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6

【玉融文化】“光饼”辨

 
小帮 发表于 2023-12-25 09: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2896 1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一)

关于“光饼”的文章已有许多,为什么要烫冷饭再写它,缘于它被许多人曲解了。

光饼,多年来一直是福清小吃的代表,曾入选福清“十大小吃名片”,并制作成福清旅游代言卡通广为宣传。尽管现时不少年青人已不再像上辈人那样酷爱食用光饼,它开始衰微,街头巷尾逐渐少见了它的踪迹,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热追。

090705ipd9gr7gzphg7nr7.jpeg

福清光饼,其实与全国各地皆有的烧饼大同小异,最奇特的是中间有一个可以穿绳的小孔。至于传说比在他处由同一师傅用同一原料、同一工艺制作的更香更酥,因缺乏科学的定量比较,不敢臧否。

最吸引人们耳目的是,在福清还流传着一则关于“光饼”的动人故事。

说的是在明代嘉靖年间,名将戚继光率兵在福清抗倭。戚家军军纪严明,严禁军士入户扰民,坚持在野外炊事。但闽地多雨,难于生火造饭,于是戚继光就让伙房照着其山东老家小吃烧饼的制作方法,烤制出一种饼,并以麻线串起挂于胸前,作为军士突击倭寇随时方便食用的干粮,为抗倭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因感念戚继光率部肃清倭患的恩德,福清官绅士民便把这种饼称为“光饼”。

090705tqdqhov52hulj0rp.jpeg

这则故事还被编成舞蹈,用以纪念戚继光在福清剿灭倭寇的丰功伟绩。一些研究福清地方历史文化的专家在介绍福清小吃和戚继光抗倭事迹时,把这些传说当作史实。久而久之,福清“光饼”的来历,便自然而然地与民族英雄戚继光联系在一起了。

(二)

作为文史研究者,我们首先理解一下传说与史实的关系。

史实,是指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事,多以官方文字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传说是讲的也是过去的事,有可能发生过,也有可能没有发生过,在民间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传说往往真实地表露和抒发人民群众对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情感和评价,其中可能也有真实性;而历史记载,虽然一般讲究记录史实,但因其褒贬、好恶以及受当权者的影响,也会出现偏差或违背历史真实的记录。

090705n3lnjtktnlktlll1.jpeg

关于福清“光饼”名称的真实来历,作为地方文史研究者必然关注,并希望寻求实证加以探究。但令人困惑的是,查遍正史《明史·戚继光列传》,以及目前能够获得的戚继光及其在福建抗倭的史料,竟无专门文字提及他与“光饼”这段本应绕不过去的关系。

目前所能引述的,仅有清人施鸿保的《闽杂记》中一段十分粗略的文字:“光饼,戚南塘平倭时,制供行军路食。后人因其名继光,遂以称之。今闽中各处皆有,大如番钱,中开一孔,可以绳贯。今浙东亦有,径约寸许,味微咸。”这可能是迄今我们所能找到的记述“光饼”较为确切的文字,自然也被一些文史研究者引以为证。

但是,仅凭这些简单的文字,就能断定“光饼”名称的来历吗?显然尚有欠缺。

090705x1zstonoybooa4b1.jpeg

其一,《闽杂记》作者施鸿保生活的年代是清代中期。施鸿保(-187l),字可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林则徐任杭嘉道观察时,命为“童生第一”。后中生员,为邑庠生。但是此后十余年乡试不第,遂弃仕进,往来福建、江西一带充当幕宾,以求生计。在福建14年间,足迹遍及全省十府二州,公务之余,搜集、记录风俗民情和稗官野史,花费了13年时间编撰成《闽杂记》一书。他与戚继光在福清抗倭年代明朝嘉靖年间相距近300年,且其记述的文字多为民间口头流传的轶事,而非源自确实的典籍,其真实性与今天我们传闻500年前的故事,几乎没有很大差别。

其二,施鸿保关于光饼的文字明确指明,光饼“各地皆有”,连“浙东亦有”,而非福清专有。可见即便有戚家军曾以此为“行军路食”,也不单是专在福清。

其三,施鸿保在同一本《闽杂记》中,还记述了以下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兴(化)、泉(州)各属,又有花饼,大如光饼,无孔,下面以一芝麻作花样。按陶彀之《清异史》,五朝时,泉州有士人行乞得钱,尽买花饼食之,小儿呼为花饼道人。则花饼五代时己有,更在光饼前矣。”这又证明了在戚继光入闽之前,闽中地区早就有了与“光饼”类似的“花饼”。

090706weogdlloeergg8gw.jpeg

此外,我们今日称之为“光饼”的,其实若以地道的福清话称之,应为“缸饼”,盖因早年制作缸饼的饼炉,是用一只特制的大陶缸改造而成的,故名。之所以现在变为“光饼”,一则因口音变化而传讹,二则受福州光饼的浸淫,恰如福清“扁食”讹为“扁肉”,福清的“撮粉”讹为“滑粉”一样,此类强势语言改变弱势语言现象附拾皆是。

再则,笔者曾听闻河南固始人士对“光饼”名由的另一种说法。依他们的说法,光饼是在唐末、五代时就已随王审知一帮人传入福建。因是从“河南光州”传入,故称“光饼”。此说虽同样亦无正统典籍作为依据,但也有可能。由此也证明,光饼传入福清,不止“戚公说”一端。

(三)

著名作家冰心先生曾在致《福建日报》副刊编辑的信中写道:“我有半个世纪没有吃到又脆又香的光饼了。”

090705lhfhixhidps6mu3s.jpeg

每个人的乡愁原点,大多都可以追溯到儿时的食物。物美价廉的光饼,多姿多彩的吃法,是许多福建人最实用的乡愁“解药”。

在福建,光饼有特殊的地位。在福清,福清哥对光饼的感情之深也是无可替代。许多福清人都骄傲地自称,“光饼就是福清的麦当劳”。

那么,关于光饼与戚继光抗倭是否一点关系也没有呢?对此,作为福清一分子,笔者同样是持否定态度。

笔者以为,艺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任何一个民间传说,都不可能纯是空穴来风,任意编造的,大多数应有事实作为蓝本。对于目前盛传的“因雨无法在野外生火造饭,故以教士兵仿制‘光饼’为干粮”的传说,本身也缺乏逻辑,带有比较明显的斧迹——既然因雨在野外无法生火造饭,那么怎么能在同样恶劣条件下,在野外砌炉烤饼?可见现传故事存在漏洞,无法自圆其说。

090706nae05zuuqebnzba0.jpeg

依笔者猜度,戚家军在闽抗倭时确实遇到许多困难,其中将士因为随时突袭倭营而误餐缺顿是常事。福清百姓对此十分关切,于是便以当地方便小吃“缸饼”劳军,为了方便携带,就在饼中央打孔穿绳。因此,福清的缸饼从此便有了与众不同的印记,有了与戚继光抗倭相关的动人故事。

当然这段故事,可能只是一种合理猜想。毕竟不是正史,不能贸然臆断。但是,把福清缸饼称之为光饼,一方面让缸饼这一地方特色小吃跟一段福清的历史挂上钩,还有纪念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尊重和体现了语言发展变迁的特性。

尽管如此,史实就是史实,传说就是传说。在缺乏实证情况下,还原历史真相并非易事。然而,戚继光为福清清除倭患,福清人民世世代代对他饱含感恩之情,这一点倒是毫不含糊。


作者:严家梅,福清市首批社科专家。

090706x86neew5benr1cec.jpeg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
半度微凉 | 来自福建
同样是光饼也有好吃的,也有差点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3-12-25 15:41:43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5-3 04:16 , Processed in 0.060811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