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东张古镇“竹编之乡”:传统老手艺正在日渐消失…

起家粿爷爷 发表于 2018-9-23 18: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5337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竹子一直怀有特殊的情感,人们种竹、用竹、爱竹、敬竹、赞竹,传统文化中将它喻为有德性的君子。而竹编手艺更是历史悠久,以其设计巧妙、造型独特、编织精细、美观实用等特质著称于世。
竹编技艺历代匠人大多以家族传承、师徒相授的方式,使之延续乃至发扬光大。为探访竹编老手艺人,我们来到福清东张镇政府附近的沿街老商铺。福清东张古镇,满山遍野盛产竹、松等林木,为竹制品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材料,历来被誉为“竹编之乡”.早在 1000 多年前,就是闽南入省驿道所经之地,有发达的手工业,成为“闽中望镇”.
我们来到的是一家几十年历史的老竹器店。
店里的老师傅得知我们的来意之后很有礼貌地接待我们。我们一进店,便看到店内能够摆放、悬挂的地方都被竹器占满了,到处都是农家主妇惯用的米筛、酒吊、圆箩,以及刷洗铁锅的竹筅帚,满屋弥漫着竹子的清香。
“鱼篓是当时捕鱼或者贩卖鱼苗时用的;提篮是在那个没有购物袋年代的宠儿;吉祥端盘是婚庆嫁娶才捧出的;还有那大红大紫的福禄寿喜字样……”老师傅热情地讲解着,如数家珍。

0mf4vd45jak20954.jpg

0mf4vd45jak20954.jpg

老师傅是东张镇南湖村人,十几岁就开始随父辈学竹编手艺,从事竹编已六十多年了。
长凳下有几只木线锤顺从地悠来荡去,开裂、陈旧的纹路像个沧桑的老妇,还有一把常见的篾刀,古老而锋利,我们忍不住好奇地问:“梁师傅,这只篾刀用了很久吧?”
“从十几岁用到现在了,是我的老伙伴了。”
“生意还好吗?”
“不行啰,现在很有人用这个,我们都是接订单卖到浙江去的。”
“卖到浙江去”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久久萦绕着。要知道浙江的东阳同样有着“百工之乡”、“竹编之乡”的美誉,而我们家乡的竹编却居然能在那里占有一席之地,享誉竹乡,这更是让我感到好奇。

e0jefqd3f5s20955.jpg

e0jefqd3f5s20955.jpg

梁师傅似乎看出我心中的“好奇”,略带自豪的口气说:“东张镇虽然有毛竹、石竹、水竹、山竹等,但竹编用材十分讲究,要选择背阴朝阳、生长时间长的竹子,一般要求生长三四年的竹子,而且竹节要长,竹子上下粗细要均匀,最好选择入冬后立春前的竹材。现在原材料上也有一部分用外地的竹子为原料。历经千年,东张的竹编积累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其中,取材、设计、编织、上色都是工艺生产的主要环节。”梁师傅顿了顿,骄傲似的说,“我们东张的竹器是用松针和竹丫当篾丝来编织,有自然气息,当然受到外地客户的青睐。”
我们请梁师傅现场为我们随意编织一个竹器。
梁师傅欣然答应,随手拿起身边的一根青竹,又拿起那把篾刀,瞄一眼竹子,刷刷刷地削了起来,只见一条条柔嫩的篾丝像一条条小青龙从梁师傅的手指间钻出来,不停地腾跃着。

sjyjmb3ejpm20956.jpg

sjyjmb3ejpm20956.jpg

说话间,地上便摆着十几条青竹片与篾丝,还散发着幽幽青香。
梁师傅娴熟地将竹片与篾丝上缠绕开来,边干活边交谈,粗糙的双手在篾丝的舞动中交织着,双手一捞、一揽、一拢、一板、一撮,几趟来回,竹篾听话似地转眼间变成公鸡的尾巴,翘得高高的,像竹冠的影子往晒谷架子上铺去。
看着一根完整的竹筒谈笑间变成了一件精美的竹器,我们几个都赞叹不已,都激动地又一次握着师傅粗糙、温暖、自信、有力的大手。
梁师傅说竹编过程像插秧、像老伴打鞋底、像小木偶在演戏。竹子是有魂的,别看篾片如此四散着,但师傅要搂着它们,这是师傅的心劲,少了心劲,编出的竹器就少了些什么。跟人一样,没有了心骨,就站不起来。竹子是最有骨头的,一节一节的长着,毫不含糊。竹编也是有骨的,没有骨的竹编是用不了几天就会软下来。竹编的骨头不是往上长的,它是藏的,就藏在师傅的技艺里。

s2sk2euamnx20957.jpg

s2sk2euamnx20957.jpg

梁师傅还说早年编手艺,孩子们在身边跳着,好不热闹。如今孩子长大了各自奔波去了。说着说着,师傅的眼睛看了看门外,似乎在寻找什么,又似乎在等待什么。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车水马流,市声喧嚷。我怀着敬重的心情看着他,梁师傅似乎显得特别的温暖、自豪却又有点失落。
果然,我们很快就发现梁师傅自豪的眼神并没有“闪烁”多久。他略微叹了一口气,给我们讲述东张镇“竹器历史”.
从前这里是一整排的竹编商铺,现在没剩几家了,许多人都跑去“赚大钱”了。只有一些像他这样的老工匠,继续坚守着老营生。
“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从小喜欢竹编,也走过了几十年的竹编岁月,总舍不得放弃。”
是啊,年过花甲,经他手编的竹器不计其数。几十年的编织生涯,使他有了匠人特有的面相:与世无争。很多人采访过家乡的竹编人,所有匠人的故事几乎大同小异,作为平凡人的生命注脚,家传手艺让他坚守在老镇街的小铺里,习惯了波澜不惊的生活,在所剩无几的竹编匠人里,他放不下篾刀,似乎不只是因为有客户指定要他亲手编制的竹器,更是一种无法推脱的责任与使命。

zbg5f1qkux020958.jpg

zbg5f1qkux020958.jpg

告别了梁师傅,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器物有灵魂,匠人自坚守。如果说竹是一首无字的诗 , 那么,竹编便是一曲奇妙的歌。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竹编匠人用他们那粗糙而又灵巧的手指编织着生活,编织着梦想。
我们仿佛看到,那曾经通往省城的驿道上,马背上悬挂着的各种精美的竹器,承载着无数竹编人的心血与梦想,也承载着竹编人传播中华竹文化艺术的博大的心,在“的哒的哒”的马蹄声中越走越远……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6-9 13:27 , Processed in 0.070429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