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发表于 2021-12-23 17:37:52

首善之区,人文荟萃|后埔街的历史

<p>【后埔街】是福清最古老的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位于县邑堂右后侧。因这里以前多为浅海滩,只有邑堂右后侧有一个小山坡高于海面,福清方言称较平坦的山坡为“埔”,故名后埔,街道形成后即以“后埔街”命名。旧时,后埔街邻近福清城关的北门,呈南北纵贯走向。后埔街往北,红褐色的瓦屋顶连绵一片,融汇成贫瘠岁月里执着而深沉的色调。</p><p><br/></p><p>摊开民国末期出版的福清城区地图,赫然入目有一条几乎直贯县城南北的主街——吉云街,这条街也正是今天的后埔街。老一辈福清城区人士都知道,这与一位闻名遐迩的侨贤戴吉云先生有关。</p><p><br/></p><p>戴吉云,本名戴祥滋,吉云为其字。先生生于1870年,卒于1958年,系福清音西云中洋村人。戴先生早年侨居印尼,经过多年奋斗打拼,成为当时福清侨界翘楚。他热心公益,是有文字记载巨资贡献家乡建设的第一人,深受家乡民众爱戴,民国时期首任“福清华侨协会”会长,新中国成立后又被聘为福清县第一届政协委员。</p><p><br/></p><p>戴先生为了家乡的建设殚精竭虑,慷慨无私,据有关资料,他先后在教育事业、交通事业、城建事业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p><p><br/></p><p>在捐资教育方面,戴先生早在民国9年(1920年)就在侨居地发动融籍乡亲捐资在县城孔庙创办华侨小学,是为今天城关小学的前身。以后又在家乡创办云中洋小学,使周边13个自然村的儿童得以读书。此外,他还带头捐资为福清县立初级中学(今福清一中)建宿舍楼一座,捐资扶持私立文光高级职业学校、玉融小学、融城小学和西园小学,为福清县现代教育事业的起步作出了贡献。</p><p><br/></p><p>在交通城建方面方面,戴先生也是竭尽全力的。解放前,由福清县城通往省城福州的道路要经过可洛溪,溪上长期设有桥梁,又因水位变化太大没有渡船,行人不论老少病残都要赤足涉水。夏日山洪暴发水势猛涨行人只好望溪兴叹,冬日天寒地冻水冷如冰令行人苦不堪言。戴先生于民国25年(1936年)毅然独捐大洋5000元,在可洛溪上架起一座长58米,宽2.5米的水泥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行人无不受益。福清古县城虽然规模颇大,但街巷路面非乱石即泥土,不但通行受阻也有碍观瞻。戴先生便出资二万余元,将当时县城南北最重要的一条大街后埔街进行改造,铺设以古城墙拆下的方整石块。正因为这样,当局便把后埔街改名为“吉云街”并立碑以彰其德,这就是吉云街的来历。此外还独资修通了后埔街和小桥街的下水道系统,该系统今天还在使用。民国17年(1928年)农历正月十九日,融城发生特大火灾,大火烧毁民居数百户。戴先生十分痛心,遂于民国19年(1930年)捐资从上海、福州等地采购一批消防设备,其中有手动水龙两部,成立了福清县救火会,使福清消防事业有了雏形。</p><p><br/></p><p>戴先生在国家危难时刻,更显出他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侨胞群情激奋,戴先生联络乡胞俞兆复、郑忾辰等先生在南洋各地募集资金支援抗日战争。戴先生的家乡云中洋当时是地下党活动区域,时称“北区”。戴先生出于对革命的同情,经常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掩护地下党同志,并将自己守院的二十余支步枪无偿送给地下党游击队。民国35年(1946年)国民党军队曾扬言踏平“三头羊(福清的云中洋、梨洋、莆田三大洋,均系游击队根据地)出动大批军队包围了云中洋。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游击队适时撤退,原闽中游击支队副司令员陈亨源同志因负重伤无法随队伍撤退。戴先生毅然不顾个人安危,拼出身家性命把陈亨源藏在家中养伤,并冒险从福清县城请来西医为其治伤。在陈亨源伤愈返队时,戴先生又奉送黄金数两作为革命活动经费。还有一次,国民党军队要动手放火烧焚云中洋村,戴先生以“华侨协会”会长名义出面与其交涉,并用重金贿赂军官,使全村百姓免受火难。</p><p><br/></p><p>戴先生在福清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今天,虽然后埔街已不再名为“吉云街”,但在后埔街边上,有一个社区仍以“吉云”的谐音——“锦云”命名(现新华书店对面),以纪念这位为家乡作出贡献的老侨贤。</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为2021年的后埔街</p><p><br/></p><p>在后埔街边,还留下了不少贤人佳话。夏裕,字孔裕,据《福建通志卷三十六(选举)》记载,夏裕于明朝正统七年(1442)殿试金榜第三甲第45名,赐同进士出身。官授南京贵州道监察御史,除云南道,巡按河南,风节凛然,官至贵州按察使,贵州臬司。</p><p><br/></p><p>夏裕为官清廉,朝庭诏其立坊旌表,但无力建造石坊,仅建木质柴坊一座,清末已废,今留巷名,曰柴坊顶。柴坊顶的坊是柴建造的,在东口古时立有明正统壬戌进士按察察使夏裕的进士坊。今位于城隍街斜对面。</p><p><br/></p><p>福清撤县建市30年以来,千年古邑实现了从十年九旱的“地瓜县”向现代化侨乡新城市的华丽转身。从后埔街拐进向高街,街口巍峨的街坊之南,一座占地仅 100 平方米、古色古香与现代气息和谐交融的“口袋公园”让人心旷神怡,南面靠墙的是棕色的木廊亭,亭柱上一副金字楹联十分养眼:向阳福相孝名今古,高节清官廉辅春秋。福清人都知道,这颂歌唱的是明三朝元辅、明代“放眼世界第一人” 叶向高,福清人的骄傲啊!</p><p><br/></p><p>先贤回眸应笑慰,后昆向前展宏图。让我们一起期待!</p><p><br/></p><link rel="stylesheet" href="//www.fqlook.cn/source/plugin/wcn_editor/public/wcn_editor_fit.css?v134_jAL" id="wcn_editor_css"/>

绝色 发表于 2021-12-26 02:46:38

原来小时候走的后埔街的石板路竟是以前古城墙拆下来的石块,太可惜了…

绝色 发表于 2021-12-26 02:48:01

戴吉云先生真是名垂千古,了不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首善之区,人文荟萃|后埔街的历史