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李馥(1662~1749),字汝嘉,号鹿山。福建福清三山镇西里村人。为官清廉,毕生嗜书如命,晚景穷困潦倒,只好在福州黄巷“赁屋而居”,苦度残生”。李馥不贪、不沾、不侵,是一代廉政楷模!
李馥在《<忠里李氏家谱>序》中说:“……吾家玉融……”清乾隆《福清县志》载:“李馥,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邱坦榜的举人。”几年前,小编曾在李馥出生地三山镇西里村西里水库发现数尊清廷为李馥竖立的石人石马,为研究其生平事迹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很高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纂修的《福州府志》较详尽介绍李馥的生平事迹:“李馥,字汝嘉,福清人。康熙甲子举人。任工部员外,转刑部郎中。以治九门提督陶和器狱有声,出守重庆郡。经流寇乱后,田赋无考。馥履亩清丈,侵占弊息。迁河东运使,调苏松常镇道、晋江苏按察。制府擒治奸民,株连百余人。馥察其冤滥者,尽白释之。转安徽布政,巡抚浙江。时亢早,请截漕二十万,民不知饥。又,漕米例用白粮。馥疏请兼用红白,民便之。以失纠属员去任。馥家素封,义所得为,必勇为之。在官以廉慎称。家遂中落,归田二十年。借屋以栖,怡然自乐。与士大夫文酒还往,年八十余,重宴鹿鸣。又数年卒。” 李馥一生命运多舛。其父早亡,由母亲抚养成人。李馥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中举人,时23岁。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馥成婚。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他与福州知府顾焯等人在九仙山平远台共创“平远诗社”。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李馥遵母命北上。次年,在京会试,不第。李馥后经人推荐,在京城任工部员外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转刑部郎中。次年,担任重庆郡守。
李馥生有两子:长子李大有,次子李大夏。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李馥的一个儿子不幸去世,给他沉重的打击。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李馥又闻噩耗,相濡以沫的妻子病逝福州,他悲痛欲绝。不久,李馥应召赴陕西、河北。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迁河东运使。是年逢大旱,民无以食。他上疏请以漕米20万石救济饥民。 李馥在江苏曾任苏松常镇道、江苏按察使。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李馥奉旨入都。途经山东羊流时,母亲不幸病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馥任安徽布政使,他体恤民情,忧民所忧。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李馥升任浙江巡抚。上任不久,浙江洪灾泛滥。他尽心尽责,抗洪救灾,深得百姓爱戴。李馥为人谦和淳厚、勤政廉明,“所至有贤声”。
雍正二年(1724年),李馥由于下属犯案,以失察罪受连累,被谤罢官,削职入狱。入狱期间,他受尽凌辱,身心惨痛,对官场的腐败与黑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雍正十三年(1735年),李馥又丧一子。李馥出狱后,一直蜗居苏、杭,十余年无脸回乡。乾隆九年(1744年),李馥值其乡试中式六十年后,再遇该科乡试,经奏准重赴鹿鸣筵宴。
李馥毕生清廉,积蓄都用来收藏,晚年穷困潦倒,只好在福州黄巷“赁屋而居”,终日读书消愁,苦度残生。平时除参加“平远诗社”外,暇日“遨游于九仙、乌石、南江、西峡”,表现了荣辱不惊的旷达襟怀。乾隆十四年(1749年),李馥逝世,享年88岁。 根据《乌石山志》卷3《寺观•翠岩废寺记》一文,李馥的住处“……在福州黄巷,与里社南北相向”这一线索,小编在黄巷65号(福州市歌舞剧院西边隔壁)找到坐南朝北的两进“三间排”院落,即李馥晚年的寓所,可惜破败不堪。据住户之一的杨先生回忆,他小时候曾看见横梁上有两块牌匾,其中一块写有“明珠高斗”。两块牌匾均于“文革”期间被破坏。 福清市三山镇西里村李馥故居保存完好。故居为两层,硬山顶,土木结构,面阔21米,进深19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李馥号鹿山,该村还有“鹿山寺”,当与李馥有关。 李馥酷爱藏书,是清代福建一大藏书家。他为官30年,以嗜书出名,每到一处任职,以搜集善本珍籍为乐事。被罢官后,归囊亦惟书而已。后家境窘迫,在福州“赁屋以居”时,仍尽力搜集图书。 现存的《居业堂诗稿》清稿本中,钤有李馥的许多藏书印章,对考订该书的流传轨迹,以及李馥收藏的历程颇具参考意义。康熙甲申年卷端有“鹿山李馥”“信天居士”两印章。雍正戊申年卷端有“居业堂”一印。 康熙乙酉年卷端所钤的“过眼云烟”、戊子年卷端的“不贪珍宝”、庚寅年卷端的“生事不自谋”、卷末的“舍书百不欲”、丙申年卷端的“书魔惑”、雍正癸卯年卷端的“官贫心甚安”、丙午年卷末的“见客惟求转借书”等印记,体现了李馥毕生藏书不辍、嗜书如命之心迹,并与其性情、趋向相印证。康熙庚子年卷端钤有“福清李二使”一印。李馥的藏书情怀在其《答陈次庐吴少文》可窥一斑:“书还藏得三千卷,田不须谋二顷良。”从此诗可得知当时他的藏书已颇具规模,视藏书重于田产。
李馥身后家道中落,图书亦多散逸。但部分明刻原藏珍本,最终为政府所收购,今保存于福建省图书馆,也有一部分散失民间。
李馥的藏书处号为“居业堂”,其著作就命名为《居业堂诗稿》。《居业堂诗稿》是其现存惟见的一部作品集,收录他30年间的诗作,凡1400余首。纪事、纪游、感怀、咏物、赠答乃至应酬之作皆有,内容丰富,较全面、真实反映了作者从政期间及罢黜后的思想情趣、悲欢离合及矛盾复杂的心态,具有较高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李馥学识渊博,其诗作用典丰富、善于联想。《寄诸儿》诗:“忆昔离别日,侍立环诸儿。闻我当远去,牵衣意如痴……”表现了自己的离愁与孤寂。《祷雨》诗:“渝城经月旱,万姓已嗷嗷。获罪惟予辈,降殃及尔曹。”表现了关心民众疾苦的精神。 《哭内》:“念尔归予日,屈指三十年。愉婉谨妇职,姑嫜无间然。……如何便永诀,长使恨绵绵……”表达了誓与亡妻生同床、死共穴的夙愿。他追悼母亲的诗作:“独抢终天恨,千秋一罪人。尽心酬圣主,泣血痛慈亲。”凝结的是一汪血和泪。《自嘲》诗:“草满窗中总不除,囊空抵死欲营书。斯文结习难消化,多恐前身是蠹鱼。”表现了他视书如命的情怀。李馥晚景凄楚,诗作也格外怆恻。他出狱后所吟:“憔悴羁吴地,年来更可嗟”“ 老羸伤伏枕,鹤骨瘦支离”“病中需骨肉,待尔诉相思”等句,令人触目涕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