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夜雨时 发表于 2020-7-15 09:39:23

老人带娃说方言,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吗?

上周末,兜妈在小区里遛娃时,听到两个妈妈在相互吐苦水。
其中一个吐槽自家婆婆:我婆婆什么都好,就是不会说普通话,现在孩子被她带得一口山东口音,和别的小朋友说话时,人家也听不懂,再这样下去,以后上学可怎么办……
另一个抱怨的是自家妈妈:谁说不是呢!我和我妈交代了无数遍要在孩子面前说普通话,但她觉得拗口,大部分时间还是讲方言,我家小宝现在和外婆一样,方言说得可溜了。没办法,老人那里说不通,我只能尽可能多地和小宝用普通话交流,让他尽量适应两种“语言”吧!



这两位妈妈的寥寥几句谈话中,暴露出了很多老人带娃的家庭里,年轻父母们“想说却说不出口”的顾虑。的确,普通话对于很多说了一辈子方言的老人来说是一道“苛刻”的坎,让他们为了孩子去改变说话习惯、刻意变换语调,这真的算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但如果长期让孩子在方言的浸润下生活,会不会影响他们的语言发展呢?如果爸爸妈妈说普通话,老人却说方言,两种语言混合地影响着孩子,会不会把孩子搞蒙呢?



多语言环境会影响孩子的说话能力吗?

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多语言环境会增大孩子学习语言的难度,会让孩子感觉到困惑,以至于最后一种语言都学不好。然而,近年来的多项研究发现:在多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相比单语言环境的孩子在社交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流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也就是说,多语言(双语)环境对孩子的语言非但不会有消极影响,还会促进孩子各种能力的提升。这是因为孩子天生就具备分辨不同语言的能力,即使他们沉浸在多种语言环境下,也能够很好地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



方言和普通话放在一起算是双语吗?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普通话和方言放在一起能算“双语”吗?有人说不算,因为方言和普通话都是汉语,语法上都是一样的,而国外的语言和汉语在本质上就有不同,那才是正宗的“第二语言”。
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明白双语的定义,在语言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相互理解性”,指的是说某种语言的人对于另一种语言的理解程度,判断是否为双语,就要依托这项准则。



举个例子,东北话和普通话虽然有明显的口音区别,但是东北人说话,我们绝大多数是能够听懂的,不影响正常交流,这就是“相互理解性”高的情况,此时方言和普通话放在一起就不是双语环境。
相反,有的地方的方言晦涩难懂,属于小众方言,如果不是当地人,沟通起来非常困难,这就是“相互理解性”低的情况,此时方言和普通话就算是双语环境了。



方言能促进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吗?

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说“两种方言”、“多种语言”或者“一种方言和一种标准语言”的人,他们的认知发育特点和传统意义上说双语的人是类似的。
另一项来自挪威的研究显示:除去社会经济因素,“双语”环境下的儿童在数学、阅读、英语等学习能力测试中成绩更好。一开始可能多语言环境下的儿童在语言发展上要比同龄孩子稍慢,但后续很快就能赶上并且超越。



这项调查结果对于一直阻止老人说方言的家长们来说,可谓是非常意外了。所以说,讲方言并没有爸爸妈们想象中那样可怕,多语言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助益的。
家庭成员间不同的语言,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

1)老人说难懂的方言,孩子父母说普通话
依照“相互理想性”判断,如果老人所说的方言比较难懂,那么父母就尽可能说普通话,这样的话在某种程度上就算是创造了双语环境。孩子在这种语言环境下成长,记忆力、专注力、社交理解能力都比单语言环境的孩子更有优势。



2)老人说方言比较好懂,和普通话差异不大
如果老人说的方言和普通话差别不大,只是在语音语调上有区别,那么这种语言环境和单语言环境一样,对孩子的影响都不大,家长们不需要有其它顾虑。
3)老人和家长都说难懂的方言
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常常会出现老人和年轻父母都说方言的情况,这种语言环境其实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影响也不大,最多算是单语言环境,随着孩子的成长,当他们上学之后接触到普通话,天生的语言学习功能就会让他们快速地适应这种标准语。



在兜妈看来,孩子天生具有强大的语言学习能力,即使目前在老人的影响下学会了方言,将来在学校里接触到普通话后也会慢慢纠正过来,所以爸爸妈妈们在见到老人带娃说方言时,不必盲目去阻止,给老人一些自由,给孩子一些空间。
你家老人带娃时说方言吗?你阻止过老人说方言吗?欢迎将你的想法分享给兜妈哦!
来源:兜妈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一米阳光o 发表于 2020-7-15 09:39:59

我观察我娃儿,他一岁半,河南话,四川话,椒盐普通话,还有普通话他似乎都能懂。因为我爸妈带的多,学的是正宗的四川话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人带娃说方言,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