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市建设志:第二章 古融胜迹 / 第二节 古遗址

大姐姐 发表于 2019-2-21 14: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2992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第二节 古遗址

一、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东张镇南约0.5公里的白豸寺(现为东张水库淹没区)。距福清市城区约10公里,是在一座孤立的山丘上,东西成长形,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高出附近地面3——5米,海拔38——40米,西面紧靠宽约50米的原东张镇,溪流环绕遗址东流人海:远处有高山环抱,构成一纵横约lO华里的小盆地,四周土地肥沃,地势良好,环境优美,是古代人们最好的生活场所。
1957年1月。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福清东张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该遗址,并于同年12月再一次进行比较系统的复查,经两次调查结果,认为该遗址包含物丰富,是当时福建省所发现的遗址中保存较好的一个。
发掘工作自1958年3月28日起至6月15日基本结束,(看福清FQLOOK.CN)发掘总面积1500平方米,发现了当时人们的住宅、地窑和兽骨、木炭等主要遗迹,获得了当时人们使用的石锛、石斧、石刀、石镞、石纺轮、磨谷器等石器1251件,陶器360件,陶片30万余片。
遗址上层的文化堆积为淡黄色堆积,厚15——30厘米,包含物有石锛、石镞、陶纺纶和夹沙陶、泥质陶、印纹硬陶、彩陶、釉陶以及青铜器。这一层文化是在中层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一文化系统而时代较晚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之一。相当了西周前期阶段(公元前880——前771年)。
遗址中层的文化堆积,包括了3种不同土色。中层出土遗物十分丰富,有石斧1件、石锛53件、石凿l件、石矛4件、砺石9件以及残石器等;陶器除了夹沙陶和泥质陶外,还有印纹硬陶、彩陶和带黑衣陶片等。从中层出土遗物看,应属于昙石山上层类型的文化遗址之一。据推定,遗址中层的年代大约相当予商代晚期(公元前1200年——前1100年)。
遗址下层为一种红灰色原始文化堆积,与中层相比,无论是生产力水平,或者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各个方面都较落后,出土有陶器、石器和大淘沙陶片,特征是泥质陶或泥质磨光陶,与昙石山的中层接近,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2000年)。
二、宋窑遗址
是东张镇石坑村厝后山和岭下村宫后山两处相连遗址的总称,是在福清发现的唯一古代大型陶瓷业遗址。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一书,曾对此做了较高的评价。
两个窑址都是坐北朝南,如漏斗型匣钵,瓷片、垫饼、支柱、支圈等遗物散布在方圆2平方公里的地表。在岭下村后,还留有砖砌窑基残壁。据《中国历史纲要》著述,东张宋窑是南宋时福建4个主要生产窑(同安、泉州、福清、连江)之一。(看福清FQLOOK.CN)两窑均以烧制青瓷和乌金釉为主,其制型风格与建阳水吉窑所出的瓷器极相似,产品包括各式碗、盏、碟、盘等。当时主要是销往海外。
东张宋窑的发现,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为研究福清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及古瓷品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81年2月25日,列为县第一批重点保护的文物。
三、少林寺遗址
坐落在戴云山脉之五老峰下,周围有石壁山、竹马山、东坑山、石佛山、弥勒山等9座山头。九山相连,状似莲花,统称九莲山。主山为弥勒山,位九山正北,八山岗峦环列,风木摇动,云影徘徊。秀丽的山溪在苍山翠岭中蜿蜓曲折,并绕寺前南流出境,构成了一幅风光旖旎。深幽雄奇的山水画卷。
少林寺原址建在弥勒山南麓,四周有滴水岩、出水泉、石壁瀑布、五老峰、峡谷仙桥、五斗平湖、山涧仙埕、五斗三潭以及乌龟上岸、仙井、和尚潭、龙须潭、仙脚迹等,集多种自然美景之大成,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寺院背山面溪,朝东偏南,依山起势成阶梯式建筑。进山门后,有8座层次分明的平坦地台,中轴线前后有9座殿宇组成的建筑群。从第一座殿堂至最后一座后墙,进深175米,宽约67.5米。建筑面积约达11700平方米。
在第二殿右侧,有一个月牙形的放生池,寺旁有马厩、练武场等场地。还有少林寺的古墓葬,真实反映出少林寺的辉煌历史和寺院的文化特色。
和尚坟墓散落在荒山野岭之中,已发现有4座和尚墓和l座尼姑墓。(看福清FQLOOK.CN)其中一座宋代和尚墓,坐落五里仑半山腰上。坟墓坐北向南,纵向拱券顶,进深2.7米、宽1.75米、中心高1.3米。单圹、圹壁用砖块错缝平砌至第八层,后改用楔子形,砖块竖砌成拱券形的圹顶。
相传墓顶上原有葫芦型小石塔一座,圹室里存放骨灰瓮。遗址附近有一少林桥志铭,上面阴刻着“少林院沙门谨募众缘共发心德舍口造下洋石桥”.这是福建省首次发现的绝无仅有的少林碑刻。
四、郎官古渡遗址
位于渔溪镇东郎官村,地临兴化湾西港,苏溪由此人海。郎官港宽水深,风平浪静,适合船只停泊。为渔溪地区乃至全县内地通往江阴、高山、兴化、厦门等地的渡口。
16世纪后叶,海禁大开,福清沿海乡民为避天灾人祸,纷纷离乡背井,远走南洋。那时陆上交通十分不便,唯有乘船外出,郎官渡就是他们启程的渡口。
郎官渡有巨石砌筑的码头直伸人海。岸上原有凉亭、商号、客栈等,十分繁荣。后来由于港口淤塞,并随着陆上交通的发展,郎官渡逐渐衰废。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6 17:38 , Processed in 0.053625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