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文史资料》第十八辑

 
Sun� | 来自福建
澳门地名漫话

林一霹

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面积 21.45 平方公里。半岛与广东省珠海市相连。现有人口 42 万多,其中中国血统居民占 96%以上,祖籍以广东省为多,纯葡萄牙人仅占 2.8%,约 1.2 万人。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澳门的地名就是历史的见证。
除澳门之称外,还有香山岙(澳)、濠江、壕镜、濠镜澳、镜海、濠海、莲岛和马交、马港(英文为 Macao,葡文为 Macau)等等。
据史料记载,南宋绍兴 22 年(公元 1152 年)将南海、番禺、新会、东莞四个县的海中岛洲划分出来,建立香山县。在香山县停泊船舶的海湾称香山澳,就是如今的澳门,是东南亚主要贸易港口。明嘉靖 20 年(公元 1541 年)至崇祯 12 年(公元 1639 年)贸易十分兴旺。葡萄牙人是公元 1553 年开始进入澳门,先借口曝晒水渍货物,后强行登岸租占。公元1842 年香港开埠后,这里仍是国际港口。
由于沧海桑田的演变,澳门今日的一些街道和建筑地点均是古代的海域。当时海水漫灌,内港水道纵横交错,海边滩涂水产丰富,尤以岸边海滩盛产牡蜘(广东方言称蠔)闻名,当地劳动人民以采蜘谋生,就取名“蠔江”。后来一些文人雅士认为地名含有“虫”旁不雅,就借用同音字“壕”或“濠”加以取代。当地人概念中“江”与“海”又是相通相似的,所以地名就有“濠江”、“濠海”之称。不仅如此,清代《澳门纪略》一书还解释说:澳门水域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 ,有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濠、镜、澳等字眼都代表着澳门的自然面貌、地理特性和人文活动特点。这些地名不但在历史上沿用发展倍受传颂,就是在现当代也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如辛亥革命后有《濠镜晚报》,现在澳门社会科学学会会刊也称《濠镜》。
数百年前,澳门半岛北面是一条长 2 里、宽 10 米的“塘基湾路”沙堤,与珠海相连,堤的南端有座“附萼连蜷”的小山,名莲花山,堤则因此得名莲茎。莲花茎的两侧海色截然不同。西侧清碧带黑,东侧“浪涌红黄”。东西海面号称“红黑海”。在奇特的两旁红黑海水衬托下,澳门半岛竟成为伸向大海的一枝艳丽、完美的大莲花,点缀着祖国南国壮美的海疆。故澳门又称为“莲岛”。
澳门这个地名,早在元末明初就有了。我国沿海沿江水道繁多,人们习惯称门,并把附近陆地、岛屿也称某某门。福建沿海有厦门、金门,五虎门,福清高山湾有架只门。珠江口有虎门、横门、磨刀门等。澳门就是因地处停船的澳口和澳前的水道而得名。清代《澳门纪略》一书说:其曰澳门,则以南面有四山离立(注: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海水纵横成十字,曰“十字门”……番人停泊此湾,湾即名“澳”,故合称“澳门”。或曰:澳有南台(妈阁山),北台(莲峰山),两山峰相对如门……故今称“澳门”。
外国人称澳门为 Macau(葡文)、Macao(英文)。洋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泊口”的讹音。明世宗嘉靖 14 年(公元 1535 年)前山寨都指挥黄庆请上官蕃移泊于濠镜,名其地名为“泊口”。葡人讹听为“Macau”。另一通行说法是,澳门南端的天后庙,为福建渔民所建,闽南方言称天妃为“阿妈”,天妃阁为“阿妈阁”,即今“妈阁庙”。公元 1533 年葡萄牙人初到澳门,在妈阁庙附近登岸,他们不知地名,问当地渔民。渔民答说:“阿妈阁”。葡萄牙人以为是地名,便称澳门为 Amaqua、Amacuao、Machoam、Maquao 等,后来在葡文中简化为 Macau。英文写作 Macao。中文则被音译为“马交”、“马港”。Macau 来源于“妈阁庙”说比较合理,实际上葡人对澳门的全称就是 povoataoDoNomedeDeosdeAmacaunachina(中国阿妈神名村)。
葡萄牙人“租居”以至占据澳门这块中国土地至今年已达 446 年。多少热血男儿为了祖国的尊严,为澳门的回归而奋斗而呼号。闻一多先生“你可知 Macau 不是我真姓名•叫我一声澳门”,75 年前的诗将成为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澳门回归后将和香港一起与祖国共同面对波澜壮阔的 21 世纪,迈向灿烂的明天。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30 14:28:21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中国致公党福清市委员会 15 年历程

陈福官

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政党。1981 年 10 月,老华侨陈亚泉先生在中共福建省委关心下,由致公党福建省委直接吸收为福清县第一个致公党党员。在中共福清县委统战部的协助下,陈亚泉先生积极联络,在福清较具知名度的归侨、侨眷中发展党员,组织筹备建立致公党福清县委员会工作。1982 年 7 月,成立筹备小组,组长陈亚泉,时有成员 9 人。1984 年 8 月 23 日,致公党福清筹备组在福清县侨联大厦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正式成立致公党福清县委员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时有成员 34 人,3 个支部和一个小组。1988 年 12 月 30 日,致公党福清县委员会在县政府人民会堂召开第二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委员会,时有成员 162 人,10 个支部和 1 个小组。
1990 年 5 月,致公党福清县委员会随福清撤县建市改为致公党福清市委员会。
1990 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发表后,致公党福清市委会根据致公党中央的要求,把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参政的作用放在工作的首位。在组织建设方面,以巩固健全为主,放慢发展速度。
1991 年 12 月 28 日,致公党福清市委员会在福清市工人文化宫召开第三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委员会。时有成员 165 人,11 个支部 1个小组。
1994 年 10 月 16 日,致公党福清市委员会召开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
1996 年 10 月 13 日,致公党福清市委员会在福清宾馆多功能厅召开第四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委员会,时有成员 175 人,11 个支部 1个小组。
致公党福清市委员会机关干部编制 3 人(有一名未到位),机关内设一室二会,即办公室、海外联谊工作委员会和妇女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市委会的日常行政工作及组织、宣传和参政议政等。办公室属下设医疗咨询服务部和外文翻译咨询服务部,开展便民服务工作。
致公党福清县(市)委会成立后,认真贯彻致公党七届三中全会和《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问题座谈会纪要》精神,根据致公党章程规定条件,积极稳妥地做好组织发展工作。截至 1999 年 7 月止,共发展党员 253 人,其中出国定居 26 人,逝世 23 人,调出 5 人,现有实际党员人数 199 人。
县(市)委会成立后,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成员的政治思想建设工作,围绕着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文件的学习,深入开展以中共基本路线为核心的学习活动,组织和推动各支部(小组)全体成员,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深人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学习贯彻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和主要文件精神。
1989 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中,致公党福清市委员会本着与中共“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精神,组织成员认真学习《人民日报》社论和邓小平重要讲话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党员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并做好对周围群众的宣传说服工作,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的政治局面。
此外,市委会每年都举办一次由骨干党员和新党员参加的暑期读书班,举行各种类型研讨会、专题座谈会、交流会、节日座谈会、外出参观活动等,提高骨干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致公党福清市委会还编写《福清致公》78 期,向党员宣传国家方针政策,报道各支部(小组)的党务活动和工作经验,报道党员中的好人好事。
致公党是参政党,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是参政党的职责。致公党福清市委会在各种场合会议上,都强调要求每个成员在原工作单位上要积极参加各单位召开的各种会议,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市委会要求“五员”、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同志积极参加有关会议(不缺席),提倡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作共产党的诤友。每年两会前夕,市委会召开专题提案、议案工作会议,动员、学习、布置写好两会提案、议案问题,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去年还成立了提案工作小组,提案议案质量逐年提高。历年来成员中先后有 130 人次被安排任省、福州市、福清市历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 18 人次被邀请任福建省、福清市“五员”。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致公党党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提出提案议案 418 份,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部分提案受到省、福州市、福清市领导的亲自批示和重视,并被选为优秀提案受到嘉奖或较好落实。
福清在海外的侨胞人数众多,遍布世界各地,而且实力雄厚,爱国爱乡。福清的腾飞离不开海外侨胞的关注与支持。致公党是“侨党”,致公党福清市委会坚持抓住“侨”的优势,积极开展多渠道的海外联谊工作,本着“了解侨情,保护侨益,争取侨心,发挥侨力”的原则,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向海外侨胞(亲友)宣传福清,为使福清走向世界,世界了解福清作不懈的努力。在开展海外联谊工作中,我们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着眼于联络第二、三代华侨、华裔和新移民,增进他们对祖国对家乡的了解和理解。对于侨眷属,市委会也尽力协助他们排忧解难,或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及合理要求。
十多年来,致公党市委会成员共有 100 多人次评上福清市以上各类先进个人称号,有 110 人被推选为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侨联委员。十多年来,致公党福清市委会及成员共接待华侨 800 多人次,成员出国探亲120 多人次,进一步与侨胞沟通思想,增进情谊,加深感情。致公党福清市委会发动成员利用同海外联系面广的有利条件,协同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做工作,十多年来引进侨资、外资(含华侨投资办厂和捐资办公益事业)美元四千多万元,港币二千四百多万元和人民币二亿多元,为促进家乡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附:致公党福清市委员会历届领导人名单
第一届委员会(1984.8-1988.12)
主任委员:陈亚泉(己故)
副主任委员:郭素珍郑永祥
办公室:江英时(主任)黄必俊(秘书,已故)陈良生(秘书,85.6调入)
第二届委员会(1988.12-1991.12)
主任委员:林金楀(己故)郑永祥(89.7 任)
副主任委员:郭素珍(89.2 出国)江英时陈良生郑永祥陈国辉(90.6 出国)魏公庆秦能兴(二人于 90.11 增补)
办公室:秦能兴(主任)陈福官(秘书,副主任)
第三届委员会(1991.12-1996.10)
主任委员:郑永祥(92.11 调离)魏公庆(93.1 任)
副主任委员:魏公庆江英时陈良生(95.3 退休)秦能兴(94.4 退休)
俞金娘(93.6 增补)陈福官(95.8 增补)办公室:秦能兴(专职副主委)陈福官(副主任、主任)林民勇(秘书、副主任,93.12 调人,95.12 调离)第四届委员会(1996.10-)
主任委员:魏公庆
副主任委员:陈福官俞金娘徐建金卢晨生
办公室:陈福官(专职副主委)陈同云(秘书、副主任)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30 14:26:59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福清市政协历届一次会议概况

政协福清县第一届一次会议
召开时间:1956 年 12 月 5 日至 8 日
委员数:63 人(出席 55 人,列席 56 人)
主要议程:
1、副县长施章干致开幕词;
2、县委书记纪平作《政治报告》;
3、听取 32 位委员大会发言;
4、选举产生政协福清县第一届委员会常委 22 人,主席纪平、副主席王建道、高至荣、秘书长施友铿。
5、通过政协福清县第一届一次会议四点决议。
6、县长王建道致闭幕词

政协福清县第二届一次会议
召开时间:1960 年 1 月 17 日至 20 日
委员数:63 个(另有列席 31 人)
主要议程:
1、听取并通过高至荣副主席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清县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六位委员大会发言;
3、通过二届一次会议决议;
4、通过撤销部分委员资格的决议;
5、通过《致前线陆海空将士的慰问电》
6、选举产生政协福清县第二届委员会常委 23 人,主席温秀山,副主席林清城、陈春炎、高至荣,秘书长俞建春。
7、秘书长俞建春致闭幕词。

政协福清县第三届一次会议
召开时间:1961 年 12 月 28 日至 1962 年 1 月 2 日
委员数:71 人(另有列席 36 人)
主要议程:
1、副主席陈春炎作《政治报告》
2、副主席高至荣作《第二届常委会工作报告》
3、听取 10 位委员发言;
4、通过三届一次会议决议;
5、通过《致前线三军部队慰问信》;
6、选举政协福清县第三届委员会常委 23 人,主席温秀山,副主席林清城、陈春炎、高至荣,秘书长俞建春。

政协福清县第四届一次会议
召开时间:1963 年 6 月 28 日至 7 月 2 日
委员数:79 人(另有列席 33 人)
主要议程:
1、副县长陈魁作《政治报告》;
2、副主席高至荣作《第三届常委会工作报告》;
3、听取 16 位委员大会发言;
4、通过《致前线三军部队慰问信》
5、选举产生政协福清县第四届委员会常委 23 人,主席温秀山,副主席王建道、林清城、高至荣,秘书长俞建春。

政协福清县第五届一次会议
召开时间:1980 年 12 月 7 日至 10 日
委员数:114 人(含 2-4 次会议增补)
主要议程:
1、听取、审议吴进平副主席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2、听取、审议提案审查报告和提案处理情况报告;
3、通过《政治决议》;
4、选举产生政协福清县第五届委员会常委 23 人,主席靳秉恭,副主席陈春炎、林清城、吴进平、杜爱珍、何崇坤、俞云经。
五届委员会于 1984 年 1 月召开,主席靳秉恭离休,改选张宏为主席,1982 年增补洪家声为副主席,1983 年 2 月增补刘正同、狄超荣为副主席,1984 年 1 月增补陈晶、林贞瑞、曹嘉英为副主席。

政协福清县第六届一次会议
召开时间:1985 年 8 月 9 日至 12 日
委员数:119 人,列席 49 人
主要议程:
1、听取、审议张宏作常委会工作报告;
2、听取、审议关于提案审查报告和关于提案处理情况报告;
3、通过《政治决议》;
4、选举产生政协福清县第六届委员会主席张宏,副主席吴进平、施友铿、陈晶、曾焕章、陈木水、林贞瑞、孙子衡,常委 33 名。

政协福清县第五届一次会议
召开时间:1987 年 11 月 15 日至 19 日
委员数:142 人,列席 27 人
主要议程:
1、听取、审议陈木水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2、听取、审议关于提案办理情况报告;
3、选举产生政协福清县第七届委员会主席郑永祥,副主席陈木水、方家章、邹长善,常委 23 名。
七届委员会于 1988 年 10 月增补林厚潭为副主席。

政府福清县第八届一次会议
召开时间:1991 年 1 月 15 日至 19 日
委员数:163 人,列席 44 人
主要议程:
1、听取、审议郑永祥作常委会工作报告;
2、听取、审议关于提案工作报告;
3、选举产生政协福清县第八届委员会主席郑永样,副主席郭有从、翁卫东、方家章、邹长善,常委 35 名。

政协福清县第九届一次会议
召开时间:1994 年 1 月 22 日至 28 日
委员数:195 人,列席 40 人
主要议程:
1、听取、审议郭有从作常委会工作报告;
2、听取、审议关于提案办理情况报告和关于提案审查报告;
3、通过《政治决议》;
4、选举产生政协福清市第九届委员会主席邱玉清,副主席李洪元、翁国梁、方家章、魏公庆,常委 38 名(后增补至 48人)。
九届委员会于 1997 年三月增补林武载、薛文栋、王恒光为副主席。于 1998 年新选举严家梅为秘书长。

政协福清县第十届一次会议
召开时间:1999 年 1 月 10 日至 15 日
参加委员:279 人,列席 100 人
主要议程:
1、听取、审议陈维忠作常委会工作报告:
2、听取、审议关于提案办理情况报告;
3、通过《政治决议》;
4、选举产生政协福清市第十届委员会主席陈维忠,副主席李洪元、林武载、薛文栋、王恒光、莫雪平,秘书长严家梅,常委 45 名。
政协福清市第十届委员会机构及机关设置情况:
1、政协福清市第十届委员会设工作机构 15 个。即:学习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教育工作组、科技工作组、医药卫生工作组、文体工作组、工商第一组、工商第二组、农业组、侨务工作组、祖国统一组、民族宗教组、社会法制组。
2、政清市委员会机关设置一室三科。即:办公室,科教文卫科、经济建设科、三胞工作科、社会法制科。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30 12:00:58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人民政协的光辉历程(资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自 1949 年 9 月诞生,迄今已整整 50 年了。50年来,人民政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新中国的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改革开放以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人民政协这种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有许多不可替代的特色和优势,完全适合中国国情。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十分珍惜,极力宣扬,不断完善之。为了让人民群众都了解人民政协,在人民政协成立 50 周年之际,有必要回顾一下政协 50 年来的光辉历程。
“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名称来自 1945 年国共重庆谈判产生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即旧政协)。1946 年 1 月 10 日至 31 日,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青年党和社会贤达 38 人,在重庆召开“中国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改组国民政府,制订施政纲领,建立国家军队,召开国民大会,产生宪法草案等重大问题。这个会议虽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还是进行了破坏,不久便发动了内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新政协)却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召开的。1949 年 6 月 15 日至 19日,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 134 位代表在北京召开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琛、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的新政协筹备常委会。通过新政协参加单位、代表名额等议程。1949 年 9 月 11 日,筹备会又召开第二次会议,基本通过了大会正式文件。
1949 年 9 月 21 日至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宗教界人士等 45个单位 510 名正式代表,77 名候补代表、75 名特邀人士。第一届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协商并确定新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政治基础;代表全国人民意志,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组织中央人民政府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会议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琛、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 56 人为委员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国都、国旗、国歌等决议。第一届政协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凝聚着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心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一次会议于 1954 年 12 月 21 日至 25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该届委员 559 人,通过了第一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及一系列决议。推举毛泽东为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为主席,宋庆龄、董必武、李济琛、张澜、郭沫若、彭真、沈钧儒、黄炎培、何香凝、李维汉、李四光、陈叔通、章伯钧、陈嘉庚、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包尔汉为副主席,邢西萍(徐冰)为秘书长,常委 65 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一次会议于 1959 年 4 月 17 日至 29 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该届委员 1071 人。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一次会议政治决议》,列席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推举毛泽东为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为主席,彭真、李济琛、郭沫若、沈钧儒、黄炎培、李维汉、李四光、陈叔通、陈嘉庚、包尔汉、陈毅、康生、帕巴拉•格列朗杰、阿沛•阿旺晋美为副主席,徐冰为秘书长,党委 148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一次会议于 1964 年 12 月 20 日至 1965年 1 月 5 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该届委员 1197 人。会议列席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推举毛泽东为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为主席,彭真、陈毅、叶剑英、黄炎培、陈叔通、刘澜涛、宋任穷、徐冰、高崇民、蔡廷楷、韦国清、邓子恢、李四光、傅作义、滕代远、谢觉哉、沈雁冰、李烛尘、帕巴拉.格列朗杰、许德珩、李德全、马叙伦为副主席,平杰三为秘书长,常委 159 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从 1966 年 8 月 30 日零时起,政协全国委员会机关暂停办公,全国政协工作亦暂停开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一次会议于 1978 年 2 月 24 日至 3 月 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该届委员 1988 人。会议通过了第二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政治决议》,列席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选举邓小平为主席,乌兰夫、韦国清、彭冲、赵紫阳、郭沫若、宋任穷、沈雁冰、许德珩、欧阳钦、史良、朱蕴山、康克清、季方、王首道、杨静仁、张冲、帕巴拉•格列朗杰、周建人、庄希泉、胡子昂、荣毅仁、童第周为副主席,齐燕铭为秘书长,常委 224 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一次会议于 1983 年 6 月 4 日至 22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决议》,列席全国人大六届一次会议。选举邓颖超为主席,杨静仁、刘澜涛、陆定一、程子华、康克清、季方、庄希泉、帕巴拉•格列朗杰、胡子昂、王昆仑、钱昌照、董其武、陶峙岳、周叔弢、杨成武、萧华、陈再道、吕正操、周建人、周培源、包尔汉、缪云台、王光英、邓兆祥、费孝通、赵朴初、叶圣陶、屈武、巴金为副主席,彭友今为秘书长,常委 266 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一次会议于 1988 年 3 月 24 日至 4 月10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决议〉,列席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选举李先念为主席,王任重、阎明复、方毅、谷牧、杨静仁、康克清、帕巴拉•格列朗杰、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缪云台、王光英、邓兆祥、赵朴初、屈武、巴金、马文瑞、刘靖基、王恩茂、钱学森、钱伟长、胡绳、孙晓村、程思远、卢嘉锡、钱正英、苏步青、司马义•艾买提为副主席,周绍铮为秘书长,常委 310 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一次会议于 1993 年 3 月 15 日至 27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决议》《关于修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第四章第四十一条的决议》,列席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选举李瑞环为主席,叶选平、吴学谦、杨汝岱、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艾则孜、洪学智、杨静仁、周培源、邓兆祥、巴金、刘靖基、钱学森、钱伟长、胡绳、钱正英、苏步青、侯镜如、丁光训、董寅初、孙孚凌、安子介、霍英东、马万祺为副主席,宋德敏为秘书长,常委288 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一次会议于 1998 年 3 月 3 日至 14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该届委员 2196 人。会议通过了《政治报告》,列席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选举李瑞环为主席,叶选平、杨汝岱、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赵朴初、巴金、钱伟长、卢嘉儒、任建新、宋健、李贵鲜、陈俊生、张恩卿、钱正英、丁光训、孙孚凌、安子介、霍英东、马万祺、朱光亚、万国权、胡启立、陈锦华、赵南起、毛致用、白立忧、经叔平、罗豪才、张克辉、周铁农、王文元为副主席,郑万通为秘书长,常委290 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形式。在 1954 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召开前,还代行了人大职权。从 1954 年以后就准确全面地界定在上述性质之内,进行自己独特的工作。政协在全国各级行政地区都建立地方组织,据《中国人民政治协会会议年鉴》载,截至 1996 年 12 月止,省级政协 30 个,委员 18955人。副省级政协 16 个,委员 8243 人。地级政协 286 个,委员 82043 人,县级政协 2714 个,委员 393693 人。包括全国政协 2111 名委员在内,全国 3047 个各级政协组织共有委员 505045 人。(1997 年成立重庆直辖市、省级政协增至 31 个,委员数字亦相对增加)。
全国各级政协组织及其委员,紧紧围绕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合作共事、广交朋友和自我教育的传统和作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参与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30 11:52:44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Sun� | 来自福建
福清五十年巨变

曹于恩

1999 年,对福清人来说,是应该大书特书的一年:置县 1300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50 周年,改革开放 20 周年,撤县建市也将届 10 年。
1300 年历史长河悠久漫长,
50 年创业历程又艰难曲折,
20 年改革开放是如此辉煌灿烂,
10 年创下的“福清速度”、“福清效益”又是如此令人瞩目。
本文就 50 年来,福清人民在中共福清市(县)委、福清市(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双文明”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个简要回顾。

1949 年 8 月 16 日,福清解放,百废待举。面对社会不靖、十年九旱、农由荒芜、工业落后、商业萧条、民生凋敝、“地瓜难果腹,糠菜半年粮”的困境,中共福清县委、福清县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剿匪反霸、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运动,并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此同时,迅速掀起恢复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高潮,使福清的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1949 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 2360 万元,到 1956 年,上升到 5281.28 万元,增长 2 倍多。
境内溪流短促,十年丸旱,多少年来福清人民一直为温饱所困。为了改变农业落后面貌,新中国成立后,全县人民投入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热潮。1958 年,蓄水量为 1.85 亿立方米、福建省有名的东张水库建成。随之,建成贯串全县 12 个公社,总长 115 公里的两条高低干渠。从 60 年代到 70 年代,又陆续建成了 101 座中、小型水库及高山地区灭旱工程,从而结束了福清“十年九旱”水利落后的面貌。50 年代末,在当时音西大队的带动下,全县掀起“学音西,赶音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热潮,实现了排灌系统化、农田机耕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单产。
为了根治风沙,改变农业生态环境,从 1959 年开始,在全县沿海沙滩及水土流失区,大力营造防风林、水土保持林和各种农田防护林。
福清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 1 亩,从古代开始,就有变沧海为桑田的围垦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从 1957 年开始,曾进行了几次规模浩大、卓有成效的围垦工程,建成了总面积为 20 多万亩的六大垦区:东阁垦区、江镜垦区、大扁垦区、城头垦区、柯屿垦区、过桥山垦区。它为福清农业综合开发,开拓了宽阔的天地。
由于水利的兴修、海滩的围垦、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以及优良品种的推广,福清农业生产逐年上升。然而,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由于搞“大跃进”,刮浮夸风,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刚有所发展的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摧残,60 年代末农村经济濒于崩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1 年福清农村实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长期以来单一的农业经营,农、林、牧、副、渔获得全面发展,农业生产进入了黄金时期。
境内海域滩涂广阔,养蛏种蛤历史悠久,一提起“港头蛏、加儒蛤”,无人不晓。新中国成立后,全县海产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阔海域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养殖从福清湾扩展到兴化湾,沿海几个乡镇都超过了万亩,养殖品种也向中高档出口创汇型发展。80 年代以后,对虾养殖业异军突起,1986 年引进世界银行资金发展养虾业,全县沿海滩涂和围垦区虾池遍布,并很快形成了育苗、饵料、养殖、加工出口专业化生产。与海产养殖业相比,淡水养殖虽起步晚,但发展迅猛,仅几年时间,多渠道筹集资金,各乡镇、农场、垦区都建立起颇具规模的商品鱼养殖基地。高密度淡水养鳗,是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新崛起的重投入、高产量、高科技养殖业。90 年代初期它成了各乡镇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资源。在蓬勃兴起的养殖业中,涌现了许多专业户、专业村,从产、运、销到水产品加工、出口成龙配套,一派红火。
农村畜牧业生产,也由零星户养发展到专业户联合体经营为主的商品化生产。
福清是个海盐天然产区,宋代起就已有了制盐业,至清代,盐场发展到 4 个,盐埕达 5 万多坎。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扶持盐业生产,全县曾三次大规模围建盐场,使福清成为全省主要盐区。90 年代,产盐工艺不断提高,还扩建了盐区公路、专用码头,盐业生产兴旺不衰。
福清工业基础薄弱,从清末到民国期间,全县仅有两家私营工厂和一些手工匠铺、作坊。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和 50年代、70 年代两次大发展,境内创办了糖厂、农械厂、造纸厂、钢铁厂、合成氨厂、外贸冷冻加工厂等初具规模的国营工业。其中 1952 年爱国华侨兴办的福清油厂,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营企业。1979 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即引进侨、港、台三资发展外向型经济。80 年代后,随着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的崛起,使工业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乡镇企业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和独特的侨、港、台优势,建立起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联户企业、个体企业、乡镇“三资”企业的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发展格局。涌现出一批明星企业和拳头产品,数十个产品获得国家、部、省表彰。1998 年乡镇工业产值 164 亿元。
乡镇企业的发展,使成千上万农民发家致富的梦想变成了现实。1988年,龙田镇成为首家亿元镇,随后渔溪、海口、音西、宏路等镇也纷纷突破了亿元大关。1994 年,全市涌现出 19 个亿元镇,多的则达 10 亿元。1996 年,全市全面实现小康,并逐步向宽裕型小康迈进。1998 年,财政收入 6.12 亿元。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 66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40 元。
改革开放以后,在海外已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乡亲,也纷纷回家乡办厂。由于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鼓励、优惠政策陆续出台,80 年代未,外资投资转向大型、连片开发,形成两线(福厦线、元洪线)、两区(融侨开发区、元洪投资区)的格局。进入 90 年代,更加充分发挥侨多台近的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创办“三资”企业,使外向型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福清速度”和“福清效益”。
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于 1987 年5 月,总体控制面积 28 平方公里,1992 年 10 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福建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个示范窗口和重要基地。1998 年,全区“三资”企业发展到 270家,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国 32 个国家级开发区前 10 名。
1992 年 5 月 17 日,国务院同意设立的元洪投资区,位于福清湾沿岸,规划开发面积 50 平方公里,首期开发 10 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外商独资成片开发区之一,投资区 3 万吨级元洪码头建成并投人使用。海口牛宅村不久将建成一个新型工业村,同元洪投资区连成一片。
洪宽工业村 80 年代以来,侨、台、港胞在这里投巨资建厂房,成了福清的“台湾村”。镜洋、上迳、渔溪、龙田、高山等一批乡镇工业小区已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现全市己形成了以福厦、大真、福北公路为轴线的多层、全方位、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涌现出一批规模在全国同行业中属于前列的大型“三资”企业。1998 年,全市“三资”企业创产值145 亿元,出口额达 80.4 亿元。“三资”企业成为全市的骨干企业。
近几年,福清在加快对传统工业进行重组改革的同时,也扩大了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塑胶制品、纺织服装、汽车玻璃、建筑建材等重点工业行业的规模,初步构筑起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1998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 16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 314.63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49.63 亿元,工业总产值 265 亿元,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以 41.2%的速度增长。进入快车道的经济建设,促进了相关配套的迅速完善。服务于工业区的海关大楼,已开展报关业务。江阴集装箱码头轮船可直航香港。融侨大酒店及其它上档次大酒店,每天宾客盈门,成为交际洽谈生意和娱乐的热闹场所。计划中还将建设一流的中医院、大影院等。一个落后、闭塞的滨海农业县,正被一个新型的侨乡城市所代替,成千上万福清农民的后代,正在书写着这个城市崭新的篇章。
经济的发展,给商业带来一派繁荣,随着长达 30 多年的计划经济的被打破,福清一扫往昔市场之萧条,个体商业发展迅速,海产、土产与鞋类、服装等轻工产品声誉鹊起。全国各地客商云集,城乡市场呈现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兴旺。1998 年,全市拥有各类大中型综合性和专业市场50 多个,拓展了科技、信息、人才、劳动力、金融、房地产等要素市场,基本形成包括各个行业、覆盖城乡之间多层次、纵深化的市场服务体系。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电力、邮电等也加快发展步伐。明清时代,福清境内交通闭塞,一直到民国 17 年(1928 年),才有第一条公路——融(城)宏(路)公路,通车里程 7 公里。1952 年,福清运输站成立时,全县仅有一辆 30 座位的道奇小客车。从 50 年代到 70 年代,全县曾掀起两次修路高潮。海外乡亲,十分关心家乡交通建设,从 50 年代开始,14 个乡镇华侨多次捐资修筑镇街、村道、桥梁,80 年代以后,几乎年年都有华侨捐资修路、建桥。如今,全市形成以国道福厦公路和省道大真公路为骨干,以融城、下垄为中心的三经三纬公路网。南北三经线是:相思岭——桥尾(福厦线),玉田(长乐)——小山东,南岭——江阴;东西三纬线是:吉风(甫田)——港西,岭脚——龙田,渔溪——镜头宫。至 1998 年,全市新建、改建城乡上等级公路 463.2 公里,实现镇乡公路高等级化、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新、扩建 6 座 110 千伏变电站、2座 220 千伏变电站和一批乡镇变电站。一都溪引水工程已建成,闽江调水一、二期隧洞全线贯通。市内通讯全部实现程控化。1998 年装机容量达20 万门,电话户均普及率达 35.12%。可与世界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 400 多座城市开展电信联系。一道道无形的电波,正把福清同全国及世界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加快了城乡建设的步伐。80 年代以来,从古城玉融到沿海侨镇,每天都在展示着自己的新姿,看看眼前的繁荣,再看看那些尚未改造的狭窄旧街,使人顿生一种恍如隔世的沧桑感。福清人民在奋勇拼搏中,也在铺展着自己现代化的生活美景。一座座造型新颖的民居拔地而起,你可相信,这一座座别墅式的楼房里,住的正是祖祖辈辈跟泥土打交道的农民后代。住要宽敞,用要高档,吃讲营养,穿讲漂亮,改革开放给福清人民带来了比任何时期都要多的好处与实惠。


“山城形胜壮南天,海国文章高北斗”。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福清,历来文教昌明。教育历史源远流长,置县后,由于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及科举制度的推动,随之兴起教育。宋时,已有正规的庙学书院。至清代有书院 22 所,社学 76 所,私塾遍布全县城乡。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至民国时期,全县兴办小学 149 所,中学 5 所,学生 12400 余人。兴学之风代代相传。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曾走过一段弯路,但其发展速度与质量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无可比拟的。1998 年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 620 所,学生 24 万多人。其中,大专 1 所,中专 5 所,职业中专 5 所。初步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相配套的教育体系。教育“两基”达标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县(市)”。各级各类学校,无不与“侨”字相连。早在清末,当时经济尚不发达、囊中羞涩的玉融海外乡亲,就为家乡兴学奔走劝募,力倾其有。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侨胞更加热心教育,他们慷慨解囊,争相贡献,建校舍,赠仪器,成立奖教奖学基金等,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呕心沥血。
由于教育发达,福清古代英才辈出,而现、当代也不乏各行精英。新中国成立至今,涌现出融籍正处级以上国家干部及各类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300 多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的翁独健,是三山镇坑边村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部委员、研究员陈元晖,是城头镇人。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程序,是海口斗垣村人。现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年仅 38 岁的教授陈章良,是从福清江兜中学走向世界的。
福清科技事业起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进人 90 年代,大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1994 年~1998 年共实施星火项目 109 项,新增产值 6.2亿元,开展“科技兴融”活动项目 1162 项,其中 149 项获市级以上奖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 50%以上。1997 年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称号。现全市形成以市科委、科协为中枢,乡镇科协为骨干,村科普小组为桥梁,专业技术研究会为依托,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三级科技普及网络。
民间文化经久不衰,丰富多采的民间艺术是玉融 1300 年历史的延伸。古老的闽剧是福清传布甚广、群众百看不庆的传统剧种,缠绵的唱腔,流于俚俗,旧时老少皆会吟唱。传统剧目《炼印》、《门槛刀痕》,新编历史剧《魂断燕山》,曾多次获奖,演遍全国,驰誉海外。尽管当今娱乐节目精彩纷呈,可福清人对闽剧仍情有所钟,连海外侨胞回到家乡也总要请上几台,过足戏瘾。1988 年、1992 年,县(市)闽剧团应邀赴新加坡为海外侨胞演出,场场满座,盛演不衰,为侨胞送去了熟悉的乡音,浓浓的乡情。
曾被誉为全国“田径之乡”的福清,民间体育运动十分活跃。这里曾向市级以上体育队伍输送运动员 340 多人,还为国家培养出一批等级运动员、健将及优秀教练员、裁判员等。“亚洲飞人”——中国著名的撑杆跳高运动员梁学仁、在泰国举行的第十三届亚运会上夺得帆船女子 470 级冠军的运动员杨晓燕,都是从福清输送出去的。福清,1986 年后荣膺全国第二、三、四、五批“田径之乡”称号,1987 年 4 月跨入首批“全国体育先进县”行列,并保持荣誉至今。随着侨乡经济的发展,群众体育运动更加普及,热心的侨胞为此推波助澜,捐建体育场所,资助各种民间赛事。1974 年全国田径分区赛、国际中学生运动会田径选拔赛在福清体育场举行。1988 年,国际龙舟邀请赛,在东张水库举行,看体育健儿何等潇洒,为侨乡增添万般风情。
新中国成立前,福清医疗卫生事业落后,鼠疫、霍乱、天花及血吸虫病横行,许多受害村庄十室九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继 50 年代初,消灭了鼠疫、天花等传染病后,1986 年终于消灭了在福清流行肆虐的血吸虫病,血防工作获得“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小儿麻痹症基本消灭。全市卫生保健机构相继成立,建起了市(县)、镇(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预防、接种、保健网络也已形成,并有了医术、技术较为先进的专科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疗队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样凝聚着玉融海外乡亲的功劳,他们为家乡捐建医疗大楼,捐赠先进医疗设备。随着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福清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寿命从 1949 年的 35 岁提高到现在的 70 岁。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19-4-30 11:32:03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5-15 07:17 , Processed in 0.054325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