太阳能资源总体为偏小年景 图片来源: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2023 年)

因此,我建议一是要加快形成专门的能源电力气象灾害预警体系。传统的公共气象灾害预警和能源电力气象灾害预警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要针对能源体系去做针对性的灾害研究,形成面向能源电力行业的灾害预警体系。重点针对大风、暴雨(雪)、覆冰、极端高(低)温和长期寡照、静风天气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提升预警预报能力。
二是要强化面向新型能源体系的行业服务能力。摸清资源禀赋,明确新能源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加强面向能源服务的预测技术发展。促进水风光等多能互补发展,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记者|石雨昕
编辑|陈星
视觉|刘青彦
视频|朱星运
排版|陈星
135935z55l1bpgpbz055g5.png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5)
半度微凉 | 来自福建
极端天气
收起回复
2024-3-9 18:22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4-3-8 19:37:43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清香百合花 | 来自山东
天有不测风云,,
收起回复
半度微凉 : 就是
2024-3-9 18:22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4-3-9 06:08:23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福清融强贺医生 | 来自广东
天气还真的说不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4-3-11 06:31:16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7 16:20 , Processed in 0.070214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