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楼市杂谈] 福州新区带来七大机遇,新区建设大有可为

高山羊叔叔 发表于 2018-10-16 07: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968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bfkimbcv21u3922.jpg

bfkimbcv21u3922.jpg

wktbalrhvul3923.jpg

wktbalrhvul3923.jpg

  福州新闻网9月10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杨莹 柯竞 李夏薇/文 俞松 池远/摄)福州,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拓海而荣。而今,沿着这条蔚蓝的海岸线,福州新区——一座被赋予国家战略的新城正在拔地而起!
  机遇与优势
  机遇和优势,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机遇,夯实着优势的根基;优势,将机遇托举到更高的顶点。建设新区,福州有着其他新区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对台优势。福州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是对台工作的前沿平台和重要窗口。福州新区与台湾北部隔海相望,在深化对台交流合作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港口优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福州的港口建设历史悠久。福州港是全国24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也是对台直航试点港口,拥有闽江口内、江阴、松下和罗源湾等多个港区,2014年货物吞吐量达1.19亿吨。不断完善的港航设施,将为新区发展临港经济、深化对外经贸合作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产业优势。在福州新区初期规划范围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福州市的1/3以上,基本形成了以机械装备、冶金、食品、纺织、塑胶、医药、石化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2014年,福州新区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154.26亿元,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有序建设。
  ——地理优势。福州新区作为福建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地处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具有联动东南沿海区域合作的地理优势。向莆铁路、合福铁路等相继建成通车,也为新区港口腹地拓展提供了条件。
  ——人文优势。千年文脉浸润滋养着闽都人文,形成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这种开放包容的气度,有利于新区人脉聚集,是宝贵的城市无形资产。
  机遇与需要
  新区建设既是福州的发展机遇,亦是福州突破瓶颈、再攀发展高峰的迫切需要。当前,福州不少产业都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来自市政协福州新区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福州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产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因而,福州新区,被寄予“产业新区”的厚望。根据初步设想,福州新区将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新区建设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协同推进。同时,深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壮大优势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从地域看,福州新区的初期规划范围,好似一条飘逸的缎带。缎带两端,恰巧都隶属于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中间“点缀”着临空经济区、滨海工业集中区、元洪投资区、江阴工业集中区、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等多个特色园区。如何将散落的产业园区,串联汇聚成更大的产业能量,释放更大的经济效应?从这个角度看,福州迫切需要通过新区这个国家级平台实现新的突破。
  此外,福州新区覆盖的区域,也是福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热土。国家战略落地,将助推这些区域沿海大通道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等提速增效。
  机遇与机遇
  在福州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福州已经迎来了“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机遇。
  就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建设而言,随着新区建设推进、城市化水平提高、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福州在“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也将加大福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更多“走出去”,更多“引进来”,福州的开放开发将迈向更高的层次!
  对自贸区建设来说,福州片区的范围相对较窄,新区的叠加效应,使自贸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而自贸区已经开展的投资贸易自由化、金融创新等尝试,也将对福州新区发展起到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1+1+1>3!我们相信,三大国家战略机遇叠加,必将在福州释放出更大的发展能量!

phq0ickbk4c3924.jpg

phq0ickbk4c3924.jpg

  福州新区大事记
  1990年8月,中共福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确定“一个重点、两条线、三个层次、四个突破”的对外开放基本思路,其中“一个重点”即以闽江口开发为重点。
  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倡导并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简称“3820”工程),提出了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等,科学谋划了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战略布局。
  2012年,经过20多年的努力,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战略布局已经形成,并引领奠定了福州的产业基础和城市格局。同年10月,福州市委、市政府组织举办“宏伟的战略跨越的足迹——福州市‘3820’工程20周年成就展”,开启了承继“3820”工程、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2013年8月20日,福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 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意见》,提出要打造福州经济“升级版”,引领和带动福州新一轮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2013年10月,福州市委托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开展《福州新区发展规划》及其配套的10项规划编制工作,福州新区的规划申报进入实质性阶段。
  2013年11月26日,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成立福州新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福州新区筹备机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和市长杨益民分别担任福州新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
  2014年9月16日,福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福州新区建设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为福州新区建设提出了新思路、新目标。2014年,福州新区实施了300项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154.26亿元,占计划的115%。
  2014年12月5日,经过多轮编制规划,福建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上报申请设立福州新区的请示。
  2015年7月21日,国家发改委牵头完成福州新区设立审核工作,向国务院正式上报了设立福州新区的请示。
  2015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
  权威解读
  福州新区带来七大机遇
  ——访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教授黄茂兴
  福州新区获批,为福州发展再添动力引擎!如何理解福州新区带来的机遇?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茂兴对此进行了一番解读。
  在黄茂兴看来,福州新区至少带来七重发展机遇。
  一是,由“省会中心城市”的地域性发展定位,上升为“国家级新区”的国家战略定位,发展腹地进一步扩张。
  二是,通过新区的虹吸效应,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在此聚集,经济加速发展,产业加快转型,经济总量做大做强,福州将迎来发展的“第二春”。
  三是,新区建设有助于福州打造现代化、国际化都市,提升福州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开放开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福州新的名片。
  四是,各项政策利好将助推福州新区,从长三角、珠三角间的凹地成功“突围”,成为东南沿海区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五是,省会中心城市、自贸区、新区战略层层叠加,将使福州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中的桥头堡作用更加凸显,进一步吸引台商和外国投资者来榕投资兴业。
  六是,国家赋予新区的一系列定位、站位、政策、框架,有助于吸引优秀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人才落户福州,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在此集结,为打造活力大都市提供人才保障。
  七是,福州新区是在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区建设将带动福州周边区域加快发展。这就好比海峡西岸经济区,自建设以来,带动了赣西北、赣南地区,包括福建其他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样的,福州新区也将对周边县(市)区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带动莆田、宁德等与福州接壤的城市发展,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
  对未来的新区建设,黄茂兴也给出了具体建议。他认为,福州新区不是传统的打造新城,而是要从战略定位上高标准、高起点谋划,根据新区的功能定位,以及福州现有产业基础、产业差异、产业互补性,来科学谋划福州新区产业布局,进行区域功能科学划分,体现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发展。
  黄茂兴强调,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不能独善其身,要有大格局、大战略,要注意吸纳周边区域联动发展,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效应。腹地拓宽了,才能带动福州在经济载体、空间经济舞台上实现跨越发展。
  新区建设大有可为
  ——访中共福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游伯笙
  近日,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游伯笙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福州新区建设提出了建议。他表示,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福州经济的首位度还不高,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的辐射带动能力亟待增强,榕台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拓展,新区建设可在四个方面力求突破。
  首先是政策和法制支撑方面。福州市出台了《关于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意见》,但目前仍缺乏更多中央相关政策支持及基础性立法保障。配套政策措施需进一步加快完善。
  其次,新区开发建设涉及多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和财税体制,若缺乏统一协调运作,将会形成体制壁垒,羁绊相邻区域发展。建议福州成立专门的规划、设计和研究机构,学习借鉴国内外其他新区的经验做法,提出福州新区建设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连续性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再次,福州在对台交流合作、借侨引资、船政文化建设等方面缺乏有效运行机制,区域独特性优势发挥受限,建议借鉴其他国家级新区的改革经验,探索建立与新区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新体制,同时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使新区与自贸区建设衔接。
  最后,新区内龙头产业基础有待加强,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形成产业链,集聚产业集群。新区内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需进一步加快,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带动新区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杨莹 柯竞 李夏薇/文 俞松 池远/摄原标题:福州新区带来七大机遇 开放开发将迈向更高层次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6-16 09:28 , Processed in 0.076805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