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13

载满乡愁的古民居群落,这里的故事惊艳了百年时光!

 
大姐姐 发表于 2023-11-23 10: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4629 2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100645r964oravdolrr9as.png

100647a51ssats58ot8172.png

江镜镇位于福清东南沿海,自古海丝古渡密布,依托于海上丝绸之路而发展、壮大,保存有不少海丝历史文化遗存,因而有“海丝名镇”之誉。江镜镇不少村落古厝连绵,且建筑风格颇具特色,又有“古厝之镇”美称。


位于江镜镇南宵村的“下和洋古民居群落”形成于清代和民国年间,风格多样,人文气息浓厚,如高由禧院士故居、下和洋小学、百年基督教堂等极具文化价值的古厝鳞次栉比。下和洋村人口虽不到500人,但这里的文明乡风孕育出院士之家、侨贤之家、医学之家等文化家族,从这里走出了200多位大学生和一个以中科院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


100649kefhfm35wom6vw0m.png
100648ox5hoadndajiaaix.png


下和洋古民居群落

融合了

红色文化、院士文化

华侨文化、海丝文化

等多种文化元素

成为了江镜镇南宵村

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古民居群里的华侨故事
100646kw9nsg55iba4snm9.gif
100647sxptwszswx04w0c0.gif



100647g6vzaadf0aoc2h0h.jpeg


在悠悠的下和洋村史中,华侨是不得不提的浓墨一笔。早年,下和洋村先人漂洋过海到异国求生,待事业有成后,纷纷回乡建成多处风格各异的异域风情古民居。走进下和洋村,相连成片的古宅,布局合理,整齐划一,外观各具特色,既保存有南洋风格的华侨厝,也有福清地域特色鲜明的六扇厝、四扇厝。历史与文化共同浇灌了下和洋的特色古建筑,这些古建筑虽历经近百年的自然与社会的风雨,却风采依然。





100650on1qj3uhqk1xqv8v.png


100649fcgr77ryu8ffy7f5.png


一处挂上“侨贤之家”铭牌的砖石结构古民居,便是华侨高仁德的故居。古厝前后共两座,中间设有采光天井,双坡顶结构。在古厝的正面,上半部分砌红砖,下半部分方石块整齐码起,地域特色鲜明。如今,透过檐廊,仍旧可以从每片砖瓦、每根梁栋上看到古厝依稀透出的或雅致、或灵动、或威严的风格和韵味。


100649j977l6l1akd5a6km.jpeg

(华侨高仁德故居)


高仁德是下和洋村走出的侨贤代表之一。晚清时期,高仁德远渡重洋来到了印尼彼岸创业谋生。事业有成后,他往家乡寄回钱款起厝,还筹建了福清市第一所完全小学——下和洋学堂。此后,高仁德持续热衷于公益事业,上世纪80年代初还捐资筹建了下和洋小学,为下和洋村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村里百年无文盲”
100649y0ruq6a3nifiu6ii.gif
100649tuec2i2ebchbigju.gif



100650np3tbt1q3jq8dtji.jpeg


来到下和洋村,这里浓厚的人文气息足以令人流连。村民间还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村里百年无文盲!”下和洋村的文化,还体现在他们根据每一座古厝的历史文化,为每座古厝命名。例如南边厝,又叫医学之家,当地人称名医厝。百年来,这户人家英才不断,尤其盛产名医,成为名医世家。




100650h7cndmmgd7dkmg7e.jpeg
100650fmifliihiwizi0f6.jpeg
100650pgqiqbxj4igug1bc.jpeg

医学之家、侨贤之家、敬业人家


位于古民居群的外围,矗立着一座双落古厝,便是首位福清籍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由禧的故居。在故居的门口,赫然挂着写有“院士之家”的铭牌。高由禧院士是我国著名气候学家和高原气象学家,台风、季风天气气候学和高原气象学等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倡导者。



(院士之家——高由禧故居)



如今,故居已设立成“高由禧纪念馆”,其内部还包含了“福清高由禧气象科普基地”,以大量图文文献和历史实物资料展示其非凡的一生,展现了下和洋村不同凡响的文化底蕴,激励人们砥砺奋进、自强不息。

100652b6kc47yr06zzse0p.png

100650fbgtyl62zrfnzj1f.png

100652hh3pfbewyhbjgbr3.png
















下和洋村文明乡风的形成,离不开先人对教育的重视。据悉,下和洋村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学堂便有5个,其中,下和洋学堂是福清首个且仅存的自然村完全小学,包含了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从这所小学堂先后走出的大学生有200多位,走出了包括高由禧在内的众多教授、研究员等学界名家。


100651v7rh7hgg4rngg0b5.jpeg

(下和洋小学旧址)


如今,下和洋村小学已与他校合并。现在小学堂的一楼做了村中书院,村里常请名师在此为村中子弟授课;二楼则开辟成江镜镇南宵村革命斗争史纪念馆,生动还原当时地下革命党人的印刷活动场景及革命五老英勇事迹,展示了当地人民奋起抗争、奋勇前进的感人故事。


  福建省首例农村古厝合作社
100651mz9b6xpjebqraqup.gif
100652kqq8qcfqfvfzc8qr.gif



100652exawm3mq3ktdtwur.jpeg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近年来,南宵村积极推动古厝保护工作,先后投入600余万元将下和洋村的13栋古厝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保留其原始风貌,使文化基因得到了延续。


村民为修缮提升、活化利用古厝,还自发成立了福建首个农村古厝合作社,让下和洋村的古厝保护机制更加完善。所有拥有古厝继承权的村民都是古厝合作社社员,每人股份以拥有继承权的古厝面积计算。合作社利用整合的古厝群发展旅游,收益用于古厝修缮保护和进一步挖掘古厝文化内涵,提高古民居的知名度,增加古厝的含金量,逐步引进业态,推动旅游产业相融合,推进产业兴旺发展。





100652pdetez99ekdgsj9a.jpeg


100653x04i4jjyvkkj3s23.png


自合作社运营以来,短时间内已建立起革命斗争史纪念馆、高由禧纪念馆、海丝与福清展览馆、夜校铜雕展览馆、古代乡村生活石器馆等,逐步盘活下和洋村的历史文化资源。


100653szkn7uu2tm7v0277.png


100652t0xuqlq7eax7pvav.png


家乡的方向

是记忆深处最美的凝望

漫步在下和洋村

眼前异域风情的古民居

见证下和洋村百年的历史

在合理的保护利用下

这些载满了乡愁的古民居

持续焕发光彩

向世人诉说这里的故事



来源:福清侨联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2)
半度微凉 | 来自福建
满满的历史文化底蕴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3-11-23 22:54:05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改个名字太麻烦 | 来自广东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3-11-25 16:47:59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10-15 04:55 , Processed in 0.247163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