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福清市新厝镇新厝村岭边自然村郭氏族民,在二百四十多年前的清乾隆丁丑年(公元1757),由惠安县蜂尾郭厝迁徙到今界下村“大社”地方,建有一座“郭氏宗祠”。主殿、偏殿、祭台、拜台、厢房、大天井、回廊等样样俱全。晚清时期,村民们从界下大社逐步迁居岭边村,留下不动产的“郭氏宗祠”在彼。此后的每年正月初六与七月十五中元节,村民们均前往吃喜酒与祭祠,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由于原“郭氏宗祠”距离现住地的岭边较远,管理不便,加上历史因素,宗祠被划归公有,改为界下小学,后来又改为土榨油坊,大队部也设于此。致使宗祠面目全非。 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岭边村旅外侨胞多次交涉,建于界下村的“郭氏宗祠”于1993年终于“回归”岭边村。由于年久失修,断垣残壁,雨漏、坍塌严重。1995年,岭边侨亲筹资修缮,保留清代古迹,供后人瞻仰。 1992年,岭边旅外侨亲郭玉荣、郭能华、郭能达、郭说琼、郭礼兴五人为首发起,并带头捐资。旅外郭姓族亲,积极响应,踊跃献资,共筹集资金20多万元,在岭边汾阳庙右侧,新建一座建筑面积684平方米的郭氏宗祠,既崭新又具有民俗风格。同年8月,宗祠工程告竣、举行晋主大典:从远古的历代宗亲至近代的祖先及现代的神主、禄主,共晋323帧。在晋主佳期,岭边旅外郭姓族亲,纷纷回乡参加庆典。惠安、仙游、莆田等地部分郭姓族亲,均来道贺,盛况空前。
新建的岭边“郭氏宗祠”,气宇宏伟,设计新颖,古香古色。放眼“郭氏宗祠”,雕梁画栋,非常壮观。正大门上方,悬挂石雕精美的贴金“郭氏宗祠”匾额,两边体现郭氏渊源的贴金对联“汾水流长继统千年思先德;阳光普照鹏程万里望后生”。宗祠边门上方,改传统的“出悌”、“入孝”为“孝悌”、“忠信”。寓意岭边始祖肇基公生四子,分为“孝、悌、忠、信”四房系。主殿两旁悬挂郭氏族联昭穆:“光宗端重修能说礼敦诗经济文章推国器:立道贵先行谊明伦正学忠臣孝子绍家声”。大厅右侧悬挂着由乡贤郭能灼新编撰的《郭氏世系族谱》,供后代子孙续撰。
岭边郭姓族亲中,出现过许多能人贤士:郭龙光,字韶溪。清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科进士,三甲九十九名,后官至国子监学正;1924年10月,族人郭鸿翔出任中华民国时期第16任福清县长之职;而旅外郭姓族亲经过拼搏,也涌现了众多工商巨子,其中尤以旅印尼侨贤郭说锋为最,被族人引以为豪。
清乾隆年间界下村“大社”地方建造的“郭氏宗祠”今尤在
2008.5.24中央台摄制组在郭氏宗祠拍摄车鼓舞
村民们在祠堂内欣赏“元宵节”宴桌
文/图 郭成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